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的自然環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62K

中國的自然環境精品多篇

中國的自然環境 篇一

我國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氣象萬千。你知道哪裏分佈着高峻的山脈和雄渾的高原嗎?你聽説過“天國之府”的來歷和“魚米之鄉”的故事嗎?你去過如茵的草原和蒼茫的大漠嗎?你領略國滔滔黃河的風采很浩蕩長江的氣概嗎?你想飽覽北國的壯美風光和南方的秀麗景色嗎?好,讓我們展開我國自然環境的雄偉畫卷吧。

本章在會考中的地位

本章講述了中國的地形、氣候和河流,是會考圖標題中的熱點,而且本節知識與人們生活也密切相關,因此材料分析題也較多,所以本章是會考地理中的重點章節。

本章與已學知識的聯繫

中國地形是世界地形中亞洲地形的一部分,中國氣候又受所處的維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中國河流的分佈與流向與亞洲地勢特點有關,所以學習本章前要熟悉相關世界地理知識。

本章與生活的聯繫

經驗鏈接:所生活地區的自然環境,所到過旅遊景點的自然環境

⑵方法鏈接:列表歸納法運用、圖表分析法、描圖填圖法

⑶學科鏈接:歷史學科中的文化古蹟、數學中的規律分析、政治學科中的世界觀的培養

第一節    地形

【深化理解】

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有利於降水形成

生活方式不同

山脈縱橫交錯

地勢西高東低

生產方式不同、多種經營

大江大河東流溝通交通提供水能

地形複雜多樣

山區面積廣大

地形

【教材切片】

⑴ 地勢特點¬¬西高東低階梯狀分佈

⑵ 各階梯的分界線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圖

【“慢鏡頭”詳解】

讓我們自東向西沿32°n線從中國的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做一次旅行。首先穿越長江中下游,此時海拔在200米左右,當翻越巫山後進入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盆地,海拔升至1000米左右,繼續西行進入青藏高原,海拔一下子升至4000米左右,這時我們好像一個巨人依次登上了我國的三級台階。

由以上圖可知我國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遷移應用】

例一: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的特點對我國氣候與河流的影響

【思維慢鏡頭】

我國自然環境歌要素地形氣候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地形影響河流的分佈發展,同時山脈對氣流有阻擋作用,所以西高東低的地勢有利於暖濕氣流伸入內地,形成降水,同時決定了我國大江大河的流向自西向東流,階梯狀的分佈使河流在不同階梯間落大,藴藏了豐富的水能資源。

【反思總結】

解答此題要注意歌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

知識幻燈片2

山脈縱橫交錯

【教材切片】

⑴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和分佈

⑵山脈是構成地形的骨架

【“慢鏡頭”詳解】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構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鑲嵌其中,各種不同走向的山脈將我國分成若干個地形區,山脈常成為各地形區之間的界線。

【延伸拓展】

中國名山:

五嶽:東嶽泰山----山東省     西嶽華山----陝西省      南嶽衡山----湖南省

北嶽恆山----山西省     中嶽嵩山----河南省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華山   四川峨眉山

道教聖地:湖北武當山   四川青城山      江西龍虎山

【遷移應用】

例二:關於下圖中數字所代表地形區正確的是(    )

a ①蒙古高原   ②土高原                b ③川盆地   ④江中下游平原

c ⑤北平原     ⑥土高原                d ⑦裏木盆地  ⑧川盆地

【思維“慢鏡頭”】

本題考查我國主要山脈及山脈兩側地形的分佈,大興安嶺兩側為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巫山東西兩側為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東西兩側為黃土高原和東北平原,天山南北分為塔里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所以應選b

【反思總結】

我國主要山脈的名稱分佈應作為空間記憶訓練的重點內容。

知識幻燈片3

地形複雜多樣

【教材切片】

⒈ 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和三大高原的分佈特點及主要丘陵的分佈

【“慢鏡頭”詳解】

⒈山區的定義

⒉見教材詳解53頁,由此可見我國山區面積廣大。

地形 海拔高度

一級 高原 4000米以上

界線 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二級 高原、盆地 1000米---xx米

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三級 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

【拓展延伸】

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陸架,在大陸架區域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我國管轄的海域有300萬平方米,我國大陸架寬廣有利於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國把海域開發作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走科學興海之路。

【規律方法】

⒈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思維“慢鏡頭”】

此規律主要應用於中國地勢特點的判斷,要抓住兩點,一是西高東低,二是要呈階梯狀分佈

⒉地形特點: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思維“慢鏡頭”】

此規律決定了我國自然環境景觀豐富多彩,而且居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分級訓練】

雙基訓練

能力養成

思維拔高

趣味地理

⒈知識網絡

地勢

中國的地形    山脈

地形                  南北氣温的差異

東西乾濕的差異

複雜多樣的氣候      氣候複雜多樣

中國的                                               形成原因

自然環境         中國的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         分界線

多特殊天氣:寒潮 梅雨 颱風 沙塵暴 多旱澇災害

內流區

眾多的引湖    外流區

源流概況

中國的河流     滾滾長江      巨大價值

綜合治理

源流

滔滔黃河      奉獻

憂患

治理

中國的自然環境 篇二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

24、四大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牧草如茵,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佈。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利用山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陸地面積的60%。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温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xq吐魯番 。(火洲)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温度帶是寒温帶、中温帶、暖温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 高原 氣候區。

34劃分温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温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中國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 對比關係,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乾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乾濕 程度,我國四個乾濕地區是 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依次表現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39、我國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颱風,洪澇。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崑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游河牀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49、黃河在流經中游 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 山脈,注入東 海,它是我國長度 最長、水量 最大、流域面積 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賓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迴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 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 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佈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佈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 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從時間分配看,夏 季降水集中,冬春 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利工程(水庫)。

66、從空間分佈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 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佈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 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 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xz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公路 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 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佈,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xq牧區、xz牧區。

78、林業集中分佈在東北、西南、東南 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佈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  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佈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xq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為主的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 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 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中國的自然環境 篇三

第二章

本單元概述

本單元分為三節: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體現了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中國的地形特徵對於中國的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第二節: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教材在編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國的氣候特徵。氣候特徵可以通過其基本要素(氣温和降水)的特點反映出來,要了解氣候特徵首先應瞭解氣温和降水,而且掌握這些知識,有利於理解各區域地理環境和農業生產上的差異  .

第三節:河流和湖泊---呈現了以下結構特點:外部結構特點為縱向遞進關係- --源流概況、影響因素、水文特徵及水利水害 ;內部結構特點為橫向平行關係。

本單元的特點有:

1.將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繫,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

2.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繫。

3.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學到了知識,能力也得以提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

課標要求

知識與技能:1.舉例説明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2.瞭解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範圍以及主要的災害性天氣。

3.舉例説明我國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4.瞭解我國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長江和黃河的開發利用和治理情況。

過程與方法:1.運用中國地形圖説出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佈和特點,掌握閲讀並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各類地形圖的技能。

2.運用資料説出我國氣温和降水的時空分佈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地理觀念;

2.形成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認識,樹立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利用資源的觀念;

3.通過對長江和黃河的開發利用和治理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本單元內容與教學思路分析

本章教材在知識結構上聯繫緊密,邏輯嚴謹,知識的學習,技能和能力的培養都以遞進的形式呈現,在不增加難度的前提下,將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繫,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

本單元第一節教學內容和圖像中出現了大量的地形名稱,這些名稱不是都要求學生背下來。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總結出這些特徵,以及引導學生討論這些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和人類如何去適應、利用、改造這樣的地理環境。

3、關於本單元第三節教學內容的幾點考慮:(1)以黃河的治理和長江的開發為例,運用相關資料探究河流治理與開發的方向和方案,以培養綜合應用能力與創新意識,樹立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念。(2)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的河湖知識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概括歸納黃河與長江水文基本特徵的地理思維能力。(3)以圖像系統為依託,瞭解和掌握有關河湖的基礎知識,為遷移應用這些知識,形成能力和價值觀念打下紮實的基礎。(4)從知識方面分析,既照顧了中國河湖概況的面,又突出了黃河治理和長江開發的點,做到了點面結合。(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繫。

課時安排建議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3課時

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3課時

第二節 河流和湖泊    3課時

本單元複習小結                                              1課時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一、教學建議

課標要求:舉例説明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結構分析:本節是中國的自然環境這一章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中國的地形特徵對於中國的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着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世界地理的過程中已經初步掌握瞭解一個區域的基本方法,區域分析方法對學習中國地理仍然適用,教材的這種順序上的安排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這一節是從地勢特點和地形種類兩個方面來研究中國地形特徵的。教材中的三個小標題“地勢呈階梯狀分佈”“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是符合學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認知規律的。地勢呈階梯狀分佈實際上是一種比喻,學生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形象地看出來,地形複雜多樣就需要學生在讀地形圖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概括,而山區面積廣大的結論需要學生閲讀扇形統計圖表,甚至經過計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來平行的三個特點,在結構上有着遞進的關係。

在這一節的課文和圖像中出現了大量的地形名稱,這些名稱不是都要求學生背下來。本節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地勢、地形基本特徵,但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總結出這些特徵,以及引導學生討論這些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和人類如何去適應、利用、改造這樣的地理環境。

內容分析

1.教材用中國地形圖斑斕的顏色引入新課,對於國中學生來説非常形象、直觀。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顏色的深淺不同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個地區的地勢走向。

2. 圖2.1和圖2.2是關係十分緊密的兩幅圖像,對這兩幅圖的閲讀和分析是學生理解地勢呈階梯狀分佈的關鍵。圖2.1加註了海拔高度的網格線和經度線,可以從圖中方便地讀出各個地形區的海拔高度,並與分層設色地形圖進行比照。圖2.2是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示意圖,與分層設色地形圖不同,它的顏色不代表準確的高度。這幅圖主要是便於學生分清階梯的界線,而階梯的內部特徵和平均海拔等,要通過閲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剖面圖來分析。

3. 一般來講,我們將地形分為五種類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結合圖2.4中的景觀圖可以總結出這五種地形的特徵:山地的絕對高度較大,頂部高聳,坡度很陡,溝谷幽深;丘陵的相對高度較小,地勢起伏和緩,坡度較小;高原的絕對高度大於500米,相對高度小,頂面面積較大,起伏和緩,四周較陡;平原的絕對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廣闊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內部是平地或和緩的丘陵。

4.山脈的走向是以地圖上的方向為基礎的,但與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應該是南北走向。圖2.7給出了四種山脈走向,在實際讀圖過程中,有些山脈的走向並不是標準的正方向,可以採取近似的方法。例如:大興安嶺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

5.山脈是構成地形的骨架,這是中國地形分佈的一大特點。除了教科書活動中所提出的山脈,教師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祁連山北側為內蒙古高原,南側為柴達木盆地;秦嶺北側為黃土高原,南側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線以外,山脈有時還是人文地理的界線,例如長白山是中國和朝鮮的界山;喜馬拉雅山是中國和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廣、最深厚的地方,黃土的特點是土質疏鬆,再加上這裏多暴雨、缺乏植被覆蓋,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圖中所描繪的就是典型的黃土地貌,有寬廣而平坦地面的黃土高平原被稱為塬;有長條脊線的是樑;各自獨立的丘狀土山是峁。窯洞是黃土高原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典型的傑作,這種特殊的“建築”,利用黃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內向縱深掘進,挖成拱形窯洞,施工技術和工具簡單,也不需要貴重的建築材料,就獲得防風避雨、冬暖夏涼的功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7.“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舉世聞名的《敕勒歌》創作於一千四五百年前的北齊時代,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內蒙古大草原興旺發達的景象。據考證,敕勒川指的就是陰山之南的草原地區。內蒙古草原寬廣遼闊,一望無際。除鑲嵌在東部邊緣和內部幾條不高的山脈外,其餘大多為“遠看似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狀起伏高原。這裏的蒙古族

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內蒙古高原豐富的草場資源,大力發展畜牧業。

8.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面積約佔全國的1/4。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的邊緣和內部分佈着一系列雄偉的山脈,高山上雪山連綿、冰川廣佈。山脈之間,高原起伏平緩。由於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內部的山脈一般相對高度不大,“遠看是山,

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態的真實寫照。

9.教材提供了一段有關“地形與民俗”的閲讀材料,教師在分析這一段材料時應注意,地形可以對當地風俗習慣起一定的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很多風俗隨着科學和社會的發展都會發生變化,例如新建的南昆鐵路對雲貴高原的對外交通就起到了大作用。

10.山區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2/3。

11.山區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資源上,山區具有我國70%的淡水資源、大量的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廣袤的發展空間,藴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山區也存在着耕地面積小、交通不便等自然方面的劣勢。再加上山地生態系統自身的脆弱性,近年來開發強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夠,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使山地環境不斷惡化,山地災害頻繁發生,山區發展嚴重滯後,人民生活較為貧困。發達國家的實際證明,只要重視山區開發和山地研究,科學合理地進行開發,山區經濟能夠迅速發展,達到甚至超過平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教學建議

在這一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注意,不要過分注重學生對具體地形名稱的記憶,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學會使用地形圖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和總結;另一重點在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不同影響,以及人類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

二、課時教案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本課題用3課時完成。

[教學目標]

1.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佈的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記住位於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進一步培養學生閲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能力。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並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理解山脈在我國地形分佈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過讀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觀念。

3.通過閲讀統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徵。討論山區開發、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瞭解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以及這些災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重點]重點:我國的主要地形、地勢特點及其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難點:運用地圖分析分辨各種地形。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圖片、視頻創設意境:播放我國各地形區的視頻短片,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設問引入:根據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有關地勢和地形的知識,向學生提問: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脈、盆地、丘陵的名稱?這樣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景,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實施】------【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1.帶領學生讀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地圖冊10-11頁),明確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據顏色的分佈總結出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 。

2.進一步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深淺,看一看中國地勢與下列圖示哪一個相吻合?( b圖有可能特點:呈階梯狀分佈)。回憶有關地形剖面圖的知識,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證實剛才的推測。

3.讓學生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1小題,第一步:讀圖2.2找出三級階梯的界線,同時提出問題:三級階梯的高度分別是多少?每級階梯分別以什麼地形為主?第二步:展示一些景觀圖片,讓學生對三級階梯內部的地形區有一個形象的認識。(注意:這裏不必過早地出現大量的地形名稱,掌握地形種類就可以了)。第三步:在2.3圖中標出三級階梯的界線的名稱。

4.評價我國的地勢特點:組織學生討論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2題到第4題。(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個專題,小組內有具體分工並由專人記錄,然後派一個代表發言,闡述自己小組的觀點。最後教師應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這幾個問題的答案要點歸納如下。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深入,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沛的降水。(提示:從同緯度的沿海與內地濕潤程度的差異談起)

地勢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 (學生動手演示:地勢高低與河流流向的關係並品味“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含義)

河流流經階梯交界處 : 自制一個透明小水槽,用實驗來説明階梯交界處的水能資源。(視頻:三峽)  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繫;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地形複雜多樣】

1. 讀第24頁圖2.4我國地形分佈大勢,找一找我國地形的類型有哪幾種?( 五種基本類型:高原、平原、山脈、丘陵和盆地齊全)從而得出我國地形複雜多樣的結論。 並和已經學過的一些國家(日本\美國等)進行對比,突出我國地形的這一特點。

2.回憶山脈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頁的活動1。( 多媒體分佈展示:我國主要山脈 )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長白山—武夷山,中國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六盤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3. 參照課本24頁中國地形圖,完成第26頁活動2和3。(此處可以酌情延伸)

4.不同種類的地形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本節的學習重點之一,提前佈置學生圍繞“地形對人們的影響” 課下去搜集材料 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言和交流,然後把學生分成正反兩隊針對人類和地表形態的關係進行討論。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通過第25頁的四幅景觀圖,配合黃土高原的窯洞、內蒙古高原的畜牧業、青藏高原的犛牛和雲貴高原的梯田,説明不同的地形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以及人類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條件的。並針對教科書第24頁的4幅景觀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些地形種類的特點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最後帶領學生閲讀第26頁的閲讀材料,並提出問題:隨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是越來越大了還是越來越小了?

注意:在這段教學中,過程和結論同樣重要,應該讓學生體會探求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僅僅記住零散的知識。

-------【山區面積廣大】

1.提問:你們知道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分別佔我國領土總面積的多少呢?哪種地形所佔的比例最大呢? 2.學生活動:完成第29頁活動的第1小題(提示:在繪製餅狀圖的過程中,先計算出所對應的圓心角,再將相應的份額標註在圖上,最後塗上顏色並添加圖例和註記)

3.口述:山區所包括的範圍:山地\丘陵以及比較崎嶇的高原,從而得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結論。

4.活動:討論山區開發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結合第30頁活動的第2小題,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討論有利條件,另一組分析不利條件,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發言,相互補充歸納

有利條件:資源豐富(礦產\水利\旅遊),農業也可以發展多種經營。

不利條件:交通困難,基礎設施難度大,地形崎嶇,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自然災害多等

5.活動:第30頁的活動第3小題,(此活動應在學生充分蒐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圍繞如何幫助山區脱貧致富展開討論,研究平原和山區經濟的互補性等問題。

三、學案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學習目標] 1會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分析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佈的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

2. 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 ,通過讀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並能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觀念。

3.會運用統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徵。分析開發、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瞭解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以及這些災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4。通過認識地勢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學法指導]

1.要通過閲讀地形圖、階梯示意圖、地形剖面圖獲取信息;

2.動手自制中國空白政區圖,用彩色筆填注主要山脈、地形區,形成空間印象。

[釋疑解難]

[自我檢測] 1讀圖回答

(1)説出主要山脈的名稱① ② ③

(2)把四大高原\盆地\三大平原填注在圖中

2讀上圖回答:(1)a是 山脈,

(2)b 為 高原,位於我國第 級階梯上

(3)c是 (地形區),(4)d為 (地形區)

(5)由圖可以看出,我國的地勢特點是:

【視野拓寬】

中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區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這裏説的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全國各類地形中,山地約33%,高原約26%,盆地約19%,平原約12%,丘陵約10%。

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峯珠穆朗瑪峯高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峯。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xx米。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峯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佈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四、參考資料

第26頁活動內容

1.一、二級階梯界線: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之間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2.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使我國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流人海洋。

3.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加大,水流湍急,水能集中,便於建立水電站,進行水力發電。

4.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滾滾東流, 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繫。

第29頁活動內容

東西走向山脈:天山——陰山  崑崙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山脈:橫斷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大興安嶺—— 太行山——巫山——雪峯山、長白山—— 武夷山  中國台灣山脈; 西北……

中國的自然環境 篇四

【本章考點】

一、地形部分

本節的考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山脈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二、氣候部分

本節的考點分佈如下①氣候複雜多樣②季風氣候顯著③特殊天氣及旱澇災害

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

①我國的温度帶②我國的乾濕地區③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知識④我年降水量的分佈特點⑤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

本節的考點分佈較廣,特別是長江的知識、黃河的知識尤其重要,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對照地圖,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題精講】

典型例題設計意圖:選擇這兩道題作為典型例題進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預測近幾年會考出題的角度和趨勢,為搞好複習指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複習效率。

[例1]讀沿東經89°線的地勢剖面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下標出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範圍並註明。

(2)圖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邊緣的________灣。

【命題意圖】 此題主要考查考生閲讀地形剖面圖和填充地形剖面圖的能力,具體考查考生對沿東經89°的地勢剖面圖所示我國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錯分析】 不會判讀地形剖面圖是此題易出錯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對沿東經89°的我國地形地物的分佈不熟悉是易出錯的另一個原因。

【解題思路】 此題並不難,沿東經89°的剖面線必經我國的新疆和西藏,在這個基礎上按題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題目給出的圖例作圖,其次位置要相對準確,並清楚寫明階梯名稱(2)、(3)、(4)題,學生可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狀、海拔高度、緯度度數等)來進行判讀。如圖中b處海拔高度低於海平面,肯定是吐魯番盆地。b處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

【答案】 (1)略  (2)準噶爾  吐魯番  塔里木  (3)青藏  雅魯藏布  (4)印度  孟加拉

[例2]讀黃河流域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上勾繪出黃河下游兩個主要農業用水區域,用字母a、b分別註明。並指出a是________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2)黃河上游幹流沿岸工業、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簡述近30年,黃河下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針對這些問題應該採取的治理措施。

【命題意圖】 此題主要考查考生閲讀地圖、填充地圖及綜合表述能力、概括能力,具體通過考查黃河水系來考查上述能力。

【易錯分析】 對黃河沿岸的地物的分佈不夠熟悉是易出錯的原因之一,此外,回答黃河下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治理措施時,易偏離題意。

【解題思路】 解題時,首先應分清黃河上中下游,然後按題目要求回答第(1)、(2)小題。第(3)小題要從黃河下游是地上河,易患水災和下游旱季斷流兩個方面作答即可。本題還要注意在勾繪範圍時,線條要肯定,範圍要準確或儘可能準確。

【答案】 (1)圖略  寧夏或銀川  河套(兩者順序應與圖一致)

(2)蘭州  白銀  銀川  石嘴山  烏海  包頭(答出任何三個均可)

(3)①泥沙淤積、河牀增高,形成“地上河”,汛期水患威脅嚴重;以及沿岸次生鹽鹼化等。治理除加固堤防、營造護堤林等外,應加大對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關鍵在於植樹種草、恢復植被。②旱季斷流,嚴重危及有關河段工、農業,甚至生活用水的供應。要在科學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加強黃河全流域的統一規劃管理。

【基礎測評】

試題總體設計説明:本套試題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中國自然地理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綜合考查學生學科內綜合的能力,這套試題難易程度比例為低∶中∶高=3∶5∶2,便於學生對中國自然地理的知識整合

一、單項選擇題

1.關於青藏高原的敍述,正確的是( )

a.位於我國西北部       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d.約佔全國面積的1/4

【解析】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 d

2.“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個高原的寫照( )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雲貴高原

【解析】 由於青藏高原的海拔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所以有“遠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寫照。

【答案】 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達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準噶爾盆地

【解析】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答案】 a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是指( )

a.黃土高原   b.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內蒙古高原

【解析】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確如北朝民歌所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繁榮景象。

【答案】 d

5.關於黃土高原的敍述,正確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c.黃土層深厚,植被覆蓋好    d.北依陰山,南鄰秦嶺

【解析】 黃土高原面積,不如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黃土層而得名,又因植被條件差,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嚴重,陰山在內蒙古高原內部。

【答案】 b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是指( )

a.冬季風    b.夏季風   c.偏北風   d.偏東風

【解析】 玉門關地處我國甘肅省境內,位於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西北的非季風區內,受夏季風影響小或影響不到。

【答案】 b

7.世界上絕大多數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方,主要因為( )

a.季風氣候顯著   b.氣候複雜多樣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熱同期

【解析】 我國氣候複雜多樣,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答案】 b

8.長江三峽位於( )

a.川鄂兩省交界   b.川滇兩省交界  c.渝鄂交界   d.川渝交界

【解析】 重慶直轄市的建立,標誌着長江三峽由地處原四川省與湖北省兩省交界變成渝鄂交界。

【答案】 c

9.長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對幹流能起到調節作用的原因主要是( )

a.支流集中分佈於幹流南側

b.支流東北分佈

c.夏季風的影響自北而南逐漸推移

d.南北支流汛期錯開,對長江干流水量起着調節作用

【解析】 長江中游河段接納南側的兩大湖系——洞庭湖和鄱陽湖湖系,北側有漢江注入,由於其幹流呈東西向,支流呈南北向,所以隨雨帶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南側湖系、長江干流和北側漢江依次進入汛期,時間相對錯開,對長江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調節作用。

【答案】 d

10.有關長江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

a.長江水能藴藏量佔全國的一半,但目前開發利用率還不到5%

b.長江干流航線與京廣、京九、京滬等多條鐵路線及京杭運河相交

c.近年來,長江洪澇災害加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壞嚴重

d.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達7萬千米,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有“黃金水道”之稱

【解析】 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水能資源藴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佔全國的一半。

【答案】 a

11.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 )

a.發電    b.灌溉    c.防洪    d.抗旱

【解析】 長江洪水對中下游平原地區危害最為嚴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湖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進入本世紀80年代,長江流域幾乎每年都要發生洪災。因此,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答案】 c

12.下列省區中,煤、鐵、石油儲量都很豐富的是( )

a.吉林、四川     b.遼寧、河北  c.山西、湖南  d.江西、山東

【解析】 遼寧省境內有阜新煤礦、鞍山—本溪鐵礦、遼河油田,河北省境內有開灤、峯峯煤礦、遷安鐵礦、華北油田。

【答案】 b

13.關於我國礦產資源的敍述,正確的是( )

a.根據礦產資源分佈相對集中的特點,利於形成全國性的重要礦產基地,利於地區間礦產資源的流通交換

b.某些重要礦種,貧礦多、富礦少,增加了開採運輸的負擔和分選冶煉的難度

c.共生礦多,有利於綜合開發

d.我國礦產資源完全可以自給

【解析】 我國礦產資源分佈相對集中,一方面有利於在資源集中地區大規模開採,形成全國性的重要礦產基地;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地區間礦產資源的流通交換,加重了運輸的負擔。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中存在的問題有某些重要礦種貧礦多,富礦少,增加了開採運輸的負擔和分選冶煉的難度;亂採濫挖,破壞環境;共生礦多,浪費嚴重。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礦產資源供給更加嚴峻,如石油進口日益增多就是一例。

【答案】 b

14.下圖中黑點反映的是我國哪種礦產資源的分佈( )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鐵礦

【解析】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為我國鐵礦資源的分佈,如沿長江上、中、下游依次有四川省攀枝花鐵礦、湖北省大冶鐵礦和安徽省馬鞍山鐵礦,北方地區也有遼寧省的鞍山—本溪鐵礦、河北省遷安鐵礦和內蒙古白雲鄂博鐵礦等。

【答案】 d

15.“西氣東輸”工程的氣源指的是( )

a.準噶爾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解析】 我國天然氣儲量豐富,主要分佈在五大氣區,其中四大盆地氣區分佈在陸地,具體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陝甘寧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豐富的油氣區。西氣東輸的主幹線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

【答案】 b

16.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是( )

a.黃土高原         b.山東丘陵   c.江南丘陵   d.雲貴高原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水土流失的知識。我國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廣的地區。由於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黃河也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 a

17.下列山脈中,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是( )

a.武夷山           b.陰山    c.阿爾泰山   d.祁連山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大致分為東西走向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弧形山脈三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可分為三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長白山—武夷山、中國台灣山脈。

【答案】 a

18.黃河中游地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有( )

a.凌汛     b.地上河決口  c.水土流失   d.乾旱

【解析】 從題中的四個選項看,它們都是黃河流域的自然災害,但它們出現在不同的河段,凌汛主要發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東境內;黃河的下游河段為“地上河”。故排除a、b。

【答案】 cd

19.下列關於我國水資源國情的敍述中,正確的是( )

a.江河徑流總量居世界第一位     b.水資源的利用率高

c.黃河、淮河、遼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d.80%的地表徑流集中於南方

【解析】 我國的水資源中,80%的地表徑流集中於南方,我國江河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最為缺水的為西北地區,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答案】 d

20.我國不受寒潮侵襲的地方有( )

a.中國台灣島         b.海南島

c.滇南谷地         d.雅魯藏布江谷地

【解析】 寒潮是嚴重的氣象災害,對我國的破壞嚴重,雲貴地區、青藏高原由於地勢高,四川盆地由於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擋,廣東、海南由於南嶺阻擋和緯度位置較低,中國台灣受武夷山脈的阻擋和緯度位置較低,因此不易受寒潮影響,而滇南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在上述因素基礎上加上谷地本身的地形特徵,因此不受寒潮侵襲。

【答案】 cd

21.下列地區中,湖泊數最多的是( )

a.青藏高原      b.東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亞高原  d.雲貴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羣分佈區。

【答案】 a

22.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決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問題

b.連通長江、淮、黃、海河四大水系發展航運

c.利用流域間的落差發電

d.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解析】 本題雖是熱點問題,又是基礎知識,要求考生了解該工程的建設目的和重要意義。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彌補華北地區水資源的嚴重不足,解決長期困擾北京、天津等華北中心城市缺水的問題。該工程不能跨流域調水發電,因黃河泥沙淤積因素的制約,也難以在四大流域聯合開展航運業。

【答案】 d

二、能力提升

23.讀黃河水系示意圖,回答問題。

(1)黃河中游兩條主要支流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從降水季節分配、黃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質等狀況,分析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黃河下游氾濫成災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利用黃河水系考查有關黃河的基礎知識。

【答案】 (1)汾河  渭河  (2)寧夏  河套

(3)流經黃土高原,土質疏鬆,高原上植被遭到破壞,地表裸露,降水過於集中,降水強度大

(4)流水減緩,泥沙沉積、河牀逐年升高,人工築壩束水  ①黃河中下游地處暖温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雨水特別集中;②黃土高原黃土深厚,鬆散且具直立性,易被水沖刷,河牀逐年升高  中游造林、種草、搞好綠化、打壩淤地、修築梯田,搞好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修建水庫,治沙和防洪並舉,下游加固大堤。加強水資源保護與管理,防止水污染

24.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按圖例畫出我國季風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和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2)圖中我國境內,黑線(陰影區和非陰影區分界線)是__________分界線,陰影區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風區內(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種温度帶,有__________種乾濕地區。

(4)當a地開始受西南季風影響時,b地多出現__________天氣;c地農業生產常面臨__________(氣候)威脅。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幾條重要的地理界線,以及季風的有關地理知識。分界線主要是幾列山脈。季風區內有5種温度帶和4類乾濕地區。(4)題中a、b、c地氣候的特點,主要先判斷出季節就容易解決了。

【答案】 (1)略  (2)內外流域  400   (4)5  4  (5)梅雨  乾旱或春旱

25.讀我國南水北調中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各問題。

(1)南水北調中線所經地帶包括哪些省(市)?該地帶的自然條件(地形條件、氣候類型、乾濕地區)怎樣?

(2)分析中線調水的戰略與經濟意義。

(3)比較隋運河與今天南水北調方案的修建目的有何不同?

【解析】 南水北調是當今熱點問題,對於沿線的相關地理知識,複習中應加以注意。

【答案】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亞熱帶及暖温帶季風氣候、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

(2)是東部沿海經濟開發區與西部經濟開發區的交接地帶,也是環渤海經濟區與長江中下游經濟區的連接地帶;不僅具有調水作用,在交通方面集陸運水運於一體,在經濟開放,能源調配,高新技術利用方面均具重要意義

(3)隋運河修建的目的是南北物資運輸交流,南水北調主要是調水,解決北方的水危機以及降低長江洪峯水位

26.讀圖,回答:

(1)若圖中字母分別代表林地和草地,那麼表示林地的字母是________,表示草地的字母是________。

(2)若用圖中有關字母代表全國某些草場區,那麼,c表示____________區,e表示____________區。

【解析】 解答此題必須牢記我國自然資源的分佈。

【答案】 (1)adf  bce  (2)新疆草原  青藏草原

27.讀下列文字材料,回答問題。

1972年以來,黃河下游已有近30年斷流,斷流的時間和斷流河段的長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斷流河段的長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內斷流的月份不超過3個月。進入90年代,一年內斷流最多達227天。據統計,1992~xx年因斷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68億元。

(1)從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分析近年來黃河發生斷流現象的主要原因。

(2)黃河除了斷流以外,還存在哪幾方面的嚴重問題?

(3)綜合治理黃河,需要採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根治黃河,就必須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應興建水庫,下游加固大堤,加強水源保護與管理,防治水污染。

【答案】 (1)黃河水資源不豐富,平均年徑流量比較小;且季節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斷流;黃河沿岸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業用水量大,影響下游徑流量;農業用水浪費(漫灌等),水資源利用率低

(2)洪水威脅、泥沙淤積(水土流失)、嚴重水污染

(3)興建蓄水、調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樹種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28.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圖説明我國土地利用構成的特徵。

1999年我國土地利用構成示意

(2)讀圖説明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1999年我國農業產值構成示意

【解析】 這兩個問題反映了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要求考生通過對結構圖的判讀,認識目前我國土地利用構成的特徵和發現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答案】 (1)耕地比重較小,森林比重較小,草地比重較大

(2)農業產值比重偏高,牧業、林業、漁業產值比重偏低

中國的自然環境 篇五

地理:

【本章考點】

一、地形部分

本節的考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山脈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二、氣候部分

本節的考點分佈如下①氣候複雜多樣②季風氣候顯著③特殊天氣及旱澇災害

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

①我國的温度帶②我國的乾濕地區③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知識④我年降水量的分佈特點⑤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

本節的考點分佈較廣,特別是長江的知識、黃河的知識尤其重要,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對照地圖,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題精講】

典型例題設計意圖:選擇這兩道題作為典型例題進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預測近幾年會考出題的角度和趨勢,為搞好複習指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複習效率。

[例1]讀沿東經89°線的地勢剖面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下標出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範圍並註明。

(2)圖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邊緣的________灣。

【命題意圖】 此題主要考查考生閲讀地形剖面圖和填充地形剖面圖的能力,具體考查考生對沿東經89°的地勢剖面圖所示我國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錯分析】 不會判讀地形剖面圖是此題易出錯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對沿東經89°的我國地形地物的分佈不熟悉是易出錯的另一個原因。

【解題思路】 此題並不難,沿東經89°的剖面線必經我國的新疆和西藏,在這個基礎上按題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題目給出的圖例作圖,其次位置要相對準確,並清楚寫明階梯名稱(2)、(3)、(4)題,學生可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狀、海拔高度、緯度度數等)來進行判讀。如圖中b處海拔高度低於海平面,肯定是吐魯番盆地。b處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

【答案】 (1)略  (2)準噶爾  吐魯番  塔里木  (3)青藏  雅魯藏布  (4)印度  孟加拉

[例2]讀黃河流域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上勾繪出黃河下游兩個主要農業用水區域,用字母a、b分別註明。並指出a是________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2)黃河上游幹流沿岸工業、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簡述近30年,黃河下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針對這些問題應該採取的治理措施。

【命題意圖】 此題主要考查考生閲讀地圖、填充地圖及綜合表述能力、概括能力,具體通過考查黃河水系來考查上述能力。

【易錯分析】 對黃河沿岸的地物的分佈不夠熟悉是易出錯的原因之一,此外,回答黃河下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治理措施時,易偏離題意。

【解題思路】 解題時,首先應分清黃河上中下游,然後按題目要求回答第(1)、(2)小題。第(3)小題要從黃河下游是地上河,易患水災和下游旱季斷流兩個方面作答即可。本題還要注意在勾繪範圍時,線條要肯定,範圍要準確或儘可能準確。

【答案】 (1)圖略  寧夏或銀川  河套(兩者順序應與圖一致)

(2)蘭州  白銀  銀川  石嘴山  烏海  包頭(答出任何三個均可)

(3)①泥沙淤積、河牀增高,形成“地上河”,汛期水患威脅嚴重;以及沿岸次生鹽鹼化等。治理除加固堤防、營造護堤林等外,應加大對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關鍵在於植樹種草、恢復植被。②旱季斷流,嚴重危及有關河段工、農業,甚至生活用水的供應。要在科學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加強黃河全流域的統一規劃管理。

【基礎測評】

試題總體設計説明:本套試題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中國自然地理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綜合考查學生學科內綜合的能力,這套試題難易程度比例為低∶中∶高=3∶5∶2,便於學生對中國自然地理的知識整合

一、單項選擇題

1.關於青藏高原的敍述,正確的是( )

a.位於我國西北部       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d.約佔全國面積的1/4

【解析】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 d

2.“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個高原的寫照( )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雲貴高原

【解析】 由於青藏高原的海拔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所以有“遠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寫照。

【答案】 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達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準噶爾盆地

【解析】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答案】 a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是指( )

a.黃土高原   b.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內蒙古高原

【解析】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確如北朝民歌所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繁榮景象。

【答案】 d

5.關於黃土高原的敍述,正確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c.黃土層深厚,植被覆蓋好    d.北依陰山,南鄰秦嶺

【解析】 黃土高原面積,不如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黃土層而得名,又因植被條件差,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嚴重,陰山在內蒙古高原內部。

【答案】 b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是指( )

a.冬季風    b.夏季風   c.偏北風   d.偏東風

【解析】 玉門關地處我國甘肅省境內,位於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西北的非季風區內,受夏季風影響小或影響不到。

【答案】 b

7.世界上絕大多數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方,主要因為( )

a.季風氣候顯著   b.氣候複雜多樣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熱同期

【解析】 我國氣候複雜多樣,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答案】 b

8.長江三峽位於( )

a.川鄂兩省交界   b.川滇兩省交界  c.渝鄂交界   d.川渝交界

【解析】 重慶直轄市的建立,標誌着長江三峽由地處原四川省與湖北省兩省交界變成渝鄂交界。

【答案】 c

9.長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對幹流能起到調節作用的原因主要是( )

a.支流集中分佈於幹流南側

b.支流東北分佈

c.夏季風的影響自北而南逐漸推移

d.南北支流汛期錯開,對長江干流水量起着調節作用

【解析】 長江中游河段接納南側的兩大湖系——洞庭湖和鄱陽湖湖系,北側有漢江注入,由於其幹流呈東西向,支流呈南北向,所以隨雨帶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南側湖系、長江干流和北側漢江依次進入汛期,時間相對錯開,對長江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調節作用。

【答案】 d

10.有關長江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

a.長江水能藴藏量佔全國的一半,但目前開發利用率還不到5%

b.長江干流航線與京廣、京九、京滬等多條鐵路線及京杭運河相交

c.近年來,長江洪澇災害加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壞嚴重

d.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達7萬千米,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有“黃金水道”之稱

【解析】 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水能資源藴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佔全國的一半。

【答案】 a

11.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 )

a.發電    b.灌溉    c.防洪    d.抗旱

【解析】 長江洪水對中下游平原地區危害最為嚴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湖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進入本世紀80年代,長江流域幾乎每年都要發生洪災。因此,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答案】 c

12.下列省區中,煤、鐵、石油儲量都很豐富的是( )

a.吉林、四川     b.遼寧、河北  c.山西、湖南  d.江西、山東

【解析】 遼寧省境內有阜新煤礦、鞍山—本溪鐵礦、遼河油田,河北省境內有開灤、峯峯煤礦、遷安鐵礦、華北油田。

【答案】 b

13.關於我國礦產資源的敍述,正確的是( )

a.根據礦產資源分佈相對集中的特點,利於形成全國性的重要礦產基地,利於地區間礦產資源的流通交換

b.某些重要礦種,貧礦多、富礦少,增加了開採運輸的負擔和分選冶煉的難度

c.共生礦多,有利於綜合開發

d.我國礦產資源完全可以自給

【解析】 我國礦產資源分佈相對集中,一方面有利於在資源集中地區大規模開採,形成全國性的重要礦產基地;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地區間礦產資源的流通交換,加重了運輸的負擔。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中存在的問題有某些重要礦種貧礦多,富礦少,增加了開採運輸的負擔和分選冶煉的難度;亂採濫挖,破壞環境;共生礦多,浪費嚴重。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礦產資源供給更加嚴峻,如石油進口日益增多就是一例。

【答案】 b

14.下圖中黑點反映的是我國哪種礦產資源的分佈( )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鐵礦

【解析】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為我國鐵礦資源的分佈,如沿長江上、中、下游依次有四川省攀枝花鐵礦、湖北省大冶鐵礦和安徽省馬鞍山鐵礦,北方地區也有遼寧省的鞍山—本溪鐵礦、河北省遷安鐵礦和內蒙古白雲鄂博鐵礦等。

【答案】 d

15.“西氣東輸”工程的氣源指的是( )

a.準噶爾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解析】 我國天然氣儲量豐富,主要分佈在五大氣區,其中四大盆地氣區分佈在陸地,具體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陝甘寧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豐富的油氣區。西氣東輸的主幹線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

【答案】 b

16.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是( )

a.黃土高原         b.山東丘陵   c.江南丘陵   d.雲貴高原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水土流失的知識。我國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廣的地區。由於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黃河也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 a

17.下列山脈中,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是( )

a.武夷山           b.陰山    c.阿爾泰山   d.祁連山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大致分為東西走向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弧形山脈三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可分為三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長白山—武夷山、中國台灣山脈。

【答案】 a

18.黃河中游地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有( )

a.凌汛     b.地上河決口  c.水土流失   d.乾旱

【解析】 從題中的四個選項看,它們都是黃河流域的自然災害,但它們出現在不同的河段,凌汛主要發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東境內;黃河的下游河段為“地上河”。故排除a、b。

【答案】 cd

19.下列關於我國水資源國情的敍述中,正確的是( )

a.江河徑流總量居世界第一位     b.水資源的利用率高

c.黃河、淮河、遼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d.80%的地表徑流集中於南方

【解析】 我國的水資源中,80%的地表徑流集中於南方,我國江河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最為缺水的為西北地區,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答案】 d

20.我國不受寒潮侵襲的地方有( )

a.中國台灣島         b.海南島

c.滇南谷地         d.雅魯藏布江谷地

【解析】 寒潮是嚴重的氣象災害,對我國的破壞嚴重,雲貴地區、青藏高原由於地勢高,四川盆地由於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擋,廣東、海南由於南嶺阻擋和緯度位置較低,中國台灣受武夷山脈的阻擋和緯度位置較低,因此不易受寒潮影響,而滇南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在上述因素基礎上加上谷地本身的地形特徵,因此不受寒潮侵襲。

【答案】 cd

21.下列地區中,湖泊數最多的是( )

a.青藏高原      b.東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亞高原  d.雲貴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羣分佈區。

【答案】 a

22.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決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問題

b.連通長江、淮、黃、海河四大水系發展航運

c.利用流域間的落差發電

d.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解析】 本題雖是熱點問題,又是基礎知識,要求考生了解該工程的建設目的和重要意義。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彌補華北地區水資源的嚴重不足,解決長期困擾北京、天津等華北中心城市缺水的問題。該工程不能跨流域調水發電,因黃河泥沙淤積因素的制約,也難以在四大流域聯合開展航運業。

【答案】 d

二、能力提升

23.讀黃河水系示意圖,回答問題。

(1)黃河中游兩條主要支流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從降水季節分配、黃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質等狀況,分析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黃河下游氾濫成災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利用黃河水系考查有關黃河的基礎知識。

【答案】 (1)汾河  渭河  (2)寧夏  河套

(3)流經黃土高原,土質疏鬆,高原上植被遭到破壞,地表裸露,降水過於集中,降水強度大

(4)流水減緩,泥沙沉積、河牀逐年升高,人工築壩束水  ①黃河中下游地處暖温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雨水特別集中;②黃土高原黃土深厚,鬆散且具直立性,易被水沖刷,河牀逐年升高  中游造林、種草、搞好綠化、打壩淤地、修築梯田,搞好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修建水庫,治沙和防洪並舉,下游加固大堤。加強水資源保護與管理,防止水污染

24.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按圖例畫出我國季風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和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2)圖中我國境內,黑線(陰影區和非陰影區分界線)是__________分界線,陰影區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風區內(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種温度帶,有__________種乾濕地區。

(4)當a地開始受西南季風影響時,b地多出現__________天氣;c地農業生產常面臨__________(氣候)威脅。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幾條重要的地理界線,以及季風的有關地理知識。分界線主要是幾列山脈。季風區內有5種温度帶和4類乾濕地區。(4)題中a、b、c地氣候的特點,主要先判斷出季節就容易解決了。

【答案】 (1)略  (2)內外流域  400   (4)5  4  (5)梅雨  乾旱或春旱

25.讀我國南水北調中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各問題。

(1)南水北調中線所經地帶包括哪些省(市)?該地帶的自然條件(地形條件、氣候類型、乾濕地區)怎樣?

(2)分析中線調水的戰略與經濟意義。

(3)比較隋運河與今天南水北調方案的修建目的有何不同?

【解析】 南水北調是當今熱點問題,對於沿線的相關地理知識,複習中應加以注意。

【答案】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亞熱帶及暖温帶季風氣候、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

(2)是東部沿海經濟開發區與西部經濟開發區的交接地帶,也是環渤海經濟區與長江中下游經濟區的連接地帶;不僅具有調水作用,在交通方面集陸運水運於一體,在經濟開放,能源調配,高新技術利用方面均具重要意義

(3)隋運河修建的目的是南北物資運輸交流,南水北調主要是調水,解決北方的水危機以及降低長江洪峯水位

26.讀圖,回答:

(1)若圖中字母分別代表林地和草地,那麼表示林地的字母是________,表示草地的字母是________。

(2)若用圖中有關字母代表全國某些草場區,那麼,c表示____________區,e表示____________區。

【解析】 解答此題必須牢記我國自然資源的分佈。

【答案】 (1)adf  bce  (2)新疆草原  青藏草原

27.讀下列文字材料,回答問題。

1972年以來,黃河下游已有近30年斷流,斷流的時間和斷流河段的長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斷流河段的長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內斷流的月份不超過3個月。進入90年代,一年內斷流最多達227天。據統計,1992~xx年因斷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68億元。

(1)從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分析近年來黃河發生斷流現象的主要原因。

(2)黃河除了斷流以外,還存在哪幾方面的嚴重問題?

(3)綜合治理黃河,需要採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根治黃河,就必須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應興建水庫,下游加固大堤,加強水源保護與管理,防治水污染。

【答案】 (1)黃河水資源不豐富,平均年徑流量比較小;且季節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斷流;黃河沿岸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業用水量大,影響下游徑流量;農業用水浪費(漫灌等),水資源利用率低

(2)洪水威脅、泥沙淤積(水土流失)、嚴重水污染

(3)興建蓄水、調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樹種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28.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圖説明我國土地利用構成的特徵。

1999年我國土地利用構成示意

(2)讀圖説明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1999年我國農業產值構成示意

【解析】 這兩個問題反映了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要求考生通過對結構圖的判讀,認識目前我國土地利用構成的特徵和發現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答案】 (1)耕地比重較小,森林比重較小,草地比重較大

(2)農業產值比重偏高,牧業、林業、漁業產值比重偏低

中國的自然環境 篇六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1.地勢總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由西向東依次是第一級階梯、第二級階梯、第三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二、三級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2.主要山脈走向:

東西走向:

天山―陰山—燕山   崑崙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

中國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賀蘭山——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  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我國主要地形區:(課本p24)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最高、最大)、內蒙古高原(最平坦)

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雲貴高原(地形崎嶇)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準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

柴達木盆地——地勢最高的盆地,礦產資源豐富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3.我國五種地形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5.地形特點: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1.冬季,我國南北氣温差別大,越往北去,氣温越低。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氣温大多在20℃以上。

影響氣温的主要因素——緯度因素。  (還有地形因素的影響)

1月0℃等温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最熱的地方是x疆的吐魯番。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和南京。

3.我國的五個温度帶:寒温帶、中温帶、暖温帶、亞熱帶和熱帶(由北往南氣温升高)一個高原氣候區(見書p33)

暖温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也在秦嶺—淮河一線

4.我國年降水量分佈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主要影響因素—海陸位置) 800mm等降水量線即秦嶺—淮河一線。降水最多的地方—中國台灣火燒寮;降水最少的地方—x疆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5.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係,我國分為四個不同的乾濕地區:(見書p36)

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東部地區以耕作業為主,西北乾旱地區以畜牧業主。南方地區以水田為主,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

6.我國季風氣候特點:雨熱同期(或稱夏季高温多雨)(見書p38)

(成因: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的雙重影響,主要是海陸熱力差異導致的)

名稱          源地              風向                                  性質

冬季風  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  西北、東北風 (偏北風) 陸地吹向海洋    寒冷乾燥

夏季風   太平洋和印度洋       東南、西南風(偏南風) 海洋吹向陸地     温暖濕潤

7.根據夏季風(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範圍的不同,分為:

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       特點:夏季降水豐富

非季風區——不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  特點:降水稀少,全年乾旱。

兩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注意:非季風區是不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但受到冬季風的影響。因此仍然會受到季風影響。

8.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類型主要是鋒面雨。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初形成梅雨季節,7、8月份,又會出現伏旱。

9.季風氣候易產生寒潮、乾旱、洪澇、颱風等災害性天氣。

10.我國氣候類型主要是五種:温帶大陸性氣候、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高原山地氣候。(氣候特徵詳見書p42)

第三節  河流與湖泊

主要河流與湖泊的位置——地圖冊p20-21

1.我國河流分為兩大類:內流河和外流河

最終注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外流河,外流河集中的地區稱為外流區;沒有注入海洋的河流稱為 內流河,內流河集中的地區稱為內流區。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特殊河流: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一條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也是最長的內流河。汛期最長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黃河。結冰期最長的河流是黑龍江。

3.京杭運河——世界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流,貫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及一系列湖泊。(詳圖見地圖冊p21)

4.我國的湖泊:

a內流湖——多為鹹水湖,以蒸發為主要輸出形式。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內流湖

b外流湖——多為淡水湖,以徑流為主要輸出形式。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

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黃河:書p48圖(源頭、注入海洋、分界點、經過省區和地形區的位置)

1.   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呈“幾”字形。

2.   發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       注入——渤海

3.  上游、中游分界點——河口(內蒙古)   中游、下游分界點——孟津(河南)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9個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和豫魯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利用黃河水修渠灌溉,使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為“塞上江南”。

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與渭河(陝西)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門峽、小浪底

5.黃河的開發與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

6.黃河的憂患

上游:荒漠化嚴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地上河、凌汛、斷流、水污染

長江:書p53圖(源頭、注入海洋、分界點、經過省區和地形區的位置)

1.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  v+w形

2.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    注入——東海

3. 上游、中游分界點——宜昌 (湖北)      中游、下游分界點——湖口(江西)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11個省區:青藏川雲渝,鄂湘贛,皖蘇滬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4.其他:各主要支流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峽和葛洲壩位置;下游的淡水湖泊位置;四個沿江城市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的位置

5.長江有航運價值高,有“黃金水道”之稱。水能資源豐富,被稱為“水能寶庫”。

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包括從源頭到宜賓和三峽河段。三峽自西向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6.治理川江(灘多流急)與荊江(荊江河段從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 “九曲迴腸”)。

7.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區江水的三個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