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詩聖”杜甫的詩詞多篇(經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81K

“詩聖”杜甫的詩詞多篇(經典多篇)

醉歌行,贈公安顏少府請顧八題壁 篇一

[唐] 杜甫

神仙中人不易得,顏氏之子才孤標。天馬長鳴待駕馭,

秋鷹整翮當雲霄。君不見東吳顧文學,

君不見西漢杜陵老。詩家筆勢君不嫌,詞翰升堂為君掃。

是日霜風凍七澤,烏蠻落照銜赤壁。酒酣耳熱忘頭白,

感君意氣無所惜,一為歌行歌主客。

杜甫的詩句 篇二

《清明》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賞析

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裏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着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灑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

詩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一指――哦,在那天滿杏花的村莊,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

這首小詩,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活靈尖現的雨中問路圖。小牧童的熱情指引,自然會叫詩人道謝連聲;杏花村裏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詩人心頭喚起許多暖意!

《清明》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傑出詩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春水 篇三

杜甫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山行》 篇四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寒食》 篇五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詩聖”杜甫的詩詞大全 篇六

春望

作者: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

杜甫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是被敵人俘獲,被困長安城之時。基於這樣的創作背景,所以詩中滿是憂國,傷時,念家,悲己之情,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春望》有融情於景、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託物寓意和寓情於事等。關鍵是化情思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嚮往幸福的願望。

詩的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雖山河依舊,卻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為全詩營造了氣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是這首詩最為人熟悉的句子,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

詩的前四句重在寫“春望”時,目之所及,後四句則轉入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對親人的思念。自安史叛亂以來,戰事不斷,“烽火連三月”即是對戰爭的描繪,透露了一種厭惡之情。此時,詩人的妻子兒女正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詩人心急如焚,故有“家書抵萬金”的感慨。末兩句寫的正是詩人苦等家人消息的表現,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於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歎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歎;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藴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杜甫的'古詩詞 篇七

絕句

唐。杜甫

其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着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其二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譯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着濕泥忙築巢,鴛鴦睡在沙上。

其三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江畔獨步尋花 篇八

唐代: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登白馬潭》 篇九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盃。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戲作花卿歌 篇十

[唐] 杜甫

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

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唯多身始輕。

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

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節度,人道我卿絕世無。

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