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晉祠簡介 (菁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8K

晉祠簡介 (菁選(多篇)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本站的小編精心為您帶來了晉祠簡介 (菁選(精選5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晉祠簡介 篇一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素以雄偉的建築羣、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

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2014年3月7日,李克強參加山西代表團審議談到改善民生時,現場吟誦多年前在晉祠看到的對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人共樂千秋節;樂不可無,樂不可極,樂事還同萬眾心。

晉祠簡介 篇二

晉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翁山下,晉水發源處。北宋天聖年間,追封唐叔虞為汾王,併為大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大的聖母殿,殿內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魚沼飛樑為國內所僅見。殿內兩側為難老、善利二泉,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左右,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廳有唐太宗寫的“御碑”、“晉祠之銘並序”。

晉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於聖母殿左側,唐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鬱郁蒼蒼,與常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個侍女像、聖母像譽為“晉祠三絕”。

晉祠簡介 篇三

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的祠堂,建立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1500年前,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後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模。其中於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範。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100餘座,個性是主體建築聖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實例。保存在聖母殿內的宋塑羣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國雕塑史上藝術高超的罕見精品。

晉祠建立年代久遠,跨越時空漫長,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許多祠廟建築難以比擬的。晉祠以超多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築、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一份最珍貴的遺產。

晉祠簡介 篇四

晉祠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水的發源處,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遊覽勝地。1961年3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週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滅商之後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於唐,叔虞死後,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

後人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立設,以祭祀叔虞。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晉祠。晉祠歷代均有修建和擴建。南北朝天保年間(550至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遊晉祠撰《晉祠之銘並序》碑文,又一次擴建。太平興國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聖年間(1023至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其母邑姜亦供奉於正殿之中。熙寧晉祠年間(1068至1077年)封邑姜為“顕靈昭濟聖母”,遂有聖母殿之稱,之後唐叔虞祠堂遷於北側,構成今日格局。

晉祠簡介 篇五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

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取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