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鎮機構自查報告多篇

欄目: 自查自糾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91K

鄉鎮機構自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我市鄉鎮機構改革調查報告

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建立和完善服務型政府體制和機制:

一、鄉鎮機構改革的實踐探索

近幾年來,我市各縣(市、區)對鄉鎮機構改革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並取得了進展和突破。目前,全市有46%的鄉鎮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建立健全了新的工作運行機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一些改革推進快、效果比較好的鄉鎮,問卷對象農民對鄉鎮政府工作有44.4%認為很滿意,53.7%認為比較滿意。現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機構改革的主要做法綜述如下:

(一)××縣××鄉

1、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組合。一是以突出服務職能為重點,合理設置機構。將原行政機構5個綜合辦公室整合為“一辦、三中心”;將原7個事業站所整合為“七個服務隊”;將審批和服務職能集中,設立“便民服務大廳”。二是以提高服務效能為目標,優化人員組合。根據機關幹部的表現和特長,對人員上崗採取雙向選擇、公平競爭的辦法,做到人盡其才。

2、圍繞羣眾點題,提高服務水平。一是廣泛瞭解羣眾需求。充分利用鄉村親民接待室瞭解民意,並要求下村幹部攜帶《民情日記》,深入瞭解羣眾的實際困難。二是積極辦理羣眾需求。做到辦理內容羣眾確認,落實過程羣眾監督,服務成效羣眾評判。三是開展重點聯繫服務。通過各中心或服務隊包項目、幹部包企業或農户等形式,開展重點聯繫服務。四是實行定期回訪服務。堅持定期對羣眾和服務對象進行回訪,查找不足,限期改進。

3、強化管理措施,健全考評機制。一是建立台帳。各個中心和服務隊都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和考核辦法,並分別建立了日常工作台帳、實績考核台帳和責任追究台帳。二是注重評議。成立由鄉村黨員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羣眾、企業主和知名人士等組成的“羣眾監評會”,監評會對鄉鎮幹部工作每半年評議一次,年終進行總評。三是嚴格獎懲。鄉黨委把考評結果作為獎懲的重要依據,與幹部評先評優和提拔使用直接掛鈎。

(二)××縣××鎮

1、轉變職能,重設機構。適應農村新形勢發展需要,強化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職能,重新設立了“一辦四中心一服務隊”,即黨政辦公室、行政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經濟和城鎮發展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包村工作服務隊,其中,“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民政、計生、新農合、國土、勞動保障、信訪、調解等7個崗位,實行“一站式”服務。

2、設崗定責,服務到位。按照“因事設崗、因崗定人、競爭上崗”的人員配置原則,全面實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一般幹部雙向選擇,中層幹部競崗後,再由其按照崗位定編和業務特點選聘工作人員。根據編制和實際工作需要,共設立農業服務科員、計生科員、民政科員、經濟發展服務科員等九大類56個服務崗位,為每名幹部制訂了詳細的《職位説明書》,幹部與鎮政府簽定了《服務承諾書》。

3、健全機制,科學管理。一是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將全鎮幹部基本情況進行公示,方便羣眾辦事,並設立《幹部流向公示欄》,每天對幹部在崗情況予以公示。二是設立“鄉村講壇”,組織鎮村幹部講課或聽課,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三是全面建立幹部績效考核機制,制定“幹部績效管理”實施辦法,堅持“憑實績用幹部,用機制管幹部”,量化考核。四是推行不作為幹部問責制,對工作拖沓、玩忽職守等10種情形的幹部嚴格問責,限期整改。

(三)靖安縣香田鄉

1、鄉村聯動,搭起便民服務平台。一是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將原來分散的14個涉農單位集中到服務大廳,實行一條龍服務。二是成立親商安商、維權維穩、計生服務、愛心幫扶、科技興農、文明新風服務等6支隊伍,配置便民服務車。三是在行政村設立幫辦點,由村幹部和鄉掛點幹部擔任服務人員,將服務觸角延伸到農户。

2、管理規範,創新高效工作方式。一是設置規範的工作流程。凡羣眾來電、來訪,由接待窗口統一受理、分類、分發,相應部門或服務隊承辦,實行首問負責和限時辦結。二是分類辦件。將羣眾訴求事項分為即辦件、承辦件、聯辦件、上報件,分別實行直接辦理制、承諾辦理制、聯合辦理制、跟蹤辦理制。

3、辦事透明,構建開放監督體系。一是發放“三卡”聯繫羣眾。即印有鄉鎮領導和工作人員姓名、分管事務、聯繫電話的“連心卡”,註明各部門具體管理事務、辦理程序、辦事要求的“明白卡”,請服務對象填寫鄉政府為民辦事是否滿意的“測評卡”。二是健全“四制”規範操作。即受理登記制、服務投訴制、代理訴求制、公開評議制。三是聘請“五老”監督員。即“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模範、老代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在一些改革進展較慢的鄉鎮,70.6%的問卷對象認為鄉鎮政府職能沒有轉變,51.6%認為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差。在轉變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改革中 ,鄉鎮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我市鄉鎮政府沒有轉變職能、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的佔54%,在對這類鄉鎮的調查中,鄉鎮幹部認為目前鄉鎮政府主要職能是抓經濟、促發展的佔50%,執行上級政策的佔45%,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佔8.8%,農村社會管理的佔6.3%,為農民提供社會服務的只佔2.5%。可見,不少鄉鎮政府把發展經濟和執行上級政策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責,對農村社會事務的日常管理和服務羣眾的工作重視不夠。鄉鎮政府忽視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思想往往表現在:直接干預經濟多、抓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少;抓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多、抓滿足羣眾需求工作少;抓管理多、抓服務少;抓創收多、講奉獻少。調查顯示,對轉變鄉鎮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農民認為有必要的佔96.9%,沒有必要的只佔3.1%。

2、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不強。在對尚未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的鄉鎮調查中,鄉鎮辦事方便、鄉鎮幹部服務態度好、鄉鎮幹部辦事效率高的分別只佔23.8%、21.3%、15.6%,相對應的不方便、差、低卻分別佔31.6%、35.6%、38.2%。由此可見,此類鄉鎮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還亟待加強。究其原因,一是還沒有圍繞建立服務型政府轉換工作體制,如沒有設立便民服務中心;二是還沒有建立有效的便民服務機制,服務制度不配套;三是還沒有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

3、鄉鎮幹部績效考核機制不完善。在對改革不深入的鄉鎮調查中,12.5%的鄉鎮幹部認為當前的考核機制科學有效,31.3%認為缺乏科學有效性;有17.5%認為當前的考核機制能使他們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32.5%認為不能得到發揮。這些鄉鎮的績效考評機制的不完善,主要是體現在:一是崗位職責模糊,職責任務與崗位脱節,權利與責任脱節,工作與考核脱節,“大鍋飯”現象嚴重;二是考核方式模糊,對不同崗位的考核無區別,難以分辨工作優劣;三是考核方式簡單,對工作完成情況沒有定性定量的分析測評,僅憑印象打分;四是民主測評走過場,無評議標準;五是考核結果與幹部獎懲、任用聯繫不緊密,對幹部的激勵作用不強。

三、對策與建議

(一)轉變政府職能,突出服務功能。要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首先要從轉變職能,創新體制入手。調查數據顯示,在鄉鎮幹部和農民當中,認為鄉鎮機構改革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分別佔91.3%、88.1%,要創新服務型體制的分別佔92.5%、91.2%。

1、解放思想,找準職能定位。鄉鎮政府職能定位逐步明確為:“執行政策、推動發展、服務羣眾、促進和諧”。“執行政策”,就是結合本地實際,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羣眾中用管理和服務的方式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推動發展”,就是要圍繞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為鄉鎮經濟組織、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而不是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服務羣眾”,就是在瞭解羣眾需求的基礎上,在新農村建設、農技、民政、社保、就業、文教、衞生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務,為羣眾多辦實事、好事;“促進和諧”,就是要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維護公平、正義,維護鄉村政權穩定,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2、更新觀念,加快職能轉變。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加快職能轉變的前提條件。要在更新鄉鎮幹部觀念上下功夫,切實做到“五強化五摒棄”:一要強化“服從大局”觀念,摒棄“本位主義”意識,積極支持改革,跟上全國大力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的步伐;二要強化“不進則退”觀念,摒棄“安於現狀”意識,增強不改革就落後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三要強化“服務為主”觀念,摒棄“管理為主”意識,儘快在思想上適應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四要強化“方便羣眾”觀念,摒棄“自我中心”意識,把思想轉變到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幫羣眾所需上來;五要強化“爭先創優”的觀念,摒棄“得過且過”意識,積極建立一整套對幹部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

3、樹立形象,強化服務功能。在鄉鎮機構改革中,要緊密結合“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學發展促趕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深入學習、查找問題、整改提高的過程中着力轉變幹部作風,塑造“五型”幹部,樹立新形象。一是塑造“學習型”幹部,形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二是塑造“創新型”幹部,形成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良好習慣;三是塑造“服務型”幹部,形成掛牌上崗、熱情服務的良好習慣;四是塑造“責任型”幹部,形成敢於承諾、勇於負責的良好習慣;五是塑造“廉潔型”幹部,形成無私奉獻、清正廉潔的良好習慣。

(二)搭建服務平台,改進服務方式。規範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已被許多地方的實踐證明行之有效。調查中,鄉鎮幹部和羣眾普遍認為在鄉鎮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很有必要的分別佔93.8%和95.2%;在已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的鄉鎮,羣眾表示滿意的佔97.5%。可見,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是當前轉變鄉鎮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的一條重要而可行的途徑。

1、以便民服務中心為着力點,搭建服務平台。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歸併和集中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將與羣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政、土管、林業、醫保、計生、就業、農技、信訪等行政審批和服務職能歸併集中到便民服務中心。二是選好並完善便民服務中心辦公場所。地點選擇要方便羣眾辦事,場所設施既要有一定標準,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選派工作人員集中辦公。從機關和站所挑選業務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工作人員,到便民服務中心集中辦公,並持證上崗。四是建立鄉、村、組三級便民服務網絡。採取在各行政村設立幫辦點、在村小組設立信息員的方式,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以滿足羣眾需求為切入點,轉變服務方法。把圍繞羣眾需求、轉變服務方法作為轉變鄉鎮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的重要環節。首先,做到“春江水暖鴨先知”,第一時間瞭解羣眾需求。一是利用“便民卡”疏通羣眾需求渠道。將“便民卡”印上鄉鎮領導和工作人員姓名、分管事務、聯繫電話,並分發到每家每户,讓羣眾清楚什麼事情找誰辦理。二是藉助便民服務大廳收集羣眾需求。大廳工作人員在辦理審批事項的同時,要肩負收集羣眾需求信息的任務,並做好記錄,按職能分工轉遞給承辦人辦理。三是依靠村組“信息員”收集羣眾需求。建立村組“信息員”及時收集信息和報送羣眾需求制度,對他們給予適當的補貼,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四是利用幹部下鄉收集羣眾需求。幹部下鄉攜帶《民情日記本》,及時記錄羣眾需求,帶回後按職能分工轉遞辦理。五是通過民情熱線收集羣眾需求。設立民情熱線電話,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對羣眾的諮詢及時答覆,對羣眾的需求及時轉交辦理。其次,做到公開辦事、科學安排、積極主動地為羣眾解決實際問題,最大限度滿足羣眾需求。要在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以下制度:一是 “五公開”制度。向羣眾公開服務項目、辦事條件、辦事程序、承諾時限、收費依據和標準,並接受羣眾監督。二是值班長制度。在服務中心設值班長崗位,由機關、事業單位負責人輪流擔任值班長,負責協調有關事務、監管工作作風。三是 “集中辦理日”制度。每個星期固定一天為集中辦理日,實行集中辦公,其他時間則根據需要安排2—3人值班。四是幹部上門服務制度。在生產特別繁忙季節或對因身體原因辦事不方便的羣眾,免費提供上門服務。

3、以優質高效服務為出發點,建立健全機制。運行機制的建立健全要緊緊圍繞責任的落實來進行。一是實行首問責任制,強化“第一接收羣眾需求信息人”的責任,促其過問到底;二是實行分工負責制,強化職能單位的責任,促其負責到底;三是實行限時辦結制,強化承辦人的時間觀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實行跟蹤問效制,強化責任人的落實意識。

(三)完善績效考評,形成有效激勵。調查結果顯示,在佔全市鄉鎮總數54%的改革不深入的鄉鎮中,普遍沒有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績效考評機制,影響了幹部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客觀、公正地評價幹部的工作實績,對於構建服務型政府勢在必行。

1、按照“權責統一、分類考評”的原則,科學地制定績效考評方案。首先是遵循“權責統一”的原則,把幹部的工作任務(權)與工作目標(責)緊密聯繫在一起進行考評。一是目標責任書的制定,不僅要明確工作任務,而且要明確工作目標的完成質量和時限要求,為年度考評打好基礎。二是年度考評方案的考評標準要與目標責任書完全一致,不能搞成“兩張皮”。其次是遵循“分類考評”的原則,按照幹部工作的不同崗位區別對待、分類考評。對包村駐點幹部,其工作實績的考評要重在圍繞羣眾需求辦實事,且獲得服務對象的滿意、認可上;對在便民服務中心工作的幹部,其工作實績的考評要重在圍繞羣眾需求,做好接待、辦證、諮詢和其他服務工作上。

2、按照“羣眾監督、公開透明”的原則,公正公平地實施績效考評。首先是遵循“羣眾監督”的原則,要在績效考評中,給羣眾充分的知情權、評價權。一是對包村駐點幹部為羣眾需求所辦的實事,應由羣眾在幹部《辦事登記本》上簽字認可,並及時在鄉鎮《羣眾需求辦理台帳》上備案登記,以備考評。二是對在便民服務中心工作的幹部為羣眾需求所提供的服務,應以《羣眾意見簿》和羣眾代表民主測評結果為重要依據,進行績效考評。其次是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要將績效考評辦法、考評程序、考評參與人、考評時間、考評結果及時公開,接受羣眾監督,得到羣眾認可。

3、按照“獎罰分明、任用有別”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兑現績效獎懲。正確運用績效考評結果,做到獎懲兑現。一要獎罰分明。對實績突出的優秀幹部給予應得的獎勵,對工作任務未達標的幹部評為“基本稱職”或“不稱職”,並扣除年終考評獎。二要任用有別。對幹部的使用要與績效考評結果嚴格掛鈎,讓能幹事、幹成事的有舞台、有榮譽;讓不幹事、幹不成事的挪位子、無市場。

【第2篇】鄉鎮機構編制工作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二、職能配置和運作情況

1、職能由“領導”向“服務”轉變。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基層政府直接管理經濟的職能已經不能適應市場規律的要求,應該實現從“領導農民”向“服務農民”的觀念轉變,把構建服務型與公共型基層政府作為鄉鎮政府機構改革的全新目標。鄉鎮體制建立以後,儘管機構和人員數量一直嚴格控制,但事實卻存在着“編制數量控制了,幹事人員減少了”的怪現象。目前,鄉鎮政權的結構和權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級政權機關設置的。人們習慣將鄉鎮黨委、鄉鎮人大、鄉鎮政府稱為鄉鎮的“三大班子”。鄉鎮政府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至今沒有法律規範,有很大的隨意性。基層政府的機構與人員編制逐年變動。如在_____鎮就存在着國土資源所、農電站、畜牧獸醫站等單位陸續收歸市直管,人權、財權在市局,但服務的對象卻仍然是基層,使一些工作人員對鄉鎮的管理、指導處於應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線人員佔用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在_____鎮行政編制38人,退居二線的就有7人,佔18 %。嚴重存在着“拿錢不幹事,仍然佔編制”。

2、突發事件應對能力不夠。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於體制問題,一些站所人員由於人事管理權在上,業務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揮,不服從鄉鎮統一指揮、調度。

3、服務職能配置混淆不清。目前機構設置中,部分單位職責不清導致履職不到位。在我鎮行政單位編制中的經濟發展辦,許多工作僅靠三個人是難以完成的,許多業務不是一個部門就可以完成的,結果使其成為“虛設機構”。如此等等現象的存在,嚴重製約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三、機構編制人員配備及建議

鄉鎮政府是基層政府的一個級次或組成部分,作為聯繫“三農”最為密切的基層政府,其職能轉變,不僅僅是經濟文化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實施的要求。為廣大農民提供公共產品,全面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將成為新時期基層政府工作的重點。

1、為了推動基層政府轉變職能,必須推進以撤改為主要內容的鄉鎮政府機構改革。鄉鎮政府機構改革要分類實施,分步驟推進,同時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據工作需要、農民需要和服務需要,要將一些農機、農技、畜牧、市場經濟管理人才,通過各種手續、程序層層選拔到鄉鎮來,充實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強對文化、衞生、環保、為民服務中心、公益性管理與服務等機構在鄉鎮的設置。

2、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應該按照基層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而進行,服務型與公共型政府是市場經濟發展對基層政府的本質要求,基層政府直接管理經濟的職能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3、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後為“三農”服務的重要組織形式,必須依法支持與推動農村及農民建立農合組織,把農合組織打造為激發農民積極性與創造性的平台,為此,要求政策允許並保證生產以外的其它農業生產環節對農合組織開放,尤其是要支持農合組織在農村公用事業中發揮積極作用。

【第3篇】鄉鎮機構改革競聘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首先感謝組織和領導為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鍛鍊和提高的機會,也感謝同志們對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今天,我站在演講台上作競職演講,心情很激動,這次十分難得的鍛鍊和提高自己的機會,我將倍加珍惜,下面將我的基本情況、工作表現和體會、以及今後的工作思路向各位作一彙報,希望得到指教。

我參加競聘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治上積極上進。本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能夠不斷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積極進取、對工作始終保持着滿腔熱情。二是經過多年的實踐鍛鍊,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培養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説,能幹,能協調,能幹成事,參加工作年來,多項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認可。三是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愛學習、愛思考,工作中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超前意識強,有利於開拓工作新局面,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四是經歷過農村艱苦生活的磨鍊,培養了自己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深感人生不易,富有人情味,頗具同情心,樂於助人。這些正是團結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礎。如果這次競聘成功,我將和其他同志一道,發揚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吃苦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撲下身子、默默無聞,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園滿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在今後的工作,我將努力做到:

首先,進一步加強個人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思想修養和業務本領。繼續發揚愛崗敬業、勤勉好學的精神,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把自己鍛鍊成一名政治合格、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幹部職工。

其次,準確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搞好服務,與其它同志一道,齊心合力搞好工作。工作中,敢於吃苦,勇於奉獻,堅持務實,不斷創新,既講團結,又求協作,撲下身子、默默無聞,圓滿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

再次,遵紀守法,嚴於律已,在幹部羣眾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嚴格要求,嚴格制度,嚴守祕密,嚴守紀律,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發揮帶頭作用。

如果我沒有競聘上,我也決不灰心喪氣,這説明我在某些方面的條件還不夠成熟,我一定勤奮努力,一如既往的幹好本職工作。

謝謝大家。

【第4篇】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調研報告

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調研報告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兩大任務與民政工作緊密相關,既是黨和國家站在全局高度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對新時期民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層,工作的重點也在基層。鄉鎮身處民政工作的第一線,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礎,是反映黨和政府執政形象的前沿窗口。為全面瞭解我縣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近期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筆者對我縣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我縣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我縣鄉鎮民政隊伍秉承“上為黨和政府分憂,下為羣眾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牢牢記住“解決民生、保障民權、維護民利”的核心職責;牢牢把握“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核心任務。,認真履行社會行政事務管理服務職能,提高社會保障效能,在化解社會矛盾、穩定農村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羣眾的尊重與好評。進入新世紀以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政職能的增加,基層民政工作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加強,反而隨着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主要表現在:

一是機構建設缺位,基層力量薄弱。我縣轄22個鄉鎮,總人口80餘萬人。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前,我縣普遍設置了鄉鎮民政辦公室,領導、人員、經費、機構全部到位。伴隨着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全面取消了鄉鎮民政辦公室,改設鄉鎮民政助理員一職,且多為兼職。如我縣北部山區鄉鎮名曰“鄉鎮民政(扶貧)助理員”等等。止目前全縣鄉鎮有專兼職民政工作人員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編14名,事編12名。全縣配備1名的有18個鄉鎮,佔鄉鎮總數的81.8﹪;配備2名的有4個鄉鎮,佔鄉鎮總數的18.2﹪。全縣鄉鎮民政工作人員平均年齡40.42歲。40歲以上13人、其中59歲以上3人,。30歲及以下的僅3人。

二是人員調整頻繁,業務知識匱乏。據統計,目前全縣鄉鎮民政工作人員,從事民政工作時間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達6人、佔鄉鎮民政工作人員總數的23.1﹪、佔鄉鎮總數的27﹪。有兩個鄉鎮五年時間調換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員,縣民政局事前不知情,鄉鎮民政工作人員角色難適應,這在全縣還不是獨例。熟悉和準確掌握民政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是幹好民政工作的基礎和關鍵。據統計,全縣鄉鎮民政工作人員有17人蔘加過縣及以上專業知識培訓,未參加過任何形式培訓的有9人、佔鄉鎮民政工作人員數的34.6﹪、佔鄉鎮總數的27﹪,形成了“上面守營房,下面流水兵”。儘管縣民政局每年花費很大精力組織各類培訓,培訓的速度遜色於鄉鎮調換的力度。鄉鎮民政工作人員頻繁更換,業務知識匱乏,鄉鎮民政工作無連續性,其結果必是“一年忙到頭,萬事理不清”,嚴重影響了我縣民政工作的正常運轉。

三是民政職能增多,隊伍兼職過多。民政是為民之政,和諧之基。進入新世紀後,民政職能逐漸增多,尤以社會保障任務繁重。今年省政府實施的28項民生工程,由鄉鎮民政直接承辦的有7項,協助相關部門辦理的有3項。至目前,我縣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近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萬餘人,五保供養對象近萬人,重點優撫對象近萬人,此外還有因自然災害造成生活困難羣眾,年均在2萬餘人。正常年份服務對象近8萬人,鄉(鎮)均服務對象近4000人,最高鄉鎮近萬人。年均發放各類民政優待撫卹、定補救助款物5000餘萬元,鄉均200餘萬元,最高鄉鎮近600萬元。隨着社會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務對象、各類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眼下鄉鎮民政工作人員普遍兼任殘聯理事長,還有兼職鄉鎮司法所長、黨政辦主任、文化廣播站長、村支部書記······,兼職可謂五花八門。此外還要住村參與各項中心工作。人員過少,任務加重,兼職過多,勢必對鄉鎮落實民政有關政策法律法規的深度和廣度帶來嚴重影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註定大打折扣。

二、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民政工作的對象是廣大人民羣眾。民政所涉及的社救、優撫、低保、婚姻登記、殯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區建設業務,事關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事關社會管理,民主政治建設。全面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高度重視和關心鄉鎮民政工作,是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現實需要,是加強社會建設,抓好民生工程實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諧之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做好城鄉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鄉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權益,解決城鄉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和利益關係和諧;做好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對於鞏固國防,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 ,促進軍政軍民關係團結和諧意義重大;加強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依法推進村(居)民自治和和諧社區建設,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對於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通過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有利於弘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人際關係和諧。

(二)、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能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鄉鎮民政工作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羣眾。民政的每一項工作都與廣大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息息相關,每一項工作體現着黨和政府對人民羣眾的極大關懷。黨和政府的愛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舉,很多方面是通過民政工作來實現的。在當前,各種社會羣體利益分配格局不斷調整變化的形勢下,鄉鎮民政工作的任務越來越繁重,要求越來越嚴格。要從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出發,切實履行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基本職責,落實人民羣眾的基本權益和民主管理權益,切實保障困難羣眾、特殊羣體的基本生活,解決低收入羣體的實際困難,讓他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有利於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職能轉變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職能是解決社會問題,調節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發展社會民主,維護社會穩定。社區建設村民自治與民間組織管理等工作,都屬於社會管理職能範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等工作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可以説,在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服務中,民政社會保障佔有極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記、收養登記、殯葬管理、社會救助管理、行政區劃、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會管理的基礎,也是政府為廣大羣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

總之,民政工作是各級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須堅持和強化的主體責任。温家寶總理在第十二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深情地説:“作為總理,應該是最大的民政部長,是一個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這句話充分反映了加強民政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從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清加強鄉鎮民政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進一步把鄉鎮民政工作抓實抓好。

三、全面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努力提高民政服務羣眾的能力和水平。

總體思路是:按照充實、完善、規範、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鑑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鄉鎮民政辦事機構,加強人員配備,改善工作條件,從體制機制上構建鄉鎮民政服務平台,全面承擔起為民服務的職責。

設立鄉鎮民政事務所。在全縣各鄉鎮設立民政事務所,所長按副科級配備。

充實配強工作人員。總人口在3萬人以下的鄉鎮,民政事務所配備3名工作人員;總人口在3萬人以上的鄉鎮配備4名工作人員。據此全縣共需新增配52人。配備的工作人員必須熱愛民政工作,熟悉法規政策,安心紮根基層,樂於吃苦奉獻。人員可從現有鄉鎮人員中擇優選配或從大學生村官、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中招聘。

明確工作職責。鄉鎮民政事務所主要承擔社會救助、災害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事務、雙擁優撫、老齡工作、慈善事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等職責。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抓好民生工程,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等重點工作。

加強規範化建設。各鄉鎮民政事務所要有專門辦公用房。辦公用房建築面積不少於100平方米,可採取調劑、改建、或新建的方式解決,並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健全服務管理制度,完善辦事機構,加強人員培訓,實現鄉鎮民政工作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制度。

改進管理配備方式。鄉鎮民政事務所所長調整配備,縣組織部門在考察過程中,須徵求縣級民政部門意見。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鄉鎮民政幹部培養、選拔和使用力度,努力提高民政幹部隊伍開拓創新和為民服務能力,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_____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5篇】關於鄉鎮機構編制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鄉鎮機構編制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要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着實搞好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而鄉鎮機構改革又是最關鍵的一步。20xx年底_____市完成了鄉鎮街道機構改革。20xx年全市鄉鎮街道區劃調整後,又順利完成了鄉鎮街道機構編制調整工作。目前,我市鄉鎮街道機構改革的效果怎樣?鄉鎮街道機構編制管理還存在哪些問題和矛盾?我們最近到全市1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與領導班子成員,一般幹部和事業站所負責人共200餘人座談和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有了一些瞭解和認識。

一、我市鄉鎮街道機構改革的主要成效

我市現共有12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138個行政村,32個社區居委會。鄉鎮街道機關行政編制為249名,後勤事業編制18名,財政所行政編制51名,編制合計318名,實有人數376名。鄉鎮街道“七所八站”事業單位共有120個(不含學校、衞生院和國土建設站),事業編制共347名,實有人數為346名。自20xx年以來,我市鄉鎮街道機構改革和區劃調整後機構設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機構精簡到位,機構設置規範。全市鄉鎮街道在近年的機構改革和調整中,由20xx年的18個鄉鎮街道機構,減為現在的15個鄉鎮街道機構,精簡17%;內設機構由126個減少為現在的83個,精簡了34.1%;每個鄉鎮街道事業單位(除財政所、中國小和衞生院以外)由原來的10個減為8個,精簡了20%。在機構改革和區劃調整後的機構設置工作中,我市按照清理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及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把職能重複、交叉或相近的機構合併,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將鄉鎮事業單位的農技、水利等站合併為農業水利服務站。初步實現了精簡、高效、規範的目標。

(二)人員編制壓縮,人員結構優化。鄉鎮街道機關行政編制由327名減為249名,減少65名,編制壓縮了23.9%;鄉鎮街道事業機構編制由566名減為347名,減少219名,編制壓縮了38.7%。全市鄉鎮街道領導職數的配備,按照三類鄉鎮不超過9名、四類鄉鎮不超過7名的標準進行配置。15個鄉鎮街道共精簡領導職數17名,精簡14.8%。與此同時,鄉鎮街道幹部在年齡、文化、專業等方面初步得到了優化組合,人員結構比較合理。

(三)政府職能轉變,關係初步理順。按照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一件事由一個部門主管”的原則,界定了鄉鎮黨委、人大、政府的職能分工,強化了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初步理順了市直主管部門派駐鄉鎮街道機構管理體制的關係。確定各鄉鎮站所共設8個,各街道站所共設8個。其中農業水利服務站、動物防疫站、農村合作經濟與統計管理站、文化體育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所等5個站所的人、財、物權均放到鄉鎮街道,以鄉鎮街道管理為主,市直部門進行業務指導和依法監督。鄉鎮街道林業管理站、國土建設管理站、廣播電視服務站則實行市、鄉鎮街道共管,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

二、我市鄉鎮街道機構編制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自20xx年我市鄉鎮街道機構改革和20xx年完成鄉鎮街道區劃調整後機構設置工作以來,儘管取得了以上的成效,但隨着政府職能不斷轉化、市直一些部門職權重新回收和免徵農業税等情況的變化,我市鄉鎮街道機構編制管理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和矛盾,主要是:

(一)鄉鎮機構職能承擔過多與職權過小的矛盾。在管理農村公共事務時,鄉鎮機構承擔了過多的職能。過去,要糧、要錢、要命(計生)被看作是鄉鎮機構的中心工作,通過多年的改革與努力,這些職能已經減弱,但鄉村社會的許多公共事務還壓在鄉鎮機構頭上。維持鄉村社會治安,發展鄉村基礎設施,調節民間糾紛,發展各項農村社會保障事業和公共服務機構,組織農業生產,推動農村政治活動等等,都是鄉鎮機構躲不開的任務。鄉鎮(街道辦事處)“一票否決”和 “帽子工程”也越來越多。如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綜合治理、交通整治、國土執法、城建規劃等工作。然而,鄉鎮機構卻沒有相對應的職權或職權過小,工作難度相當大。如修通了鄉村公路後,交通安全出了問題的“板子”是打在鄉鎮的,而鄉鎮機構都沒有道路交通的執法權,對於車輛超載、人貨混裝等問題的處理,只能説服教育,沒有行政制止手段。村民的車輛即使在國道上或市區街道出了交通安全問題,帳也算在鄉鎮,有的鄉鎮就是這樣被亮黃牌和“一票否決”的。這些情況使鄉鎮十分壓頭。一些鄉鎮的黨政一把手把鄉鎮機構這種狀況,概括為“職責比天大,權利比針小”。

【第6篇】鄉鎮機構改革與管理工作報告

精簡政府機構是我們國家一直在大力改革的項目之一,特別是在基層,存在很多的宂員機構,工作沒有積極性,政績也不好,官員之間對工作互相推脱,這就是宂員的弊端;而且宂員導致國家的財政較為吃緊,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痛陳的問題,所以精簡基層機構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改革措施了。

我縣在2022年的鄉鎮機構改革中,統一對鄉鎮原來的“七所八站”進行了撤併和精簡。改革後,部分鄉鎮站所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於吃旱澇保收的“皇糧”,對改革不滿,怨天尤人,有的甚至頻頻上訪,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響。大部分站所在各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縣直有關單位的支持配合方1案8範.文庫4歡迎您採,集下,不等不靠,依託自身優勢自謀發展,既為“三農”服好務,又促進自身的發展。坪村鎮就是充分發揮站所服務功能,以服務促發展,以發展促服務成功典範,為我們加強鄉鎮站所的管理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

一、基本做法

1、加強領導,為站所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在政策上優惠。鼓勵科技人員和分流人員領辦、創辦科技服務示範基地。農業服務站農技員龍先明率先創辦20畝甘蔗示範基地,吸引農民到基地學技術、學管理,從而帶動該鎮的基地種植業的發展,今年坪村鎮甘蔗種植面積鋭增至xxx畝,明年還有不斷擴大的勢頭。劉安洲同志在馬鞍鎮種植大棚蔬菜,無籽西瓜,甘蔗等高效經濟作物,每年收入可達x萬元,在馬鞍鎮起到了很好的以點帶面的示範作用。二是在生活~本文由.方案範-文庫'為您;搜}集整-理#上關照。縣財政下拔差額補助包乾經費按時定員發放到位,從不克扣拖欠,並由原來的每年xxx萬元增至xxx萬元。三是在政治上關心。進一步完善選人制度,各站所的負責人全部由學員或技術培訓骨幹擔任,平時開會、學習與行編人員一視同仁。四是在管理上從嚴要求。鎮政府制訂幹部管理兩個規定一個目標}方案範文.庫.整.理^,一個考核,堅持用實績來衡量幹部,對工作出色的鎮裏給予表彰、評優,並積極推介典型,農技站長龍先明“三農”服務工作成績突出,在懷化市受到表彰。

2、精減機構和人員,促進站所輕裝上陣求發展。根據鄉鎮站所的職能,對站所進行了撤併精簡,將原來的15個站所精簡為x個,編制由x人減至x人,精減xx%,同時積極鼓勵在職人員離崗創辦經濟實體,帶職分流xx人,解決了因人設崗、人浮於事的局面。

3、積極發揮技術優勢,依靠優質服務求發展。一是集中技術力量,服務農業結構調整。通過改革後的農業綜合服務站,切實轉變職能,以農資經營為載體,在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為農户提供優質服務,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209國道為重點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先後引領農民創建了一百畝金藤無核葡萄基地,xxx畝東魁楊梅基地,xxx畝名優特水果基地,xxx畝甘蔗基地,xxx畝黑美人西瓜基地等共創辦了15個基地和示範園區,積極引導農民開展產業結構調整。二是採取科技力量,加快農業科技推廣。以科技服務為主旨,舉辦各種類型科技培訓班、科技電視講座、印發科教資料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使科技種植家喻户曉,不斷提高農户的科技水平。同時為農户提供大量質優價廉的農藥、化肥、種草等農資產品,以優質服務來促進站所的發展。該鎮現已擁有四個大型農資綜合服務部,總資產已達xxx萬元。

4、明晰產權,盤活閒置資產,通過興辦實體求發展。水利管理站成立之後,鎮政府利用閒置資源,對全鎮九座水庫和渠道進行維護和加固。實行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制度,讓水利管理站進行承包經營管理,同時創辦名優魚養殖基地、釣魚基地,以提高站所的經濟效率。鎮政府將閒置的x畝土地無償提供給畜牧水產站,幫助他們完成烏雞養殖合同,現已存欄烏雞xxxx—xxx羽,每年純收入可達x萬餘元。鎮政府將這些資產的使用權提供給站所人員進行開發,讓其自謀發展之路,既盤活了閒置資產。解決了分流人員的就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二、坪村鎮事業站所與管理的主要成效

1、促進了站所的發展,搞活、搞好了站所的自身建設。現每個站所都創辦了經濟實體或示範基地,增強了造血功能,使各個站所正常有序健康運轉。同時對事業站所進行事業單位法人登記,使鎮事業單位真正成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擴大事業站所自主權、經營權,大大增強了站所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2、理順了管理體制,明確了事業站所的定位。坪村鎮在此次機構改革中,堅持政事分開的原則,明確了鄉鎮長事業單位的職責範圍和管理方式,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交還給政府,將鎮政府承擔服務職能歸位於事業單位,真正做到行政機關抓管理、事業單位搞服務,努力將事業單位的技術、人才、信息等優質轉化為“三農”服務的現實生產力。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引導他們走企業化、社會化路子。

3、轉變了幹部的作風。通過開展全員競聘上崗、優化組合、工資與成績直接掛鈎等一系列改革,同時加強對站所的規範管理,加強制度建設,以制度激勵和約束站所幹部職工。從而使各站所職工工作面貌變了,辦事的效率高了,為農服務的意識強了,積極主動深入田間地頭搞示範、抓項目、跑市場、找信息,極大地帶動了我縣農一產業結構調整的快速發展,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三、坪村鎮站所改革與管理的啟示

1、推進事業站所的改革,必須真正關心愛惜人才。一是要激活用人機制,激發人才的活力,營造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良好環境。二是要人盡其才,選擇那些懂業務、專業對口、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的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到基層站所,讓他們學有所用,人盡其才,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投身到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去。三是要建立機制。機構改革以後,站所凡沒有受理過正規專業技術培訓的人員要逐步提高他們的素質,分期分批有選擇地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使每人掌握一至幾門為農服務的實用技術,為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他們的才智。

2、推進站所改革,必須想方設法解決幹部的出路問題。推進站所的改革,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精簡分流乾部的去向問題。如果只精簡分流不管完善安置,改革不能算成功,也不知徹底,坪村鎮站所改革就突出抓了人員的去向問題,使大部分的分流乾部有事可幹,有路可走。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妥善安排下崗分流人員,鼓勵和扶持下崗人員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盡力為他們創造條件興辦實體,以鞏固改革的成果,促進社會的穩步和發展。

3、推進事業站所的改革,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坪村鎮在推進站所改革中,突破了以往那種改革中過分依靠政府,被動改革的觀念,在改革中充分發揮了站所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事業站所利用自身優勢,利用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積極創辦開發性、服務性的經濟實體,使站所不再依靠政府,幹部職工不再等、靠、要,而是依靠自身實力,自找門路,自求發展。同時對站所人員創辦、領辦的企業或經濟實體,有關部門要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扶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改革成功、社會穩定、站所搞活。

4、推進事業站所的改革,必須充分發揮站所的優勢。推進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站所能更加高效地動作,更好地為農村的發展服好務。基層站所是農民走向致富的橋樑,擁有其它部門沒有的科技、信息、人才等優勢。鄭重在發揮部門優勢上做文章,才能使改革更順利。鄉鎮事業站所要緊緊圍繞為“三農”服務這個中心,切實搞好服務務,充分地發揮部門優勢,搞活內部的運行機制,發展多種經營,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山區工業化的進程。

一年來通過精簡機構,宂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政府工作業績也開始提上去了,使人人都有一種工作的危機感,這才是最重要的,相信隨着宂員的降低,地方經濟一定會得到更大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更加容易的實現,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的繁榮昌盛下去!

【第7篇】關於鄉鎮機構編制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鎮位於瀏陽北區,面積117.4平方公里,現轄12個行政村(居), 12539户,人口4.6萬。境內土壤肥沃,水系發達,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201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完成財政收入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目前,該鎮行政在編人員38人,其中黨政班子成員10人,佔26%,事業單位在編人員63人。

二、職能配置和運作情況

1、職能由“領導”向“服務”轉變。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基層政府直接管理經濟的職能已經不能適應市場規律的要求,應該實現從“領導農民”向“服務農民”的觀念轉變,把構建服務型與公共型基層政府作為鄉鎮政府機構改革的全新目標。鄉鎮體制建立以後,儘管機構和人員數量一直嚴格控制,但事實卻存在着“編制數量控制了,幹事人員減少了”的怪現象。目前,鄉鎮政權的結構和權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級政權機關設置的。人們習慣將鄉鎮黨委、鄉鎮人大、鄉鎮政府稱為鄉鎮的“三大班子”。鄉鎮政府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至今沒有法律規範,有很大的隨意性。基層政府的機構與人員編制逐年變動。如在**鎮就存在着國土資源所、農電站、畜牧獸醫站等單位陸續收歸市直管,人權、財權在市局,但服務的對象卻仍然是基層,使一些工作人員對鄉鎮的管理、指導處於應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線人員佔用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在**鎮行政編制38人,退居二線的就有7人,佔18 %。嚴重存在着“拿錢不幹事,仍然佔編制”。

2、突發事件應對能力不夠。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於體制問題,一些站所人員由於人事管理權在上,業務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揮,不服從鄉鎮統一指揮、調度。

3、服務職能配置混淆不清。目前機構設置中,部分單位職責不清導致履職不到位。在我鎮行政單位編制中的經濟發展辦,許多工作僅靠三個人是難以完成的,許多業務不是一個部門就可以完成的,結果使其成為“虛設機構”。如此等等現象的存在,嚴重製約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三、機構編制人員配備及建議

鄉鎮政府是基層政府的一個級次或組成部分,作為聯繫“三農”最為密切的基層政府,其職能轉變,不僅僅是經濟文化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實施的要求。為廣大農民提供公共產品,全面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將成為新時期基層政府工作的重點。

1、為了推動基層政府轉變職能,必須推進以撤改為主要內容的鄉鎮政府機構改革。鄉鎮政府機構改革要分類實施,分步驟推進,同時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據工作需要、農民需要和服務需要,要將一些農機、農技、畜牧、市場經濟管理人才,通過各種手續、程序層層選拔到鄉鎮來,充實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強對文化、衞生、環保、為民服務中心、公益性管理與服務等機構在鄉鎮的設置。

2、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應該按照基層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而進行,服務型與公共型政府是市場經濟發展對基層政府的本質要求,基層政府直接管理經濟的職能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3、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後為“三農”服務的重要組織形式,必須依法支持與推動農村及農民建立農合組織,把農合組織打造為激發農民積極性與創造性的平台,為此,要求政策允許並保證生產以外的其它農業生產環節對農合組織開放,尤其是要支持農合組織在農村公用事業中發揮積極作用。

4、在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及機構改革中,要賦予基層政府更多的社會政治職能,把更多的經濟職能交給市場。為此,必須實行基層政府行為與農民行為的區別。基層政府要尊重農民主人地位,確立“為農民服務”的執政理念,隨着基層政府職能的轉變,農合組織成為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後為農民服務的重要組織形式。

5、實行定期和不定期對現有鄉鎮行政事業單位人員進行考核、考試,避免“一朝進機關,永遠鐵飯碗”。具體考核辦法由市、鄉鎮拿出詳細的考核辦法,由組織、人事部門具體實施。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調動鄉鎮幹部工作、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把權利交給自己的服務對象---羣眾。

6、為了控制人員編制膨脹,要建立機構編制、組織、人事、財政等部門相互制約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機制;沒有配套的財政改革,撤改後的鄉鎮機構也難以運行。

7、政府應該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植並不斷創新扶植方式,從財政撥款轉為財政購買服務的方式,由“以錢養人” 轉變為“以錢養事”。為保證扶植資金的有效、公開、透明使用,應將其列入公共財政預算,其支出和使用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接受人大等相關部門的審計和監督。

8、基於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改革的要求,從政府級次改革的目標及方向看,應該按照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和縣(市)級政府的框架要求改革鄉鎮機構,創新上層建築的機制和制度,合理配置資源和優化生產力佈局,從而加強三農工作,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8篇】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

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

隨着農村税費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鄉鎮的職能應由行政命令型,向經濟服務型轉變,實現小政府、大服務的格局。鄉鎮是最基層的一級政府,主要面對着廣大農村,直接服務於農民,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完成,鄉鎮的主要工作應放在搞好農村經濟、文明建設,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上來。

一是要圍繞農民增收,搞好服務。幫助農民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向農民推廣農技、農機等技術服務,傳授科學的田間管理知識。

二是要加強農村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要發展離不開教育,只有教育發展了,農民的素質就會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場信息,科學種田,農業就會增產,農民就能增收,這樣才能使農民真正脱貧致富奔小康。

三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每個鄉鎮地域都比較廣闊,人員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為了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必須加強社會治安管理。要經常深入到鄉鎮進行普法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

四是要加強計劃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質,少生優生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因而計劃生育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來隨着農民外出工的增多給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不便,再上傳統的人口觀念“兒孫滿堂”、“養兒留根”的落後思想,扭轉這一傳統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加大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力度。

五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宣傳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做到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保護好農村這塊政治陣地和文化陣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養,杜絕邪惡,自覺去維護社會治安穩定,促使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鄉鎮要經常深入基層發展黨員,增強黨組織在羣眾中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良好形象,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六是加強防災救災體系建設。由於多方面的因素,農民還不能完全擺脱“靠天吃飯”的制約,遇到天災人禍,必須有一個強大的防災救災應急體系。如我縣的“110”地震。六是加強衞生防預體系建設。全縣85%的人口分佈在鄉鎮,居住分散,醫療基礎設施差,專業技術人員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難應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加強農村衞生防預體建設就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政府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上述六個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動為農民服務為主,減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預。農業税取消後,鄉鎮幹部從催糧要款等與農民有直接衝突的關係中擺脱出來,變為積極為農民提供各項服務,逐漸改善鄉鎮與農民的關係。農民對鄉鎮所做的工作會認可的滿意的。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的工作是減少了,但收取農業税只是階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鄉鎮還承擔這年度性或階段性工作如禁牧、鄉鄉通油路工程、農田建設等工作需要鄉鎮抽調大量人員來完成。根據鄉鎮的主要職能和實際工作量,現有行政、事業機構設置和上次市縣級機構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應保留農業技術、計劃生育、文化廣播、衞生等公益性事業單位。

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9篇】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範文

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1

隨着農村税費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鄉鎮的職能應由行政命令型,向經濟服務型轉變,實現小政府、大服務的格局。鄉鎮是最基層的一級政府,主要面對着廣大農村,直接服務於農民,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完成,鄉鎮的主要工作應放在搞好農村經濟、文明建設,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上來。

一是要圍繞農民增收,搞好服務。幫助農民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向農民推廣農技、農機等技術服務,傳授科學的田間管理知識。

二是要加強農村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要發展離不開教育,只有教育發展了,農民的素質就會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場信息,科學種田,農業就會增產,農民就能增收,這樣才能使農民真正脱貧致富奔小康。

三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每個鄉鎮地域都比較廣闊,人員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為了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必須加強社會治安管理。要經常深入到鄉鎮進行普法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

四是要加強計劃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質,少生優生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因而計劃生育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來隨着農民外出工的增多給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不便,再上傳統的人口觀念“兒孫滿堂”、“養兒留根”的落後思想,扭轉這一傳統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加大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力度。

五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宣傳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做到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保護好農村這塊政治陣地和文化陣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養,杜絕邪惡,自覺去維護社會治安穩定,促使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鄉鎮要經常深入基層發展黨員,增強黨組織在羣眾中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良好形象,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六是加強防災救災體系建設。由於多方面的因素,農民還不能完全擺脱“靠天吃飯”的制約,遇到天災人禍,必須有一個強大的防災救災應急體系。如我縣的“110”地震。六是加強衞生防預體系建設。全縣85%的人口分佈在鄉鎮,居住分散,醫療基礎設施差,專業技術人員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難應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加強農村衞生防預體建設就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政府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上述六個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動為農民服務為主,減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預。農業税取消後,鄉鎮幹部從催糧要款等與農民有直接衝突的關係中擺脱出來,變為積極為農民提供各項服務,逐漸改善鄉鎮與農民的關係。農民對鄉鎮所做的工作會認可的滿意的。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的工作是減少了,但收取農業税只是階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鄉鎮還承擔這年度性或階段性工作如禁牧、鄉鄉通油路工程、農田建設等工作需要鄉鎮抽調大量人員來完成。根據鄉鎮的主要職能和實際工作量,現有行政、事業機構設置和上次市縣級機構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應保留農業技術、計劃生育、文化廣播、衞生等公益性事業單位。

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2

鄉鎮農機管理機構是農機化工作的最基層單位,是聯繫廣大農機手的.橋樑和紐帶,是農機技術宣傳推廣、修配服務、安全生產管理和發展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等工作的主力軍。鄉鎮農機管理機構建設得如何,直接影響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根據湖南省《關於改革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實施方案》精神和婁底市農機局的要求,我局在今年4、5月份,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採取查閲檔案、實地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對我市12個鄉鎮農機管理機構進行了細緻如實調研,瞭解歷史,查明現狀,找出問題,提出建議,並在2011年5月12日召集全市的農機管理員集中座談,徵求意見,力促我市鄉鎮農機管理機構改革有序進行。

一、基本情況

(一)機構設置情況。2002年,全市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機站進行了調整,實行農、林、牧、漁、水、機等多站合一,全部歸入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目前,全市共有12個鄉鎮,共設12位農機員。

(二)經費來源情況。全市鄉鎮農機站經費撥款形式主要是財政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兩種,除毛易鎮農機站實行全額撥款外,其餘11個鄉鎮站均實行財政差額撥款,農機管理人員的工資收入基本有保障,但養老保險等福利保障難以落實到位。

(三)管理體制情況。自2002年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機站合併入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原農機員繼續從事農機管理工作,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

(四)人員結構情況。目前,全市鄉鎮共有農機員12人,農機員結構為:幹部1人,職工11人;大部分為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30歲以下的1人, 30-50歲10人, 50歲以上的1人。

二、存在問題

(一)編制不夠合理。目前,全市12個鄉鎮僅有12名鄉鎮農機管理人員,且兼職人員多,佔鄉鎮總數的80%,有6位農機員在崗不在編,佔鄉鎮總數的50%。兼職人員不僅要負責該鄉鎮的農機化工作,還要承擔常年駐村包片、森林防火、鄉村規劃、計劃生育、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等非農機行政事業管理的其他工作。即使是農機專職人員,也經常被鄉級政府臨時抽調承擔其他任務,難以集中精力從事農機管理業務工作,使上級業務部門安排部署的農機化工作在貫徹落實中出現“梗塞”,難以傳達落實到農村、農民和機手,給全市的農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通過調查,只設立1名兼職農機管理人員的鄉鎮,其農機化工作的各項指標都嚴重滯後。

(二)保障不能到位。全市12個鄉鎮站共12人,只有毛易農機站站長實行財政全額撥款,發全額工資,其餘11名鄉鎮農機人員,實行財政差額撥款,工資收入連續幾年為年工資總額的70%左右。又加之鄉鎮對農機工作不夠重視,工資補助不足,在養老保險等福利方面落實難以到位,特別是那些在崗不在編的農機管理員,更是難以安心工作,影響了農機工作的積極性。

(三)經費投入不足。鄉鎮農機管理機構辦公條件簡陋,因為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的設置,一般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都是幾個人擠在一起辦公,鄉鎮農機管理的辦公經費幾乎為零,辦公經費沒有得到有效保障。由於正常的辦分經費和必要的管理、公益性培訓,技術服務經費無法得到保障,經費嚴重不足,應用於農機管理、推廣等的設施設備基本沒有,不同程度制約了農機技術人員作用的發揮。致使農機業務工作無法開展。

(四)管理難以協調。農機站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通過調查,鄉鎮政府只管用人,鄉鎮農機管理人員隨意更換、調動頻繁、錯崗錯編的問題比較突出,沒有充分考慮農機化的可持續性發展。農機局進行農機工作調配時,農機員每次都有新面孔,並且難以到位和適應農機業務與政策,影響了農機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主要建議

我市自從2008年進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籠子後,全市農機保有量快速增長,農機化工作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而我市拖拉機掛牌率、持證率和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與省內先進地市相比差距較大。鄉鎮農機站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要進一步理順鄉鎮農機管理機構體制編制,充分發揮鄉鎮農機管理機構的作用,促進我市農機化的科學發展。

一、合理設置編制。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09]4號)和湖南省《關於改革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結合冷水江鄉鎮農機管理機構和農機化發展實際,合理設置鄉鎮農機站編制。冷水江工業比重大,多為丘陵山崗地形,走現代農業是唯一選擇,作為現代農業支撐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尤其重要,現在每個鄉鎮僅一名農機員,並且多是在崗不在編,嚴重影響農機員的積極性,制約農機工作的深入開展。綜合座談會各方意見,我市每個鄉鎮以設置2個編安排 2名農機員(其中含1名農機技術人員)為宜。

二、明確工作職責。在科學設置農機編制後,應賦予相應的工作職責。在立足三農的基礎上,全市鄉鎮農機職責還應結合冷水江市城鄉統籌,明確其工作職責,讓鄉鎮農機機構切實擔負起鄉鎮農機推廣、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協調組建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農機數據統計、農機購置補貼宣傳監管等工作,協助農機監理機構抓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三、理順管理體制。農機站現有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這種管理體制經過實踐表明,便於鄉鎮管理,但卻使農機局與鄉鎮工作難以協調一致,導致鄉鎮農機工作邊緣化、無序化局面。難以進行業務指導。因此,在“市鄉共管”大原則不變的前提下,實行市農機局管理為主的管理機制,即人員的考核、調配、晉升和業務經費由市農機局管理,鄉鎮政府負責綜合協調、監督等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生活保障。

四、落實經費保障。一是將鄉鎮農機員工資納入市財政統發中心,使鄉鎮農機人員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落實鄉鎮農機工作經費,經費來源由市和鄉鎮兩級按一定比例撥付,並列入財政年度預算,確保鄉鎮農機工作的開展。

五、加強自身建設。鄉鎮農機員在機構改革後加強農機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促進法》為準,按照以農業機械化為技術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強化工作職責,結合本地實際,以辦點示範和組建專業合作社等服務方式,促進全市農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第10篇】最新鄉鎮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報告

今年以來,我鄉嚴格按照縣政府公共機構節能領導小組的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和《xx省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緊緊圍繞xx年公共機構節能目標任務指標,着力提高全鄉機關幹部職工節能降耗意識,強化節能工作管理措施,紮實做好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現將xx年工作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xx鄉現有公共機構建築面積900平方米,用能人數51人,現有車輛6輛。用電33208.59度,電費34552.68元;用油7055.38升,汽油費用52230.00元。各項指標比xx年同期下降2.18%,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

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直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節能減排工作的政策要求,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降低公共機構運行成本,提高公共機構能源利用效率為宗旨,以節電、節水、節油、節材等為重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教育,突出重點環節,狠抓任務落實,全力推進我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措施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公共機構節能保障體系

(一)成立公共節能組織機構。為了切實抓好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們按照上級要求成立了由鄉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黨政辦、財政、社保、統計等站所為成員的節能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部署節能工作任務,監督節能減排任務的落實。各相關部門也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配齊人員,配備設備,加強對全縣節能工作的管理和統計工作。

(二)建立完善公共機構節能制度。一是統計制度。建立了節能工作月報、季報、年報制度和能耗統計監管體系。二是聯絡員制度。為加強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信息溝通和業務交流,強化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制定了《xx鄉公共機構節能聯絡員工作制度》,確定各公共機構聯絡員及主要職責和工作任務,目前,全鄉共確定公共機構聯絡員8人。三是節能巡查制度。建立節能巡查制度,定期巡查單位水、電、油等設施設備運行情況,杜絕跑、冒、滴、漏等浪費現象和不安全因素,定期檢查辦公室的電源、電腦、照明燈、打印機、複印機等用電設備使用情況,確保節能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四是建立節能統計工作台賬制度。全縣公共機構節能單位均建立了節能統計台帳制度,指定人員負責記錄本單位的能源資源消耗計量原始數據,並統一使用了節能統計軟件,並規範節能數據上報、收集、整理。

(三)積極開展節能宣傳教育培訓。認真組織各單位學習《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積極開展節能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全國節能宣傳週、世界環境日等節點,通過廣播、電視、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品等多種形式,開展“節能有道,節儉有德”為主題的節能降耗宣傳活動,集中宣傳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宣傳重大節能示範工程項目,普及節約資源能源知識,大力倡導健康、節約、環保的消費模式和良好的社會風氣,宣傳期間,先後在鎮農民街和重要路段懸掛條幅數十條條,散發節能宣傳資料一千多份。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有效提高了全民的節能意識和憂患意識,在全鄉上下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四)認真制定全鄉公共機構節能規劃。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結合xx規劃編制工作,制定了全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規劃,對我鄉xx期間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主要目標和節能指標初步做了確定,為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提供了依據。

二、堅持統籌推進,紮實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各項工作

(一)節約用電。各機關工作人員自覺執行辦公室、會議室亮度足夠時儘可能少開燈或不開燈,離開辦公室隨手關燈,做到了人走燈滅,杜絕“長明燈”、“白晝燈”。計算機、打印機,複印機及傳真機等辦公設備不用時,隨時關閉,在長時間未使用及下班後自覺關閉各類電器電源、減少待機消耗。

(二)節約用水。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及時檢查更換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在用水區域設置節約用水標識,使機關幹部職工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發現閥門損壞、及時報告修理,杜絕“長流水”,切實減少耗水量。

(三)節約辦公耗材。規範辦公用品的採購、配備和領取、使用和管理。推行網絡辦公,實行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強化文印耗材管理工作。提倡雙面用紙,降低紙張消耗,減少重複打印、複印次數,注重稿紙、複印紙的再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計算機、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大力提倡修舊利廢,延長文印設備的使用壽命。形成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氛圍,幹部職工“主動節能”的自覺性逐步提高,有力的促進了節能工作的開展。

(四)加強公務用車的節能管理。公務車輛基本實行定點維修、定點保險和定點加油,推行專卡專用的加油制度,嚴格執行單車油耗定額,努力降低油耗。堅持科學、規範駕駛,按時保養,減少車輛部件非正常損耗,降低車輛維修費用支出。合理安排車輛出行線路和用車人員搭配,儘量減少車輛空駛里程。對集體公務活動,提倡集中乘車;加強日常管理,嚴禁公車私用。

(五)節約公務支出。按照精簡會議原則,大力壓縮會議規模和人員,減少會議文件、會議材料;本着熱情大方、服務周到、節儉從簡的原則,嚴格執行機關公務接待制度,實行統一歸口辦理,按程序和標準辦事。

(六)堅持辦公節能用品統一採購。發揮政府採購政策導向作用,促進節能產品採購,辦公用品採購貫徹“按需採購”的原則,由縣財政局採購中心總負責,各單位採購負責人員按月收集各科室需求,擬定採購計劃報監督中心領導審批,從而有效控制採購的數量、規模,節約成本。按照國家有關強制採購或者優先採購的規定,同類產品只准採購列入節能產品名錄和環境標誌中的產品和設備,杜絕採購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和設備。並不斷擴大實施節能產品政府採購的範圍,此外,各單位加強辦公用品申領的管理,建立辦公用品入庫台帳,實行辦公用品申領登記制度。減少浪費,節約用品,提高了效能。

三、典型帶動引領,精心打造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工程。

我們制定了中心大樓能源資源節約工作制度。專門對大樓的節能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從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油、節約辦公用品等四個方面予做了規定。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減少能耗支出:

(一)儘量使用節能產品。鄉行政大樓在建設初期就設計和使用了節能材料,包括:牆體保温材料、雙層隔熱玻璃、節水龍頭、大樓整體具有隔熱效果好、光線充足的特點;禁止使用傳統飲水機和電水壺,統一定時供應開水,禁止安裝使用壁掛和立櫃式空調;禁止使用取暖設備;推行節能電腦,建議單位購置新電腦時,優先購買低能耗配置產品。

(二)加強節能綜合管理。鄉行政中心大樓後勤中心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對各單位人員使用高能耗設備、對大樓內的照明等系統進行管理,隨時關閉不必要的照明燈、夜間對大樓進行巡查,關閉所有不須開啟的設備和照明燈。

總結過去一年來的工作,我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相比、與兄弟鄉鎮相比還有差距,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督查不到位的問題,單位節能工作存在較大的不平衡和差異性,機關幹部節能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節能激勵和約束機制尚未建立,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總體上還處於被動狀態;節能技術推廣應用不夠,影響了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普及。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改正。一是進一步加強節能宣傳培訓。繼續利用新聞媒體、網絡等宣傳平台,及時發佈節能信息,深入宣傳節能政策法規,使節能降耗深入人心,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積極推廣綠色辦公。繼續組織開展節能聯絡員培訓、能源消耗統計軟件培訓等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節能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二是在全鄉開展機關節能典型示範創建活動,深化機關幹部的節能意識;三是進一步鞏固完善機關節能管理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機構節能考核評價制度、能耗定額制度,加強對公共機構能耗的管理;四是儘快建立全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經常研究節能減排工作,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繼續深入宣傳,創新方法,強力推動,加強督查,開創我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新局面,推動我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