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聞消息稿件寫作(通用多篇)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1.24W

新聞消息稿件寫作(通用多篇)

民生新聞稿件寫作 篇一

一大早,排隊排3天(切入自然,看出買卡難),居然(居然、然而、但是、竟然、想不到、卻、還是這樣表達強烈感情的語氣助詞儘量在文章中少出現,此處用尚可)一張公交IC卡都沒有買到,這是過新年最讓陳女士鬱悶的事。

昨日(在實效性不是很強的稿件中,導語中可以不提日期,放入正文即可),陳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明天就上班了(可省略),過節這幾天就排隊買卡了,起大早也買不到,這公交IC卡買得太費勁。”

與陳女士相同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數,在售卡點眾多市民抱怨買卡難。

(引起讀者共鳴)

公交IC卡全市告急

“早上7點30分售卡點就開門,我第一天是8點來的,結果來了就沒有卡,售卡工作人員説,明天早點來估計能買上。這是我第三天排隊買卡,可是到我前邊10個人的時候,又出現卡賣完的情況。”王先生(從陳女士切換到另外一個買卡者,可以顯示難買,不過略嫌生硬突兀,加上“同樣是買不到卡的”更好些。大聲地説,“真不知道等我買上卡的時候是不是下個月的月票又開始使用了。”

在皇姑區黃河南大街四院對面的售卡點,記者看到前來買卡和充值的市民非常多。

“什麼時候能有卡啊?”趴在窗口外的市民焦急地詢問着(真實,曾經見過這樣的鏡頭)。

“明天早上,7點半開門就來,肯定能買上。

”在窗口裏忙碌的工作人員不斷(準確)地解釋。

隨即,記者與沈城其他9家售卡點取得聯繫(可以看出記者一一核實的過程),只有鐵西新區興順街258號的售卡點工作人員表示有卡,但是數量也不多。

天冷造成買卡人增多

談到出現買IC卡難的情況,瀋陽天龍金卡有限公司邱經理(採訪時,儘量問到全名)解釋説(引語有多種表現形式,上來就加引號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這句就很好),“由於天氣寒冷,很多人都選擇乘公共汽車出行,買卡人增多,所以造成IC卡銷售告急的情況(權威解釋原因,儘管買卡難還存在成本等問題,但將這樣身份的人説的話登出來,完全可以)。

目前,公司正在加班加點,每天趕製4000多張卡投放到售卡處,每天售卡點在早上7點30分開門,每個銷售點根據情況都會投放幾百張卡。

(解決方法) ”市民也可以到退卡窗口看一看,如果着急用卡,市民可以租用別人退下來的卡。這樣也能滿足一些市民買卡的需要(另一種解決辦法)。“邱經理説。

昨日11時許,經過記者與多個售卡點協調聯繫,終於幫助陳女士買到一張IC卡(給讀者“有困難找晨報”的心理依賴)。

當陳女士從記者手中接過卡時,激動地説,”這張IC卡盼來的太不容易了。"(激動可以想象,可刪)

小)買卡前可先打電話問問

售卡點到底有沒有卡,市民在去買卡前可以給就近的售卡點打個電話

新聞稿件寫作培訓 篇二

新聞稿件寫作培訓

新聞寫作系列培訓——如何寫好消息

導語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話。它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

導語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條,必須具備訓練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條,則要有寫作技巧。

導語寫作中的思維過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問自答開始的:

①什麼事情是已經發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麼人蔘加進去了?誰幹的或誰講的?

③是用直接性導語,還是用延緩性導語?

④有沒有什麼吸引人的詞彙或生動形象的短語要寫進導語中?

⑤主題是什麼?什麼樣的動詞能最有效地吸引讀者?

以上五個問題中,第三個問題涉及到導語的類型。那末,導語有哪些類型呢?

一類是直接性導語:直接寫出事實的核心的導語。多是陳述性的像速記一樣地反映事實。

另一類是延緩性導語:多用於“軟”消息。即所報道的不是正在發展中的、變化中的或突發性的事件。它通常用來設置一種現場或創造某種氣氛。多是解釋性、説明性的。

導語的形式主要有:

1、敍述式。用摘錄或綜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簡明扼要地寫出來。

2、描寫式。對消息的主要事實或某一有意義的側面作簡潔樸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寫,以釀成氣氛。

3、提問式。先揭露矛盾,鮮明地、尖鋭地提出問題,再作簡要的回答,引起讀者的關注和思考。

4、結論式。把結論寫在開頭,提示報道某一事物的意義或目的或總結。

5、號召式。提出號召,給讀者指出方向和奮鬥目標。

另外還有摘要式、評論式、綜合式、解釋式等等。

導語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寫作時,往往免不了出現各種問題,常見問題稱之為導語寫作十忌:

一忌名稱羅列式導語,某一活動往往是由五六家單位主辦的,有的人在導語中將這些單位名稱全部羅列出來,使導語顯得既羅嗦又臃腫。讀者關心的是這場活動,而不是主要單位,如果非要出現,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為了式”或目的式導語。即將新聞事實所要達到的目的放進導語裏,使導語膨脹沉重,不堪重負。

如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為了貫徹落實大會精神……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導語。新聞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釋新聞主體的,導語應開門見山,開始就用背景材料,不僅説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讀者如墜雲霧。

四忌學術語言作導語。將一些學術專業性強,難懂的專業名詞放在導語中,顯然使人看不懂,這裏要做好“第二種語言的翻譯”,使之通俗化,大眾化,口語化。

五忌導語公式化。一些通訊員或記者喜歡用一個框框去套多種內容,結果是平淡無奇,千篇 一律。公式化導語必然導致導語無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導語內無具體新聞事實,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話,空話,官話。。

七忌數字堆砌。導語內數字過多,就會淹沒新聞事實。統計數字一般來説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將其放進導語內,即使要寫,也應將數字形象化。

八忌長導語。導語宂長,使人感到很沉悶,根本沒有興趣再看下文。一般應控制在80字內,最多不要超過150字。

九忌邏輯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標題與導語重複。

題目:縣ХХ部門舉行迎新春座談會;導語:昨日,縣ХХ部門在該局會議室舉行慰問老幹部座談會。題目和導語幾乎是“一模一樣”。

(三)主體

這是消息的主幹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後,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表現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應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寫作,但仍然要先寫主要的,再寫次要的。

(四)背景

1、新聞背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境及與其它方面的聯繫等。寫新聞有時要交代背景,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襯托、深化主題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個“W”中的Why(為什麼)。

西方新聞學認為背景就是對新聞事件作出的解釋。美國新聞學家賴斯特説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聞背景與解釋有什麼區別。”“解釋,在我看來,就是新聞報道的深入化。

就是把單一的新聞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寫”,“就是提供新聞的背景知識,從而使讀者能夠對新聞事件作出客觀的判斷。”

但是“解釋”不是議論,解釋本身就是事實,也就是説用事實去解釋。所以新聞背景又稱之為“事實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説明新聞事件的起因。

第二個作用,顯示或幫助讀者理解新聞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個作用,突出新聞稿件的新聞價值。

第四個作用,表明記者的觀點。記者是不準在新聞中發表議論的,但是,誰也無法禁止記者通過自己來寫的新聞表達自己的立場和看法。純客觀的報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類型,常見的有三種:對比性的,説明性的,註釋性的。有的新聞學則將背景分為四種:人物背景、地理背景、歷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結尾

新聞的結尾有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這些結尾寫作與一般記敍文結尾的。寫作並無大的不同。

寫作誤區:

誤區一:弱化標題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聞是很難吸引人的。

我們平時在寫作過程中,將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內容上,常常是寫完稿後再起標題,想不出好的就隨意編個了事,總覺得無關緊要。其實,這是陷入了弱化標題擬定環節的誤區。標題絕對是一篇稿件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我們閲讀消息時,最先看到的常是新聞的標題,一個好的標題會抓住受眾的眼球讓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個索然無味的標題只能讓你一掃而過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聞。

因此,我們要多在標題擬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創新,貼切,準確,精煉等原則做好每一個標題。誤區二:角度錯位。

誤區二:角度錯位

大家都知道,我們負有及時宣傳報道本單位大事要聞的職責。為此,我們大家都付諸了極大努力,但寫出的東西質量卻不是很高。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消息的採寫角度上。我們的報道應該精益求精,努力增強報道的新聞性,親民性,創新性,尤其在調整報道方向,拓展大眾視角上下功夫,要善於從小的新聞素材中提取最有價值的新聞點。

比如,基層會議和基層領導的活動不是新聞,而會議裏出台的重要舉措和領導強調的工作導向才是重點,我們在寫作時只有避開會議角度將這些新聞要點“拎”出來,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説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聞的靈魂,找準了新聞的角度,也就找到了報道成功之源。

誤區三:貪大求全

我們在寫作時,總想把單位的各項工作全面地反映出來,寫消息時就不得要領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帶上一筆,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個消息寫作的誤區:貪大求全。我曾經有段時間在新聞寫作時常會不自覺地帶有機關應用文寫作的痕跡,把稿件寫成了總結報告式,總想面面俱到,卻面面不到。

其實,在消息寫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題,一篇消息只需説清一件新聞就可以了,如果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題那這篇消息就很難寫出質量了。

會議新聞稿件寫作 篇三

201x年8月15日,下午14:30分,在恆安重工三樓多功能會議廳召開了“201x年恆安重工第四季度工作計劃暨目標會議”。參加本次會議的有恆安重工:柴董事長、何總經理、劉廠長、各部門經理和部分車間及後勤代表人員等,共36人蔘加會議,會議由何總經理主持。

本次會議主要明確了201x年恆安重工第四季度工作計劃及工作目標,初步計劃201x年第四季度恆安重工銷售目標為:8000萬人民幣,實現車間環境及人 員的整改,到年底初步實現公司5S規範化管理,繼續健全售後跟蹤服務及調查體系。同時在產品研發和改良及問題的解決上,加大資金和人才的注入。爭取 201x年全 年實現銷售額突破3億人民幣。

最終,本次會議在目標及計劃實施上達成了共識,17:00會議圓滿結束!

新聞稿件寫作要素 篇四

新聞稿件寫作的四要素之一:新聞事件具有能夠滿足讀者好奇心的特徵。

新聞稿件寫作的四要素之二:新聞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徵。

大家都在做同樣的工作,誰做得好,誰就是典型。

誰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沒做好的事情,誰就是典型。

誰做了與當前的宣傳教育主題有着密切關聯的事情,也可以作為特殊情況,成為一個特定時間段的典型。

新聞稿件寫作的四要素之三:新聞事件具有指導性特徵。

與新聞事件的典型性特徵相比,新聞事件的指導性特徵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徵,還要具有可推廣、借鑑的特徵。也就是説,指導性特徵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徵之上,並高於典型性特徵。

新聞稿件寫作的四要素之四:新聞事件具有焦點性特徵。

任何優秀的新聞稿件,都肯定有焦點性特徵的存在。焦點性特徵明顯的稿件,是所有新聞媒體所追尋的稿件。

上述四個要素可以獨立存在,即只要擁有其中一個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義的新聞稿件;也可以二個要素或三四個要素同時存在,同時存在的要素越多,新聞稿件的價值就越高。

新聞稿件寫作要求 篇五

我們常説的新聞體裁,一般情況下是指消息、通訊、評論、報告文學、新聞散文等,但我們在實際中,接觸到的還是消息這種文體,打開報紙,消息類就佔了一大部分。

另外,在諸多新聞體裁中,消息是其他門類的基礎,這就像要會跑必須先學會爬一樣的道理。

所以,今天我主要講兩個問題,一個是消息寫作的一般常識,另一個是對消息寫作的廣義要求。

在這裏,消息是以迅速、準確、扼要地報道新聞事實為主要特點。

它有五個部分組成,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消息講究的有六要素,即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什麼事情、什麼原因、什麼結果。

就是説一條消息要敍述的完備,就必須有一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説得清楚。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標題的要求:新聞標題是一篇新聞稿件的靈魂,也有人説新聞標題是一篇新聞稿件的眼睛,我們知道,誇獎一個人長得漂亮的時候,往往是説這個人長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然後才言顧其他,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長得不怎麼樣的話,似乎誇獎起來就沒有那麼有底氣了。

我們知道,新聞標題是新聞的關鍵。

有的人不注意新聞標題的錘鍊,以為那是編輯的事情,有的人甚至連標題都不作。

但你要知道,你交給報社一篇稿子,編輯首先看的是標題,如果標題什麼也不是,編輯才懶得繼續往下看呢。

而且,通訊員和記者把標題寫不好,也足以説明你沒有什麼水平。

產生好的標題要具備兩個方面的功夫:

一個是千錘百煉。

要達到這一點,沒有對事物的`深刻理解是不可能做到的,往往有的人是先將內容寫好,然後再琢磨標題。

這我不反對,你自己的驢,你騎驢脖子上繞街也沒有人限制你。

但我以為,你在錘鍊標題的同時,也是深入理解新聞素材的時候,當一條好的新聞標題寫出來,你的腹稿也就差不多了,然後動筆,文如泉湧,一揮而就,那才叫瀟灑自如。

二個是靈機一動。

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景,當某一件事物剛剛接觸到你的視線時,你會全身心猛然透亮,產生了某種靈感。

如此現象,有如神助,一條漂亮深刻的標題便產生了。

然後,你再以此標題為中心,組織素材,網羅語言,同樣可以成就一篇好稿子。

但有一點應該説明,這種現場的靈機一動,藴涵着平時積累的知識。

我們所説的後積薄發,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肚子裏盡是稻草,滿腦子糨糊,你給我薄發一下試試?

平時裏,總有一些人拿了一些詩歌作品來給我欣賞。

對我説,我昨天晚上靈機一動,一下子來了兩首,你看如何?我問,你所説的主題是什麼?他很驚訝地對我説,這是靈感的東西,我怎麼知道主題?我的天,他把靈感當作打擺子發高燒之後的胡説八道了。

真以為寫詩歌是神經不正常?所以,我以為,你就是再轉世投胎兩回,也寫不出屬於真正詩歌的作品來。

新聞標題也是一樣,沒有正常的知識積累,我想你是靈感不出什麼好東西來。

作標題在操作上説,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

記者通訊員寫稿件時是主動作標題。

如我們編輯編稿件時,看着稿件不錯,但標題不行,坐在那裏生憋,臨小樣出來了,標題還沒有指向呢。

這種方法就叫被動。

我想告訴大夥的是,做標題不説才華橫溢,也要精氣有神,那樣中稿率會大幅度提高。

我們知道,各種體裁的標題有着本質的區別。

一種文體表現不同性質的體裁也有區別。

比如説通訊特寫的標題,應注意文彩、含蓄的問題,而消息則正相反,單刀直入,快人快語,痛快淋漓,一針見血地點出事件的本質。

同寫栽植酒葡萄一事件,如果是寫:“田野欲飄葡萄香”,這就是通風特寫;如果是寫:“我縣1600萬株酒葡萄苗木移入田園”,這是消息。

一個含蓄,一個直接,風格不同,文體不同。

同是消息,以內容的不同也不盡相同。

體育消息:八一火箭升空,遼寧槍熄火。

社會新聞:出獄再作案,被擒二進宮。

經濟消息:打開經濟通道,暢亮一路綠燈。

標題製作需要多看報,多思考,多積累,一朝一夕不可能成就大學問,需要在實踐中一點點積累。

但有一條當謹記,標題不宜過長,別超過十二個字為好。

別跟着別人的感覺走。

《水滸傳》好漢歌一唱,“該出手時就出手”,報紙用臭了,比穿膠鞋的汗腳還臭。

還有一些口語化的標題,你用他也用,讓人看了心煩,實不足取。

從理論上説,新聞標題是用以揭示、評價新聞內容的一段最簡短的文字。

所謂評價,就是説標題高度概括了新聞事件的內容,它通常被用來指代整篇新聞。

就是説,它是一條新聞中最簡短的、最能説明問題的、最能反映事件本質的、最高度概括的一句話,整篇新聞的內容都在其中呢。

新聞稿件寫作心得 篇六

今天,教育局領導安排我來介紹一下信息報道的寫作經驗,其實也談不上什麼好的經驗。

我想就簡略地把自己在信息寫作方面的心得體會,分三個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領導的重視和同事的支持是寫好信息報道的前提。

在我們學校,朱歡樂校長及幾位相關領導都非常重視信息宣傳工作,把信息宣傳作為宣傳學校、宣傳教育的主要載體來看待,在信息的寫作過程中他們也給予了不少指導和幫助。

這充分激發了我對信息寫作的熱情,併為我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同時,各位同事的鼎立支持,為我收集可靠的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一個人的觸覺總是有限的,倘若學校周圍的同事都能為你提供好點子、好信息,那做起信息報道就如魚得水,好的宣傳題材就會源源不斷,猶如泉湧。

在這個學期開學時,我曾寫過一篇關於我們學校新生爆棚的報道,先後在人民網、台州新聞網、《天台報》上發表,有效地宣傳了學校的教育發展。

倘若當初這篇報道的寫作只停留於表面熱鬧景象的描述,文章就顯得粗淺。

於是,我通過各個渠道,從領導和同事手中挖掘出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當我需要各種信息和材料時,他們不厭其煩的反覆查找核實,讓我深為感動。

第二,富有熱情、善於鑽研、提升自我是寫好信息報道的關鍵。

信息的寫作是一項枯燥而乏味的工作,沒有一定的熱情是很難做好的。

多年來,我始終對寫作充滿了興趣,無論工作、生活怎樣緊張,我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愛好。

除了幹好本職工作外,我堅持多寫搞、多投稿,寫作的熱情漸漸濃厚。

如今,當我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現在報刊、網站的顯眼位置,或是一些有價值、有分量的稿件贏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和稱讚時,不僅收穫到了寫作的快樂,而且感覺到了極大的精神激勵和鼓舞,這也是對自己付出最大的、最好的回報。

要想寫好文章,就必須善於鑽研。

尤其是做個稱職的信息員,就必須通曉各個文種的特點或者結構章法。

其次,還要善寫、多寫。

寫得多了,慢慢就會摸索出“門道”來了。

與此同時,在多寫的前提下,還要多讀、多看,多學點專業知識,多積累點寫作經驗,無論對工作,還是對自己都是有益的。

寫得多了,看得多了,寫作技巧慢慢就摸索出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鑽研,不僅掌握了信息寫作技巧,也探索出了一些規律和方法,

信息宣傳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對信息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為此,我努力學習新聞寫作方面的知識,苦練文字功夫,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自我綜合素養。

在實踐中,積極鍛鍊自己的信息觀察能力,學會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中發現新聞點,總結出了根據當前形勢找信息,根據工作重點發現信息,在各種會議裏挖掘信息,從相關文件、總結、經驗性材料中尋找信息的規律,以及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信息的與眾不同。

第三、寫好信息報道,要遵循“實、新、快、精、準”的原則

在信息的寫作過程中,應該做到“實、新、快、精、準”,這既是信息寫作人員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信息宣傳工作者應當認真遵循的基本原則。

所謂實,就是採寫的稿件內容必須客觀真實,能準確反映工作中的熱點、亮點,以及一些值得推廣的好的做法、經驗,做到真實、可靠。

而不是虛假的、編造的,或是半真半假的、似是而非的。

這就要求採寫人員必須生動具體地記錄真實情況,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實際。

所謂新,就是採寫的稿件內容,必須是新近發生的新事物,並且新鮮感人,富有新意。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獨特的視角和眼光挖掘、提煉新聞點,力求與眾不同。

如果把老生常談、眾所周知且陳舊過時的內容進行上報,就會丟失信息的價值。

所以,採寫過程中,一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所謂快,就是對於剛剛發生的信息素材,要快速採訪,快速撰文,快速發稿。

切忌拖拖拉拉,貽誤時間。

力爭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消息和最好的內容告訴給讀者,同樣的內容誰快誰就有可能先錄用。

所謂精,就是信息報道要短小精悍、主題鮮明、立意新穎,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寫作手法上,不拘一格,敢於突破,彰顯個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標題要精煉,用詞要精益求精,因為它是信息的眼睛,是文章主題思想的高度概括,讓人一看就知道信息的主要內容,讓編輯的第一感覺良好。

所謂準,就是對採寫的稿件內容,必須做到準確無誤。

尤其是新聞事件中涉及到的時間、地點、人物、數字、姓名等等,一定要了解清楚,表述準確。

對於模稜兩可、含糊不清的內容,要本着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對工作負責的態度,核實,核實,再核實,直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上是我個人在信息寫作方面的心得體會,因水平有限,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民生新聞稿件寫作 篇七

車禍、吵架、垃圾、甚至小三,很多時候,打開電視,在無數個民生新聞欄目中,看到最多的似乎就是這些話題。

那個“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深情美好年代似乎已經走遠,一些曾經創下過收視神話的民生欄目如今已銷聲匿跡,更多還在支撐着的民生新聞欄目卻只能每天津津樂道着車禍、吵架、垃圾等這些所謂的能吸引觀眾眼球的“熱點”新聞。

從最開始的遍地開花、收視率節節攀升,到現在淪為很多電視台的雞肋欄目,民生新聞到底怎麼了?一地雞毛的民生新聞欄目路在何方?

探索民生新聞欄目的出路,弄清楚觀眾的需求是第一要素。

我國正處於向小康社會邁進的歷史關鍵時期。

在這樣的歷史階段下,電視觀眾的物質需求已經得到基本滿足,他們的目光已不僅僅停留在衣食住行方面,而是更渴望精神領域的需求,渴望個體人格被尊重。

説通俗點,就是渴望得到更多的話語權,渴望第一時間瞭解新聞背後的真相,關注更多的社會問題。

他們甚至會和媒體一樣,懷着強烈的責任心和人文關懷,去關注一些素不相識的人的命運,關注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發展前行的大問題。

電視觀眾的這些心理訴求,對民生新聞欄目來説,既是挑戰,更是出路,也是民生新聞欄目改革的必然因素。

這就要求民生新聞欄目目光投向更廣闊更高遠,擺脱目前為片面追求收視率而不惜以低俗庸俗的內容迎合部分觀眾低級趣味的尷尬局面,更加有為地去關注國計民生,從而增強欄目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目前的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充滿變數的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分配不公、市民權益遭受侵害、官員腐、行業風氣不正等社會問題及矛盾的產生,激發了社會不同羣體對於公眾問題的關心,強化了社會公眾的民主意識。

不論是公眾意識的加強,還是社會公共領域的擴大,都會帶來公民言論自由程度加大與公共事務渴望強烈的伴隨效應。

這些成為中國目前步入大民生不可多得的條件,也為民生新聞欄目從小民生走向大民生提供了可行的輿論氛圍。

大民生新聞目前仍處於發展之中。

專家們對大民生新聞的詮釋是:“不僅反映了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同時也反映了公眾的關注焦點以及代表全社會價值取向的信息解讀。”這就要求,民生新聞欄目需要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通達民意、引導熱點、加強輿論監督等方面更進一步完善自己。

比如,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關於北京空氣質量的問題。

這種新聞看似很大,但實際上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報道這樣的新聞,絕對比車禍、吵架、垃圾等新聞更能引起觀眾的重視。

由這個問題大家聯想到全國各地的空氣質量,聯想到二手煙對人們的傷害,聯想到環保部門公佈的數據是否可信,聯想到汽車的減排等諸多問題。

民生新聞欄目把目光放得高遠一點,新聞的信息和價值也就與眾不同了。

從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轉變,要求抓住“民生”的內涵和存在意義,選擇新的報道立場、表達方式、報道目的甚至新的新聞理念。

從新聞欄目角度來看,筆者以為要想抓住大民生的精髓,關鍵是抓住兩點:

一是學會深挖,學會思考。

新聞報道要向深度發展,要求記者不是簡單地完成新聞的五要素,不是隻負責給觀眾呈現表象,而是要去追根問底,窮盡能力去尋找原因,甚至要學會對比。

這就要求記者學會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如何把握尺度、掌握好角度、拿捏好分寸都是學問。

所以,民生欄目由小民生向大民生邁進,不僅僅是觀念上的一次洗禮,對於整個團隊,業務上也是一個考驗。

尤其是針對那些有着輿論監督性質的深度報道、進行“建言式”監督,在報道中既要做到既不火上澆油,又能促進問題的解決,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本身就是矛盾密佈,何況現在的中國正在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民生新聞欄目也要成長,學會用自己獨立的思考來看待紛繁複雜的'新聞事件。

這也是由小民生邁向大民生的必經之路。

二是學會從枯燥的時政信息內分析出有價值的新聞點。

傳統的時政新聞給人的感覺是枯燥乏味的,好像是跟老百姓沒什麼關係的。

雖然感覺上觀眾都不喜歡看時政新聞,但實際上時政新聞中經常會傳遞出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是觀眾必不可少的需求。

從小民生邁向大民生,是民生新聞欄目自身領域的延展,是新聞媒體成長的提升,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但這樣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腳踏實地地按照新聞規律前行。

新聞稿件寫作心得 篇八

我從20**年開始從事新聞寫作,幾篇稿件在吳忠日報發表後,被扁擔溝鎮黨委任命為黨委祕書,從此走上了一條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從事時政新聞寫作的道路。

多年來,由於自己從來不寫社會新聞、不寫花邊新聞、不寫短訊,新聞寫作工作也得到了新聞、宣傳部門、各級領導認可,多次被評為優秀通訊員、優秀特約記者,新聞稿件《扁擔溝鎮“四大怪”》被自治區新聞協會、自治區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寧夏好新聞三等獎。

這些年新聞寫作有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

一是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寫新聞。

始終把自己定位於一名行政機關幹部,不是特約記者,更不是專業記者,所以,我寫新聞稿件的素材就是黨委政府的年度工作安排、總結,平時出台的黨委文件、會議紀要等,圍繞這些內容,在機關裏找宣傳點,在各村隊找介入點,在鎮村幹部中找過渡點,在黨員羣眾中找落腳點,把死搬硬套的文件、材料等寫成活靈活現的新聞稿件,把幹部羣眾的認可度變為新聞的深度,讓自己的新聞稿在各級機關、農村、社區中生根發芽,提高稿件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二是投入足夠的激情寫新聞。

工作是謀生的手段,事業是人生的追求。

多年來,我始終把新聞寫作當做自己的一份事業,投入了足夠的精力和體力,經常夜間寫新聞,週六、周天寫新聞,有時寫一篇新聞稿的代價遠遠大於稿費和稿件獎勵的總和,有時雖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但稿件並不一定能變成鉛字,但是,自己從來沒有計較過,也沒有產生放棄寫新聞稿的念頭,一直默默堅持到今天。

三是立足於最好寫新聞。

始終把工作目標定位於第一,把自己投出的稿件定位於最好。

工作中縱向和單位的同事比成績,橫向和其他單位同一崗位上的同志比名次,平時到機關拿文件、報表、報材料都立足爭第一,從不拖單位的後腿;寫新聞稿件更是把最充足的時間,最充沛的體力用在新聞寫作的刀刃上,力求內容充實、字斟句酌,從不拉夫湊數、東拼西湊,連一個標點都不放過,確保投出的稿件充分發揮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四是樹立趕超的目標寫新聞。

始終對部門、鄉鎮通訊員在吳忠日報上刊登的稿件比較關注,看誰刊登的稿件寫作水平高,看誰刊登的稿件社會影響大,看誰刊登的稿件幹部羣眾比較關注,確定自己趕超的目標,向他們學習,向老通訊員請教過,學習他們深厚的寫作功底;和自己同齡寫新聞的同志交流過,學習他們的工作熱情;與年輕的同志網談過,學習他們紮實的工作基礎;同專業記者研討過,學習他們的理論知識。

每天向專業網站、報紙學習1至2個小時,使自己始終處於新聞寫作的興奮狀態。

五是圍繞實事寫新聞。

圍繞上級正在和已經發生的重大事件在基層的落實和反映情況,圍繞進村入户和專門採訪中發現的新聞事實寫稿件,事事由依據,件件有來源,讓別人替自己説話,出現問題自己不擔責任,在不斷寫作中提高自己的新聞敏鋭性,在深入採訪中提高自己的新聞觀察力,從不放過一次跟隨記者學習專業採訪的機會,圍繞實事寫新聞,確保投出的新聞稿是最新的'、真實的實事。

我的第一學歷是中專,沒有上過高中,現在的文字功底也不盡人意,瞭解我的人都知道,以前的寫作水平非常差,單位上也從來沒有與新聞單位簽訂過協議,沒有專門請媒體編輯、記者吃過飯。

我相信,只要大家熱衷於新聞寫作,每個人都會在新聞戰線上取得驕人戰績,作出突出貢獻,得到豐厚的回報。

會議新聞稿件寫作 篇九

會議類新聞稿寫作1

會議類新聞通稿在高校各類通稿中結構最嚴謹,語言邏輯要求最高的一類。

這種新聞稿要求作者要將會議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這一類新聞稿的結構一般是:第一段,寫好導語,點明與會人員、主持人;

第二段,提煉領導講話、嘉賓發言的主要內容;第三段,理清會議的程序;第四段,介紹會議舉辦的背景或者舉辦該會議的意義。

寫這類新聞稿時,必須注意一下幾點:

1、標題要恰當,符合會議的規格

校園內的會議很多,類型也很雜。

參與對象很不固定,有的會議純粹是幾名學生的會議,有的是學生幹部的座談會,還有的是黨政機關的會議,比較少見的是黨會、團代會、教代會之類的牽涉面比較廣泛的會議。

不同的會議,寫的通訊稿不同,首先就體現在標題上,會議的標題要儘量符合會議的規格。

比如上次有一篇關於EOC學員學習黨會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標題為“我校召開?EOC世紀精英學校學習校第六次黨會精神座談會?”,這個標題表述上並沒有錯誤,但對於校內通訊稿來説,這個標題有點名不副實了。

這個座談會是校團委、校學生會組織召開的學生幹部座談會,雖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開”似乎還不準確。

後來,我建議改成“校學生會舉行?EOC世紀精英學校學習校第六次黨會精神座談會?”,我還是斟酌再三,因為未能體現校團委的作用。

最後,領導的意見是修改成“EOC世紀精英學校舉行?學習第六次黨會精神座談會?”,因為EOC是校團委、校學生會舉辦的活動,以此為主語,就很好地突出了這兩者,又使標題不會言過其實。

2、導語中要體現會議的名稱、舉辦的地點等要素的全稱

導語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體現會議情況的話語,導語寫得好,通訊稿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

所以,寫導語的時候不能過於省略,而必須正式一點,要把會議全稱、舉辦地點等要素寫清楚。

比如“北京奧運會志願者座談會”,這是會議的全稱,漏掉一個字都不行。

會場橫幅上的會議名稱是如此,新聞中就應該這樣體現,這是客觀性的一個體現。

而舉辦的地點則要寫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旗山校區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這要寫明、寫全,不能為圖省事而去掉“大學生”,雖然大家都知道所説的是什麼地方,但是作為在正式的文體中,交代清楚是必須的。

3、寫清出席的領導姓名、職稱,注意領導的排序問題

會議一般都有領導參加,而且領導是會議的重點內容,因此在新聞稿中對出席的領導進行簡要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

介紹出席的領導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寫清楚領導的職位,而且職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長xxxx”是常規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長”。

如果有多個領導出席的話,新聞中還存在介紹領導的

先後問題,奉行的原則就是“來賓位於最前,綜合級別、資歷來排序”,像高校的會議,往往會邀請一些校外的領導出席,只要這些領導是各機關的主要負責人,那麼,校外領導就必須放在最前面,體現基本的禮儀。

如“省殘聯理事長陳震、副理事長李繼新,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部長林軒春,省體育局羣體處處長方大川,我校副校長遊小波,學工部(處)、校團委、校辦、文學院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本次交流會。”但是,有時候,領導的排序不僅要按照級別,也要考慮到領導的資歷問題。

例如,同樣是副校長,為什麼有的副校長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後面,這是因為各位副校長的資歷不同,有的副校長職稱較高,有的副校長任期較久,甚至有的副校長比較年長,這些都是領導排序需要注意的問題。

這一點更具典型的是學院領導的排序。

在不同學院的新聞稿,同一職位的領導排序卻不一樣。

例如,有的學院副院長在黨委副書記之前,而有的學院的副院長卻在黨委副書記之後,按照我們平常的經驗,副院長一般排在黨委副書記之後,但是在學院中,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往往比副院長年輕許多,甚至有一部分的黨委副書記還是副院長的學生,所以,這一類情況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領導講話內容的提煉

在會議類新聞稿中,領導的講話內容最重要的。

但我們又不能將領導講話的所有內容抄進新聞稿中,所以,我們要對這些講話內容進行提煉。

提煉領導的講話內容要注意措辭,用詞簡練,要體現出層次感,一些理論方面的提法要準確,要提高理論的高度。

領導講話都是很有邏輯性的,將各層次的內容用一兩句話提煉出來,再按順序組合,就能把領導的講話的精髓囊括了。

比如領導的致辭,一般分為三大部分的內容,首先是領導對出席會議的嘉賓、師生代表的歡迎;其次是簡要介紹會議的背景;最後是對與會的人員,一般是青年學生提出一些希望。

再比如領導的重要講話,一般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績;其次是概括召開本次會議的意義,再次是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的介紹,最後是對與會人員提出幾點關於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的要求。

5、介紹會議的程序要有主次

領導講話結束後,要介紹整個會議的流程,會議上進行的活動可能有很多,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會議主題聯繫緊密的重點介紹,而一些瑣碎的程序則少介紹或不介紹,如會議的討論環節、收看重要的視頻資料、表彰環節等都是比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發、收取材料等環節則可略去。

6、描繪會場氣氛

會場的氣氛能夠讓讀者瞭解與會人員對召開此次會議的態度,瞭解會議的反響,奠定會議的基調,是宣傳會議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般情況下,會場氣氛往往是熱烈的,主要從與會人員的反應中獲得信息,如“xxx的講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激烈討論“、“全場掌聲不斷”等。

7、簡要概括舉辦會議的意義

新聞通訊稿的最後一段往往要簡短評論會議的意義,意義同樣要注意層次感。

一般分成三個部分來寫會議的意義,首先是對培養青年學生的意義,其次是對職能部門自身建設的意義或者是對某項制度建設的意義,最後則是對學校整體建設的意義。

有時候,最後一段也可以不寫意義,而是例舉與會人員對該會議的反映,從他們的口中更能真切地體現會議的意義,如《海西青年志願者先進事蹟首場報告會在我校舉行》中的。最後一段寫道:“與會大學生表示,將在這些志願者先進事蹟的鼓舞下,積極投身到志願服務的工作中,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進。”與會人員的反響比起空談意義又是來得顯得有説服力。

會議新聞稿件寫作 篇十

怎樣寫好會議新聞稿

其實對於普通的“會議”,新聞性不在於會議本身,而是會議中能夠作為新聞點的一個部分。

讀者不會在乎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個政府部門或者公司開了什麼會,他們在乎的是,會議中有哪項內容與他們的生活相關,而新聞稿中只要突出這項內容即可,其餘沒有新聞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省略掉。

會議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體的內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完全不像新聞稿,不具有新聞價值;而且寫作時很容易受到會議用語的影響,出現套話,與公文無異,稿件不具備可讀性、易讀性。

記者的工作就是“翻譯”,所要做的就是在宂長的會議中找到有新聞價值的新聞點,並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成新聞稿。

會議、尤其是政府部門的會議,之前會給記者發一份通稿,內容基本就是會議上領導發言的講稿,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記者們會領完材料就離開——用好通稿,對於提高效率、節省時間而言,我認為是有益的。

如果僅僅是“硬新聞”,不需要重點處理,可以草草了事的話,通稿的內容含量也算足夠了。

可惜通稿中往往不會出現細節,不會出現生動的事例,新聞不是公文,公文式的語言,乾巴巴的數據,不足以支撐一篇好的新聞稿。

即使記者有生花妙筆,也要在事實的基礎之上,而沒有采訪,也就沒有事實的獲得。

事實上,通稿僅僅提供的是線索,我認為,對新聞負責任的記者在寫稿前,必須採訪。

可以在瀏覽通稿時,憑藉新聞敏感抓住自己需要的線索,然後在會議間隙或利用其他時間進行採訪,以獲取進一步的信息,説不定可以挖出一條大新聞,至少也可以保證同樣一個會議的報道血肉豐滿,做出新意。

(會議類報道最忌諱大段領導發言的生搬硬套,容易寫的生澀枯燥。

報道應該傳遞會議的主旨,可以引用部分精彩的,讀者感興趣的直接或間接引語。

還可以對聽眾進行採訪) 寫會議新聞稿應該注意些什麼? 領導名字要注意。

不能漏掉名字和職稱 分清官職輕重 先賓後己 會議不要使用主觀想法。

必須符合事實 一般會議稿寫好會議的內容 目的 存在的問題 結果 意義(改善) 簡單明確且表達完整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