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位老黨員的初心與奉獻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64W

阮方榮,男,1945年出生,車塢鎮巴村人,1970年任巴村生產隊隊長,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1988年任巴村村支部書記,老支書在職時嚴格要求自己,始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做到與農民羣眾融為一體,以頑強的精神和堅韌的意志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

一位老黨員的初心與奉獻

來到巴村阮方榮的家,他正在門前的麥場上幹農活,眼前的這個老人穿着樸素,精神抖擻,渾身上下充滿着幹勁,前去和他打招呼,他連忙拍拍身上的土起身將我們領到他家裏,當我們問起他的初心時,老支書咧咧嘴笑着説:“我的初心就是為羣眾服務”。

創新工作方法

據老支書回憶,1970年到1971年兩年時間裏,他任巴村生產隊6隊隊長,那時全國都吃‘大鍋飯’,每家每户都要出勞力去大隊掙工分,社員每天出工幹活的時間也都是由隊長説了算,每到出工時都由隊長打鈴安排農業生產,告訴村民們幹什麼活和出工的時間。每個生產小隊都有一名記工員,把每天出工的社員記下來,每天都將出工的天數換算成工分,以每一家最後的得分多少換算成錢來,有些羣眾就偷懶耍滑,不願意實實在在的幹活,導致一些農活進度緩慢。阮方榮看到這個現象,創新了工作方法,他打破以往按天出勤的常規,實行按月計算,在他的隊裏,不認出勤天數,而是到月底進行總算,此方法實施後,所有户員都是爭先恐後的搶着幹,兩年時間,阮方榮所帶的6隊連續在全村領先。

16年如一日的堅守

由於當生產隊長時各項工作都是先進,羣眾分的口糧也較其他隊的多,久而久之,威望不斷提升,1971年阮方榮便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當選為巴村黨支部書記。

據老支書回憶,1972年的巴村荒山荒坡面積大,人均收入僅有100多元,阮方榮發誓説:“一定要把村裏的生產搞上去,把羣眾的生活質量提上去”,他積極響應當時縣委書記李德新的號召,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當時縣委召開“四幹會”,李德新書記説的“白乾太陽,夜戰星,沒有月亮,點馬燈”到現在他都記得非常清楚,説着還指了指牆上掛着的落滿灰塵的馬燈。

當時縣委書記李德新號召建立六個萬畝林帶,老支書便帶領全體村民浩浩蕩蕩的參與起了“萬畝梨木林帶”,這不僅是經濟林能夠提高村民收入而且也能綠化荒坡荒山,老支書説,當時連續四個多月連家都沒回過,一直帶領村民在山上植樹,他還被林業部門評為了先進典型。

老支書不光帶領羣眾封山造林,他還帶領羣眾發展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產量,努力讓全村每一個人都有糧吃,1978年,巴村每畝產糧達600斤,人均擁有糧食達500斤左右,當年巴村還被縣上評為“糧食生產先進村”,並獎勵了1000元。回到村裏後,老支書沒有把這1000元拿回家,而是分給了四個隊的生產隊長,讓各隊用於公務支出,他説:“拿到獎勵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共同的勞動成果”。

老支書回憶,當時夏秋季節經常下連陰雨,巴村有一條“岔岔溝”經常會出現小範圍的滑坡、泥石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支書給當時的林業園園長要了80包梧桐樹種,於是便帶領村民將這條溝種滿了梧桐樹。老支書説:“我的性格是政策執行過硬,説話説一不二”。

在老支書的帶領下,1974年建立了巴村醫療站,並率先在全縣推行合作醫療,羣眾在醫療站買藥就醫,醫療站為羣眾便宜30%,村上又給醫療站補貼,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羣眾就醫的難題。

1975年他着手建起了磚瓦窯,滿足了當地羣眾建房用磚用瓦。老支書説:“以前學校是在窯洞裏,娃娃們今天搬到這,明天搬到那,看着着實心酸,後來,我就決定,要蓋一所固定的學校”。1976年,老支書就帶領村民為村裏蓋了12間平房的學校。學校有了固定的校址,孩子們不用來回奔波,老支書也終於放下了心。第二年,他又組織羣眾建起了“大口井”,還建了兩個“小高抽”,解決了全村的人蓄用水問題。

老支書十六年如一日,奉獻在一線,心裏裝着的只有巴村羣眾,對於他來説一年365天是無休的,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心繫百姓,工作不容許他們停下腳步,正因為有這樣一位可愛的領頭人,巴村羣眾的生活越來越好,而他的最大的追求就是百姓無憂。

卸任後仍發揮餘熱

1993年,村裏有一條去農田裏的主幹道,當時全長滿了槐樹,村民每每下地幹農活時都得從這片槐樹林穿過,非常不便,當時老支書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多次找村委會報告此事,但由於當時生產組資金緊張不能騰出更多的錢來修路,於是老支書便自己出資400餘元,一個人將這條羣眾的生產路修了起來。

2003年,為了響應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老支書帶頭退耕還林60畝,種植樹木3000株,截止目前,老支書共植樹13000餘株。老支書總是閒不下來,想着怎麼才能讓村裏變得更美,經常在村子道路兩旁栽植各種花草。每當老支書從村裏路過就會投來許多讚許的目光和尊敬的眼神。村裏過往的路人説:“還是老黨員、老書記就是不一樣,覺悟和素質就是高,你不修就沒人修,你不種就沒人種。這下去地裏也方便了,一看這道路兩旁的花就知道是你栽的,幾十年啦,你堅持得真好。”

卸任後,他仍不忘初心,踐行着“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的黨員要求,貢獻餘力,老有所為,維護着黨員形象,為年輕黨員樹立了榜樣和標杆。

無私照顧孤寡五保户

一條鄉間小道,彎彎曲曲,75歲老支書每天要在這條路上來回奔波五六趟,目的就是照顧雙目失明的五保户汪春紅。汪春紅,巴村五保户,58歲,雙目失明,身患殘疾。

每天早上7點多鐘,老支書就出門了,去離家兩裏地的五保户汪春紅的家中,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一天來回至少五六趟,冬天就要七八趟,因為要幫助汪春紅生火燃爐子、做飯、洗被子及衣物等,一年多來,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來到汪春紅家中,汪春紅激動的説:“老阮是我的親人,他對我真的很好,沒有他就沒有我”,他無私的奉獻感動着汪春紅,感動着身邊的每一個人。

卸任後,他調整心態,積極配合巴村各屆支部書記抓好村子建設,抓住每一個為村民奉獻的機會。為了增加羣眾收入,發展村域經濟,改善人居環境,他和村幹部們一起努力,自始至終發揮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