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獻綜述【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文獻綜述【多篇】

文獻綜述 篇一

摘要:

隨着經濟全球化發展,電子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理論方法不斷進化,精益生產產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本文研究對象江蘇淮安D電子企業,通過借鑑和應用精益生產方式,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實踐證明,電子企業實施精益生產,能夠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業資源,最大限度的獲取經濟效益。本文從精益生產方式的基礎理論入手,介紹了江蘇淮安D電子企業應用的幾種精益生產的主要技術,以及在D企業中應用精益生產的必然性,結合實際,對D電子企業進行標準化作業,以此設計江蘇淮安某電子企業精益生產的方案,找出一種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總結出精益生產在D企業實施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啟示及失敗教訓,最後做出研究展望。

1、精益生產概述

1.1精益生產的定義

精益生產:一種管理產品開發、生產運作、供應商以及客户關係的整個業務的方法。與大批量生產系統形成對比的是,精益生產強調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間,更少的投資和更短的時間,生產符合顧客需求的高質量產品[1],其核心思想是通過企業全體員工的參與,消除或減少所有環節的各種浪費,為顧客創造連續不斷的價值流。

1.2精益生產的來源

精益生產來源於豐田公司提出的一種生產方式,最初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最高管理者豐田英二的領導下,該公司旗下員工大野耐一在實踐中提出逐步消除浪費、看板生產、目視管理等一些獨特的生產管理方式,並最終形成了與當時汽車工業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這就是——豐田生產方式[3]。後來,美國汽車行業在日本汽車公司的強大市場壓力下向日本學習,並將其上升為更高的理論程度,這就是——精益生產[4]。精益生產是當前工業界公認最佳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和方式。

1.3精益生產的思想

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儘量使工序間的在製品數量接近於零,就是強調生產同步化,同步化的核心思想包括“一個流”的生產方式、縮短作業切換時間、培養多能工、標準化作業這四大部分精益生產是減少浪費,建立具有高度靈活性、高效率的生產系統。它代表着現今製造業的發展方向,被譽為“21世紀製造業的標準生產方式”。

1.4精益生產的目的

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間,更少的投資和更短的時間,生產符合顧客需求的高質量產品,讓企業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更大的利潤空間為目的。

表現形式: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永無止境的追求“七個零”

(1)“零”轉產工時浪費

(2)“零”庫存

(3)“零”浪費

(4)“零”不良

(5)“零”故障

(6)“零”停滯

(7)“零”災害

2、國內外精益生產研究現狀

2、國外精益生產的研究

2.1.1日本的研究現狀

精益思想起源於日本,日本最典型的應用與研究就是精益生產,其中豐田公司的準時化生產和自動化生產方式最為典型。準時化生產和自動化生產是精益生產的兩大支柱[8]內容。在豐田的精益生產發展過程中,全面質量管理業成為了重點。2008年機械工業出本社出版的近藤哲夫的《豐田改善力》圍繞豐田公司重新解讀其生產方式(包括其實施手段、手法)。

2.1.2美國的研究現狀

198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集資五百萬,組織五十多位專家,用大約五年的時間,對九十家汽車廠進行考察,將大量生產方式與豐田生產方式對比分析研究。1990年麥克等人成立了精益企業研究所,此機構一直在全球推廣精益思想的原理,其截至到2011年已經在全球建立了18個聯絡點。

2.2國內精益生產的研究

精益生產在中國的發展由製造業擴展到其他各個行業。武淑萍在《精益生產在中國的應用現狀》[12]中指出,20世紀5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創造了豐田生產方式,70年代以來,日本汽車工業飛速發展引起了各國學者工程技術人員的關注。張麗紅,曾風章在《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整合的探討》中表明以美國MIT為首的學術界和企業的效仿和發展,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形成為一種新的管理觀念——“精益思想LeanThinking”。

《現代製造》2005年10期刊登《汽車行業:精益生產已經豆蔻年華時》指出了精益生產在國內的運用現狀,精益思想的若干具體的方法如JIT、5S等早已為我國部分企業所熟悉和運用。

陳紹文在《精益思想——人、過程和技術的集成》[14]一文中指出精益製造創造了20世紀工業企業再造的奇蹟,在汽車、航空、電子等高科技術行業被作為新一代工業革命在推廣着。陳紹文的文章繼續指出,2000年美國Industryweek對製造企業的普查顯示,世界級的企業普遍採用了JIT/連續流生產、快速換模技術、廣告牌系統、減少批量和預防性維修等所有豐田在60年代發展的生產方法。

肖智軍等在《精益生產——JIT》中有段原理光公司董事長立神先生的對話。“你們的顧問公司還在大力推行5S嗎”?“是的,中國的許多企業尚沒有實施或者正在實施精益生產方式。日本的企業都在以毫秒為單位進行改善的基礎工程—5S,其改善還只能以小時為單位來衡量”這段話反應了日本企業在改善方面的先進性,同時也説明了國內企業在精益生產應用上的落後。

隨着JIT的不斷髮展和推廣,近年來,在我國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口、製造業等實行流水線生產的企業中應用JIT獲得了明顯效果,例如,第一汽車製造廠、第二汽車製造廠、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結合廠情創造性應用JIT,取得豐富的經驗,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5]。其中不乏有許多成功的試行豐田生產方式案例,但大多數企業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發現不是實施不動,就是無法長效保持而難以獲得成功[16]。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國內企業歷來重視借鑑外部的先進經驗和管理方法,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精益生產是解決現存生產管理問題最佳方法,80年代以來很多大型企業就開始導入精益生產TPS等一系列外部方法,希望能夠和外資企業一樣獲得成功[17]。

3、結束語

實施精益生產對於江蘇淮安D電子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明智的選擇,D電子企業的競爭壓力主要來源於多樣性產品的快速生產和價格競爭,因此,D電子企業應改善生產運營過程,擴展設備通用性,注重人才培養,消除浪費,有效運用精益生產方式獲得最佳經濟價值。D電子企業應該明白,在實施精益生產過程中,其他國內企業以及國外一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對其自身不一定完全適用,有些企業還出現了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所以,在實施精益生產的過程中,切不可簡單照搬其他企業或國外成功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的具體做法,而是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系統的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精益生產流程,養成精益生產文化。通過生產經營過程精益化優化輔之以信息化,從而更好地滿足日益變化的客户需求,實現精益生產的目標。

文獻綜述 篇二

概述:

學前智育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為開發學前兒童的智力,使他們更加聰明,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學前智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

原則:

是對0歲至入國小前兒童實施教育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是:體、智、德、美諸方面的發展應互相滲透,有機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面向全體幼兒,熱愛幼兒,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依據0歲~6歲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學前教育的原則可概括為:

(1)從胎教開始適應各年齡發展和個體發展的教育;

(2)促進學前兒童體、智、德、美的良好發展與個性的健康發展;

(3)成人對學前兒童的照管與教育相結合;

(4)以興趣誘發,在遊戲中成長;

(5)創設適宜的環境,發揮其教育的功能。

趨勢:

簡述

自80年代以來,加強學前教育成為世界未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許多國家把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基礎,並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和保健學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嘗試新的改革,以促進本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逐步被納入義務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在學前教育的目標、制度、內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現一些新的趨勢。瞭解並研究這些新的動向,將有助於我們借鑑別國的經驗,促進本國學前教育的發展。現將80年代以來,尤其是90年代世界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發展的一般趨勢綜述如下。

學前教育中心的轉移

80年代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目標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體發展方向轉變。60年代,美、日、蘇等國在冷戰和“知識爆炸”等因素的壓力下,都以高、新、難等原則進行中國小課程改革,教學內容逐級下放。尤其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關於兒童早期智力發展的觀點,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加強早期智力開發成為美、蘇、日、德等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傾向於把早期教育誤解為早期智力開發,導致"智育中心",忽視學前兒童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隨着冷戰時代的結束和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復歸,80年代以來,各國教育工作者都呼籲要糾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開的"日、美、歐幼兒教育、保育會議"的中心內容,就是要求從"智育中心"轉向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人們意識到,各育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社會和情感問題應被看成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新修定的《幼兒園教育要領》,明確地將人際關係、環境、表現列入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中,以糾正偏重智育的傾向,促使兒童在天真、活潑、幸福的氣氛中得到良好的發展。美國幼兒教育界也普遍重視通過社會教育促進幼兒智力、社會交往能力、價值觀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但是,智育中心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決。由於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社會也要求高層次的人才,成人仍對幼小的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在兒童很小的時候,人們就對他們進行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如計算、閲讀、體操、芭蕾、鋼琴、健美、武術等方面的教育。這種單一的技能技巧訓練有着明顯的片面性,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無視兒童的興趣,強制行事,過於正規和嚴格,給幼兒個性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各國教育專家認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兒的特點,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仍然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們主張讓兒童通過自然經驗、社會交往和遊戲等方式自發地、自主地去學習。

嘗試不分年級的教育

不分年級教育在世界發達國家已成為影響現行教育改革的一種重要潮流。1990年,法國政府頒佈關於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學習階段改革計劃的法令,進行打破傳統的年級概念的改革嘗試。其做法是:將2至11歲兒童的教育分為3個階段,每個階段一般由3個學年組成。每一個階段稱作初步學習階段,包括幼兒學校的小班和中班,兒童年齡為2至5歲。第二階段稱作基礎學習階段,包括幼兒學校的大班和國小前2個年級,兒童年齡為5至8歲。第3個階段稱作深入學習階段,包括國小後3個年級,學齡為8至11歲。在美國,近年來人們對學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齡組和國小低年級中的不分年級計劃的潛在作用也倍感興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岡州迎接21世紀教育法案,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不分年級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級制和班級授課制在推動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制度過於強調整齊劃一,忽視兒童的個性差異,因而在19世紀末開始的歐美教育革新運動中就受到批評。不分年級教育的指導思想的核心是重視兒童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允許超前和落後,使優秀學生和後進生都能獲得有效發展。其次,不同年齡兒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動,通過社會交往,無論是年齡大的兒童還是年齡小的兒童,都能學到大量知識,並獲得社會能力的發展。再次,不分年級的教育還促進了教師對兒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師之間相互聯繫的加強。最後,不分年級制有利於幼小銜接,使兒童從幼兒園教育自然地過渡到正規的學校教育。

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學前教育機構。國學前教育事業在戰後雖然有較大發展,但一般説來,正規的學前教育機構如幼兒園和保育學校等仍難以滿足社會上的各種不同需要。近年來,許多國家學前教育機構的辦學形式日益多樣化和靈活化。

文獻綜述 篇三

電力企業想達到自身經營效益和外部社會效益的雙贏,不僅要以優質的服務滿足客户的需求,還需要改革自身的組織結構,以提高企業運行的效率和效果。重建後的組織模式圍繞着會計的業務流程而展開,職能單元則是為業務流程的有效運行提供服務支持。因此,基於會計業務流程而重構的會計組織其實是一種二維的組織結構——流程維和職能維,一方面需要建立與會計業務流程相適應的流程小組;另一方面,各個會計業務流程小組統歸於會計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實現相關的職能。流程小組目的在於滿足與業務流程相關的錄入、處理和控制等相關工作,服務中心的主要作用在於培養和提供有關的會計專業人員並參與解決流程上的執行問題,在縱向上保證組織內進行核算與管理的系統性。圖2顯示的是在ERP環境下,基本財務數據的採集工作由各個業務部門自身所設的數據處理中心完成,故需要在每個獨立的業務部門下設立數據錄入員,數據審核記賬員和數據文檔管理員這三個職位,分別負責部門數據的錄入、審核記賬和存檔等基礎財務工作。圖3顯示的是會計部門在以流程為中心重組後只需要設立AIS系統部(主要負責ERP系統財務模塊的使用和數據庫的維護及管理)及財務小組(主要負責對有關要素進行管理和監督等職能)。重建後會計組織的結構特徵:

(1)以流程為中心。會計組織的傳統分工有兩個基本的假設;

其一,相對於組織任務的多樣複雜性,僱員的工作能力往往被視為是不能匹配的;

其二,組織中的管理層被視為控制中心,對部門業務活動行使管理職能,對應到會計部門,部門內的分工越是詳細其相互牽制力就越大,從而內控就越強。

這兩種假設強調對員工的控制,均將員工視作低能、懶惰和不負責任的人,管理者的作用就是監督和控制員工。建立在這兩項職能基礎上傳統會計組織模式所獲得的利益遠遠低於所花費的費用,而違規的風險依然存在。與以管理職能為中心的組織結構不同,ERP環境下的會計組織結構圍繞着相關關鍵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構建,將以流程為重構的中心單元,把具有邏輯關聯的會計活動連接起來,由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完成整個流程的運行。流程小組成為新組織結構的基本單元,重構後的會計組織模式將不再以功能劃分各個崗位和職位,原先的崗位和任務被整合和壓縮為三種:數據錄入人員、數據審核記賬員和數據文檔管理員,從而避免了傳統組織結構的職能交叉,效率低下等問題。同時,減少了存在於各個環節的檢查步驟,只需要進行系統數據設定或者總檢查,就可以簡化這一原先繁瑣複雜的活動。流程化的組織結構保證了組織的通暢,避免了一些風險,崗位的最終設定可以根據流程的需要重新設置。

(2)扁平化。ERP系統的流程管理能夠優化企業的信息過程,重構企業財務數據的收集、傳遞和處理能力。ERP系統模塊中的財務信息系統,負擔了會計數據的彙總、協調、分解和控制職能,以前這些由中層會計管理人員所承擔的職能將由系統自動完成,從而大幅度減少這一層級所設置的管理人員,並在縮短組織的頂端與低端間信息通道的基礎上提升了效率,有效減少了財務數據失真的風險。ERP系統使傳統的會計組織中層管理人員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能夠提高組織結構的效率,會計組織的新模式成為高效率、效能的扁平化組織。

(3)相關組織界線的模糊化。信息化的會計實務,加強了“組織—機構—個體”三者間的聯繫,極大地提升了個人和組織的數據處理能力。之前直線型的組織模式將被新的模式所替代。會計組織的新模式將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連繫企業內部的各個層級機構,並加強組織自身同外部機構和個體間的聯繫,ERP環境下的企業、部門和個人,雖然仍然有權、責、利的劃分,但會計部門所承擔的工作已通過信息和數據與其他部門交織在一起,組織內部職能部門之間乃至組織間的界線已經淡化和模糊化。

結語

在ERP環境下探討會計部門組織模式的重新構造,它要求重構後新的組織模式能夠與系統模塊中財務信息處理的有關流程相契合,能與ERP環境下會計信息的處理流程緊密集合,從而保證會計目標的實現。傳統的電力企業會計組織模式固有的缺陷,制約了信息化浪潮下會計目標處理的效果與效率。而本文提出的在ERP環境下電力企業會計組織的'模式,能夠在業務流程重構和信息化的要求下,從制度上推動會計業務的同步化。文中的不妥之處,有待在以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完善。

文獻綜述 篇四

一、引言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種心理,如果家長、教師方面不能及時給予矯正,將會對他們的發展造成很不利的影響。目前我國教育專家、學者們針對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從家長、老師們轉變思想,耐心與青少年溝通以及加強社會文化現象方面着手的。而社會文化現象方面到底怎麼去引導,並沒有提出實質性的方法,而社會引導這一方面在我看來,恰恰與家長和教師對青少年所做的引導起着一樣重要的作用。所以説,矯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這條道路,依然很漫長。

二、正文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為止,關於叛逆心理這個定義還沒有一個唯一的概念。不過學者們普遍認同朱智賢在《心理學大辭典》中對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觀環境與主題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二)叛逆心理的表現

通常學者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有2個主要方面在變化。一個是從生理方面;另一個是在心理方面。對於生理方面學者們一致都認為孩子在身體結構上在發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認和理解時,常常表現為任性和耍小脾氣,常常採用懷疑的眼光和敵視的態度來對待周圍事物。更嚴重者常常無視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甚至用傳播負能量來擾亂周圍人的思維和態度,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響。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幾乎所有青少年都會經歷叛逆心理,它有什麼危害呢?絕大部分學者對這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卻沒有給予確切的説明。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的某些不恰當的行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糾正和引導,會導致其產生對抗社會、不合羣等病態性格,甚至會進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無數案例也證明了嚴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會上多發的離家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等都有力的説明了這一點,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給予正確的引導,會引起多麼嚴重的後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產生的原因

對於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眾説紛紜,但是無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幾種。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發育時期腦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發展也也越來越迅速。青少年由於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在生理上性意識以及性別意識都開始覺醒,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越來越強烈的獨立意識。但是此時他們的社會閲歷不足以支持他們的正確判斷,而他們又盲目的想自己做決定,這就使得他們叛逆心理的產生。

2、家庭原因。家長們對子女管教的思想並沒有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有多大的改變。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而他們對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總想要替他們做決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輸給孩子。這讓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十分牴觸,所以就會加劇孩子們的反抗,和家長的對抗也更加強烈。

3、學校環境。與家長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學校的老師教育方式,他們也認為“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對的。所以,對待青春期們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衝突不會換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評學生。

4、社會文化和傳媒因素。青少年的價值觀在還沒有成型,所以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導,那麼青少年就會和網絡上學習他們認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對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響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會性。我認為青少年自身的社會性也是影響着他們叛逆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是一種社會學生物,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屬於社會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為更多的是一種成長現象,我認為這是一個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為經歷了叛逆時期,他才回長大,才回促進自己思維的發展。所以,這是一個必然現象。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響。青少年這個時期是格外注重友誼的時期,為了融入這個羣裏,有時候他們甚至不得不公然對抗老師或者家長來贏取同伴的好感。

(五)解決策略

不要過分擔心他們的叛逆心理,在他們產生叛逆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關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問題。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他們;不要把他們僅僅當成一個孩子,而要認真的傾聽他們的聲音。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在社會方面,青少年最喜歡模仿偶像,可以藉助於網絡媒介創造正向的偶像榜樣作用,讓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確學會疏導叛逆情緒,平穩的度過這一叛逆時期。

文獻綜述 篇五

1、前言

我通過登陸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和查找有關文獻,共蒐集有關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獻資料二十幾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現將有關的資料歸納如下:

2、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

2.1不同類型社會體育指導的培養

劉平江、趙立《淺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培養一專多能的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在鄧星華《論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國社會體育的特點和鍛鍊羣眾的需要,可以將社會指導員分為健身健美類、醫療保健類、競技運動類、休息娛樂類等四類。”從上述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培養各個層次類別的體育指導員,可以全方位地為社會體育指導服務。

2.2加大高校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力度

廖軍在《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校體育專業擔負着為國家培養高層次體育專業人才的任務,根據社會對個類體育人員的客觀要求,其培養目標應主要是適應面廣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應該把培養和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列入其職責範圍。

3、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

3.1管理社會體育指導員應更加細化

倪同雲、白雲、陳琳等在《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體制的研究》(2002年)一文中明確指出:“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具有國情特色的較細分類,如在大類上可分為管理型、經濟型、技術型等,再在每個大類上分細,如技術型可分為:青少年指導員、老年指導員、婦女指導員等。”

3.2建立健全的我國社會體育組織管理體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佈了《關於社會體育指導員知識,技能審核事業來認定規程》。在《鄧星華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法規,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申報、培訓、考核、授予稱號、上崗經營、年審註冊、晉級《本站·》權利和義務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從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會體育組織管理體制的重要性。

4、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

4.1社會體育指導員總體數量情況及分佈

如付明、李飛傑在《武漢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與研究》(2005年)一文中歸納出:“武漢三鎮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表現出第一總體數量偏少,第二等級結構失調,國家級一級所佔比例太少,而三級比例過大。”何敏學、都曉鵑在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特點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國人均社會體育指導員約為1:3994,京津滬遼江浙等市處於領先地位。”

4.2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性別構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與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大多為職業女性和離退休人員,這一分佈是與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結構以及對體育的價值觀念相應的。”在武笑玲、馬美榮等《城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陽市城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性別結構與國家1998年的統計基本吻合,性別結構基本合理,男性高於女性,調查還發現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多為職業女性如文藝工作和離退休人員。”

4.3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

孫培初年《齡結構偏大文化層次偏低——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象調查》(2005年)一文中明確指出:“以上海為例:70%以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由街道社區聘請專業教師授課培訓各區省自己發證,除少量街道社區文教幹部外,絕大部分是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34歲,平均57歲。”

4.4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化素質狀況

莊永達在《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問題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國已經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約20萬人,這樣的發展速度和規律應該來説是來之不易的,説明我國的各級體育部門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如此高速度大規律地發展背後的質量保證問題。”

4.5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分佈狀況

付明李、飛傑在《武漢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表明:“武漢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分佈中專業社會體育指導員佔5.9%,兼職的人員最多達到62.2%,其次是離退休人員佔26%,體育教師所佔的比例最少為0.5%,其他的為3.4%。我們可以看出體育教師所佔的比例過少,説明體育教師的積極性還沒充分的調動起來。專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所佔的比例不大,説明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先階段還不能作為一種主要的謀生手段。”

5、總結

通過以上的文獻資料可以瞭解到,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管理等方面的理論以及它的一些現狀。荊州地處我國中南部,社會環境經濟實力體育發展水平和體育人口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還處於落後狀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雖然要順應我國這個大環境,但也必須體現指導員鮮明的地方特色,因時、因地制宜建立適合本地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