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暑期農村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大學生暑期農村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農村用水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今年暑假走訪了最南的一個城鎮,發現乾旱給他們帶來的危害着實不小,許多地方由於井水短乏,造成一些農業絕產。有一個沙莊村今年的受害情況就整個城鎮來説是中等的。那裏的農田,乾的崩崩的,用鋤,用鏟,都是十分困難的。人們從早到晚,不分晝夜。由於地下水短缺,從水井帶了流出的水量可以和茶碗裏倒出的水相提並論,以往井裏有水,不是太缺乏的時候,交易畝的大概用7,8個小時。用電大概有35良,可今年,澆一畝地14個小時還多。而電每小時大約4度。這種情況無疑是給人們雪上加霜,水流的地方,能有水澆地,多也罷少也罷,這還是比較樂觀的事,花錢多少不説。至少還有玉米吃。想那些無水之地的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別人幹。想象一下吧,天地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遊人曾誇張的説那些地方放一把火就可以讓整塊田着火。可以想象田裏的苗都快成什麼樣了?

人們為了澆地,打了不知多少井/可是都沒有多少水。甚至是沒水。這樣的勞作,耗時又耗力,可回頭看對村裏沒多少幫助,我採訪了一個打井隊隊長,究竟誰的情況瞭解一下,井水的多少一是:地下水的水位,二是:井的位置。若是能打在比較淺的地方,還有能打出水來,在目前這種水位越來越低的情況,競若能搭載泉眼上市最好的事了,可泉眼又能有幾個呢?而目前的打井還不能準確的找出它的位置。而人們只好望着新打的井感歎了。

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現象,早就不是什麼隱蔽的問題了。只不過今年表現得尤為突出而已。以我家鄉來説,我們現在沒安上自來水,以往的用水是靠壓水機來滿足的,今年暑假期間竟然旱到壓水機都不行了,只有靠挑水來維持日常的用水情況,而造成這情況的原因是地下水下降太快,而地下水水位下降太快的原因,有時人們無節制的用水,以及人們無意見的對地下水的破壞。

不敢想象在未來的幾年裏,、如果人們還沒意識到地下水的使用問題,將是什麼樣的情況?

我們肆意的行為,熱鬧了大自然,這是大自然對我們敲響的警鐘,為了我們的生存,讓我們為保護地下水資源,保護大自然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吧!現在就開始!

【第2篇】大學生暑期農村調查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農村調查):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為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為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税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

【第3篇】大學生暑期農村實踐報告

目的:體察民情,瞭解國情,增長才幹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22年8月22日8月27日

地點:山東省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

組織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團總支

參與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99級、00級部分同學

一 調查數據

概況

周家村共有230户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 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 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 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 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説: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説: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説,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周家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説'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説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第4篇】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第5篇】某工程學院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2022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文章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

【第6篇】大學生暑期農村調查實踐報告範文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為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為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税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

【第7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農村支教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走進農村,全面瞭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藥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户、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鑑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儘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儘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繫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

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繫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瞭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大學聯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諮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諮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餘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週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國小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採訪了包括xx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者,瞭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第8篇】大學生暑期農村調查的實踐報告範文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為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為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税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第9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農村調查實踐報告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為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為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税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

【第10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今年暑假,我與幾位同學一道,走訪了本村—廣西博白縣三灘鎮xx村的大部分地方,與本村的村民、村幹部進行交流,深入瞭解了本村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情況。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本村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緊緊圍繞這“二十字方針”的目標要求,認真貫徹執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科學編制規劃,統籌安排,加快推進各項工作的進行。

在生產發展上,本村始終把壯大“村級經濟”作為第一要務,抓住特色農產品的生產,也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先後推廣種植淮山2000畝,果蔗1800畝,法國豆2000多畝。在新種植技術的指導下,農作物增產增收,農民嚐到了新甜頭。眼下,正是淮山與甘蔗收成的季節。在走訪過程中,我們不時地可以看到有農民在田間挖淮山或甘蔗,收穫勞動成果。一位村民滿懷欣喜地告訴我們,近幾年,由於政府向農民們推廣了新的種植淮山的技術,淮山長勢喜人,賣得了好價錢,為他們增加了不少收入。除了種植甘蔗、淮山這種高效益的經濟作物外,本村還大力發展豬養殖業,規模養豬户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創新高。另外,還大力發展桂圓加工業等,增加了農民收入。政府還積極為羣眾提供就業信息,鼓勵部分青年外出打工,轉移本村剩餘勞動力,這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

在走訪中我們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條件已大大提高。政府也幫助低保的村民們建造房屋,給予他們經濟上的補貼。而政府對村民們建設沼氣池的支持與幫助也為本村的清潔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一位村民告訴我們,他是養豬專業户,一直苦於過多的豬糞無處排放。現在在政府幫助下建設造沼氣池,給予1000元的補貼。這樣,不僅很好地清潔了環境,還有效地利用了資源,一舉兩得。

加強村政基礎設施建設是本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之一。本村在近幾年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逐漸完善各項公共服務保障設施。

醫療問題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萬多元建成村衞生所,政府還積極鼓勵村民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就大大減輕村民看病難的問題。

”要致富,先修路”走進本村,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腳下延伸。一位村幹部告訴我們,在村民們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村投入了30多萬元硬化了四級路至大沙埌1.1公里村屯路,投入80多萬硬化了村委至河壩社2.8公里村屯路。這切實解決了村民們的出行問題,更為農產品的運輸提供了便利,促進了經濟作物的外銷。

水利建設也十分重要。水利是農業的脈搏,我們向本村政府瞭解到,為了保證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轉,政府組織人力、物 力、財力興修水利,保證可人民羣眾的收入增加。

此外,為了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本村在體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個標準的籃球場,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娛樂場所,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

積極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鄉風文明,是本村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又一重點。

在去年,本村政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深入瞭解了黨的十七六中全會精神,並在羣眾中大力宣傳,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政府積極向農民宣傳農業知識、科學種植技術,提高農民的文化技術水平。在近幾年,本村政府組織了一些村民免費到縣城進行電腦知識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明素質。為了增強村民的身體素質,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政府還組織村民定期進行球類比賽。去年,本村以隊為單位,成功舉辦了幾場籃球賽,排球賽等,這不僅提高了村民們鍛鍊身體的積極性,豐富了村民的生活,還促進了各隊的村民們之間的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村幹部還告訴我們,今年,本村緊緊圍繞平安村屯建設,以穩定壓倒一切的態勢做到維穩工作,成功調解了各種糾紛,如建設高速路時引起的糾紛等,促進了本村的穩定與和諧。另外,計劃生育問題一直是本地方的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一些村民的重男輕女等落後思想引起的。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根除村民的這一思想劣根,村政府積極大力宣傳有關計劃生育的思想,狠抓落實好計劃生育工作,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從根本上處理好這一問題。在近兩年,村民的思想覺悟已有較大的提高,計劃生育的工作已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這次的實踐活動讓我們看到了家鄉在新農村建設中新的變化,這更增加了我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但我們也看到了本村在建設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污染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村民間還存在着不和諧的因素等。因此,我們積極地向政府提出意見與建議,並期待着我們的家鄉越來越好!

【第11篇】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實踐者:

學號:

院別:xx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年級:20xx級臨牀心理學

活動地點:xxxx縣xx鄉xx國小

活動天數:14天

活動目的:熟悉農村,體驗生活,通過教學及助學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

報告日期:20xx年7月27日

目錄

實踐報告題目

調查背景

實踐目的

實踐內容

一.教學總結

二.數學總結

三.素質總結

四.心智發展

實踐總結

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艱難求學路.教育體制

調查背景:

根據20xx年暑期社會農村調查我們得知:儘管國家已經免除九年義務教育的學費,但是仍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拿不起食宿費而輟學在家務農,每個月僅僅40元錢就能夠幫助一個孩子完成上學夢。

這個暑假我有幸參加這個團隊進行為期14的支教和助學活動,通過這一活動了解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情況。

實踐目的:

熟悉農村,體驗生活,通過教學及助學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對大學裏所學知識進行實踐,以充實暑期生活。

實踐內容:

暑假裏,在xxxx縣xx鄉xx國小支教,在其周邊貧困的鄉村展開助學活動。在那裏我度過了忙碌又充實、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為我不斷地從內心去學習、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為戰勝困難是我不變的目標,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恆的追求。

通過總結,我將自己從暑期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收穫分為以下四項:

一.教學總結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心靈很純淨——就像一塊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綠蔭。

考慮到他們心智發展程度,我採取了“玩與教相結合的方法”,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正確的。我將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學時:利用多個遊戲讓孩子瞭解心理學,畢竟心理學存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

第二學時:講述若個故事讓孩子從中總結道理,並讓孩子們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三、四學時: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領孩子感恩社會、集體、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五、六學時:教授歌曲《少年強》,激勵孩子尋求夢想,做一個有關理想的遊戲“美麗島”,幫助孩子確定夢想,給他們鼓勵。

七、八學時:講述有效的學習方法及怎樣高效率的學習。

因為有孩子們很配合,教學進行的比較順利。孩子們渴望學習、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聰明活潑可愛用來形容他們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我的專業優勢,把我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裏,鞏固了我的所學,也讓我體會到我儲備知識的不足,回校後要加強學習。

【第12篇】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在離校之前,老師安排了專業實習認識的課程。雖然實習報告早已經完成,但它激起了我要在漫長的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

其實,自己早就有嘗試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來賺取自己所需生活費的想法,當然更多的是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我自己更進一步瞭解和認知這個社會,以前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不知外界社會如何現實.我也希望自己能在這次實踐中增長見識,更為重要的是想檢驗一下自己是否能夠融入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並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在社會中存在的差距。

懷揣着自己的美好憧憬,我開始了暑假的時間安排。最初是計劃留校,因為我希望能在學校附近找到一個打工賺錢的地方,以此來實現我的社會實踐。但事與願違,由於有一學期沒回家了,父母都十分的掛念,都不允許我留校,於是我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回到家後,我仍舊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實踐,在多次與父親的交談後,父親答應了推薦我去當地村委工作,給村支書做助理。沒想到村支書真的答應了這件事,只是不能拿到工資,這也令我有一絲遺憾,但我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就沒敢提多的條件。

村委的工作比較的繁瑣,很多東西都是我能所不及的,所以我多的是學習支書的處事為人的方法。也沒有規定的上班時間,因為村委的人本來就很少有時間值班,我的加入反而使他們的值班室有了人選,於是我每天上班的時間是自己定的。由於父親在縣裏的農業部門工作,所以我們工作上見面的機會也很多,他經常會到村裏考察農作物的長勢,加上每天早上也是他叫我起牀一起去上班,我也就成了他的半個助理。在村裏沒事的時候我就跟父親一起去其他鄉鎮裏考察。

夏日的天氣總是不饒人,每次從下鄉回來我們都是滿身汗臭,臉沒曬的通紅,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當初父親不讓我學農學,因為實在太艱苦了。以前總是想父親的工作一定很好做,在跟隨他一起工作的這段時間才發現,父親的工作是多麼的困難,而他每次要把事情處理都恰到好處是多麼的不易。

在7月末,父親的單位開了月底工作總結會議,跟了父親一兩週,還沒見父親主持過單位內部的會議,於是開會的當天父親允許了我去旁聽。我坐在會議的角落,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會議的氣氛與自己在分團委工作開會的氣氛是竟然不同的,少了唧唧咋咋,七嘴八舌,多了嚴肅認真。會議上首先是單位的陳叔叔講了話,總結7月工作的經驗教訓。接着是父親,他做了對未來一月份的工作安排,為了激發單位內部人員的積極性和團結。父親做了題為“支部是我家,人人共建它”的演講。提倡支部是一個大家庭,並以簡單明瞭的四句話“支部是一個凝心聚力的家庭,支部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家庭,支部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家庭,支部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闡釋了這個倡議。經過那次會議,我學到了很多,於是我決定的村支書提議我們也在八月份做一個工作會議,號召農民的積極性。村支書答應了我的提議,但我得為此次活動寫計劃並做好佈置場地。為了讓活動搞好,我請來了村裏的其他大學生,要他們一起出謀劃策,經過幾天的努力我們終於計劃在8月11號天開展此次活動。

剛好在當天又下雨了,給了村民們時間參加此次活動。在10點多的時候,村民基本都到了,我們宣佈題為“加強溝通,促進學習”的活動正式開始。活動中我們各自對農村學習提出了看法,並回答了村民們的提問,是村民們瞭解了學習的必要性,從而提高積極性,最後村支書做了總結,把我們的想法對村民們説了,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村民們也保證了一定會好好加強溝通促進學習。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們又到村民家中瞭解情況,幫村支書做調查,給村民交談並上報村支書村民的困難,使我的工作不在像前段時間那樣的累,每天都過得很輕鬆愉快。由於上學的時間快到了,我不得不停止了村委的工作,回家玩幾天,準備下學年的課程。

短暫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在這其中,我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都將會讓我終身受用。我也同樣知道了身處社會會有很多難處。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社會和大學一樣也是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第13篇】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2xx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xx畝,230户人家,8xx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xx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xx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xx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xxxx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xx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第14篇】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實踐報告範文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

【第15篇】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實踐報告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進步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