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情感聯想《月光曲》教學實錄【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66K

音樂情感聯想《月光曲》教學實錄【多篇】

《月光曲》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一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貝多芬,你知道這個人嗎?

板書:

貝多芬

生:知道。

師:誰能來介紹一下。

生:他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是從書中讀到的。

二、初讀課文落實字詞整體感知

師:一百多年前他就已經享譽世界,現在他的音樂仍然被人所熟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月光曲,講的就是貝多芬的傳説,那麼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就請同學們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藉助課題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生:自讀課文。

師:第2個問題,有點難,那就説明讀書的遍數還不夠多,那怎麼辦呢?繼續讀

師:誰來説説我們的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生:講了一件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在萊茵河邊的小鎮上聽到一位盲姑娘彈他的曲子,於是他走進去彈了剛才的曲子,然後他又彈了另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師:説了時間、地點、人物,起因,還用上了課題,不錯,可大家有沒有發現他説得好象有點太(羅嗦)。

師:再請一位。

生2:一年秋天,貝多芬在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為一位盲姑娘彈鋼琴曲,後來又創作了《月光曲》。

師:這位同學就説得十分簡略,我發現大家説的時候,都用到了這2個詞語。

(板書幾個詞語。)

師:你能用上課題,再用上這4個詞語來説説主要內容嗎?

生:貝多芬的月光曲是這樣譜成的:傳説有一年,貝多芬小萊茵河邊的小鎮上散步,聽見一位姑娘在彈他的曲子,他走進去為他們彈剛才的曲子,後又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和他的哥哥都被曲子陶醉了,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師:説的很好,當我們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時候就可以藉助課題,藉助中心詞。

三、再讀課文自讀自悟感情朗讀

師:月光曲是著名的鋼琴曲,當我們聽一個曲子的時候,就該理解它的。

生:旋律。

師:課文中有一段文字向我們展示了月光曲,讀讀這段話,看看它向我們展示了幾幅畫面。

生1:2個畫面,第一個畫面是那時大海很寧靜;第二個畫面是海面颳起大風,很不平靜。

師:既然是月光曲,那就可以從月光入手,誰再來説説看。

生2:月亮從水面上升起,月亮照在海面上微波粼粼,月亮越升越高,海面上颳起大浪,一個邊一個湧上岸。

師:如果你用剛才學過的文字給這3幅畫配上的話,第一幅該用哪一段文字?

(出示圖。)

生:月亮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撒滿銀光。

(讀。)

師:第2幅畫呢?

生2:略。

師:第3幅畫當然就是……

生3:略。

師:3幅畫面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了,用這一段中的詞語來概括這三幅畫第一個畫面。

生1:可以用“微波粼粼”。

師:是“微波粼粼”嗎?……“升起來”好,還是“微波粼粼”好?

生1:升起來。

第二個畫面。

生2:越升越高。

第三個畫面。

生3:照。

師:就一個詞語?

生3:照得雪亮。

師:可以概括了嗎?

生4:湧過來。

師:同學們可能被我誤導了。……這時,除了月光,還有什麼?

生5:捲起了巨浪。

師:颳起了大風。

然後板書:

大風巨浪

師:三幅畫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了,再讀這一段話。

生1:讀得不太通順。

師:他有沒有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希望你繼續努力。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師:這麼美的月光曲,大家讀得不怎麼樣,無論是我,還是大家都想把它讀好,那怎麼辦呢?我們來看看圖片。

師:你能告訴我水天相接的地方是怎樣的,大海的波浪微微地泛起來,而且是那麼晶亮,此時的大海是多麼平靜,多麼優美啊!該怎麼讀呢?自己試試看。

生:自由讀。

師:哪位同學願意試,這位同學。

生1:讀得比較輕。

師:我感覺到了這是平靜的大海。

師:誰還想試?

生2:讀得較有感情。

師:此時貝多芬在琴邊,他會輕輕地撫過琴鍵,速度會比較慢。此時的月光會在什麼地方?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啊!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

生:齊讀。

師:能聽我來讀讀看嗎?

(師重點強調讀了霎時間灑滿了大海。)

生:再次齊讀。

師:多美的月光啊!第2幅畫面呢?説天空中有飛雲,是怎樣的?

生:是淡淡的雲。

生2:是薄薄的雲。

師:是又淡又薄的雲,月亮在中間穿梭,所以月光時明時暗……

生:齊讀。

師:最後一幅,這又是怎樣一幅畫面呢?課文中有一個詞語。

生1:波濤洶湧”。

生:自讀。

師:誰來試試看?

生1:讀得較平淡。

師:這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嗎?這時如果貝多芬坐在鋼琴旁,他會飛快地彈奏,身體也會不由自主地搖晃。誰能讀出這樣的感受?

生1:讀得結結巴巴。

師:他太激動了,連話也説不清楚了。大家自己再試着讀一讀。

生:齊讀。

師:此時的月光在哪裏?

生:在雪亮的浪花上。

師:這浪花怎麼樣?一個連着一個,所有的快樂都迸發出來,所有的激情都湧現出來!

師:該怎樣讀?

生:自由練讀。

生:齊讀。

師:這就是貝多芬的月光曲,他既給我們帶來柔和的美,也給我們帶來壯闊的美,既讓我們欣賞了平靜的大海,也讓我們領略壯闊的大海。帶上自己的感受再讀一讀。

生:再讀這段話。

師:這麼美的月光曲貝多芬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師:是什麼給了貝多芬創作的衝動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劃出理由。

師:如果你覺得一個人有困難,可以和你的同桌,和4人小組輕輕地交流。

師:我發現許多同學劃了描寫環境的句子,我請哪位同學來説一説。

生:讀句子。

師:説説你的體會。

生:我覺得盲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音樂。

師:你怎麼光聽到這樣斷斷續續的音樂聲,就知道她對貝多芬十分熱愛呢?

生:不做聲。

師:如果你在很遠的地方聽到別人在誦讀自己的作品,你會感覺怎麼樣?

師:很抱歉,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就先上到這裏,希望有機會的話還能和大家一起來探討貝多芬創作的動機。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二

(一)以詞串文,輕叩心扉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聽寫詞語。《月光曲》這篇課文是一個傳説,請寫下——“傳説”。這個傳説講的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怎樣譜成的,第二個詞語——“譜寫”。下面聽寫一組詞語,注意先聽後寫——“盲姑娘、蠟燭、琴鍵”。

師:這組詞語裏面,盲、蠟、鍵都是生字,注意“蠟”字,有的同學誤認為它跟“燭”一樣是“火字旁”,其實是“蟲字旁”。“蠟”古代的意思是動物的油。這位同學“鍵”字筆順不規範,“鍵”是左右結構,最後寫“建字底”。

師:最後一個詞“清幽”。你們覺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樣的?

生:就像輕紗鋪在地上一樣,非常朦朧的感覺。

生:清幽的月光是皎潔的月光,是寧靜的,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生:我覺得特別柔和,讓人覺得舒服。

師:老師課前查了一下字典,發現這個幽字有三種解釋(出示解釋),你們覺得“清幽”的“幽”應該取哪一種解釋呢?

生:第二種。

師:是的,清幽的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沉靜的安閒的。

同學們,這個傳説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請你選擇剛才聽寫詞語中的一個或幾個來説一説。請大家先自己準備一下。

(生自由練説。師指名説,教師作了肯定。)

師:同學們,究竟是什麼打動了音樂家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字裏行間去尋找原因。

(二)一番對話  聆聽心聲

語段一:

“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師:請同學們好好讀一讀這段對話。(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家,有一顆敏感的心,他往往能從別人的話裏面聽出言外之意。你認為他會從這句話裏聽出什麼?

生:貝多芬從這句話聽出了盲姑娘渴望聽到自己的曲子。

生:貝多芬從“那該多好啊”這五個字當中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執着和渴望,聽自己彈一首曲子是她夢寐以求的願望。

生: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參加自己音樂會是有苦衷的,她在壓抑自己的情感。

師:你認為她的苦衷是什麼?

生:她家境貧寒,買不起票,沒有機會親自聽貝多芬彈琴。

師: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貧寒的?

生:他們家點的是蠟燭,燭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鋼琴也是舊了,説明他們家家境貧窮。

生:盲姑娘的哥哥説“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兩個“太”讓我感到了他們家境貧窮。

師:貝多芬聽出了這個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依然熱愛生活;雖然家境貧寒,但從沒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他的心被觸動了。我們一起帶着這份理解再讀一讀盲姑娘和哥哥的對話。(學生讀。)

師:聽到這裏,貝多芬又聽出了什麼呢?

生:我感覺貝多芬還聽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為想聽貝多芬彈琴是她一直以來的願望,但她後來又説“不過隨便説説罷了”。她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讓哥哥為家裏窮聽不到貝多芬彈琴而難過。

生:這裏的“隨便説説”並不是真的是“隨便説説”。盲姑娘一直壓抑着自己的內心的情感。(師建議把“壓抑”改為“掩飾”。)

生:貝多芬還聽出了姑娘一種難以抉擇的情感,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熱愛的音樂。但是盲姑娘特別善解人意,還是選擇了哥哥,因為他家境貧寒,不想再給他哥哥造成負擔。(師生分角色讀。)

師:同學們,貝多芬就是從這段話裏聽出了盲姑娘不僅熱愛音樂,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動了,所以他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曲。

(三)兩次對話  心靈互通

語段二:

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為您彈一首吧。”

師:這是貝多芬和盲姑娘之間的對話。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貝多芬已經彈了一曲滿足了盲姑娘的願望,為什麼還要再彈一曲呢?

生:當盲姑娘問他是不是貝多芬時,貝多芬為什麼沒有承認?

生:為什麼盲姑娘會知道為她彈奏的是貝多芬?

師:同學們,這些問題提得都非常好。我們先來思考,盲姑娘雙目失明與貝多芬素不相識,為什麼她能猜到彈琴的是貝多芬呢?

生:從她説“彈得多嫻熟啊!”“感情多深啊!”我感覺到她聽得很認真。

生:盲姑娘熱愛音樂,也是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確定這首曲子確確實實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彈的。

師:這位同學的發言當中出現了一個詞——“知音”。上一篇課文《伯牙絕弦》是一篇傳説,這個傳説裏面寫到鍾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為他十分喜歡聽俞伯牙彈琴,而且能從他的琴聲裏面聽出高山聽出流水。那我們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呢?

生:盲姑娘是第一次聽貝多芬彈琴,而且只聽了一遍,就聽出貝多芬彈得很嫻熟,感情很深,所以是他的知音。

生:我從“入了神”、“激動”這些描寫盲姑娘神態的詞中感受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

師:盲姑娘既熱愛貝多芬的音樂也懂得貝多芬的音樂,是貝多芬的知音,所以盲姑娘會猜到是貝多芬為她彈奏的,也難怪此時此刻她的心情是那樣的激動。請同學們把這句話再讀一讀,讀出盲姑娘內心的那一份激動。(指名讀。)

師:盲姑娘只是聽了一首曲子,為什麼如此激動呢?只有我們走進盲姑娘內心,我們才能真正把這段話讀好。

生:我覺得因為盲姑娘夢寐以求的願望就是能聽一聽貝多芬彈奏,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所以她非常激動。(生有感情朗讀。)

生:我覺得她難以置信,貝多芬是非常著名的音樂家,這樣的大音樂家會為她這麼貧窮的姑娘彈一首曲子?她幾乎不敢相信,所以她很激動。(師指導第一個“您”表示猜測,讀音可以稍微拉長一些。)

師:知音難求啊!貝多芬沒有想到在一間茅屋裏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樣,內心十分的激動,所以他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貝多芬再彈一曲為的也是知音!

師:剛才有個同學還問,為什麼此時貝多芬沒有回答,我相信各人會有各人的理解。誰來談談你的看法。

生:貝多芬可能覺得盲姑娘已經猜出他是貝多芬,沒有回答就是默認了。

生:我覺得貝多芬會想,盲姑娘知道是他彈的了,他們已經心心相印了,所以沒有必要非得承認他就是貝多芬,只要讓盲姑娘感覺到他的音樂是多麼好聽就可以了。

生: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音樂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語言。所以他並不想用語言來表達,他只想用自己的音樂來回答。(鼓掌)

(四)釋放心情  曲終意猶

師: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彷彿披上了一層銀紗,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倆,有所觸動,他想用音樂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時候他心裏究竟在想什麼呢?請拿出作業紙,聯繫上文展開聯想,把貝多芬內心的想法寫下來。

(學生寫,師巡迴指導)

生:他心想:多麼善解人意的姑娘,多麼痴迷音樂的姑娘,多麼深的手足情,讓我滿足這個姑娘的願望吧,讓我謝謝這個知音吧,讓我為他們獻上一曲吧。(鼓掌)

師:三個“多麼”,一組排比句,説明此時貝多芬百感交集。

生:貝多芬心想:知音難覓。能聽懂音樂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聽懂我的心的又有幾人?雖然我沒有力量能讓她的眼睛重見光明,但是,我能用音樂把她的心照亮。這是一首為知音彈的曲子,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鼓掌)

生:貝多芬想,兄妹倆如此熱愛音樂,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要為他們創作音樂,圓他們的夢想。真正的音樂是為知音創作的,真正的音樂會是為知音開的。

師:是的,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為貧苦人民作曲,為知音作曲,他心裏想了很多很多……

貝多芬説過:“我為什麼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最終他用月光曲、用音樂釋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學們,聽——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湧過來。(播放《月光曲》片段,教師配音朗讀)

師:同學們,這就是月光曲的片斷。貝多芬在這首樂曲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下節課我們圍繞這段話,再次走進貝多芬的內心。

讀後心得: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作了取捨:一條主線兩個“點”,使教學脈絡清晰,內容豐滿。

《月光曲》一課從聽寫詞語開始,表現了老師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重視聽寫之後,教師提出了本節課的中心問題: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這個問題沒有再去重複課文的故事情節,需要學生深入課文的字裏行間,有一定的思考價值;這個問題提綱挈領,使得本節課教學的主體部分線索清晰,脈絡分明;這個問題從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

(收穫一:在高年級的閲讀教學中,“切入口”非常重要,這節課正是找到了一個具有閲讀價值的切入口,才能引發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比較深入的對話。)

閲讀課要主線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幾根“筋”而沒有血肉。好的做法是選好幾個“點”,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體驗、感悟、表達等多種活動,深入閲讀文本,在語言、思維、情感、認識等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選什麼“點”大有講究。這節課選的教學“點”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盲姑娘兄妹倆之間的對話,另外一個是貝多芬與盲姑娘之間的對話。這兩段對話文辭簡潔,意藴豐富。反覆閲讀、體會,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時養成聽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閲讀能力,是兩個兼具人文內涵和語言因素教育價值的語段,做到了“以少勝多”。

在閲讀過程中,教師着重啟發學生交流“貝多芬會從這句話裏聽出什麼?”透過文章的字裏行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體會,再通過與同學、老師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較完整、豐富的認識。

(收穫二:一節課的兩個“點”,如果教法相同,難免讓人有重複之感。蔣老師因文而異,採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對這兩個“點”的教學。前一“點”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讓學生細讀文本,自讀自悟。後一“點”讓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抓住疑點進行研討,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對學生的質疑,教師是有估計的,所以能迅速把學生的問題歸納起來,分步探究。)

在深入閲讀階段,着重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中人物對話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着力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通過多次有感情的朗讀,逐步感受貝多芬“觸動——感動——激動”的心理變化,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感受一個博大而慈愛的音樂家的靈魂,感受藝術的魅力。最後通過隨文練筆提升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生的語言,鞏固和拓展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感悟中,“知音”是一個亮點。其實,剛學過《伯牙絕弦》,學生不難想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教師準確把握文本,引導學生沿着“知音”這條線索去思考,剛才提出的疑難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學生的發言閃耀着智慧的火花。

(收穫三:這體現了教師對學情的充分把握,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到桃”,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三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14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幽靜、清幽、純熟、霎時”等詞語能夠運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 7課《月光曲》。

板書課題:17 月光曲德貝多芬

2.學習後就知道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簡介貝多芬的生平。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受。

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讀音,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課文主要寫什麼?

三、初學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按思考題思考。

①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問題。

2.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①認讀生字新詞。

給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

傳説(zhuàn chuán )彈琴(dán tàn)朝着(chán zhào)

3.指名接讀課文,讀後評議。

4.課文主要寫什麼?

(課文主要記敍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

傳説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從這傳説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兩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鋼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詳細介紹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6.提出自學中不懂的問題。

四、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想想這段與第二段是什麼關係?

(先總提,再具體介紹《月光曲》的譜寫過程。)

2.“傳説是這樣譜成的”這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這是一個過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課堂作業。

1.語文作業本第1、2題。

2.比一比,再組詞。

券( ) 括( ) 育( ) 鍵( )

卷( ) 恬( ) 盲( ) 健( )

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完成作業第3、6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提出目標。

1.我們已學過哪幾種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兩種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一種是把每個段落的大意連起來:另一種是回答課後習題中的幾個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

2.交代學習目標。

(學習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還要繼續學習用回答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初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帶着課後第1題3個問題默讀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題的自然段,並自己試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2.檢查自學情況,初步歸納主要內容。

三、細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2—5自然段。

思考:a.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寫什麼?b.劃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鋼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思考題,邊讀邊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間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説明了什麼?理解“幽靜”的意思。

板書;聽琴聲

(“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説明盲姑娘喜歡貝多芬的曲子,但彈的不熟練。)

b.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盲姑娘真是“隨便説説”的嗎?他為什麼要對哥哥這樣説?

板書:談話

(不是的。“隨便説説罷了”是盲姑娘對哥哥的勸慰。他怕哥哥因為家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而心裏難過,所以這樣説。其實她很想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這表明盲姑娘非常體諒哥哥的難處。)

(3)貝多芬為什麼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瞭解到盲姑娘熱愛音樂,渴望聽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貧困,她又那麼懂事。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親自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板書:彈

(4)有感情地朗讀2—5自然段。

2.學習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讀6—8自然段。

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劃出貝多芬彈完一曲,為什麼又彈一曲的句子。

(2)邊交流,邊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純熟”是什麼意思?盲姑娘能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熟,感情深,説明什麼? “您,您……表達了盲姑娘怎樣的感情?”

(盲姑娘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熱,感情深,説明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她從“純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貝多芬。)

板書:第一首曲子

b.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以後的心情怎樣?會怎樣想?

板書:激動

(3)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麼又彈一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聽了盲姑娘的話心裏很激動,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於是決定即興再為盲姑娘又彈一曲。)

板書: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讀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寫出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彈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這一自然段先寫了一個美麗清靜的月夜,然後點出窮兄妹給了他創作的激情,貝多芬藉助“清幽的月光”彈出了優美的樂曲。

(6)有感情地朗讀6—8自然段。

3.學習第9、10自然段。

(1)課文的哪一部分描寫了(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

(2)輕聲朗讀第9、10自然段,劃出兄妹倆被美妙琴聲“陶醉”的詞句,兄妹倆好像看到什麼景象的句子。

(3)討論交流,理解“陶醉”、“恬靜”意思。

(兄妹倆被美妙琴聲所“陶醉”的詞句:“皮鞋匠靜靜的聽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己離開了茅屋。”)

(兄妹倆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對大海……朝着岸邊湧過來……”這也是寫的《月光曲》的內容。彷彿“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洶湧的大海。”)這些句子都是兄妹倆的聯想,從哪個詞語來表明的? (好像、彷彿)

這些聯想是由什麼引起的?

(由“優美的琴聲,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聯想。)

(4)有感情朗讀第9自然段。個別讀同桌互讀,集體:讀等形式,讀後評議。

(5)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下來的?

(貝多芬即興彈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動,飛奔回客店連夜記錄下(月光曲》。)

四、運用方法,總結課文。

1.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2. 運用回答課後1題中的幾個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提出不懂的問題。

小結: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以及《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還再一次運用回答課後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至於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我們下節課學習。

五、課堂作業。

1. 作業本第3、6題。

2.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選詞填空

幽靜恬靜

①這個地方環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歡一個人來這兒靜靜地看書。

②華姐性格( ),平時説話不多,就是笑,也是輕輕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學中等身材,梳着兩根短辮,人長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灑下來,這江邊的小樹林裏,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説説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指名接讀全文,讀後評議。

2.指導朗讀貝多芬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第2—5自然段應怎樣讀?

(要讀出兄妹倆個愛音樂,想聽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為家庭貧困買不起入場券,哥哥心裏難過,妹妹體諒哥,安慰哥哥這複雜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點讀好盲姑娘,貝多芬的話,體會應怎樣讀?

(自姑娘的話要讀出愉快、讚美的語氣。貝多芬的話充滿激情,要讀得熱情、誠懇。)

(3)第9自然段,重點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應怎樣讀呢? (結合插圖體會感情)

(月亮初升,讀得輕而舒緩,當讀到“颳起大風,捲起巨浪”時,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讀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時,語氣又轉為平靜。)

聽錄音、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評議。

三、指導背誦第9自然段

1.談談怎樣才能背得快? (談談背誦方法)

2.運用理清寫作思路背誦。

(先寫:皮鞋匠靜靜地聽着”音樂;接着寫皮鞋匠的還想象《月光曲》的內容:最後寫“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過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練習背誦,自我試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四、總結全文。

1.輕聲有感情朗讀。

2.學習課文後,你覺得貝多芬是—位怎樣的音樂家?

板書:同情勞動人民

五、課堂作業。

1.作業本第l 5題。

2。複述譜寫《月光曲》傳説的故事。(機動)

3.佈置課外閲讀。(讀語文選學讀本第16課《馬頭琴的傳説》)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四

調動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改變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一直是我教學的主旨。

在教學《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在體會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出心中的感受來,讀出音樂所藴涵的深情來,所以在導入課文時,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鋼琴音樂,使學生先對這段音樂有了最初的感受。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師生角色的變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了語言文字;通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優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通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月光曲》的內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調、節奏到底是什麼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覆地讀,讀完以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説”,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最後,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分層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只是作為教師的我,情感的融入還不是非常到位。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五

------------------------------------------------------------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語文素材”國小語文教案專頁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

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

(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六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芬、券、盲、純、洶。

2.新詞:幽靜、純熟、陶醉、斷斷續續、水天相接、記錄、微波粼粼。

3.重點段: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貝多芬的卓越才華,更要學習他的善良和愛心。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主要通過抓重點段落,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來解決。

(二)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的意思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回答課後設計的思考題,勾畫重點詞句。

(二)自學重點段,討論、交流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觀察幻燈片,發揮想象,説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樂朗讀)。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通讀全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本文寫的是一個傳説,生動地記敍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麼?(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傳説《月光曲》。板書課題。什麼叫傳説呢?“傳説”,民間流傳的説法,意思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朗讀課文(分節朗讀),正音。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3)新詞:

幽靜:偏僻、清靜。

純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練。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4)質疑問難,教師點撥。(簡介貝多芬)

3.配樂朗讀或範讀課文,學生自悟。

(1)説説課文寫的是什麼事,主要內容是什麼?(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後讀一讀。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説可以分為幾部分。

本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1)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

第二段(2-10)傳説。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説部分,按傳説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並歸納層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裏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後又即興創作並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體會創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及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指名讀課文,説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齊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麼?(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瞭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説。)

(2)學習第二段。

①指名讀第一、二層,思考回答:

a.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散步?是什麼吸引了他的注意?

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麼?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麼?一曲彈完了,為什麼又彈一曲?

(a.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於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讚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②出示幻燈片:閲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繫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a.貝多芬看到了什麼?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麼聯繫?

c.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説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討論、交流、點撥提高:

a.貝多芬看到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還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這些都是他看到的實在事物。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月光曲》。他彈的是由他看到的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因為茅屋裏的一切和窮兄妹倆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按起琴鍵來。他用樂曲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了。

c.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這些都是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產生的聯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是皮鞋匠從妹妹的表情中產生的聯想。因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所以説她“彷彿也看到了”。

③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説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三)課堂練習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説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2.迴歸全文,歸納中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二)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2)説説文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際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2.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1)齊讀第10自然段。

(2)默讀、思考:

①窮兄妹倆完全被音樂陶醉了,想想他們會是什麼樣子?(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啟發學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話把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表達出來。)

(一陣風把茅屋裏的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濤洶湧、向岸邊湧過來、湧過來……兄妹倆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感染,貝多芬曲終人去,他們居然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②此時的貝多芬又怎樣?情感有了什麼變化?

(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異常激動,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倆被琴聲陶醉、貝多芬異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

(3)迴歸全文,歸納中心。

(讓學生依據板書快速瀏覽全文,然後討論、交流。)

本文記敍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傳説,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表達了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演奏帶,讓學生邊聽邊進入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

(1)整篇課文應該用徐緩、抒情的基調讀。

(2)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的內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用舒緩的語氣讀;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雲,這時用逐漸增強、有曲折的語氣讀;接着風起浪湧,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用高昂激越的語氣讀。

可以齊讀、指名讀,反覆練習,把握好語氣、感情。必要時教師示範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4.指導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師引讀:一陣風……。月光……,茅屋裏的一切……,顯得……。貝多芬望了望……,藉着……,按起……。教師打出幻燈片,學生根據老師的指點,邊觀察邊練習背誦。)

(教師引讀: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着她……。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學生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展開的聯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產生的聯想,達到背誦。)

(教師引讀: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他……,花了……,把剛才彈的曲子——……。這段主要寫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怎樣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早已去幹什麼了?這樣,學生很輕鬆地達到背誦。)

(三)總結、擴展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本文在寫作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麼?談談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出文中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並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湧過來。她彷彿也看到了,……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樣寫就把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對大自然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用一段話寫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並展開聯想。(例文見作業 三)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閲讀短文,説説哪些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出來。

濃重的大霧瀰漫在天地之間。我坐在汽車上,霧鑽進車廂。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麼樹。我的腦海裏忽然展現一個奇特的想法:瞧,這雲霧瀰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嗎?我們在這山霧中穿行,不正是在騰雲駕霧嗎?要是去尋訪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們乘坐的汽車,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正劈風斬浪,奮勇向前。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陶醉、激動、純熟、傾聽、幽靜”等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2、練習標劃重點詞句,練習品詞品句。

3、瞭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偉大音樂家,熟讀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月光曲》,以及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瞭解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曲》這篇課文,知道了課文主要介紹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今天,我想先帶大家聽一段音樂。(課件播放音樂)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有誰知道這是什麼曲子?(引入課題,板書)

過渡:這麼優美的曲子有什麼樣的內容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二、細讀課文,感知第九自然段

1、兄妹倆在聽到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時,他們有何表現?哪個自然段描寫了?

2、第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皮鞋匠聯想的景物?哪些又是他看到的景物?請用橫線畫出皮鞋匠聽音樂時聯想到的景物,用波浪線畫出他看到的景物。

3、這些畫面你喜歡哪一個?找出來讀一讀。然後説説理由。(先默讀,後學生個別讀)

4、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的朗讀畫面中,我發現這樣幾個畫面:月光下平靜的海面;越升越高的月亮,波濤洶湧的海面,畫面發生明顯的變化。那麼畫面變化了,情感就要發生變化,讀出來的語氣也就要發生變化,請同學聆聽音樂,讓老師用文字來重現畫面。(師範讀)

三、回讀課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1、貝多芬先生為什麼會即興創作出如此美妙的琴聲呢?

2、交流

a、出於對兄妹倆的同情 (引入第3段學習)

a.教師創設情境  (夜晚,幽靜的小路,路旁低矮的房屋,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b.同桌間先默讀,請幾組學生分飾兄妹二人角色,進行朗讀

c.評價:這對兄妹倆,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麼喜歡?

(圍繞以下問題:妹妹的話怎麼理解?哥哥的態度怎樣?妹妹的回話又是什麼意思?)

d.小結:正是由於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為了解決哥哥的矛盾心情,為了了卻姑娘的心願,為了這位懂事的姑娘,他決定進去為姑娘彈曲子。

(板書:因兄妹情而感動)

b、盲姑娘與貝多芬的談話(學習6、7段)

a.聽完貝多芬本人的演奏,姑娘激動地説(播放圖片),我們輕聲來讀讀吧!

b.正因為這句話中包含着盲姑娘激動,驚喜的心情,所以課文中的三句話的標點是能表達情感的感歎號、問號。

c.思維補白: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d.板書:因遇知音而興奮。

c環境描寫

a你能找出文中描寫優美的景色的句子嗎?用筆來劃一劃,請學生讀一讀

b教師小結:藉着清幽的月光,貝多芬胸中的感情猶如大海的波濤,通過琴鍵播散開來。貝多芬因月光而靈感突發。

(板書:因月色而靈感突發)

c此時此刻的貝多芬是感動的,是興奮的,同時也是幸福的,他曾經這樣説過。(出示:名人名言)

四、課堂小結

貝多芬為兄妹情所感動,為遇到知音所興奮,在這樣一個和諧幽靜的環境,茅屋的一切都打動了人!月光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的靈感?讓我們帶着感動,帶着興奮,伴隨着這迷人的月光,用心聆聽《月光曲》。朗讀一下《月光曲》的內容。

五、佈置作業

聆聽《月光曲》,寫出你想象的畫面。

六、板書設計

月光曲

因兄妹情而感動

因遇知音而興奮

因月光而靈感突發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八

------------------------------------------------------------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語文素材”國小語文教案專頁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繫。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於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閲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脱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迴,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閲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着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繫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閲讀量,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繫,不要任意增加閲讀內容。]

板書設計 :             (好奇)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九

教學要求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的音樂家。出生於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麼是“傳説”(民間流傳的説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説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説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後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麼?(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後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裏,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麼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説説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從這裏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並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説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月光曲

散步(聽) 談話 (同情)

貝多芬

走近(彈) 曲子 (激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麼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麼?(月光從窗户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悽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麼關係?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湧。)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説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4.為什麼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穫。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彷彿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後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1.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預習《小音樂家揚科》。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彈奏 想聽 感動

再彈 入神 動情

記錄本 陶醉 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