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家教文章_幼兒園小班家教知識文章【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1W

幼兒園小班家教文章_幼兒園小班家教知識文章【多篇】

幼兒園小班家教文章二:中班幼兒家庭教育 篇一

尊敬的家長,您好:

隨着時間的推移,中班的學習生活即將開始,與小班時期相比,他們的“發育更為旺盛”,由簡單的直觀形向簡單的思維性發展,由模仿性向習慣性轉變,語言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求知慾望不斷增強,有了豐富的情感。此時家長的合理引導能使幼兒的個性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重視品德的培養。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總是充滿期望的,希望他(她)的學習成績出色,高人一等,因此個別的父母會不顧幼兒的感受刻意地去培養他(她)。這樣反而可能會限止了幼兒的全面發展。睿智的父母會根據自己幼兒的特點,從品質的培養入手正確加以引導,會讓年幼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快樂,同時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處在中班的幼兒,在智力發展方面,我們的父母不必對孩子過於苛求,擔心過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活動。更多地應着眼於孩子的品德教育, 讓他們真正理解什麼是“愛心”、怎樣做一個好孩子。 二:做好幼兒的榜樣。

思想家休謨告訴我們: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可見習慣對於幼兒成長髮展的重要意義。幼兒的模仿能力強,情感受外界的影響大,而家長與幼兒有着特有的血緣關係、親情關係,彼此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幼兒有着強烈的感染性。因此每位家長都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為孩子做榜樣,從而使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之中,一些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便會自然的形成。

三:教育意見要一致。

也就是説在教育幼兒時,家長的態度要和氣,教育意見要統一,不要出現兩種聲音,不要把家長之間教育幼兒的分歧暴露在子女面前,不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聽從誰的教育。同時對孩子的要求和態度要一以貫之,不能“此一時彼一時”,“朝令夕改”,“反覆無常”,也不能忽嚴忽鬆,以自己的情緒來對待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父母的希望,讓我們正確把握教育的尺度,引導幼兒全面發展,同時積極配合教師搞好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園小班家教文章三:慢·愛 篇二

“阿婆,我要這一束!”

黑衫黑褲的老婦人把我要的二十幾支桃紅色的玫瑰從桶裏取出,交給小孫兒,轉身去找錢。小孫兒大概只有五歲,清亮的眼睛,透紅的臉頰,咧嘴笑着,露出幾顆稀疏的牙齒。他很慎重、很歡喜地接過花束,抽出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

“死嬰那,這麼憨饅!卡緊,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聲罵起來,還推了他一把。

“沒要緊,阿婆,阮時幹真多,讓伊慢慢來。”

安撫了老祖母,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就像那位賣花的阿婆一樣,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説白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讓孩子早早地進入早教班。以至於現在的幼兒園提早變成了國小,孩子們要上認字課、美術、音樂、體育、算術,還有英文……過早學會識字的孩子便在入學後坐在教室裏發呆,因為他們都已經學過了。而其他沒學過的小夥伴們卻嘰嘰喳喳興奮地發現字的世界,“那種快樂,確實像一個瞎子突然看見了世界,用張開的眼睛。或許幼稚園裏不教認字是對的,急什麼呢?童年那麼短,那麼珍貴。”

《經濟學人》週刊上的一組數據,會讓我們覺得慚愧:“一年級學童每個星期要花多少時間在家庭作業上?美國:1.8小時,日本:3.7小時,中國台灣:8小時”。孩子的童年那麼短暫,以後有的是時間去寫作業,現在就應該拿來玩。在玩中,孩子的創造、探索精神會被髮掘出來,而且也能更快地學會分享、感恩。太早讓他刻板的做某些事情,只會磨滅了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沒有了好奇心還會有興趣探索這未知的、可愛的宇宙嗎?

現代媽媽大多都是有思想、有理想的獨立女性,如果沒有孩子,她們會有很多計劃,而她們卻甘願捨棄那些計劃,全心全意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中。沒有做過父母的人怎麼能體會那種痛並快樂着的感覺,那個小生命是用父母全部的愛築成的,如果沒有他,其他的一切都缺少了意義,人生彷彿缺了一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學會真正從孩子的需求出發,發揮孩子的天性,拋卻功利心,培養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

幼兒園小班家教文章一:家教文章 篇三

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尊敬的家長:

您好!研究顯示,每天陪孩子玩一會兒,能讓他的性格更陽光。事實上,國外已有早教專家提出,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日前,據美國心理中心網報告,發表在《發育與精神病理學》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進一步顯示,父母多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於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後的心理健康,減少他們出現人格障礙的風險。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美國賓翰頓大學神經科學及認知心理學特聘教授馬克·倫岑韋格爾解釋説,在與父母每天進行積極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會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與處世方法,學會從容處理自己面臨的問題,從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性格會更加開朗、陽光。

但是,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家庭教育研究會的一項調查則顯示,和10年前相比,願意花時間陪孩子玩的父母減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給了幼兒園、電視及網絡遊戲。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門診、兒童行為問題專家顧伯美副主任醫師對此表示,父母的陪伴對每一個孩子來説都是萬萬不能缺少的,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合適的互動遊戲。

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家長可以多陪孩子有針對性地看一些圖片,例如把一匹完整的馬與一匹缺失了一條腿的馬的圖片同時放在孩子面前,讓他指出兩幅圖的不同,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等。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重視動手能力和想象力的訓練。通過一起搭積木,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協調能力;通過做手工、編故事等,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和語言能力等。

同時,還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互動遊戲。好動的孩子可以選擇靜態遊戲,如積木、拼圖等,幫助孩子修正好動的個性;表達能力弱的孩子,家長可以陪他講故事,通過複述、提問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性格孤僻的孩子可以選擇動態玩具,如聲控玩具汽車等,讓孩子在追逐汽車的過程中,產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覺,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