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樓夢每章節簡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紅樓夢每章節簡介(精品多篇)

對《紅樓夢》的評價 篇一

曹先生筆下的《紅樓夢》,真是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有形色各異的主角人物們,也有無數看似可有可無,但實則舉足輕重的小人物們。紅樓夢賈代儒便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他就像是孔乙己一樣,讓人又可憐來又可嫌。為何有人會這樣評價紅樓夢中的賈代儒呢?接下來將分為兩個方面一一進行詳細解釋,以解除眾人們心中的疑惑。

説賈代儒可憐是有如下理由的。

其一,賈代儒自己的身世是有一定的可憐成分在內的,他雖然也是賈家的子弟,但卻因為是庶而非嫡,所以就註定了他此生無法揚名,無法繼承世襲傳承,也無法接受家族榮光,外加上自己本身也非一塊讀書的好料子,只能依靠賈家的安排而成活。

其一,賈代儒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在他的人生中只剩下一個幼孫,與他相依為命。奈何最終其孫被王熙鳳給勾了魂,活活害了性命,作為白髮人的賈代儒又送走了孫子,從此以後,孤苦無依,聊以度日。

那為何有人又説賈代儒可嫌呢?

其一,曹先生真真是一個妙人兒,在給賈代儒取名時便對此人的性格做下了批註,賈代儒,即假代儒,意思就是這是一個偽君子,真小人也。

其二,賈代儒不思進取,不明是非,在唯一的一個孫兒的教育上如此的大意,如此的不堪,使得孫兒被美色所惑而死,最可悲的卻是,直到孫兒死去,那賈代儒還弄不清楚孫兒為何而死,實乃可嫌。

賈代儒和賈代化是什麼關係

《紅樓夢》中的賈代儒,賈代化,兩個人的名字只差一個字,那麼賈代儒和賈代化是什麼關係?除卻賈代儒、賈代化之外是否還有另外的與他們名字相似的人物呢,如果有,那與賈代儒和賈代化是什麼關係呢?

翻閲《紅樓夢》,查閲關於賈家的家譜,赫然發現居然沒有賈代儒這個名字,這究竟是為何?

在賈家的族譜之中,賈府被分為了兩大主脈,分別是寧國公賈演和榮國公賈源。賈代化是作為寧國公一脈被傳承下來的,另外一脈榮國公府則是由賈代善繼承了的。在整個紅史中,賈家的勢力大主要還是因為榮國公府的勢力大的原因,也就是説賈代化一脈都是要依賴賈代善一脈的。

至於未有提及的賈代儒,光從名字來看,應該是屬於賈家的代字輩的長者,更準確的説,賈代儒應該是跟賈代化、賈代善同輩份的兄弟。賈代化、賈代善兩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榮國公、成為寧國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是嫡出的長子,而賈代儒之所以默默無名,不外乎是因為身份的原因,小編根據相關的傳記,可以推測出賈代儒應該是庶出旁支,雖然與賈代化同屬代字輩的,也可以説賈代儒應該是賈代化的兄弟,更準確應該是堂兄弟類似關係。但兩人的機遇確實截然不同的,在那種時代也可以説是一種無奈。

賈代儒是旁支,依靠着賈代化而生活,在賈家做一個教書先生,聊以度日。

賈代儒和賈府的關係

賈代儒,賈姓名代儒,他在《紅樓夢》中是怎樣的一個角色?賈代儒和賈府的關係是什麼?賈府對於賈代儒又意味着什麼呢?離開了賈府,賈代儒又能夠算上一個怎樣的人物?

賈代儒是《紅樓夢》中的一個配角,小角色。他的一生都被刻上了悲劇二字,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實在是大大的不幸。他自卑又自負,想自立卻無法自立,想做一件事情卻無法下定決心去處理,這其實也是他悲劇的根源。

那麼接下來看看,賈代儒和賈府的關係。賈代儒既然也是姓賈的,其實追根溯源,他也是賈府中的代字輩的老者,他的兄弟有賈代善、賈代化兩人。賈代善繼承了榮國公的世襲爵位,而賈代化則是寧國公的世襲爵位,作為賈代儒因非嫡出,所以一生均無大的成就,最終只得依靠賈府過日子,淪為賈府家族的一位教書先生。

賈代儒認為自己十分有學問,常常倚老賣老,十分愛面子。因為信奉儒家,所以為人顯得十分迂腐頑固。寶玉作為賈府的心肝寶貝,也曾經兩次進入私塾跟隨賈代儒學習,可以説賈代儒是賈寶玉的第一任師傅。

賈府,對於賈代儒來説,是他的衣食父母,如果離開了賈府,賈代儒將一文不名,而且無法生存,尤其是他還要撫養那年幼的孫兒賈瑞。

賈府,對於賈代儒來説,也是他的慢性毒藥,正是有了指望,所以希望不勞而獲,正是有了鳳姐,賈代儒那年幼孫兒賈瑞因此折了命。

對《紅樓夢》的評價 篇二

(一)賈寶玉

過着優裕的“安富尊榮”生活的賈寶玉,被稱作“富貴閒人”。由於口中含一塊晶瑩的寶玉降生在賈府,而且天生的“神采飄逸,秀色奪人”,因此,得到賈母的特殊寵愛。在賈府上下二百個男性人物中,唯有寶玉被允許進入大觀園中與女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大觀園中每一個女孩子都有一部辛酸的歷史。寶玉生活在她們之中,既深切感受着她們的純潔、美好,更“呼吸領會”到她們的悲辛。正如魯迅説:“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之領會至者,獨寶玉而已。”

寶玉的人生道路應該是讀書做官,光宗耀祖,這是社會的“規定”,家族的“邏輯”。但是,寶玉正是在這個人生的根本問題上,表現了極大的叛逆性。

寶玉還大膽反對維護封建社會秩序的等級觀念,在他的思想裏,沒有主奴的界限,他甚至大膽地把丫鬟晴雯與古聖先賢相提並論。

寶玉強烈反對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他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

相關情節:聽曲文寶主悟禪機寶黛讀西廂寶玉捱打寶玉瞞贓杜撰芙蓉誄寶玉出家

第一,對封建主義傳統思想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懷疑、挑戰和否定。

寶玉不愛讀聖賢書,對封建傳統思想提出大膽懷疑:“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自己不能理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賈政對其子的叛逆性格是十分敏感的,寶玉遭受一場血淋淋的毒打之後並沒有屈服,更加深了對封建秩序、對死抱着封建教條的士大夫之類人物和封建傳統思想的厭惡與激烈抨擊。他提出:“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他對功他關心“仕途經濟”、立身揚名的人十分生氣,認為這種人也學着“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他説:“人誰不死?只要死得好。那些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的死節,便只管胡鬧起來,那裏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諫之臣。”在這裏,他把矛頭指向皇帝。

第二,他反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深切同情受壓迫的女性;能平等對待下人。在賈寶玉看來,女兒們純潔天真,像清靜的水;而賈赦、賈璉一類的大男人們則是齷齪醜惡。在圍繞他四周的女孩子們那裏,他並不把自己當主子,而平等對待她們、尊重她們。金釧的投井,使他“五內摧傷”,曾偷偷去荒郊祭奠;情雯的死,更在他身上劃了一道深深的傷口難以癒合。他極討厭與賈雨村之流士大夫來往,但他和為封建禮法所不取的下層人士蔣玉菡、柳湘蓮、秦鍾等卻建立起友誼。

第三,反對封建婚姻,大膽追求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愛情。

寶玉選擇黛玉是因“寶釵輩有時見機勸導”他關心“仕途經濟”,這使他十分生氣:“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神妙鬼之流。”“獨有黛玉自幼不曾勸他去立身揚名等話,所以深敬黛玉”。寶黛之間的愛情是建立在叛逆基礎上的。他們之間是志同道合的愛情,而不是“才子佳人”式的“金榜題名”而後的大團圓的俗套。第四,他的性格是複雜的。

寶玉形成的新意識是朦朧的,他的反抗與叛逆也是軟弱的,仍是一位貴族氣十足的公子哥兒。

(二)林黛玉

她出身書香門第,由於父母雙亡而寄居賈府。這種寄人籬下的處境,使林黛玉一方面多愁善感,另一方面又時時處於防範、自衞的狀態,以維護自己的尊嚴。她有很多看上去是“多心”、“過敏”,甚至有點“刻薄”的言行,實則藴涵着一個寄食者的自尊和自衞。而封建社會要求女子的是“甘於卑”“伏於弱”,所以,黛玉的自尊、自衞本身就是一種叛逆。

林黛玉是一個純潔、脱俗、富於詩人氣質的青年女子,她沒有絲毫的趨炎附勢、討好賣乖、搬弄是非、奸詐虛偽等世俗惡性,而且對這一切深惡痛絕,時時予以嘲諷。因此有人説她“尖刻”“見一個打趣一個”。

實際上黛玉是十分寬厚、坦蕩的,而且很容易相信人:黛玉與自己的丫鬟(紫鵑)情同姐妹,生死與共;真誠地教授香菱寫詩,為她改詩、講詩;即使對薛寶釵,在第四十五回後,她也真誠相待,把內心的隱曲,向寶釵全盤托出。黛玉從不看中功名富貴,從不勸説寶玉求取功名,她無保留地支持寶玉反對仕途經濟的思想、言行,引寶玉為知己。林黛玉既自尊又尊人,既敏感又坦蕩,既尖刻又寬厚,既孤傲又謙和,既脆弱又堅強。她寫的《葬花吟》(第二十七回),正象徵她的人格。

相關情節:黛玉半含酸俏語謔嬌音飛燕泣殘紅魁奪菊花詩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焚稿斷痴情魂歸離恨天

第一,黛玉性格的形成與其獨特的家庭、社會背景不可分。

林如海兒子早夭,教黛玉識字讀書,以“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歎”;黛玉年紀尚小母一疾而終;自幼生活在經濟發達地區;因此她具有嬌慣、不受拘束的較為自由的童年,體弱與母親的早逝讓她多愁善感,母早喪,父親忙於公務,家庭未能對她進行更多的封建教育,則形成她獨特的性格特徵。

第二,她敏感自尊、任性率真、鋒芒畢露、嬌貴脆弱

第五回寫薛寶釵到榮府,比出兩個人的區別:“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是一個不受拘束的任性而又直率的少女,她不會去“隨分從時”,更不會去諂媚奉承。她到榮府不久,父親病故,使她的身份出現了轉折。如果説此前她是一位大家閨秀,還有一位巡鹽御史的父親做後盾的話,那現在她就已成為一個寄人籬下的孤身女子。賈家人多,矛盾重重,人際關係複雜,這樣背景下她多疑、敏感在所難免。如一次她去敲怡紅院的門,因丫鬟們的誤會而拒絕開門,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回去竟然“倚着牀欄杆,兩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淚,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她諷刺過寶釵、惱過湘雲、打趣過惜春,對下人某些不當行為也敢於用刻薄語言説出。

第三,她才華出眾,孤標傲世,多愁善感,有詩人氣質。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歎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願奴肋下走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充滿了不平之氣,是對冷酷無情的現實提出的強烈控訴,是對幸福與自由的嚮往,是不受污辱、不甘屈服、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展現。

第四,具有對封建主義的叛逆精神,對志同道合的愛情有執著追求。

第九十八回寫以賈母為首的封建家長們,借寶玉病中糊塗,給他娶了薛寶釵,在前頭成大禮之時,瀟湘館中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作者用大量筆墨寫黛玉與寶玉互相試探、相互表達情感,以及“三日好了,兩日惱了”的微妙而複雜的戀愛心理。讓黛玉不安的是,寶玉也分出感情與寶釵親近,尤其是寶釵“會做人”的一系列表演令榮府上下對她更有好感。當聽説寶主對寶釵的反感和不避他人表示對她信賴時,她感到“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而披着“慈愛”外衣的外祖母為自己的“命根子”選擇的不可能是她,而是符合封建禮教規範的薛寶釵,最後她不惜以死結束自己的悲劇命運。

(三)薛寶釵

薛寶釵是一個美麗端莊的女子,她有才有識,見多識廣,通情達理,絕頂聰明。但是,她的靈魂充滿了封建道德的信條,一切言行絕不違背正統的禮教規範,她本身分明是有才識、有能力的女子,但卻時時信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信條;她分明極有心計,有主見,但卻“守拙藏愚”“一問搖頭三不知”。她善於處理一切大事小事,原則是,無論做什麼,都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第三十七回)她遵循着“長者為諱”(即為長輩遮掩,護短)的原則,不顧事實,指鹿為馬。(第三十二回中寫她對金釧之死的態度)

薛寶釵做為一個少女,對“神采飄逸、秀色奪人”的賈寶玉有愛慕之情,以自己的道德行為得到賈府的認可,從而贏得婚姻,這是她的人生信條與行為的自然結果。

然而她同樣是一個可悲的人物。她的悲劇有兩方面:一是壓抑着她的聰明才智;一是她雖然取得了“寶二奶奶”的地位,但立即成為一個被遺棄的“棄婦”。

簡介 篇三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説。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後原稿佚失。原名《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説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説巔峯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説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閒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紅樓夢》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紅樓夢》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脱舊套,新鮮別緻 ,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尤其“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特殊筆法更是激起了後世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各種猜測附會之説愈出愈奇。

對《紅樓夢》的評價 篇四

《紅樓夢》到底是一部什麼書?歸根結底,應稱之為中華之文化小説。因為這部書中充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卻表現為“通之於人眾”的小説形式。如欲理解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義,讀古經書不如先讀《紅樓夢》,在曹雪芹筆下,顯得更為親切、生動、繪聲繪影,令人如入篇中,親歷其境,心領其意。詩曰:

中華文化竟如何?四庫難知萬卷書。孔孟不如曹子妙,蓮花有舌淚凝珠。

中華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歡味自耽。若能獲麟同絕筆,春秋舌拙色應慚。

很多人都説寶玉是禮教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言談行動中確有叛逆的一面,自不必否認。但是還要看到,真正的意義即在於他把中華文化的重人、愛人、為人的精神發揮到了“惟人”的新高度,這與歷代諸子的精神仍然是一致的,或者是殊途同歸的。所以我才説《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強的作品。另:

甲戌本凡例詩:

終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魯迅評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終於出家,同一小器。

戚序本序:

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無區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嘻!異矣。夫敷華掞藻、立意遣詞無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賞,姑不具論;第觀其藴於心而抒於手也,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似譎而正,似則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詞、史家之多曲筆。試一一讀而繹之:寫閨房則極其雍肅也,而豔冶已滿紙矣;狀閥閲則極其豐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寫寶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減歷下琅琊;寫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篤愛深憐,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繪玉釵金屋,刻畫薌澤羅襦,靡靡焉幾令讀者心蕩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褻,不可得也。蓋聲止一聲,手只一手,而淫佚貞靜,悲慼歡愉,不啻雙管之齊下也。

噫!異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遷乎?然吾謂作者有兩意,讀者當具一心。譬之繪事,石有三面,佳處不過一峯;路看兩蹊,幽處不逾一樹。必得是意,以讀是書,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輝;如雨天花,但聞香氣,庶得此書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窺全豹為恨,不知盛衰本是迴環,萬緣無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轉語,而千萬領悟,便具無數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葉以求之者,其與開卷而寤者幾希!

張愛玲:

有人説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魯迅在《中國小説史略》中對《紅樓夢》有一個非常精闢的評價:“至於説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説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説敍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敍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迅是把《紅樓夢》放在中國小説創作的歷史長河作出高度評價的。現在《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説最高峯,——不光學術界達成了共識,廣大讀者一般也是這麼看的。

評紅有個非同一般的現象,象攀登雲梯那樣,你有多大本事,多高境界,能在學術上攀登得多高,它就能給你多高的層次。比如説一般的小説很難上到哲學層次的分析,但《紅樓夢》卻可以經得起哲學分析。1995年浙師大梅新林教授就寫了一本《〈紅樓夢〉的哲學精神》,由專門出版一流學術著作的學林出版社出版,在紅學界影響很大。我自已也有點體會。1994年夏天,寫《〈紅樓夢〉虛實論——兼談〈紅樓夢〉以小説創構意境》,思考不斷深入,認識不斷攀升,幾乎是一天上一個台階,進入一個新境界,最後認識到曹雪芹首先是個大詩人,然後才是大作家,他用詩的虛實結合的方法寫小説,是中國文學史上以小説創構意境的第一人。

評價《紅樓夢》還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這個人本人文化素養越高,見識越廣,對《紅樓夢》研究得越深入,對《紅樓夢》的評價就越高。毛澤東對《紅樓夢》很有研究,他的評價就很不一般。他在《論十大關係》中説我國“除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以及在文學上有部《紅樓夢》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毛澤東視野開闊,他從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在浩如煙海的文史典籍中,獨獨提出《紅樓夢》。在他看來,中國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紅樓夢》可以勝過人家。

上海華東師大有位學者,寫了一本《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其中談到《紅樓夢》對於中國歷史具有開天闢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説,所謂中國歷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簡明扼要地劃分為《紅樓夢》之前的歷史和《紅樓夢》之後的歷史。”“《紅樓夢》問世,既標記着對以往歷史(帝王將相的歷史)的顛覆,又標記着一種人文精神的崛起。”可見《紅樓夢》在中國文化史中的突出地位。著名紅學家周汝昌,畢生研究《紅樓夢》,著有《紅樓夢新證》等二百多字的紅學著作。他對《紅樓夢》更是推崇備至。他説:《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説”。“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強的作品”“它是我們中華文化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著作”。曹雪芹“是驚人的天才,在他身上,儀態萬方地體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見的奇妙的“複合構成體”——大思想家,大詩人,大詞曲家,大文豪,大美學家,大社會學家,大心理學家,大民俗學家,大典章制度學家,大園林建築學家,大服裝、陳設專家、大音樂家、大醫藥學家。他的學識極廣博,他的素養極高深。這端的是一個奇才、絕才。這樣一個人寫出來的小説,無怪乎有人將它比作“百科全書”,比作“萬花筒”,比作“天仙寶境”——在此鏡中,我中華男女老幼一切眾生相,毫芒畢現,

鉅細無遺。這是何等慧眼,何等神力!”“雖然雪芹像是隻寫了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離合悲歡,卻實際是寫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就《紅樓夢》的典型意義而言,著名紅學家吳世昌用一句詩來概括:“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這麼説古往今,五洲四海的人都是《紅樓夢》中人。著名的作家王蒙不僅非常喜歡《紅樓夢》,還寫過《紅樓啟示錄》,作過《紅樓夢》評點。他在評點本的《序》中説:“《紅樓夢》令你覺得漢語漢字真是無與倫比。”

“它似乎已經把漢語漢字漢文學的可能性用盡了,把我們的文化寫完了。”“《紅樓夢》是經驗的'結晶。人生經驗,社會經驗,感情經驗,政治經驗,藝術經驗,無所不備。《紅樓夢》就是人生。”

“幾乎是,你的一切經歷經驗喜怒哀樂都能從《紅樓夢》裏找到參照,找到解釋,找到依託,也找到心心相應的共振。”“《紅樓夢》幫助你體驗人生。讀一部《紅樓夢》,等於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紅樓啟示錄》一書的序言中説:“《紅樓夢》是一部挖掘不盡的書,隨着時代的變遷,讀者的更換,會產生新的內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無價之寶,又起着聚寶盆的作用,把種種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圍,發出耀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