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同桌的你影評 (菁選(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9W

同桌的你影評 (菁選(通用多篇)

影評一般指電影評論。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這次本站為您整理了同桌的你影評 (菁選(通用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並分享出去。

同桌的你影評 篇一

多年以後,我們在回憶往事時會不會莫名的想起一個人,想起她的一顰一笑,想起她與你共同擁有過的時光,想起那段在你心裏從來不曾老去的日子,就這樣想着想着忽然間淚流滿面,只希望此時的她一切安好

——前言

《同桌的你》這是一個可以勾起全民回憶的主題,看到這四個字,一股清純的愛戀流淌在我的指尖,內心微微亮。遠方飄來一個安恬的眼神,在回憶的河流裏盛放,青春的牆,倒映的景,温馨的光,蜿蜒成一片如詩的浪漫。

我們都曾經有過同桌,她在我們睡覺時給我們提醒,在我們被老師責罵後給我們以關心,在我們缺少文具時給我們以關懷,在每次髮捲子時我們總是互相攀比,然後對視一笑,我們是永遠的對手,也是永遠的朋友。他們就像清晨所享用的早操,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必須,並給我們以充足的營養。

1993年,從周小梔坐到林一身邊的那一刻開始,一顆青葱的種子就在我記憶的土地上發了芽,看着林一為周小梔做的一切。為她打架,為她吹奏,不自覺的也開始回憶起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雖然幼稚,懵懂卻在記憶的扉頁中熠熠生輝。學生時代有過好多同桌,但是總有那麼幾個,永留心間。

我國中時代的同桌是我們班的班花,我們坐在陽光充足的角落,在這樣一個優美的環境裏,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單純的我,懷着一個不懂愛情為何物的年紀,上演了一些看似平常卻又十分不平常的故事。她比朋友多一些感覺,比愛情少一些心跳,與她相伴的那段羽翼豐滿的時光,是我青春歲月裏最美的點綴。

那時班級裏追求她的人很多,而我也只是默默的看在心裏,在那個以學習為主的年代,我被迫生活在老師與家長的壓力下庚是不敢多想,直到最後我的離去。如果説生命是一列迅捷而過的列車,我們則是在青春的站台上對望了一眼就擦肩而過,或是想不起,或是道不出一聲再見,那段温暖的時光卻以漸行漸遠。

林一和周小梔從國中一路走來,林一為了周小梔走進文科的課堂,兩個人一起度過高中那段無暇的時光。林一因為周小梔的腳傷而將她舉起,周小梔看見林一生出醋意,兩個人共同跑去大使館門前抗議。這一次又一次彷彿被安排好的碰撞,讓一份甜蜜的愛情在兩個人的心中應運而生。

後來周小梔為了林一放棄北大來到廈大,從國中,高中,到大學這十年他們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即使中間,周小梔懷孕後,林一對她的態度給了她不小的打擊,他們也曾經因為非典的流行而被隔離,兩個人都曾因為去不去美國而鬧過矛盾。可是説到底,這十年他們始終在一起,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十年。

一個十年他們相濡以沫,一個十年他們遙遙相望,時間可以改變一切,也可以摧毀一切,包括世界上最堅實的壁壘,可是它的來臨卻始終讓我們措手不及。

“我叫林一,一無是處的一,一敗塗地的一”當林一站在美國的土地上説出這句話的時候,想必心中沉積了很多對現實的痛還有很對周小梔的思念吧!他後悔自己當初來到美國,他不明白周小梔為什麼親自摧毀了與自己的諾言,他想知道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

同學會上,周小梔的一句“我們最終還是都敗給了現實,誰也不欠誰”這句話讓林一灑出了一片眼淚,同時也道出了一片心聲,更同時也回答了他在美國思前想後的問題。試問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發誓要一生一世的情侶最後還是敗給了現實,多少人被這兩個字無情的拆散。最美的愛情是你喜歡我,我也喜歡你,可是我們無法在一起,如果説這是一個命題,那麼書寫這個命題的人應該叫做現實吧!

婚禮上,周小梔面對教父的回答有些許的猶豫,這份猶豫源於一份對林一的情感,可最後這份情感還是遷徙了。在青春的時光中,它化為一個遙不可及的鄉土,暗藏在周小梔記憶的最深處。周小梔一定是很深刻的愛過了,否則在她與林一喝酒回味十年歲月中,不可能淚如雨下。每個人眼淚的底色都是藍色,當一個人流出眼淚灑向天空,藍色便成為了天空憂傷的顏色。

“回憶總是喜歡添油加醋,它會朝着你喜歡的方向修改,當你欣喜若狂的時候,真相,會將你驚醒!”這是貫穿全片的一句話,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有時候回憶是最美的,它包含了很多虛擬,卻也是我們最喜歡的,就像坐在飛機中林一的回憶一樣。結尾的最後他們分開了,但我始終相信那段的無暇的回憶是無可替代的。

曾經的我以為愛情的世界裏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你苦苦的愛着她,可是她卻不愛你。其實愛情最讓人痛苦的事情不在於沒有得到,而在於得到後的失去。你付出了最真摯的愛,收穫了最完美的愛,可是最後卻錯過了這份愛。

林一與周小梔,一段年少時刻骨的愛戀,無關風月,無關愛恨,無關世俗,如生命深處那朵温暖的雲,輕輕托起翩然逝去的歲月。那縷雲淡風輕,簡單純真的年少情懷,即使在分手後那段的十年裏也未曾褪色。如果可以,我真希望林一腦海中構想的那一系列場景是真實的,他真的在婚禮上搶走了周小梔,並牽着她的手一起,奔向了他們所向往的遠方,去了一個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地方。

我們都曾經擁有過初戀,都曾經為了自己喜歡的人追求一些不想追求的事物,後來我們成功了,做到了,可是自己心愛的人卻不見了。

現實就是如此,當唯美的愛情從青春的舞台上謝幕,遺憾便成了青春的代名詞。很多人都為了遺憾而傷懷,殊不知青春的美好恰恰在於此,你懷念的,你回不去的,又千方百計的被你銘記在心底,成為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曾經。

同桌的你影評 篇二

前段時間《同桌的你》上映,空間微信開始各種飆淚,也有人認為這是部俗套的劇情每年都會來那麼幾部的電影。而我今天看完後感覺至少這部電影編劇是很成功。其中伏筆眾多。我看到的評論大部分都被林一和小梔的愛情所感動,但被現實所擊倒的悲傷。有些人驚異於一部愛情局最後本該有搶婚的情結竟然是幻想的。我相信對電影理解比較深的同學看完後,一定會考慮過這段搶婚的情結是誰的幻想,或者是僅此為了敗給現實的愛情做個鋪墊。大部分人偏向於林一,電影中出現了三段幻想的情結,因為前兩段都是林一的幻想。由此林一所受批評眾多。沒有勇氣站出來。也有人説是小梔,因為她在回答教父是遲疑了。

我對這部電影的思考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是串聯出來的。我所認為的這段一定是小梔的幻想。小梔的遲疑只是表象。影片的整段都為這個做了論證,至於論證的內容暫且不説看完下面全部自然就能全明白了。

一部愛情的電影一定是寫兩個人的。小梔和林一這段故事有很多的節點。但在影片中他們是不對映的。但對於故事來説就是無數的節點促成了這段故事。也是對應的。

首先第一點,林一在前半段電影中包括幻想部分跟故事情節都是作為講述者呢。而講述中都是以時間作為開始。他記住了每一個重要的日子。足見他對這份愛情的重視。包括第二段幻想結束最後收到婚禮邀請函是過激的反映,這段是從第一段幻想走出來的情結。這是這個邀請函讓他在自己的美好幻想故事中走了出來。林一自己也説這是十年來説出的第一個髒字,十年來過的最糟糕的一天。他帶着那份關住曾經記憶的盒子回國。也許當時的林一真有搶婚的念頭。至於為什麼最後我説這一定是小梔的幻想。稍後會説。

首先便有了第一個對映的節點。林一對於這份感情的印證是時間軸,而小梔的印證是5211314。同樣是數字但他們是相互對映的。首先回到林一的時間軸,這時候你們會發現關於林一跟小梔的愛情故事起始於1993年。再來看小梔説出14分鐘的時間是2003年。2003年這時候你們應該知道了。2003年是林一畢業出國的時間,這時候你們會發現這段感情持續了十年。也就説林一記住了這十年的時間軸,也算是追了小梔十年吧,而小梔用了十年的時間對林一做了回答也就是521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是不是很讓人感動。可是為什麼結局不是美好的,好吧繼續。你會發現小梔結婚是2013年。也是電影開始是林一接到信的時間,這是第二個十年。也就説他們用了十年時間戀愛。十年時間等待。這時候有人説了最後十年不算等待因為他們都有了結婚對象。看完下邊的你們就會明白。

這時候該説為什麼最後的幻想是小梔的。首先電影中出現了三段幻想。前兩段都有旁白,都是林一的。而第三段是沒有旁白的。這是第一點。再就是有沒有注意到小梔結婚那天穿的是什麼,平底鞋。平底鞋代表什麼是。有很多人説最後小梔面對神父的遲疑是因為她在意淫這個故事所有才會遲疑。其實不然,這是小梔對林一幻想,再加上平底鞋。這時候大家都會明白了,最後小梔是想讓林一帶她走的,她的遲疑是在等林一的口風琴。林一的回答。也算是他對林一最後的幻想。這裏説到幻想了。而很多人問為什麼小梔這麼想,為什麼林一沒有勇敢站出來。先説為什麼小梔會這麼想。其實這關乎到兩場偉大的拯救。第一場是非典期間。林一被隔離小梔對林一的拯救,小梔的拯救是冒着生命危險。她可以放下一切,拯救後的奔跑讓小梔可以冒着生命危險感受愛情的力量,而小梔的幻想是林一對小梔做出一場同樣偉大的拯救,當然這只是小梔的幻想,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説林一為什麼這麼不爺們。這些都是有原因的。

想一下,林一回國前的生活,一踏糊塗。擁有的只是幻想。而小梔的老公。林一是想讓小梔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時候還是回到現實。也許現實讓你不屑,覺得林一可以不在乎這些,因為這是二十年的感情。要這樣來説我們算是林一的錯誤,可是小梔犯過同樣的錯誤,這就是又一個對映的節點。林一出國後,是小梔提出的分手,但是小梔想分手嗎,當然也不想。她結婚前跟林一的對話説過了。一次次的拒籤使她絕望,這就是小梔的錯誤,他為什麼提出分手,林一上的大學是什麼,是小梔促成的,林一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小梔促成的。而小梔會因為自己無法出國耽誤林一的前程嗎,這也是為了林一好,林一在國外的十年一直等小侄來。而小梔知道林一所有的事情住過的每一棟房子,做過的每一件事情。小梔問過林一如果我不能出國你會回來嗎。而林一的回答是,會的。

如果小梔告訴林一真相。林一當時能站出來。所以説這是十年的等待,只是等待變成了絕望。故事到了這裏我們都會惋惜兩個人的愛情,兩個人都缺了一次勇敢。所以説只要兩個人有一個勇敢故事就會不一樣,這就是編劇要告訴你的故事。勇敢比現實更重要。我們都讓現實衝昏了頭腦。

同桌的你影評 篇三

一部電影《同桌的你》勾起了我的絲絲回憶和感慨、暫且不説演員的演技如何、電影情節是否新穎、但相信一定會引起不少經歷過青春歲月的人的共鳴———青春真好!

愛情

青春期、我們也許會對異性產生好感、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當自己喜歡的女孩被人欺負時、你會挺身而出:你會時不時偷看對方几眼:對方生病的時候、你會擔心等等……如何認識和麪對青春期的愛情?那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之一。無可否認的'是、中學時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面對愛情、有的人會像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那樣、把對對方的愛慕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互勵互勉、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比較內斂、他們會選擇把這份愛慕埋藏於心底、通過寫日記、找人傾訴等方式進行疏導:也有的人因為愛情而耽誤了學業、這是不值得提倡的。不管哪種方式、我們必須把這種愛慕表達或疏導出來、長期的壓抑或不正當處理會造成心理的障礙。到了大學時期、同學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自由、大學生談戀愛是很普遍的現象、甚至現在大學生只要達到適婚年齡可以結婚生子、這無疑是更人性化了、但在我看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經濟能力和麪對及解決實際生活困難的能力、將來他們步入社會後要面對的困難和壓力要多些、所以、在你們作出決定前、一定要慎重考慮、理性對待。相比參加工作後的看電影﹑吃飯﹑購物、大學時代的愛情要簡單些﹑純真些、不一定要有鮮花禮物、一起運動、一起學習、一起參加社團活動、一起踩單車也會很快樂、相信很多人都會回味大學時單純與浪漫的愛情、它將成為很多人心底的美好記憶、被永遠埋藏於心底。

夢想

記得電影的開頭、女主角在台上作自我介紹時、她説她的目標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當時連老師都愣住了。男女主角互相勉勵、不斷地朝自己的人生目標進步、就是追逐夢想的印證。有夢想的人、是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是對人生有追求的人、有夢想就有前進的動力、所有有夢想有追求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相反、沒有夢想就沒有目標、就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飛、生活茫然。

責任

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在讀大學期間不小心意外懷孕、男主角得知消息後不知所措、最終女主角自行決定把孩子打掉。男人該有的責任何在?對生命的尊重何在?大學生充滿激情而不是衝動、大學生應該是有思想有責任的羣體、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考慮、理性對待。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於承認、勇於擔當、積極面對、而不是逃避和推卸責任。

同桌的你影評 篇四

現實是,我們都不再有勇氣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影視界開始消費80後的青春,打着懷舊的旗號,試圖用光影喚起一代人的記憶。如果説2010年的《80後》還只是輕輕撩撥了一下那幾代人的記憶,那麼2011年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可算是引起了懷舊大潮,趁着潮勢正好,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青春》搬上熒屏,雖略顯青澀,卻也大獲成功。於是又有了現在的這一部《同桌的妳》。但這部電影,和之前的幾部佳作相比卻略顯遜色了。

本人對電影專業知識瞭解不多,不敢妄談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技巧如何。但是,前半部的節奏走向卻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作為普通的小白觀眾,我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完全不能入戲。作為90後,不能説我們對裏面的一些情節有多深的記憶,但是鐵皮青蛙、大白兔、非典這些事物也是我們童年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也牽動着我們的記憶。如同《80後》、《中國合夥人》甚至是《阿甘正傳》,這些帶着時代印記的事物確實維繫着我們的最深的記憶和感情,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樣的手法百用不厭堪稱經典,本來也沒有什麼好吐槽的。可是我實在是搞不懂——你們確定是想要引起我們的共鳴?

印着李雷和韓梅梅的英語課本隨着鐵皮青蛙自然的出了場,在國中教室裏和大白兔奶糖一起營造了一個完美的場景,雖然鐵皮青蛙的特寫稍顯刻意,但於整體氛圍也並無大礙。看着這情節,我迅速地回憶了一下和姐姐一起爭着玩過的鐵皮青蛙,再回過神,熒幕上的男主已經在振臂高呼中國人的崛起了??好吧我對這個事件印象不深沒什

麼好説的,但是漸漸往後看,那些“時代”事件出現的突兀感就越來越強——911、非典、奧運會??男女主角被飛快地拉出又塞進下一個“時代場景”,於是前半部分就以快節奏趕着一個又一個場景,那些青澀的感情萌動似乎都不那麼重要了,事情的發展也不必在意細節了,把這些元素拼湊起來才是重點。於是,作為觀眾的我就一直被生拉硬拽趕赴一個個時代性場景,好不容易帶出的一點兒感情也被生生地扼殺在這種刻意以及漏洞百出的細節中。

時間慢慢過去,電影發展到了後半場,這時導演可能終於意識到了這是個校園愛情片,終於決定要好好展現下愛情這個主題。於是有了林一在偽留學生干擾下對愛情幼稚卻單純的維護,小梔為了林一放棄北大的犧牲、倆人在非典時期不顧生死為愛狂奔擺脱一干保安與醫務人員的勇敢熱血??但是看着看着,我又覺得智商不太夠用了——倆人分手的原因是小梔斯坦福申請失敗簽證被拒?!首先斯坦福這個事兒,被拒了不能換一所學校?簽證被拒了不會再申請?三次以上籤成功的大有人在,而小梔除了對斯坦福心心念念近十年之外也曾説過,林一是國中搬到北京後唯一對她好的人,所以她要跟他在一起,甚至是以放棄北大為代價,這個唯一如今去了美國,在有朝南窗子的房子裏等着她,可是這個幾年前才為了林一打破隔離樓窗户的姑娘,這時卻連多申請幾次簽證的勇氣都沒有了嗎?在網上關注着林一的生活近十年卻什麼行動也沒有了,這也叫“我能做的都做了”嗎?這也叫“輸給了現實”?豆瓣有個網友説的好“不是你輸給了現實,是現實輸給了你,你這個樣子,現實也給不了你更好的結局了”。最終沒有在一起似乎是大多數校園愛情的結局,我們都能理解,《那些年》也曾告訴我們什麼是最美的徒勞無功,可是,這樣單薄到甚至牽強的理由實在是讓人覺得生硬。在後半場裏醖釀出的感情本該在這場互訴中得到發泄,這原本看起來也是個很好的淚點,可是小梔的一番話出來,我的眼淚硬是給默默地憋回去了——可能是我的笑點太過奇怪,但是我分明在這裏看到了點冷笑話的意味??在這裏流淚的話,即便是能讓自己的笑點看起來顯得高一些,也會使自己的智商顯得太低吧?內心這麼比較了一下,我還是決定放棄拯救我的笑點了。

然後再來談談一些小細節。首先我承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犯了個很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找錯了同伴,看這部電影最適合和一個性格迷糊腦子一根筋最好是一進影院就已經被宣傳海報以及自己事前醖釀好的情緒感動的一塌糊塗的人一起,顯然我沒有,所以在看1994年元旦聯歡那段,英俊的小林一拿着口琴深情吹奏一曲《同桌的你》時,朋友遞過來的手機把我拉出了前半段我唯一看出感情的戲——手機亮着的屏幕上,度娘以嚴肅的口吻正式地介紹了這首《同桌的你》,發行時間那欄端正寫着“1995年5月1日”。我不是個太在意細節的人,但是林一作為一個文科生(雖然是自己強行轉過來的)大學聯考志願一北大計算機 二廈大計算機這樣真的沒問題?好吧,大概是北京和我所在的省份情況不同。但是林一非要在廈大軍訓時才看到小梔發現他們在一所學校?明明是被喜歡的女孩子一句“和我考上同一所大學就做你女朋友”激勵開啟了學霸模式成功逆襲的人,大學聯考後整整一個暑假真的一點也不關心喜歡的女孩子到底考上哪兒了?

好吧就當是林一認為小梔一定考上了北大他們再無希望所以死心了。一個寢室四 個人四個專業我也就不加以評論了——也許那個年代那個學校就是這樣子的。據説按時間來算他們大學讀了五年而林一去美的計劃也是各種時間混亂,這些我沒注意也不多説了。但是廈大畢業真的就那麼不值錢?養蜜蜂、當城管??好吧我也當是世事難料造化弄人個人價值取向不同。但是小梔所嫁非人真的要這麼用力地刻畫出來嗎?大概是我人生閲歷不夠,總覺得馮哲這個形象也太過戲劇化了些,如果單純是個無所事事的富二代那也就算了,自己公司做到快要上市的二十好幾的人,勢力、沒素質得這麼明顯真的好嗎?不太清楚這部影片重點在刻畫什麼,但是這麼多細節毛病就這樣大大咧咧地擺在那,誇張點甚至還能感覺到它們“不服咬我呀”的囂張姿態,這讓整部片子都帶着些不自然的感覺。

不太懂電影專業知識的人,對一部影片的評價大多是跟着感覺走,他們真正在意的,是能否真正隨着故事發展產生共鳴,能否真正在影片中看到打動自己的東西,愛情、友情、青春、現實的破敗、生活的逼仄感、夢想最終落敗於現實的悲涼??都可以。雖然槽點比亮點多,但這部影片也並不是全然不可取。至少在一眾兄弟和林一小梔在隔離樓狂奔的時候,我有被這友情打動;在林一真正的美國生活展現開來時,我也曾為這有些不堪的現實歎息;在幻想中的劫婚和往日種種交替呈現時,我也感動於這些歲月不曾改變的友情與重拾的愛情;最後回到現實,在林一捧着錄音機放完一段《同桌的你》之後靜坐不語,小梔看着他最終還是説出“我願意”時,我也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我們都輸給了現實”,什麼叫做“我們都回不去了”。不是兩人之間遠隔重洋,不是一次次被拒的簽證,也不是隻能在網上看着一條條街想象你曾如何在這裏走過,更不是每一所窗户朝南的房子裏都沒有你——而是,我們終於走到這裏,卻再也沒有重拾愛情的勇氣,諸多顧慮之下,我也只能,在你的婚禮上再放一曲當年,看着你轉過頭,卻再無其他。我想和你在一起,甚至在腦海中完成了一次劫婚,帶你逃離,到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地方,可是,卻也只是想想而已。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地方,現在回想起來,只有當年,最美的當年。當年,我們初次相遇。

同桌的你影評 篇五

這是我第一次寫影評,以前有好幾次看完一個電影感觸超深,有種抑制不了要寫點什麼的衝動,但是都苦於在半夜,每每擱淺,因為和男朋友一起看了《同桌的你》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絲遺憾,又覺得其實電影還是挺不錯的卻被好多人罵,所以也想寫寫自己的看法,看《同桌的你》大多也是因為喜歡林更新這種陽光的大男孩,但是看完卻讓我喜歡上了周冬雨這個小女生。

作為一個90後可能不是很能真正身臨其境的感覺到80後那代學生生涯,但是很多的教室佈置,校服,打掃衞生的場景都依稀是我們小時候的場景,最讓我覺得真實的就是那時候我們越是喜歡一個人往往越忽視他(她),就像林一雖然為了周小梔跑到了文科班,但是也沒有因為這樣刻意親近她,反而一直坐在講台邊也很少回頭看,倒是和另外一個女生聊的很歡。

同樣的,和周小梔一樣看到自己喜歡的男生和別的女生説話心裏總是酸酸的,真的會做出一些很傻的事情。

那時候男生真的會因為喜歡女生的一個要求拼了命的努力,做很多傻傻的現在看來幼稚的事情,但是也真的是很努力的想成為女生想要的樣子,就算最後做的沒那麼好,也真的會感動,感謝他為她這樣的拼命。

看完電影真的發現女生要比同齡的男生成熟太多,也比成熟男生要的更多,比他們想的更多更遠,但是卻也可以為了他們放棄更多,付出更多。其實很佩服小梔學生時代對林一義無反顧的支持和追逐,我可能不會對這樣一個不那麼乖的男生付出那麼多,我更多的都是把自己的喜歡藏起來,藏得很深很深,誰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我也死都不承認,讓那些我自認為結局不會好的喜歡全部都自己消化掉。

我也不會像她一樣到了足夠喜歡就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給對方,因為那是要付出代價的,不僅是生理的,更多是心理的,當林一説:“那你説怎麼辦。”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倆完了,林一太讓小梔失望了,但是突如其來的非典卻馬上又讓這個柔弱的女孩向這個男孩伸出來手,雖然節奏快的有點讓人不知所措,但是真的,那種情況真的發生的話,其他的又算什麼呢。

大多數人都説他們的感情輸給了現實,其實真的不是,就像小梔問“林一,如果我不了美國,你還嗎?”當時的回答是那麼堅決的“不,你哪兒我哪兒”,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會有要親對方的衝動,就算他還是會,有這麼毫不猶豫的一句話也就證明當時的決心,這就夠了,女孩要的真的不多,但當時間和你把女孩變成了女人,也不能怪她要的那麼多。

而到最後林一的回答卻是截然相反的“會”,可以想到當時小梔的心一定很痛,林一心裏又何嘗不是呢,但是就算答案還是“不”又怎麼樣呢,結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因為時間變了,一切都變了。

其實他們的分開有太多的必然性,兩個人都不夠勇敢,都不相信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那句“我該用了方法都用了,但是我就是不了美國。然後我又不相信了,我不知道我叫你回來你還會不會回來”,其實她只是怕説了之後男孩回來,因為她耽誤了大好前程,一輩子都要揹負着這個壓力,或者説,只是不想男孩為了他付出和這麼多。

男孩也沒有因為女孩不來而直奔回國,和她説清楚,怕回之後追不回當年的女孩,事業愛情兩頭空……

歸根到底沒有什麼阻撓着他們,阻撓他們愛情的只是他們自己內心的卻懦和不堅持。

可能這麼説,會太極端,但是不顧一切發生的愛情如果幸運它會很美好,但是如果不幸也永遠是美好的回憶。

希望所有相愛的人勇敢一點,牽好他(她)的手……

一句話也就證明當時的決心,這就夠了,女孩要的真的不多,但當時間和你把女孩變成了女人,也不能怪她要的那麼多。

而到最後林一的回答卻是截然相反的“會”,可以想到當時小梔的心一定很痛,林一心裏又何嘗不是呢,但是就算答案還是“不”又怎麼樣呢,結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因為時間變了,一切都變了。

其實他們的分開有太多的必然性,兩個人都不夠勇敢,都不相信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那句“我該用了方法都用了,但是我就是不了美國。然後我又不相信了,我不知道我叫你回來你還會不會回來”,其實她只是怕説了之後男孩回來,因為她耽誤了大好前程,一輩子都要揹負着這個壓力,或者説,只是不想男孩為了他付出和這麼多。

男孩也沒有因為女孩不來而直奔回國,和她説清楚,怕回之後追不回當年的女孩,事業愛情兩頭空……

最後林一把小梔搶走真的好振奮人心,真的希望青春這麼瘋狂一次,但是青春不在的時候瘋狂的代價太大了,長大了之後真的就慢慢變成了我們當初最討厭的人。

歸根到底沒有什麼阻撓着他們,阻撓他們愛情的只是他們自己內心的卻懦和不堅持。

可能這麼説,會太極端,但是不顧一切發生的愛情如果幸運它會很美好,但是如果不幸也永遠是美好的回憶。

希望所有相愛的人勇敢一點,牽好他(她)的手……

同桌的你影評 篇六

我自己本身也是在戀愛當中,有過甜,有過苦,很多事情是當事人所矇在鼓裏的,我們從小就看到這麼多電視劇,電影,這些故事的素材都是從現實反應過來的,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像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用錯過一輩子來懂一個道理或者一件事情,但是人人都是圍城,流過淚感慨完別人,又有幾人能審視到自己!當初的錯與對十年之後,再回首,不枉然也感覺自己的幼稚。

我是從一個懵懂的少年到現在走在創業路上,經歷過的種種,每當想起也是歷歷在目。《同桌的你》不是沒有帶給我們正能量,而是很深刻的告訴我們要珍惜,要勇敢,最後周小梔説我願意時,那一聲鋼琴的:咚~~真的好像醒世的鐘聲!

正如劇中所説:“記憶總是喜歡添油加醋,它會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修改。"總覺得我們還沒有到無法挽回的地步,總能勾起那麼多的回憶"。

結婚當天,最後回去的鏡頭的周小梔再次被問願意否,然後她看向林一。這一瞬間,劇情到了搶婚的鏡頭。所有逃婚的情節其實都是周小梔在回答“我願意”之前的想像。錄音機,林一已還給了她,那把口琴亦是。

周小梔早就和林一説過要有一個不一樣的教堂婚禮……她的伴娘脱高跟鞋的動作很明顯,而她則可以隨時奔跑,在周小梔幻想和林一一起逃跑的鏡頭裏,如果細心的人暫停一下,也可以看到周小梔沒有穿高跟鞋,説明婚禮的時候她穿了平底鞋,她其實為跟林一一起逃婚做足了準備,已經做好了和林一逃跑了,但是林一沒有上前,他沒鼓起勇氣帶她走。已經失去了當年追周小梔的鋭氣與勇敢。

他為什麼在美國混得那麼差?在電影裏,他建成了facebook,雖然現實中是假的,但是在電影裏説明林一在計算機方面技術還是挺過硬的,但是去了美國後,卻沒能好好發展……

林一之前的成功都是在周小梔的愛情的激勵下才實現的。愛情是偉大的,在我心裏一直都是,我自己也是愛情的受益者,可惜也快成受殘者了。沒有了周小梔,林一隻不過是一個沒有志向混吃等死的小混混。沒有目標,沒有奮進,沒有激情。林一來美國的初衷就是周小梔,去美國以後小梔跟他説不要再打電話給她了,從此以後林一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所以越混越差,最終一敗塗地。

周小梔一開始如果是林一奮進的支柱與夢想的源泉,那這種為她的精神會一直存在,即使周小梔變了,出現情況了,但是那個最初的周小梔式精神與夢想還一直在,他答應過周小梔,混好,帶周小梔去只有兩個人的地方,並説:三年硅谷打拼,三年創業等等,最後什麼都沒有實現。全都成了空話!這是弱者對自己的放棄。對夢想的褻瀆!

還記得林一收到周小梔結婚請柬説的什麼嗎?他説了一句髒話,他同時也説了,那是十年來他罵的第一句髒話。

小時候,他可以奮不顧身為她打上幾架,後來,他變成了一個壓抑自己的人。

小時候,可以為自己喜歡的人豁出去。長大了,面對愛自己的人,卻變得無能為力了。

在周小梔的想像中,如果林一敢那樣做,她一定會扇他,但她也一定願意跟他走。可林一沒有。

美國的生活與工作把他的愛情給矇蔽了。 估計10年來至少有幾年忘了周小梔了。

雖然周小梔先結婚了,但她比林一更明白什麼是愛。在這段長達二十年的愛情裏,周小梔看上去是被林一追到手的,但真正讓愛情得以延緩二十年的卻是周小梔。

讀書時,林一跟女同學聊天,周小梔本子上塗塗抹抹的雜亂都是關於他的情竇初開。

為了林一誇高個女同學的一句話,周小梔讓高個女生讓開,自己去擦高處的玻璃,結果摔了下來導致骨折。

大學聯考前夕,林一參與遊行,周小梔的心裏最掛礙的是他,她去找他,讓他知道那時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他坐第一排,她的學習裏也是他,她在他毫無頭緒的生活裏遞出紙條,讓他未來能朝一個方向努力。

分手之後,他被關在非典病房,她帶一羣人去救他。她説她不能沒有他。

他去了美國,她生活也裏全是他,她看着google地圖研究他生活的每一處場景,每一個心情,想像自己在的每一天的生活。

在二十年裏,周小梔一直帶領着林一朝一個“只有兩個人”的地方前行。

林一説要帶周小梔去一個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地方。最後其實他做到了。他留給了她一份回憶,而回憶恰恰是別人無法闖入,只屬於兩個人的地方。

非典時,她主動伸出了手,她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婚禮時,他沒有伸出手,他沒有還給她這個機會。

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得到的是什麼呢?

第一次她問他,如果孩子生下來會怎樣。他沒有回答,避開了內心。

第二次她問他,如果一早知道她去不了美國,他還會去嗎?他依然避開內心。

她比任何人更瞭解林一,兩次的逃避,她已然知道他並不是自己值得嫁的人,他連面對自己的勇氣都沒有,又如何面對她和更多的人。

周小梔喜歡問如果,是因為她想要另一個結果。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悲劇。

第二次看的時候,我覺得這對於周小梔也是最好的結局。

兩個結果,我們選擇自己想要的就行了~只要他還有10年前的勇敢,10年前的不故一切。那麼這結局就是和女主想象的一樣。

《同桌的你》我覺着是個好電影,雖然劇情略牽強,但還是引起的一些共鳴。反映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男人的責任與他們的人生。他們的故事都可能是在某個你我他之中!也啟示着我們的人生該怎樣把握與度過……

同桌的你影評 篇七

不得不説,《同桌的你》在微博上的宣傳力度太大了。從名人微博推薦,到微博熱議話題榜。我每刷新一次微博,都會出現一條和《同桌的你》有關的微博。後來,看到關於《同桌的你》的微博,我就在想這些年,我和我的同桌是不是也發生過什麼刻骨銘心的事。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女生,我的大多數同桌也都是女生。從沒有發生過與同桌的友情到愛情的質變。相反,我倒是覺得前後桌是更容易談感情的。

因為馬上要出國了,也好久沒電影院看電影了。所以決定趕着電影剛上映看一下。想了想,自己看電影還是有點太沒意思,思來想想到了一個國小同學,正好他也在家。巧的是,他是我上學生涯中為數不多的男同桌。於是,我倆映着景,一起坐在了電影院。

我對電影本身的期待並不高,因為我覺得憑藉上學的經驗再加上電影的名字,基本上已經可以猜到故事的一大半。現在,我敲着這些字,已經想不起來故事是怎麼開始的。我只能説,當電影開始十五分鐘左右的時候,我已經在心裏對電影打了4分。我以為,電影會像一個時間線串起八零年代末那代人的回憶。可是故事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麼low的發展下。

看着林一在大學裏對周小梔許下的那些諾言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曾經許諾我們不離不棄的那些人,始終在我們身邊會有多好。如果曾經和我們牽着手,漫步在沙灘,答應我們會和我們舉辦一個特殊的婚禮的人,還在牽着我們的手,該有多好。如果曾經和我們一起,喝酒乾杯説不離不棄的人依然沒有變,那該有多好。如果,有太多的如果,都沒有一個讓我們都滿意的結果。是不是,就是這些曾經單純的以為,擊碎了我們對生活裏那些憧憬的期待。

看到周小梔結婚,林一從美國回來出現在酒店的那一刻。我轉過頭,對我的同桌説:“要是真的發生這一幕,該有多心碎。”他沒説話,也沒理我。因為他和她的女朋友現在也處在一個很艱難的階段。

我轉過頭,自己心碎着,彷彿我就是林一。眼前那個曾經和自己經歷過青春的姑娘,最終還是落在別人的手上。而那個人,虛偽勢力不如自己。

我彷彿又是周小梔,我知道在我心底裏揮之不的那個人始終是林一。光鮮外表下,能看透林一的是周小梔。通過社交網絡,周小梔和林一不曾相見的這十年,周小梔比任何人都瞭解林一的生活。她知道他每天下班會哪裏買零食,她知道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酒館買酒,她知道他的房子始終有一扇向南的窗户,她甚至能想象自己的裙子掛在那裏的樣子。在這不曾相見的十年裏,周小梔其實沒有離開過林一。林一的心,也沒有放棄對周小梔的掛念。可悲的是,他們卻似絕交一般,從未聯繫。直到周小梔的婚禮。

周小梔,最終在教堂裏,辦了那場她期待的特別的婚禮。但是,如果周小梔知道,在教堂舉行婚禮的那天她say"I do"的那個人不是林一,她會不會依然介意婚禮的特別。我們曾經對未來的種種憧憬和期待,其實都抵不過那個對的人,敵不過面對現實的勇敢。

林一那段搶婚的幻想,我認為是整個故事的高潮。因為那段幻想,不單單是林一一個人的幻想。那是一百個一千個甚至無數個林一都曾想象過的畫面。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有幾個林一能把那段幻想拖進現實的婚禮現場。

看到別人的影評説,面對現實的不完美,電影也沒能用完美的ending給我們不完美的生活以撫慰。但是,我卻認為那個不完美的結局,恰恰是電影對我們所有人的鼓勵。把林一沒做到的做到,把林一沒做好的做好,把你對林一的期待變成你對自己的完善。把那個林一,變成一個有勇氣的你自己。

最後的最後我想説,與其讓生活推着我們後悔,不如讓後悔在我們的身後流淚。

對,用一個不完美的結局,換一個有勇氣的自己!

同桌的你影評 篇八

《同桌的你》表面上看起來是憶青春題材的影片,卻滲透了現實與理想,精神與物質的衝突。

林一和周小梔那麼多年的感情,從青春懵懂的友誼到後來兩人的兩情相悦。周小梔為了林一放棄了北大,林一為了周小梔也奮發努力。看到這裏,大概大家都會希望他們這麼多年的感情修成正果,美滿生活下去吧。可是太美好的愛情總是讓人嫉妒讓人忍不住想要毀滅,現實恰恰做到了。

畢業聚會上。周小梔説:“如果我去不了美國,你還會不會去啊?”林一:“如果你去不了的話那我也不去了,你去哪兒我就跟到哪兒。”多年以後,兩人久別重逢。周小梔沒有和林一在一起,她挽了另一個男人的手,婚宴上,她問林一:“如果當初你知道我去不了美國,你還會不會回來?”林一:“不會。”他們的那股熱勁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

愛情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在現在這種物質生活泛濫成災的時代中又顯得那麼的脆弱不堪。美國的生活留住了林一,現實也讓周小梔嫁給了一個她並不愛的人。周小梔的未婚夫是個極其勢力的男人,將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區別對待,但就算知道他是這種人,周小梔還是會嫁給他,現實就是這樣,沒有對或不對,只有願或不願。

影片中穿插着美好與現實的場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把人的心性磨得平滑也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那股子衝勁。或許如果林一在去美國前發現的周小梔去不了美國他也留了下來,或許如果在教堂林一邁出了那一步搶走了周小梔,故事的結局是不是會不同。

生活不會止步不前,沒有那麼多假設沒有那麼多如果,事情錯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的才叫做青春。

同桌的你影評 篇九

已經好久沒有寫東西了,今天閒極無聊便和我的同學們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看的是由高曉鬆操刀的《同桌的你》。

當年由高曉鬆作詞、作曲,由老狼演唱的一首《同桌的你》,唱哭了許多人的學生年代。作為()90後的學生我誠然像致青春啊,那些年啊,包括同桌的你這樣的幾乎專供給80後享用的電影,不是我們所能完全吸收與接納的,但是如果單從影視作品的角度講,我想我還是很有感觸的。

“我為了你放棄了美好的前程,為你放棄了一個無辜的生命,為了你的未來我願意隱瞞一切。你為了我不斷單挑那羣同學,為了我努力考上重點大學,為了我忍耐規定的“男朋友時光”,為了我努力規劃彼此的未來。最後的相遇,我們詢問對方“你愛他麼”、“你愛她麼”卻又各自沉默。”

“從我看見你的那時起,我就喜歡你。你知道我成績不好,脾氣也很衝,但是你從不會討厭我。那年的政局動盪為了讓我平安,你答應了“成為我女朋友”我的要求;那年非典肆虐,你砸開窗牽着我的手一路狂奔。你就像是那顆大白兔奶糖,在我心裏一直是文靜、甜美的形象。是你一直都在等我,都在督促我前進。十年之前,就像你説的“我根本不懂得什麼是責任”而讓你受傷;十年之後,我成為隱忍又有責任感的男人,但在漫長的旅程中牽着你的手實現你願望的人,不是我。”

一部講清新又悲傷的愛情電影,我想我不得不以一個温柔而煽情的兩段文字來概括那一個個感人至深又陽光清新的鏡頭。但無論這段屬於他們的愛情有多美好在現實面前依舊終結於現實。無論感情有多濃烈,最後的他們都被現實打敗。

“我們已經回不去了,誰也不欠誰。”

就像那首陳奕迅的歌“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温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如果你把同桌的你當作是一部單純的青春愛情作品。那我加上一句更符合愛情片影評的結尾,比如“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但是,愛她/他是我做過最好的事。”是不是有一些簡單。

這個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展示了夢想的虛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來光鮮靚麗的生活表面,有着截然相反的裏子,他放棄了小梔,並沒換來想象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換來的不過是一份真摯感情的破碎,和兩個人都找不到真愛的湊合婚姻。一紙請柬,讓兩人十年重逢。感情,在兩個人閃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梔還愛着林一,林一也還愛着小梔,但是沒有承擔和歸宿的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算,愛,一百年、一萬年不熄滅,對雙方都沒有意義,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説不出別的話的“你還好嗎”。

教堂裏,小梔穿着潔白的婚紗,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搶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閃念,最後小梔那句遲疑的“我願意”將我們拉回了現實。最後一次,他還是怯懦了,與自己深愛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個女孩等了十年,等不來一個男孩的真正成長,你也確實可以説這是命運的安排。

在我個人看來電影的確存在諸多細節讓我值得反思,比如在婚禮前新郎的以貌取人,比如當那個學生時代幾乎不説話的李瀟突然主持起了酒席,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導演的價值觀的體現。

也許夢想終究會被現實打敗。也許如今的我們十年後終將成為那個如今我們不喜歡的自己。也許我們的夢想也會因為我們的不怯懦而得以實現,不得不提電影的最後一幕:當小梔被問及是否願意時,那一刻男女主人公的眼神交流,以及遲疑的回答。也許正是因為男主的怯懦而失去本屬於他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