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的題目和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7W

2023年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的題目和答案(精品多篇)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一

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個兄弟民族勞動、戰鬥、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而新疆-一個土地面積佔全國六分之一的維吾爾族自治區,就佔有55個兄弟民族。各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並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儘管各個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中華各民族之所以能夠融合成為團結的整體,並經歷幾千年的變故與動盪而永不分離,根本原因就是愛國主義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證。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的大團結,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各民族都為祖國的統一、繁榮、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回溯中華民族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自秦漢以來,凡是歷史上的盛世,無一不是在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局面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凡是人民流離失所,城鎮被毀,田園荒蕪,生產凋敝,民族生存面臨嚴重威脅,無一不是國家分裂、社會**、矛盾尖鋭造成的。歷史一再證明: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經濟才能發展、社會才能和諧。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慼與共,共同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就是各族人民頑強不屈、前赴後繼、共禦外侮,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新中國成立60年的歷史,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共同致力於國家繁榮富強的歷史。

民族團結的精神歷經千年滄桑,已經深深植根於各族人民心底,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今天,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發展的寶貴機遇和復興的美好前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3週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始終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團結穩定,更加自覺地做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不動搖,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不動搖,堅定不移地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讓民族團結之花開放得更加豔麗多彩。

社會主義祖國的成立,使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發生了質的變化,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在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視,實現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團結,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裏,在保衞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共同鬥爭中。各民族之伺交往與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時候都無法比擬的。正是這種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大交流,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民族的聯合和國家的統一,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儘管在新中國建立以前,總的説來這種聯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統一也只是相對的,仍保留着某種封建割據狀態。但是,它畢竟給人民帶來和平建設的環境,減少了某些民族統治者為爭權奪利而挑起民族仇殺的機會,排除了分裂時期許多人為的障礙,為各族人民順利開展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和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抵禦外來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必然表現為為維護統一、反對分裂而鬥爭。愛國主義的精神力量,更支撐着我國各族人民的愛國力量,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同帝國主義肢解中國領土、破壞民族團結的陰謀;同民族敗類的分裂主義活動,展開了英勇的鬥爭。歷史一再證明,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我國人民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前世界上許多地方民族衝突加劇,民族戰亂不斷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要從中華民族的大局出發,從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維護我國多民族統一的傳統出發,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堅決同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鬥爭。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由於我國各民族已經形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因而民族發生分裂,必然引起社會動盪,甚至導致戰爭發生,這樣對國家、對民族、對每個人都會帶來損失乃至災難。相反,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環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民族團結就發展,民族分裂就倒退,這也是我國幾千年歷史發展所得出的結論。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的題目和答案 新聞 篇二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脱貧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總書記對扶貧幹部強調道“脱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信心、緊抓實幹。集中力量啃下脱貧硬骨頭,多措並舉鞏固成果,確保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奮力奪取脱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扶貧幹部要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集中精力攻下脱貧攻堅戰的勝利堡壘,要始終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定信念,多想辦法解決棘手問題,伸出手來將更多的貧困羣眾拉上馬,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脱貧攻堅,奪取全面勝利。

一個孩子都不能少,“教育扶貧”托起明天的希望。一間特殊的“課堂”,傈僳族的四個孩子組成了一個班級,聘請一名傈僳族老者為其上課、答疑解惑。曾經這四個孩子在高黎貢山上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害怕生人、不善言語,進入學校後難以適應,當地扶貧幹部並未因為人數“少”而放棄這四個孩子,而是想辦法創造條件供孩子讀書,用教育的力量改變孩子今後的人生道路。“以人為本”的政策方針要烙印在扶貧幹部的心頭,適齡兒童的讀書問題是扶貧路上不容妥協的重要工作內容。扶貧幹部首先要重視教育、發展教育,用盡“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可上、有書可讀,讓知識把孩子們帶出大山,用“教育扶貧”托起孩子們明天的希望。

一個青年都不能少,“就業扶貧”改變今日的命運。山林地區的青壯年主要依靠當地農業為生,要想養活養好家中幾代人實屬艱難。許多地區的貧困羣眾通過國家的“易地扶貧”政策搬出了大山,住進了舒適安全的新樓房。扶貧幹部要牢記“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囑託,着力解決青年們的就業問題,讓搬遷的貧困羣眾可以真正的“安居樂業”。不要讓青年人因為缺乏技能而無助,扶貧幹部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技術培訓工作,建立技術示範基地、舉辦就業幫扶講座、推動鄉鎮企業開辦等,培養好貧困青年羣眾的一技之長,提高青年的就業能力,讓每一個青年都有重新加入“致富跑道”的機會,改變原本“一眼望到頭”的命運軌跡。

一個老人都不能少,“健康扶貧”渡過生命的難關。“精準扶貧”就是不放棄扶貧路上的每一個人,不因老年人體弱多病而減少精力的投入,讓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大國擔當。山西省大寧縣樂堂村全村140多户人家散落在10公里的黃土高坡上,過去這些老年人患病無法醫治,自己不但深受病痛折磨,還讓家中子女更難脱貧,“鄉村醫生”賀星龍數年如一日地奔忙在這10公里的看病救人路上,給老人們帶去了“生的希望”。扶貧幹部要加強地區醫療團隊建設,激勵鄉村醫生的加入,不斷壯大我們的扶貧隊伍,提升地區醫療條件,用大愛之心堅持走完最後的“一公里”,保障全民健康,才能真正地走到全民小康。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扶貧幹部要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青年和老人,不落下任何一個民族和個體,托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太陽,用盡全力奪取脱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的題目和答案 新聞 篇三

中央電視台在黃金時間播出了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幾次講話中摘錄的一些片段為開端,全面總結展示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變革和輝煌成就,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豐富內容和深遠意義,客觀公正的面向大眾進行宣傳普及。

觀看了《法治中國》的第一集《奉法者強》後深有體會。

開篇講到“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範、引導社會生活。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無法則亂;民,無法則貧。人民羣眾應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將法律當成自衞的武器,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切勿以身試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職務多高,只要違反法律、破壞法律都要受到黨紀國法的嚴肅懲處,毫不姑息。

法治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他指出了服從良法包括兩種情況,其一是樂於服從最好而又最可能制定出來的法律,其二是寧願服從絕對良好的法律。絕對良好的法律,在實踐中是不可能的,因為法律不可能完全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社會情勢的變更很多時候也絕非法律所能預測。在我國,不論是當前,還是將來,建設法治社會是必不可少的,依法實行治國方略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建設法治社會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保持社會穩定和安定團結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老百姓生活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普及人民羣眾法律知識,重視法律宣傳,提高法律素養。注重從少時培養良好的法律意識,少年不懂法,以後成年也很可能不懂法,我們要知法、守法,然後才能舉起法律的旗幟維護自己的利益。人若不懂法不守法,便容易誤入歧途,甚至不知自己有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比例佔到總人口的70%,這羣人的法律意識得不到提高,其他30%左右的人口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意識提的再高也不能根本上提升我國的法治水平,而普及法律的關鍵就在形成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使百姓羣眾處在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內,普及其法律基礎。不過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重視。

法治中國使我深刻了解認識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法律普及的必要性。更激發了自身為國家法治社會做偉大貢獻的使命感,給人更多的教育與啟發。相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會在建設法治社會上越來越穩固,走向繁榮昌盛。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四

今年是脱貧攻堅戰全面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幹部要以臨戰的狀態、決戰的姿態、決勝的心態,狠抓各項工作落實。近日,一幅“五級書記”同框的照片在刷屏的同時,也更刷新了這項“一把手工程”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想起之前有幸在一次培訓中聆聽了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書記彭興利的工作自述,更倍感基層力量在這場脱貧攻堅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稱號:草帽書記、牛書記

社會主義新農村下的新時代村書記該是什麼樣的?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北京市第xx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到過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參加過國宴的人該是什麼樣的?當人們稱呼他為“草帽書記”“牛書記”,他的“本色”又是什麼樣的?在一次培訓中,我有幸見到了這位傳奇人物,從他的身上去尋找答案。

一頂草帽,一身染了草漬的舊衣服,一雙不怕踩泥蹚水的鞋子,彭書記的打扮與普通村民別無兩樣,我詫異,後而反思自己,基層幹部不應該都是這樣的嗎?想起剛入職,我以為政府機關應該着裝周正,但來後發現即使是領導也很少西裝革履。某天我穿着高跟鞋來上班,書記一句話“走,下村”,一下午下來我的腳就吃不消,從此高跟鞋全都束之高閣。“咱就是個農民,下地幹活兒,穿成這樣方便,而且打扮得再好也不如村子裏乾淨整潔來得重要。”彭書記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忙碌在田間地頭、大街小巷。我想,無論他的稱號是“草帽書記”也好、“牛書記”也罷,始終保持為民服務的態度,將是他永不會變的本色。

“天下雌雄未定,公孫(述)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古有求賢若渴者胸懷天下,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現有基層黨員幹部心裝百姓,紮根基層、深入羣眾。

措施:探路、拆房、讓客

18歲當副隊長,21歲任村主任,28歲書記主任一肩挑的彭興利,雖初出茅廬,但在帶領鄉親們致富這條“摸着石頭過河”的道路上卻孜孜不倦、想法頗多。從玉米制種到集中養殖區,再到現在依託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生態旅遊,《中國養牛大縣蒙城》與其説是彭書記的“靈感繆斯”,倒不如説是他賦予了其全新的“致富寶典”,翻爛了的每一頁都濃縮着他的思考與心路歷程。

接觸“12345”工作以來,我深知“觸動奶酪”的拆遷工作“難於上青天”,而中榆樹店全村89套院子,彭書記只用了兩個月全部簽訂拆遷協議,又用了不到八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村120户標準化農村新居建設工程,並扶持45户村民從事了民俗旅遊接待。

“矢志為民謀利”的探路、“困難面前敢於上”的拆房、“利益面前甘於讓”的讓客,不僅一次次讓村民在質疑變稱讚的態度轉變裏與這位“探路人”“相識”,更是讓聽到故事的“你我他”在一次次的驚訝和感動中與他“相識”。從“相見”到“相識”,這條路,他走了24年。

三寶:草帽、手機、“大奔”

草帽書記有三寶,草帽、手機和“大奔”。草帽是最普通的編織帽,手機是最古老的老人機,而大奔則是一輛四輪農用車。儘管中榆樹店已經成為全鄉最富的村,但彭書記仍然用其樸實無華的“三寶”滋養着“北極鄉”的繁榮發展。

談起三十年不變的承諾,彭興利説:“既然大家選我當書記,就得對得起大夥兒的信任。”“堅守大山深處”,無愧於生養他的家鄉土地,無愧於家鄉人民對他的支持,無愧於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書記這個沉甸甸的名字,更無愧於全國身邊好人這個無上光榮的稱號。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這批“選調生”的“後浪”們,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基層哺育着我們,我們也滋養着基層。只有像“草帽書記”這樣手擒“三寶”,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才能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僅是當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的鮮明主題,更是當代青年人的鮮明主題,持之以恆、善作善成,唯有拿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穩紮穩打,才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五

近日,網絡一則名為《看見》的演講引起眾多網友共鳴。視頻中“奧利給”大叔黃春生作為演講人,帶我們走進普通人蔘差百態的生活,鼓勵大家要熱愛生活,對生活要有態度,不要帶着傲慢與偏見看待世界。

今年是脱貧攻堅收官之年,綜觀這段彪炳史冊的成就,能夠發現作為脱貧路上普通人的扶貧幹部,時刻閃耀着視頻中平凡英雄的光芒。正如視頻中所講:“技術的進步,給更多人提供了看見的可能。”扶貧幹部用他們的“技術”,讓世界看見了從未有過的脱貧奇蹟。所以,觀扶貧幹部,便知脱貧百態。

從“黝黑皮膚”看見脱貧艱辛。脱貧攻堅有多辛苦?單從廣大扶貧一線幹部的皮膚顏色就能知曉其中不易。在20__年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的陝西省青銅關鎮豐收村黨支部書記吳相琴、貴州省濛江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湖北省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程桔等扶貧一線幹部身上能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陽光在皮膚上留下了黝黑“烙印”。畢竟唯有經歷過日曬雨淋,扛過風吹雨打,不斷穿梭田間地頭,才會擁有同貧困羣眾一樣的膚色,才能深知貧困給羣眾生活帶來多大影響,才能領會脱貧攻堅的偉大與重要。事實證明,脱貧攻堅不是“過家家”,而是充滿萬千險阻,但這沒有讓扶貧幹部放慢腳步,他們選擇逆流而上,攻克了脱貧攻堅裏一個又一個的婁山關、臘子口。

從“狗都不咬”看見脱貧付出。今年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始前舉行首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中,四川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達久木甲這樣形容扶貧幹部:“天天走村入户,狗見了都不咬”。的確,當今絕大部分的扶貧幹部為了脱貧勝利,不畏艱險、不懼挑戰、不言放棄,化作脱貧領路人,全身心投入到脱貧事業。為此,他們有的人身材變瘦了、皮膚曬黑了,有的人長期超負荷運轉,有的人沒時間照顧家庭孩子,有的人身體透支亮紅燈,有的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是這樣的付出,才能與貧困羣眾打成一片,使其真心認可扶貧幹部,從而實現願意脱貧、主動脱貧、搶先脱貧的轉變。這樣看來,狗見了都不咬是對幹部付出最好的“肯定”之一。

從“一跨千年”看見脱貧幸福。今年,毛南族實現了整族脱貧,寫信與習近平總書記分享脱貧喜悦。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鄉親們把脱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同時,四川涼山的懸崖村也搬家了,意味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向脱貧又邁出了堅實一步。雲南雲山村在有着“農民院士”稱號的朱有勇帶領下,20__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09%,今年朱院士當起了網絡主播,直播1小時賣完25噸土豆……這些脱貧成就讓無數貧困家庭為之幸福,實現“一步跨千年”。九層之台,終始於壘土。看見每一段脱貧故事,其背後既是貧困羣眾告別貧困,踏入小康大門的的奮鬥史,也是扶貧幹部這羣“挑山工”們默默耕耘的結果,而這一切的成果更是屬於扶貧幹部與貧困羣眾兩者共有的幸福之景。

扶貧幹部的“參差百態”,就是貧困羣眾的脱貧的幸福之源。讀懂了扶貧幹部,也就讀懂了脱貧攻堅的點點滴滴,更會對打贏脱貧攻堅戰充滿必勝決心。現在,全面脱貧的日子已日趨臨近,看見扶貧幹部,關心愛護扶貧幹部,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就是繼續書寫好這段史詩最好的”筆墨“。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六

接下來的工作應該是:

一是發揮“參與政務”的職能。政協是政治性組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政務是政協的首要職能。政協辦公室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服務於政協委員會工作作為自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兼顧,科學安排,無論是調研、視察、提案等參政議政工作,還是與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等工作,都要認真籌備,積極參與,做好聯絡溝通,信息宣傳等工作,發揮好“參與政務”的職能。

二是發揮“管理事務”的職能。政協辦公室既是政協機關的一個辦事機構,又是一個縣級部門。承擔着對內對外的各種各樣的工作任務,既要做好機關的“事物”,管理好機關內部的人、財、物,也要做好對外的聯絡協調、公務接待、脱貧攻堅等工作,所以政協辦公室必須發揮“管理事務”的職能。

三是發揮“搞好服務”的職能。做好政協辦公室的服務,做好政協主席、副主席、祕書長和專門委員會的服務和機關的來客接待、對外聯絡等服務;做好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全委會議和專門會議的服務;做好政協委員的服務,激發委員履職盡責、幹事創業的熱情,使上情下達、下情上傳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