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七宗罪影評【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3W

關於七宗罪影評【精品多篇】

宗罪影評 篇一

這是一部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片子,看到片名,就想起與之相似的《第七封印》。如果説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對信仰的根源和上帝的存在進行了追問和探討,那麼《七宗罪》展示的就是如果丟掉信仰,世界將會怎樣。

影片中的紐約,灰暗、潮濕、骯髒、混亂,接連不斷的命案,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開頭是老少兩代警官追查殺人兇手,感覺好像一部偵探片。被殺者的慘象和陰森的作案現場在影片開頭就讓人心理緊張。在案子進行到第三個時,他們突然領悟到兇手是以殺戮的方式進行傳道,在以上帝之名懲罰被天主教認為遭永劫的七種大罪: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嫉妒。片子的宗教意義也就從這裏開始顯現,並在劇情行進中愈加強調,特別是將近影片最後,兇手極力控訴的一段話,他説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來懲罰那些有罪的人。

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墮落,有罪之人會遭懲罰。這樣片子就有種道德勸誡的警世意味,讓人看後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麼原因讓這些人產生罪惡,讓兇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殺戮的方式來進行懲戒,影片好像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是因為信仰的缺失嗎?在西方,啟蒙運動發現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漸推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的自我意識不斷膨脹,充分肯定了人類的理智,開始蔑視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理性摧毀了宗教信仰精神,認為科學技術萬能的人類覺得理性可以實現一切。不錯,以科學為代表的理性的確推動了西方社會的飛速進步,促其完成了現代化的過程。可是,理性也越來越成為人們束縛自身的枷鎖。依照齊美爾的看法,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諸如效率、計算、守時這些“理性化”的東西,這樣的理性化其實就是一種“物化”,金錢和商業價值成為衡量一切價值的唯一尺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由於金錢的厲害變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對現代城市的冷漠現實不斷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強姦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會有人關注;受到房東欺騙的大衞和tracy住着一棟不斷受地鐵震顫的房子;房東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當做最好的房客,因為他會定期收到放在郵箱的房租。

老威廉的態度其實就是現代城市人的代表,他對這個世界很是厭惡,在目睹一場街邊的搶劫案後鑽進出租車,司機問他去哪裏,他説:“far far away…I don't know this place any more……。”他選擇的態度是逃避。他這種心理在一次和大衞的酒吧談話中被大衞揭穿,大衞還表示自己不會如此,知道這個世界的罪惡,但仍然堅持下去與它鬥爭。威廉沒有反對,他的想法的確如此,他意識到自己也應該積極面對這個世界,不能再逃避,所以他回家後砸掉了那個讓他更感孤獨的鬧錶。並且最後警官問他退休後將要去哪裏時,他説:“around,I’ll be around。”可是,大衞的堅持不是盲目樂觀,是因為他有動力有信念,那就是對妻子的愛。片子中,可以看到大衞結束和威廉的內心對話回到家後,抱着妻子説:I love you,very much…但是威廉的堅持就有些不得已,而且僅僅是種個人行為。

這是部絕望的片子,它向人們展示了世界的罪惡和冷漠,但是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避免這種境況的惡化。是保持人性的善和對上帝的皈依嗎?可是片子塑造的擁有美好人性的妻子tracy最後也被兇手殘忍殺害。片中展示的是世界最為陰暗的一面,對於美好光明温暖的一面完全遮蔽。

老威廉最後援引海明威的話,值得人深思。爸媽在線心理諮詢師認為,但不管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們都要熱愛自己、熱愛生活不是嗎?因為我們還活着,還在追求生命之美。

宗罪影評 篇二

要在電影表現哲學思想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以前聽老師在課堂上講,電影乃是最具體的藝術(最抽象的藝術是音樂),它最適合作的事情是telling story,而不是講道理,或表達意義。象《十誡》這類電影的成功,完全有賴於現實生活中本來就具有讓理解觀眾其中哲學的條件。要是電影不借助用這些哲學源出的某種世界做背境,實現這一點就更加困難了。原因同上:類似陰陽五行、十誡、玄道、輪迴、生死等帶宗教的哲學是很抽象的東西,而電影是具體的。人們很難用具體表達抽象。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觀眾對玄學的神祕感和不理解,劍出偏鋒的講一個連環謀殺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祕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着冠冕……火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撒旦也是地獄中最大的魔王,共有七名墮落天使被稱為撒旦,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路西弗 (Lurifer),《失樂園》記述的其實就是路西弗,其餘六名被稱為撒旦魔王的墮落天使是:何撒茲勒 (Azazel,電影《驅魔人》中提及的惡魔。) 、別西人(Beelzubub)、彼列 (Beliel)、亞巴頓 (Abadon)、莫斯提馬 (Mastema)、薩麥爾 (Samael)。到十六世紀後,____更直接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傲慢 (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懶惰(Sloth),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貪慾(Lust)。

在電影裏,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這裏的上帝,是舊約中的“主”。《舊約》中“主”的形象,和《新約》中聖子耶穌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主”是萬能的,只告訴人們去做,而並不解釋為什麼:比如他告訴亞當和夏娃:不可吃那蘋果,但是決不對他們説原因。他還講求復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和懲罰(主滅了罪惡的所多瑪城)。而耶穌則是傳道者,他更多的講求寬恕(他放過了叛徒猶大)。

分開來看七宗罪的罪行,每一宗並不構成死罪(上帝只告訴我們,犯下這七宗罪者,必下地獄,強調的是死後而非現世的懲罰)。所以電影中由殺手施行的七罰,仔細分析,也是很遵守規則的:他並不直接動手殺人。胖子被迫食用過多撐破血管而死,律師割下自己的肉(one pound of flesh, no more and no less),毒販(sloth)在被發現時,一息尚存;妓女是直接被嫖客所殺;模特(Pride)只被割下鼻子,因為她太過驕傲,不肯打電話報警,所以流血而死。殺手自稱犯下Envy的罪行,Envy本身是不夠成罪行的,只有當他因此殺害了無辜者(米爾思的妻子),才成為米爾思狂怒(Wrath)的報復對象。

照這樣的思路,殺手完全是照“主”的指引匡正人世。其實,這裏有一個圈套。聖經十誡中説,“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就是説,聖主只有一個,凡人不能假借他的名字傳道。只要抓準了這一條,兇手的立場就完全不成立,“宿命論”也就煙消雲散。沙摩塞其實已經找到了這個漏洞。在第七天(放晴的星期日),三人在汽車上的對話。沙摩塞説:“那麼你所行的是上帝的善事?”殺手非常聰明,説:“上帝的做法是奧祕的。”根本不從正面回答。

再來看老幹探在圖書館中所查書目,但丁的神曲,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還有天主教字典,除開最後一本,前面兩本都是想象力的產物。為什麼他查的不是聖經,而是“人”的著作,文學作品?——因為只有人,才能創造出天國與地獄的形象,才有“歷盡七層洗盡死罪,以致人間天堂”的説法!這時候再想想律師的死法為什麼要套用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

噢,我們又被捉弄了。哪裏是什麼宿命的罪?全是人的想象罷了

宗罪影評 篇三

一些問題與思考。不算影評吧。不知道起什麼標題,本想寫無題的。 :-)

新老偵探的對比很鮮明:

特別是在酒吧裏面對話的那一段,點出了兩者不同的態度:

一個穩重,閲歷豐富然而無奈,選擇逃避的老者,

和一個衝動,情緒化,還帶着樂觀的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年輕人。

還有辦案的手法,每個場景都體現這兩個偵探的思維大不同。

老偵探的細心和自身的文學修養,不斷髮現線索,才慢慢的讓案情清晰可見。

相比之下,pitt偵探就顯得躁動不耐煩。這案子若是單獨他一人決計是理不出頭緒。

老威廉更關注罪犯傳遞的隱含信息,以及思考深層的犯罪動機以試圖找到破案關鍵。

而Pitt更關注的是圖像,場景。他會不停的回放照片。老威廉則是逛圖書館。

Pitt感性,威廉理性。

翠茜Tracy死了麼?

Tracy沒有直接出現死亡的場景,包裹裏面的東西,也沒給鏡頭。到底是什麼,導演故意留白。

單單是靠John的説詞和老willam的表情行為烘托氣氛。

pitt的性格,前面已經做足功夫反映他的情緒化和躁動而缺少冷靜和理性

這裏的他槍殺了john就水到渠成。

然而,Tracy真的死了麼?老Willam看到的又是什麼?

據John説的話,可以推斷包裹裏面的是Tracy的頭。

所以當Willam打開包裹時那種可怕震驚,並且馬上讓pitt丟下槍。(他真是非常瞭解Pitt的性格)

而John為了完成“憤怒”這一罪,緩緩説出激怒pitt的話,包括懷孕的信息。(這個高智商罪犯是個洞悉人性的高手)

他的表情中,透着平靜,冷漠,一絲絲的得意。

而此時pitt傷心憤怒已經達到了高潮。

為什麼要殺害無辜的翠茜Tracy?

看到有很多討論都是説,似乎沒有理由殺Tracy.

殺害Tracy是否不應該屬於這個完美殺人犯的計劃呢?

後面的“嫉妒”和“憤怒”這兩罪的對象很可能是John臨時改變計劃安排的。

因為John沒有料到這兩個偵探這麼快就找到他家裏。

這個是完全出乎他意料的,如果萬一那時他在家,估計他的殺人計劃將很難繼續了。

So,他電話裏表示了他的欽佩之意,也透露他的計劃要稍稍改變的訊息。

那麼可以推斷,本來的Envy和Wrath另有人選。

計劃的改變可能是在那場追逐中。

本來John是可以擊斃Pitt的,但是卻手下留情了。

也許就是此刻,他已經想到了Wrath之罪的對象。

而Tracy本來並不屬於計劃內,也不是7宗罪之一,只是為了完成“嫉妒”和“憤怒”所犧牲的一種道具。

Pitt不會判死刑,是否“憤怒”之罪沒有圓滿完成?

Pitt究竟會不會判死刑這點沒有確論。估計死刑應該不會判的吧。

但是,心愛的妻子,甚至腹中小生命因為這一宗案子,因為Pitt搬到這個他妻子並不喜歡的地方並住在一個時時有3級地震的房子裏而慘遭毒手。

那種樂觀,執着的動力源於愛,而這愛毀於一旦,間接的因了自己。Pitt的心中是怎樣一種境況?

哀莫大於心死。Pitt的人生從此是煉獄。

車上對話:

我非常喜歡最後Pitt偵探和John對話的那個場景。

特別是Pitt説:I thought all you did was kill innocent 回答:Innocent?Is that surposed to be funny? 這一段。

和Pitt:I seem to remember knocking your door. John answer:And I seem to remember breaking you face.這段。

整個車上對話的場景,在看完了John圓滿達成他的計劃之後再返回來體味,就能聽出他的許多言外之音。

並且,略帶興奮,得意的表情,MS替天行道的正義,與冷酷的內心混合着,讓人心裏發毛。

你可以從他的言論和表情讀出他自有一套嚴密邏輯的世界觀和信仰。

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它可以改變人的態度,行為,甚至人性。

它可以讓濫殺變成神聖的行動。

它可以用來洗腦,也可以用來變堅強。

借信仰之名,可以行善,也可以做惡。

留給我的思考:

片子很好。

看了幾遍。

世界是怎樣的?

我們又以怎樣的態度處世?

每個人需要反省自身。

“E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the second part.”

I agree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