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項羽的評價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59K

【導語】

項羽的評價

項羽的評價 優選10篇 由本站會員“dearbox”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項羽的評價篇2:項羽的評價篇3:項羽的評價篇4:項羽的評價篇5:項羽的評價篇6:項羽的評價篇7:項羽的評價篇8:項羽的評價篇9:項羽的評價篇10:項羽的評價

【正文】

篇1:項羽的評價

自古以來人們對楚霸王項羽褒貶不一,有人稱他為“人傑,鬼雄”,也有人稱他為“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我則稱他為“‘近古以來未嘗有’的武夫”。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偉大的功績,這樣一個英雄豪傑在政治上卻極為幼稚,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燒殺破壞,以至喪失民心,終軍敗身亡。

在劉邦和項羽的形象比較之下,我們能夠看出,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劉邦年輕時是好吃懶做的酒色之徒;起義以後,項羽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對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劉邦表現為一個膽小鬼,極端個人主義者,為自我逃生,六親不認,把子女三次推墮車下。項羽最主要的性格特點是坦然直率,而劉邦的性格特點是狡猾誣賴。從另一方面看,項羽驕傲、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劉邦比較虛心、豁達,善於採納別人意見;在政治鬥爭上項羽十分幼稚,異常在鴻門宴上更是如此,對於一個敵將的放肆行為視而不見,更呼其為“壯士”且“賜之卮酒,賜之彘肩”相比之下,劉邦在政治鬥爭中老練,在宴會上不動聲色,全力取得項羽的諒解;項羽不會用人,劉邦善於用人;項羽比較殘暴,劉邦比他仁慈;項羽是軍事人才,善鬥力,彭城大戰,帶三萬人把劉邦打敗,而劉邦善鬥智。

是的,霸王項羽確實讓人懷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為,這是真正的男子漢,錚錚鐵骨,豪氣沖天。“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何等的豪邁!真乃蓋世英雄,震古爍今,光照日月。英雄末路,他沒有選擇逃生,而是從容自刎。他演繹的那首《霸王別姬》成了千古絕唱,使得多少之後者扼腕歎息,唏噓不止。

同眾多卑微的靈魂相比,他雖敗猶榮,雖死猶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篇2:項羽的評價

對於項羽這個人,中國人都不陌生.他一世英明卻要落個臨江自刎的下場,難道真是上天讓他死嗎?跟他本人沒一點關係嗎?

有人説他是“婦人之仁”。他在鴻門不但沒有殺了劉邦,反而招待其一齊喝酒,在自我謀士的再三暗示下無動於衷,最終放走了劉邦。以致之後被劉邦逼地無路可走。

但也有人説他是顯示出了他的“君人之度”。認為:他在自我的地方殺人,不武;而暗殺劉邦在自我的營中,屬於謀殺,不是他的本性所為。顯示出了他的“軍人之度”。

這兩種對項羽的説法,個有個的道理。

但我認為項羽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他很重視感情的:他對士兵猶如自我的兄弟一樣,哪個戰士受傷了,他回送藥送飲,問長問短,甚至會為死去的士兵流淚。有人説這是他“婦人之仁”的特點,我卻不大讚賞這種説法。不能把人的善良都繪聲繪色地説成這個人是“婦人”。當他血戰沙場,潰敗秦軍,焚阿房宮的'時候,他的“婦人之仁”還能找到嗎?這又説明了什麼?僅有一個觀點,就是項羽是上述兩種性格的綜合。

而他在別人眼中,除會拼、會殺、會哭、會被感動之外,還有什麼?還有自信,成功的人都是有自信的。失敗僅有一個,那就是放棄自信心。在那個年代,力量和謀略各佔半壁江山,直到此刻也如此,有時候謀略會大於力量,赤壁之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我眼中,項羽一向都是個英雄,雖然他失敗了,但他在眾人的心中,永遠都是勝利的。

篇3:項羽的評價

後面還有多篇項羽的評價!

項羽的是非功過,歷史上各種評論不一,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標準,能夠再舉例説明。例如司馬遷記載,劉邦説“項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實際上這就有問題,到底用了沒有或者哪些方面用了哪些方面沒有用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宋人蘇軾專門寫過《論項羽范增》,作過一些具體評述,似乎是肯定范增的,“增亦人傑也哉!”南宋楊時的看法則不然,他寫道:“吾讀漢紀,至高祖謂項王有一范增不能用故為我擒,常以為信然。及讀項羽傳,觀范增所以佐羽者,然後知羽雖用增無益於敗亡也。”以上二人之評論雖然角度有所不一樣,但范增之所作所為,以及項羽與他的關係,仍然是需要具體研究的。前人評價當中,也有看起來比較“偏頗”的,例如明人趙弼所撰《雪航膚見》:“其中如論項羽殺宋義為是,先儒斷其矯殺為非;又論殺秦王子嬰,屠其宗族,伐其陵墓為是,先儒論其暴橫為非;又論項羽不殺沛公,有人君之度,先儒不能表而出之;又論項羽獲太公、呂后,三年無淫殺之心,聞吾翁即若翁之言,即舍太公,則篤於朋友之義,而先儒不能察;又論羽之才美,亙古無倫,烏江之死,本實天亡,而非羽罪,司馬遷、揚雄所論皆謬”(《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九)。

有些不是專門論項羽之作,其中也會有關於項羽的評論,例如南宋李石作《建康形勢論》中就寫道:“嘗謂項羽既取關中乃退都彭城,以成沐猴之譏,愚謂項羽不失……”隨後還大發了一通議論。保不保關中,乃至回不回江東這些戰略上的問題,也有不少值得進一步研究之處。回不回江東的問題,也是歷來人們所關注的問題之一,唐宋詩詞中論此事的不少,唐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宋王安石也作過《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二人都是設想如果項羽再回江東,或能夠重振旗鼓。可是,如胡曾詠史詩《烏江》所説:“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這就是所謂無顏見江東父老,涉及到項羽的為人和性格等方面的問題。以至也有人評論項羽:“然觀其心度之所安,大抵知有楚而不知有天下,故其貪戀故國之榮,不啻如晝錦之快,是其志已可悲也,宜其天下不得而有也。”(宋·王邁《臞軒集》卷三)

篇4:項羽的評價

“中原逐鹿,項羽出征誰能阻,豪情萬丈,傲視羣雄爭榮辱。獨項羽,為紅顏衝冠一怒衝冠,唯項羽,惹天下英雄盡妒。又怎奈烏江水邊,一代英雄白骨枯。”

楚漢相爭,是一場帝王的相爭,項羽敗了,他在烏江水邊,孤獨落寞間,舉刀一揮,斷了自我戎馬一生,了結了四年的楚漢相爭,更折了多少人的英雄一夢。

捲土重來未可知,項羽從來不是一個帝王,政治上的才疏學淺,註定是他只能是政權相爭中那個悲壯的犧牲品。他不是帝王,卻為英雄。

一屆兵敗之人何為英雄

項羽是一個鮮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愛過、恨過、輝煌過也落魄過。他同千千萬萬大眾般不完美,但他有他的魄力,他有他的雄渾。

英勇無雙,飛身上馬,持盾持刀,所向披靡。破釜沉舟,他親自率全軍渡河,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大破秦軍。人人尊稱他是羽之神勇,千古不二。他一路披荊斬棘,無人能敵,正應對壘戰無不勝,能夠説武力上的絕對優勢,助他封神。

其實,項羽想要的不多,他追求的是什麼是權嗎不是。是榮華富貴麼不是。權利,他見的太多,財富,他置若罔聞。項羽想要的,大抵只是一個有愛人有朋友的家。但歷史殘忍的逼着一個西楚霸王,非要讓霸王成帝王,項羽對於稱王稱帝,沒有多大念想,他不像劉邦般吃相難看。有人罵他“婦人之仁”,有人贊他“君子之氣”,到頭來項羽想爭的真的不多。他身上從未捆綁着草民翻身的勵志故事,高貴的他很難看到腳下的實地,眼中卻能望近無限的星空。他永遠做不到毫無尊嚴的卑躬屈膝,他視人人為友,他待人人如己。這樣一個人,生來不是為了功於心計而稱帝的,西楚霸王,生來就滿足了人人心中對於英雄的幻想。

烏江自刎,項羽為自我的人生譜寫下了一曲英雄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虞兮虞兮奈若何。我同千千萬萬後人一道,走過歷史的長河,見他了一面,評他了一番。一番言辭些許雜亂無序,一番言辭些許重複拖沓。

但我相信千千萬萬人心中都有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我為項羽續一秒。”項羽,一屆霸王,一曲悲歌,更是無數人在日日夜夜所歎惋又讚歎的英雄之軀。項羽歷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歷史上很多人對他的評價都褒貶不一,那他究竟是個怎樣樣的人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蒐集的對於項羽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篇5:項羽的評價

[由本站網友投稿]

我看項羽

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裏,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為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實為後人所景仰。

然而,項羽畢竟是一個杯具式的歷史人物。他的杯具,不僅僅是歷史的杯具,也是性格的杯具,而他的杯具性格,無疑張揚了他的人格魅力。(論點)

項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於他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他的個人杯具(分論點)。古人云:“義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謂之義”。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當,言而得體,便可稱其“義”。然而,“義”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項伯為報救命之恩,向張良通風報信,可稱得上“義”,可此舉客觀上卻幫忙了劉邦,使得沛公在鴻門宴中能化險為夷,此舉又謂之不“義”。兩軍對壘,項羽卻不忍弒殺劉邦,縱虎歸山,最終成就了劉邦的霸業,實乃對敵人的“義”,而對自我不“義”。項羽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能夠説,項羽重義而輕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杯具。(理智與情感的關係,項羽情感大於理智)

項羽的性格杯具還表此刻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話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為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最終讓自我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能夠説,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杯具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應是不能知人善用,不聽人言,不信任,猜忌,浪費人才。(比較手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為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麼,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篇6:項羽的評價

在我們的印象中,項羽是一位忠肝義膽、滿腔熱血的英雄豪傑,有生之年戎馬倥傯,成一方西楚霸王,贏萬代有志之士之敬仰。然而這樣的一方霸主,卻為其大義而杯具地結束了一生。

項羽之敗,敗在優柔寡斷。鴻門宴中,項羽與謀臣武士已定除劉邦之計,劉邦狡詐圓滑表其“忠心”,項羽聽而信之,為人不忍,即便是下屬多次暗示,仍默然不應,他的心慈手軟,使他錯失了除掉對手的最好良機,也為鋪下一條走向滅亡的道路。

項羽之敗,敗在重義輕理。劉邦大軍重圍,項羽勢單力薄,四面楚歌,身處絕境,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項羽雖寧死不屈,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是換一個角度來想,他的選擇真的是有遠見卓識的嗎,他卻少的是冷靜,謙卑與忍讓,能屈能伸才可謂大丈夫,本有渡江逃跑的機會,東山再起,曾有詩云:“江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可他卻選擇放棄,一切也就無法挽回了,顯然他在“理”的面前選擇了“義”。項羽之敗,已是必然。

杯具性的失敗也同樣彰顯了他人格的魅力。那份大義凜然勇猛無敵造就了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也無疑毀滅了一個滿腔熱忱最終走投無路的勇士。無論項羽成功與否,氣壯山河的戎馬生涯總給後人留下無限的慨歎。

縱觀項羽一生,他是失敗的勇士,也成功的英雄。

篇7:項羽的評價

大漠長煙,孤泉冷月,在千年風霜與半生信仰之間,你坦然地選擇了向前再跨一步——即使一路苦行,也要披荊斬棘;

蘆花飄蕩,殘陽盛血,在生死險惡與一世梟雄之間,你坦然地選擇了向前再跨一步——即使走向地獄,也要差遣豪邁;

白駒過隙,時光如流,在朱户閣樓與茅草小屋之間,你坦然地選擇了向前再跨一步——即使潦倒清貧,也要追隨心境。

向前再跨一步,是你寫下了萬里迢迢的歷史征途。

一千五百年前,你輸給了劉邦,但你卻贏得了從此以後所有人口中的英雄之名。從歷史的大殿上走下,這條滾滾的烏江像一個歷史的隧道,我們隨手可翻檢到楚漢的遺蹟。遐想連篇,我似乎坐在了你的面前。

假如你生在古周、盛唐,你會成為周武王、唐太宗;假如上天給你一個信守不渝的對手,你也許會再造一個大楚;假如你少一點天真與優柔寡斷,真按范增的計謀,殺沛公於鴻門,也許會又創立一個新的天下。胸中四海翻騰作着這許多的“假如”,抬頭一看,你還是那樣平靜地坐着,目光更加執着,手中的的寶劍被摩挲的鋥亮。我不覺可笑自我的胡思亂想。我明白你已經這樣靜坐默想了兩千年,你明白氣數不可違,英雄無法挽救一手傾覆的杯具。

所以,即使正如一些人所説,如果項羽少一些天真,少一些高傲,度過了烏江,也未必能東山

再起,雖然你擁有卓越的才能,可是卻輕信多疑,婦人之仁,在新豐鴻門宴,遲遲下不定決心刺殺沛公以至於錯失了北定天下的良機。更何況項羽又擁有別人不所有的殘暴,攻襄城之餘,項羽屠殺全城,鉅鹿一戰,秦將章邯已率軍投降,可項羽卻在新安下令坑殺20萬秦軍降卒,入咸陽,又殺秦降王,火燒秦宮室,劫掠婦女寶貨。連年的戰爭百姓早已不堪重負,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殘暴,百姓又怎能信服於你,縱使你有卓越的才能,縱使你能效仿勾踐卧薪嚐膽,試想如此一個出爾反爾的“膘悍禍賊”到了江東,江東百姓還會真心輔佐你,依然替你出謀劃策,他日伺機東山再起嗎王安石在詩中寫到:“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事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你的天真,你的高傲,造就了你如此的杯具,既然氣數已盡,不如可是烏江的,與其屈天下,不如驚天動地刎於烏江,讓天地為之動容。

但你短暫的一生中,人格的最大魅力在於你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你的個人杯具。你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能夠説,“重義而輕理”是你的性格的最大痛點。

你的性格杯具還表此刻剛愎自用。你聽信項伯的假言丟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你不聽勸告逼走范增失去了半壁江山,你退守垓下最終在烏江邊告別了一切。你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兵敗得你無顏應對江東父老,在烏江邊上自刎而死。但不管你成功與否,你永遠是堪載史冊的英雄,因為你是如此轟轟烈烈,是如此氣壯山河,是如此大義凜然。

對面而坐,你説:“我本無我,不負天下。”

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安於此刻,拼命享受,死而後已;一種人為信仰而生,一生戰鬥,為了“將相寧無種,本無富和窮”的崇高夢想。一個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總要還原為人;不管他的壽命多長,總要變為鬼;而僅有極少數人才有幸被百姓篩選,歷史擢拔而為英雄,享四海之朝奉,得到永恆。

篇8:項羽的評價

項羽這個人一生雖然短暫,但算得上是一個轟轟烈烈的英雄人物。多年來,一向被人們關注和研究着,各種各樣的評價都有。例如用《四庫全書全文檢索系統》(文淵閣版)鍵入“項羽”就能搜索到2579條相關的資料。有的是專論項羽,有的是在討論歷史乃至某一時期現實問題時,涉及到項羽及其評價。又如古今的許多詩詞中都有對項羽的評價,有專門“詠項羽”或“烏江”、“鴻溝”、“鴻門”等詠史詩,也有在其他詩詞中提到的。當代偉人毛澤東“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應當也是一種對項羽的評價。

那裏我想先説一下古人的評價。首先是《史記·項羽本紀》,項羽該不該列入“本紀”司馬遷的用意究竟是什麼至少從唐代以來,就已見仁見智。可是司馬遷寫項羽,是很用功的,寫得好,耐看。明人王世貞在《書項羽傳後》一文中寫道:“吾少時閲書至夜分而困,欲寐,輒取項羽傳誦之,即灑然醒。以為非羽不能發太史公筆;非太史公無以寫羽生氣……”

據司馬遷記載,戰勝項羽的劉邦對項羽是有評價的。而司馬遷的記載,是後世評價項羽的史實依據。絕大數人是把項羽當英雄看待的,生得轟轟烈烈,死得慷慨悲壯,所以李清照才有“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讚歎佳句。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後人評價項羽的功過是非,見仁見智,討論其失敗原因,從中吸取歷史的教訓,有些評價是耐人尋味的,值得重新審視的。上述王世貞的書後就項羽之是非有不少具體論述,從中能夠看到,他還與朋友們一齊討論過,他寫道:“至楚漢之為訟,則羽之負漢者一,而漢之負楚者三。……高祖死,何以見羽地下哉餘故友宗臣每酒間大呼,吾寧不成而為羽,不能成而為高祖。”這當然是一種私下的議論,是個人的一些看法。比較正式場合的評論也有,《貞觀政要·誠信》記載貞觀十七年唐太宗與侍臣講“去食存信”問題時曾説:昔項羽既入咸陽,已制天下,向本事行仁信,誰奪耶這是就“項羽引兵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秦民大失望”(元戈直注)批評項羽不仁不信。《貞觀政要》中還不止這一次提到項羽。

從歷史上的情景看,關於項羽的評價值得討論的問題很多,這些立場、觀點與個人所處的時代也有密切關係。所以項羽研究還應當也必然會繼續下去,許多問題可繼續討論,我想應當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以上所舉事例該如何看待從司馬遷的評價開始,甚至包括司馬遷記述的與項羽同時代人的評價,這能夠説是研究的研究。例如《項羽本紀》中記宋義對項羽説:“夫被堅執鋭,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又例如《淮陰侯列傳》記韓信之言曰:“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這些評價,夠我們討論一番了。

第二,我們今日來評價項羽,分析、討論項羽的性格、情懷、命運,發掘項羽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文化意義更大。應當説,後世乃至今日人們討論的項羽,有真實的項羽和想象的項羽、有形的項羽和無形的項羽之不一樣,這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的問題。

第三,項羽是一位軍事家,他的歷史貢獻主要在軍事上,他短暫的一生中有幾場重大的戰役,如鉅鹿之戰、彭城之戰、成皋之戰、垓下之戰,都是能夠再深入研究的。

第四,還能夠延伸一些問題作深入探討。如西楚霸王之“西楚”的研究。有關司馬遷論述的部分事件的考證是必要的,但考證必須實事求是,必須遵循考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如此進行的考證和研究,方能帶來更多好的學術成果。

篇9:項羽的評價

項羽的一生不是成功的,但卻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他的心思過於單純,尚武,夢想主義,可是項羽是個人,他能夠有那些不足的缺點,可這無法證明項羽只要改變了缺點,就必須會成功的因素。可若他真的改變了它們,項羽還是項羽嗎。

如今歲月變遷,千百年來烏江岸邊的樹枝綠了又綠,清風吹盡波濤,訴説一遍又一遍的往事,一身銀甲,無上榮光,一匹烏騅,嘶鳴戰場,一曲絕歌,終是留下了英雄的影子。

篇10:項羽的評價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項羽一名一向被稱為是千古英雄。

鉅鹿之戰,大敵當前,項羽卻臨危不懼,鎮定自若。當所有人都覺得此戰必敗無疑時,他破釜沉舟,披着銀光鎧甲,聽着汗馬嘶鳴,踏着遍地骸骨,登鉅鹿之戰場,劍指咸陽,一身榮光,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齊擊敗秦軍。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奠定了當時項羽在諸侯間的領導地位,已勝過千萬英豪。一個名留青史的英雄,有時候不需要用豔麗的筆墨來刻意凸顯出他的偉大,因為英雄的榮耀光芒是無法在歷史的硝煙中磨滅的。

一戰之後,聞名諸侯,豪氣沖天,中原逐鹿誰又能阻。

項羽不僅僅是一代英雄,更是一介普通人,有着一樣的愛恨情仇。他與虞姬共同譜寫下了一曲垓下之圍。在虞姬面前,他不再是那個戎馬一生,人人畏懼的將軍,也僅有在她面前,他能夠脱下沉重的戰甲,沉甸甸的包袱,與她並肩坐在山頂看日落西山,傍晚賞羣星璀璨,這一刻那個鐵血無情,叱吒風雲的戰士,已不見蹤影,時光已成了永恆的柔情。人道世事難料,完美的東西總是轉瞬即逝的。在戰火蔓延,羣雄逐鹿的年代,垓下之戰,似乎奠定了他的結局。項羽自刎於烏江岸邊,當鋒利的劍刃不再指向敵軍,而是懷着無盡的淒涼,輕抹自我的喉嚨時,鮮血染紅了天邊的雲朵,血溶於烏江岸邊的江水,終是留下一世英名與悲壯。富貴不忘衣錦還鄉,有愧之時無顏應對江東父老,寧可死也不苟且偷生。犧牲無數多的戰士,卻落得身死他鄉的結局,而自我再次帶兵作戰,對先前的失敗置若罔聞,怎樣能夠做到。以一己之死,換取江東百姓平安,不願戰火蔓延,燃盡烏江之水。項羽烏江自刎,悲壯淒涼,熱血豪氣,用自我的方式書寫了一筆抉擇和忠貞。

【小編簡評】

項羽的評價 優選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項羽的評價範文。

【網友評價】

感情色彩很強烈啊。

Tags: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