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名單【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69K

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名單【精品多篇】

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篇一

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胡忠/謝曉君:怒放高原的並蒂雪蓮

張平宜:跨越海峽的希望之翼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愛心巴郎

吳菊萍:託舉生命的最美媽媽

孟佩傑: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朱光亞:遙遠蒼穹中最亮的星

劉金國: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

楊善洲:不負羣眾的草鞋書記

吳孟超:堅守肝膽事業的醫者

劉偉:用靈魂演奏生命音符

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歎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推選委員陸小華説:

腳下風景無限,心中音樂如夢。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

當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是劉偉的青葱夢想,但10歲那年的一次觸電事故,不僅讓他失去了雙臂,更剝奪了他在綠茵場奔跑的權利。

耽擱了兩年學業,媽媽想讓劉偉留級,他死活不幹。在家教的幫助下,劉偉利用暑假將兩年的課程追了回來,開學考試,他拿到班級前三名。重回人生軌道的劉偉,一直對體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學游泳。12歲那年,他進入北京殘疾人游泳隊,兩年後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

“在2008年的殘奧會上拿一枚金牌。”劉偉跟母親許諾。誰知厄運又來糾纏,過度的體能消耗導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過敏性紫癜。醫生警告説,必須停止訓練,否則危及生命。無奈之下,劉偉與游泳説再見,走進了後來帶給他成功的音樂世界。

練琴的艱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於大腳趾比琴鍵寬,按下去會有連音,並且腳趾無法像手指那樣張開彈琴,劉偉硬是琢磨出一套“雙腳彈鋼琴”的方法。每天七八個小時,練得腰痠背疼,雙腳抽筋,腳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後,劉偉的鋼琴水平達到了專業七級。“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在《中國達人秀》的舞台上,劉偉演奏了一首《夢中的婚禮》,全場靜寂,只聞優美的旋律。曲終,全場掌聲雷動,他是當之無愧的生命強者。去年,劉偉又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

2011 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篇二

2011 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胡忠謝曉君夫婦

主要事蹟:堅守藏區 12 年支教

在去四川藏區福利學校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2000 年,胡忠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動了支教的念頭,得到妻子的支持。三年後,謝曉君帶着 3 歲的女兒也來到這裏支教。2006 年 8 月,她創辦了一所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的學校,並且主動前往當起了藏族娃娃們的老師、家長甚至是保姆。

推選委員評價: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胡忠、謝曉君: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澱,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新鮮最健康的紅潤。這一票我要表達向他們的敬意和讚美。

推選委員于丹説: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裏,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頒獎詞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評析文本】

胡忠、謝曉軍夫婦和很多支教老師一樣,有着對教育價值的深刻認識,他們做出人生選擇源於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自己的職業理想。正像陶行知老先生説的那樣,真正的教育者要敢探未發現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教育者為什麼要去偏遠、條件艱苦的地方?因為,那裏需要教師,需要知識,那裏更能實現教育者和教育工作的最大價值。這讓我們再次領會,師德高尚最根本的表現,就是:愛、責任和智慧。愛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之愛高於父母愛孩子的本能,是凝聚着對國家民族復興期待的愛,是悲憫需要教育兒童的大愛,是寄託着責任的深沉的愛,正因如此,教師才顯得境界高尚,志存高遠,才能摒棄世間庸俗之風的困擾,才更讓人欽佩。僅靠樸素的情感,深沉的責任感,只能做一個盡職盡責的教師,必須把這種愛和責任,演化成教育的智慧,才能做一個名副其實、德才兼備的教師。愛、責任和智慧是教師師德的三原色,是高尚師德評價的標準。 胡忠、謝曉軍夫婦的支教行為,展現了他們高尚的師德,成為新時期教師的楷模。啟發、激勵更多有識之士走上支教之路,這正是師德的力量,是師德對師風的影響。對於沒有參加支教的教師,從他們身上,我們仍然有一種震撼的力量,那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像我們在師德課程中看到的小李老師那樣,不功利的做教師,全心的為我們的國家、民族培養人才,真正用我們的力量,托起孩子未來的希望。可見,師德是師風的基礎。師德促教師專業成長。

兩位支教老師能夠入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而且自感動中國評選以來,教師當選幾乎年年都有,而社會上各行各業不一定都能入選。這説明什麼?教師的師德是一種令人尊敬的,能夠有很強示範性的力量,是能夠打動人、凝聚人、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肩負着個人本位功能和社會本位功能,教育者的全心之舉,具有強大的社會風氣引領示範作用。陶行知老先生説教育者一生就做一件事“為人師表”。師風形成是能夠彰顯教育的社會價值的,是能夠在社會中引領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的。

感動中國評選,之所以倍受關注,有很好的教育效果,給我們很多啟示,師德教育是內心思想境界的一種提升,必須要打動人心,必須要起到喚醒、激勵的作用。身邊教師的師德典型,平凡崗位上的無私奉獻更具有教育的作用。作為校長,必須要強化學校教師羣體正氣的打造,強化身邊典型的挖掘,用令人感動的凡人善舉,啟迪教師在愛、責任和智慧中做教育。師德底線只能解決最低層次的師德問題,而真正提升教師的更高境界,必須靠高端的示範、引領、教育,包括幸福、自信的師德體驗。

老師的偉大就在於:她一定會張開雙臂時時刻刻準備好給予滿載着愛的懷抱於她的學生,她的孩子。

當老師吧,三尺講台的人生同樣流光溢彩。當老師吧,粉筆寫出的日子從來沒有陰霾。當老師吧,點燃生命的燭火照耀繽紛未來。

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名單 篇三

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名單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4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於2014年2月10日晚上20時在CCTV-1播出。被評為“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分別是:

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退休後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

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

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

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

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脱山區教師格桑德吉;

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

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精神品質 篇四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精神品質

1、李文波:南海守礁王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歲時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現在。

精神品質:他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工作的赤忱熱愛,體現了敬業奉獻、盡忠職守、自強不息的高尚品質和寶貴精神,他刻苦鑽研、勇於創新。

2、陳家順:卧底民工局長

陳家順,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1968年出生。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從2007年9月起,陳家順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

精神品質:始終自覺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懷着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忠於職守,服務羣眾,千方百計為農民工排憂解難,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陳家順同志具有強烈的公僕意識、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是心繫羣眾的好乾部,真情服務羣眾的好典型,廣大幹部學習的好榜樣。

3、周月華、艾起:殘疾醫生夫婦

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着枴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精神品質:他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工作的赤忱熱愛,體現了敬業奉獻、盡忠職守、自強不息的高尚品質和寶貴精神

4、高秉涵:台灣老兵

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東菏澤。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

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精神品質:自強不息,熱愛國家。

5、何 玥:捐獻肝腎女孩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國小生。9月初,病情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説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

精神品質:大愛無私,善良、有愛心

6、張麗莉:最美女教師

女,30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九年級(3)班班主任。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碾到了車下。

精神品質: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勇救學生,捨己為人,尊重生命、愛惜生命,讓生命獲得延續。有着甘於奉獻、高度負責的精神。

7、陳斌強:揹着媽媽上班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國中語文教師。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決定帶着母親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然後每天騎着電動車。

精神品質:樂觀堅持,孝敬母親,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切身行動詮釋為人師表。

8、林俊德:工作到最後一刻

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

精神品質: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忠誠使命重於一切,為我國的爆炸力學和核試驗工程研究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的高尚品質。對理想信仰的堅守和執著,對國防科技事業的熾熱和奮發,對祖國的精忠和熱愛。

9、高淑珍:愛心小院

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莊鎮窪裏村普通農村婦女。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裏辦起了學校。

精神品質:推己及人、關愛他人的慈愛精神,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奉獻精神,不畏艱難、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愛心接力、合力擔當的團隊精神,恩將德報、好人好報的感恩精神。

10、羅陽:殲-15總負責人

羅陽,男,51歲,遼寧瀋陽人。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1月25日,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職。

精神品質:為國為民、死而後已的情懷,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品質,開拓進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李文波 陳家順林俊德 羅陽的共同優秀品質: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工作的赤忱熱愛,體現了敬業奉獻、盡忠職守、自強不息的高尚品質和寶貴精神。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忠誠使命重於一切,對祖國的精忠和熱愛。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品質,開拓進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們要:(1)樹立責任意識,自覺承擔責任。(2)發揚奉獻精神,不言代價與回報。(3)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全面提高自身素質。(4)熱愛祖國,關心集體,熱心公益,服務社會。(5)樹立崇高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奮鬥精神(6)樹立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民族精神的認同感。(7)關心愛護班集體,與同學團結互助,共同進步。(8)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迎難而上,自強不息(9)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10)積極參與傳承民族精神活動,認真參加升旗儀式,認真對待祭掃烈士陵園。

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及先進事蹟 篇五

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及先進事蹟

1、誓言無聲——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頒獎詞】

時代到處是驚歎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事蹟】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獎狀、獎牌交給了劉老。記者瞭解到,10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儀式上,山東煙台拾荒助千名貧困孩子上學的91歲老人劉盛蘭獲得“消除貧困獎”中的“感動獎”。因為健康狀況原因老人未能到場,由老人侄子劉建喜、以及招遠義工聯會長王少平代為領獎。

領到獎盃後,王少平一行人馬不停蹄返回煙台,並選擇在今天將這屬於劉盛蘭老人的榮耀帶給他,並對老人表示了祝賀。

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係尚處於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毛澤東聽後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幹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製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製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後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台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複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64年,黃旭華終於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崇仁厚德——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頒獎詞】

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先進事蹟】

20日上午,在煙台福盛敬老院,招遠義工聯王少平會長和劉盛蘭侄子劉建喜以及來自煙台、招遠的20多個義工將代表劉盛蘭老人領的“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獎盃、招遠義工聯的王少平會長告訴記者,劉老這次獲得了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親自頒發的中國消除貧困獎感動獎,他們也很高興,這是招遠人民的驕傲,在劉盛蘭老人身上可以看到金都人民金子般的品質。

王少平還介紹説,招遠義工聯已經啟動了“盛蘭助學”項目,會將劉老的愛心傳承下去,發揚光大,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貧困的孩子獲得上學的機會,有尊嚴的成長。

3、心比金堅——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

【頒獎詞】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後陣地。灑一碗酒,那碗裏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鬆,巋然不動。

【先進事蹟】

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築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着最後的乾糧出門求援,在風雪瀰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後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於找到了人羣,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後,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託: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着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

20多年裏,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於,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2005年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説:“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 裏的管理員。陳俊貴説:“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築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4、一秉至公——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

【頒獎詞】

山樑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

【先進事蹟】

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國小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裏建一所新國小。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裏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5、夢想天開——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頒獎詞】

父親留戀那油菜花開的芬芳,兒子就把他葬在不遠的山上。三十年花開花謝,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守護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種子,藴含着世代相傳的夢想。

【先進事蹟】

沈昌健,男,46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想為養蜂場提供新的蜜源。繼而想到改良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吃油難的問題。

一開始,鄉親們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直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沈克泉的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傳

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在沒有專業分析、沒有專業儀器的情況下,父子倆用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

1996年,家裏為搞油菜研究欠債不少。沈昌健賣掉中巴,帶着賣車款回家投入油菜研發。

2011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係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7年,沈克泉帶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着油菜育種。家人將沈克泉葬在離試驗地不遠的山坡上。家人知道,這些油菜是老人最後的心願和牽掛。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雜”202、819已進入區域試驗環節,五畝送檢試驗田裏有300個單株樣本,每個樣本送檢一次就是200元;300畝的示範片裏還欠着兩萬多的工錢,馬上要施肥又是兩萬的肥料錢。對於已經35年沒有主業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飯靠田,科研靠借”。幾十年來,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籌資金150多萬元,這幾年政府也常有資助,可沈家裏欠下了不少債,“幾乎所有親戚都借遍了。”家裏最值錢的是兩台用來貯藏油菜種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沈昌健説等現在的種子通過審定了,會賣給種子公司,拿着資金去滾動開發下一代油菜雜交新組合。自己的油菜育種路也許得“慢慢走”,但怎麼也會走下去。

6、格桑花開——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脱山區教師格桑德吉

【頒獎詞】

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山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羣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先進事蹟】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區墨脱縣幫辛鄉國小的一名教師。

2000年,格桑德吉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畢業之後她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國小教學。

墨脱縣幫辛鄉,因常年泥石流、山體滑坡,是墨脱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 這些年來,為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將自己的女兒央珍從兩歲時一直寄養在拉薩的爺爺家,當一年之後格桑德吉再到拉薩的時候,女兒已經不認識她了。2013年,時逢格桑德吉榮獲“最美鄉村教師”,節目組特地邀請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兒來到北京。同時,這也是格桑德吉與女兒的第五次見面。

十三年來,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而她自己的女兒卻留在了拉薩,一年才能見一次。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為門巴族的“護夢人”。

7、秋蘭為佩——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

【頒獎詞】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先進事蹟】

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和鄭州市建中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坐診醫生。

1944年,胡佩蘭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

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牀經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如今,胡佩蘭的記憶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裏放着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説:“醫患關係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

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一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週出診6天,風雨無阻。

8、寸草春暉——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 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姚厚芝

【頒獎詞】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草根母親嘔心瀝血,為孩子縫補夢想,而深厚的愛,更鋪就孩子精神的未來。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願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

【先進事蹟】姚厚芝,女,38歲,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紅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給了王以朝,婚後一起赴山東煤礦打工。隨着兩個孩子的出生,姚厚芝專心在家帶孩子,丈夫在煤礦挖煤。2006年,一場病魔突襲,徹底摧垮了這個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腫瘤,需立即做切除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藥療”。幾年下來,病情沒有絲毫好轉。

2009年2月,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繡十字繡也能賣錢。第二天,她坐車輾轉十餘小時,咬牙花2800元購回一幅6.5米長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次的“先斬後奏”,讓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覺得她是在瞎折騰,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從此,姚厚芝過起了“兩點一線兩頭黑”的生活,每天繡十字繡長達17個小時。2012年7月,經過3年零5個月的晝夜追趕,這幅共需127萬針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圖》終於落針。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

姚厚芝想將十字繡保存下來,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兒子王鋭讀國中,女兒王瓊讀國小。王鋭説長大了要當醫生,給媽媽治病。不善言辭的丈夫,不知道怎麼勸説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點掙夠錢給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繡完工後,姚厚芝又買回了一幅長22米、寬0.85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幅刺繡的難度、時間和價錢是第一幅的好幾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湊了一萬元,瞞着丈夫説只花了兩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為家裏實在是負擔不起。從2006年到現在,姚厚芝花去的醫藥費已達10多萬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東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兩個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説,第二幅《清明上河圖》已繡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給她3年時間。她現在就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時會終結。她沒有其他奢求和心願,只是想盡自己所能多給孩子留點什麼。

9、克明俊德——遲到的榮譽 不悔的信念 不變的價值——方俊明

【頒獎詞】

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們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先進事蹟】

方俊明,男,56歲,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

方俊明救人當年,武漢市尚無見義勇為方面的獎勵條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終不願出具書面證明,致使他見義勇為的行為一直未得到確認。對於這樣一位“英雄”,他所在單位,原武昌車輛廠,只好比照工傷來處理。

武漢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於1993年成立,但獎勵對象為“與犯罪分子作鬥爭人員”。這兩年,有人問方俊明有沒有見義勇為證書,“我覺得蠻尷尬,只好把報上的報道拿給人家看。”

這些年來,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牀的兒子,並將當時尚未滿週歲的孫女拉扯養大。

2013年,一部話劇上演後,方俊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應方俊明要求,武漢市通過收集材料,確認方俊明當年行為屬見義勇為,並頒發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雖然榮譽遲到了28年。但方俊明從來沒有後悔那次行動。一個家庭的艱辛,一個生命的委屈,這一切都見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恆定不變的價值。

10、松筠之節——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將軍夢,守護情——龔全珍

【頒獎詞】

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遇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勛章。

【事蹟】龔全珍,女,90歲,現居江西蓮花縣琴亭鎮金城社區。

1957年8月,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職務,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相隨而歸。那一年,她34歲。

將軍當農民,甘祖昌是新中國第一人。龔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決定:“老甘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正像他説的那樣,'活着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幹不了複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

從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裝只有3個箱子,卻帶了8只籠子,裏面裝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種。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扶貧濟困。他一共參加建起了3座水庫、4座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樑、25公里長的渠道。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回到蓮花頭幾年,她沒有做一件新衣服。

龔全珍在家裏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縣文教局聯繫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學任教。這所學校條件很差,只有3名老師,她卻一點不嫌棄,第二天就搬鋪蓋去了學校,開始把自己赤忱的愛投入到這片紅土地。

1961年,縣文教局安排龔全珍到同鄉的南陂國小當校長,在那裏一呆就是13年。後來,她又被調到離家不遠的甘家國小當校長,依然還是老作風,吃住在學校,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一隻鐵盒子是他留給妻子和兒女唯一的遺產,裏面用紅布包着3枚閃亮的勛章。

離休後,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區、服務羣眾,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為廣大羣眾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受到當地幹部羣眾的尊敬和愛戴。

2013年9月26日,龔全珍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同志高度讚揚。

11、集體獎:載人航天英雄

2003-2013載人航天英雄羣體

從2003到2013,中國載人航天走過了十年路程,伴隨着一次又一次的起飛,中國人在太空中行走的越來越遠,而我們的夢想卻越來越近,讓我們向載人航天英雄羣體致敬。[4]

200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 篇六

200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事蹟及頒獎詞

1、奔忙在冰雪地震災害前線的志願者唐山十三農民

事蹟:唐山十三位農民(自發去災區救災的農民兄弟)

宋志永、楊國明、楊東、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寶國、王寶中、曹秀軍、尹福、宋久富、楊國平、王金龍。均為男,河北唐山人年齡最大62歲、最小19歲農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災襲擊了華南地區,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沒有上級號召,也沒有組織要求,河北唐山13個農民除夕那天租了輛中巴車出發,頂風冒雪來到那裏參與救災。

這13個來自唐山市玉田縣東八里鋪村二組的農民,自己準備了工具,八年級上午趕到郴州電力搶險指揮部,成了湖南電力安裝工程公司一支編外“搬運隊”,每天起早貪黑、踏雪履冰為搶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電杆。 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後,這13位農民兄弟離郴返鄉,許多郴州市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後,自發趕來為他們送行。他們還被郴州市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後,幾經輾轉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成為最早進入北川的志願者之一。他們用最原始的方法——鐵錘砸、鋼釺撬、徒手刨,不斷尋找倖存者。只要哪裏需要,他們就到哪裏。他們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起,搶救出25名倖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

2008年初,特大雪災襲擊了華南地區,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13位農民除夕租了輛中巴車,頂風冒雪到郴州救災。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他們輾轉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成為最早進入北川的志願者之一。他們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起,搶救出25名倖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他們的義舉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勇為”。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劉姝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正是他們及無數個他們這樣的人,在2008年撐起了中國的脊樑。

王振耀:在國家巨大災難面前,他們以無聲有力的行動,宣告了民間志願救災時代的來臨。

頒獎詞: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是素不相識,出手相援。他們用純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兄弟”的含義。

2、紮根懸崖國小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

事蹟:李桂林,男,42歲,彝族村寨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教師。陸建芬,女,41歲,彝族村寨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代課教師。

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是涼山北部峽谷絕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絕壁都要攀爬5架木製的雲梯,進出極為艱難,村民一年難得下絕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艱險的環境下,從漢族地區來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妻紮根這裏18年,把知識的種子播種在彝寨,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雲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來到這裏,村民的落後與貧苦深深的震撼了這對彝族夫妻。強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堅定了紮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與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書育人,共培養了六屆學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從外村慕名而來的。李桂林本人還兩度被評為縣優秀教師。

二坪--這個過去的“文盲村窮山村”,現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涼到今天的 精神鉅變,與這兩位老師付出的心血是分不開的。他們為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阿來:鄉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鄉村教師是偉大的,卻不應該被遺忘。

閻肅寫下這樣深情的評價: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陽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頒獎詞: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澱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

3、累死在救災前線的青年戰士武文斌;

事蹟:武文斌 (為救災活活累死的小戰士)

男,26歲,濟南軍區鐵軍某師炮指連士官學員。

一個戰士倒在了抗戰救災的第一線,上萬民眾為他哭別。所有參加弔唁的人都與武文斌素昧平生,他們只聽説:一位解放軍戰士在抗震救災中活活累死了!僅這一句話,已經讓人們淚流滿面。13萬子弟兵在抗震救災中捨生忘死的表現,留給人們太多太多的感動……

這個戰士,就是濟南軍區鐵軍某師炮指連士官學員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戰友們冒着大雨將8車50噸重的活動板房建材全部卸載完後,累得癱倒在泥水地上。就在這個夜晚,他因勞累過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輕的生命。

5月13日,當部隊接到急赴災區的命令時,武文斌被告知後留,一向脾氣温和的他急了眼,堅決要求上前線。

“我們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對得起身上的這身軍裝。”武文斌對戰友們説。在他參與抗震救災的32個日子裏,他總是找活幹、搶活幹,幹完份內的事,就去幫着其他班排幹,別人攔也攔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總是濕了又幹,幹了又濕。戰友們説,他的心裏裝的全是災區羣眾。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于丹:“犧牲”在今天的語境中已經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個英雄主義漸行漸遠時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衞新:雖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學員,還沒有建立功勛,這片土地永遠珍存着他的汗漬、體温和靈魂。

頒獎詞:山崩地裂之時,綠色的迷彩撐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樹起了旗幟,自己卻悄然倒下,在那災難的黑色背景下,他26歲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4、帶領羣眾抗震救災的北川縣長經大忠; 事蹟:經大忠(從容指揮救災的北川縣長)

男,羌族人,44歲,中共黨員,現任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縣。地震發生時,北川縣長經大忠正在開會,他果斷的組織與會人員疏散,並用最快速度將縣城裏的8000多幸存羣眾集中在安全區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開以後,經大忠成為北川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始終戰鬥在第一線。

5月14日下午,經大忠帶領工作人員在廢墟中救起了一個小女孩。當經大忠抱着孩子往擔架跑的時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經大忠摸着她的臉,安慰她:“別怕,孩子,爸爸救你來了!”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動容。 地震發生後,經大忠3天3夜沒有閤眼,他説,“羣眾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只有我們捨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獲救。”

震後,北川縣城大部分被埋。經大忠家中的6個親人全部遇難。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這捨命的縣長,是今天所有幹部的一面鏡子。

紀寶成: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馬當先的身體力行。這樣的幹部,一定能帶領災區人民看見新的希望!

頒獎詞:千鈞一髮時,他振聾發聵,當機立斷;四面危機時,他忍住悲傷,力挽狂瀾!他和同志們雙肩擔起一城信心,萬千生命。心繫百姓、忠於職守,凸顯共產黨人的本色。

5、冒着生命危險在救災前線搶險的消防隊員李隆; 事蹟:李隆(救災火線上的尖兵)

男 31歲,中共黨員,河南省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災戰鬥中,已擔任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的李隆和戰友們在異常險惡的環境下,不怕犧牲,連續作戰,在廢墟下先後挖出57名羣眾,其中五人生還,包括被困104個小時的李青松和被困124個小時的卞剛芬,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救援的奇蹟。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隊伍,嚴格要求自己,刻苦訓練,在重大滅火搶險救援事故現場從未退縮過。鑽火場,堵泄漏,他總在最容易發生危險的位置。李隆先後參加滅火救援戰鬥3170多次,搶救遇險羣眾760餘人,為保衞人民羣眾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獲得 “五四青年獎章”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尖兵”, “全國抗震救災模範”等榮譽稱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廢墟里與死神搏鬥,絕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誠和果敢書寫了消防官兵的壯麗人生。

陳小川:從淡定的表情和災區羣眾的歡呼掌聲中,我感到他身上體現的公安消防戰士職業道德的高尚。

頒獎詞:火場、廢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離不棄。他用希望擴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6、照顧癱瘓女友34年的蘇州市民韓惠民。

事蹟:韓惠民(痴情男攜妻照顧初戀女友34年)

男,55歲,蘇州人。

韓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顧一位癱瘓病人,已經持續了整整34年。不過,讓一般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位長期卧牀的病人正是韓惠民年輕時的初戀情人……

1972年,韓惠民與比他小1歲的吳月瑛同在蘇州滄浪區工業澱粉廠工作。雖然兩人彼此從未説過一個“愛”字,但兩人已是形影不離,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吳月瑛坐着三輪機動車回廠。機動車突然側翻,吳月瑛被拋落在人行道,當場昏迷。經搶救,昏迷多日的吳月瑛脱離了生命危險,但頸椎中樞神經斷裂,手術後用鋼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牀上。韓惠民在吳月瑛住院的日子裏,自己日夜守護在她身邊,餵飯、端尿,陪她説話解悶。出院後,韓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顧她。 吳月瑛癱瘓後的3年多時間裏,不少熱心人要給韓惠民介紹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謝絕。吳月瑛多次勸説韓惠民儘快成個家,但他就是不聽,他暗下決心,要一直守護着她,哪怕不結婚,也要守護她一輩子!

在吳月瑛和她父母的屢次勸説下,韓惠民終於答應找女朋友。不過他有個前提,對方必須同意與他一起照顧吳月瑛。經人介紹,韓惠民認識了徐敏芳。當徐敏芳瞭解到韓惠民堅持多年不談戀愛,只為照顧過去的情人,她被韓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動。

1980年,韓惠民與徐敏芳結為伉儷。從此,守護在吳月瑛身邊的又多了一個人。

34年傾情照料,如今韓惠民與吳月瑛兩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韓惠民的女兒認了吳月瑛當乾媽,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來到吳月瑛家裏坐坐,跟她講講家長裏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訴記者,這麼多年走過來,丈夫早已成了吳月瑛的精神支柱,從年輕時的愛情到現在親人般的依賴,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韓惠民和徐敏芳告訴吳月瑛:“有我們在,一定會守護你,照顧你一直到老!”吳月瑛被深深地感動了,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傷的淚水,而是幸福的淚水,更堅定地活下去的淚水……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一段相知帶來一個漢子34年的照顧,一聲承諾變成一對夫婦共同的看護,一個特殊的傳奇連起兩個普通的家庭。 陳淮:啥叫愛?愛就是一生的承諾,就是性命相托。

頒獎詞:他用百姓最樸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深奧的問題。山十四年的餓光陰,青絲轉成白髮,不變的是真情。

7、維護奧運聖火尊嚴的殘疾人火炬手金晶

事蹟:金晶(捍衞聖火)

女,27歲,殘疾人擊劍隊員,29屆奧運會境外火炬手。

法國當地時間4月7日中午,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在法國巴黎開始環球傳遞第5站,當天,幾名藏獨分子試圖從中國火炬手金晶手中搶走火炬,干擾北京奧運聖火的傳遞。坐在輪椅上的金晶面對暴行,毫不畏懼,用雙手緊緊抱着火炬,同時臉上流露出驕傲的神情。雖然她被威脅、被毆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終沒有被搶走。

金晶用她那殘弱的身軀捍衞了奧運精神。這個情景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張瑞敏:金晶勇敢地用殘缺的身體保護奧運火炬,這勇敢源自深深的愛國情。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閻肅:柔弱的你面對那環伺的猙獰。不屈的尊嚴寫進斑斕青史,是金子,始終亮晶晶!

頒獎詞:那是光榮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軀,擋住殘暴。她用美麗的微笑傳遞力量,她讓全世界讀懂了奧運的神聖和中國人的驕傲。

8、張藝謀奧運導演團隊。

事蹟: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團隊

總導演:電影導演張藝謀;

副總導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鋼,國家歌舞團副團長陳維亞

開幕式是北京奧運會呈獻給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個奧運會中佔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水平如何,直接決定着我們能否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2005年,張藝謀、張繼鋼、陳維亞等人被任命為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負責整個開閉幕式的創作和實現。

為更好地展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主題口號的深刻內涵,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諧”兩大主題,張藝謀和他的團隊推掉了高昂報酬的商業合作,帶領他的團隊夜以繼日的工作。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努力,奧運開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闡述了以中華文明的演進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國文化打動了世界。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于丹:他們的中國式的寫意圓了世界一份夢想,這不是中國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這是一羣太懂得自己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個知道如何展示中華民族驕傲的團隊,金牌授給他們,現在還不晚。

頒獎詞:長卷舒展,活字跳躍;聖火激盪,情感噴放。他們用人類共通的語言,讓五千年文明躍然呈現。那一夜,中國驚豔世界!

9、吉吉:把聖火送上最高的地方 書寫奧運史上的奇蹟

事蹟:2008年5月8日上午9時17分,中國登山隊19名隊員成功登上珠峯之巔並進行了奧運火炬接力,首次實現了奧運聖火在世界之巔的傳遞。中國兑現了7年前的諾言,書寫了奧運史上的一個奇蹟!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國人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請記住造就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逾百年曆史上一道奇觀的5名英雄和他們所在的珠峯火炬隊:第一棒火炬手吉吉,西藏登山隊運動員;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峯,中國登山隊隊長;第三棒火炬手尼瑪次仁,西藏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第四棒火炬手黃春貴,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西藏自治區登山學校學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把最純潔的奧林匹克聖火送到最神聖的人類之巔,完成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更有她對心愛之人深深地懷念。

王曉暉:在高山上,每走一步路,吉吉都用愛和夢想在把温暖催燃,所以吉吉踏出的是人類最強之音。

頒獎詞:頒獎詞:白的雪,刺骨的風,激盪的心。鷹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召喚,讓她飛得更高、更遠。她是高山上綻放的雪蓮。

10、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事蹟: “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景海鵬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着3名宇航員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任務的主要內容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衞星伴飛、衞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

這三位航天員是經過艱苦的訓練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脱穎而出的。翟志剛曾入選“神五”梯隊;三人都曾入選“神六”梯隊。

他們在72小時的飛行過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務,航天員翟志剛成為了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翟志剛開始出艙,他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他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號飛船順利着陸後,翟志剛出艙後發表講話:“中國航天員進行了首次出艙活動,使命光榮,充滿挑戰,結果圓滿,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 “神七”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一個新的里程碑。繼奧運後,“神七”在中國民眾心中激起了新一輪民族自豪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炎黃子孫留在浩渺太空中的這一小步,豁然自信、腳步穩健,展現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姿態與力量源泉。

陳章良: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國民眾新一輪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夢想與航空共起飛的豪邁與快意。

頒獎詞:中國人的足跡,從此印進寥廓而深邃的星空,當他們問候世界的時候,給未來留下了深遠的回聲。

特別獎授予全體“中國人”

組委會認為,2008年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悲愴和喜悦,在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國人用堅韌、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感動中國2017十大人物名單及事蹟彙總 篇七

感動中國2017十大人物名單及事蹟彙總

2017年2月8日中央電視台播出感動中國2016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軍、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並向中國女排表達特別緻敬。

以下整理了感動中國2016十大人物揭曉(附人物事蹟及頒獎詞),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2017感動中國人物名單事蹟及頒獎詞

1、孫家棟:星斗煥文章

【頒獎詞】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樑。導彈、衞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人物事蹟】孫家棟,87歲,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孫家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衞星、第一顆返回式衞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衞星、氣象衞星、資源探測衞星、北斗導航衞星等第二代應用衞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衞星奇蹟般地佔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孫家棟

2、王鋒:忠義感乾坤

【頒獎詞】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蹟】王鋒,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王鋒的事蹟報道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餘萬元。10月1日下午,王鋒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王鋒

3、支月英:芳蘭振蕙葉

【頒獎詞】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人物事蹟】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支月英

4、秦玥飛:君子通大道

【頒獎詞】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人物事蹟】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玥飛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

2011年,秦玥飛到衡山縣賀家鄉任大學生村官,為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展信息化教學„„2013年被評為央視“最美村官”,立個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務期滿,秦玥飛認為“輸血”並非最可持續的鄉村發展模式,放棄提拔機會,轉至白雲村續任大學生村官,用“造血”建設鄉村。他帶領村民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山茶油產業,通過創業創新為當地創造可持續發展動力。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秦玥飛與耶魯中國同學發起了“黑土麥田公益”項目,招募支持優秀畢業生到國家級貧困縣從事精準扶貧和創業創新。今年,近30名來自清華、北大、復旦、人大、中國社科院等院校的“鄉村創客”在15所村莊開展產業扶貧與創業創新,得到當地政府與村民好評。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秦玥飛

5、張超:浩氣展虹霓

【頒獎詞】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着英雄的傳奇而來,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人物事蹟】 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着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杆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此前,張超是“海空衞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張超

6、李萬君:器成天下走

【頒獎詞】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裏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傑作。

【人物事蹟】李萬君,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2016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着一股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製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如今,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向架年產量超過9000個,比龐巴迪、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等世界三大軌道車輛製造巨頭的總和還多。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李萬君

7、樑益建:推誠結仁愛

【頒獎詞】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峯,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人物事蹟】樑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樑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為患者着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2009年,樑醫生在涼山州木裏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着,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 1年後,樑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裏縣接劉正富,併為他實施了手術。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樑益建

8、郭小平:暖帶入春風

【頒獎詞】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

【人物事蹟】2004年,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2011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多年來,郭小平創建紅絲帶學校一事,在社會上也受到不少爭議,郭小平一直在艱難中努力堅持。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隨着社會進步,艾滋病患兒終究會到正常的學校去上學。2014年,彭麗媛向紅絲帶學校寫信,並在採訪中説:“我希望這些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們,都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郭小平

9、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澄清有片心

【頒獎詞】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鬥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滋潤心靈。

【人物事蹟】 阿布列林,男,維吾爾族,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幹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工作46年來,阿布列林不管是當農民、當工人、當檢察官,不管在什麼崗位,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工作,像一顆螺絲釘,擰到哪兒都不會鬆釦,他堅持依法公正廉潔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阿布列林

10、潘建偉:曙色滿東方

【頒獎詞】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人物事蹟】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衞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物理學重大事件”。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潘建偉

11、【特別緻敬】中國女排代表:為國著功成

【頒獎詞】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於二,還有它代表着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人物事蹟】2016里約奧運賽場上,中國女排姑娘們團結一致,一路力克強敵,時隔12年重奪奧運冠軍!女排精神,再次激勵了億萬中國人!《感動中國》2016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及頒獎詞:中國女排 附: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及頒獎詞(附人物事蹟)

一、【吳錦泉高節卓不羣】 【頒獎詞】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見你的夢。吆喝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着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 【人物事蹟】

2010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後,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裏,但他關心社會,為村裏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二、【張寶豔秦豔友陽春佈德澤】

【頒獎詞】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寶貝回家,路有多長?茫茫暗夜,你們用父母之愛,把燈火點亮。三千個日夜奔忙,一千個家庭團聚。你們連綴起星星點點的愛,織起一張網。網住希望,網住善良。 【人物事蹟】 1992年,兒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讓張寶豔、秦豔友夫婦體會到了走失孩子後的焦急,此後他們開始關注尋親信息,並嘗試為丟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幫助。2007年,夫婦二人建起“寶貝回家尋子網”,幫助家長們尋找孩子。為了運營好網站,張寶豔辭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志願者。2009年,張寶豔提出的“關於建立打擊拐賣兒童DNA數據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採納,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成立8年來,“寶貝回家尋子網”不斷壯大,志願者發展到15萬多人,遍佈全國各地,成為照亮寶貝回家路的一支中堅力量。目前,“寶貝回家”尋子網是唯一與公安部打拐辦合作的全國性尋子網站,截至2015年11月,“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幫助超過1200個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尋找到親人。

三、【郎平雄心志四海】

【頒獎詞】臨危不亂,一錘定音,那是蕩氣迴腸的一戰!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躍起,一記記扣殺,點染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一把鐵榔頭,一個大傳奇! 【人物事蹟】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美巔峯對決,身高1米84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擊潰了美國女排的防線,幫助中國女排登上了冠軍的寶座,賽後誕生了一個流行詞——“鐵榔頭”。“鐵榔頭”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歸國,擔任女排主帥,累倒在工作當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國女排倫敦奧運會被日本隊淘汰,2013年同年齡隊友陳招娣撒手人寰,這一系列的悲痛觸動了郎平內心深處的女排情結,於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毀於一旦”的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僅僅一年半時間,郎平就帶領中國隊於2014年時隔16年重返世錦賽決賽舞台,最終奪得亞軍,並於2015年重奪世界盃冠軍。30年來,從擔任主攻手時的“五連冠”到任教練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鐵榔頭”似乎已經是奇蹟的代名詞。

四、【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頒獎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着於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人物事蹟】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項目組終於通過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着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五、【閻肅絃歌感人腸】

【頒獎詞】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這是一個戰士的風花雪月。唱紅巖,唱藍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連。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樹梅,你要讓自己開在懸崖。一個兵,一條路,一顆心,一面旗。

【人物事蹟】《敢問路在何方》《我愛祖國的藍天》《唱臉譜》《團結就是力量》„„這些被置於藝術殿堂寶座的藝術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學家、詞作家、劇作家閻肅之手。1950年,20歲的閻肅來到西南青年文工團,並於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成為一名文藝兵。自那時起,閻肅就常常跑基層,慰問廣大官兵,把官兵們的生活點滴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連隊的馬紮上完成的。為了創作歌劇《江姐》,閻肅來到重慶渣滓洞體驗生活,反銬雙手,戴上腳鐐,並坐上老虎凳來真實感受當年共產黨員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與世長辭,閻肅的夫人説,昏迷期間,閻肅只有聽到自己寫的歌時才有反應,甚至會流淚。在閻肅心中,他的作品裏飽含着的對兵、對民的深情,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即使昏迷,也依舊共鳴不絕。他永遠是一個兵,一個人民的優秀子弟兵。

六、【徐立平大國多良材】

【頒獎詞】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髮之差。這是千鈞所繫的一發,戰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

【人物事蹟】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着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七、【莫振高化作光明燭】

【頒獎詞】千萬裏,他們從天南地北迴來為你送行。你走了,你沒有離開。教書、家訪、化緣,埋頭苦幹,拼命硬幹。你是不滅的蠟燭,是不倒的脊樑。那一夜,孩子們熄滅了校園所有的燈,而你在天上熠熠閃亮。

【人物事蹟】

莫振高,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裏的瑤鄉,有着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於是,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瞭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2015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現在他已桃李滿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八、【官東天下英雄氣】

【頒獎詞】來不及思量,就一躍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長江之下最牽動人心的地方,別緊張,有我在,輕聲的安撫,穩住傾覆的船艙,摘下生命軟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擔當,人們誇你帥,不僅僅指的是面龐。

【人物事蹟】

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翻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海軍工程大學搶險救援分隊。6月2日抵達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面對水流湍急、能見度極低的雙重考驗,官東首先在船艙內發現硃紅美老人,他一邊耐心安撫老人的情緒,一邊幫她穿戴好裝具,最終成功將其救出,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還者。14時15分,官東再次下水,在機艙部位找到了船員陳書涵。面對體力嚴重透支,陷入絕望的陳書涵,官東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裝備給了陳書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險僅靠輕潛裝具支撐。撤退時,他身上的信號繩被纏住,危急之下,官東割斷信號繩,與水面徹底失聯。官東在黑漆漆的艙內摸索近20分鐘,終於找到出艙口,怎料,一個暗流瞬間將他捲入深水區,而此時,裝具裏的氧氣即將耗盡,官東果斷丟掉所有裝具,憋着一口氣猛地往上游。由於上升速度過快,剛出水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面對大家的讚許,這個帥氣的90後小夥兒,沒有多言。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軍人應有的擔當。

九、【買買提江吾買爾盛德表一鄉】

【頒獎詞】一碗茶水端的平,兩個肩膀閒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書,村民離不開的頂樑柱。你是伊犁河上築起的攔河壩,是戈壁灘上引來的天山水,給村民温暖,帶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彈了再彈,買買提江?吾買爾的故事説不完。

【人物事蹟】

買買提江·吾買爾是新疆伊犁地區布力開村村支部書記,維吾爾族。3歲時,吾買爾的父親就過世了,第二年母親也改嫁了。就這樣,吾買爾是吃着村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飯長大的,也由此對鄉親們產生了化都化不開的濃濃感情。當上村支書之後,吾買爾把“不讓一個人受窮,不讓一個人掉隊”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帶領村民奔小康。在布力開村,各族羣眾和諧相處,從沒有紅過臉,更沒有出現過民族歧視。吾買爾説,只有民族團結經濟才能發展。如今,布力開村已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開村1120户村民全都蓋起了有網有電話的新房,鋪上了總長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買上了小汽車。在民族團結的大道上,布力開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團結帶來的生產力。

十、【王寬君子抱仁義】

【頒獎詞】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孃,學的是前代聖賢,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蒼涼開腔,台下,你給人間作了榜樣。

【人物事蹟】

鄭州戲曲圈裏有這樣一位老藝術家:台上兢兢業業唱好戲,台下盡心盡力做善事,戲迷們誇他是德藝雙馨的好人,他就是74歲的王寬。1998年退休後,王寬夫婦陸續收養了6名老家的孤兒。為了供養這些孩子吃飯穿衣、讀書學藝,王寬決定放下自己國家一級演員的身段,去茶樓賣唱,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並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但王寬依舊堅持每天騎着自行車,一家一家茶館地跑,常常晚上六七點就去了茶館,等到天亮才回家。後來為了能夠讓更多人點他的戲,王寬又學起了川劇變臉。如今,王寬夫婦苦心撫養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兩口卻還在堅持資助老家的孩子。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辦起一個孤兒藝校,發揮自己的特長和餘熱,讓這些孩子學到一技之長。王寬老師用他的行動向大家傳達愛的意義。

十一、【特別緻敬:抗戰老兵和愛國僑胞】

【人物事蹟】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在“9.3”閲兵式上,贏得了最多的掌聲和最高的敬意。他們是歷史,也是現在。他們中既有抗日戰爭的親歷者,也有抗戰老兵的後代,還有海外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當300餘名抗戰老兵組成的乘車方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蒼蒼白髮,熠熠勛章,這羣耄耋老人用微微顫抖的軍禮表達着對祖國強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們是走上抵禦外辱、保家衞國之路的勇士,在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後,他們依舊對國家和民族懷抱拳拳之心。和抗戰老兵羣體一樣,在抗日戰爭的烽火年代,海外華僑華人或是組織抗日救亡團體,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戰,或是直接回國參軍,愛國僑胞們眾志成城,築起一條堅不可摧的血脈長城。積澱在他們身上的赤子情懷和文化血脈,將助推整個中華民族走向共圓“中國夢”的未來。在這裏,我們向抗戰老兵、愛國僑胞兩個羣體特別緻敬,不僅是為了重温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傳承他們為民族盡忠義的擔當。

感動中國2017十大人物名單及事蹟彙總 篇八

感動中國2017十大人物名單及事蹟彙總

2017年2月8日中央電視台播出感動中國2016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軍、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並向中國女排表達特別緻敬。

2017感動中國人物名單事蹟及頒獎詞

1、孫家棟:星斗煥文章

【頒獎詞】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樑。導彈、衞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人物事蹟】孫家棟,87歲,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孫家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衞星、第一顆返回式衞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衞星、氣象衞星、資源探測衞星、北斗導航衞星等第二代應用衞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衞星奇蹟般地佔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2、王鋒:忠義感乾坤

【頒獎詞】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蹟】王鋒,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王鋒的事蹟報道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餘萬元。10月1日下午,王鋒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3、支月英:芳蘭振蕙葉

【頒獎詞】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人物事蹟】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4、秦玥飛:君子通大道

【頒獎詞】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人物事蹟】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玥飛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

2011年,秦玥飛到衡山縣賀家鄉任大學生村官,為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展信息化教學……2013年被評為央視“最美村官”,立個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務期滿,秦玥飛認為“輸血”並非最可持續的鄉村發展模式,放棄提拔機會,轉至白雲村續任大學生村官,用“造血”建設鄉村。他帶領村民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山茶油產業,通過創業創新為當地創造可持續發展動力。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秦玥飛與耶魯中國同學發起了“黑土麥田公益”項目,招募支持優秀畢業生到國家級貧困縣從事精準扶貧和創業創新。今年,近30名來自清華、北大、復旦、人大、中國社科院等院校的“鄉村創客”在15所村莊開展產業扶貧與創業創新,得到當地政府與村民好評。

5、張超:浩氣展虹霓

【頒獎詞】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着英雄的傳奇而來,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人物事蹟】 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着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杆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此前,張超是“海空衞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6、李萬君:器成天下走

【頒獎詞】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裏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傑作。

【人物事蹟】李萬君,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2016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着一股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製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如今,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向架年產量超過9000個,比龐巴迪、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等世界三大軌道車輛製造巨頭的總和還多。

7、樑益建:推誠結仁愛

【頒獎詞】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峯,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人物事蹟】樑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樑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為患者着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2009年,樑醫生在涼山州木裏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着,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 1年後,樑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裏縣接劉正富,併為他實施了手術。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8、郭小平:暖帶入春風

【頒獎詞】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

【人物事蹟】2004年,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2011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多年來,郭小平創建紅絲帶學校一事,在社會上也受到不少爭議,郭小平一直在艱難中努力堅持。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隨着社會進步,艾滋病患兒終究

會到正常的學校去上學。2014年,彭麗媛向紅絲帶學校寫信,並在採訪中説:“我希望這些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們,都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9、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澄清有片心

【頒獎詞】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鬥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滋潤心靈。

【人物事蹟】 阿布列林,男,維吾爾族,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幹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工作46年來,阿布列林不管是當農民、當工人、當檢察官,不管在什麼崗位,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工作,像一顆螺絲釘,擰到哪兒都不會鬆釦,他堅持依法公正廉潔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10、潘建偉:曙色滿東方

【頒獎詞】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人物事蹟】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衞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物理學重大事件”。

11、【特別緻敬】中國女排代表:為國著功成

【頒獎詞】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於二,還有它代表着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人物事蹟】2016里約奧運賽場上,中國女排姑娘們團結一致,一路力克強敵,時隔12年重奪奧運冠軍!女排精神,再次激勵了億萬中國人!《感動中國》2016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及頒獎詞(附人物事蹟)

一、【吳錦泉 高節卓不羣】

【頒獎詞】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見你的夢。吆喝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着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

【人物事蹟】2010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後,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裏,但他關心社會,為村裏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二、【張寶豔秦豔友 陽春佈德澤】

【頒獎詞】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寶貝回家,路有多長?茫茫暗夜,你們用父母之愛,把燈火點亮。三千個日夜奔忙,一千個家庭團聚。你們連綴起星星點點的愛,織起一張網。網住希望,網住善良。

【人物事蹟】1992年,兒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讓張寶豔、秦豔友夫婦體會到了走失孩子後的焦急,此後他們開始關注尋親信息,並嘗試為丟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幫助。2007年,夫婦二人建起“寶貝回家尋子網”,幫助家長們尋找孩子。為了運營好網站,張寶豔辭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志願者。2009年,張寶豔提出的“關於建立打擊拐賣兒童DNA數據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採納,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成立8年來,“寶貝回家尋子網”不斷壯大,志願者發展到15萬多人,遍佈全國各地,成為照亮寶貝回家路的一支中堅力量。目前,“寶貝回家”尋子網是唯一與公安部打拐辦合作的全國性尋子網站,截至2015年11月,“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幫助超過1200個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尋找到親人。

三、【郎平雄心志四海】

【頒獎詞】臨危不亂,一錘定音,那是蕩氣迴腸的一戰!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躍起,一記記扣殺,點染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一把鐵榔頭,一個大傳奇!

【人物事蹟】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美巔峯對決,身高1米84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擊潰了美國女排的防線,幫助中國女排登上了冠軍的寶座,賽後誕生了一個流行詞——“鐵榔頭”。“鐵榔頭”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歸國,擔任女排主帥,累倒在工作當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國女排倫敦奧運會被日本隊淘汰,2013年同年齡隊友陳招娣撒手人寰,這一系列的悲痛觸動了郎平內心深處的女排情結,於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毀於一旦”的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僅僅一年半時間,郎平就帶領中國隊於2014年時隔16年重返世錦賽

決賽舞台,最終奪得亞軍,並於2015年重奪世界盃冠軍。30年來,從擔任主攻手時的“五連冠”到任教練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鐵榔頭”似乎已經是奇蹟的代名詞。

四、【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頒獎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着於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人物事蹟】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項目組終於通過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着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五、【閻肅 絃歌感人腸】

【頒獎詞】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這是一個戰士的風花雪月。唱紅巖,唱藍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連。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樹梅,你要讓自己開在懸崖。一個兵,一條路,一顆心,一面旗。

【人物事蹟】《敢問路在何方》《我愛祖國的藍天》《唱臉譜》《團結就是力量》……這些被置於藝術殿堂寶座的藝術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學家、詞作家、劇作家閻肅之手。1950年,20歲的閻肅來到西南青年文工團,並於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成為一名文藝兵。自那時起,閻肅就常常跑基層,慰問廣大官兵,把官兵們的生活點滴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連隊的馬紮上完成的。為了創作歌劇《江姐》,閻肅來到重慶渣滓洞體驗生活,反銬雙手,戴上腳鐐,並坐上老虎凳來真實感受當年共產黨員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與世長辭,閻肅的夫人説,昏迷期間,閻肅只有聽到自己寫的歌時才有反應,甚至會流淚。在閻肅心中,他的作品裏飽含着的對兵、對民的深情,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即使昏迷,也依舊共鳴不絕。他永遠是一個兵,一個人民的優秀子弟兵。

六、【徐立平大國多良材】

【頒獎詞】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髮之差。這是千鈞所繫的一發,戰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

【人物事蹟】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着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七、【莫振高 化作光明燭】

【頒獎詞】千萬裏,他們從天南地北迴來為你送行。你走了,你沒有離開。教書、家訪、化緣,埋頭苦幹,拼命硬幹。你是不滅的蠟燭,是不倒的脊樑。那一夜,孩子們熄滅了校園所有的燈,而你在天上熠熠閃亮。

【人物事蹟】莫振高,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裏的瑤鄉,有着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於是,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瞭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2015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現在他已桃李滿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八、【官東 天下英雄氣】

【頒獎詞】來不及思量,就一躍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長江之下最牽動人心的地方,別緊張,有我在,輕聲的安撫,穩住傾覆的船艙,摘下生命軟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擔當,人們誇你帥,不僅僅指的是面龐。

【人物事蹟】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翻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海軍工程大學搶險救援分隊。6月2日抵達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面對水流湍急、能見度極低的雙重考驗,官東首先在船艙內發現硃紅美老人,他一邊耐心安撫老人的情緒,一邊幫她穿戴好裝具,最終成功將其救出,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還者。14時15分,官東再次下水,在機艙部位找到了船員陳書涵。面對體力嚴重透支,陷入絕望的陳書涵,官東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裝備給了陳書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險僅靠輕潛裝具支撐。撤退時,他身上的信號繩被纏住,危急之下,官東割斷信號繩,與水面徹底失聯。官東在黑漆漆的艙內摸索近20分鐘,終於找到出艙口,怎料,一個暗流瞬間將他捲入深水區,而此時,裝具裏的氧氣即將耗盡,官東果斷丟掉所有裝具,憋着一口氣猛地往上游。由於上升速度過快,剛出水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面對大家的讚許,這個帥氣的90後小夥兒,沒有多言。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軍人應有的擔當。

九、【買買提江吾買爾 盛德表一鄉】

【頒獎詞】一碗茶水端的平,兩個肩膀閒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書,村民離不開的頂樑柱。你是伊犁河上築起的攔河壩,是戈壁灘上引來的天山水,給村民温暖,帶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彈了再彈,買買提江?吾買爾的故事説不完。

【人物事蹟】買買提江·吾買爾是新疆伊犁地區布力開村村支部書記,維吾爾族。3歲時,吾買爾的父親就過世了,第二年母親也改嫁了。就這樣,吾買爾是吃着村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飯長大的,也由此對鄉親們產生了化都化不開的濃濃感情。當上村支書之後,吾買爾把“不讓一個人受窮,不讓一個人掉隊”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帶領村民奔小康。在布力開村,各族羣眾和諧相處,從沒有紅過臉,更沒有出現過民族歧視。吾買爾説,只有民族團結經濟才能發展。如今,布力開村已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開村1120户村民全都蓋起了有網有電話的新房,鋪上了總長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買上了小汽車。在民族團結的大道上,布力開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團結帶來的生產力。

十、【王寬 君子抱仁義】

【頒獎詞】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孃,學的是前代聖賢,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蒼涼開腔,台下,你給人間作了榜樣。

【人物事蹟】鄭州戲曲圈裏有這樣一位老藝術家:台上兢兢業業唱好戲,台下盡心盡力做善事,戲迷們誇他是德藝雙馨的好人,他就是74歲的王寬。1998年退休後,王寬夫婦陸續收養了6名老家的孤兒。為了供養這些孩子吃飯穿衣、讀書學藝,王寬決定放下自己國家一級演員的身段,去茶樓賣唱,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並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但王寬依舊堅持每天騎着自行車,一家一家茶館地跑,常常晚上六七點就去了茶館,等到天亮才回家。後來為了能夠讓更多人點他的戲,王寬又學起了川劇變臉。如今,王寬夫婦苦心撫養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兩口卻還在堅持資助老家的孩子。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辦起一個孤兒藝校,發揮自己的特長和餘熱,讓這些孩子學到一技之長。王寬老師用他的行動向大家傳達愛的意義。

十一、【特別緻敬:抗戰老兵和愛國僑胞】

【人物事蹟】這樣一羣人,他們在“9.3”閲兵式上,贏得了最多的掌聲和最高的敬意。他們是歷史,也是現在。他們中既有抗日戰爭的親歷者,也有抗戰老兵的後代,還有海外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當300餘名抗戰老兵組成的乘車方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蒼蒼白髮,熠熠勛章,這羣耄耋老人用微微顫抖的軍禮表達着對祖國強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們是走上抵禦外辱、保家衞國之路的勇士,在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後,他們依舊對國家和民族懷抱拳拳之心。和抗戰老兵羣體一樣,在抗日戰爭的烽火年代,海外華僑華人或是組織抗日救亡團體,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戰,或是直接回國參軍,愛國僑胞們眾志成城,築起一條堅不可摧的血脈長城。積澱在他們身上的赤子情懷和文化血脈,將助推整個中華民族走向共圓“中國夢”的未來。在這裏,我們向抗戰老兵、愛國僑胞兩個羣體特別緻敬,不僅是為了重温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傳承他們為民族盡忠義的擔當。

200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篇九

200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是由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欄目評選。2009感動中國人物包括鄧小平夫人卓琳、“殲10”戰鬥機總設計師宋文驄、多民族孤兒的媽媽阿里帕·阿力馬洪、給高原的盲童帶來光明的薩布利亞·坦貝肯、26年義務守護滇池環境的農民張正祥、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陳玉蓉、照顧殘疾家人20多年的朱邦月、小崗村羣眾貼心人沈浩、為留守兒童辦學的女大學生李靈、中國環球航海第一人翟墨和特別獎——見義勇為的大學生羣體。

卓琳平凡至偉

原中央軍委辦公廳顧問、鄧小平同志夫人卓琳

1937年,卓琳離開北平。轉到延安

1939年認識鄧小平並與鄧小平結為連理。為着支持抗日,鼓舞士氣,卓琳跟隨鄧小平不避炮火連天。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鄧小平率領部隊每解放一個地方,卓琳隨後就帶着孩子們也趕到那裏。

卓琳在解放後,鄧小平成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後,依然默默無聞甘當無名英雄,遵循着黨的原則,有着共產黨人不可動搖的信仰。

在十年文革**中,卓琳陪伴鄧小平在江西度過流放生活, 1997年鄧小平逝世後,她仍然以頑強精神,赴港見證香港迴歸。細心的人可以發現:卓琳與她的丈夫鄧小平同樣是農曆牛年逝世,逝世同樣是九十三歲。.。.。.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她毅然把個人的積蓄10萬元全部捐給汶川大地震災區人民。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卓琳的頒獎詞: 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上的瓊英。攜小平手五十八載,硝煙裏轉戰南北,風雨中起落同隨。對她愛的人不離不棄,讓愛情變成了信念。她的愛向一個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堅定、温暖與攙扶。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陳 淮這樣評價她:

不動搖,一生不動搖,歷盡滄桑絕不動搖。不是因為她是誰的夫人,而是因為她是一個不可動搖的人。

陳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時代偉人背後,用堅定的信仰和深深的愛,支撐着偉人度過劫波,支持着偉人創造新時代。在近30年中國崛起的歷史記錄中,應該有她重重的筆墨。

宋文驄 壯志凌雲

宋文驄(1930.3.26-),飛機總體設計專家,殲10飛機總設計師。原籍雲南省大理。

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型號總設計師、自然科學研究員。

世紀60年代初,宋文驄就和同志們一道首創了我國飛機設計第一個氣動佈局專業組並擔任組長,開始了對飛機新式氣動佈局的深入研究。

80年代中後期,上級發文提出要研製一種適合我國空軍2000年以後作戰環境的殲擊機,並列為國家重大專項,代號為“十號工程”。56歲的宋文驄,被國防科工委正式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

今年,殲-10在國慶閲兵中大顯身手,讓世界矚目。這是我國自行研製,具備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戰鬥機。隨着殲-10 飛機的研製定型和裝備部隊,我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設計技術。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週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裏。上午11時11分,由空軍151架飛機組成的空中梯隊準時飛越廣場上空,由我國自行研製,有着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戰鬥機編隊驚豔亮相,成為萬眾注目的焦點。殲-10的橫空出世,令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宋文驄的頒獎詞: 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中年發奮,澎湃強國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進鋼鐵雄鷹。青驥奮蹄向雲端,老馬信步小眾山。他懷着千里夢想,他仍在路上。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杜玉波這樣評價他:

五十載春秋風華,二十年丹心鑄劍,他的心血和靈魂全部默默傾注給了共和國的藍天衞士,熔做了他的體,化作了它的魂。

紀寶成:終於,中國的藍天上翱翔着可以與先進國家水平媲美的戰鬥之鷹,這是中國製造。他以赤子之心,藴持偉力,鑄就祖國藍天的龍魂。

阿里帕·阿力馬洪 母愛最真

這是中國最西北的一個小縣城。連日的降雪給這片廣袤的草原披上了銀裝,氣温也驟降到了零下30多度。2009年12月10號上午,回族青年王作林急匆匆從一百多公里外的村裏趕回了清河縣城,看望他病重的維吾爾族媽媽——阿尼帕老人。

這個普通的院落,是王作林和他的18個不同民族、不同血脈的兄弟姐妹們一起長大的地方。如今,他們已各自成家立業,但這個寧靜的小院和70歲的老母親阿尼帕一直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牽掛。

和所有的家庭一樣,全家福記載着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光。

1963年,阿尼帕已經是6個孩子的母親,丈夫阿比包在縣公安局工作,加上弟妹,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資支撐着。生活拮据但日子過得卻其樂融融。可是就在這年冬天,和阿尼帕一牆之隔的哈薩克鄰居亞合甫夫婦不幸相繼去世,撇下了3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阿尼帕看到這三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憐,就把他們接回了自己的家。阿尼帕心裏明白,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多一張嘴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活的艱難。

今年已經53歲的託乎提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初收養的三兄弟之一,那時他只有8歲,回想起當年阿尼帕媽媽收養他們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之後的十年間,阿尼帕又先後收養了回族孤兒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漢族孤兒金海、金花和金雪蓮,這時,她和丈夫撫養的孩子增加到了19個。

流浪街頭的小淑珍當時頭上長滿了頭癬和癩瘡,頭上沒有一根頭髮,滿是膿血。

阿尼帕帶着她四處求醫問藥,經過兩個多月的清洗和治療,小淑珍的頭上終於長出了黑茸茸的毛髮。

一直到現在,王淑珍始終保留着長長的黑髮,她説這是媽媽給她最珍貴的禮物。

為了保證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尼帕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米2的大鐵鍋,她幾乎把家裏的全部收入都換成了食物,春天糧食不夠吃,她就去地裏挖野菜,秋天還要出去撿麥子、收土豆。儘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見肘。為了多賺些錢為孩子們交學費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後就去為工地打土塊,而阿尼帕也在縣食品廠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腸的工作。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裏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上學、中學。孩子們沒有一個因為家裏貧窮而輟學。

正是因為阿尼帕對這個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艱辛,讓兄弟姐妹們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關愛。今年已經三十三歲的熱阿黑是阿尼帕最小的親生女兒,回憶起當時的生活,她的心裏充滿了辛酸和感動。

阿尼帕的19個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漸漸長大,四十年的歲月,這份大愛也逐漸打動了周圍的鄰居們。

每到逢年過節,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這是一段拍攝於2005年春節時的一段錄像,享受着天倫之樂的阿尼帕老媽媽和阿比包爸爸無比幸福。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阿里帕的頒獎詞: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飢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在她的家裏,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閻 肅這樣評價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後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來一片金燦燦的朝霞。

王曉暉:她温暖的關愛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偏見之心。她把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化作對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靈的惶恐撫平成面對塵世的從容。

張正祥 勇者無敵

26年來身體力行保衞滇池,用犧牲整個家庭的慘重代價,換來了滇池自然保護區內33個大、中型開礦、採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的勝利封停。

他只是一個農民,妻子因不堪家庭的落魄的離開,小兒子因被多次恐嚇而精神分裂,自己因被人報復而導致殘疾,被恐嚇與被打成了家常便飯。但他堅持着。堅持繞滇池一千多圈,他被別人叫成瘋子,他卻説:“那些人才瘋了,滇池養育我,瘋子才不認爹媽,只認錢。”樸實的話透出純潔而執着的靈魂!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張正祥的頒獎詞: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個,他把生命和滇池緊緊地綁在了一起。他是一個戰士,他的勇氣讓所有人膽寒,他是孤獨的,是執拗的,是雪峯之巔的傲然寒鬆。因為有這樣的人,人類的風骨得以傳承挺立。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陳錫添這樣評價他:

一個農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保護滇池,他不惜犧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殘的代價,這精神何等寶貴!

濮存昕:面對貪婪、愚昧和兇殘的困境,他堅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撓的鬥爭證明,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話,他是中國真正的環保大使。

李靈 心靈放歌

為關注留守兒童,李靈2002年師範畢業後,在家鄉周口淮陽許灣鄉創辦希望國小,任校長兼思想品德老師,目前已有7個班300多名學生。由於所有學生全部免費,學校無力為學生購置教輔讀物和課外書籍,而且7年來,李靈為建學校已欠下8萬元外債,期間暑,李靈向爸爸要了200元隻身來到鄭州,買了一輛破舊三輪車,開始收購舊教輔和兒童讀物。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李靈的頒獎詞: 一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別人離開的時候,她留下來;別人收穫的時候,她還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她是八零後。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劉姝威這樣評價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背後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們心中的掛念與寄託,這位鄉村女教師贏得眾人尊敬。

張瑞敏:為了孩子四處奔走,眼角有了皺紋,雙手不再細膩,但是她把愛與温暖帶進了鄉村學校的課堂,她是讓全國人民尊敬的“80後最美鄉村女校長”。

于丹:在自己可以開花的年華上,李靈卻做了孩子們的泥土,滋養更多花開。她用一個小女子的擔當許給家鄉孩子一片未來。

陳玉蓉 母愛齊天

今年55歲的陳玉蓉,是湖北武漢一位平凡的母親,她的兒子葉海濱13歲那年被確診為一種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病變,這種肝病無法醫治,最終可能導致死亡。前不久,葉海濱的病情惡化住進醫院,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陳玉蓉請求醫生手術將自己的肝移植給兒子。

然而,就在手術前常規檢查中,葉海斌被查出丙肝,必須全部切除,需要母親切1/2甚至更多的肝臟給兒子。可是,母親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臟不足以支撐其自身的代謝。無奈,捐肝救子的手術被取消。

陳玉蓉從醫院出院後,當天晚上就開始了自己的減肥計劃——每天走十公里。在隨後的7個多月裏,她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糰,有時夾塊肉送到嘴邊,又塞回碗裏去。

陳玉蓉説自己有時太餓了,控制不住吃兩塊餅乾,吃完了就會很自責。7個多月來,她的鞋子走破了四雙,腳上的老繭長了就刮,颳了又長,而幾條褲子的腰圍緊了又緊。

當她再次去醫院檢查時,奇蹟出現了。脂肪肝細胞所佔小於1%,脂肪肝沒有了。就連醫生都感歎:從醫幾十年,還沒有見過一個病人能在短短7個月內消除脂肪肝,更何況還是重度。醫生説“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2009年11月3日這對母子在武漢同濟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陳玉蓉的頒獎詞: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飢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捨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彭長城這樣評價她:

她疾走的照片,強烈地震憾了我的心靈。這種姿態,如此心酸,如此美麗。

王曉暉:為了孩子,母親可以奉獻多少?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答案。陳玉蓉暴走七個月,樸素的母愛愈發沉甸。

朱邦月 一家之主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礦71歲的退休工人,40多年前迎娶朋友的遺孀,並將朋友的兩個兒子養大;20多年前因骨折病退,照顧同時因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兒三人。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朱邦月的頒獎詞: 這個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難,也凝聚了人間最真的情感。頭髮花白,面帶微笑,這個温和而堅定的老人,胸中盛滿四十年的艱難。他這支枴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這雙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易中天這樣評價他

一諾千金四十年,男兒俠義在雙肩。感天動地朱邦月,長駐真情在世間。

朱玉

這個最為普通的中國男人,以病殘之軀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別人眼裏異常坎坷的生活,雖然生活艱難,但,此處依然有光明。

沈浩 踐行信念

2009年病逝。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幹部,其任職期間小崗村有諸多發展。在2006年底沈浩任

職三年屆滿即將離開時,村民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幹三年。2009年11月6日,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沈浩1986年學校畢業後分配至安徽省財政廳綜合處工作,歷任省財政廳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等職,2004年2月作為省財政廳優秀年輕幹部下派至鳳陽縣小崗村任黨支部書記,今年11月6日在小崗村不幸辭世。

安徽省財政廳11日發出《關於確認沈浩同志為因公犧牲的決定》。《決定》寫道:2006年底,沈浩任期即將屆滿時,在小崗村98户農民強烈挽留下,沈浩義無反顧地選擇繼續留任,成為當時全省唯一連任兩屆的下派幹部。6年來,他以振興小崗為己任,帶領小崗村羣眾嘔心瀝血求發展,凝心聚力奔小康;他舍小家、為大家,始終把羣眾利益放在心上,一心撲在了小崗村;他不畏艱辛,迎難而上,敢於突破,勇於創新,大力弘揚小崗村精神,為加快小崗村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各級組織充分肯定和小崗村廣大幹羣一致好評,先後榮獲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特別獎、安徽省第二批選派幹部標兵、安徽省改革開放“三十人三十事”先進個人、“全國百名優秀村官”等榮譽稱號。

安徽省財政廳認為,沈浩的業績,生動詮釋了一名新時期黨員的崇高境界,他那種對黨忠誠、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高尚情操,任勞任怨、樂於奉獻的無私情懷,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學習,決定在全省財政系統深入開展向沈浩學習活動。

根據安徽省民政廳、人事廳、財政廳《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公犧牲、病故審批確認及一次性撫卹金髮放問題的通知》有關規定,經財政廳黨組研究決定,確認沈浩為因公犧牲。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沈浩的頒獎詞: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4]。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裏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劉漢俊這樣評價他

你是一粒種子,深深地埋進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幟,高高地飄揚在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裏,人民就把你舉過頭頂!站起來,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豐碑!

翟墨 雲帆滄海

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從中國日照啟航,經過兩年半的時間,沿黃海、東海、南海出境,過雅加達、經塞舌爾、南非好望角、巴拿馬,穿越莫桑比克海峽、加勒比海等海域,橫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經過了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個國家、地區和島嶼,航行二萬八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國首次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翟墨賣掉了自己珍愛的作品,從朋友手裏買來了一艘二手帆船開始了訓練。手掌船舵絕不像手握畫筆那麼容易,在茫茫大海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恐懼。

翟墨:能在極端惡劣的天氣下,你能生存下來,這就是一種美。

艱苦的海上訓練,翟墨逐漸掌握了遠航技巧,他試着完成了在中國海域環行的計劃。在籌備環球航海的五年裏,他始終沒有忘記外國航海家對他不斷搖頭的表情,環航世界的信念在翟墨心裏一天比一天堅定。

出發前,他想到了為自己買一份保險,以防不策,受益人是他的母親。然而,竟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敢為他承保。

他知道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安穩,能在有生之年抱上個孫子。

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翟墨的頒獎詞: 古老船隊的風帆落下太久,人們已經忘記了大海的模樣。六百年後,他眺望先輩的方向,直掛雲帆,向西方出發,從東方歸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達成夢想——到海上去!一個人,一張帆,他比我們走得都遠!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陳 淮這樣評價他

這不是一個個人的足跡,這是向世界昭示中華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陸小華:翟墨桅杆上高揚的五星紅旗,有力地告訴世人,中國人擁抱海洋的勇氣、豪情與胸懷。

薩布利亞·坦貝肯 光明心生

事蹟:薩布利亞·坦貝肯,1970年出生於德國,12歲時雙目失明。“盲文無國界”組織的創始人。 在波恩大學求學期間,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便借鑑其他語種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藏盲文。1997年,薩布利亞到西藏旅行。她騎馬穿越西藏各地,發現這裏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便萌生了創辦西藏盲童學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薩布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到目前為止,先後有96名盲童在這裏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藏、漢、英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電腦、手工編織、做奶酪、美術等職業技能培訓。一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孩子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一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 她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獲得2006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頒獎辭: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給盲人開創一片新的天地。她從地球的另一邊來,為一羣不相識的孩子而來,不企盼神蹟,全憑心血付出,她帶來了光明。她的雙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向。

特別獎 長江大學見義勇為大學生羣體

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等勇救落水兒童的長江大學大學生羣體榮獲特別獎。

事蹟: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40多名同學結伴出遊,來到湖北荊州市寶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時左右,一些同學在長江邊遊玩時,突然發現兩個小男孩在江中掙扎。同學們迅速衝了過去,先救起了一個男孩。但是在救另一個男孩時並不順利。危急時刻,站在沙灘上的十多名同學趕緊手拉手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獲救。但是,由於水情複雜,加上學生們體力不支,最終搭起的人梯被沖垮了,很多學生落入江中。岸邊的同學們大聲呼救。附近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相繼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人卻因救人後體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獻出了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劉姝威這樣評價他們:他們用19歲的肩膀鑄造生命之梯,他們的行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塗光晉:三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和兩個孩子的生還,並不是簡單的生命風險交換,而是在修復和重構着健康社會應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們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最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一舉,綻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 閻肅:挺胸踏濁浪,何懼生與死。至今江水上,清風滿襟袖。

頒獎辭:他們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最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一舉,綻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

頒獎詞註釋

[1] 瓊英:美麗的花。卓琳原名浦瓊英

[2] “青驥奮蹄向雲端,老馬信步小眾山”為宋自創作抒懷詩中兩句。

[3] “泉水最清,母愛最真”為維吾爾諺語

[4] “和農民面對面,還要和大家肩並肩”此為沈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