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多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一

一活動目標

1.嘗試與朋友合作進行遊戲,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

2.運用已有經驗,用兔跳、手腕轉動等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在遊戲時,與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相互碰撞。

二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小兔和狼的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傾聽歌曲旋律,合拍地隨音樂做拍手動作。教師:這段音樂説的是什麼動物?讓我們仔細地聽聽,邊聽邊拍手。

(2)教師根據歌詞內容講述故事情節。

(3)教師完整地範唱歌曲一遍。

(4)教師逐句演唱歌曲,並引導幼兒為歌曲創編相應的動作。

2.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自己創編的動作。

3.幼兒帶上頭飾,玩遊戲“小兔和狼”。

(1)遊戲的玩法及規則:一名幼兒或教師扮演狼,躲在場地邊。其他幼兒扮演小兔,站在場地中間。音樂起,“小兔”邊演唱歌曲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當唱到最後一句時,“小兔”要趕快蹲下不動,“狼”隨音樂走到場地中間尋找還在動的兔子。如果“小兔”動了被狼捉到,就要停止遊戲一次。

(2)教師根據幼兒遊戲的情況,強調遊戲規則。

四活動提示

1.教師可根據孩子的情況,將學唱歌曲和遊戲分為兩個活動進行。如將學唱歌曲單獨列為一個活動,還可以加入多聲部演唱的環節。

2.教師可結合小兔和狼的主題,帶孩子玩體育遊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3.提請家長配合:給孩子講相關的故事,引導幼兒討論:勇敢的小兔是怎樣戰勝大灰狼的?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二

活動目標:

1、喜歡音樂活動,對音樂活動感興趣。

2、感受和體驗木偶跳舞的特點。

3、能根據圖片,在音樂的伴奏下,較協調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4、知道與朋友互換,可以得到更多的本領。

活動準備:

人體圖;不同姿態{可以互相調換}的木偶圖若干;紅。黃手腕套{與幼兒人數相等};彩色筆;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木偶人跳舞是怎樣的。

1“老師最喜歡跳舞,現在老師跳給你看。”教師隨音樂跳舞,“喜歡可以和我一起跳。“你有什麼感覺?”

2“剛才老師跳的舞和我們平時跳舞有什麼不一樣?”從動作上引導幼兒區分木偶和小朋友跳舞的不同。

3“木偶人跳舞哪會動?”結合幼兒的發言,教師在人體圖上作記錄。並豐富幼兒的知識:骨頭和骨頭連接的地方叫關節。

4“為什麼木偶人只有關節在動?”告訴幼兒它沒有生命,是用木頭做的,而我們人有生命,挑起舞來就非常好看。

5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跳,“除了剛才做的,你還想做什麼?”鼓勵幼兒做出不一樣的動作來。感受木偶跳舞的動作特點。

二、進一步體驗木偶人跳舞,學習看圖做出相應的動作。

1“今天,我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他哪裏有些特別?”引導幼兒發現木偶身上有兩種顏色,並請幼兒根據木偶的特點,給小木偶取名字。

2“小木偶要求你們也象它一樣,一邊紅,一邊黃。”請幼兒自己戴上手腕套,並和小木偶對比,是否一樣。並和老師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嘗試看圖做動作。

3“你們的後面也有許多的小木偶,去找一個做好朋友吧。”請幼兒看自己的圖片做動作,並互相學習。

4“小木偶還會變身呢。”請幼兒和身邊的小木偶變身,並做動作,告訴幼兒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換,可以學到更多的動作。

三“小木偶累了,我們輕輕把它請下來,好嗎?”幼兒再次和老師一起跳舞,離開活動室。

活動後的反思:

活動體現了學科的整合,它能給幼兒綜合整體的知識,從“小木偶”動態的東西進入,把肢體語言,區分左右手,習慣的培養,非常自然的整合進去,體現了師生互動,克服了以往模仿和跟着老師做的模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願意親自嘗試,幫助幼兒在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三

目標

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學習簡單的仿編並演唱給大家聽,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準備

立體“蘋果樹”,(製作成粘貼式,可隨時取放“蘋果”)及蘋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實物或圖片。

幼兒已對這些水果有初步的認識

音樂磁帶。

過程

學唱歌曲。

——出示蘋果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蘋果長在什麼地方?

——出示立體蘋果樹,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活”,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想要的幼兒,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吃蘋果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摘“蘋果”,其餘幼兒拍手念歌詞。

——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請幼兒輪流摘蘋果,教師與其餘幼兒為其配唱。

仿編歌曲。

——你還喜歡吃什麼水果?這種水果長在哪裏?

——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編進歌曲中,唱給大家聽。

建議

幼兒對摘蘋果這一動作非常感興趣,可多創設機會讓幼兒體驗模擬採摘的樂趣

歌曲以集體演唱為主,如有個別幼兒不願意參與演唱,不必強求,可允許他傾聽同伴

教學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

整個活動層次遞進,讓我看到孩子們的想象力,這個音樂活動也能讓幼兒很快的進入情境當中,讓教學活動富於很強的生命力,發現很多樂趣,並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韻律與歌唱結合,歌聲與創編融合,創編與生活一體的快樂音樂課堂。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四

教學目的:

1、培養幼兒創編的技能。

2、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表現力。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音樂、花、塑料條

(一)開始部分

1、韻律活動《郊遊》入場。

2、發聲練習《歡樂頌》練習跳音與連音第一遍用“啦”和“嗚”來唱,第二遍分組,一組唱詞,一組唱襯詞。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呢?你們瞧:―――出示花束,“我們編個花籃把它裝起來吧”引起幼兒編花籃的願望。

2、播放《編花籃》的歌曲,幼兒手工操作-編織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花籃,感受編織的方法。

3、請幼兒自由結伴,用自己的身體編織一個大花籃(分組進行)

4、創編舞蹈《編花籃》

(1)出示玩具花籃,請幼兒觀察“支架”與“枝條”部分,啟發幼兒在創編時將人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條,注意支架是固定的,應該站成什麼隊形,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枝條很長,怎樣做可以表現枝條在支架間來回穿動?

(2)將幼兒分為三組,鼓勵他們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創編動作,先邊唱邊編,教師巡迴參與,再統一放音樂,三組一起來一次。

(3)請出其中的一組來將自己的創編成果進行展示音樂結束時,教師啟發枝條和枝架應互相纏繞在一起,擺出最後的造型。

(4)創編豐富支架的動作:

A、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編、跳。

B、請一些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後面的舞蹈中可學習借鑑他們的動作)

活動反思

幼兒園孩子的基本活動是遊戲。教育學家馬斯洛認為:“幼兒期是奠定智力發展基礎的最有效的時期,遊戲的過程正是智力發生的非同一般的過程”。

孩子們很喜歡編花籃的遊戲,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鍛鍊了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體育遊戲作為幼兒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由於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它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教學手段,幼兒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真正做到使幼兒處在一個自由輕鬆的環境中,隨着意願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五

活動目標:

1.欣賞黃梅戲,感知黃梅戲清新婉轉的曲調。

2.學會哼唱黃梅戲的曲調,能大膽地把詩歌改成黃梅戲進行演唱。

3.喜歡黃梅戲,體驗表演的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誰料皇榜中狀元》視頻、伴奏。

2.幼兒已學會兒歌《我家小池塘》。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誰料皇榜中狀元》,初步感知黃梅戲清新婉轉的曲調。

教師:你們喜歡看錶演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段好看的表演。

教師:你看到了什麼表演?你知道這是什麼戲曲嗎?剛才這個演員是怎麼唱的?

(二)學唱黃梅戲曲調,能跟着旋律哼唱。

1、跟着視頻學一學黃梅戲的曲調。

教師:她表演得好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唱一唱吧!

2、能用"啦"來哼唱黃梅戲。

(三)用黃梅戲的曲調演唱詩歌:《我家小池塘》

1、回憶詩歌,嘗試改編。

教師:黃梅戲真好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詩歌來編嗎?

(1)複習詩歌,能跟着圖譜有節奏的朗誦。

(2)嘗試改編。

教師:這首詩歌真美,你能把它唱成黃梅戲嗎?我們來試試。

2、大膽演唱《我家小池塘》

(1)幼兒嘗試學唱。

(2)教師範唱。

(3)完整學唱。

(4)難點練習。

(5)大方表演。

教師:嗯,真像小演員,我們再表演給客人老師看看。

(四)提出要求,結束活動。

教師:客人老師給我們鼓掌,高興嗎?這首詩歌《我家小池塘》還有兩段呢,我們回去以後把它唱給更多的人聽。

活動延伸:

區角遊戲:提供演出戲服,能在表演區自主表演。

家園合作:與父母一起蒐集各種戲曲,瞭解中國的戲曲文化。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夠體會到《我家小池塘》這首詩歌所帶來的美,更突出了小池塘的美麗,同時也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這首詩歌讀起來也非常的爽口。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整個活動分成三大環節,第一環節是觀察圖片,分段梳理,初步感知詩歌;第二環節是完整學習,多種形式朗誦;第三環節是繪畫講述,詩歌創編。各個環節是環環相扣,銜接緊湊,逐層遞進。這首詩歌的創編比較難,因為要同時創編兩個,所以,我根據我們大班幼兒的實際,沒有一下子讓幼兒進行創編,而讓幼兒先畫,有一個鋪墊,再進行創編,我覺得非常適合幼兒的特點。

緊接着我又問:“這麼美的池塘,白天除了小鳥和彩雲來照相,還會有誰和誰來照相。晚上,又有誰和誰悄悄捉迷藏呢?”在教師的提醒下,大部分幼兒的畫也完成了,我又要求幼兒用詩歌裏的話説一説。又給了孩子一次講述的空間,鼓勵孩子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給以引導,用清楚規範的語句反饋給他。通過對部分幼兒創編講述,幼兒有了一定的創編興趣。最後再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進行完整的創編活動。

通過本節活動下來,我感覺語言活動是非常帶有童趣的,不是那麼的乏味。同時中我也滲透到了科學以及藝術領域,如科學領域中讓家長配合活動進行觀察:“水中的倒影”讓幼兒驗證推理的合理性;在朗讀詩歌的時候也為詩歌配上了相應的音樂,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效果,以及在創編活動中進行繪畫,鼓勵幼兒説出自己獨特的感受等。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六

案例背景:

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在心目已經萌發對同伴交流的渴望了,同伴間的交流在情感意識中顯的十分突出,而且由於年齡的特點,這些意識的培養都體現在一日活動中,歌曲《哈羅哈羅》是一個以音樂遊戲的形式來讓孩子感受同伴間交流的樂趣,並配上幼兒熟悉的一些動作和日常交流習慣,孩子們在“哈羅哈羅”的音樂活動中找到與同伴交流的方法,顯的特別的自豪和開心,使他們在體驗音樂歡快的情緒的同時,也感受到與同伴共同歌舞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愉悦的情緒,能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2、根據歌詞自編動作,體驗與朋友共同歌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哈羅,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跟你的朋友們相互打招呼。

幼:你好xxx

幼:握握手,你好,你好

幼:抱一抱,親一親

……

師:你們有這麼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方式呀,真是些有禮貌的寶寶。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哈羅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不信,你們聽聽看。”

(評析:第一環節以簡單的“打招呼”的形式進行,直入主題,使幼兒的思緒逐步自然地進入活動的情境中,幼兒也有濃厚的興趣)

二、朋友見面真開心

1、欣賞歌曲第一遍次,感受樂曲旋律。

師:這首歌曲好聽嗎?

幼:好聽

師:你在這首歌曲中聽到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

幼:哈羅,哈羅,哈羅,哈羅

幼:拉起小小手,我們一起來唱歌……4、欣賞歌曲第二遍,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做動作。

師:你想和你身邊的好朋友打招呼,一起表演《哈羅哈羅》嗎?

幼:想,那跟着音樂一起來吧。

(這首歌曲曲風歡快活潑,幼兒在第一遍傾聽歌曲的時候表現出極大的參與演唱的慾望。在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做出了與歌詞意境相匹配的動作。)

三、一起來唱《哈羅哈羅》

1、隨着音樂有節奏地念歌詞一遍。

師:寶寶們,你們想不想把這首歌學會,下次表演的時候就可以邊唱邊表演,更加的有趣呢?

幼:想

師:那我們先跟着音樂有節奏的念一念歌詞。

師:歌曲中有幾個哈羅?

幼:8個……

師:那我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怎樣唱才會好聽?

幼:開心的唱

幼:高興地唱

……

3、帶領幼兒一起唱歌,要求唱清歌詞,唱得連貫。

師:朋友見面真開心呀,讓我們一起開心的唱起來。

4、和幼兒一起用輕鬆歡快的歌聲進行演唱,並感受與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的快樂情緒。

師:今天這麼高興,想不想和你的好朋友邊唱邊跳呀?

幼:想。

(通過有節奏的跟音樂念歌詞,學唱歌曲與動作的表現幼兒很快便記住了歌詞的內容,對下面的歌曲表演奠定了較好的前提。最後的表演環節採用了邀請的遊戲形式,交換夥伴,共同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四、誰的動作最好看。

1、幼兒自由結伴一起自編動作演唱歌曲。

2、欣賞、交流幼兒自編的動作。

3、交換夥伴,共同歌唱、舞蹈,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評析:再次在輕鬆有趣的活動氛圍中學習歌曲,感受到了歌曲活潑歡快的性質。對歌曲的表演將情感又推向了一定的高潮!)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 篇七

這個活動是“想象導入――橙子變變變――想象創造”的過程,以一個橙子的基本圖形為線索,圍繞一個“變”字層層展開。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圖形與幼兒生活中的內容進行鏈接,圖形呈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整體的、有局部的、有橫截面、有豎截面)使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中得到想象的滿足與喜悦。第一個環節中我通過點、線,組成了立體的橙的圖形。引導幼兒瞭解點、線、面之間的關係,從而讓幼兒感知一個最基本的橙的外形。

第二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橙,引出兩個不同切面形狀之前,我先出示了兩張切面的照片,形成強烈的對比性,並拋出問題讓他們去推理,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避免了以往科常教學活動中老師灌輸式的方法,通過孩子們的猜想和驗證讓孩子理解原來不同的切法使我們看到的橙子是不一樣的,而讓孩子們真正瞭解橫切面和豎切面的由來。通過遠看、近看、放大看、切開來看等等。引導幼兒去發現很多以前沒注意到關於橙的有趣特徵和圖形,提高他們對一個物體觀察的敏感度。

在第三個第四個環節中請孩子們根據基本形狀展開想象,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思維,通過看抽象的圖形使幼兒想到我們身邊常見的事物,在將他們用抽象的圖形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給孩子出示的雨傘和吸頂燈圖片,是幫助幼兒學習一種新的觀察和想象方法,就是從不同的視角去看身邊的事物,雨傘是要從上面(或者是傘撐開放在地上)看才能看到整個傘頂的,而吸頂燈是從下往上看,來啟發孩子的想象力。第四個環節出示的圖片是足球場,讓孩子們發現原來這麼大的足球場中間有一小部分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圖形,讓孩子打開思路用這種發法去想到更多的事物,而微波爐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通過觀察發現微波爐的開關也是這個圖形,使幼兒建立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從而展開更豐富的想象。在孩子繪畫過程中教師出示的幾幅圖,目的是幫助部分幼兒開拓自己的想象,對於想象有困難的幼兒提供支持性的幫助。

在活動中我努力把握:

1、將認知與想象繪畫相結合。

因為在這個內容中孩子們只有在對橙認知到一定基礎上才能進行想象。同時想象繪畫又是孩子的一個認知方式也可以説是一種認知的媒介,他們用這種方法自己去理解它、消化它。

2、注意幼兒想象過程、想象能力的層層遞進。

從最先出示的一個圓,那時幼兒的想象是最自由、難度也是最低的,然後逐漸加上條件,逐漸縮小它的想象範圍:加上一個點、放大觀察這個點、切開來觀察,又逐漸的穿插了認知方面的內容,使得想象的難度了越來越大了。

最後的活動“捉迷藏”請幼兒用巧妙的方式將三種圖形同時融進一幅畫中,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將前面零散創意整合,遷移到創意畫中,讓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想象繪畫活動的樂趣。而活動中老師能夠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適時地啟發、置疑,由易至難不斷地推動着幼兒的思維與想象,讓每個孩子都自主的創新,展示自己不拘一格的新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