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南京的導遊詞(推薦35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5篇《南京的導遊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南京的導遊詞》相關的範文。

南京的導遊詞(推薦35篇)

篇1:南京導遊詞

也許大家早就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蘇州確實是風景美如畫啦,南京沒有蘇杭那麼漂亮的風光,但是,她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有非常濃重的文化底藴。

她是一個古都,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會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洲”這些都是説的我們南京。大家看古裝劇的時候,老是看到以前的讀書人説“我們要進京趕考,進京趕考”,這個“京”也許就是指的我們南京,而非今天的首都北京。北京雖然有故宮,有一千年的文明史,但她僅僅是明清兩朝的都城所在地,而我們南京呢?我們南京訖今為止有多少朝代在此建都呢?大家可以跟着我數一數: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列舉十個朝代)。數過了嗎?有整整十個朝代是建都在南京的,整整兩千五百年的滄桑歷史。所以,發展到如今,南京也擁有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名字,比如:。。。。。。(可以讓客人説,一般人都會聽説過幾個,像金陵,建業,應天府等。)那麼,有誰知道,我們南京建城至今,到底有過多少名字呢?(可再次調節一下氣氛,搞個有獎竟猜)告訴大家,我們南京發展至今,用過的名字有七十多個。大家肯定會驚歎吧?是啊,我們今天南京的一條路名,一條河名,一個小區的名字,也許都曾經作過這個城市的名字,但是,她也有一個千百年來固定不變的名字,知道是什麼嗎?——“石頭城”。

大家看過《紅樓夢》嗎?中國明清四大小説之一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當時就是生活在我們今天的南京城,他的小説中很多的地形,環境,風俗,人物,都是參照的南京城,是以這個城市作為創作的背景的,大家還記得書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釵”“江寧織造府”嗎?金陵,江寧都是南京的舊稱啊!江寧織造府,其實就是當時曹雪芹的家,你知道他的家有多大嗎?整整佔到了當時大半個南京城啊,有房屋幾百間,有幾百口人,權傾朝野。大家知道江寧織造府是幹什麼的?就是負責整個江南的絲綢刺繡的,杭州的絲綢,蘇州的蘇繡,歷來就是朝延的貢品,皇帝的龍袍,嬪妃的霞披,可都是從江南上貢的,而封建等級制度的嚴格也早有規定皇帝穿綾,大臣穿羅,商人穿綢,百姓穿布(故名“布衣”)。清朝的兩個皇帝康熙和乾隆一共十三次下江南,到南京全都是住在他家,你説他的家大不大?所以,小説實際所寫的是曹雪芹自己家的事,是他們家祖先的事,他們家是後來才敗落的。那麼,他當時給這部小説取名字的時候,並不是叫《紅樓夢》的,《紅樓夢》是我們後人為這部書取的名字,他自己取的名字叫什麼呢?就叫《石頭記》。因為,南京是一個石頭城!

篇2:南京導遊詞

南京市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地區,東望大海,西達荊楚,南接皖浙,北聯江淮,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南京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南京現轄11個區(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江寧、浦口、六合、棲霞、雨花台)2個縣(高淳、溧水),總人口約530萬人。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

南京,山環水抱,葱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於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於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葱葱的紫金山中,佈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鉅製,國之瑰寶。

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總統府、雨花台烈士陵園、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水,一面臨城,秀峯塔影,碧波盪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藴含動人悽麗的傳説,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雲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遊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築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

篇3: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各位到華東線的第一站南京參觀遊覽。初來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這座城市。下面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萬,下轄2縣11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台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後,於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築城。傳説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勢險要,怕日後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鎮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樑、陳先後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後來,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於南京的得名源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於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後來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襲下來了。

遊客們:南京的歷史就介紹到這裏,下面向大家講講南京的氣候。由於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氣候帶中,每當夏季來臨,高空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不斷下沉,氣温逐漸上升。驕陽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達50”C以上,發燙的大地成了這座城市的熱源。加上南京獨特的地勢,它處於長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較低,起伏的山巒,猶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空氣的流動,阻止熱量向外發散;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東風和南風被東郊紫金山和東南一帶山體遮擋,使南京始終處於炎熱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尤其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更是樹木葱鬱,平均每個人佔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南京夏季炎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節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祿口國際機場和大校場機場,每天有數百架次飛機在這兩大機場起降。鐵路有京滬線和寧銅線在此接軌,特別是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直接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鐵路、公路交通,從而使“天塹變通途”。此外,滬寧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已成為南京的主要交通動脈。由於南京地處華東地區水陸交通要衝,同時還是著名的內河港口城市,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就是從南京港啟航,經過中國的南海諸島,跨越亞、非兩洲的。現在的南京港,經過不斷地擴建改造,年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成為長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後再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南京的旅遊資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為核心,輻射東南西北的五條旅遊線。

城東旅遊線以鐘山風景區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個遊覽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築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蹟,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景觀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距市區11公里,是南京地區唯一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環抱,碧波盪漾,景色十分秀麗,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各位遊客:講到這兒,我們可以把南京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綠”四個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牆;“重”,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綠色城市。因此,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蟠城。

遊客們:南京概況就介紹到此,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

南京市情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南京位於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核心城市之一,還是長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萬,下轄2縣11區。

南京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綠化聞名全國,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衞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南京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港位於長江下游的黃金水道,1986年就已對外開放,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津浦、寧滬、寧贛三條鐵路幹線在此交匯,寧滬高速公路從這裏貫穿蘇南,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覆蓋國內45個城市以及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在內的國內外航線。目前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構成立體化的大運量交通運輸網絡。近年來,南京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城市改造建設,南京第二長江大橋、南京第三長江大橋、玄武湖隧道、九華山隧道、賽虹橋立交橋、華東最大的雙橋門五層立交已建成通車。過江隧道正在建設中,南京地鐵一號線南延和二號線開始施工建設,預計於2009年完成。滬寧、寧連、寧馬、寧杭高速公路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目標。對內經六緯九,快速“井字形”的交通主幹框架形成,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進一步優化了南京的投資環境。

篇4: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靈谷寺,這是一個由寺廟建築、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公墓和靈谷公園組成的風景名勝區。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還是籠統地稱它為靈谷寺。我們的車正在行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車窗兩側,沿途玉蘭挺立,林木茂密,曲徑通幽,我們彷彿置身於仙靈境地。我先來介紹一下靈谷寺的創建歷史。

靈谷寺地處紫金山東南麓,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時就已是佛教聖地,梁武帝時,其周圍大小寺院已達70多所。到了明代,這些寺院歷經滄桑,大部分被毀,只有南麓獨龍崗一帶的蔣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數幾座保存完好。靈谷寺前身就是處於獨龍崗的開善寺,南朝天監十三年(514年)梁武帝為埋葬寶誌和尚,在獨龍崗建開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稱寶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稱太平興國禪寺,明初改為蔣山寺。

朱元津為建明孝陵,命人選中獨龍崗這塊風水寶地,於是就下令將這一帶包括蔣山寺在內的所有寺院都遷往紫金山東麓,合為一寺。因為靈谷寺的地形是“左羣山右峻嶺”之間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為“靈各專”。靈谷寺初建時,規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從山門到大殿,長2.5公里,佔地約500畝,僧人l千。難怪朱元津將它看成傑作,並御筆題額“第一禪林”。可惜後來因遭兵火劫難,只有無樑殿得以倖存。到清同治年間重修靈谷寺,規模已遠不如當年,然而紅牆黃瓦、鬆翠林茂、鳥語花香、環境幽靜,仍不失“靈谷深秋”的佳景。

【紅山門—陣亡將士牌坊—無果殿—陣亡將士紀念碑】

各位遊客:我們已來到了靈谷寺的山門前,山門是寺廟大門的通稱。這山門也就是靈谷公園的大門。各位請看:這座仿古建築的山門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為三拱門,綠色琉璃瓦檐頂,外牆為紅色,所以也叫紅山門。門額上有“靈谷勝境”四字,是現代書法家錢鬆嶽先生的手筆。門外的一對石獅,是建造陣亡將士公墓的北平軍分會贈送的。

進入紅山門,我們走上了一條青石鋪就的兩道。而道的盡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陣亡將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長32.7米,寬16.6米,高10米,共五間,全部用鋼筋水泥構築,座基外鑲花崗巖,綠色琉璃瓦覆頂。牌坊前中門門額上橫刻“大仁大義”四字,背面刻“救國救民”四字,”都是元老張靜江題寫的。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靈谷寺最着名的景點無樑殿。無樑殿是明代靈谷寺僅存的一座建築,因殿內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由於這座殿是磚石拱券結構,不用梁木,所以俗稱“無樑殿”。

無樑殿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大殿的東西長53.8米,殿前露台寬敞,面闊5間,進深3間。雖然經過多次重修,但其結構始終沒變。殿頂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個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築結構改變了我國古建築樑柱結合框架式的建築傳統。整座建築找不到樑柱,全部用磚砌造而成。它採用了中國古代石拱橋的建造方法,由基層用磚先砌5個洞,合縫後疊成一個大型的拱形殿頂。我們看到這5個開門的每一間就是一券,每排為5券,正中一間券洞最大,寬11.4米,高14米。內部雖為券洞結構,外部卻仍以仿木結構的形式出現,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還設有門窗,是一座採用多樣券法,錯綜連接後構成的建築。其結構之堅固,氣勢之宏偉,技法之精湛,堪稱一絕。雖説在我國其他的地方也有類似的無樑殿建築,如浙江寧波保國寺。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太原水作寺、四川峨眉山萬年寺及蘇州開元寺等,但在建築結構和技法上,靈谷寺的無樑殿更顯獨特、完善。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建築藝術。

下面我們繞家堂一週,參觀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這裏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後57位名人的蠟像,這些蠟像是依據當時的歷史照片、資料,參照人物各種角度的鏡頭,按真人大小1:1製作的,共組成22組帶有故事情節的動態畫面,蠟像造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再現了革命先驅叱吒風雲的生動場面。

參觀完無樑殿,我們來到了半圓形的花壇草坪前,這裏已成為陣亡將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現在請大家來參觀一下這座公墓,其實這裏有3座墓,這是居中的一座,還有兩座分別處於免樑殿東西兩側的山坡上。當時由於陣亡將士之多,公墓沒能全部容納,採取以師為單位,用抽籤方法,從每一軍階將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墓地北側墓牆東、西兩端各有一碑柱,分別是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微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這兩座碑已成為南京市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作為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松風閣—靈備增—寶公塔與三絕碑—琵琶街】

墓園後的那座建築叫松風閣。松風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馬樓式建築,面闊9間,屋頂為重檐式,鋪以藍色琉璃瓦。登樓遠望,視野開闊,微風過處,松濤陣陣,真有“南富蕭瑟松風起,細聽山泉汩汩來”的美妙情景。這座建築也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的紀念館。紀念館於1931年起建造,由美國建築師茂非按中國傳統的民族建築形式設計,造價21.5萬元。1933年完工後正式定名“革命紀念館”。這幢二層樓建築,東西長41.7米,南北寬19.7米,為鋼筋水泥仿木結構。外有迴廊,樓下為9間,中為穿堂,上面是走馬樓式的樓屋。上下遍設架櫃,供陳列陣亡將士遺物或舉辦展覽。松風閣後100多米處,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現代寶塔——靈谷塔。

靈谷塔原名陣亡將士紀念塔,是陣亡將士公墓的主要建築之一。建於1931—1933年,造價35.5萬元。塔的設計者是美國着名建築師茂非和中國建築師董大酉。

現在我們來到了靈谷塔前,只見塔基是一個大平台,直徑為30.4米,平面八角形,外側圍以雕花石欄。塔的正面有石階,石階正中是一幅高5.8米,寬2.8米的白色花崗石浮雕“日照山河圖”。再請看,塔高60米,九層人面,用鋼筋水泥和蘇州花崗石構築。底層直徑14米,向上逐層縮小,頂層直徑9米,每層都以綠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圍以石欄,便於遊人憑欄賞景。塔頂覆蓋着綠色琉璃瓦,飛檐翹角,正中塔尖上豎有塔剎,金光閃閃。

沿着鋼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級台階,就來到了塔的頂層。在此登高遠眺,可以盡情欣賞遠山共長天一色的蒼翠景色,充分領略靈谷勝景那“萬鬆參天,一徑幽深”的旨趣。

在靈谷塔的西面,還有一座寶公塔。空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來安葬寶誌和尚舍利的搭,當時建塔耗資20萬銀兩。後因朱元津建明孝陵,將塔與寺一起遷往這裏,改名叫靈谷塔。塔初建時為5層,可惜原塔早已毀盡。寶誌和尚是南京棲霞東陽人,7歲出家,死於樑大監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寶公塔前嵌有一塊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着名畫家吳道子所畫的寶誌和尚像,左側刻有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像贊,字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絕技,所以稱為“三絕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損壞殆盡,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是清乾隆年間法守和尚根據舊藏拓本摹刻的。

各位遊客:靈谷寺的主要建築我們已基本參觀完畢。其實,明代靈谷寺的規模遠大於現在,除我們所見到的外,還有金剛殿、天王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禪堂、客室、方丈室等。清代中葉的靈谷寺,又恢復了昔日的盛貌。除殿宇修復外,並有“靈各八景”着稱。這八景是:鍾阜晴雲,浮圖秋月,古殿鐘聲,蒼池鬆影,銀杏棲霞,清泉咽竹,空衍應掌,曲水流筋。這些景觀飽經滄桑,特別是在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與清軍曾把這裏當作戰場,所以寺內建築被嚴重毀壞,只有無樑殿是磚砌建築,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各位遊客:出了靈谷寺,現在我們行走的這條路,名叫“琵琶街”。為什麼叫琵琶街呢?相傳,人們在此踏地能聽到清脆的回聲,擊一下掌能聽到與彈奏琴絃一樣美妙的迴音,這就是被稱為靈穀人景之一的“空街應掌”。不信?您可試一下。但願我的導遊講解也能給你們留下記憶的音符。謝謝大家!

篇5:南京導遊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副省級城市,江蘇省省會,是華東第二大城市,中國科教第三城,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政治、軍事、科教、文化、工業和金融商業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南京位於長江下游,是承東啟西的樞紐城市,國家重要門户城市,華東地區中心城市和重要產業城市,長江航運物流中心,濱江生態宜居之城,聯合國人居署特別榮譽獎獲得城市。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温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夏熱冬寒”是南京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顯著氣候特徵,通常農曆臘月下雪機會最多,如果您有緣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顯嫵媚動人。境內山地、河流、平原交錯,城東有鐘山屏障,城南有十里秦淮。流經南京段的長江約95公里,江寬水深,萬噸海輪可終年通航,秦淮河和滁河的河谷平原是全市的重要農業區。

南京歷史悠久,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東吳孫權遷都南京以來,歷史上先後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時間累計達450年,故有“十朝都會”之稱。

南京是一座具有2470年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與北京、安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同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前南京就是古人類聚居之地。根據最新考古證明,約在公元前6000-40__年,南京地區就出現了原始居民的部落。

25__年前吳王闔閭在南京朝天宮地帶建立了——冶城。冶城是吳國人用來冶煉銅鐵鑄兵器的地方,當時的吳國以擅鑄兵器聞名與世,吳人的形象也遠遠不是後人所見的那種柔靜雅緻,他們喜歡用劍,好戰善武。所以最初進入史學家視野裏的南京沒有台城煙柳,秦淮金粉,只有刀光劍影。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命范蠡築城於今中華門外,秦淮河畔長十里,史稱越城,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了越之後,因害怕南京的王氣,就在地下埋金人鎮壓,在今南京清涼山置金陵邑,金陵之稱因此得名。楚王之後秦始皇不喜歡金陵改它的名字叫秣陵,秣就是餵馬的草料。

又過了400多年秣陵改稱為建業,建業就是建功立業。為秣陵改名的是孫權,公元229年,三國時期吳國遷都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他政治上的對手諸葛亮評價建業説:“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那個關於秦始皇挖秦淮河是要泄王氣的流言就是那個時代傳開的。公元2__年,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礎修築了石頭城。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可以貯藏兵械和糧餉。因此,它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周長6裏左右。公元3世紀末以後的1__年開始中國由北而南的移民潮。南京地處與南北交界遷來的中原人以他鄉為故鄉客居的北方人漫漫多於當地的土著。公元317年司馬氏家族建都南京稱東晉。歷史學家認為江南風氣巨大的轉變,就是魏晉南北朝的時期開始,原來勇猛善戰,現在文弱柔順。北方話逐漸在南京流行取代了原來的吳語。

東晉之後先後在南朝的宋,齊,樑,陳四個朝代出現在南京。經過三百年的建設,六朝時期南京人口達100多萬,使古代南京從創業走向興盛,成為當時江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併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繁榮作出重大的貢獻。公元589年,南朝陳後主末日來臨,在隋軍兵臨城下陳後主躲到一口枯井,這口井就是胭脂井。隋滅陳以後,隋文帝下令將建康的城邑和宮殿全部毀平,改作耕地,六朝繁華蕩然無存,直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定都,南京才迎來了又一次的城市繁榮。南唐建都金陵府城,擺脱了六朝建康都城的格局,將秦淮河一帶繁華商業區和人煙稠密的居住區圍進城內,形成近代南京城的南部框架,今中華路——洪武路大致為南唐都城中軸線。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改稱應天府。公元1366年,朱元璋在南京開始了長達21年的浩大的築城工程,這就是至今尚大部留存的聞名世界的明南京城。這是南京建城史上的又一次輝煌,它奠定了近代南京城的格局。明南京城為四重城垣:宮城、皇城、都城、外廓,今御道街即皇城中軸線。南京城建21年,13個城門,一箇中華門就能藏兵3000。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改應天府為南京,這是南京命名之始。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大明,下令以應天府為“南京”,南京的名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1378年改南京為京師,明初建都南京,歷洪武、建文、永樂三帝,前後53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仍保留着皇宮,設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機構。

明清兩代交替期間,南京城並未遭到什麼破壞,清政府在此設立了兩江總督衙門,管轄江蘇、江西和安徽三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為東南重鎮的地位。公元1645年清王朝於南京設立江寧府。公1853年3月,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的太平軍進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兩江總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為“天朝宮殿”。由於太平天國政權的種.種失誤,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來反撲。1864年7月天京終於被攻陷。清軍入城後,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倉庫,並縱火焚燒,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連明故宮、明孝陵及大報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毀。公元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稱天京。此後,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統治東南地區的中心。並根據被迫與英、法等資本主義列強所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將南京下關開放為商埠。

19__年10月10日爆發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佈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會,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以公元19__年為中華民國元年,以南京為臨時首都,其後,在經過了十餘年的軍閥統治以後,1927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又再度建都於南京。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對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規劃。規劃以明故宮一帶為中央政治區,新街口一帶為商業中心區,江蘇路一帶為花園住宅區,城南和城北為一般住宅區。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醫院”、“黃埔軍官學校”、明故宮機場等幾項較大的建築。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園路。當年,孫中山靈柩南下安葬時,即經這條大道。後來又陸續修了幾條柏油路。在新街口、大行宮、太平路一帶建了一批銀行、商場、酒樓和旅館等。這樣,明清以來的南京城區有了一定的改觀。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軍侵佔上海後分三路進攻南京。12月13日,日軍佔領了整個南京城。日軍一進入南京,就開始了滅絕人寰的大屠殺。我無辜同胞慘遭殺害達30萬人以上。日軍佔領南京後,把侵華日軍總司令部設在南京,後來,以漢奸梁鴻志為頭子的維新政府和以漢奸汪精衞為頭子的偽政府均設立於南京,使南京成為日、偽統治中心。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的精鋭主力部隊幾乎喪失殆盡。

1949年4月1日,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飛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談破裂,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百萬雄師,在千里長江分三路渡江作戰。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4月24日晨解放軍先遣部隊直奔“總統府”,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蔣介石“總統府”的門樓上。從此,南京這座世界聞名的文化古城獲得了新生,永遠歸入人民的懷抱。為了紀念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渡江戰役,南京市軍民在下關熱河路廣場新建了渡江勝利紀念碑。上有當年指揮渡江戰役的鄧小平手書的“渡江勝利紀念碑”七個大字。

楚秦王氣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公元前3__年,楚威王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__年,秦始皇改金陵為秣陵。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纏為秣陵侯。

六朝古都

2__年,孫權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吳大帝,自武昌還都建業。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宋立國,都建康。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齊立國,都建康。5__年,蕭衍代齊稱帝,樑立國,都建康。557年,陳霸先代樑稱帝,陳立國,都建康。

吳、東晉、宋、齊、樑、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懷

公元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以石頭城為蔣州,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將揚州治所自金陵遷至廣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級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輔公祏義軍佔據丹陽郡,歸順唐廷,唐改丹陽為歸化。杜伏威輔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權。唐平江南,置升州。

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改升州為江寧府。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為陪都。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1329年,改建康為集慶。

開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故定國號為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留都。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4__年,明成祖升北平為北京,以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天國風雲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於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在今總統府一帶修太平天國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

博愛之都

19__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南京為中國首都。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9月19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令對南京等實行“無差別級”轟炸。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血腥屠殺。在暴行最猖獗的6個星期裏,共殺害我30多萬同胞,__2萬以上的婦女,史稱“南京大屠殺”。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基本概況

南京共轄11個市轄區,2個縣。其中江南八區(鼓樓,白下,玄武,秦淮,建鄴,下關,雨花台,棲霞)是中心城區;江寧區、江北兩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縣、高淳縣。全市總面積6600k㎡,其中市區面積4730.74k㎡,江南八區總面積782.75 k㎡(截止__年底)。截至__年末,全市總户籍人口636.36萬人,比上年增長0.6%;__年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為810.91萬人,比__年末,增加了10.15萬人,增長1.3%。南京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8.56%。少數民族以白下區的止馬營、朝天宮兩街道的回族為最多。

城市精神: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

城市象徵:辟邪 市樹:雪松 市花:梅花 市歌:《茉莉花》

別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蔣州、上元、白下、集慶、應天、江寧、天京、龍盤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鐘山風雨帝王城

城市象徵——辟邪

辟邪的名稱取自與梵語的音譯,原詞的意思為大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也是神勇的猛獸。辟邪的名字最早見於《漢書》,從它的形象和命名上來説,是為避除邪惡而設置的,也是南京的標誌。南京地區有30多處南朝帝王的陵墓在那裏可以看到辟邪,從雕刻的技法上上乘漢秦下啟隋唐,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石雕珍品。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採用辟邪作為標誌是向世人展示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也將六朝的時刻藝術展現給世人。

南京方言

南京大部分地區通行南京官話,南京官話屬於漢語言北方方言區江淮官話。高淳縣西部、溧水縣南部的部分地區的方言則屬於吳方言太高小片。

南京話在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明代及清代中葉之前中國的官方標準語一直是南京官話。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所傳授、使用的中國語也是南京官話。明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話為標準的中國話,民國初年西方傳教士主持的“華語正音會”,也以南京音為標準。長久以來,南京話以其清雅流暢、抑揚頓錯的特點以及獨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環境資源

地形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地貌區域為寧、鎮、揚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4.52%。長江南京段長度約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為南京市境內兩條主要的長江支流,其河谷平原為重要農業區。水面佔全市總面積11.4%,平原、窪地佔24.08%。

山脈

在城區外圍,六合區境內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以玄武巖為主的方山、靈巖山;浦口境內分佈着東北--西南向的老山山脈;城郊和江寧區是寧鎮山脈西段的分佈地,沿江邊第一列(即鐘山北支)分佈着棲霞山、南象山、幕府山 ,第二列(即鐘山中支)有靈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鐘山南支)的山最多,有湯山、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縣境的東部是茅山山脈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有名稱的小山丘外,還有許多無名崗地間雜其中。其實,像紫金山、九華山等山,都是句容茅山的餘脈。

南京城區起伏不平。紫金山中支的餘脈向西延伸,在太平門旁為富貴山,進城為小九華山、北極閣,繼續向西連接古長江沖積物堆成的下蜀黃土崗地,把南京城一分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在城北鏽球公園附近還有獅子山(又名盧龍山),城西有馬鞍山,城南有石子崗(又名瑪瑙崗、聚寶山)。四周羣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台山、老山、靈巖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於市內,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徵。

河流

南京城內主要河流有長江和秦淮河。長江南京段從江寧銅井鎮南開始,至江寧營防鄉東為止,境內長約95公里。秦淮河全長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門外分兩股,一股為幹流,稱外秦淮河,繞城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又一股稱內秦淮河,由通濟門東水關入城,在淮清橋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為“十里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至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幹流彙集,北支即古運瀆、經內橋至張公橋出涵洞口入幹流。

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幹流全長110公里,河道彎曲,集水面積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運河和天生橋河。

湖泊

南京市區主要有玄武湖、琵琶湖、紫霞湖和莫愁湖等,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交通運輸

航空

祿口國際機場距南京市中心直線距離為35.8公里,目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總體規劃為年飛行3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南京祿口國際機場__年航班起降106142架次,旅客吞吐量10837222人次,貨郵吞吐量__99噸, 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14位,貨郵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9位。南京機場已開通了42個國內主要城市、19個國際和2個地區城市的近120條航線。國際(地區)客運航線包括南京至新加坡、韓國首爾、日本大阪、泰國曼谷、香港、澳門、德國法蘭克福等城市的定期直達客運航線,以及經北京中轉至洛杉磯、倫敦、莫斯科、温哥華的定期虛擬國際航線;同時還包括南京至吉隆坡、普吉、沙巴等地的不定期包機。國際(地區)貨運航線包括南京至洛杉磯、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曼谷、首爾、新加坡、莫斯科、馬爾莫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和南京至香港、南京—澳門—台北等地區航線,同時包括南京至列日、達卡等不定期包機航線。

公路

以南京為中心,有寧滬、寧滁、寧連、寧通、寧合、寧馬、寧高、寧靖鹽、寧淮、寧蚌、寧常、寧杭等高等級公路呈放射狀通往本省及周邊省市。全市有8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和虹橋旅遊汽車站。

地鐵

南京第一條地鐵於__年9月3日正式運營,目前通車地鐵里程為85公里。到__年底,南京將擁有240公里的線路,到2030年南京市的軌道交通線網將由17條地鐵、輕軌線構成共計655公里的網絡。

輪渡

寧浦線(即中山碼頭一浦口碼頭)是最主要的過江通道。江心洲—有恆、江心洲—棉花堤。這3條線路在江心洲葡萄節期間十分繁忙。還有燕子磯—六合玉帶鄉、燕子磯—八卦洲、八卦洲—大廠鎮3條線路。

水運

南京港是全國第一大內河港口、長江沿岸僅次於上海外高橋和蘇州港的第三大集裝箱港。__年貨物吞吐量1.11億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129萬標箱。港區全長98公里,有64個泊位,其中16個可停靠萬噸級船舶。

過江通道

長江南京段現有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三座跨江大橋以及南京長江隧道等4條過江通道。1968年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是公路鐵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形樑橋,下層鐵路橋將津浦線與滬寧線連接為京滬鐵路,是蕪湖以下長江干流上唯一的鐵路過江通道,從南通、泰州、揚州發往上海及浙江的列車均須繞道經過該橋。

遠景規劃建設13條過江通道,目前有長江大橋、長江二橋、長江三橋、南京長江隧道、大勝關長江大橋,在建的有長江四橋、長江緯三路過江隧道,規劃中的有長江五橋。

飲食文化

南京菜稱為“京蘇大菜”,廚師則自稱“京蘇幫”。南京的飲食以京蘇菜(即金陵菜)和清真菜著名。金陵菜的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魚、蛋燒賣、美人肝、鳳尾蝦。製作金陵大菜的知名菜館有綠柳居菜館、馬祥興菜館等。

由於南京人嗜食鴨、鵝,南京最受歡迎的食物是各種以鴨、鵝製作的食品,包括桂花鹽水鴨、南京板鴨、鴨血粉絲湯、鴨肫幹、東山燒鵝等等。

南京人飲食的另一特點是各種野菜大受歡迎,包括蘆蒿、菊花腦、馬蘭頭、枸杞頭、薺菜、馬齒莧、鵝兒腸、香椿頭(又稱為旱八鮮)。此外還有所謂水八鮮,是指魚、菱、藕、茭瓜、茨菰、雞頭果、蓮蓬、水芹。

南京小吃主要的集中地有夫子廟、獅子橋(在湖南路附近)、甘家大院等,其中夫子廟地區的奇芳閣、魁光閣、蔣有記、永和園、六鳳居都是南京小吃的傳統名店,製作的特色小吃稱為“秦淮八絕”。劉長興麪館則是南京著名的麪館。百年老字號韓復興是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板鴨店。

南京鴨餚

南京的制鴨技術久負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時期就有記載。南京的鴨餚是聞名全國的,除金陵烤鴨外,板鴨、鹽水鴨、燒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鹹鴨肫、金陵片皮鴨、鴨血粉絲湯等也各具特色。

秦淮八絕

所謂“秦淮八絕”,指南京八家小吃館的十六道名點:

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

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開洋乾絲;

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麻油乾絲;

六鳳居的葱油餅、豆腐腦兒;

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麪;

蔣有記的牛肉鍋貼、牛肉湯;

瞻園麪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面;

蓮湖糕團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夾心小元宵

特色小吃

夫子廟的大石壩街和湖南路的獅子橋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鴨血粉絲、獅王府獅子頭、尹氏雞汁湯包、蓮湖糕團店、“忘不了” 酸菜魚、綠柳居等。此外,散佈在新街口和南大附近的眾多美食店也為不少網友口碑推薦。南京小吃全國聞名。

特色工藝

南京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其中較為有名的有云錦、江寧金箔製品、天鵝絨、仿古牙雕、金陵折扇及木雕等。除此之外,南京六合區所產的雨花石也是值得收藏的旅遊紀念品。

雲錦

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為四大名錦之首。南京雲錦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成,位於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被古人稱作“寸錦寸金”的雲錦,是用5.6米長、4米高、1.4米寬的大花樓木質提花機,由上、下兩人配合操作生產出來的。

白局

南京白局又稱白曲,白曲原名百曲,是由雲錦生產織工在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説唱演變而來。白局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説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韻味淳樸,生動詼諧,親切感人,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説唱藝術。據有關資料載,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調”系白局的古腔本調,又稱數板或新聞腔,白局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二十世紀有名的香港電影《三笑》中的大部分曲調都出自南京白局。建國後,於1960年由市總工會主席夏冰流組織成立了南京白局劇團。

旅遊景點

南京市旅遊局為方便遊客旅遊南京,與媒體合作整出十條南京的精品旅遊線路。分別是:六朝懷古遊、大明勝蹟遊、鄭和遺蹤遊、民國文化遊、宗教文化遊、秦淮風情遊、科教修學遊、濱江風貌遊、温泉度假遊、鄉村美景遊。

鄭和遺蹤遊

鄭和,明代偉大的航海家,用28年的時間譜寫了壯麗的七下西洋航海之歌,友睦了鄰邦,交流了文化。鄭和的船隊在南京組建,首次航海在南京下水,晚年的鄭和也定居在南京,如今,鄭和的遺蹟依然可尋……

民國建築遊

南京現存的民國文化遺蹟有1000多處,因此,南京可算是民國文化的典型代表。中西合璧的建築羣、巍峨壯觀的偉人陵、秀麗蒼翠的林蔭道……數不盡的風情。

宗教文化遊

南京地處中國南北交界之處,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人口遷移,南來北往的遷徙讓不同的民俗和宗教信仰在此交匯,歷史、地理上的重要地位造就了它的宗教香火旺盛,地方風俗獨特。

秦淮風情遊

秦淮河,南京的母親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積澱,自古南京歷史上就不乏對秦淮河的記載,無論是歎詠,抑或是傳説,這條穿城而過的河流給南京留下了無數美妙的話卷。數十年前,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兩篇同名散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更是傳為佳話。如今,畫舫依舊,秦淮兩岸的風景卻更加迷人了。

紅色之旅

雨花台、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新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靜海寺、南京長江大橋

科教文衞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現有中科院、高等院校、部、省、市及企業所屬各類自然科學研究和開發機構近600家,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各大門類,科研設施先進,科研開發實力雄厚。擁有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依託、代表國家一流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百餘個,其中國家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擁有體系完善、功能齊全的科技服務網絡,其中科技推廣、科技信息、科技出版、專利、標準、計量、檢測等專門科技服務機構百餘家。各類科技協會、學會400餘個,其中省、市級學會200個。南京擁有科技人員近40萬人,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科技英才,__年末在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7人。

高等教育

南京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華東地區高等教育的重要中心。南京擁有的國家重點學科列各城市第三位。

民國時期,南京擁有國立中央大學、私立金陵大學、私立金陵女子大學、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六所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經過1952年的院系調整及數十年發展,截至__年,在南京的普通高等學校(不含8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院校)共有41所,在校本專科學生55.71萬人,在校研究生6.37萬人。南京擁有985院校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其中被列入“211工程”的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有8所(該數目在中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3):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其中: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直屬高校,此外還擁有眾多的科學研究機構。

經濟概況

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對南京的經濟建設曾經付諸相當努力,興建過一批在全中國有一定影響的企業。1949年後,南京發展相對緩慢,但重化工業規模仍居江蘇第一。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由於南京經濟以國營事業為主,相較於以外資和私人企業為主的蘇州、無錫等長三角其他城市,發展較為滯後。南京本地的知名企業有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躍進汽車、江南光電、蘇寧環球、雨潤、太平洋建設、蘇寧電器、五星電器、宏圖三胞。__年南京市gdp為6140.00億元 增長12.0% 江蘇省排名第三!

篇6: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俗話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我代表港青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朱,是諸位在華東期間的地接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豬,百年修得同船渡,叫小豬親切點嘛,哈哈,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樑,看到後腦勺,是不是很像梁朝偉啊,哈哈,是的,我們的樑師傅可是與梁朝偉是兄弟呢,名人都想看吧,但是為了安全起見,等休息的時候,我們在一睹樑師傅的神采吧,我和師傅一起為大家提供各種旅遊服務,如果大家在旅遊過程當中對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意見或者建議,都儘管提出來,我們將全力以赴幫助大家來解決,祝願大家在華東能有個美好,難忘的快樂 回憶。

我們的第一站是南京,可能有些朋友是第一次來到南京,對南京的概況還不是很瞭解,那麼我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於海內外,簡稱寧,是江蘇省的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長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積 6598公里,下轄2縣11區,常住人口有800萬。

南京地理位置優越,風景秀麗。孫中山先生曾讚歎:南京“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難覓如此佳境也”。四季如何遊玩呢,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 “石城霽雪”。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篇7:南京導遊詞

南京導遊詞怎麼寫

各位遊客:在到達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孫中山,姓孫名文,字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他於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現已改為中山市),是中國辛亥革命的領袖。孫中山早年曾求學海外,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學院,曾一度行醫。20世紀初年的中國,災難深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

目睹清政府的腐-敗,孫中山毅然放下行醫,投身革命,於1905年8月和一批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分子,在日本東京組織成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帶有資產階級政黨性質的組織“中國同盟會”,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權”即“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從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會在我國華南地區不斷髮動武裝起義,個性是在1911年4月27日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雖然最終遭到失敗,但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矗從此各省紛紛響應,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帝制,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刻、好處深遠的一次偉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臨時政府會議上,大家一致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商議成立中國臨時政府並定都南京,確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1912年1月l日,孫中山從上海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但因袁世凱的扶持和革命黨人的妥協,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並定都北京。革命雖然受到挫折,但是孫中山先生沒有氣餒,繼續展開了護-法運動、護國運動、討袁運動。1924年1月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並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與馮玉祥商討國事。1925年3月12日,終因肝病惡化在北京逝世。

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歡鐘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就曾登山遊覽。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總統之職後,來那裏打獵,看到那裏山水相依,氣勢雄偉,就有了他長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這一夙願,再三叮囑左右。當然,孫中山葬於南京紫金山,不僅僅僅是個人的願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臨時政府所在地,孫中山先生長眠於此,表示了討伐帝制和繼續革命的決心。

為了尊重孫中山先生的遺願,由孫夫人宋慶齡,兒子孫科等人組成的孫中山葬事籌備處,透過登報懸獎,徵集陵墓設計方案。在眾多的應徵者中,年僅33歲的青年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警鐘形圖案被一致評為首獎。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呂彥直是山東省東平縣人,1894年生於天津。早年在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被公費派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深造,得到美國著名設計師茂菲的指導,回國後,在上海開設“彥記建築事務所”。為了設計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嘔心瀝血,不辭辛勞。在工程接近尾聲時,身患肝癌,於1929年3月18日病逝,時年36歲。

南京導遊詞範文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遊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遊員***,大家能夠叫我*導,或者小*。我身旁這位是司機*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期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能夠給大家帶來一次完美的南京之旅。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證明35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構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南京,山環水抱,葱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於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於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葱葱的紫金山中,佈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鉅製,國之瑰寶。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總統府、雨

花台烈士陵園、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水,一面臨城,秀峯塔影,碧波盪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藴含動人悽麗的傳説,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雲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遊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這天的南京,既是現代禮貌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築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説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雲錦。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遊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閲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之後八方來客。

南京導遊詞模板

各位遊客,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遊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遊員xxx,大家能夠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期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能夠給大家帶來一次完美的南京之旅。

(南京總括)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

(地形地貌)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構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樑、陳、以及之後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構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衞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到達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

説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雲錦。

著名風景區)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遊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閲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之後八方來客。

篇8: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

大家好!

南京市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地區,東望大海,西達荊楚,南接皖浙,北聯江淮,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南京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南京現轄11個區(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江寧、浦口、六合、棲霞、雨花台)2個縣(高淳、溧水),總人口約530萬人。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

南京,山環水抱,葱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於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於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葱葱的紫金山中,佈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鉅製,國之瑰寶。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總統府、雨花台烈士陵園、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水,一面臨城,秀峯塔影,碧波盪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藴含動人悽麗的傳説,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雲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遊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築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

篇9: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前去遊覽的是玄武湖公園,它位於南京城東北的玄武門外。公園佔地472公頃,其中水面約368公頃,陸地104公頃,周長約 9.5公里,流域面積約14平方公里。是國家級鐘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市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公園。玄武湖三面環山,兩面臨城。東有紫金山,南有雞籠山、覆舟山一脈相連,北有幕府山、觀音山等作屏障,西、南聳立着雄偉壯麗的古城牆。湖水波光粼粼,湖中的環洲、樑洲、翠洲、菱洲、櫻洲由堤橋相連,綠樹掩映,垂柳婆娑。古人曾有“錢塘莫美於西湖,金陵莫美於後湖”的讚語,把南京玄武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

【玄武湖的成因—玄武湖的名稱來歷】

玄武湖古時與長江相通,到六朝時,在湖的北側築了一條長堤,由於江流的不斷衝擊,隨之與長江隔絕,形成獨立的湖泊。今天玄武湖水仍靠引長江之水蓄貯。

玄武湖是燕山造山運動形成的構造湖,古名桑泊湖,後來因位於鐘山之陰,就被稱為“後湖”。東吳遷都建康後,在後湖南側建有宮苑,並引後湖之水注入宮苑內,因湖在台城之北,所以稱為“北湖”。歷史上傳説孫吳末年,丹陽縣官宣賽的母親,80高齡在後湖游水,突然化黿而去,千年不死,所以人們又稱後湖為“練湖”。至於玄武湖這一稱謂始見於448年,傳説在湖中出現黑龍,便改稱為“玄武湖”。 湖中有龍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有人推測二所謂黑龍可能是長江中的鱷魚,因為那時的玄武湖仍與長江相連,鱷魚便可乘江潮遊人湖中,在夏天雷陣雨來臨前,因天氣悶熱,鑽出水面,被人們誤認為黑龍。

【玄武湖的歷史沿革】

東晉初年,玄武湖被用作封建帝王操練水師的地方,故稱“習武湖”。六朝時,又演變為封建帝王的圍獵、遊樂場所。直到唐朝起,才成為遊覽區。李白、李商隱、李煜等許多詩人都有描寫玄武湖的佳作。南唐滅亡後,李煜被宋太宗捉去,軟禁在玄武湖的櫻洲,在此期間李煜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哀詩《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此寄託他對故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哀愁。北宋神宗時,當朝宰相王安石被罷免回到江寧,在1075年寫《湖田疏》上奏朝廷廢湖為田,得到批准,從此玄武湖美景不復當日。元代時,重新疏浚玄武湖,使它煥發昔日美貌。但明朝初年,明太祖又把玄武湖作為禁地,在樑洲上建了“黃冊庫”,專門貯藏全國户籍、田畝統計冊和各地的賦税檔案。直到清代,玄武湖又重新開放。曾作為19_年南洋勸業會的遊覽地。辛亥革命後,更名為“五洲公園”。今天的玄武湖,經過國林工作者的梳理美化,舊貌換新顏,已初步形成了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大型風景式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

【玄武湖的主要景區:環洲—櫻洲—樑洲—翠洲—菱洲】

玄武湖中分佈着五塊綠洲,形成五處風景區。最有特色和最負盛名的要數環洲和樑洲。從玄武門開始,一條形如玉環的陸地,從南北兩面伸入湖中,就是環洲,舊名長洲,因它像一條翠綠的玉帶環繞櫻洲,故稱環洲。舊時稱“環洲煙柳”。湖的南端假山瀑布盡顯江南園林美感,着名的石峯有“觀音石”和“童子石”,為明代中山王徐達府中的遺物。假山北面的土山,名墩子山,或叫郭仙墩,為東晉郭璞衣冠冢。洲中有喇嘛廟和諾那塔。

與環洲以一座白橋相連的是櫻洲,又名連萼洲,是四面環水的洲中洲。櫻洲以遍植櫻花而得名。春天,這裏是賞櫻勝地。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海”。

從環洲經芳橋,就是玄武湖五洲中開闢最早的樑洲,又名舊洲。樑洲團樑朝時梁武帝的兒子昭明太子蕭統在此建讀書枱而得名。當年太子在此聚書近三萬卷,博覽羣書,還常召集賢士談論古今,撰寫文章,選編了一部我國最早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這為以後的文學發展與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據説後來昭明太子在湖上盪舟遊玩時,不慎掉入水中,得病不治而死。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好學的太子,將他的讀書枱所在地稱為樑洲。樑洲是五洲中風景最美的地方,洲中有湖神廟、銅鈎井、賞荷亭、覽勝樓、陶然亭等名勝古蹟。樑洲一年一度的菊展,傳統而壯觀,故有“樑洲秋菊”的美稱。

樑洲東是翠洲,舊名磷趾洲。洲上有音樂台、少年之家、萬人露天劇場。翠洲風光幽靜,長堤卧波,綠帶練繞,別具一格。蒼松、翠柏、嫩柳、淡竹,構成“翠洲雲村”的特色。

玄武湖最中心的一個洲是菱洲,洲東瀕鐘山,有“千雲非一狀”的鐘雲山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嵐”的美名。洲上有動物園,飼養各種珍禽異獸150種,2500多頭(只)。

南京導遊詞

篇10: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中華旅行社全體員工對大家來到我們南京光觀遊覽表示熱忱的歡迎,在這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王,大家在接下來的行程當中稱呼我小王或者王導就能夠了。我會本着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為大家盡心盡力的去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呢,也期望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配合與支持,從而促進我們服務質量的提高,使大家能夠玩的愉快,走的順利。

南京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完美山水正期待您的領略,秀麗風光正等待您的欣賞。願此次的南京之旅能夠成為您的度假天堂。在那裏預祝各位在接下來的行程當中玩的開心,玩的順利。稱心而來,滿意而歸。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切遼闊的江淮平原,他是江蘇省的省會,全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同時也是長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及長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面積6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萬,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所以氣候温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京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盤,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譽。三國時的東吳,而後的東晉、宋、齊、樑,陳都相繼在此定都,所以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而後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又相繼在此定都,所以南京也被稱為十朝都會。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時又是一座嶄新發展的城市。南京也是我國東部的綜合型工業基地,支柱性產業有電子業、汽車業、石化業、鋼鐵業和電力業,南京又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衞生城市等。南京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明孝陵,以及中山陵,夫子廟等全國5A級風景旅遊區及多個4A級景區,同時還有兩百多處景點,數額眾多南來北往的遊客到此觀光遊覽。所以南京是一個集山、水、城、文為一體,充滿經濟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環境優美的現代化中心城市,是一座融古都特色與現代禮貌為一體的濱江城市。

篇11: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們,你們好!歡迎各位到南京參觀遊覽。初來乍到,大家必須很想了解這座城市。下頭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人口545萬。其中市區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台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後,於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築城。傳説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勢險要,怕日後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鎮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樑、陳先後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之後,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於南京的得名源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於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之後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襲下來了。

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南京的旅遊資源。南京已構成了以城中為核心,輻射東南西北的五條旅遊線。

城東旅遊線以鐘山風景區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個遊覽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築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蹟,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構成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景觀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距市區11公里,是南京地區唯一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環抱,碧波盪漾,景色十分秀麗,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各位遊客們。講到這兒,我們能夠把南京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綠”四個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牆;“重”,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綠色城市。所以,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

遊客們,南京概況就介紹到此,下頭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各位遊客,我的文章雖是轉載的但我學旅遊的心是最真的,古話説:百聞不如一見,所以期望各位有空去南京看看,我想必須會讓你有一個好的印象。

篇12:南京導遊詞

南京導遊詞(中山陵)

人們常説:不到故宮、長城就等於沒去過北京;不到外灘船遊浦江、登東方明珠或金茂大廈就等於沒去過上海;不長到西湖、宋城就不知杭州的千年風情;那麼不到中山陵你就等於白來了一趟南京。大家都是大老遠出來旅遊的,有的以前也許來過,有的以後可能再來,還有的可能旅遊完這一趟以後就不會再來了,所以期望大家能多看一看其中的經典精華少留一些遺憾。

説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被尊稱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先後求學於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後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之後他棄醫從政,並於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除按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三民主義學説。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於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此後,經歷了“袁世凱竊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風風雨雨,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十分大總統。在1924年1月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政府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馮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討論國家大計,終因積勞成疾,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你們也許會問;孫先生出生於廣東,逝世在北京,畢生為革命奔波於各地,為什麼要選擇南京作為自我的長眠之地呢據説,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靈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薦過這塊“前臨平川,後擁青嶂”的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求南北和平統一,毅然辭去總統之職。4月初的一天,他與胡漢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帶打獵,來到現陵墓所在地休息。孫先生環顧四周,對左右説,我將來死後,想向國民求得這塊土地以安葬。當然,紫金山的氣勢風水還不是孫先生作此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囑咐:“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所以,儘管孫先生在南京停留時間並不長,但南京對於孫先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他選擇南京紫金山為墓址,從根本上説,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中山陵是由年輕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於1926年3月12日孫先生逝世一週年之際,舉行了奠基典禮。歷時3年多,耗資150萬銀元,中山陵最終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建築師呂彥直在主持建陵過程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不幸與孫先生一樣身患肝癌,在工程臨近尾聲時病逝,年僅35歲。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孫先生的遺體從北京運到南京。從此60餘年,孫先生一向長眠在那裏。中山陵的建造能夠説是南京城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年為了迎接孫先生靈樞,南京修築了第一條柏油馬路——西起中山碼頭,東至中山門,長達24裏的中山路。直到今日,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幹道之一。同時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門朝陽門,並改名為中山門。在中山門到中山陵之間還修築了一條陵園路。

大家此刻所在的即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廣場。請朝南看,廣場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雙耳三足的紫銅寶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徑1.23米,是中山陵紀念性裝飾之一。此鼎鑄於1933年秋,由廣州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和戴季陶捐贈。鼎一面鑄有“智、仁、勇”三個字,是中山大學校訓。鼎內豎有一塊六角形銅牌,上刻戴母手書《孝經》全文。由廣場踏階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闕門的沖天式石牌坊。這座牌坊建於1931~1933,高12米,寬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塊福建花崗巖,但採用的卻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形式。大家抬頭能夠望見坊額正中金光閃閃的“博愛”兩字。這兩個字是孫先生的手跡,原出自唐韓愈《原道》“博愛之為仁”一語。據説孫先生生前最愛題這兩字送人。孫先生畢生以偉大的博愛精神致力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民族的獨立自由奮鬥不息,能夠説“博愛”二字正是對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寫照。

由博愛坊向前走,是一段長480米,寬數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體設計,突出中國的傳統風格,莊嚴肅穆,獨具特色。為了體現孫先生的崇高偉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為陵的慣例,將墓室築於海拔約160米的全陵最高處。此外,整個陵區的建築植被講求中軸對稱,更給人以法度莊嚴之感。請大家向前看,朝北順坡而上,依次有陵門、碑亭、祭堂和祭堂後的墓室等建築。而墓道兩邊的這些雪松、檜柏、銀杏、紅楓兩兩相對,代替了古代慣用的石人石獸,象徵着孫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雪松是世界四大觀賞樹種大一,現已成為南京市的市樹。

墓道盡頭是平台。根據呂彥直的設計,整個陵墓平面為“木鐸”形。鐸,就是平常我們説的大鈴擋。在古代它是用來宣佈政教法令和戰爭令的。鐸的聲音宏亮,並且傳得很遠,有“使天下皆達道”的喻義。陵墓選用這樣一個圖式,讓人不禁想起孫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後人。那裏的平台廣場就是當年呂彥直設計的”自由之鐘”的下緣。這座宏偉的三拱門,是陵區的正式開端。它高16米,寬27米,進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崗巖築成的。中門橫額上是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意思是説國家政權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這是孫先生畢生奮鬥的夢想,也是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的極好註解。

過了陵門便是碑亭。亭正中這塊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國民政府元老譚延闓手書的“中國國民政府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24個餾金顏體大字。當初討論立碑時,計劃由汪精衞、胡漢民等人分別撰寫銘文、墓誌銘等。可花了兩年時間也沒寫出來。大家都認為先生的思想功績是文字所無法概括的、於是索性不寫銘文,改用此刻的形式。出碑亭,迎面石階層層疊疊。南京人常説中山陵的台階像是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所以來這兒遊覽的客人常常要問: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級台階呢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來數數看吧。

來到臨近頂端的平台,能夠看見一對大銅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樣,是當時上海政府捐贈的。大家仔細看,會發此刻左邊那個鼎下頭有兩個洞。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先這是1937年末日軍攻佔南京時向中山陵炮擊造成的,這兩個洞就是當時留下的彈洞。如今雖時過境遷,但這兩個彈洞仍時時提醒我們莫忘國恥。距此不遠的前方還有一對仿古青銅鼎,那是由孫先生的兒子孫科一家敬贈的。

大家登上頂台,由此既可鳥瞰,更宜遠眺。置身此間,背倚巍巍鐘山,耳聽陣陣松濤,更覺偉人的浩然正氣與大自然同存。祭堂處在鐘山半山腰,從博愛坊到祭堂總共有392級台階,高差約70米,平面距離700米。如從碑亭數起則有290級台階。建築師為避單調,將這392級台階分作10段,每段1個平台,總計有大小10個平台。更妙的是,從下向上看時一望到頂,石階連綿不斷,不見平台;而各位此刻朝下看時,卻反而不見台階,只見平台了。這392級的數字並非巧合,而是暗喻了當時全中國三億九千二百萬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此刻大家應對的就是祭堂和墓室,這是陵墓的主體部分。當年呂彥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絕症而逝,常令後人發出“出師未捷身先死”之歎。祭堂是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長30米,闊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壘式的小建築物,並有兩座高12.6米的華表拱衞。祭堂屋頂為重檐九脊,上覆藍色琉璃瓦,外牆全用香港花崗巖砌成。祭堂門額上有“民族”“民生”“民權”陽文篆字,這是孫先生從事革命活動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導思想。居中的“民生”門相上端,又有孫中山手書的“天地正氣”四字直額。

請各位跟我進入祭堂。祭堂內部以雲南產白黑色大理石鋪地。堂內有直徑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牆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能夠看見東西兩壁上所刻的孫中山手書《建國大綱》全文。整個祭堂以黑白藍色為基調,均為中國傳統孝色。而鑲嵌彩色玻璃的內窗,在陽光照射下卻顯出另一番西洋風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風格,正與孫先生融貫中西的精神氣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孫中山着長袍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闊2.1米。這座雕像是當時世界著名的法籍波蘭雕刻家保羅.阿林斯基受孫中山葬事委員會之託,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並於1930年從巴黎運至中山陵的,全部造價150萬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孫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6個片斷。它們分別是“如抱赤子”“出國宣傳”“商討革命”“國會授印”“振聾發聵”和“討袁護國”。

經過祭堂來到墓室。墓門分兩道,第一道是兩扇美國產的紫銅保險門,門上的門釘和銅環上的神獸(椒圖)極富中國傳統特色。門楣上刻“浩氣長存”橫額,取孫中山為黃花崗烈士墓所書手跡。第二道門為獨扇銅門,上刻張靜江所寫“孫中山先生之墓”七個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閉建築,頂呈西式穹隆狀,以馬賽克鑲成國民政府黨徽圖案。室內圓形,鋪以大理石,直徑約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紅色大理石貼面。正中的圓形大理石壙,直徑4.33米,深1.7米,四周圍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欄杆。壙內墓穴上安放着孫先生穿中山裝的大理石卧像,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孫先生的遺體形象所作。孫先生的紫銅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處。為什麼祭堂內的坐像身着長袍馬褂,而那裏卻改穿中山裝了呢原先當年國民政府內左右兩派矛盾尖鋭,以蔣司令為首的右派主張塑像穿長袍馬褂;而左派則主張穿中山裝。兩派意見不合,結果各搞各的,就出現了上述情景。各位朋友,孫先生的遺體究竟是否還在中山陵,這是每一位來那裏的遊客最關心的問題。事實上,自孫先生逝世後,他的遺體的確是歷經磨難。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逝世時,他的遺體經過防腐處理,暫時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雲寺。1926年,被北伐軍打敗逃到北京的軍閥張宗昌,把失敗的原因歸咎為孫先生的遺體壓住了他的風水。於是他打算要焚化遺體。後經愛國將領張學良派兵保護,遺體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氣侵蝕。1929年5月28日靈柩由津浦鐵路從北京運抵浦口,6月1日運達中山陵。奉安大典儀式完畢後,即用水泥將靈柩澆入壙中。墓穴用花崗巖墊底,

四周建隔牆,紫銅棺下有一特製楠木墊,棺上有一層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當年公祭時,站在石壙邊,扶欄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遺容。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政府曾準備將遺體運往重慶;解放戰爭後期,蔣司令又曾想將遺體遷往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受到工程界愛國人士和國民政府左派的極力勸阻,最終使遺體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廣場兩側後壁有一道門,通向墓堡公園。中為墓室寶頂,呈覆鐘形。墓堡後牆設有“中山陵建設史料展”,近200幅珍貴歷史資料展現了中山陵的建設和中山先生的遺體奉安全過程。

除了陵墓主體建築外,中山陵周圍還有一些紀念性建築設施。包括藏經樓、音樂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們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後,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於梅花山頂的博愛閣,是一位台灣同胞捐資興建的,於1993年11月12日孫先生誕辰127週年時落成。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奉獻着。解放後,中山陵受到國家高度重視,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作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炎黃子孫與國際友人。人們懷着對中山先生偉大精神的崇敬與景仰來到那裏憑弔拜謁。在兩岸統一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今日,應對目前海峽兩岸的現狀,海內外炎黃子孫都衷心期盼着祖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彼時彼刻,倘若孫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會含笑長眠的。

多謝大家!

篇13: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各位到華東線的第一站南京參觀遊覽。初來乍到,大家必須很想了解這座城市。下頭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人口545萬。其中市區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台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後,於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築城。傳説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勢險要,怕日後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鎮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樑、陳先後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之後,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於南京的得名源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於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之後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襲下來了。

遊客們:南京的歷史就介紹到那裏,下頭向大家講講南京的氣候。由於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氣候帶中,每當夏季來臨,高空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不斷下沉,氣温逐漸上升。驕陽似火,每一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達50”C以上,發燙的大地成了這座城市的熱源。加上南京獨特的地勢,它處於長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較低,起伏的山巒,猶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空氣的流動,阻止熱量向外發散;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東風和南風被東郊紫金山和東南一帶山體遮擋,使南京始終處於炎熱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可是今日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尤其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更是樹木葱憲,平均每個人佔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這在必須程度上對南京夏季炎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節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祿口國際機場和大校場機場,每一天有數百架次飛機在這兩大機場起降。鐵路有京滬線和寧銅線在此接軌,異常是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直接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鐵路、公路交通,從而使“天塹變通途”。此外,滬寧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已成為南京的主要交通動脈。由於南京地處華東地區水陸交通要衝,同時還是著名的內河港口城市,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就是從南京港啟航,經過中國的南海諸島,跨越亞、非兩洲的。此刻的南京港,經過不斷地擴建改造,年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成為長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南京的旅遊資源。南京已構成了以城中為核心,輻射東南西北的五條旅遊線。

城東旅遊線以鐘山風景區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個遊覽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築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蹟,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構成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景觀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距市區11公里,是南京地區唯一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環抱,碧波盪漾,景色十分秀麗,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各位遊客:講到這兒,我們能夠把南京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綠”四個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牆;“重”,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綠色城市。所以,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

遊客們:南京概況就介紹到此,下頭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

古話説:百聞不如一見,所以期望各位有空去南京看看,我想必須會讓你有一個好的印象.

篇14:南京導遊詞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00萬人,下轄11區2縣。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構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山與水的交織,共同造就了地形險要,山水壯麗的南京城。

由於南京城山環水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命范蠡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個名字“越城”。從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藴,位列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樑、陳、以及之後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來源於明朝初年,當時的南京叫應天府,朱元璋以往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南京,之後國都雖然沒有遷成,可是南京的名稱卻一向保留下來。

中國的近代史從南京開始,也在南京結束。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關的江面上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誌着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全新時代。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覆蓋國內45個城市以及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在內的國內外航線。南京港地處長江下游黃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南京市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城市建設,南京第二長江大橋、南京第三長江大橋、玄武湖隧道、九華山隧道、賽虹橋立交橋、華東最大的雙橋門五層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車,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本事,進一步優化了南京的投資環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發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線開放格局中處於樞紐位置,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構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

近年來,南京外向型經濟成果顯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明顯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蘇寧集團已經成長成為中國零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在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南京還是全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鎮,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衞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到達23%,森林與城市綠地在改善環境和調節氣候方面起到了進取作用。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説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雲錦。鹽水鴨皮薄肉嫩、口味鮮美,是受到中外遊客普遍歡迎的著名特產。雨花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茶葉條索緊直、形似松針,茶水色香味俱全。雨花石是在特定地質條件下構成的,紋理優美、象形絕倫,是文人雅士的珍愛之物。雲錦是明清兩代的貢品,色彩豔麗、燦若雲霞,與蘇州宋錦、成都蜀錦齊名。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遊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實乃南京城的民俗風情薈萃之所;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閲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這四個景區繞南京主城一週,彼此之間相互聯結,由明代城牆蜿蜒貫穿其中,交錯構成了名揚中外的明城牆風光帶。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襟江帶湖,大氣磅礴,城牆巍峨,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林木蒼翠,正以博大的胸懷迎之後八方來客。

篇15:南京導遊詞

南京導遊詞(總統府)

【景區概況】

各位遊客好:今日我們參觀的景點是總統府。總統府位於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史開始,同時也是結束的地方,因為他曾先後作為明朝的漢王府、清朝的兩江總督府、太平天國時期的天王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辦公處所和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以及總統府的辦公場所。歷經明、清、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四段歷史;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此刻我給各位介紹下今日我們的遊覽路線;首先我們是沿着景區的中軸線參觀,途徑大堂和子超樓;然後抵達景區的東線,參觀行政院、中國晚清與民國曆史資料館、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和清兩江總督史料展館;各位請隨我進入景點參觀。

【大門】

1、“總統府”題字

2、建築特色及細部描述

首先各位看到的是總統府的大門。整個門樓成品字型,是一座西洋式古典大門。大門建於1929年,門樓為仿古羅馬風格,正面開三券拱門,每扇門設有鐵門,原為法國進口,後復原;門兩側修飾有8根愛奧尼柱。門樓之上懸有“總統府”3個大字,是1948年5月,經非法國大選舉,蔣司令任總統時懸掛於此;字體由原監察院副院長周鍾嶽題寫。請隨我走進大門,各位會發現門樓原先為兩層半結構;一樓為衞兵室,也是門房;二樓為衞兵宿舍;三樓為升降旗幟的平台;1949年的4月23日我們解放軍解放南京,佔領總統府時就是在那裏降下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升起紅旗的。

【大堂】

1、大堂的歷史沿革

2、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間、地點

3、“天下為公”匾額及其來源

4、四周牆上懸掛的六幅油畫名稱

5、禮堂的用途及蔣司令、李宗仁在此地登基正副總統

6、沿途經過之所,如二堂、內外賓會客廳、八字台階、麒麟門與政務局大樓等(點到即可)

穿過大門此刻我們來到的是一個院落,東西兩側各有一排廂房,原是當年的“朝房”,後改為收發室,現已闢為旅遊紀念品商店。院落正北面就是大堂了,那裏以往是太平天國時期的真神金龍殿,又叫榮光大殿,是洪秀全大朝的地方。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那裏被翻改為清兩江總督署的大堂。1912年元旦孫中山先生原打算在那裏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轉到暖閣舉行。國民政府時期那裏是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場所。此刻內樑之上懸掛着“天下為公”四字匾額,為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廳堂牆壁上懸掛有代表總統府歷史的六幅油畫,分別是:天國風雲、敕治兩江、共和肇始、國府西遷、國共和談和煦園曙光(備註:掌握每段歷史背景更重要);各位請隨我繼續參觀,穿過大堂,左手邊為大禮堂;那裏原是清代兩江總督署的中式花廳,民國時那裏是舉行重大典禮的活動場所。如1948年蔣司令、李宗仁就任“總統”、“副總統”的就職大典。走過二堂,穿過八字大台階;八字台階東西兩間原為內賓外賓接待室;穿過當年專供蔣司令出入的麒麟門,就來到了總統府史料陳列展廳;走廊的盡頭就是子超樓了。

【子超樓】

1、子超樓名稱由來及樓的建築特色

2、子超樓內部佈局

子超樓為國民政府時期的中樞辦公大樓,建於1934年,1935年完工,1936年正式投入使用。此樓為了紀念任國民政府主席時間最長的林森而得名,林森,字子超,所以叫“子超樓”。1948年5月,蔣司令召開非法國民大會,並被選為總統,李宗仁任副總統。蔣司令和李宗仁就在此辦公,故又稱該樓為“總統府辦公大樓”。樓前有兩株高大的雪松,為林森親手栽種。該樓摒棄了二十世紀30年代流行的中國官方建築的宮殿式大屋頂,頂部採用鋼筋混凝土澆製,立面採用西式的建築平面組合與立體構圖,中間高、兩邊低、呈品字型。整幅建築簡潔明快,富有層次感。此刻我們進樓參觀:一樓文書局,主要管理中樞文告、政令和璽印、文印。二樓為祕書長辦公室和正副總統辦公室,北兩間為祕書長辦公室,旁邊為副總統李宗仁辦公室,正南面的套房是蔣司令的辦公室從東面第一間為書房;中間這間是蔣司令的辦公室;辦公室牆面上懸有蔣司令的戎裝大帥服肖像,碩大的辦公桌斜對門擺放,桌面上擺放着兩部電話及一本台歷,枱曆的日期為1949年4月23日,這正是南京解放的時間,歷史在那裏做了個定格。辦公室的旁邊為接待室。三樓南面為總統府會客室,曾是國民政府林森、蔣司令及李宗仁會見重要賓客的場所。正中這一大間,是國務會議廳,會議廳的北牆

面上有一漢白玉條石,上有林森手書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大字,為國民時期提倡的八德。條石的上方有中山先生像兩側配有中華民國國旗。廳內長桌成山字形,配高靠背皮椅;國務會議每兩週召開一次,主要討論和制定國事。會議廳旁還有一間休息室。四樓和五樓不對遊人開放;遊客們到此為止,總統府的中軸線遊覽結束。接下來請隨我從東邊的甬道進入東花園參觀遊覽。

【煦園】4分鐘

1、煦園簡介:名稱、面積及院中特色等

2、東部花園的特色及院中主要景點

3、西部花園的特色及兩組對景

4、三段碑、乾隆之御碑亭等碑刻

煦園也稱西花園,因朱高煦而得名,位於總統府西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園林。佔地1.4公頃,由於巧妙運用了“疊山,理水,建築,林樹”四大要素。使得它意境雋永。再加上數百年來此地主人公皆為歷史風雲人物,使得它名聲大震。全園可分成三個部分遊覽,一是園門前的小院,二是東半部以建築山石為主的園林,三是西半部以瓶狀水池為中心的園林。我們先來到了一個三角形院落,這就是煦園的序了。粉牆上開一圓門,上頭寫着“煦園”,由清大學士英和所書;這是煦園的入口。進園後左邊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有石階登頂,可俯瞰全園。循路前行,這個建築為桐音館,正中匾額題書“桐音館”。古代桐音指琴音,又引申為知音。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現桐音館三字是林散之先生題寫的。桐音館西南有一個雙頂的亭子,這叫方勝亭,俗稱鴛鴦亭。方勝,又稱雙菱,是兩個菱形相疊。亭基方勝,上為雙頂。遠觀似雙亭並立,近看卻一亭獨佇,小巧玲瓏,頗為別緻。這是民國前江南唯一的方勝亭。方勝亭西側是太平湖,這是西花園的中心。太平湖水池形如巨大的花瓶,南北走向,整個水池面積約佔全園面積的一半多,池壁全部用太平軍從明故宮城牆上拆來的城磚修建的。池中有兩組對景:南為不繫舟

,北為漪瀾閣,西是夕佳樓,東是喜上眉梢榭。通往不繫舟的入口處是太湖石疊成的門洞,依稀像一個“繁體”的“壽”字。穿過小橋,登上一艘建於水中的石舫,名為“不繫舟”,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乾隆稱之為“不繫之舟”,“載舟昔喻存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是説自我要居安思危,江山社稷才能穩如磐石。船上原匾額為乾隆所題,已無存,現字為費新我所書。乾隆、洪秀全、孫中山等都曾於此休憩。與“不繫舟”相對景的是一座建於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環水的建築漪瀾閣,此刻展出了以“南京臨時政府軍政主官尋蹤”為主題的史料。太平池的西岸是夕佳樓,雙層檐頂,三面臨水。取名夕佳,意指此為黃昏賞景佳地。夕陽無限好的時候,登樓而望,池水鑑平,亭、台、閣、榭,無不光彩四射,而水中倒影亦是金光耀眼,搖曳生輝。夕佳樓圍以曲欄,此欄名為“吳王靠”,因過去的繪畫作品中常見仕女臨水半依,團扇輕拂,故又稱“美人靠”。與夕佳樓隔水相望的是喜上眉梢榭,那裏是一處觀賞晨曦(晨光)的佳地,同時也是早讀的好地方。夕佳樓後面牆壁上鑲嵌有一古碑:天發神讖碑,又天璽紀功碑。因發現時即斷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原碑是東吳孫皓天璽元年發現的,意為上

天保佑孫皓江山穩固,孫皓所以而將年號改為天璽。此碑系宣統元年兩江總督端方所複製。碑文有篆書筆法寫隸書,是罕見的書法珍品。沿池北行可見一亭,為乾隆御賜薩載和書麟這兩位兩江總督的詩碑兩座。西花園中還有棕櫚亭、道光皇帝賜給兩江總督陶澍的印心石屋碑、仿照蘇州寒山寺內的古碑重新複製的楓橋夜泊碑、園門背面的“綸音”碑等。有時間不妨仔細品味下。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處】

1、西花廳由來及建築風格

2、內部佈局

從御碑亭北行進入西側的大門,我們來到的這座小院,就是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地點。呈此刻各位面前的是一座完全西洋式的建築,這就是清末兩江總督端方出洋考察歸來所建的一座純西洋式的花廳,他的繼任者、最終一任兩江總督張人俊將其完工。整個花廳共一層七間,建於1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花廳南側為走廊,橫貫東西。廊外上部為拱形,下頭為鑄鐵欄杆。入口處為抱廈,凸出走廊2米多。東、西、南三面開有拱門。抱廈屋頂有西洋式雕式山花。整個建築外觀為淡黃色的牆,白色的線條,落地大窗,頂覆紅色洋瓦,格外醒目,是典型的折衷主義法國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築。7個房間,中間是穿堂,西邊3間是大總統會議室,重要的會議都在那裏舉行。東邊第一間為小會議室和客廳,第二間為大總統辦公室,第三間為大總統休息室。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就在那裏辦公和會客;1912年4月1日卸任離開。

到那裏呢我們的參觀也就結束了,我的講解工作也結束了,多謝!

南京導遊詞(雨花台)

【景區概況】

各位遊客,雨花台風景區,位於南京城南中華門外一公里處,屬於江南丘陵,高度約為60米,自東向西綿延4千米,有三崗,東崗為雨花台。雨花台原名長陵,石子崗,相傳南朝時期,有位雲光法師在那裏設壇説法,虔誠所至,感動了天上的神靈,頃刻間,落花如雨,這些花落下就變成了雨花石,雨花台也所以而得名。1927年蔣司令背叛革命以後,二十多年間,雨花台淪為國民政府殺害革命志士的刑場,十萬中華兒女為了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規劃和建設,今日的雨花台已構成既是莊嚴肅穆的紀念聖地,又是賞心悦目的旅遊景區。景區由烈士陵園區、名勝古蹟區、雨花茶文化區、雨花石文化區、遊樂活動區、密林生態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北大門、陵園廣場】

1、大門簡介

2、烈士羣雕像的位置

3、羣雕像的落成時間、像的規格(高、寬、厚)及所用花崗巖數量、重量

4、羣雕像的人物組成和雕刻特點

此刻我們就來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門,北大門兩端分別矗立有高大的花崗巖石柱,石柱高度為11.7米,象徵1917年11月7日,在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石柱上方鑲嵌了兩個巨大的石花圈。進入北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北殉難處的烈士就義羣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園的標誌。雨花台共有三處烈士殉難處,東殉難處位於東崗坡下,是反動派解放前夕殺害革命志士的場所;西殉難處位於中崗西側為烈士叢葬地。北殉難處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義最為集中的地方。羣雕建在三層漸升的平台上,高10.03米,長14.2米,厚5.6米,由179塊花崗巖拼裝而成,重達1300多噸,於1980年落成,是目前國內同類題材花崗巖雕塑之最。整個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在中國傳統民俗中是為大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犧牲的先烈人數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學生、士兵、農民、知識分子等形象,分別代表着不一樣階層,它主題突出、層次分明、上實下虛,重在表現烈士們的面部表情,生動再現了革命烈士在刑場上大義凜然的浩然正氣。

【主峯】

1、主峯紀念碑的碑名、高度及涵義、碑的外形特徵

2、碑前的石花圈、石棺和銅像等簡介

3、一層廊廡的碑刻簡介:長度、所用黑色花崗巖的數量,字數、書法家及經典文獻的名稱、作者

沿着東側的山路南上,我們此刻便來到主峯。眼前石階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造型似紅旗、似火炬,它高42.3米,寓意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標記——日月同輝圖案,象徵着烈士的精神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碑身正面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背面有政府合著的碑文。在紀念碑的前面還屹立着一尊以寧死不屈為主題的青銅雕塑,他是眾多...人和愛國志士的象徵,體現的是烈士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氣概。紀念碑前方廣場的左右兩側,各有5只用花崗巖雕刻的石棺,正中間還有三隻巨大的花崗巖石花圈,顯得莊嚴肅穆。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雨花台許多建築都是用花崗巖建造的,

這是因為花崗巖具有堅硬、莊重、樸素的品格,它充分體現了烈士的精神。紀念碑的2層平台上是全長144米的碑廊,每邊各有90塊大理石,上頭刻有《...宣言》、《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和組成部分》、《新民主主義論》等經典著作,是由趙樸初、蕭嫻等36位著名書法家書寫的。

【荷花池、紀念橋】

1、國際歌碑、國歌碑的位置及資料2、“緬懷”雕塑簡介3、紀念橋(點到即可)我們前方看見的是倒影池,建築學家利用原有地形,運用物理學折光原理,巧妙地將紀念碑、紀念館的影像在池中南北兩端水面上顯現出來,構成獨特的景緻,供人們欣賞。倒影池南北兩端各有一塊花崗巖和大理石質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漢、壯、蒙、維吾爾、藏五種民族文字鐫刻着《國際歌》,南面的這塊則用五種文字鐫刻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倒影池南端兩側有兩座相對肅然矗立高5.5米的圓雕,戰士手握鋼槍肅立,少女扶手胸前,表達了人民羣眾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的主題。

篇16: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遊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遊員...,大家能夠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期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能夠給大家帶來一次完美的南京之旅。

(南京總括)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

(地形地貌)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構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樑、陳、以及之後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構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衞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到達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

説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雲錦。

著名風景區)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遊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閲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之後八方來客。

篇17:南京導遊詞

夫子廟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今日要參觀的是位於秦淮河畔的夫子廟。説起夫子廟,我們還得先來談談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龍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淵源。它從東水關入城,從西水關出城,流經夫子廟前的這一段長約十華里,所以被稱為“十里秦淮”。從古至今,秦淮河的兩岸就是一派繁華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詩是這樣説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首詩説盡了秦淮河的繁華。解放以後,經過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設,今日的十里秦淮已成為展現江南特有風貌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夫子廟共包括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羣。東晉年間,朝廷在那裏興建了學宮;宋代在東晉學宮的舊址上擴建了夫子廟;南宋又開設了科舉考場——貢院。然而,夫子廟在歷史上以往五毀五建,最終一次是在1937年毀於侵華日軍的戰火,今日的夫子廟是1984年以後重建的。

各位遊客,我們此刻來到了孔廟前的廣場,廟市合一是夫子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廣場縱向為廟,橫向為市,廟市合一,獨具氛圍。大家看到的這堵紅牆稱為照壁,具有罩氣、遮擋、裝飾的作用。它長110米,高10米,是我國照壁之最。長和高的寓意代表着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全長110公里,流經夫子廟前的內秦淮段全長十里。

照壁前方這個半圓形的池子為泮池,南京夫子廟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為泮池的。古時候孔廟也叫泮宮,廟前半圓形的水池就這樣被稱為泮池了。

西側的這座橋叫文德橋,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傳,每年的農曆11月15日晚,每當月到中天的時候,以此橋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為兩半,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橋畔,廣場西側還有一座聚星亭,取“羣星聚集、人才匯粹”之意。迎面這個大牌坊,是“天下文樞”坊,造型為仿古三門四柱,斗拱託頂,它的意思就是説那裏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為那裏是孔廟的所在)。牌坊南側有魁星閣,裏面原先供奉奎星的畫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運之星,古代參加科舉的文人士子喜歡在考試之前來此,以借文氣,期盼科舉奪魁。

穿過櫺星門,就是大成門。因為孔子對中國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貢獻,所以孔廟的大門叫做大成門,殿叫大成殿。橫額“南京夫子廟”是趙樸初先生手書,直額“大成門”是我國前外交部部長姬鵬飛所提寫的。門內甬道兩邊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漢白玉塑像,兩側的碑廊內珍藏着趙樸初、林散之等三十位近代書法大師的墨寶。

甬道的盡頭是露台,它高1.4米,東西長21.8米,南北寬14米,圍以石欄,正中有二龍戲珠丹陛石,兩側立有石燈。露台是舉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銅像,前方設有鐵香爐,上頭刻的“至聖先師”是對孔子的尊稱。銅像高4.18米,重2.37噸,是全國孔廟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銅像。

此刻,我們看到的是夫子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仿古建築,海藍色豎匾上有大成殿三個大字。大殿高16.2米,東西長27.3米,進深為20.9米,是按照清同治年間的形式復建的。在屋頂正脊上有二龍戲珠磚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如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畫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排位,兩側立有四尊漢白玉雕像,他們是孔子的門生——曾參、顏回、孔子的孫子孔汲,再傳弟子孟子,這四位被尊稱為四亞聖,又稱四配。在那裏還擺放着一些樂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時候所用的。兩邊的楹聯是由乾隆皇帝題寫的。大家請看這幅孔子巨幅畫像,它高6.5米,寬3.15米,是現代畫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吳道子的畫本繪製完成的,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副孔子畫像。

在大成殿的四周牆壁有《孔子聖蹟圖》,這38幅壁畫是浙江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用雞血石,瑪瑙、黃金、珠寶等名貴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動描繪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光輝一生。

殿內最高處還有《萬世師表》、《與天地參》、《斯文在茲》三塊匾額,分別是康熙、乾隆、光緒三位皇帝題寫的。

穿過了大成殿,殿外有復原的宋代開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塊《籌措朝考盤費碑》,記錄了兩江總督李鴻章,左宗棠捐助考生進京會試費用的一段歷史。另一側還有四塊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於南朝時期的《孔子問禮圖碑》,碑心刻的畫像文字記載了春秋末期奴隸制度即將瓦解之際,孔子為維護奴隸制度從魯國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陽尋訪典章制度,向老子請教問禮的故事。旁邊三塊是刻於元朝的《集慶孔子廟碑》、《封四氏碑》和《封至聖夫人碑》。

此刻我們來到了建於江南貢院。它始於南宋,順治年間規模最大,為全國之最。科舉始於隋唐,止於晚清,長達1300年,在明清時期逐漸構成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等級的考試。這是貢院牌坊,上有李漁題的楹聯,坊下龍門街立有11塊記載貢院歷史的碑刻和與江南貢院有關的名人雕像。

我們此刻看到的明遠樓是貢院中心的建築,它呈正方形,共設三層,一層為拱券門,門外有一堵八字牆,二層三層四面開窗。明遠二字來源於《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而歸厚矣,檐下懸掛的兩塊明遠樓匾額分別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題寫的,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江南貢院這塊匾集的是顏真卿的字,八字牆上還有曾國藩的墨寶。這座樓的作用是宣讀聖旨,發號施令和監視考場紀律。此刻看到的這個沙盤模型,展現的是貢院明清時的全景,當時貢院共有號舍20644間,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科舉考場。

此刻貢院內還有恢復的四十餘間號舍,號舍高6尺,深4尺,寬3尺,面積不超過1.5平方米,裏面的陳設很簡單,一上一下兩塊板而已,考生要在裏面待上9天考上三場,吃喝拉撒睡考都在此處,白天他們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走出號舍下來無不面黃肌瘦,能夠想象當年考試的艱辛。

號舍所在的巷子叫號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為序,一條號巷裏有60-100間號舍。大家西側的號巷內用蠟像展示了考生百態,東側為遊客體驗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也當一回考生,沒準兒還能中個舉人呢。

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過去是主考官辦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試“公平、公正、平等”,此刻是科考陳列室,分為東中西三個展廳,中間的展廳是科舉文化陳列室,內有一尊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的雕塑,旁邊的這組模型展示了當年狀元高中跨馬遊街的情形,十分得意壯觀。四周牆壁上展出的圖片資料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的起源、發展。

東側的狀元廳內展出了中國曆代狀元名錄,以及中國封建時代的幾位知名狀元,尤其是出自南京的狀元,其中還有一位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女狀元——傅善祥。在那裏,還有一張明代萬曆年間狀元趙秉中的殿試試卷,為今日的專家學者研究科舉制度供給了珍貴的佐證。

西側的是名人廳,裏面展出了和江南貢院有關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吳敬梓,考官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還有和科舉有關的一些圖片資料和實物資料。

各位遊客,白天的夫子廟繁華熱鬧,而晚上的夫子廟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時,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燈會,明朝時更是到達了頂峯,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可謂天下一絕。今日的夫子廟沿襲了“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築風格,遊客來到那裏,不僅僅能夠領略傳統文化;還能品嚐獨具風味秦淮風味小吃;探尋秦淮八豔的傳奇故事;乘上秦淮畫舫飽覽兩岸風光;或者去探尋烏衣巷、王謝古居、李香君故居、桃葉渡的名人遺蹤,都是賞心樂事。接下來,給大家2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我會在停車場恭候各位,多謝。

總統府

各位遊客,大家好,總統府位於南京市長江路292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又稱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總統府的歷史能夠追溯到明代,那裏曾兩度作為漢王府,清朝為兩江總督府,康乾二帝的行宮,太平天國時改為天朝宮殿,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總統府就設在那裏的西花園;1928年,那裏又成了國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改稱總統府。總統府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我們首先參觀中軸線。

大家對總統府大門都不陌生,大門的原址是太平天國天朝宮殿的真神聖天門和清兩江總督衙署轅門,1929年國民政府建起了這座西洋古典大門。門樓仿古羅馬凱旋門風格,有八根羅馬愛奧尼圓柱,頂部有卷蝸樣花紋,門的兩側還有一對石獅子,是清兩江總督府的原物。大門是一座兩層半的建築,一樓為門房、衞士室,二樓為衞兵宿舍,樓頂為升旗平台,仿中國徽派馬頭牆式樣。大門正中懸掛原考試院院長周鍾嶽題寫的“總統府”三個大字。門樓開三拱門,均為鐵藝鑄造,我們進入大門還能發現,這三拱門為外圓內方形。

進門迎面是大堂,太平天國時那裏是“真神金龍殿”,又稱“榮光大殿”,是洪秀全大朝之地,太平天國失敗以後,重新被恢復為兩江總督署的大堂。1912年元月一日,孫中山先生在大堂暖閣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此刻大堂正中懸掛着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天下為公”匾額,兩邊有六幅油畫,分別為:天國風雲,敕治兩江,共和肇始,國府西遷,國共和談,煦園曙光。這六幅油畫串聯起了總統府的歷史。

穿過大堂可見一紅柱長廊直通庭院深處。西邊為原總統府禮堂(清代總督署花廳),是民國時外國使臣遞交國書,召開重要會議,舉行國宴的場所。1948年蔣介石、李宗仁在此登基正副總統。進入二堂,東西兩側有“國父”和“佔領總統府”油畫,繼續前行走上八字台階,東西兩側分別為內外賓會客室,穿麒麟門,眼前是國民政府時期政府局大樓,今日已成為總統府史料陳列館。

此刻我們就去總統府參觀蔣介石和李宗仁當年辦公的地方。這幢兩層小樓就是子超樓—國民政府的中樞辦公樓。子超樓為西洋式樓房,建於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因為他字子超,所以將此樓命名為“子超樓”。樓前還有林森當年手植的雪松。

子超樓一樓是文書局,它主要管理中樞文告、政令和璽印、文印。二樓朝北兩間為祕書長辦公室。緊挨祕書長辦公室的是副總統李宗仁的辦公室。南面套房為蔣介石的辦公室,共有三間。一間為辦公室,臨窗有一巨形寫字枱,一張特製的皮轉椅,頂懸法國產的精美吊燈。辦公室東間為蔣介石的休息室,配有衞生間。西間為書房和接待室。

三樓是新復原的國務會議廳,正北牆上有一漢白玉條石,上有林森親筆書寫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橫額上有孫中山肖像和中華民國國旗。南面牆上是蔣介石着大元帥戎裝禮服像。屋頂有法國製造的吊燈,室內清一色長桌配高靠背皮椅,座位擺放呈山字形。正中朝南是蔣介石的專席,此椅比其他的要大得多。國務會議組成人員一般為:正副總統、五院院長、當然委員和另設委員。每兩週開會一次,主要討論國家軍政要務。

此刻我們來到了行政院,行政院為國民政府最高的行政機關,居五院之首,它建於1928年,朝向比較特殊,為坐南朝北,由大門,噴水池,北樓和南樓四部分組成。北樓上的“行政院”三字為行政院首任院長譚延闓所書。北樓介紹了五院制度的政權構架和職責;南樓復原了正副院長等領導的辦公室。

出行政院,為復園,那裏原為總督府的東花園,後遭毀壞,2002年恢復,所以叫復園。復園中有石舫,名輕颺,一條迴廊將全園亭閣樓榭串聯起來,是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

這座是1951年郭沫若為紀念太平天國起義一百年題寫的紀念碑,旁邊一組小院落是兩江總督左宗棠為紀念陶澍、林則徐修建的陶林二公祠,是2007年從長江路整體搬遷至此的。

繼續向前,那裏原為清兩江總督府河太平天國時期的馬廄,現恢復了六排,北面兩排市復原的馬廄和總統府軍樂團宿舍,南面兩排是晚清與民國史料展。

最南端是一處大型水池,名為鏡漪,水體清澈,有如明鏡。一側是半亭掩映在花木中,水池的西側有一幅鑲嵌着磚雕牡丹圖案的照壁,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此刻我們來到了我們就來到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館名由胡繩題寫,分為東中西三個院落。西院的南房用沙盤展示了天王宮殿的全貌,我們能夠看到,當時的天王宮殿,氣勢宏大,建築繁多,可惜的是,1864年,曾國荃帶領的湘軍攻陷南京後,在宮殿中大肆掠奪,為了掩蓋罪證,一把大火,將天王宮殿燒了七天七夜,清人何紹基詩云: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西院的北房展覽共分五部分,即定都天京、社會風情、興政建制,天京內訌和天國傾覆,系統介紹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12年的興衰史。

此刻我們來到中院,那裏的建築是請蘇州古建專家和工匠依當年形制仿建的,有天王與諸王商討機密大事的機密室,中間為天王宮殿,有複製的天王寶座,寶座陳列於弧形飛罩之下,上方藻井內有團龍口銜軒轅鏡,殿中還陳列有雕龍屏風,大柱子上有精美的盤龍雕刻,顯得氣勢恢宏。

此刻您看到的是東院,北邊為天王內宮,南邊的是展示1851年——1853年太平天國起義和征戰歷史的陳列館,都是一些珍貴的史料,為後人研究太平天國的歷史供給了重要的佐證。

“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館”,館名由著名清史專家戴逸先生題寫。兩江總督始於康熙四年,兩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轄今日的江蘇、安徽南部的上海。之後,按照地理位置的劃分,把安徽稱為上江,江蘇稱為下江,再加上江西,故又稱為三江。因為兩江地區是清王朝重要的賦税來源,所以,兩江總督的地位極其顯赫。

這是模擬的總督花廳,是供總督們休息、讀書、會客的地方,上橫匾“清風是式”由乾隆皇帝提給前朝總督于成龍的。讚揚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是天下做官人的楷模。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近代名督廳,裏面分四部分資料,即鴉片戰爭、洋務運動、仿製西學和辛亥風雨。介紹了1842年以來近代史上12位有影響的總督,另外,對總督儀仗也做了展示和介紹。

那裏看到的兩江總督署大堂是根據史料模擬陳設的。大堂為商討軍機和拜祀的地方。公案後屏風為朝陽、仙鶴和海潮圖案。正中上方懸掛乾隆御賜給兩江總督的額匾,分別是“惠洽兩江”和“秉鉞三江”兩側放置總督職銜牌,虎頭牌、警鼓,公案旁有兩把杏黃傘,這是封疆大臣出行儀仗中必不可少的。

各位遊客,處於總統府中軸線上的幾處景點就參觀完了,此刻我們去西花園參觀遊覽。

西花園又稱煦園,始建於明代,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園林,東部以山石建築為主,西部以瓶狀水池為中心。

從月洞門入園,左邊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

假山的西北是“桐音館”。桐音即琴音看,又引申為知音,所以,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西南的一亭雙頂就是方勝亭,亭底形如女子插在頭上的髮飾方勝,故而得名,在那裏人們又稱“鴛鴦亭”。

這個水面我們稱它為“太平湖”,它形如巨大的花瓶,取意為平靜、平安、平和、太平等。湖邊有一處如“壽”字的太湖石。

向東就到了北假山。山中有道光皇帝為陶澍寫的題詞“印心石屋”碑,是褒獎陶澍在治黃治淮上的功勛。北假山旁的草棚名棕櫚亭。以樹木原幹為柱,十分古拙。

遊廊最南端有《楓橋夜泊》碑亭,是汪偽考試院長江亢虎仿照蘇州寒山寺碑複製的。

前面就到了不繫舟石舫,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與不繫舟遙遙相對的是漪瀾閣。它建於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環水。是主人賞月聽曲子的地方。

位於池西的夕佳樓,雙層檐頂,二面臨水。取名夕佳,意為黃昏賞景佳地。與夕佳樓相對的是喜上眉梢榭。三面臨水迎風。因屋頂有梅花、喜鵲的木雕而得名,那裏是賞晨曦的佳處。

夕佳樓後廊壁上嵌有“天發神讖碑”。因發現時即斷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碑文是篆文向隸書轉化代表,是罕見的書法珍品。北行可見御碑亭。內存乾隆賜薩載和書麟這兩位兩江總督的詩碑。

在水池西南,有一四方亭,名為“望亭”。上部為望樓,下部有“資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圖”碑。

此刻我們往前走,在右手邊有一個院落,大家能夠看到裏面有一幢黃色西式平房,這就是孫中山的辦公室,原為清末兩江總督端方建造的花廳。辛亥革命成功後,1912年元旦當選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乘專車由滬抵寧,當晚十時在原兩江總督署的大堂暖閣舉行宣誓儀式,正式就任臨時大總統職,總統府就設在此刻的西花園。平房坐北朝南,七開間。正中一間為穿堂,其西三大間是會議室,其東是小會議室兼臨時大總統會客室,又東為辦公室,頂東為孫中山休息室,現以舊物陳列供人瞻仰。

孫先生卧室位於西花園東北角的小院內,那裏有一幢三開間的二層小樓。樓上西為浴室,中為餐室,東為卧室。樓下為眷屬住房。小樓為60年代重修,但花壇及樹木仍是舊物。

我們此刻就要走出煦園,大家能夠看到月門背面的題額,是篆字的“綸音”。這是太平天國時期佈告碑上的碑額,不知何故嵌到了那裏。綸音,本指美妙的聲音,之後用以指天國裏神仙或佛祖的聲音,又被引申為皇帝的旨意。其中之意,大家不妨自行體味。

好,今日的遊覽就到那裏,多謝!

篇18:南京導遊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副省級城市,江蘇省省會,是華東第二大城市,中國科教第三城,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政治、軍事、科教、文化、工業和金融商業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南京位於長江下游,是承東啟西的樞紐城市,國家重要門户城市,華東地區中心城市和重要產業城市,長江航運物流中心,濱江生態宜居之城,聯合國人居署異常榮譽獎獲得城市。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

篇19:南京導遊詞

南京那裏的歷史文化有戲曲文化,這是一種十分傳統的文化了,白曲是其中之一,表演白曲必須要使用當地的方言才有那個味道,並且語言通俗易懂,聽上去十分的有意思,是雅俗共賞的一種表演了。還有就是南京那裏的歷史構成的文化了,南京是我國的古都之一,被稱為是六朝古都,像是南宋就定都於南京那裏,並且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定都於南京,一向到遷都,南京那裏還是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留下了數不清的名勝古蹟。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的這首詩是很多像我們一樣的人對南京初次印象的來源。南京歷史文化簡介將會與這首詩一樣,讓您對南京瞭解的更多。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南京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温差較大,四時各有其特色。人如其名,地如其氣。南京就如同它的氣候一樣,其命運之多舛令人歎息不已。最明顯的就是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沒有幾個是不短命的。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南京定居。到了戰國時代,當時的南京成為戰爭中的重要戰略目標。而當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南京又成為一個全國性的行政經濟中心。然而到了公元6世紀,南京的命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南京連續的遭遇了水災、火災、農民起義戰爭的破壞,再加上與首都相距遙遠,南京逐漸的成為廢墟。

進過漫長的等待,南京最終迎來了屬於它的輝煌時刻。公元1356年,朱元璋的農民軍在對元朝的戰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隨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令人感到扼腕歎息的是屬於南京的榮耀幾乎都是短暫的。僅僅過了60年,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便遷都北京。公元1848年的片戰爭,英軍兵臨南京城下,中國戰敗。“華夷抗禮靜海寺,儼然白犬丹雞盟”,南京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六朝故都”的南京又接連成為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的首都和江蘇省的省會。

篇20: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南京中華旅行社對大家來南京旅遊觀光表示熱烈歡迎。我姓王,是本團導遊。能為大家做導遊是我的榮幸,我和司機王師傅必須為大家服務,盡力滿足大家的要求,幫忙大家解決問題和困難,使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期望經過我的介紹,讓古老而又美麗的南京給大家留下一個難忘的印象。在此我祝大家旅途愉快!

此刻我將南京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南京簡稱寧,位於江蘇省西南部,處於長江下游黃金地帶,地跨長江兩岸。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南京市面積約6597平方公里,人口近800多萬,下轄11個區2個郊縣,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是一處十分夢想的旅遊勝地。

南京歷史悠久,是我國著明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譽。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建“越城”開始,已24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正式建都於南京是從東吳孫權開始的,以後東晉、宋、齊、樑、陳都先後在此建都。所以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此後南唐、太平軍天國、中華民國也在此建都,所以南京又有“十朝都會”之説。

在改革開放的今日,南京的經濟在騰飛,南京旅遊業在大力發展,南京已成為我國東部地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支柱產業有:電子業、汽車業、石化業、鋼鐵業、電力業。南京正在加大城市的基礎建設,提高南京外商投資的硬環境。南京又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衞生城市等。南京有旅遊景點兩百多處,吸引着眾多國內外的遊客。南京的城市特點是集:“人文、綠都”為一體。所以,南京將成為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鮮明、人居環境更為優美、社會更加和諧的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

篇21:南京導遊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着6000多年禮貌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中華禮貌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跨度最長的古都,跨度長約1800年。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藴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其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之多、門類之全、跨越時間之長,位居全國前列。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南京是中國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有十二個朝代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樑、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羣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嘗以為中國古都,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長安、洛陽而外,厥推金陵。北京雖為遼、金以來帝王之都,然史蹟可是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遠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臨安,一開都於五代,繼於北宋;一肇建於吳越,偏安於南宋,其為時較短,而歷史遺蹟,亦不若長安、洛陽、金陵、北京之眾。而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與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金陵古蹟圖考·序》……論者每謂金陵形勢,偏於東南,都其地者,往往為南北對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國,統一宇內。故三山駐師,終鼎足割據之勢。五馬渡江,開南朝偏安之局。

實則金陵一隅,實中華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説》所謂“過江諸人,暇日輒至新亭,周覬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王導曰:當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對泣耶”其民族意識之濃厚,能夠想象。自後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終成一統之業;太平天國雖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號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國軍北伐,皆莫不以南京為策源地。金陵之於中國,亦猶Frankfurta.M.之於德,Orleans之於法,Moscow之於俄;雖未必盡為全國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響應。此鄭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慟哭孝陵,以圖恢復也。況時移勢異,古今未必盡同;昔日中原羣雄角逐之場,關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今皆化為貧瘠,全國財賦之匯,趨於東南,經濟重心,厥在江浙。

長安形勢雖佳,終可是位列陪都而已。至於北京,固為千餘年來帝王之都,且與東北邊防,關係尤重,然形格勢禁,殊難恢復首都地位。誠能以金陵為國都,長安為西京,北平為北京,番禺為南京,勵精圖治,不遑寧處,據龍蟠虎踞之雄,依負山帶江之勝,則中興我民族,發揚我國光,其在茲乎!--《金陵古蹟圖考·金陵之形勢》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勢,雄偉壯麗,可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勢寬厚,關塞險固,總扼中原之夷曠者,又莫過燕薊。雖雲長安有崤函之固,洛邑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會,為億萬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薊者也。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着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杯具性體驗。--《五城記--南京》我第一次來南京,就尋尋覓覓,走過了太多古蹟。我去尋找烏衣巷、朱雀橋、我走過胭脂井想起張麗華,秦淮煙波那麼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滾滾長江淘盡千古英雄……我們生活在南京這個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滌盪還少嗎這座城市能夠説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國前一千年的歷史你看西安,後一千年的歷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國歷史中的血脈滄桑變化也就都瞭解了。

篇22:南京導遊詞

此刻我們將去遊覽的是位於南京城西的一處名勝古蹟——莫愁湖。莫愁湖位於南京西郊的水西門外,總面積約700多畝,其中陸地面積為200多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全國碧水盈盈、柳樹成行,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金陵名勝”的美譽,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以“欲將西子西湖比,難向煙波判是非。但覺西湖輸一著,江帆雲外拍天飛”的詩句,對莫愁湖大加讚美。

此刻的莫愁湖園內主要有勝棋樓、鬱金堂、賞荷亭、水謝、露天舞台等勝蹟,及新塑造的莫愁女塑像,湖的南岸還有粵軍殉難烈士墓。

【莫愁湖名稱來歷:石城湖—莫愁湖】

莫愁湖,原名“石城湖”。六朝以前,那裏是長江和秦淮河下游的匯合處,兩水相聚,逐漸積成沙灘。隨着長江西移,沙灘逐漸擴展,秦淮河出口處也隨着向西北方即今三漢河一帶推移,於是在那裏就留下了一些湖泊和池塘。莫愁湖就是處於當時秦淮河和長江交匯處廢河道上的一處小湖泊,因當年緊挨石頭城,所以稱作石城湖。

莫愁湖名稱的出現始於北宋。據當時的記載:“莫愁湖在三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相傳南朝宋、齊時,有一名叫莫愁的洛陽女子,生得美麗、聰慧、善良,與父親相依為命。幾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因家境貧困,無錢葬父,為換取葬父費用,賣身給建康(今南京)的一生意人盧員外作了兒媳,居住在石城湖畔。莫愁女好施樂善,長得又標緻。有一次,梁武帝走過盧員外的家門口見到莫愁女,便起了邪念,先把其夫徵去當兵,再下旨選莫愁女進宮。莫愁女寧死不從,投江自盡。人們為懷念這位美麗善良的莫愁女,就將石城湖改名為“莫愁湖”。庭院水池中的莫愁女雕像就是根據這一美麗的傳説來塑造的,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在那“莫愁”不能愁的時代對“莫愁女”的同情和讚美,寄託了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

【勝棋樓—鬱金堂—莫愁女雕像—粵軍殉難烈士墓】

勝棋樓是莫愁湖公園的主要建築,相傳當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達經常來那裏下棋。每次都以徐達失敗而告終,朱元璋十分明白徐達的用意,是怕勝君有罪。有一天,朱元璋事先要求徐達拿出真水平來下一盤棋。結果,徐達不但勝棋,且棋局擺得十分巧妙,用棋子擺成了“萬歲”兩字,朱元璋由驚轉喜,暗暗地佩服徐達棋藝之高超,非但認輸,還將這座樓連同莫愁湖一齊送給了徐達以資表彰,勝棋樓由此得名。現今的“勝棋樓”匾,書法蒼勁有力,是清代狀元梅啟照親筆。旁有對聯寫道;“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杯。”樓上陳設古樸,中堂的南北壁分別掛有朱元璋和徐達畫像及現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鍾阜開基,石城對弈”對聯。堂前擺放一張專供下棋的棋桌。

位於勝棋樓左側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相傳那裏就是莫愁女居所,因莫愁女喜歡鬱金花,所以稱之為鬱金堂。可是,原有建築已毀於兵火,此刻的鬱金堂是1795年重建的。院內有梁武帝蕭衍為莫愁女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詩碑,清代繪刻的莫愁女石刻像和郭沫若題寫的《莫愁歌》。室內陳設古樸,莊重典雅。牆上掛有許多文人墨客有關莫愁女的詩畫。

在鬱金堂兩側,紅欄曲廊環抱着的一方水池中立有一尊根據歷史資料精心雕塑的漢白玉莫愁女雕像,發會高綰,素裙垂地,手挎桑籃,亭亭玉立,神態自若,栩栩如生,是根據《河中之水歌》中的“十四採桑南陌頭”的詩意雕刻而成的。方池四周,曲廊、賞荷亭、四方亭、光華亭等建築,相銜相生、巧妙連接,顯得格外雅緻、潔淨。

莫愁湖南岸,有一座佔地約370多平方米的粵軍殉難烈士墓。墓建於1912年3月,毀於抗戰期間,1947年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這座墓是為紀念在與封建餘孽張勛企圖復辟帝制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的粵軍烈士而建立的。墓前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成仁”墓碑,碑陰刻有黃興所撰墓誌。

【莫愁路—朝天宮遺址】

園以水勝,路因園名。與莫愁湖鄰近的還有一條名叫莫愁路的街道。過去人們常説,不到夫子店與莫愁路,就等於沒有來過南京。夫子廟是因曾是一個燈紅酒綠的風月場所而出名,而莫愁路則因“黑市”而聞名。據説,莫愁路上的“黑市”在明代已出現,當時一些破落官家變賣財產,怕人恥笑,就在黑夜之間拿來那裏交易脱手。那裏所交易的物品,既有小商販從民間收購來的廢舊物品,也有小偷、扒手的贓物和貪官污吏所侵吞的物資。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取締了這一帶的“黑市”。

在莫愁路中段,能見到一座高大的石坊,裏面保存有明初大典前的習儀場所——朝天宮遺址。

各位遊客:莫愁湖公園就參觀到此,此刻我們去下一個景點。

篇23:南京導遊詞

南京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歷史悠久,文化遺存眾多,文化積澱深厚,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過金陵、秣陵、揚州、丹陽、江乘、湖熟、建業、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變頻繁為國內罕見。其間既有過令人仰止的輝煌,也有過任人宰割的衰敗。

境內文物古蹟眾多。越城、金陵邑遺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牆等大批歷史遺蹟,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風景秀美。東南山巒起伏,西北江水環繞,城內綠樹成蔭,四十八景風光迷人,民俗風情引人入勝,已成為國家優秀園林城市、旅遊城市。

歷史人物眾多。春秋時代的吳王孫壽夢、越王句踐、西漢開國大將韓信、三國吳主孫權、南唐後主李煜、南宋名將岳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歷史痕跡。李白的詩歌、李煜的詞曲、王安石的美文,吳敬梓的小説等為古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篇24: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稱,各個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蹟和遺址。此刻我們要去參觀遊覽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選址經過—營建過程】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馬氏的合葬墓,它位於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峯下,是南京規模,保存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曆代帝王對陵地的選擇十分慎重,異常注重選擇“吉壤”之地,即風水寶地。每次外出選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員外,還要吸納通曉地理、會看風水的方士參加。選好陵地後,皇帝還必須親自審視現場,滿意了才被後確定下來。朱元璋登基後不久,就很關心自我死後的“天堂”,便開始籌劃營建陵墓。據説,他曾把劉伯温、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大臣召來,商議選址。五人約定各自先把所選墓址寫在紙上,然後同時公開。結果,英雄所見略同,都寫着“獨龍阜玩珠峯”。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這樣定了下來。獨龍阜是一座位於紫金山主峯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徑約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墳冢。中國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龍天子,在獨龍阜建陵,很貼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於洪武九年(1376年)開始籌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軍都督府企事李新。當時,動用很多民工,遷走了前人留下來的幾十座寺廟。自東晉、南朝以來,佛教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當作國教,所以南京寺廟林立。東晉時,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侶達10萬之眾。唐代杜牧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正是當年南京佛寺興盛的寫照。除了遷寺之外,甚至還遷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當要遷走三國時孫權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時,朱元津説了一句話:“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着他守門。”才沒被遷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期工程完成後,正好遇上馬皇后去世,朱元津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將其靈樞葬人陵墓,封她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稱也由此而來。1383年,孝陵的主體工程大殿建成。1392年,皇太子朱標去世,葬在孝陵東,稱為東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建陵工程才告結束,工程歷時23年。朱元津臨終前,曾留下遺命;“喪儀物一以儉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無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釋服,無妨嫁娶。”這顯然是朱元璋收買人心的把戲。整座明孝陵ㄖ段В鸚⒘晡潰系轎欄諳侶矸唬韉殖喬獎擼貝鋃懶詘肷窖

皆0多公里,可謂規模恢宏。在漫長的23年工程建設中,耗盡了民脂民膏。當時墓區內植樹萬株,養鹿千頭,派守的衞兵多達5700人。其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見的。並且朱元津下葬時,有40位嬪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東、西兩側,38人從葬於孝陵。這暴露了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的殘忍,他們不僅僅生前要享受榮華富豪,死後仍要“雖死猶生”,實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導建築:下馬坊—大金門—神動聖德碑—御河橋—神道—石象路—華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築可分為引導建築的神道和主體建築的陵寢兩大部分。

各位遊客:進入明孝陵陵園區內,首先看到的這座石牌坊,叫做“下馬坊”,這是明孝陵的座建築。石坊上刻着的是“諸司官員下馬”6個楷書大字。當時的文武官員到此必須駐轎下馬,以示尊敬。眼前所見的這座下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請大家看,這便是明孝陵的正門——大金門,黃層重檐,紅色牆堰向東西境蜒,氣勢非凡。

大金門正北70米是碑亭,俗稱“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築,四面各有一個券門。亭內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頌揚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長達2746宇,每個字都有拳頭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隻巨大的龜形動物,高2.08米,古人稱為“贔屓”,是一種神話傳説中的動物,據説異常能負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區的一塊古碑。

各位遊客:過了御河橋,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為兩段:段為東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長615米,路上兩側分列6種12對共24只石獸,每種4只,兩蹲兩立,自東向西排列着獅、獬豸、駱駝、象、麒麟和馬。這些石獸各有寓意: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徵,又起到鎮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傳舜帝時管刑法的官員皋陶豢養獬豸,如果遇到兩人爭鬥,它能用角牴觸無理有罪的人,後人奉它為公正的神獸,在那裏用來標榜皇帝是執法如山的聖明天子;駱駝象徵着沙漠與熱帶,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順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麒麟是傳説中的“四靈”(麟、鳳、龜、龍)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徵“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統一江山的重要坐騎,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常常立下汗馬功勞,它具有“老馬識途”的智慧,“馬不停蹄”的能耐,“一馬當先”的奉獻精神和忠於職守的高尚品德,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鍾愛。明孝陵神道的6種石獸中,以象為,重達80噸,

都取材於江蘇大連山。當時為了將這些石獸運抵明孝陵,冬季時,在路面上灑水結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滾軸,用讓眾人一路上推滾的辦法來完成運輸任務。石獸盡處,神道折向正北。這一段神道從望柱起到根星門止,長250米,俗稱翁仲路。

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對圓形擎天柱,上頭刻有蟠龍紋飾,這就是華表。華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宮殿、宗廟的標誌。其實原先的華表與我們此刻見到的不一樣,它是一根木柱,之後演變為在靠近木柱頂部安上短的橫木或木板,把它豎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讓人書寫諫言,或是起到表識作用。這種表柱也叫櫃表,因為遠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時候花與華是相通的,所以又叫華表。墓前立華表始於戰國時的燕昭王,到西漢時已很盛行,但當時也都是木製的。用石柱作華表,直到東漢才盛行,東漢時的石柱周圍有瓜稜形直紋,柱上還題刻着“某官職某某神道”的字樣。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現了蓮花紋因蓋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礎、柱頂出現了卷草紋雕飾。宋陵石柱通體都刻有龍紋。由於受宗教的影響,柱頂端也逐漸演變成承露盤和立在上頭的望天犼。華表上的犼頭朝外,表示望君歸;華表上的犼頭朝裏,表示望君出。由於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華表又稱“望柱”。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從明孝陵神道到這對華表為止改變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線排列。據説這是為了繞開孫權陵墓,遵守朱元津不遷孫陵,讓他為朱元津看守大門的諾言,所以使神道呈彎月形,環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時分,漫山遍野的梅

花吐豔,宛如一片“香雪海”。

過了華表,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個石人,其中4個文臣,4個武將,人們也把它們叫做石翁仲,所以這段路又叫翁仲路。傳説翁件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駐守臨洮(今甘肅岷縣),鎮服匈奴有功。死後,秦始皇為了紀念他,便鑄了阮翁仲銅像,立在咸陽官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遠遠看見這尊銅像,都畏懼不敢靠近。從此以後,人們就把銅像、石像通稱為“翁仲”了。這些翁仲全部用整塊石料雕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莊肅穆;武將披甲戴盔,威武雄壯。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獸同為明代石雕藝術的珍品。

【明孝陵主體建築:金水橋—文武坊門—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樓—寶頂】

走完3裏神道,明孝陵的引導建築便參觀完畢了。之後請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參觀明孝陵的主體建築。

首先我們來到了金水橋前,金水橋為三孔石橋,橋面設有欄杆。從金水橋直到方城、寶頂,方向為正南北,建築按中軸線對稱配置。

從金水橋向北200米,順坡而上,這就是明孝陵主體建築的正門,名叫文武坊門。門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寬1.99米,高1.07米,陰刻餾金“明孝陵”3個大宇,為曾國藩所題,邊飾雲龍花紋。此刻的大門等建築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門外東側牆下,立有一塊“異常告示碑”,高1.05米,寬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國文字鐫刻,資料是保護明孝陵的告示。這塊碑是清宣統元年(1909年)兩江洋務總局道台和江寧知府會銜豎立的。

進人文武坊正門,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豎立着高大的石碑5塊,中間一塊為醒目,上書“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是清聖祖玄燁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謁明孝陵時題寫的。意思是讚揚明太祖的功績勝過了唐宗家祖。這塊碑高3.85米,寬1.42米,碑下有座。碑的兩側,還有兩塊立碑,分別刻有乾隆巡謁明孝陵時的兩首題詩。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從正門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鋪成一條寬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築,於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們此刻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為3間,檐高3.11米,長11米,進深7米,規模比原先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內掛着的是朱元津與馬皇后畫像的複製品。殿的前後各有踏垛三道,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稱“陛”,上陛為“二龍戲珠”,中陛為“日照山河”,下陛為“天馬行空”,均為浮雕圖案。

穿過內紅門,走過大石橋,一座全部用大條石築成的大型建築便呈此刻我們面前,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後高民13米,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1米,東西兩側有八字牆。方城正中是一個高大的拱門,拱門內是一條深長的隧道,由54級石階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階,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樓所在。

明樓俗稱“馬娘娘梳粧枱”,東西長39.15米,南北寬18.40米。南面開拱門3個,東、西、北三面各開拱門一個,樓內地面用方磚鋪地。明樓原先是有頂的,現僅存四壁。方城和明樓是明代的創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沒有這樣的建築。在寶頂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樓,其中又夾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莊嚴肅穆的氣氛,顯示出帝王的無比威嚴。

方城之後就是寶頂,也叫寶城,只見正面的石壁上橫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個楷書大字。據説,它刻於民國初年,用以回答遊人的提問。寶城是一座近似圓形的小丘,直徑約325米到400米,四周圍有磚牆,牆以條石作基礎,依山就勢而築,高約7米,牆頂厚度2.I米。寶頂之上,樹木參天,明太祖和馬皇后的地宮就在這寶頂之下。據説,這地宮完全按南京明故宮前朝後寢形式建造。根據專家考證,據陵墓地面建築的規模估計,這座地下宮殿必定大於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發掘的第十個陵墓“定陵”。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未曾得到發掘,一旦發掘,必將又是一大奇觀。

各位遊客:明孝陵的導遊講解就到此結束,大家如果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將盡量滿足你們。此刻清隨我一齊上車,去遊覽下一個景點。

篇25:南京導遊詞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

南京,山環水抱,葱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於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於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葱葱的紫金山中,佈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鉅製,國之瑰寶。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總統府、雨花台烈士陵園、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水,一面臨城,秀峯塔影,碧波盪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藴含動人悽麗的傳説,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雲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遊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築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

篇26: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您此次南京之行的導遊員,我叫小楠,歡迎各位到華東線的第一站南京參觀遊覽。初來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這座城市。下面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人口545萬。其中市區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台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晚霞XIA玄武湖水、金陵春晚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後,於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越威王在石頭山上築城。傳説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勢險要,怕日後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鎮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樑、陳先後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後來,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建康、秣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於南京的得名源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璋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後來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襲下來了。

遊客們:南京的歷史就介紹到這裏,下面向大家講講南京的氣候。由於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氣候帶中,每當夏季來臨,高空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不斷下沉,氣温逐漸上升。驕陽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達50℃以上,發燙的大地成了這座城市的熱源。加上南京獨特的地勢,它處於長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較低,起伏的山巒,猶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空氣的流動,阻止熱量向外發散;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東風和南風被東郊紫金山和東南一帶山體遮擋,使南京始終處於炎熱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尤其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更是樹木葱蘢,平均每個人佔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南京夏季炎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節座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祿口國際機場和大校場機場,每天有數百架次飛機在這兩大機場起降,。鐵路有京滬線和寧銅線在此接軌,特別是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直接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鐵路、公路交通,從而使“天塹變通途”。此外,滬寧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已成為南京的主要交通動脈。由於南京地處華東地區水陸交通要衝,同時還是著名的內河港口城市,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就是從南京港啟航,經過中國的南海諸島,跨越亞、非兩洲的。現在的南京港,經過不斷地擴建改造,年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成為長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篇27:南京導遊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跨度最長的古都,跨度長約1800年。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藴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其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之多、門類之全、跨越時間之長,位居全國前列。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南京是中國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有十二個朝代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樑、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羣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嘗以為中國古都,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長安、洛陽而外,厥推金陵。北京雖為遼、金以來帝王之都,然史蹟不過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遠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臨安,一開都於五代,繼於北宋;一肇建於吳越,偏安於南宋,其為時較短,而歷史遺蹟,亦不若長安、洛陽、金陵、北京之眾。而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與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金陵古蹟圖考·序》……論者每謂金陵形勢,偏於東南,都其地者,往往為南北對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國,統一宇內。故三山駐師,終鼎足割據之勢。五馬渡江,開南朝偏安之局。

實則金陵一隅,實中華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説》所謂“過江諸人,暇日輒至新亭,周覬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王導曰:當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對泣耶?”其民族意識之濃厚,可以想象。自後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終成一統之業;太平天國雖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號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國軍北伐,皆莫不以南京為策源地。金陵之於中國,亦猶Frankfurt a.M.之於德,Orleans之於法,Moscow之於俄;雖未必盡為全國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響應。此鄭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慟哭孝陵,以圖恢復也。況時移勢異,古今未必盡同;昔日中原羣雄角逐之場,關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今皆化為貧瘠,全國財賦之匯,趨於東南,經濟重心,厥在江浙。

長安形勢雖佳,終不過位列陪都而已。至於北京,固為千餘年來帝王之都,且與東北邊防,關係尤重,然形格勢禁,殊難恢復首都地位。誠能以金陵為國都,長安為西京,北平為北京,番禺為南京,勵精圖治,不遑寧處,據龍蟠虎踞之雄,依負山帶江之勝,則中興我民族,發揚我國光,其在茲乎!--《金陵古蹟圖考·金陵之形勢》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勢,雄偉壯麗,可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勢寬厚,關塞險固,總扼中原之夷曠者,又莫過燕薊。雖雲長安有崤函之固,洛邑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會,為億萬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薊者也。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着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五城記--南京》我第一次來南京,就尋尋覓覓,走過了太多古蹟。我去尋找烏衣巷、朱雀橋、我走過胭脂井想起張麗華,秦淮煙波那麼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滾滾長江淘盡千古英雄……我們生活在南京這個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滌盪還少嗎?這座城市可以説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國前一千年的歷史你看西安,後一千年的歷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國歷史中的血脈滄桑變化也就都瞭解了。

篇28: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

前方是勝利廣場,廣場一側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銅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劉伯承。基座上鐫刻着題寫的“劉伯承元帥”5個大。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50週年,基座高4.23米,象徵南京解放的日期。

現在,我們的車已駛上了大橋的引橋了。這座大橋,由引橋和正橋兩部分組成,上層為公路橋,正橋長1577米,引橋長3012米,寬19.5米,可供4輛大卡車同時並行;下層為鐵路橋,全長6772米,寬14米,鋪設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兩端接地部分建有22個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橋孔。

請大家向前看,這就是橋頭堡,橋的南北各有一對,高為70米,橋頭堡上各有三面紅旗,象徵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總路線。請大家往左邊看,這座塑像上5個人物,是當時中國社會的5大組成部分,即工、農、兵、學、商。他們共舉五星紅旗昂首向前,象徵着團結一致革命的.苦幹精神。大橋兩側整齊地排列着的是150對白玉蘭花燈,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萬盞燈火,把大橋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實是一幅“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畫面。“天塹飛虹”作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謂名副其實。

篇29:南京導遊詞

Туристы: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прежде всего я хотел бы от имени всех сотрудниковнашего туристическ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Китая сердечно приветствовать всех вас,прибывших на экскурсию по наньцзину, где я начну с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себя, мояфамилия ван, все в следующем маршруте называют меня сяо ван или Ван Чжин. Я будуработать в качестве гостя во - первых, служба первая цель для всех сделать всевозможное, чтобы хорошо служить, в то же время, я рассчитываю на ваше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и поддержку моей работы, чтобы 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 повышению качестванаших услуг, чтобы все мы можем играть весело и гладко идти.

нанкинский пейзаж красивый, долгая история, идеальные горы и вода ждутвашего понимания, очаровательный пейзаж ожидает вашего восхищения. пусть этапоездка в нанкин станет вашим праздником. Мы желаем Вам всяческих успехов вВашей дальнейшей поездке. прийти по душе, удовлетвориться и вернуться.

нанкин, именуемый “Нин”, расположен на богатой дельте реки янцзы, северо -восточной части реки Хуайхэ равнины, он является столицей провинции цзянсу,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 культурные центры провинции, а также являетсяодним из центральных городов дельты реки Янцзы и один из центральных городовбассейна реки Янцзы. нанкин площадь 6598 квадратных километров, население около8 миллионов человек, климат является тропическим муссонным климатом СевернойАзии, поэтому климат умеренный и влажный, обильные осадки, времена года четко.нанкин с трех сторон окружен горами, с одной стороны, и душит реку янцзы, горыокружены водой, земля находится в опасном положении, всегда была ареной борьбывоенных. всегда есть “Чжуншань дракон диск, Каменный город тигр живут”,сказал.

нанкин также очень древняя история, является одной из четырех известныхдревних столиц нашей страны, всегда есть “Цзяннань цзяоли, цзиньлин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области” славы. три династии дун у, а затем Дунцзинь, Сун, ци илян, чэнь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здесь, в столице, поэтому нанкин известен как шестьдревних столиц. затем Нантан, в начале завтрашнего дня, тайпин тяньчжоу иКитай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здесь, так что нанкин также называют 10 - йстолицей.

Нанкин - старый город, но и совсем новый город. нанкин также являетсякомплекс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й базой на востоке страны, Основными отраслями являютсяэлектроника, автомобильн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нефтехимическ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металлургия и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етика, нанкин являетс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м парком города,лучший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город страны, город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и так далее. нанкинимеет Всемирное куль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ие, мин Сяолинь, а также чжуншань, храмконфуция и другие 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и класса 5а по всей стране, и более чемдве сотни 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ей, многие туристы с юга на север, чтобы посетить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и. Поэтому нанкин является одним из гор, воды, города илитературы, полны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жизнеспособности, культурной специфики, Хабитаткрасивый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центр города, является таяние старинны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исовременной вежливости в одном из городов бинцзян.

南京俄語導遊詞

篇30:南京導遊詞

位於南京市莫愁路東側冶城山上的朝天宮,在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是江南地區現存最大、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羣,現為南京博物館所在地。朝天宮古建築羣佔地面積約7萬餘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朝天宮所在的冶山,曾是南京最早的城邑——冶城所在地,這裏可謂是南京的發源地。相傳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吳王夫差在此開辦冶煉作坊,大量製造青銅兵器,因而被稱為“冶城”。其後,歷代帝王均在此建寺廟宮殿,名稱更迭,歷經興廢。朝天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三國孫吳時,孫權在此設置冶宮,鑄造銅鐵器。晉建冶城寺。東晉初,這裏是丞相王導的西園。據《六朝事蹟類編》記載:晉元帝大興初年王導生了一場重病,久治不愈,方士戴洋對王導説:“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牙鑠,不利”。王導聽信了方士的迷信説法,“移冶城於石頭東骷髏山,以其地為西園”。自此以後,冶山就有了園林和亭台樓閣的營建。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年),在此大興土木,建冶城寺。興元三年(404年),叛將桓玄入據建康,廢寺為苑,在此“廣起樓榭,飛閣複道,直連冶城”。

南朝劉宋時期在這裏建立了總明觀,是當時劉宋全國最高科學研究機構所在地。唐改太清宮,五代吳王楊溥於其地建紫極宮。南唐時,在紫極宮之西又立武烈帝廟。北宋時,在此建文宣王廟,這是冶山建為文廟的的開始。不久改為天慶觀。蘇東坡來此遊後揮毫留下一首七律:“春風吹動北風微,歸雁亭邊送雁歸。蜀客南遊家最遠,吳山寒盡雪先稀。扁舟去後花絮亂,五馬歸來賓從非。惟有道人應不忘,抱琴無語立斜暉。”元朝元貞(1295年~1296年)年間,改額玄妙觀,尋升大元興永壽宮。

明朝建都南京後,朱元璋在此建朝天宮。明洪武年間(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賜名為“朝天宮”,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前有三清殿,後有大通明殿,另有飛霞閣、景陽閣、習儀亭等,作為朝廷舉行盛典前練習朝廷禮儀的場所,也是官僚子弟襲封和文武官員學習朝見天子的地方。明代的朝天宮是當時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觀,佔地面積300多畝,有各種殿堂房廡數百間,立體建築有神君殿、三清正殿、大通明寶殿、萬歲正殿等。大山門為東向,據載,大山門內有左右碑亭各一。其南碑為“奉敕重建朝天宮碑”,保存完整,現存朝天宮大成殿丹墀前,其北碑碑身已毀,僅存碑座贔屓。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隨着江南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朝天宮也逐漸得到重修,規模甚大,“宮觀猶盛,連房櫛比”。康熙南巡時,曾為朝天宮題寫匾額,曰:“欣然有得”。乾隆留下江南,曾先後五次登臨遊覽朝提高,每次都題詩寄興。如今刻有五首乾隆親筆題詩的石碑,仍完整的立在朝天宮後山的御碑亭內,供遊人觀賞。清乾隆二十九(1764年),皇太后發帑重修,為金陵道觀之最。咸豐(1851年~1861年)中被毀,同治四年(1865年),於舊址改建孔廟,並遷雞鳴山江寧府學於此。道光年間因朝天宮屢遭火災,從風水家言,把朝天宮大山門由朝正東,改為偏向東南。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定都年間,把朝天宮改為製造和儲存火藥的“紅粉衙”。

現存建築是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由李鴻章、曾國藩改建的,是清末江寧府學所在地。整組建築分為三列,當中是文廟,所用建築材料全系名貴物品,黃色琉璃瓦來自瓷都江西景德鎮,所用木材採自海外,製作也窮極精巧。朝天宮櫺星門前有半圓形泮池,與東吳孫權時所開的運瀆相通,雖遇旱年也不幹涸。池壁和護欄都系青石所建。南側有涵洞,池內終年碧水清波。其佈局:中為文廟,東為府學,西為卞壺祠。大門正南邊有“萬仞宮牆”圍繞,牆內有一泮池。東西兩側分別為“德配天地”和“道貫古今”牌坊。正面有櫺星門,前方設有大成門。過大成門迎面是大成殿,這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殿內正中原來曾供奉過孔子的牌位,現在為《六朝風采》專題陳列展覽。大成殿後為先賢殿,曾供奉過孔子的門徒及南京歷代先賢的牌位,現在為“明代朝拜天子禮儀展演”的場所。先賢殿後有“敬一亭”,過去可鳥瞰整個南京城北部。亭東有飛雲閣、飛霞閣和御碑亭。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登臨過朝天宮,每次來都賦詩一首記事抒懷,後人將他所留詩文鐫刻在石碑之上,建亭紀念。

清末,朝天宮改為江寧府學和文廟,朝天宮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1956年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自上世紀60年代初,南京市博物館遷至朝天宮後,朝天宮逐漸成為研究南京古代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目前,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近年來,朝天宮內的櫺星門、大成殿、敬一亭、飛天閣等景點,更是已修葺一新。

此外,這裏還常舉行朝賀天子禮儀表演。據悉,該表演是南京市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在國內著名明史專家指導下,按照明朝程式編排的。整個表演共有6場11項程序,即駕幸、進表、傳制、進見、樂舞昇平、還宮。演員陣容達250人,再現了明初盛世歌舞昇平的浩大聲勢。

朝天宮現為南京市博物館。展示品中最具影響的是:93年在湯山溶洞發現的南京猿人頭鼻化石,距今約35萬年,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南京人的祖先,這是我國繼北京人、元謀人、藍田人之後本世紀末的一次重大發現,舉世為之矚目。

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公佈了全國首屆“十大陳列精品”,這是新設的全國陳列藝術最高獎。南京市博物館舉辦的“六朝風采”陳列榜上有名。“六朝風采”為我國第一個展示六朝文明的大型專題陳列。南京市博物館利用六朝古都得天獨厚的文物優勢,精選文物珍品300餘件,分經濟與生活、科學與技術、思想與文化三大部分,成功地再現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六朝風采。該展布陳大膽創新,合理運用高科技手段,達到了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

篇31:南京導遊詞

大家好。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旅行社全體員工,對您蒞臨南京廣關表示熱烈歡迎。在這裏,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叫王xx。下次旅行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我會以客人第一,服務第一為宗旨,盡力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合作和支持,從而促進我們服務質量的提高,讓大家都能享受到,走好。

南京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美麗的風景等着你去欣賞,美麗的風景等着你去欣賞。願這次南京之旅成為你的度假天堂。在此,祝大家在接下來的旅途中,一路順風,一帆風順。滿意來滿意回。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和北方遼闊的江淮平原。它是江蘇省的省會,全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長三角地區和長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面積6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萬。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温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京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中山環江,山環水,地勢險要,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中山龍盤,石城虎”之稱。

南京歷史悠久,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被譽為“江南美景,金陵帝都”。三國時期,以及後來的東晉、宋、齊、樑、等先後在此建都,所以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後來南唐、明初、太平天國、民國先後定都於此,所以南京也被稱為十朝之都。

南京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嶄新的發展中城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的綜合工業基地。其支柱產業包括電子工業、汽車工業、石化工業、鋼鐵工業和電力工業。南京也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南京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明陵、中山陵、夫子廟等國家5A級景區和一批4A級景區。還有200多個景點,大量從南到北的遊客來這裏觀光。因此,南京是集山、水、城、文化於一體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經濟活力充沛,文化特色豐富,人居環境優美,是古都特色與現代文明融合的濱江城市。

篇32: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大橋南路上,不遠處,我們就可以看到巍峨壯觀的南京長江大橋了。南京長江大橋是從1958年開始勘測,在1960年到1968年的這段特殊歷史時期,新中國建橋大軍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設計、施工,建造而成的。這是繼白沙陀和武漢長江大橋之後,在長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橋。

篇33:南京導遊詞

各位遊客,您現在來到的是總統府的西花園,又叫煦園。煦園初建於明初,成型與太平天國,是南京最為精緻的一處江南園林。古代的造園者説:“水為園林血脈,建築是園林的五官”。今天,導遊我就帶大家來領略煦園中水之靈動,建築之精妙。

走過小院,映入眼簾的是一泓池水,這就是太平池。大家請看,水池的形狀像什麼?對了像花瓶。“瓶者,平也”,意為平安、太平。

池的南邊建有一座畫舫,畫舫又稱花船,在江南是供達官貴人吃船菜,聽小曲兒的地方,此處的畫舫底部以青條石砌成,故稱“不繫舟”。它是當時的二江總督尹繼善為迎接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所建,將北方馬車華美之蓬蓋與江南舟船相結合,讓久居北方的乾隆皇帝有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又因不繫舟底部為青石所建,穩若磐石,所以此舫又寓意着大清江山堅不可摧,萬世永固。大家請看,畫舫上的木雕十分的精美,門楣上雕刻有蝙蝠、梅花鹿、山貓,分別寓意福、祿、壽,另外還有牡丹、萬年青、仙鶴等,都是取“長壽富貴”之意。在過去,畫舫是供人泛舟河上聽小曲兒、吃船菜用的,而在園林構景中,水中有船,是景;有畫舫,更是美景。坐在畫舫上,有泛舟湖上的感覺,再望着周圍的美景,真是“靜水清清碧玉凝,亭台樓閣池雲中,名為畫舫混不動,人入畫中更添情”。

站在畫舫上,憑欄遠望,對面就是漪瀾閣。它建於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環水。前有平台,圍以石欄,欄上十數只小獅,古拙形象。兩旁以單孔石拱橋與兩岸相接。閣開三楹,正面為屏風式門,上雕圖案均系瓶鼎,諧音平等。閣為磚木結構,灰瓦覆頂,雕花門窗。南面的露台,可作拜月及聽曲之用。中秋之夜,女人祭拜月神,祭品多為月餅、水果、菱藕之類。祭畢,全家邊吃邊賞月,同時請樂師隔水奏樂。樂聲從水面上傳來,這叫“水音”,格外的清潤悦耳,因其正對不繫舟,所以又有“水舟雙鑑”之名。

畫舫的西側便是夕佳樓,雙層檐頂,三面臨水。取名夕佳,意為黃昏賞景佳地。夕陽西下,登樓而望,亭台閣榭,無不流光溢彩,水中倒影亦是搖曳生輝。夕佳樓圍以曲欄,仕女可臨水半倚,團扇輕拂,故又稱“美人靠”。

而畫舫的東側建有一水閣,這裏可是清晨觀賞晨曦的佳處,也是早晨讀書的好地方。大家再仔細看,水榭屋頂翹起的戧脊上有什麼?兩隻神態歡悦的喜鵲棲息在一隻綻放的梅枝上,望着滿園的美景,不忍飛去,故而此閣得名忘飛閣。

煦園精巧雅緻,別具一格,您看,南舫北閣遙相呼應,東閣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這畫舫、樓閣又將這一池碧水自然分割成三個部分,既各自獨立又融為一體,雖為人作,宛若天成。

遊客朋友,一泓池水,四處美景,這不就是一幅精妙的畫卷嗎?漫步煦園,俯視倒影,仰望蒼穹,您不就在畫中悠遊嗎?這正是:水榭樓台成美景,人入畫中更添情。

篇34:南京導遊詞

親愛的遊客:

大家好!

歡迎光臨素有“六朝美邦,金陵帝都”之稱的南京。我是xxx,江蘇省中國旅行社的導遊。你可以叫我X,或者小X,這是X師傅,我旁邊的司機。他的駕駛技術非常出色。請放心。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能給你帶來一次美好的南京之旅。

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和全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國內外都很有名。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1.3萬人,轄2縣11區。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中部,屬丘陵盆地地形。東有紫金山,西有樑青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自東向西延伸,橫穿南京,形成南京南北兩個水系,即南臨秦淮河,北接金川河。況且玄武湖和莫愁湖就像是鑲嵌在南京東西方的兩顆璀璨的珍珠。

南京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有十個朝代都在這裏建都:南朝的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後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民國。因此,南京也被稱為“六朝古都”、“十朝古都”。歷代給南京留下了很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江州、江寧、嵊州、慶忌、應天、天京等。今天南京還有一些地名。

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全國六大交通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金陵石化、南京汽車集團、熊貓電子等知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另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教育和科技的發展為南京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中國十大健康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南京以綠化水平著稱,森林覆蓋率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是梅花。

説起南京,不得不提“吃”“喝”“玩”“穿”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織錦。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遊資源,東面是中山風景區,包括中山陵、明陵、靈谷寺、玄武湖;西邊以石城景區為視點;南部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長江沿岸的景點主要在北部,包括長江大橋、越江樓和靜海寺。

集山、水、城、文化於一體的南京,正以寬廣的胸懷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謝謝大家!

篇35:南京導遊詞

中山陵親愛的朋友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一定要去看看該地區最著名、最有特色的景點。到了南京,如果不去中山陵,只能看到南京的一半。雖然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等,但中山陵無疑是最具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名勝之一。

説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人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朋友稱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使用了“中山橋”他的別名,所以他在中國被尊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象山縣翠橫村。他野心不大,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讀書。畢業後在廣州澳門行醫。後來棄醫從政,於1905年在日本組織了中國同盟會,被選為並提出了“驅逐滿洲、恢復中國、建立人民國家、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以及“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理論。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並於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從那以後,我經歷了“袁世凱竊國”第二次革命民族保護運動保護法運動”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把舊的三民主義發展成新的三民主義,並“提出:聯俄共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年11月,應馮玉祥邀請,北上商討國家計劃,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操勞過度而死。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視野開闊,氣候壯麗,是修建陵墓的好地方。你可能會問;孫先生生於廣東,死於北京。他一生都在為革命奔走。他為什麼選擇南京作為他的安息地?

據説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會長時,靈谷寺僧就曾向他推薦過這首曲子。平川前,清逸後”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了南北和平統一,毅然辭去總統職務。四月初的一天,他和胡、等人在明陵打獵,來到現在陵墓所在的地方休息。孫先生環顧左右,對左右説,以後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要這塊地安葬(再過一天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討一塊地安頓我的屍體)。當然,紫金山風水的氣勢不是孫先生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問:“我死後,可以葬在南京紫金山腳下。因為南京是臨時政府成立的地方,所以我不忘辛亥革命。"所以,雖然孫先生在南京呆的時間不長,但南京對孫先生來説有着特殊的意義。他選擇南京紫金山作為墓地,從根本上來説,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