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2023年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上的交流發言

欄目: 代表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7.33K

在2023年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上的交流發言

在2023年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上的交流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我縣深入學習貫徹關於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健全完善全領域、全要素、全過程、全方位美麗縣城建設機制,大力實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行動,實現鄉村建設由表及裏、形神兼備全面發展。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塑和美之“形”,構建鄉村自然之美。人居環境是和美鄉村建設中最基礎、最直觀的民生,是和美鄉村的“形”。始終堅持鄉村即景區、鄉村即畫卷、鄉村即樂園理念,整體謀劃、系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穩定在100%,森林覆蓋率72.8%、居全市第一,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60天左右,入選2023“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濃郁的鄉土氣息,是鄉村區別於城市的基本特徵,也是鄉村的獨特魅力所在。在鄉村建設中,堅決避免用建設城市的思路去建設鄉村,堅決避免一味破舊立新、大拆大建,堅決避免盲目跟風、照搬照抄,而是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與田園風光、鄉情鄉愁融為一體,保留鄉村的原汁原味。通過就地取材、就勢造景,打造了一批別具一格的微庭院、微景觀,實現了“一院一景”“一村一韻”。

強和美之“根”,構建鄉村產業之美。突出“村莊經營”理念,以村為基本單元,運用市場化手段對土地、生態、文化、基礎設施、房屋建築等資源資產進行重組運營,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動資產資源增值。首創縣鄉村三級農村集體經濟運營管理體系,建立“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個體農户”模式。通過把工廠建在田間地頭、培育壯大農村中小微市場主體、發展多形式農村產業保險等舉措,讓千家萬户的小生產,無縫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村莊經營”理念,不僅實現了鄉村產業的長足發展,還支撐了主導產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市場營銷鏈“四鏈同構”,全縣中藥材資源總量達36萬畝,我縣老臘肉產值達10億元,“大巴山森林人家”超過2000家,“美麗風光”逐步嬗變為“美麗經濟”,全縣山區庫區強縣富民邁出新步伐。

鑄和美之“魂”,構建鄉村人文之美。鄉村建設不要只盯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硬件,更要注重農民精神風貌、鄉村文明風尚,讓鄉村既有“顏值”,更有“氣質”。着力深化農村羣眾性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了紅色文化傳承、鄉村非遺漆藝、千年古樹、我們的村歌村晚等一大批羣眾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IP,實現村村有文化陣地、村村有文化隊伍、村村有文化活動,羣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魂。堅持文明實踐、文明培育、文明創建“三輪驅動”,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陣地,常態化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羣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建立道德模範、最美人物、“縣域好人”等常態長效評選機制,深化“除陋習樹新風”行動,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不斷形成,全面推動“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

固和美之“本”,構建鄉村和諧之美。農民是鄉村的主人。構建鄉村和諧之美,首先要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以黨政引導為輔、村民自治為主,推動治理放活、自治激活,形成黨政引導、農民主體、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鄉村治理工作推進機制。大力推進黨建統領“一中心四板塊”基層智治體系,建立基層智治網格601個,實現問題“一鍵發現”“一屏調度”“一線交辦”“一端反饋”。實施高素質農民能力提升計劃,高標準實施“千技萬能”人才培養工程,持續開展“引老鄉建家鄉”行動,推動能人在村、能人建村、能人強村。新鄉賢是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堅持把德高望重、能力突出的鄉賢充實到基層黨組織中,推行“黨建引領、鄉賢補位”模式,常態開展鄉賢會、評議會、道德會,有效化解羣眾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攜和美之“行”,構建鄉村融合之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把農村和城市作為有機統一的整體系統考慮、統籌協調,不斷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同規同網,農村“30分鐘公共服務圈”“30分鐘醫療衞生服務圈”基本形成。着力構建“醫通、教通、人通”新格局,推進縣鄉村三級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台、建立專家組團服務鄉村,有效實現醫療資源共享、教育資源共享、人才資源共享。牢固樹立“在鄉村成長、在鄉村成才、在鄉村成功”的年輕幹部培養導向,從縣級機關選派優秀幹部到基層一線崗位,把工作最得力、經驗最豐富的幹部派到困難多、任務重的鄉鎮,推動幹部資源向鄉村一線流動,幹部錘鍊向鄉村一線延伸。探索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槓桿撬動作用,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贏模式,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暢通基礎設施,壯大特色產業,美化人居環境。

彙報完畢,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