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駐村幫助先進組織事蹟材料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6.04K

黨建引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駐村幫助先進組織事蹟材料

“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辦法有千條萬條,但大家只要記住一條:時時處處記住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市中區一隊組隊之初,隊長趙延生同志在服務隊和五個村的聯合黨課上,擲地有聲地講了這樣一句話。這也奠定了市中區一隊一年來的工作總基調:黨建貫穿始終,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黨建的引領作用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大年八年級,根據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隊長趙延生第一時間到黨家街道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全隊隊員疫情面前衝鋒在前。市中區一隊與幫扶村的聯防聯控機制迅速建立,服務隊員和村民一起在防控點上晝夜值守。隊員郭超妥善處理西東村3起病人高燒情況、服務隊及時制止五村近百人盲目返崗復工問題、為各村和駐村企業協調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資……市中區一隊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經受住了考驗,取得了疫情阻擊戰的完勝,隊員們也淬鍊了初心使命。

產業成氣候:八大“搖錢樹”助力創富路

“一年兩季,小麥玉米”,這是幫扶村農業種植結構的真實寫照。去年七八月份,市中區一隊在大量調研、座談基礎上,認識到種植結構單一已成為制約幫扶村經濟發展的最大短板。蛇打七寸,必須從優化種植結構入手促進產業振興。

隨後,市中區一隊帶領各村當家人到處“取經”,遠到陝西韓城,近到德州武城,在幾十個項目中優中選優,最終成功引種“韓雜8號”優質辣椒400畝、陝西韓城“大紅袍”花椒200畝,“煙薯25、濟薯26”120畝,粘玉米、穀子等雜糧50餘畝,嫁接仲秋紅大棗2000餘棵。目前這些種植項目進展良好,預計總產值將超500萬元。

黑皮雞樅菌是近年頗受市場關注的高端食用菌項目。隊長趙延生和隊員杜雲鯤到歷城區的雞樅菌基地考察,合同約定按照辣椒、花椒項目模式,上門提供技術指導、按“最低保護價、現行市場價”相結合方式包銷產品,隨後服務隊積極推進項目落地。隊員杜雲鯤幫助宅科村多方籌措社會資金20多萬元,從温室大棚搭建,到菌包種植,再到採收、銷售不分黑白靠在項目上。目前,雞樅菌長勢良好。初步核算毛收入超過60萬元,畝均純收入超10萬元。同時,該項目帶動村裏閒置勞動力就業,增加村民勞務收入20多萬元。梯次推進的產業項目,讓幫扶村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

人才忙“迴流”:20多位能人成“生力軍”

2019年11月,相家村成立祥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隊隊員韓廣龍、蔣鑫協助合作社物色到在一大型國企工作的吳文波,瞭解到合作社的項目和前景後,吳文波果斷放棄了月收入6000元的工作,回村加入合作社,併成為技術負責人。宅科村村民朱永勝,一直從事建築工程業務,年收入10萬元以上。看到服務隊幫村裏上馬的雞樅菌項目市場潛力很大,就果斷放棄建築業務,回村一門心思做起了“菌總管”。一年多來,市中區一隊通過“項目引人,鄉情留人”等方式,共協助幫扶村吸引返鄉人才20多人,過去村裏能人“孔雀東南飛”現象大大減少,“人才荒”老大難問題初步得到解決。

另外,市中區一隊還以“人才矩陣”模式整合幫扶村第一書記、村務助理、鄉村振興專員等人才資源,實行“事項共議、項目共談、辦法共商、成績共享”模式,為幫扶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招才”不忘“引智”,市中區一隊一年來在20多次組織赴外地學習、調研的基礎上,還邀請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工程學院的專家教授到幫扶村指導農業產業發展,為幫扶村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譜新篇:有了“精氣神”,有了“真善美”

寨而頭村的關勝墳、西渴馬東村的四合院……幫扶村的傳統文化、文物古蹟、非遺民俗等文化資源,和玉符河文化、泉源文化等,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和挖掘,市中區一隊本着“活動搭台,品牌引領”思路,打好文化牌,提升村民精氣神。2019年南山水鄉豐收節、2020濟南市首屆玉符河文化旅遊節等項目逐一亮相,幫扶村的農家樂上座率提高50%以上。服務隊隊員張定業依託玉符河文化旅遊資源打造了濟南市首個“玉水原鄉”鄉遊品牌,並以品牌為引領,探討形成“鄉旅、鄉品、鄉宴、鄉宿、鄉樂、鄉創”等六大產品體系,實現文旅融合發展,為幫扶村的鄉村振興事業注入了“品牌力”、“文化力”。

生態有“錢景”:是綠水青山,更是金山銀山

市中區一隊幫扶的五村,沿玉符河而建,依山傍水,自然生態條件優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秉持這一綠色發展理念,市中區一隊着力幫助五村將生態環境效益轉化成經濟效益。

市中區一隊結合各村實施的美麗鄉村建設,從村容村貌、環境整治、三線入地、牆體粉刷,到垃圾分類、污水處理、旱廁改造,一件事一件事抓,一個點一個點做,隊員們盯在施工一線檢查督導施工質量和進度,確保3000多萬資金真正發揮作用,如今五個村舊貌換新顏,“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村”有了本應有的顏值。西東村、土屋村河道小流域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發展“綠色經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題中之義,市中區一隊結合幫扶村實際,協助西東村、相家村、宅科村落地光伏發電項目,在為村集體年均增收近20萬元的基礎上,確保幫扶村“生態錢景”和“生態前景”兩不誤。

組織有作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服務隊”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服務隊”,這是市中區一隊給自己定的目標,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隊村聯合黨課,到“乾淨做事,清白做人”廉政教育,服務隊因地、因村、因人制宜提升組織力。

去年11月份,服務隊克服種種困難,隊員吳建峯、趙奕更是到寨而頭村挨家挨户地苦口婆心講政策、説前景去做工作,最終促成該村20户成立合作社。五個村由村兩委、黨員幹部帶頭成立了五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壯大集體經濟、推動產業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合作社成立以後,為了提高種植項目經濟效益,服務隊副隊長王建平、隊員邵林等人主動協調市區兩級農業農村、水務部門,幫助村莊800畝耕地上馬“水肥一體化”項目,為五村節省80萬元投資。目前,5個合作社已自籌發展資金200餘萬元,流轉土地700餘畝,帶動農户460餘家。合作社工作進入正規,幫扶村村兩委戰鬥力、引領力、組織力明顯提升,百姓們的“主心骨”又回來了。

回顧一年工作,儘管取得了一定的實績,但相較於羣眾期待,相較於上級組織要求,市中區一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市中區一隊將繼續緊緊依靠市區街村各級黨組織,形成堅強合力,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惠民實事、發展實招一件跟着一件辦、一天接着一天干,使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在鄉村振興中不斷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