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合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8W

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合集【新版多篇】

中國民間故事 篇一

很多人都知道《西遊記》中有一個曾經與孫悟空稱兄道弟的牛魔王,本領也十分的高強。但是很多人也許還不曉得,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民間就開始祭祀牛神,就是牛的保護神。

根據《列異傳》記載,武都故道縣(今陝西寶雞市西南)有祭祀牛神的怒特祠。傳説該牛神原來是一棵大梓樹。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秦文公派人砍伐。但是樹砍了又合。秦文公就派了四十人輪流砍伐,但還是砍不斷。這些人只好離去。一個人因為腳傷暫時無法行走,就躺在樹下休息。他突然聽見有人在説話。

一個問:“這樣挨砍下去,你疲勞嗎?”另一個回答説:“是夠疲勞的。”一個又説:“秦公一定不會罷休的。”第二個回答道:“他能奈我何?”又問:“拿灰敷在你身上怎麼辦?”另一個沉默不語。躺在樹下的人聽到後,回去稟告了秦文公。秦文公就讓砍樹的人光着上身,邊砍邊用灰敷在樹上。樹斷後,化成了一頭牛,鑽入了水中。秦文公於是在這個地方建造了怒特祠,以祭祀牛神。後人認為這是“牛王廟”的開始。

宋代,出現了將保護耕牛責任於一身的牛王的記載。宋何薳撰寫的《春渚紀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夢中被人追到了一個懸着“牛王之宮”匾額的地方,看見了自己已經去世的姨母。姨母説:“我生前喜歡吃牛肉,因此多殺了不少牛,現在在這裏受苦,最苦的是每天被迫吃一升鐵蒺藜飯。”剛説完,就有牛首人拿着鐵蒺藜飯走了進來。

宋代以後,民間又奉冉伯牛為牛王。冉伯牛為春秋時孔子的門生,以其字“伯牛”而奉為牛王。

民間風俗要在牛王生日這一天祭牛王。《新搜神記》記載,清代時,人們多在十月七年級這天祭牛王。按照《大玉匣記》:牛王生辰在七月二十五日,今用十月七年級者,以七月農方收穫,故相沿改期,以便民也。

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篇二

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光無限,蘇東坡攜書童前來泰山遊玩,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佑廟前。佑廟裏有不少碑刻,大都是歷代帝王將相所立,名家名人所書,蘇東坡與書童隨人流進了鋪廟,觀賞碑林。

這時,打東邊過來一位氣宇軒昂,風度不俗之人,蘇東坡仔細一看,不覺大喜過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蘇東坡連忙招呼:“王大人,怎麼這麼巧,你也來泰山了?”

王安石見是蘇東坡,一邊觀賞碑文,一邊回答:“只許你這位大詩人觀賞泰山風光,鋪廟碑刻,就不許我也來湊湊熱鬧?”蘇東坡急忙辯解:“哪裏話,能與王大人同遊笛廟碑林,實乃人生一大幸事!”説完用手一指身後:“這是書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輕人,説:“我的書童學智!”

王安石話音剛落,福德便跑過去與學智打招呼,誰知學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是“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緊不慢邊看碑文,邊朝前走去。來到一塊微微向東傾斜的石碑面前時,四人止步,評頭品足。福德因剛才看了學智的臉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搶先説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學智何等聰明,一聽人家福德在諷刺自己的主人拋豈肯罷休,脱口接道:“東坡前傾根基斜!”

聽見兩位書童鬥嘴,王安石插話説:“學智説得一點沒錯,此碑確實因為根基斜了,才東坡前傾啊!”蘇東坡“囑”了一聲,説:“王大人言之有理,不過,咱福德説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麼!”説完,王安石與蘇東坡相視着“哈哈”大笑起來。

見主人大笑,福德與學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篇三

宋朝時期,劉宰剛調任泰興縣令不久,就接到一農人投訴。

農人説:“鄰縣的親戚租了我家的牛,可恨的是,趁我家辦喪事的時候,他竊走了租牛契據。十幾年來,我幾次上門索要牛和租金,他都不認賬,還謊説把牛賣了。所以,請劉大人替小民做主。”

劉宰問:“為什麼十幾年了都沒得到解決?”

農人回答:“我曾經多次向官府告狀,可沒有契據憑證,又因為牽涉鄰縣,所以官府一直擱置未辦。”

劉宰站起身來,來回踱着步,自言自語地説:“都過去十幾年了,怎麼能一下子找回來呢?得想個計策。”

隨後,劉宰命人找來兩個乞丐,請他們吃飽喝足之後,告訴他們事情的緣由,並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後關進牢房。

第二天,開始審訊。劉宰將驚堂木一拍,大聲喝問:“你們二人可曾偷牛?”

兩個乞丐立即招認:“是偷了一頭牛。”

劉宰繼續問:“你們將牛弄到了何處?”

乞丐回答:“賣給了鄰縣。”

劉宰問:“可還記得是哪家哪户?”

乞丐果斷回答:“記得,記得。”

劉宰吩咐左右:“好!那就帶他們去指認。”

來到鄰縣,兩個乞丐徑直來到了那個租户家,説:“就是賣給了這家。”開始,租户不承認,但乞丐竭力堅持。租户急了,回屋拿出契據,信誓旦旦地説:“牛是我租來的,有契據為證。”

在場的人都笑了,租户如夢方醒,自知露餡,中了人家的圈套。最終,不得不把牛和租金如數歸還租主。

心計,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工於心計之人,永遠不是智慧之人的對手。

中國民間故事 篇四

上天竺寺位於白雲峯麓,始建於五代吳越,是西湖佛寺久負盛名的觀音道場。

相傳,後晉天福四年(九三九),僧人道詡深入當時尚未開發的白雲峯下處女林中結庵修行。一天晚上,他見庵前山澗中閃閃發光,走近細看,發光的竟是一段木頭。他帶回這木頭,發現其紋理、色澤與一般木頭大不相同,而且散發陣陣異香。次日,道詡將香木送到城中有名的孔仁謙木雕作坊,請他雕一尊觀音大士坐像。據説,孔仁謙雕木成像後,見觀音妙貌莊嚴,寶光煥發,頓起邪念候據為已有。他立即照樣另雕一尊觀音像,企圖魚目混珠。哪知就在他做手腳的當天晚上,觀音託夢給道詡,揭穿了孔木匠的花招,道詡仍將香木觀音“真身”迎回庵中。

後漢乾佑年間,洛陽僧人從勛帶着一枚古佛舍利(佛祖或高僧的骨灰)來到上天竺,將佛舍安置在香木觀音像的頭頂部,觀音像從此妙相鹹備,晝放白光。吳越王錢弘叔聞訊驚喜不已,立即派兵丁開通自下天竺經中天竺到上天竺的道路,撥款建起觀音看經院即上天竺寺的前身。

北宋鹹平初年,杭州大早。知州張去華聽説上天竺觀音像有“神異”,便率領一支儀仗,幡蓋鼓吹,把香木觀音像迎請到城南梵天寺,虔敬祝禱,請觀音大士普降甘霖,解救旱情。碰巧當天就下了一場雨,上天竺觀音從此名聲大噪,凡遇天災人禍,杭州地方官即來求助,號稱靈感觀音,香火之盛,不下於觀音“老家”的普陀山。

清樑章鉅對上天竺靈感觀音的“神驗”將信將疑,因為他從自己的親身見聞中發現,歷年中祈禱靈感觀音,也碰到過沒有反應的結局。他指出當官的迎請靈感觀音下山入城祈雨,實際上是做樣子給老百姓看的例行公事。如果真有雨,那是觀音之靈、朝廷之恩;若是無雨那就是祈求的心不誠、禮不夠,觀音大士卻總是神驗的。

最可笑的是清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太平天國軍第二次進攻杭州時,浙江巡撫王有齡平時不諳軍情,袒庇私下,這時手足無措,只得又把上天竺的靈感觀音請進城裏吳山海會寺,每天上山拈香,祈求神助,結果,太平軍經激戰後攻克杭城,王有齡等清朝文武官員百餘人或自盡或被俘,觀音大士一點忙都沒幫上,連一天竺寺也在攻城戰中化為廢墟。

中華傳統民間故事 篇五

唐代詩聖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艱難,50多歲時,攜妻兒全家到了沙頭鎮。

他剛到沙頭鎮時,沒有生活來源,雖有弟弟杜觀及朋友們的接濟,但畢竟是寄人籬下,非長久之計。於是,在眾人的幫助下,他開了個百草堂中藥鋪,以賣藥為業,聊度歲月。

藥鋪開張後,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有的窮人實在無錢付藥費的,還免費贈送。當地百姓對此讚不絕口,都到這兒來買藥。藥鋪門庭若市,生意興攏這樣一來,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幾家藥鋪的主人。他們買通了當地縣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藥鋪。

有一天,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藥鋪裏顧客不多。這時,只聽門咣噹一響,進來一位書吏。只見他橫眉立目,旁若無人,將手中的藥單往櫃枱上一甩,大聲説:“這是縣令大人急需的藥,趕快照單發藥,若缺一味配不齊,你們休想再在此賣藥!”藥鋪的夥計趕快拿過藥單,一看都愣住了,只見上面開的四味藥是:“行運早,行運遲,正行運,不行運。”

有個老夥計忙賠笑問道:“你老哥是請哪位高明郎中開的藥方,怎麼我們見都沒見過?……”書吏不等他把話説完,開口就罵:“他孃的!你們開的是什麼中藥鋪?快給我把杜老倌叫出來,要是配不齊縣令大人的藥,我就砸掉你們的招牌!”夥計們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訴杜甫。杜甫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故意刁難的,拿過藥單一看,便冷冷一笑,區區雕蟲小技,也來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隨手取了四味藥,走了出來。見了書吏,仍然以禮相待,拱手問道:“這位大哥請了,不知縣令大人有何見教?”書吏並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們縣令大人要你照單發藥,否則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滾蛋!”“哦,原來是這樣,”杜甫不慌不忙地説:“縣令大人需要的藥,我們藥鋪應有盡有。”説着,杜甫拿出四味藥:一片蘿蔔乾,一塊生薑芽,一隻鮮李子,一顆幹桃僵。

書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這怎是藥單上的藥?你想幹什麼?”杜甫道:“蘿蔔乾是‘甘羅’之意,甘羅十二歲就當了丞相,你説他是否‘行運早’呢?”“是。”書吏忙答。

“生薑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歲遇文王,是否‘行運遲’呢?”“是,是。”書吏又連聲回答。

“你看這紅皮李子,雖説酸不溜兒的,卻正是目前市場上的俏貨,可説是‘正行運’吧!”“啊!”書吏無可奈何。

“這是隔年的桃子,經過雪凍霜打,算不得鮮果,只能入藥,所以説‘不行運’了。”書吏無話可駁,只得連連點頭,拿起這幾味“藥”,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中華傳統民間故事 篇六

康熙年間,河間府豆莊村出了個叫田畯的武狀元。

田畯小的時候,教書先生就發現他不是個一般人。

那是田畯七歲上學的時候,學堂設在孫莊,村裏孩子們上學都得趟過一條河。田畯十二歲這年,學堂上夜課,這天正好下大雨,先生認為學生們不會來了。

正等着,見孩子們陸續來了,一個個衣服都濕透了,唯獨小田畯身上連個水點都沒有。

先生問:“田畯,你沒打傘,怎麼身上連個雨點兒都沒有?”

田畯説:“我也不知道,我過河走路覺得象有人揹我,一邊一盞燈籠陪着。”

先生半信半疑地嗯了一聲,就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上。講完課,雨停了,天也不早了。放學後別的學生都走了,先生故意把田畯多留了一會兒。

等田畯走時,先生悄悄跟在後邊,看着虛實。出校門沒多遠,就見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兩盞燈跑到了田畯的左右,接着就象飛似地上了路,過了河。先生覺得挺納悶。

接連幾天,先生總偷偷看到有兩盞燈伴着田畯過河,而且這兩盞燈一天比一天亮。

這天,先生把田畯叫到屋裏説:“田畯,你過河身上沒沾過水點,還有兩盞燈送你,你跟我説一説,揹你過河的那個人什麼樣?”

田畯説:“揹我的是個黑大漢,不説一句話,也看不清臉面。”

先生説:“這樣吧,今晚他揹你過河時,你摸摸他,問問他。”田畯記住了先生的話。

放了學,來到河邊,那個黑大漢背起田畯就走,走到河中間,田畯説:“這水大,我害怕。”邊説也用手摸大漢的頭和臉,一邊摸一邊又説:“小鬼,小鬼,你好大個頭哇!”

黑大漢説,“狀元老爺你好大個膽。”

後來傳出來,學生們跟田畯叫田大膽。這以後先生對田畯更另眼相看了。

這天,田畯跟先生説,送他的燈籠只剩一個了。先生忙問:“這幾天你幹過壞事不?”

田畯説:“沒有啊。”

先生叫田畯好好想想,田畯想了一會兒説:“噢,我想起來了,那天我幫我叔寫過一份休書,休我嬸子。”

先生若有所悟地説:“那一定是休錯了,明天你跟你叔把休書要回來,就説改個字,要過來你燒了它。”

田畯回到家把休書騙過來,團了團吞到了肚裏。打這以後,兩盞燈籠又亮起來了,一直陪伴到田畯考上狀元。

中國民間故事 篇七

自古買舟遊西湖為一大快事,更有一些遊興特濃善於別出心裁的人,愛以舟為家,終日盪漾在天光雲影煙柳畫橋藕花菰蒲之間樂不知返,夜宿湖上。

古時舟宿夜西湖多在天氣較熱夏日,南宋時最風行。夏夜炎熱,小舟大舫一般不到相對閉塞的裏湖,而是各佔蒲深柳密寬涼之地,或留宿湖心,直到黎明降臨才歸去。

明末的張岱則喜歡在月夜更深眾人散去後縱舟酣睡於十裏荷花之中,因此時荷花清香拍人,方能清夢悠長。

明末清初詩人龔鼎孳有一年農曆五月十四日夜,與夫人一起乘小畫舫遊湖。湖風酣暢,月明如洗,繁星盡斂,天水一碧。他們暢遊返回後,系船於寓樓之下,卻並不上岸,而是在舟中剝菱煮芡,小酌達旦。此時人聲已寂,樓台燈火也稀落無幾,環顧湖上,悄然安寧,只有四圍蒼翠山色彷彿時時滴入杯底,詩人不禁慨歎:“千百年西湖風光,這一晚才算由我們獨獨全部享有了!”

秋夜舟宿西湖也別有一番情趣。南宋詩人王洧在《三潭印月》一詩中寫道:“塔邊分展宿湖船廠,寶鑑開奩水拆毀天。橫笛叫云何處起,波心尺覺老龍眠。”詩中的“塔周圍水面。後來明代的高濂則將深秋之夜泊舟湖中三塔舊基址列為西湖四時“幽賞”之一因為可以獨坐舟中,領略落雁爭棲競啄,嚦嚦嘹嘹,秋聲滿耳的特殊情景。

中國民間故事 篇八

西湖風景區南緣月輪山麓到二龍頭山麓,是當年華東四所著名教會大學之一的之江大學所在地,今為浙江大學分部,俗稱浙大三分部。一九一六年,美籍《中國通》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華林任之江大學校長後,下令在校內頭龍頭與二龍頭兩山之間的山澗上架設一座木橋以便利師生通行。此橋周圍林木葱蔚,橋下山泉幽咽,潺潺注入一汪碧水深潭之中。日間飛鳥雲影,入夜星月瀉輝,十分幽雅宜人,被情竇初開的男女青年學生選作《人約黃昏後》的銷魂去處,連年紀較輕的教師們亦偶爾前往,遂有《情人橋》的美稱。詞學大師夏承燾三十年代執教於之江大學,他在《天風閣學詞日記》(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三日)中寫道:《夜與雍如何情人橋聽水,繁星在天,萬綠如夢,暢談甚久。》

西湖麗山秀水,風花雪月,自古即是談情説愛的勝場,與纏綿韻事相關聯的橋還可舉出多處。譬如斷橋,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後又在這裏邂逅重逢,言歸於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摺子戲。又如西泠橋,古稱《蘇小小結同心處》。相傳南齊歌妓蘇小小,富才華,頗自重,一次乘車出遊,在白堤上遇到青年才子阮鬱,兩人一見傾心。蘇小小口占一絕雲:《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即西泠)松柏下。》迫於時勢身世,蘇小小終難與阮鬱諧秦晉之好,積憂成疾,病歿後葬於西泠橋畔,墓亭就叫《慕才亭》。再如長橋,早先橋長百步,為名副其實的湖上勝景之一。南宋時這裏發生過一樁殉情悲劇:青年女子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相愛,她的後母挑撥離間橫加阻撓。陶、王坐船夜遊西湖,在長橋下荷花深處雙雙投水以死相抗,杭城人聞之無不唏噓,有人作歌謠哀悼,長橋從此又名《雙投橋》。

在流傳至今的愛情題材的西湖竹枝詞中,有一首是用蘇堤第四橋壓堤橋起興作比的:《茅家埠頭芳草平,第四壓堤橋影橫。橋外飛花似郎意,橋邊深水似儂情。》舊時壓堤橋通茅家埠,橋下水極深,橋兩頭堤上楊柳成蔭。有此一首語淺意深的竹枝詞,壓堤橋自可視作西湖又一座《情人橋》了。

中國經典的民間故事 篇九

遠古時代,黃帝是一位非常賢明的君王,他曾經為了民族的生存,打敗了入侵者蚩尤。在黃帝的時代也是古的大發明期,舟車、曆法、算術、音樂等,都是在這個時代發明的。

黃帝的晚年,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鼎被鑄造出來時,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長長的、閃着銀光的龍鬚,整個龍身透着金光,降臨時好象帶來萬匹的金鍛,籠罩了整個天空。

黃帝和臣子們都大吃一驚,那隻龍慢慢靠近黃帝,眼神變得十分温和,忽然開口對黃帝説:“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中國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昇天去覲見天帝。”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就跨上龍背,並且對羣臣説:“天帝要召見我了,你們多保重,再會了。”

“請讓我們追隨您去吧!”大臣們説完,就一湧而上,希望爬上龍背,隨黃帝一起走。可是那隻龍卻扭動身軀,把那些人都摔了下來。

金龍戴着黃帝快速飛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雲霧中了。羣臣沒有辦法,只好眼睜睜的看着黃帝昇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説着:“並不是每個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黃帝那樣偉大的人,才有資格呢!”

後來的人為了紀念這位帝王,就把黃帝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