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典型人物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44W

典型人物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先進人物模範事蹟材料 篇一

任冬時,男,1959年出生,大專學歷,現任蒲城縣職教中心教師,高級職稱。

1966年入學,1981年讀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後先後在實驗中學、蒲城中學、職教中心任教,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英語教育。

任冬時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均為西北大學畢業生,他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在孝敬老人方面,一直感動着周圍鄰居,影響着親友同事,更推動着整個巷道乃至整個社區的“孝道”文化發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任冬時的奶奶因病癱瘓,當時的他新婚不久,因父親在外地工作,他和妻子商議後就將奶奶接至身邊照顧,三人同住在蒲城中學分給他的教師宿舍中,支一張牀,兩口子每天為老人擦洗、餵飯,把屎把尿,有句俗語叫“沒有管爺的孫子”,但是任老師夫婦十七八年如一日照顧老人,沒有絲毫怨言,奶奶在他們的精心照料下,一直活到了九十六歲高齡,這不得不説是一個奇蹟了。

任冬時的母親是一名退休教師,因積勞成疾,2009年也不幸癱瘓在牀,此時的任冬時已經年過半百,他二話不説,將母親接到身邊照顧,和母親同吃同住。因長期缺少運動,老人有了便祕的情況,任老師就自己買來護理書籍,自學為老人調理身體,為老人榨各種果汁、定時定量喂老人喝蜂蜜水,把老人照顧妥當之後自己才入睡,每天入睡都在凌晨兩點之後了,因為要不停地為老人翻身,他四點鐘就起牀照顧老人。因為長期生物鐘顛倒,任老師的頭髮大把大把的脱落,到現在已經是“地中海”髮型了。俗話都説“久病牀前無孝子”,可是任老師照顧癱瘓在牀的母親八年,老人身上沒有長過褥瘡,試問,能做到這樣精細照料的世間能有幾人?就是專業的照料機構也未必做得到吧?!

大愛無言,大孝無聲。任老師夫婦結婚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外出旅遊過,不是經濟條件不好,而是先後照顧兩位老人,沒有時間。有人曾問過他:“你奶奶四個兒子,你母親六個兒子,為什麼兩個老人都是你照顧?你是不是傻,都不知道你是咋想的?”任老師笑了笑説:“沒有咋想,我只是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一句應該做的,包含了多少年的點滴無私付出,平凡的人生也能做出偉大的事蹟!

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的,孝是人世間一種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親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中國現階段已經步入老齡社會,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不能忘記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了青春的老年人,所以我們的社會發展離不開孝,而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更需要像任冬時老師這樣大孝的人。

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篇二

通過學習郭玉梅的先進事蹟。我看後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秀教師的事蹟平凡又偉大,感人的事蹟催人淚下,他們的事蹟動人、令人感動,值得學習和深思,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郭玉梅老師,她先後做了5次開顱手術,還能堅持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在自己欠債的情況下,還自己拿出錢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她的愛心和強烈的責任心帶着對學生摯熱的愛,在三尺講台上,她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讓自己的生命放出了光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會以優秀教師為榜樣,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去,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愛不應該是掛在嘴上,也不應該是膚淺的凡事包辦,而應該深入到思想落實在行動上。我們有責任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愛護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長。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秀教師那樣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積極進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探索,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對他人寬容一些,多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 篇三

打開世界科學發展史冊,從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動機的基本原理,到德國韋納四兄弟大辦工廠、研發電機並廣泛推廣應用,西方國家在電機領域一直領跑世界,其重大關鍵技術至少比我國先進幾十年。

1978年,我國迎來結束後的第二屆大學聯考。馬偉明恰逢其時,被海軍工程學院(海軍工程大學前身)錄取,並在畢業3年後重返母校攻讀研究生。從此,痴迷於電機領域前沿研究且初露鋒芒的馬偉明,在科技興軍的征程上奮起直追、彎道超越,完成了從“跟跑者”“並行者”到“領跑者”的轉變,為我國鍛造出一件件制勝深藍的國之重器。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教授的指導下,馬偉明帶領課題組,用僅有的3.5萬元,造了2台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裏開展研究。整整6個春秋,他們反覆試驗,在對數十萬組數據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終於成功研製出帶整流負載的多相同步電機穩定裝置,發明了帶穩定繞組的多相整流發電機,從根本上解決了“固有振盪”這道世界性難題。

受此鼓舞,馬偉明帶領團隊馬不停蹄,再接再厲,先後研製出世界首台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系統和高速感應發電機系統,確立了我國在艦船發供電系統領域國際領先的地位。

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可謂功成名就。許多人勸他該放鬆一點了,他卻説:“只要稍微歇口氣,別人就會跑到我們前面去。如果我現在不拼命,國家選我這個年輕的院士又有什麼意義!”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是艦船由機械推進向電力推進轉變的一次技術革命。

10多年前,馬偉明的目光就瞄準這一目標。當時,國外的技術路線是中壓交流。經過反覆研判,馬偉明提出了中壓直流技術路線,先後3次召集國家頂尖專家研討,得到的幾乎是一片否定聲:“英美等發達國家都沒有選擇這條路線。憑我國現有的條件,這條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為什麼非要等外國人做成了,我們才開始跟着做?”面對質疑,馬偉明經過深入分析,毅然決定繼續堅持往前走。10年攻關,10年艱辛。不服輸的馬偉明,硬是將這一世界公認的核心重大技術難題成功解決,實現了我國艦船動力的跨越發展。

在研究艦船綜合電力系統的同時,馬偉明又瞄準了另一項國際科技領域的尖端技術——電磁發射技術,但同樣又引發了一輪質疑**:“一個世界級科技大國曆時20多年都沒有取得成功的項目,你還要強攻硬上?”

馬偉明認定,中國需要這項技術,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一定要堅持下去。

8年之後,包括40位兩院院士在內的100多位專家來參加科技成果鑑定會。面對馬偉明的創新壯舉,白髮蒼蒼的老專家激動不已,泣不成聲……

近幾年,馬偉明帶領團隊在電磁發射技術領域取得全面突破,創新成果再次進入“井噴期”,多型裝備和技術屬國際首創,全面推進我國傳統武器裝備向電氣化變革。

放眼萬里海疆,馬偉明帶領科研團隊留下一連串閃光足跡。他們的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全部應用或轉化為裝備,實實在在提高了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培養出400多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先後獲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軍隊頒發的科技創新羣體獎、全軍人才建設先進單位,被海軍授予“創新強軍馬偉明模範團隊”榮譽稱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2次榮立集體一等功。

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篇四

教師節,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張麗麗等十位開模教師的先進事蹟後,我感慨頗多,心情很不平靜,特別是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更使我感動不已。

她們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鋭意進取,勇於創新,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着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高度讚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張麗麗等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她們的身上閃爍着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她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張麗麗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温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我也深深體會到一種師生間難得的和諧之情,在感動的同時,我又自己感到羞愧,同樣身為人師,我卻常埋怨工作的不如意,埋怨學生的調皮,埋怨家長的不配合,卻忽略了自我反思。惰性越來越佔據了我的大腦,我不知道自己的思維中是否還存有“對工作的熱情”。郭麗華得知自己患癌證晚期後仍然未有過絲毫的黯淡,痛苦中,她選擇了理智:絕不能萬念俱灰,要靠治療向命運抗爭,要奪回自己的生命,重新回到她怎麼也站不夠的講台。可是我呢?我有着健康的身體,卻拖着一個即將癱瘓了的大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消極的思想佔據了我的心,沒有希望、沒有信心、沒有鬥志,有的只是埋怨。

學習了她們的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我不能埋怨學生,不能埋怨家長,不能埋怨社會,我要拾起信心,鼓起勇氣,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 篇五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16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裏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怖勇敢戰鬥着。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裏,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14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説: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