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蹟材料(新版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蹟材料(新版多篇)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一

12年前,一位剛剛考入大學的學生,為了讀大學,而又不得不同時要照顧自己患病的母親,所以只能揹着自己的瘋娘一起上大學。他的故事當年感動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那麼12年過去了,這位不惜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劉秀祥如今怎麼樣了呢?

他叫劉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個貴州偏遠的普通農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順其自然的,那麼也許大家也就都不會認識他了。但是他正因為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而收穫了成千上萬人的眼淚和感動。

他在家裏他排行老三,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本來最小的他應該是得到哥哥姐姐們的照顧,和父母的寵愛的。生活即使過得有點艱難,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然而上天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讓他四歲開始就要承擔起所有家庭的責任。

在劉秀祥四歲那年,命運的魔爪便毫無聲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讓他本來幸福的家庭偏離了軌道。這一年,劉秀祥的父親突然發病,被緊急送往醫院後不久便去世了。這對於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説,也許還不知道什麼是生死,什麼是永別了。

劉秀祥的父親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沒能見到他最後一面,更別説他怎麼託付別人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緊接着他的母親也因為承受不住這天大的打擊,患上了間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連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這三個未成年人身上。

在經受了這樣的打擊,4歲的劉秀祥本來還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沒想到7年後自己的哥哥姐姐因為忍受不了這樣不堪的生活離家出走,再無音訊傳回。劉秀祥從此過上了更加艱難的生活,只能依靠村裏的一些鄰居幫襯過日子,好在哥哥姐姐這些年教會了他如何種地,才讓這11歲的孩子可以維持生存下去。

剛讀三年級的劉秀祥,承擔起了照顧患病母親的重擔,忍受着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為這種磨練,讓他懂得了堅強,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每天他為了不影響去上課,迎着還未褪去光華的月亮就得起牀了,去地裏種菜,去山上砍柴,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準備,最後給母親做好早飯才能放心去上學。

生活已然怎麼艱難,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的念頭,所以他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當時學校離他家很遠很遠,每天來回就得花4個小時,這不得不使他要比別人跑得更快,所以腳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

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感到高興的,因為他付不起高額的學費,也不能去太遠的地方讀書,家裏喪失自理能力的母親還需要他照顧。最終他做出了一個堅強的決定,選擇了一個不要學費的民辦中學就讀。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他帶着母親到縣城上學,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他在學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簡易的棚子,這裏便成了他臨時的家。

這樣艱苦的條件並沒有影響他求學的信念,白天他在學校心無旁騖地上課,晚上他就出去撿破爛來換生活費,去菜市場撿剩菜拿去做飯,吃肉對於他來説是一種奢望。為了夢想和母親,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而是保持着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那個金光燦燦的夏天他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通知書,高興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幾圈。為了湊足自己的學費,他揹着自己的母親到山東賺學費。當然大學他同樣是揹着自己的瘋娘去學校,在經過了報道之後,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好心人開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學校的幫助下,他最終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學業。

畢業那年,很多單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在面對前程似錦的未來時,他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做一名鄉村老師。也許在大城市裏工作會更好,工資也會更高,但是他説,他要回饋這個家鄉,回饋這個社會,要用自己的經歷去激勵更多的孩子,讓他們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這樣他帶着母親回到了曾經的故鄉,成為了當地的一名普通老師,不再過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經是縣裏實驗高中的副校長,不過他仍然堅持在教育一線的崗位上給孩子們上課。

20xx年劉秀祥入選了中國好教師,他説這只是幸運,而沒有覺得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是上限了,他覺得自己還要更加努力。

20xx年劉秀祥榮獲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説這是碰巧,他的內心到底有多偉大才能承榮譽時而沒有半點驕傲。

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戰勝不了的磨難,不拋棄,不放棄就會成功。我們出身的環境沒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他用自己最勵志的人生告訴我們,“倘若命不眷你那便與命爭,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與天鬥。”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二

7月22日,安徽合肥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喊出這句“我打頭!”,再次登上救援的橡皮艇出發。然而,廬江縣石大圩決口迅速擴大至50米,橡皮艇被捲入激流漩渦側翻。已經奮戰了96小時、轉移救援出2600多人的陳陸,就這樣消失在滾滾洪流之中,再也沒有回來。

“教導員!”“陳陸!”和陳陸並肩奮戰的消防員們竭力呼喊着,與陳陸素不相識的其他救援隊伍全力搜尋着。24日下午,搜救隊伍在距離事發地約2.3公里的下游發現了他的遺體。陳陸同志英勇犧牲,用定格在洪流之中的36歲寶貴生命,詮釋了他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

“誰打頭?”“我打頭!”

汛期以來,受持續強降雨及上游來水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位不斷攀升,遭遇了150年未遇的歷史高水位。

7月22日,持續暴雨中,巢湖再次危急。隨着幾聲巨響,已經開始漫堤的廬江縣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開了20米寬的決口。隨即,5.8平方公里內的4個行政村成為海洋一般,6500人被洪水圍困,處境危險。

接到縣防汛救災指揮部的指令後,已在抗洪搶險一線連續奮戰了好幾個晝夜的陳陸,再次集結隊伍,攜帶好救生裝備和4艘橡皮艇,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出發。

在被洪水淹沒的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陳陸和隊員們拖着疲憊的身軀,一次次登艇,一次次出發,救人、再救人……

大隊長方鋭至今還記得陳陸當時疲倦的神情。他勸陳陸休息一會兒,但陳陸説:“我對這片水域情況熟悉,水性也好。你們去,我放心不下。”

然而“放心不下”別人的陳陸,這次卻成了所有人的心痛。22日下午,當決口擴大到50米,洪水以令人恐懼的速度奔湧時,陳陸帶領隊員與藍天救援隊組成編隊,他“打頭”作為1號艇領航衝鋒。

跟隨陳陸的2號艇上,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一直忘不了和陳陸出發前那段簡短的對話:

“你們是不是去救人?”

“是的!”

“誰打頭?”

“我打頭!”

蘇琴説,她一輩子忘不了在大洪水之中的那種無助感,但更忘不了的是,陳陸和其他消防員們義無反顧向前衝的背影。

陳陸所乘的1號艇駛過連河村村委會附近時,急流中忽然出現3米多的水位落差——這是水域救援中最不可預料、最可怕的“滾水壩”。

“掉頭、快掉頭!穩住、不要怕!”千鈞一髮之際,陳陸連聲吼道。誰都沒想到,這成了他留下的最後話語。

話音剛落,橡皮艇猛然側翻,艇上陳陸等5人全部被捲入洶湧湍急的洪流中。跟隨其後的3艘艇得以及時調轉艇頭,蘇琴等人險之又險地避免了翻艇。

與陳陸一同落水的消防員李俊傑回憶,在落水後還隱約看到了陳陸的身影。他和隊友常青用盡全身力氣浮出水面、摸索到艇舷的尼龍繩並死死地抓住。兩人下意識地去抓陳陸時,一個巨浪突然劈頭而來,陳陸的身影隨之不見。

李俊傑、常青、李順3名消防員僥倖脱險,但陳陸和作為嚮導的連河村黨支部副書記王鬆在洪水中失聯。截至發稿時,救援隊伍仍在繼續搜尋王鬆。

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蹟材料 篇三

王波,女,漢族,1963年4月出生;1984年4月入黨,大學學歷;2000年12月起擔任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黨委副書記。20多年來,聚精會神專注社區建設,滿腔熱情奉獻社區,從一片爛泥塘上建起社區開始,用黨的建設推動社區建設,把百步亭社區建設成一個佔地5平方公里、居住16萬多人的大型宜居社區,成為全國和諧社區的一面旗幟。2013年,中組部向全國推廣“百步亭社區黨建工作法”。2011年被評為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並先後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全國百佳優秀志願者、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她是“社區小總理”,探索的百步亭社區模式影響和推動了中國的社區建設

為解決當時普遍存在的開發商“只建不管矛盾留給社會”“鐵門鐵窗鄰里不相往來”等問題,王波帶專班到國內外先進地區考察探索,向費孝通等專家請教諮詢,決定房地產開發建“社區”,不僅要建設好,還要管理服務好。創新的百步亭“社區”模式,為中國特色和諧社區建設探索了一條新路子,為房地產業服務居民提供了一套樣板。

王波承擔着百步亭社區“建設、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重任,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她創新“黨的領導、政府服務、居民自治、市場運作”的百步亭社區運作機制,不設街道辦事處,直接由江岸區委區政府領導。她用黨建帶動社區建設,重抓“社區服務”和“社區文化”,形成了文明新風撲面、人際關係親密、管理服務完善、羣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居民們驕傲地説:“選擇了百步亭,就是選擇了幸福生活。”

她是社區居民的好書記,創新的百步亭社區黨建工作法,中組部向全國推廣

她在社區建設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借鑑“支部建在連上”的做法,將黨小組建在每個樓棟,建在每支羣眾活動隊伍上。成立了15個黨支部,580個黨小組,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網絡。通過黨員帶羣眾、妻子帶丈夫、老人帶子女、名人帶粉絲,廣泛發動居民。5000多名黨員居民進樓棟擔任“兩長四員”,照片上牆,電話公開,24小時履職,成為服務居民的骨幹力量。

指導建立在社區黨委統一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聯動”服務機制,整合資源,形成合力。1000多名物業人員成為兼職社區工作者,有效解決了社區小馬拉大車的難題。建立起黨組織關愛服務、政府公共服務、企業市場服務、居民志願服務等“四項”服務的完整社區服務體系,做到了“事有人管、難有人幫、苦有人問、喜有人賀”,管理效能明顯提高,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實惠。武漢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發文,推廣百步亭“三方聯動”辦法,並實現了全市“三方聯動”服務機制的全覆蓋。

她在社區常年開展文化教育、民俗節慶、羣眾文體、道德講堂、低碳環保、亭台文化等“六類”活動。每月舉行升國旗儀式,每年舉辦優秀黨員事蹟報告會和事蹟展覽。春節舉辦“萬家宴”,一家一道菜,萬家過大年。組建腰鼓隊、太極拳隊、籃球隊等100餘支羣眾健身活動隊伍。以樓棟為載體,開辦道德大講堂、樓棟道德論壇、禮儀講座、“婆媳對誇”等活動。以200多個亭台為載體,開展詩友會、歌友會、書友會、棋友會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活動,把廣大居民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社區10多年來做到了沒有大的鄰里糾紛,沒有越級上訪,沒有事件,沒有邪教活動,沒有未成年人犯罪等“十個沒有”。

她是黨和羣眾的好女兒,黨組織對居民有求必應,居民對黨組織一呼百應

她是黨的兒女,把居民的事裝在心中,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户。社區黨組織做到“三個必到、五個必訪”:居民有突發性事件,有不滿情緒,有大的家庭糾紛必到;對困難居民,住院病人,下崗失業人員,孤寡老人,“兩勞釋解”人員必訪。堅持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10多年來帶領社區黨組織走訪了社區所有家庭,解決各種矛盾問題20多萬件,將温馨和諧的種子埋在了居民的心裏。社區1000多户空巢老人都是她的關愛對象,空巢老人王德雲、周仁光、吳琬華等20多位老人,把王波認作乾女兒。她帶領志願者和所有空巢老人結上了關愛對子,老人們有事,叫得應、來得快、辦得了、信得過。老人們説:“志願者除了不知道我家存摺密碼,其他什麼都知道,是我們貼心貼肝的依靠。”

王波在社區帶頭開展志願服務,18年累計參加志願服務2萬多小時,被居民稱為“常務”志願者。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形成了“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的志願服務文化,目前社區有4萬多名註冊志願者,成立了170多支特色志願服務隊伍,他們開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活動,走千家門,解萬户難,暖眾人心,成為社區服務的重要力量。

中央文明辦將“社區志願服務全國聯絡總站”設在了百步亭,王波擔任執行副總站長。開辦了中國社區志願服務網,牽頭聯絡全國2萬多家社區,吸引註冊志願者60多萬人,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多萬場,惠及2000多萬居民,促進了全國社區志願服務的蓬勃開展。她依託網站,牽頭聯絡全國社區連續舉辦了五屆“全國社區網絡春晚”,2016年,參與社區由1000增加到2萬多個,參演居民由1萬增加到20多萬人,點擊收看總人數達3.3億人次。“全國社區網絡春晚”成為全國社區羣眾文化的草根盛會和重要品牌,榮獲“中國互聯網創新品牌獎”。

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蹟材料 篇四

2016年,黃文秀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放棄更好的選擇回到家鄉百色支援建設,成為廣西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的第一書記。之後,她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埋頭苦幹、不為名利,與羣眾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羣眾做實事、辦好事,為百坭村的脱貧攻堅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黃文秀的駐村日記裏,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她對工作的認真投入,對駐村百姓脱貧致富的期盼。她幫助村子發展電商,讓砂糖橘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到通屯的路燈項目,在村裏走夜路不再需要手電筒;她挨家挨户走訪全村195建檔立卡户,記錄本上清晰標註着每一户的致貧原因。.。.。.駐村滿一年的她,汽車儀表上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跑完了長征,卻因意外戛然而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是扶貧幹部們不忘的初心,黃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懷燃燒出信仰的火光。

黃文秀用短暫而優秀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年輕幹部的擔當和作為,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和追求,是新時代以實際行動堅守共產黨員初心的典範,是新時代牢記使命為民服務的榜樣。黃文秀是一朵“小紅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靠擔當和奮鬥始終忠誠於黨的事業,將“紅色基因”展現得淋漓盡致。“小紅花”雖然倒下了,但她內心的堅定和執着,卻能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對未來長征之路的堅持,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黃文秀就是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奮鬥的一員,這種甘於下基層、樂於與羣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的幹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層幹部的縮影。送別這位倒在扶貧路上的年輕生命,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紮根基層、心繫羣眾,胸懷大愛、無私奉獻,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品質,方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凝聚拼搏奮進的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五

在安徽巢湖,150年未遇歷史高水位的危急已經遠去,20餘萬名緊急轉移的羣眾陸續返回家園。然而曾連續奮戰96小時、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廬江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陳陸,卻犧牲在7月22日決堤的洪水之中,年僅36歲。

“他有雙特別有力的手和沉穩洪亮的聲音。”陳陸救出的當地村民、孕婦解啟霞淚流滿面。

“陳陸朝我們吼過兩句話:出發去救人時候喊‘我打頭’,他的領航艇遭遇漩渦時喊 ‘快掉頭’。”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説,是陳陸的大吼,救了其他十幾名救援人員的命。

這不是陳陸第一次為救援生命挺身而出。雪災中,他帶隊奮戰救援48小時,腳趾嚴重凍傷,險些截肢;火災中,他長時間暴露在沼氣裏戰鬥,膠靴被燒穿,雙腿被高温燙傷;汶川地震,他咬牙拖着傷腿,揹着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連續10天在震區救援……

選擇消防、紮根消防基層15年,陳陸在救援一線1次病危、2次暈厥、8次負傷。但對陳陸來説,“火焰藍”就是他心目中英雄的制服顏色,“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就是他選擇成為的英雄模樣。陳陸一片灼灼初心一直燃燒到了最後,只為每個生命無恙。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 篇六

【頒獎辭】

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人物事蹟】

1997年11月,張定宇同志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張定宇同志就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於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

2011年除夕,張定宇同志作為湖北省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中國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陣電話鈴聲喚醒。一名產婦子宮破裂出血,需緊急搶救。張定宇匆匆趕到手術室,做麻醉,穩定病人血液循環。不到30分鐘,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緊接着,第二台剖腹產病人轉到手術枱,張定宇緊急給產婦側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輸液,20多分鐘,又一個新生命誕生。

2017年,張定宇同志隨武漢市衞健委赴外地出差,被專家發現腿有異樣。

2018年10月,張定宇被確診患有漸凍症、雙腿日漸萎縮。

2019年11月,武漢市發生比較嚴重的流感,感染科病牀已滿,在做好消殺工作後,結核科等其他科室馬上接收流感住院病人。這為疫情中的跨科室作戰打了“前站。"

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長張定宇隱瞞自己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他説:“雖然有愧疚,但當時不需要做取捨,能幫助到別人,覺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