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拉薩大昭寺的導遊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1K

拉薩大昭寺的導遊詞

拉薩大昭寺的導遊詞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此行的導遊小李。歡迎來到美麗的日光之城拉薩。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於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環山,地勢平坦,氣候温和,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故有日光城美譽。

在公元七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在這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時,文成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寺廟建成之後為紀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勞,於是就將寺廟命名為惹薩,後來呢又成為了這座城的名字,並演化為拉薩,意為羊土城。

上千年來,這裏曾幾度成為西藏政教活動中心,於是拉薩成為名副其實的神聖之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只是指布達拉宮,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角街。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遊覽真正的拉薩把。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了,是不是感覺很震撼呢。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為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建於公元七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它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羣,海拔3700多米,佔地36萬平方多平方米。

説了那麼多,大家還不知道布達拉宮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還有山腳下的雪。

紅宮為歷世喇嘛靈塔殿和各類佛堂,位於整個建築的中心和頂點。白宮合抱紅宮,有歷世喇嘛的宮殿、大經堂、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廈和僧官學校等。龍王潭為布達拉宮後園,園林中心有一面積較大的潭水,潭中有小島,島上建有龍王宮和大象房等。雪在布達拉宮腳下,安置有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廈的監獄,印經所、作坊及馬廄。

布達拉宮始建初期規模並不如現在這樣宏大的,是經日後的不斷擴建,規模才逐漸擴大。幾世喇嘛先後都參與了宮殿的擴建與設計,前前後後耗資可謂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才形成布達拉宮現在的規模。至此,它就像一個神祕的符號,吸引無數人義無反顧地投奔西藏而來。有幸進入到布達拉宮的人都是非常幸運的。

大家看這座建築,有沒有覺得異常的光彩奪目呢,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了。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始建於公元647年,由松贊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共同興建,經歷多次擴建,才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偉規模。寺裏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四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的藝術特色。

關於大昭寺的來歷有這樣一段傳説。那是132019年前,那時的拉薩還是一片荒原與湖沼。藏王為了供奉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8歲釋迦牟尼等身像,想在這裏建一座寺廟。相傳,寺廟是白天建起,夜裏就倒塌。寺廟是一直建不起來。後來文成公主來到了這裏,因為懂得陰陽八卦,就解釋説,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卧的羅剎女。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羅剎女的心臟,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説想建寺必須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臟給鎮住。然後她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廟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鍍金銅像。尼泊爾尺尊公主帶去的8歲釋迦牟尼等身像則在八世紀被轉奉在小昭寺裏。

藏族人稱頭戴王冠的釋迦牟尼像為“覺卧”。朝聖者都用前額碰一下“覺卧”的膝蓋,認為可以為自己、為朋友、甚至為朋友的朋友祈禱。偏遠地區來的信徒替同村人給“覺卧”獻上捎來的哈達,就像給“覺卧”帶口信一樣。

大昭寺是藏傳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廟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在叩拜,萬盞酥油燈長明,這些都記錄着朝聖者永不止息的足跡。

參觀完了大昭寺當然的看看我們古老又熱鬧的八角街了。現在大家是否已經感受到了濃郁的藏族生活氣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誤。帕廓的意思是圍繞大昭寺的街道。八角街呈圓形,彷彿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壯麗的大昭寺就是鍾軸。按西藏佛教徒的説法,以大昭寺為中心繞一週稱為“轉經”,以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還是藏傳佛教信徒轉經的最主要的線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長頭的人來到這裏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這些朝聖者有些甚至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往往都是真正從幾千裏外一步一長頭磕到拉薩來朝佛的。不但路途遙遠,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掙錢,為了朝聖,他們在途中必須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業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內有120多家手工藝品商店和200多家攤點。在這裏可以淘到各式各樣的好東西,各類藏飾,尼泊爾首飾,小工藝品,地毯,唐卡等。當然這裏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國各地各種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講解呢就到這結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薩玩的開心。

拉薩大昭寺的導遊詞2

首先歡迎大家到拉薩旅遊,我是你們拉薩之旅的導遊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皮膚有點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這可是健康的皮膚喲,坐在我旁邊的就是我們的衞士級人物了,扎西德勒師傅了,大家可以簡稱他是扎德師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吉祥如意,希望各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們也能事事順心,吉祥如意。現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藏學文化最為渾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羣——布達拉宮,現在汽車距布達拉宮還有一段車程,大家可以一邊觀賞車外的高原風光,一邊聽小王我介紹一下布達拉宮的情況。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為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個普陀羅,布達拉宮由此得名。布達拉宮是一座集宮殿與寺院與一體的古建築羣主樓高13層,高113米,海拔37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迎娶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在藏傳佛教中宣傳的有“三界”之説。三界即:“欲界”。我們可以看到布宮的整體佈局,把紅宮、白宮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個層次段縱向排列,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三界”之説。好了,我們到了布達拉宮前廳廣場了,請大家帶好行李,隨我下車。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巖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巖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沿着這些階梯向上,我們就可以到布達拉宮的薩鬆郎傑了,階梯比較多又是在高原,所以大家慢點。

先後流浪到青海、甘肅、蒙古、四川、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由於接觸過廣大的勞動人民,有豐富的生活實踐,他從而寫出著名的詩歌集,這部詩歌現在被網絡熱傳,就是《倉央嘉措情歌》,記得有首舒緩的詩,《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觀過其美甘丹,我們來這邊看看宮殿長廊,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製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無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我們現在對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的功能、歷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價值都有了大致的瞭解,相信會給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實上,以布達拉宮價值論,幾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宮殿,它的整體佈局顯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勵人們迴避現實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塵世,飛向佛國的境界,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主要顯示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石木結構等風格,同時也吸收了漢族方面的樑架、斗拱、金頂、藻井等特色。

拉薩大昭寺的導遊詞3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於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環山,地勢平坦,氣候温和,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故有日光城美譽。

在公元七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在這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時,文成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寺廟建成之後為紀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勞,於是就將寺廟命名為惹薩,後來呢又成為了這座城的名字,並演化為拉薩,意為羊土城。

上千年來,這裏曾幾度成為西藏政教活動中心,於是拉薩成為名副其實的神聖之地。

在一般人

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只是指布達拉宮,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角街。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遊覽真正的拉薩把。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了,是不是感覺很震撼呢。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為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建於公元七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它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羣,海拔3700多米,佔地36萬平方多平方米。

説了那麼多,大家還不知道布達拉宮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還有山腳下的雪。

大家看這座建築,有沒有覺得異常的光彩奪目呢,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了。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始建於公元647年,由松贊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共同興建,經歷多次擴建,才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偉規模。寺裏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四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的藝術特色。

關於大昭寺的來歷有這樣一段傳説。

那是1300年前,那時的拉薩還是一片荒原與湖沼。藏王為了供奉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8歲釋迦牟尼等身像,想在這裏建一座寺廟。相傳,寺廟是白天建起,夜裏就倒塌。寺廟是一直建不起來。後來文成公主來到了這裏,因為懂得陰陽八卦,就解釋説,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卧的羅剎女。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羅剎女的心臟,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説想建寺必須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臟給鎮住。然後她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廟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鍍金銅像。尼泊爾尺尊公主帶去的8歲釋迦牟尼等身像則在八世紀被轉奉在小昭寺裏。

藏族人稱頭戴王冠的釋迦牟尼像為“覺卧”。朝聖者都用前額碰一下“覺卧”的膝蓋,認為可以為自己、為朋友、甚至為朋友的朋友祈禱。偏遠地區來的信徒替同村人給“覺卧”獻上捎來的哈達,就像給“覺卧”帶口信一樣。

大昭寺是藏傳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廟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在叩拜,萬盞酥油燈長明,這些都記錄着朝聖者永不止息的足跡。

參觀完了大昭寺當然的看看我們古老又熱鬧的八角街了。現在大家是否已經感受到了濃郁的藏族生活氣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誤。帕廓的意思是圍繞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呈圓形,彷彿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壯麗的大昭寺就是鍾軸。按西藏佛教徒的説法,以大昭寺為中心繞一週稱為“轉經”,以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還是藏傳佛教信徒轉經的最主要的線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長頭的人來到這裏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這些朝聖者有些甚至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往往都是真正從幾千裏外一步一長頭磕到拉薩來朝佛的。不但路途遙遠,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掙錢,為了朝聖,他們在途中必須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業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內有120多家手工藝品商店和200多家攤點。在這裏可以淘到各式各樣的好東西,各類藏飾,尼泊爾首飾,小工藝品,地毯,唐卡等。當然這裏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國各地各種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講解呢就到這結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薩玩的開心。

拉薩大昭寺的導遊詞4

從大昭寺金頂可以看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佈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佈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擁有各種木雕、壁畫。

從大昭寺正門而去是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於博士)的產生地。公元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立傳昭大法會,並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鵲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云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傑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裏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

酥油燈後是大昭寺主殿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築都從正門開始;外院是後來修建、擴充的,而主殿是1400多年前的建築。由於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光亮如鏡。大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左側為紅教創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他本來是印度的佛學家,公元八世紀進藏,在他入藏以後藏區開始出現密宗。右側是未來佛。

在西牆與北牆拐角之處矗立了一座白塔,據説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從卧塘湖中所顯現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着八大“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藥師佛。緊挨小殿,是手置耳側,白教創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小殿內置三世佛。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當地人供養佛的方式很虔誠,在殿內經常能遇到當地一些家庭給觀世音菩薩臉上塗金粉。此殿右側有松贊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

在藏民族的心目中,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是菩薩變成了國王和王后來教化藏族人的。兩位公主體貌端莊,其中前面髮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在南牆與東牆拐彎之處,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諸位宗師。東牆第一間佛殿是無量光佛。

轉過殿角是一副壁畫,內容是七世紀松贊干布和公主組織的一個慶典活動,是為了大昭寺竣工的開光典禮,實際上是一個七世紀傳統運動會的情景。包括摔跤、犛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壁畫左側的山就是藥王山,上有電視塔。畫上面的是原來的藏醫學院,上面的白塔就是布達拉宮前面的廣場側的佛塔,原來是拉薩城的西大門。壁畫右側便是最早只有兩棟主要建築的布達拉宮,也就是松贊干布建的王宮。

繞大殿一週共有380個轉經筒,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筒是很多虔誠的信徒必做的功課。

由正門進大昭寺後沿順時針方向進入一寬闊的露天庭院,這裏曾是規模盛大的拉薩祈願大法會“默朗欽莫”的場所。屆時拉薩三大寺的數萬僧人云集於此,齊為眾生幸福與社會安定而祈禱,同時還舉行辯經、驅鬼、迎諸彌勒佛等活動。“默朗欽莫”始於公元1409年,最宗喀巴大師為紀念釋迦牟尼以神變之法大敗六種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眾,於藏曆正月期間在大昭寺內舉行祝福祝願的法會而建成的。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與轉經迴廊廊壁上的壁畫,因滿繪千佛佛像而被稱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畫有4400餘平方米。

從庭院出來,到側門的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台。二樓只在早上開放。松贊干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樓的西南角。裏面供有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大臣祿東贊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這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二樓天井的東北角有一個梯子,通向三樓的小門,是上金頂的入口。大殿的三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們在這裏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於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繼續右繞,穿過兩邊的夜叉殿和龍王殿,數百盞點燃的酥油供燈的後面便是著名的“覺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體,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堂呈密閉院落式,樓高四層,中央為大經堂。藏傳達室佛教信徒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於此處。這裏是大昭寺僧人誦經修法的場所。從大經堂正可遙遙看見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觀世音塑像,兩側有兩尊佛像,左為蓮花生,右為強巴佛塑像。大經堂的四周俱為小型佛堂,除位於正中心的釋迦牟尼佛堂外,開間均不大但佈置簡潔。釋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這裏是朝聖者最終的嚮往。此殿供奉的釋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帶的佛像。

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為圓滿。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除“內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八角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

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你還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場面感人,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還有更多的人每天圍繞着大昭寺轉經,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擺開架勢,向過路的人唱經化緣。

拉薩大昭寺的導遊詞5

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歡迎大家到拉薩旅遊,我是你們拉薩之旅的導遊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皮膚有點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這可是健康的皮膚喲,坐在我旁邊的就是我們的衞士級人物了,扎 西 德 勒師傅了,大家可以簡稱他是扎德師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 - 吉 祥 如 意,希望各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們也能事事順心,吉祥如意。現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藏學文化最為渾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羣----布達拉宮,現在汽車距布達拉宮還有一段車程,大家可以一邊觀賞車外的高原風光,一邊聽小王我介紹一下布達拉宮的情況。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為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個普陀羅,布達拉宮由此得名。布達拉宮是一座集宮殿與寺院與一體的古建築羣主樓高13層,高113米,海拔37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迎娶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1645(藏曆木豬年)五世喇嘛完成西藏地區統一,為宣佈重建布達拉宮,以後布達拉宮又多次增修與改建,始具今日規模。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和山腳下的“雪”。在藏傳佛教中宣傳的有“三界”之説。我們可以看到布宮的整體佈局,把紅宮、白宮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個層次段縱向排列,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三界”之説。好了,我們到了布達拉宮前廳廣場了,請大家帶好行李,隨我下車。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巖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巖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沿着這些階梯向上,我們就可以到布達拉宮的薩鬆郎傑了,階梯比較多又是在高原,所以大家慢點。

我們現在已上到布達拉宮最高的殿堂,這裏被稱為薩鬆朗傑(意為勝界),宮殿內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畫像,畫像前供有皇帝“萬歲”的牌位,牌位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向西來我們就到了其美甘丹殿堂,此殿建於1690年,是六世____倉央嘉措的經堂。六世____是西藏曆史上的著名人物,25歲時,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犧牲品的倉央嘉措,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後流浪到青海、甘肅、蒙古、四川、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由於接觸過廣大的勞動人民,有豐富的生活實踐,他從而寫出著名的詩歌集,這部詩歌現在被網絡熱傳,就是《倉央嘉措情歌》,記得有首舒緩的詩,《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觀過其美甘丹,我們來這邊看看宮殿長廊,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製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無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我們現在對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的功能、歷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價值都有了大致的瞭解,相信會給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實上,以布達拉宮價值論,幾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宮殿,它的整體佈局顯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勵人們迴避現實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塵世,飛向佛國的境界,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主要顯示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石木結構等風格,同時也吸收了漢族方面的樑架、斗拱、金頂、藻井等特色。

它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藏漢人民團結協作的佐證。為了更好的保護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遺產,1961年國務院把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撥款維修,特別是1989年,國家對布達拉宮進行歷史性的維修,歷時5年,先後投資5300萬元,派出10多個省、區的150多位專家技術人員直接參加維修工程,維修部位100餘處,維修規模是布達拉宮重建後(32019年來)最大的一次。工程本着整舊如舊的原則,對這一民族遺產進行及時有效搶救,使古老的布達拉宮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