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秋節小故事兒童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4W

中秋節小故事兒童版(精品多篇)

玉兔入月宮故事 篇一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着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着嫦娥從身邊走去。

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裏,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説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

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

雄兔語重心長地説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

雄兔和雌兔眼裏含着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適合中秋節給孩子講的小故事 篇二

中秋節,一對情侶在陽台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女生向皎潔的明月鞠了一躬,坐下咬了一口月餅,説;“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女生的鞠躬讓男生的眼睛一亮,就咬了一口月餅説:“舉頭望嫦娥,低頭吃豆腐。”女生不解地問;“怎麼是吃豆腐,是吃月餅啊。”

男生竊笑道;“我吃的是豆腐月餅。”

女生去搶男生手裏的月餅:“讓我嚐嚐,我還沒吃過豆腐月餅呢。”

適合中秋節給孩子講的小故事 篇三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quot;。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的故事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適合中秋節給孩子講的小故事 篇四

一教書先生,有兒子三個。喜歡老大、老二,討厭老三。時值八月中秋,晚上,父子四人團團圍坐,吃月餅,賞明月。先生説:“今晚賞月,你們要吟詩四句,第一句要有‘圓又圓’,第二句要有‘少半邊’,第三句要有‘鬧吵吵’,第四句要有‘靜悄悄’”。

老大起身先説道:“八月十五月兒圓,過了十五少半邊,天上星斗鬧吵吵,一到天亮靜悄悄。”先生聽完連連稱好!這時,老二説道:“一塊月餅圓又圓,咬掉一口少半邊,芝麻桂花鬧吵吵,吃到肚裏靜悄悄。”先生聽完也頻頻點頭。接着,他怒目注視老三:“該你了!”老三説道:“爺四賞月圓又圓,”先生急忙插嘴喝道:“混賬!説的什麼話!爺四賞月哪裏有圓 ?”老三接着説:“爺四賞月圓又圓,爸爸死去少半邊,親友弔孝鬧吵吵,抬出棺去靜悄悄!”

中秋節的兒童故事 篇五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此刻《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小故事 篇六

今天是中秋節。有兩位老人,相互攙扶着走了半天,終於到了大兒子家。是大兒子昨天託人帶信叫他們來吃團圓飯的。現在他倆在門前,見鐵將軍把門,等了許久,不見有人回來。老伴説:“是他帶信叫來的,他們上哪兒去了?把我們忘了?”老漢生氣地説:“搞的什麼鬼!”

“他們能有什麼鬼?”老伴説。他們等不到大兒子,就到二兒子家去了。老漢三個兒子都住在這座城裏,就老倆口仍住鄉村。他們到了二兒子家,孫子正坐在門前,見爺爺奶奶來了,高興地迎上去大聲喊道:“爺爺好!奶奶好!您們來啦。”

“你怎麼一個人坐在門前?”奶奶問孫子。

孫子答道:“我在等爸媽。”原來二兒子夫婦倆都沒有回家。等到什麼時候?不如到三兒子家去吧。等老倆口摸到老三家時,天都黑了。孫女兒來開門,見是爺爺奶奶,馬上喊道:“爸媽!爺爺奶奶來啦!”三兒媳婦出來了,“你爸不是出去了嗎,還喊你爸。噢!爺爺奶奶!你們來啦!我在洗鍋刷碗,你們進屋坐坐。”老倆口聽這口氣,還進屋?老漢説:“我們順路來看看,就不坐了。”

“爺爺奶奶再見!”

“爸媽走好!”

“好!好!我們走了!”

今天是團圓節,在月光照耀下,兩位老人只好往回走。在回家的`路上,又大又園的月亮看着這一對老人,感歎地説:“老人家,你們看到我了吧。我最瞭解你們的心事,你們沒有見到兒子,團圓飯沒有吃上。肚子餓了,我這裏有許多月餅,你們隨便吃吧。”

老人聽到了月亮的聲音,看到了面前晃動着的月餅,高興極了。他們伸手接,似乎接到了,又好象沒像拿着。月餅在移動,他們也在移動。

不知不覺到了芳草地上,在明媚的月光下,他們看到四周有許多花草,金桂飄着濃郁的芳香。草地上有一張方桌,上面放了許多月餅,還有菱、藕等。老人高興地吃着月餅,他們從來沒有吃過這樣可口的月餅。吃着吃着,他們看到大兒子一家人來了,接着二兒子一家人來了,最後三兒子一家人也來了。是啊!今天本來就是團園節。老人更加高興,下午的一切不愉快事情全忘記了,好像從來就沒有過憂愁。甚至,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老人。他們感受着這美好的天倫之樂,吃着香甜的月餅。

正在高興時,月亮突然鑽到雲裏去了,天黑了下來,眼前的一切全變了。老人再仔細看,“這是哪兒?這不是我們的家嗎?”他們開門進屋,老伴找火柴點燈。然後説:“哎!我去做飯。”

老漢説:“我不吃,月餅吃飽了。”

老伴也覺得:“我也不餓。”他倆坐在油燈下,愉快地回憶着剛才見到的美好一切,温馨地笑了。

第二天,鄰居發現這兩位老人已死在家中,臉上還留着笑容。桌上的油燈,油已點完,燈自然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