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熱愛生活的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13K

熱愛生活的故事新版多篇

感悟生活的小故事 篇一

有一劫犯在搶劫銀行時被警察包圍,無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順手從人羣中拉過一個當人質。他用槍頂着人質的頭部,威脅警察不要走近,並且喝令人質要聽從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圍,但不能離去。劫犯挾持人質向外突圍。突然,人質大聲呻吟起來。劫犯忙喝令人質住口,但人質的呻吟聲越來越大。最後竟然成了痛苦的吶喊。

劫犯慌亂之中才注意到人質原來是一個孕婦,她痛苦的聲音和表情證明她在極度驚嚇之時馬上要生產。鮮血已經染紅了孕婦的衣服,情況十分危急。

一邊是逃跑和漫長無期的良心譴責,一邊是一個即將出生的生命。劫犯猶豫了,選擇一個便意味放棄另一個,而每一個選擇都是無比艱難的。四周的人羣,包括警察在內都注視着劫犯的一舉一動,因為劫犯目前的選擇是一場良心、道德與金錢、罪惡的較量。

終於,劫犯緩緩舉起了槍——他將槍扔在了地上,隨即舉起了雙手。警察一擁而上。圍觀者竟然響起了掌聲。

孕婦已不能自持,眾人要送她去醫院。已戴上手銬的劫犯忽然説:“請等一等,好嗎?我是醫生!”警察遲疑了一下,劫犯繼續説,“孕婦已無法堅持到醫院,隨時會有生命危險,請相信我!”警察終於打開了劫犯的手銬。

一聲洪亮的啼哭聲驚動了所有聽到它的人,人們高呼萬歲,相互擁抱。劫犯雙手沾滿鮮血——是一個嶄新的生命的鮮血,而不是罪惡的鮮血。他的臉上掛着職業的滿足和微笑。人們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個劫犯。

警察將手銬戴在他手上,他説:“謝謝你們讓我盡了一個醫生的職責。這個小生命是我從醫以來第一個從我槍口下出生的嬰兒,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現在希望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有時罪惡會被一個幼小的生命征服,不是因為他強大和偉大,而是僅僅在於他是一個需要生存權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簡單。

這是一個絕對真實的故事,它發生在莢國的洛杉礬市,時間是1999年7月25日

熱愛生活的故事 篇二

黃美廉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痺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裏也會經常唸叨着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景,判定她活可是6歲。

在常人看來,她已失去了語言表達本事與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

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並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着自我的情感。

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貌,請問你怎樣看你自我?你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

最終,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讀了上頭的這個故事,我們都會深深地被黃美廉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熱愛生命的精神所感動。

是啊,要想使自我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就必須要經受住磨難的考驗;要想使自我活得歡樂,就必須要理解和肯定自我。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着不一樣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並非僅有你是不幸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和對待不幸。

無須抱怨命運的不濟,不要只看自我沒有的,而要多看看自我所擁有的,我們就會感到:其實我們很富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讀過很多讓我們感動和令我們深省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藴含的哲理和智慧,以往給我們的人生以啟迪,以往給我們的心靈以慰藉或震撼,以往讓我們感動。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領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我變得更加睿智;都需要理解一些感動,以便使生命充滿活力。

熱愛生活的故事 篇三

我常想,生命是什麼?

有一次,一隻蒼蠅在我的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着我,我聽着那聲音,不由地拿起蒼蠅拍朝它打去。真是不幸,因為我只是把它的翅膀拍的成了一團,我蹲下來,觀察它去幹什麼?

我想它必須會放棄飛翔的本事,從此,在地上拖着沉重的翅膀慢悠悠地爬過每一步。然而,它並沒有像我所想的那樣,而是先把自我的翅膀鋪展開,然後,試圖飛翔。第一次,它僅僅只飛了不到一米的距離,便掉了下來。第二次,它又離開地面,再次試圖飛翔,它飛了有幾米,又重重地摔倒了地面上。

就這樣,它一次次的試圖飛翔,一次次的摔下來。一次比一次飛得遠,不久,它就能熟練地飛翔了。它飛走了,而我依然蹲在那裏。

我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不放棄,熱愛自我的生命,必須會創造奇蹟。

生活小故事 篇四

老有所聚

下午兩三點,背街小巷,中檔飯店門口,常見一堆白髮人在那兒依依惜別。剛剛在一起吃過飯喝過酒,興猶未盡,每個人臉上紅撲撲一片。有的人顯然是喝高了,話語已無遮攔,嗓門沖天,嘴巴説一句,其他人便鬨笑一陣兒。有的人看來還沒有喝好,急不可耐,一遍遍落實下一次聚會的地點、時間。

不用問,這又是一幫老友的聚會。老友,可能是老同事,也可能是老同學、老戰友。之所以一頓午飯能吃到兩三點,一是因為大家都退休了,腦子裏沒有了下午還要上班的觀念,信馬由韁,走哪兒算哪兒。二是因為聚會不易,話老是説不完,要不是服務員擺了幾次不好看的臉色,聚會可能要聚到四五點,實際上一人再點一碗酸湯麪連着吃晚飯的事例也是有的。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話在肚子裏憋着給誰説?兒孫嫌囉唆,聽不進去,幸虧有同樣話多的同齡人。但是想要把自己的話説出去,就要耐着性子聽聽別人怎麼説,於是老人聚會因“話”而生。看起來聚會熱熱鬧鬧眉飛色舞,其實那是老人之間説與聽的互助會,互相幫忙,互惠互利。所以點什麼菜喝什麼酒都在其次,不斷線的説話聲音,就是最好的下酒菜。

老人聚會,方式不盡相同。親友之間,我所知道的,是我大姐近20個大學同學每年聚會兩次,夏天到湖南一山區避暑,冬天到海南島一酒店取暖,每次一兩個月,優哉遊哉。我們13個一塊兒下過鄉老同學的互助會,只是西安市幾千幾萬個老人聚會裏的一個,但是也有自己的特點:輪流做東,一個月聚餐一次。從最後一個同學退休到現在,吃了五六年,起碼也有60多次。單論次數,應該是全市第一名了。

13個人老在一塊兒吃,漸漸地吃出了竅道與規矩。一是做東者自選飯店,至少提前三天通知,好讓帶孫子的辦理好託管事宜。二是女生飲料管夠,男生白酒,則實現了從每人必須二兩到各人隨意的軟着陸,老了老了,身體要緊。二是做東者點菜,葷葷素素,大盤子小碗,每次差不多都在700元左右,這就奇了。

老在一塊兒吃,時間充裕,嘴裏説的,耳朵聽的,都可以裝好幾列火車了。內容不外乎上學下鄉、老人兒孫、網絡新聞,間或也有心得體會、獨門祕籍、玩笑調侃、春風得意。60多次聚會,話鋒戳破多少心房窗户紙,笤帚掃出多少記憶角落的雞毛蒜皮,都記不清了。

五六年下來,大家面貌多少都有些變化。原本在單位裏矜持的,如今打開了心扉;好為人師的,知道了永做學生的好;老年憤青、言語尖刻的,卻開始温文爾雅起來。大家卸下各色面具往前走,不經意間拾回了童真,素面度晚年。

吃着説着,菜涼了;吃着説着,心醉了。一次次聚會,一次次過年,一次次敞亮舒坦。老年人碰到一起,咋就會碰出如此好光景?

老有所聚,聚會很便宜也很健康。順便説一句,13人中,4人年過七十,3人明年七十大壽,但每次聚會相見,個個面帶春風,胃口好大,説是一月一次的聚會暗中成全了大家的好身體,也未可知。

熱愛生活的故事 篇五

海倫·凱勒的故事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之後,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本事。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説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我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一個聾盲人要脱離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認字讀書。而從學會認字到學會閲讀,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倫是靠手指來觀察教師莎莉文小姐的嘴脣,用觸覺來領會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麪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她為了使自我能夠發好一個詞或句子,要反覆的練習,海倫從不在失敗面前屈服。

從海倫7歲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學院的14年間,她給親人、朋友和同學寫了很多的信,這些書信,或者描繪旅途所見所聞,或者傾訴自我的情懷,有的則是複述剛剛聽説的一個故事,資料十分豐富。在大學學習時,許多教材都沒有盲文本,要靠別人把書的資料拼寫在她手上,所以她在預習功課的時間上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戲、唱歌的時候,她卻在花費很多時間努力備課。海倫能夠走出黑暗,到達那麼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她自我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教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她説“我的教師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獲得瞭解放”。是她的教師教她認字,使她明白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教師教她明白什麼是“愛”這樣抽象的名詞。海倫幼年得病致殘後,變得愚昧而乖戾,幾乎成了無可救藥的廢物,但之後她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蹟。能夠説這個奇蹟有一半是海倫的教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倫什麼,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講清楚,她的教育經驗十分豐富,教育方法也與眾不一樣,她從不把海倫關在房間裏進行死板的

、注入式的課堂教育。

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並從中得到知識。她21歲時,和教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多年中她共寫下了14部着作。

生活小故事 篇六

留守老人”的幸福生活

提起“留守老人”,一般人都會把他們跟“孤苦無依”和“暮氣沉沉”這些詞聯繫在一起。直到在坡頭大嶺腳村親眼見到那羣老人,我才知道,“留守”並不淒涼,向陽晚景也是可以那般的美好。

週末到了,朋友説,鄉下的稻子熟了,不如去看看吧!想着很久不曾欣賞過的田園風光,我便欣然前往。

車行四十分鐘後,我們一行幾個便到了大嶺腳村的農田。只見大片的稻子沉甸甸的,在陽光照耀下金燦燦的,如同一粒粒跳躍的音符,撞擊人的心靈。

就在大夥兒忙着拍照時,來了一對老年夫婦。朋友介紹説,那位老人叫喜叔,是他們的老村長,而周圍那十幾畝水稻,就是他們夫妻倆種的。

“十幾畝地,就您兩位?二老差不多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吧!”我根本無法置信。

朋友哈哈大笑,説:“近七十?錯了!喜叔馬上就八十歲了啦!”

“天哪,您老是怎麼做到的?這麼多田地,起碼得三五個青壯年勞動力吧?”我小時候是在農村裏長大,腦子裏有這個概念。

喜叔笑了,説:“那是過去,現在的農民可不一樣了。像耕地啊收割啊這些重活都可以花點小錢請機械幫忙呢!——你看,生叔開車過來了!”

順着他手指方向一看,果然“突突突”地開來了一輛收割機。一看喜叔説的那個“生叔”,竟然也是年過花甲的老人。

看見我們,生叔在車上笑了笑,算是打了個招呼,便自個兒忙開了。

下了稻田,只見那收割機前方的一排刀鋒一卷,大片的稻穗便魔法般被吞進了車肚子裏,幾乎同時,車尾部分便吐出了一截一截的稻梗來。而地面上,凡收割機開過的地方,竟沒有一根稻穗被遺漏。

短短十幾分鍾,一畝稻田就收割完了,收割機便又開回到路邊。這時,只見機器的後方慢慢伸出一條粗粗的管子來。而等在那裏的生叔眼疾手快,早已將一個大大的尼龍包裝袋套上了管口,接住了裏面吐出來的穀子。

很快,田埂上便小山似地堆滿了一包包稻穀。這時,又有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開來一輛改裝的拖拉機,幾個人七手八腳地把稻穀往車上一裝,便“突突”地拉回家去了。

幾個老人自信而從容,配合得天衣無縫。不到半天功夫,就收完了好幾畝水稻。我不禁驚歎起他們的效率來。——在我的記憶中,農村收稻子總是最忙最累的時候。天剛矇矇亮,全家人就要出發,帶點乾糧和水,在地裏一干就是一整天。田裏那個熱火朝天啊!踩打穀機的、割稻子的、抱禾遞禾的、裝谷挑谷的,人員特別密集,分工相當細緻。

不到十二點鐘,老人們就收了工。離開農田,我們去了最近的喜叔家。喜叔夫婦特別熱情,泡了上好的茶,擺出水果和點心招待城裏來的客人。

在那裏,我們待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也沒有見過一個年輕人。看樣子,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人村”。

然而,聊起自己的兒女時,老人們並沒什麼怨言,喜叔説:“孩子們其實挺孝順的,想把我們老傢伙接到城裏去享福。可我和老伴就是離不開這土地,一閒下來,全身筋骨都疼。還是扛着鋤頭到地裏走走踏實,每天出去一晃,就到中午,一晃又到天黑了。”

“可是,這滿村的年輕人都外出了,這活兒全靠老人能行嗎?”我提出疑問。

“怎麼不行?只要身體健康,我們什麼事情做不了?你看,當初買這農用車的時候,大家都擔心沒人開,我現在不照樣開得‘突突’的。”生叔一臉驕傲地説。

“是啊,你可別小看這些老人,都厲害着呢!去年我建了個微信村羣,呵呵,沒想到很多老人都進來了。不會打字的用語音,在羣裏活躍度比年輕人還高。”朋友説。

多麼可敬的老人啊,與時俱進,豁達樂觀,活出了新時代別樣的風采!我心裏不禁一陣感歎。

從生叔家出來,我們來到村中心位置。只見那裏整齊劃一地排列着很多紅磚房,房子外牆已剝落,看起來有點歷史了。一問朋友,才知道果然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集體修建的。

據我所知,那個年代相當貧困,集體有能力建這麼多房分給村民?我心頭滿是疑問。

朋友自豪地説:“大嶺腳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有‘文明村’的説法了,當時村幹部帶領村民大面積種植蒲草,又辦磚瓦廠,種植了很多樹木,所以村建設才走在了前列。”

沿着弄子往裏走,我看見好幾個老人坐在一間無牆的“房子”裏看電視,聊天,很是詫異。

朋友解釋説:“這是當年生產隊留下的公屋。在集體生產的年代,這裏是擺放農具和儲放糧食的倉庫,也是社員們議事的地方。分田到户以後,這裏依然是大家的活動中心。”

大多人家已蓋了新房,村裏還集資建了很漂亮的“文化樓”,可老人們還是喜歡來這坐坐。我想,也許因為這些舊房子承載了太多的回憶,更有温度吧!

走出“隊屋”時,我意外地發現屋頂上還有一個墨綠色的高音喇叭。原以為這件“古董”只是作為一種擺設的存在。可朋友説,廣播站還會使用,比方説某户人家有事急需幫忙,或者村裏有重大消息要發佈時。

我想,在通訊如此發達的今天,老人們其實並非一定要用喇叭來叫人。他們這麼做,也許是想借舊物來緬懷一段過往的歲月吧!

跟老人聊天時,我終於問了一個自以為很敏感的問題:兒女都不在身邊,你們會不會很想他們?

誰知老人們都很淡然。其中一位老太太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説:“想啊!不過沒關係,就算多遠,就算他們多忙,過年的時候肯定會回來。一回來,家裏就熱鬧了。”

多達觀的老太太啊!是的,孩子就是他們放出去的風箏,當然是飛得越高越好。但只要手裏拽着的線還在,便能心安如初了。

每到春節,便是“風箏”從四面八方飛回的時候。那時的大嶺腳會出奇的熱鬧,村裏會組織拔河比賽、籃球比賽,還會組織唱戲、放電影等活動。老人們則擠在人羣裏,視線被自家孩子扯到東,扯到西,臉上開出了一朵朵燦爛的菊花。

真的很佩服這羣“留守老人”,他們用智慧與愛,守住了自己的幸福,守住了孩子們的家園,更是守住了一種精神與文化。

感悟生活的小故事 篇七

我有一個朋友,家境比較富裕,也很少受苦。剛進大學的時候,她有很多美好的願望,也一直認為自己能夠實現。後來她才發現現實並不是自己想的那個樣子。她英語4級沒過,兼職做了幾天,人家就嫌她專業知識不過關,辭退了她。更要命的是,她的男朋友另結新歡,離開了她。

於是朋友便感覺非常痛苦,在強大的精神壓力下,她一度想到了自殺。

從某種意義上説,人的一生其實是在痛苦的道路上行走,快樂只是達到成功彼岸的剎那。成功過後,接下來又是另一個起點了,又得面臨新的痛苦。如此循環不息。

我想,朋友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關鍵在於對待痛苦的態度錯了位。把痛苦無限擴大,就會陷進泥沼裏,甚至會覺得生活對自己太不公平了。人一旦萬念俱灰,就很容易走向極端。如果你把痛苦無限縮小,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道路上的一個台階,看到了,攀過去,它便成了你走向新高度的基石。

記得有個作家曾經説過:要麼你去駕馭生活,要麼生活駕馭你,你的態度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者。其實痛苦也是一種生活的體驗,要想在一生中有所作為,就得學會坦然面對痛苦。也唯有在痛苦的磨鍊中才能健康、快速地成長。

熱愛生活的故事 篇八

熱愛生命的蘆薈

一根小樹的枝條,經過生根、發芽,就能長成參天大樹。一粒小小的花種子,就能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朵。……這些,都需要生命的勇氣。

我家的蘆薈就體現了這一點。蘆薈,自從媽媽買回來時,精心照料了一段時間後,就再也沒有人管它了。可能是爸爸媽媽工作太忙,把它給忘記了吧。

我在一次晾衣服時,在陽台角上發現了它。我蹲下來一看,花盆裏的黃土又乾又硬,已經開始裂縫了。蘆薈也開始有點枯黃了,沒精打采的站在花盆中。我想:都開始枯萎了,也不明白還能不能活。還是澆點水先不管它,要是活不了就不要了。反正家裏少一盆蘆薈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一盆花也沒幾個錢,不要也罷。

過了半個月,我覺的有一點對不住蘆薈,它還沒死,也是一條生命呀。只要有一線期望,就要讓它活下來。我又一次拿起了水壺去看他。這一次,我十分驚訝的發現蘆薈並沒有死去。蘆薈不但沒有枯死並且依然翠綠,在它的根部還冒出了一個新芽。雖然泥土已經幹黃,但它卻依然生機勃勃。小小的蘆薈靠着還不夠濕透泥土的一點點水分,存活了下來。

這就是生命的力量,這就是生命的勇氣。是這樣一種無形的力量,讓蘆薈存活了下來,這一線的期望和勇氣,不就譜寫了生命之歌嗎為此我也明白了,生命的勇氣,能夠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