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村居古詩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73K

村居古詩新版多篇

《村居》 篇一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古詩詞鑑賞 篇二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草木生長鳥兒飛舞的楊春二月時節,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般的水汽之中。

村裏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天色還早,趕緊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註釋

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鑑賞

“草長鶯飛二月天”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湧動着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主要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春景既然如此動人,生活在這如畫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詩的後兩句,由景而及人,詩人饒有情致地寫了一個羣童放風箏的場面。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國小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散學歸來”用一“早”字,説明連孩子們也讓這風和日麗的氣候給打動。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後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一。

創作背景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壯志難酬,於是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心情愉悦寫下此詩。

村居古詩詞鑑賞 篇三

村居苦寒原文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1]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餘温。[2]倖免飢凍苦,又無壠畝勤。[3]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4]

翻譯:

八年十二月:指813年(元和八年)農曆的十二月。蔽:遮,擋。蒿(hāo)棘(jí):蒿草與荊棘。亦泛指野草。大寒歲:數九隆冬,天寒地凍。褐裘:以褐色面料做的皮衣。絁(shī)被:綢被。絁,一種粗綢。無壠畝勤:不幹農活。

賞析:

唐代中後期,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為減少。但它卻供養了大量軍隊,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侶、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佔到人口的一半以上。農民負擔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對此深有體驗。他在這首詩中所寫的“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同他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夏旱詩》)一樣,是他親眼目睹的現實生活的實錄。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寫農民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過得十分痛苦,後一部分寫作者在這樣的大寒天卻是深掩房門,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蓋,既無挨餓受凍之苦,又無下田勞動之勤。詩人把自己的生活與農民的痛苦作了對比,深深感到慚愧和內疚,以致發出“自問是何人?”的慨歎。

古典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很多,把農民的貧困痛苦與剝削階級的驕奢淫逸加以對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詩中把農民的窮苦與詩人自己的温飽作對比的卻極少見,尤其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難能可貴的。除對比之外,這首詩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通俗,敍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村居》古詩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説一説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寫下來。(中\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田園生活的純樸和情趣。

難點:體會詞的意境。

教法與學法教法:讀議法學法:自悟法與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詞作,感知宋詞

1、課件出示(居)。

師:看屏幕,這個字讀什麼?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創造這個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變。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家,所以有人説居然之家,還有人説安居樂業。)

2、出示“村居”。

師:看到這個詞,你又想到什麼?矮小的房子,勤勞的人們,安靜的氛圍……這村子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啊?

過渡:只是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就覺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寧、美好。那麼讓你站在這村子邊,走進這村子裏,真實地感受這美麗的村莊,你會做些什麼啊?(作詩、畫畫、吟誦)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對着美麗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懷感慨,就算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金戈鐵馬。這樣的安寧還是觸碰了他心裏最深的細膩,於是讓我們後輩人為之讚歎的佳作就這樣破繭而出了。

今天我們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詩人細膩的感情,一起走進詩人辛棄疾的《村居》(板書)

3、簡介詞名

出示整首詞。

師:這和我們平時學過的古詩一樣嗎?這是我們接觸到的一種新的文體——

詞,它是詩的另一種形式,起源於隋唐之際,在宋朝達到鼎盛。古代的詞,都合樂而歌,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這曲調的名稱叫“詞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是“清平樂”,又叫“憶蘿月”、“醉東風”。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二、初讀詞作

1、檢查學生自讀。

2、指導朗讀

師:古人詩興大發時,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們不妨也來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闋,足蹈下闋,合之)

三、詮詞釋意

過渡:古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過這麼多遍之後,你的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指導朗讀)吳音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用家鄉話和老師説句話?翁:年齡大的老公公。媪,年齡大的老婆婆。師:這翁媪在幹什麼?相媚好?很親熱的在一起打趣交談。翁媪你們在聊些什麼啊?(x翁、x媪)

過渡:你還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大兒鋤豆溪東”(出示畫面)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兒來鋤草,來x大兒把你的辛勤勞動讀出來。

“中兒正織雞籠”(出示畫面)師:“看來翁媪的兒子們都是干將,那個字寫出了了中兒的專心工作?(織,所以這個字要?重讀。)指導朗讀。

“小兒卧剝蓮蓬”(出示畫面)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小兒就在溪頭蓮蓬處。”小兒是怎麼剝蓮蓬的?(卧在那兒剝蓮蓬)“卧”什麼意思?(趴的意思)師:帶進詩中去讀一讀。好不好?為什麼?師:那你是怎麼理解小兒是怎麼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還可以是側着身子,想怎麼卧就怎麼卧,想怎麼剝就怎麼剝,怎麼卧舒服就怎麼卧。師:看他的神情,他怎樣剝的?送一個詞給他,他在剝蓮蓬時態度怎樣?(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師:這樣的小兒讓我們覺得?天真,活潑、可愛、頑皮……那這樣的小兒在父母眼裏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那“無賴”指?可愛、頑皮。

2、(出示整首詞)師:我把你們看到的畫面全部呈現出來了,我認為還有一處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畫面連到一起,是什麼?你發現了麼?你看見了麼?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東?——大兒鋤豆。溪頭?——小兒卧剝蓮蓬。

這小溪簡直就是這幅村居圖的“點睛”處,因為有了這溪水,所有的畫面和諧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了完美的畫面。聽,這流水聲。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嘩啦嘩啦唱歌的……)

師:閉上眼睛,伴着這流水聲我們眼前出現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綠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着軟語的有點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還有他們勤勞的兒子們以及那正在聚精會神剝蓮子的小兒子。這畫面多麼的?——美。這美多麼的讓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着把這美讀出來?(讀的真美,老師也陶醉了,我們都醉在這吳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歸路”。)

四、合作探究

過渡:這種沉醉讓我們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媪聊聊天,問一問這是“誰家”的翁媪。(這是誰家的翁媪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這麼矮小,您為什麼這麼開心啊?x媪啊,你的日子過得這麼清苦,您怎麼還有興致喝酒談心啊?x翁:你家這麼多人就住在這茅屋裏,冬天來了,你們怎麼過?你們為什麼還總是笑容滿面呢?(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

看着這和睦的一家人,我們不禁心生?羨慕。是啊,生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尚且羨慕他們,何況處於戰亂之時的作者呢!辛棄疾出生於被金人侵佔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過上安寧的生活,一直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卻遭受奸臣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十八年。這首詞就是他在被貶之後寫的。

你覺得作者喜歡這樣的鄉村生活嗎?他嚮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

五、總結課文

過渡:想象一下胸懷愛國熱忱的辛棄疾在看到這麼美麗的村莊,這麼和睦的家庭畫面時,會怎樣地合樂而歌?

你想聽聽嗎?可以跟着一起唱。

師:現在這和諧美好的村居就像這首詞當中的那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流淌永遠……

六、佈置作業

1、背誦整首詞。

2、你喜歡這樣的田園風光嗎?試着把它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這樣的温馨情景,這些情景一定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把它寫出來,寫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詩歌。

附:板書設計

26 清平樂 村居

情景(茅檐、小溪、青草)

人物(翁媪)

生活:大兒鋤豆 美麗的村莊生活

中兒織雞籠 (村居)

小兒剝蓮蓬

教學反思:

從整個過程來説,這節課並沒有達到原本設計的要求,內容安排較多,學生接受的容量還達不到設計要求;課堂節奏過於舒緩,與題目“村居”的舒緩有過之。雖然保證了節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環節拖得太長,照顧全體學生,反而導致了一些學生吃不飽的現象。

但是,本課中的'一些環節也真正使得學生們在傳統文化薰陶,語文素養提高和知識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環節中,交給了學生一種全新的詩歌朗誦方法,不僅讓他們瞭解了我國傳統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覺中也記住了文章。舒緩的課堂氣氛雖然使得環節顯得有些拖沓,但是卻能夠保證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改寫古詩村居 篇五

改寫古詩村居

改寫古詩村居

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吹拂着大地,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千萬條柔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黃鶯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楊柳拂在堤岸,似乎把春天陶醉了。我沉浸在這美景之中。這時,一羣小燕子從南方飛來,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還有幾隻橫掠過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多麼美的春光啊!”我不禁感歎道。

看,一羣孩子,正在歡快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放風箏呢!那些孩子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瞧,那風箏真是千姿百態,蝴蝶和蜜蜂在嬉戲;威武的老鷹在天空中盤旋;可愛的麻雀在覓食……真是豐富多彩。一位孩子喊道:“看,我的蝴蝶多漂亮啊!”另一位孩子又喊道:“我的老鷹才夠威武呢!”他們歡笑着,玩耍着,我不禁回想到我的童年。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文學賞析

首聯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湧動着春的脈搏。

頷聯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頸聯和尾聯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詩人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繽紛的“樂春圖”。全詩充滿了生活情趣,詩情畫意。詩人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將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展露無遺。本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着歡快的情緒,字裏行間透出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悦和讚美。

《村居》古詩教案 篇六

設計意圖

古詩《村居》選材於幼兒園大班早期閲讀課程《幸福的種子》系列活動。古詩語言精練,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幼兒學習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幼兒對語言文學的興趣和敏感力。

活動目標

1.通過配樂欣賞、賞畫吟詩來感受詩中山村熱鬧的春景。

2.嘗試用繪畫形式表現古詩《村居》,根據圖片理解古詩的內容。

3.學習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繪畫形式表現古詩《村居》,根據圖片理解古詩的內容。

難點:學習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

2.PPT

3.筆、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照片,引入古詩《村居》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幼兒春天時在幼兒園活動的照片)

——你們在照片中看到了什麼?小朋友們在幹什麼?幼兒園的大樹和小草都有了什麼變化?

——這些照片讓老師想起了一首古詩《村居》。

2.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誦古詩《村居》。

——請小朋友們仔細聽古詩。(教師朗誦古詩)

——你在古詩中聽到了什麼?(第一遍)(草、楊柳、兒童……)

——聽得真仔細,這首古詩到底説了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再次朗誦古詩)

——這一次,你聽到了什麼呢?(二月天,教師可以追問:你覺得二月天是什麼意思呢?)

3.播放 PPT,幼兒邊看古詩畫面邊聽教師朗誦古詩,再次完整感受古詩,並理解古詩大意。

——小朋友們都聽到了古詩中的很多內容,那你猜猜看這首古詩是寫什麼季節?

——對,寫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你看到了什麼?

(播放 PPT 古詩畫面)(柳樹、小草、小鳥、兒童、風箏)

——請你來説一説第一句古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是什麼意思?(幼兒嘗試逐句理解古詩,教師加以補充更正)

——古詩《村居》描述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裏的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村裏的孩子們放學以後,一路上沒什麼耽擱,早早的回家,趕忙趁着東風使勁吹的時候,把風箏放上藍天。

4.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古詩《村居》。

——這樣一首美好的古詩,我們可以用什麼美好的畫面去展示這首古詩呢?(逐句請幼兒用筆畫出來)

——好了,我們一起看着你們畫的古詩把這首古詩朗誦出來吧!

5. 幼兒嘗試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這首古詩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那古人是怎樣朗誦古詩的呢?

——(教師起立模仿古人搖頭晃腦朗誦古詩)古人朗誦古詩和我們平時念兒歌有什麼不同?(幼兒談論交流)

——對的,念兒歌比較歡快,有節奏,而朗誦古詩我們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韻律,還要搖頭晃腦。

——現在我們也學着古人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誦這首古詩吧。

6.延伸活動。

——我們也趁着在這美麗的春天出去放風箏吧!

《村居》賞析: 篇七

這首詩入選了國小語文課本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裏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悦和讚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裏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湧動着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着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