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文化自信的演講比賽稿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6W

關於文化自信的演講比賽稿多篇

文化自信演講稿 篇一

當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我國以國際合作的倡導者、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走向世界,開啟了對外關係的新徵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堅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在各種思潮的激盪中保持文化前進的正確方向。處於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社會全面開放、各種力量競相發聲、各種觀點眾説紛紜的當今時代,對增強文化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懷對待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吸納百家優長,兼集八方精義,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意志抵禦腐朽沒落的思想,識破偽裝,揭開包裝,使其原形畢露,難以藏身。在涉及指導思想、價值取向、政治體制、立國之本等原則問題上,要站穩立場,旗幟鮮明,據理發聲,以理服人。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的主心骨。面對“魚目混珠,良莠不齊”,要重過濾,能分析,會鑑別,善揚棄,擇善而取,辯劣而舍。增強文化定力,鐵心向着奮鬥目標,不為各種錯誤思潮所左右,不為各種干擾所動搖,不為各種誘惑所迷暈,這是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基本功。

在對外關係中豐富文化的含量。隨着交往的對象、內容、項目、方式越來越多,國家、地區、城市、團體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深,文化的滲透面越來越廣,文化的特質和作用更加明顯。比如,在推動各方關係的全面發展中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處理同非洲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中,講“真、實、親、誠”。在處理同周邊國家的關係中講“親、誠、惠、容”。在處理中俄關系中,強調鞏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處理中美關係中強調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在處理中歐關係中,強調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的夥伴關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歷史淵源、人文基礎,突出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營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環境。又如,走出去的企業,堅持有利於所在國的發展、民眾權益的維護、生態系統的優化。援外的醫療隊,堅持發揚國際主義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誠心誠意為當地民眾的健康服務,等等。在對外關係中,增強文化定力,豐富中國文化的含量,融貫中國文化的理念,對於樹立我國的良好形象、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加深同各國人民的友誼、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擴大交往中增強文化的話語功效。隨着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在加深,同時疑惑、誤解也不少。我們在擴大交往中,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增強文化話語的。底氣。對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穩步發展的本質和成功的原因,做到理直氣壯地講,不能“無語”;對輿論的熱點,做到有針對性地講,不能“失語”,從多方面亮出一個真實的中國。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增強文化話語表達的本領,把中國的“自信”轉化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公信”。學會既講好面向世界的“普通話”,又講好面向不同地區的“方言”。努力把握國外受眾的關注點、疑惑點和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講得讓他們願意聽、聽明白,引起反響、產生共鳴。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增強文化話語體系建設,創新融通中外的概念、範疇、表達方式,運用現代的載體、平台、工具,發出自己的強音,擴大文化話語權。同時,要與有説服力的實際行動結合起來,通過一人一事、一舉一動,點點滴滴,久久為功,展現中國文明,反映中國風貌,樹立中國形象,提高中國聲譽。

文化自信演講稿 篇二

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們要從文化的維度,在基礎、廣泛、深厚上下功夫,以文化自信為依託,不斷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加強文化支撐的力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中,文化是重要支柱,支柱越有力,大廈越穩固。實踐反覆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已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同和國際社會的贊同。但是,也有極少數勢力逆勢而動,抵制、干擾甚至唱衰、拋棄社會主義的明火暗流不僅從未停息,而且隨着中國的發展壯大而加劇。他們慣用的伎倆是動搖人們的理想信念,消解人們的精神防線,圖謀讓我們的偉大事業失去文化的支撐。這深刻警示我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必須着力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源,培為政之本,激發正能量、新能量,提高抗干擾、排障礙、除誘惑、拒腐蝕的自信心、自覺性。

拓展文化感召的廣度。中華文化貫通於我國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建設的各個領域,滲入於生產、生活和人際關係,覆蓋着廣大地域、人口,具有廣泛性。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歌猛進,不斷取得偉大成就,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富於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愈加以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弘揚起來,使擁護、認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公約數”,愈加增大,在幹部、羣眾和各個社會階層中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但在各種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複雜形勢下,國內極少數人盲目崇洋,把西方的模式奉為“普世價值”大肆宣揚,西方敵對勢力不甘心中國的進步和強大,圖謀藉助文化滲透對我進行分化、西化。因此,堅定文化自信,抓住“關鍵少數”,引導廣大人民羣眾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辯證取捨外來文化,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凝心聚力,是我們必須自覺承擔的重大而長期的歷史使命。

開掘文化影響的深度。我們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藴、理論底藴、實踐底藴、民心底藴。它經歷了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磨礪,經歷了黨領導人民在偉大斗爭中的培育和洗禮,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它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指導思想的指導下、在近現代接續奮鬥中繁榮發展,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和實踐的檢驗,為廣大人民所接受、所認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異常激烈、文化較量無處不在,講好歷史,特別是近代史、黨史和中國文化故事,深入開掘“形於中”而“發於外”的國家軟實力的文化資源,增強幹部、羣眾的文化自信,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共同理想的應有之義。

文化自信演講稿 篇三

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頭等大事,迅速組織學,按照要求做,聚焦問題改,確保全會精神落到基層,推動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兩學一做”活動開展以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觀念在全黨上下全面形成,這是鞏固拓展羣眾路線、鞏固三嚴三實教育成果,推動全面縱深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部署的重要舉措。對於黨員幹部來説,抓住“兩學一做”的契機,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促進自我發展,有利於全面提升黨員幹部的素質。

古人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知識型社會中,做一個學習型的黨員幹部,時時不忘給自己充電已經成為了我黨幹部加強自我規範,提升自我素質的重要方式。學會先做人,後做事,是“兩學一做”教會我們的哲理。

在我們國家經濟處於蓬勃向上的發展時期,經濟建設和黨建建設任重而道遠。自覺投身兩學一做,黨員幹部通過學習黨章黨規,明確了黨員的基本標準、制定更為嚴格的行為規範。通過深入領會豐富和核心要義,幫助我們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行動。鑄就堅固的思想鋼鐵長城,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行動指導意義。

關於文化自信的演講比賽稿 篇四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們要從文化的維度,在基礎、廣泛、深厚上下功夫,以文化自信為依託,不斷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加強文化支撐的力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中,文化是重要支柱,支柱越有力,大廈越穩固。實踐反覆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已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同和國際社會的贊同。但是,也有極少數勢力逆勢而動,抵制、干擾甚至唱衰、拋棄社會主義的明火暗流不僅從未停息,而且隨着中國的發展壯大而加劇。他們慣用的伎倆是動搖人們的理想信念,消解人們的精神防線,圖謀讓我們的偉大事業失去文化的支撐。這深刻警示我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必須着力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源,培為政之本,激發正能量、新能量,提高抗干擾、排障礙、除誘惑、拒腐蝕的自信心、自覺性。

拓展文化感召的廣度。中華文化貫通於我國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建設的各個領域,滲入於生產、生活和人際關係,覆蓋着廣大地域、人口,具有廣泛性。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歌猛進,不斷取得偉大成就,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富於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愈加以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弘揚起來,使擁護、認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公約數”,愈加增大,在幹部、羣眾和各個社會階層中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但在各種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複雜形勢下,國內極少數人盲目崇洋,把西方的模式奉為“普世價值”大肆宣揚,西方敵對勢力不甘心中國的進步和強大,圖謀藉助文化滲透對我進行分化、西化。因此,堅定文化自信,抓住“關鍵少數”,引導廣大人民羣眾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辯證取捨外來文化,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凝心聚力,是我們必須自覺承擔的重大而長期的歷史使命。

開掘文化影響的深度。我們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藴、理論底藴、實踐底藴、民心底藴。它經歷了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磨礪,經歷了黨領導人民在偉大斗爭中的培育和洗禮,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它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指導思想的指導下、在近現代接續奮鬥中繁榮發展,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和實踐的檢驗,為廣大人民所接受、所認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異常激烈、文化較量無處不在,講好歷史,特別是近代史、黨史和中國文化故事,深入開掘“形於中”而“發於外”的國家軟實力的文化資源,增強幹部、羣眾的文化自信,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共同理想的應有之義。

關於文化自信的演講比賽稿 篇五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習近平同志在國際國內多個重要講話中反覆提及、使用頻率極高的熱詞。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都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產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響。

習近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

今天,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都離不開文化所激發的精神力量。而要繼承好、發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這就是習近平提出“文化自信”這一時代課題的深意所在。

二、文化自信的底氣

1、優秀的傳統文化

在過去的五年當中,我們總書記無論是在外交場合,還是出席國內活動,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匹夫之責,“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等等。

2、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

習近平對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視。無論在部隊視察還是到地方調研,習近平一再講要堅持用革命傳統鑄魂育人,大力弘揚革命精神。5年來,習近平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義、井岡山等革命聖地,緬懷革命烈士,反覆強調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習近平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3、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

我們進行了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實踐,我們創造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蹟,這已充分説明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

文化自信演講稿 篇六

感受紅色經典,回憶崢嶸歲月裏我黨、我軍在重重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歷史功勛,我們要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楷模,不斷增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發揚優良傳統,與時俱進,艱苦奮鬥,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獨特的紅色文化。紅色代表着希望、勝利、創造、勤勞、勇敢、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等,是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和中華民族精神最生動的象徵。正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有了紅色文化,中華民族才逐步從鴉片戰爭後迷茫委頓、備受欺凌的狀態中掙脱出來,實現了由落後衰敗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轉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它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真理性,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要求、指明瞭方向。在各種文化中,紅色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羣眾基礎、堅決的奮鬥精神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當前,尤其應注意發揮紅色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一個時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竭力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他們否定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社會主義道路,鼓吹所謂“普世價值”、資產階級“民主憲政”,挑起事端,製造民族分裂,妄圖使我們改旗易幟。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紅色文化百鍊成鋼,是抵禦西方腐朽反動思想文化侵蝕、防止“和平演變”的利器。應充分認識其、意義,切實用好這一思想武器。

弘揚紅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重點把握列寧所講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與三個組成部分、恩格斯所講的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即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毛澤東同志的系列論著。同時,要與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結合起來,掌握識別真偽的武器,從思想上武裝起來,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進行堅決鬥爭,保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認識的清醒和統一,齊心協力、共同奮鬥。

弘揚紅色文化,還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導。應通過加強革命歷史、傳統文化、國情社情等愛國主義教育,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築牢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思想道德防線,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文化自信演講稿 篇七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為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脱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眾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為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為一個組織和幹部羣眾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為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關於文化自信的演講比賽稿 篇八

文化問題的研究具有時代性。不同時代提出什麼樣的文化問題是時代的反映。文化問題的研究,隨着社會時代不同會提出不同的問題,而不同問題顯出不同的時代特徵。

如果説,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反映的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前途的失望,而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則是西方把由於向外擴張引發的矛盾轉變為以文明衝突作辯護的政治需要;西方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新左派”對文化問題的研究,是由於無力為解決資本主義問題找到出路,聚焦於對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批判。在當代,文化成為一個世界熱點問題是與資本主義工業化、城市化所引發的精神失衡相聯繫,與道德失範、審美價值失落、信仰缺失相關。總之,人們的精神處於一種飢渴狀態,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文化問題研究屬於文化學範圍,是文化學者們的任務。

西方不存在特別突出的文化自信問題。幾百年來,西方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處於強勢地位,向外輸出所謂西方文明,對它們來説,主要是存在文化自大和文化霸權。西方文明優越論和以救世主的姿態向外輸出西方文明與文化殖民,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幾百年中處於主導地位的文化觀。雖然近些年也有學者寫過關於西方文化衰落的著作,如美國學者阿瑟·赫爾曼的《文明衰落論——西方文化悲觀主義的形成》,但只是對歷史上幾位哲學家關於西方文化衰落的敍述,跟文化自信問題沒有特別直接的關聯。

文化自信問題在當代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既是基於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在民族苦難和奮鬥中民族自強和文化自覺的展示,又是當代中國面臨的民族偉大復興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迫切需要;既是對全體中國人樹立文化自強自信心的鼓舞,又是對當代一切否定中華民族文化的回擊,包括百多年由於受侵略受壓迫造成的某些人中殘存的民族自卑情結的解釦。現在國內國外、網上網下都有些言論,貶低中華文化,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否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鬥史、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歪曲改革開放歷史,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的大問題。”“大問題”這個提法是對文化自信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處重要地位的重大判斷。

“四個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擘畫未來,繪製藍圖,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理論和精神支柱。尤其是其中的文化自信,由於文化的特殊本質和功能,發揮着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作用,因而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文化和精神支撐作用,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定民族的自尊、自強。中國現在已經不再像舊中國那樣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或扮演敬陪末座沒有發言權的小媳婦角色,而是帶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帶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帶着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的中國方案、建議和話語,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離開十九大提出的主題,離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體構思,離開當代中國面對的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鬥爭,我們就弄不清文化自信何以是大問題這一重大判斷。

文化自信演講稿 篇九

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內核是價值追求。增強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強核心價值觀的自信。習近平同志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説,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中華文化藴含着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偽、評判優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是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的基本要素。我們黨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文化在當代中國和當今時代的深化和昇華,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就會魂無定所、行無歸依。在新的形勢下,經濟社會轉型引起的深刻變化,既為社會注入強大活力,又給人們的價值觀念帶來了不可掉以輕心的挑戰。我們要以增強文化自信為牽引,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強骨固本、築基鑄魂工程,鍥而不捨、持久不息地抓緊抓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追求融會一體,深入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時代課題,指明瞭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公民的價值準則。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概括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是在站起來的基礎上富起來、強起來,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礎;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人民創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鮮明特徵,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和諧是社會與自然、社會各系統之間的和諧,建設和睦相處、和諧共治的和諧社會,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嚮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是同國家意志、人民願望、法律規範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是人類社會孜孜以求的理想狀態,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內在要求;法治是維護社會系統正常運轉、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是核心理念和永恆主題,敬業是立身之基,誠信是處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們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充分發揮它在思想多元多變中的主導功能、在社會深刻變動中的穩定功能、在見賢思齊育才用才中的導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中的奠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