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6W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精彩多篇)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篇一

中科院研究所暑期夏令營活動心得體會

剛來到宿舍,發現浴室是男女共用,洗澡前,還得先敲門問下,裏面是男生還是女生;洗完的衣服永遠只能在宿舍內晾乾。望着幾乎天天灰濛濛的窗外,頓時覺得這就是北京嗎?這就是期待中的the capital of china!?

不知不覺,來北京生物物理所整整兩週了。在實驗室這段時間裏,每天所見到的是師兄、師姐各種熟練的實驗技能;聽到的是每週eglish club上 speaker 流利的英語介紹;看到的是組會上他們通過 slides,像講故事般,講述一篇外文paper。他們真得很棒!不禁思考,我來此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爭取被生物物理所免試錄取?此刻,我覺得自己應該變得更加優秀,能像這裏師兄、師姐一樣,甚至做得比他們更出色!既然如此,住宿條件、空氣質量這些東西就讓它們隨風飄去吧。

帶着我學習的是一位博三的師兄,由於家裏的事情,他晚上一般不做實驗,所以白天的實驗安排的是相當緊湊。這邊瓊脂糖凝膠電泳跑上了,那邊就開始挑單菌落;這次洗完剛用過的培養瓶,就為下次使用倒入新配製的培養液並拿去滅菌等等。總而言之,動作麻利、高效是給我最大的感受。

為了測細菌的生長曲線,師兄每個三個小時取一次菌液、測od值,那麼整夜待在實驗室就不言而喻了。面對實驗中出現的negative的結果,分析原因、一次又一次重複也是兵家常事。我問師兄,是什麼讓你堅持做下去?他笑了笑了,簡單地説道,既然選擇了,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前功盡棄,還是踏實地做下去。

師兄在給我講解實驗的過程中,也常常提問我一些問題。在做western blot時,他問我,既然你知道二抗是用來做標記的,那一抗是否可以做標記?western blot的原理,之前已經學過,一抗是用來和特異蛋白相結合,帶有熒光標記或者酶的二抗和一抗結合,從而達到發現特異蛋白的目的。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一抗是否可以做標記,只是默認接受了二抗是用來標記的,頓時,覺得自己慚愧了,慚愧的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答案,而是之前一點都沒有質疑過,只是毫無條件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知識,沒有思考、沒有懷疑。

記得張宏老師第一天對我們説的一句話:用納税人的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果出了成績,還算在自己頭上,能不開心嗎?今天,我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我希望在這裏,快樂地學習、科研,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篇二

1、濕地與環境

主要研究全球變化、人類活動影響下濕地生態系統演替過程與環境效應;典型區域濕地系統時空動態變化過程及動力學機制;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過程對濕地功能的影響;建立濕地功能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揭示濕地水陸相互作用的物質平衡關係、物質通量變化及其環境效應,探討濕地與周圍陸地、水體系統相互關聯的機理過程,尋求濕地系統資源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有效途徑,建立濕地優化管理模式。提出維持區域環境安全,保護濕地的對策和建議,為濕地保護、恢復提供科學依據。

2、環境生態與生物地球化學

主要研究生源要素在濕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污染物質在濕地和農田生態系統水-土-植物/作物-氣系統中的遷移轉化機制及其環境效應,農田系統環境安全評價與預警,人工濕地處理廢水的機理及濕地生態工程設計。研究沼澤濕地温室氣體(n2o、nh4、co2等)源/匯過程及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主要生源要素(c、n、s、p、k、fe等)在濕地系統的遷移轉化過程與驅動機理,重金屬(hg、pb、se、cd、zn、as等)和農業面源污染物的界面過程、環境效應、風險評價與預警,土壤質量變化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黑土農田系統有機碳的演變規律與調控技術,人工濕地淨化污染的生態工程設計與示範。

3、環境污染與控制

主要研究水環境污染及其控制,污染物的環境行為與生態風險評估,面源污染物輸出機制及其防治,濕地淨化環境污染的機制與理論。

4、水資源與水環境

面向國家水安全戰略需求,瞄準國際水學科前沿,針對東北地區重大水資源與水環境問題,堅持人、水與自然和諧的理念,運用水文水資源、生態水文和環境科學的理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同位素技術和計算機模擬技術,重點開展變化環境下的流域/濕地水循環模擬與水資源綜合管理,濕地水生態過程模擬及水環境效應,濕地生態水文格局、過程及其模型構建,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gspac)界面水文過程及生態環境效應,以及流域/濕地水環境系統模擬與污染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保障水資源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社會經濟系統協調持續發展,為我國小康社會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提供科技支撐。

5、大氣環境與監測技術

主要研究東北亞區域大氣氣溶膠和痕量氣態物的污染狀況、理化特徵、形成機制、來源以及區域輸送特徵;大氣邊界層探測及大氣環境數值模擬與預報;定量分析濕地“冷濕”小氣候效應的空間結構特徵;農業源温室氣體交換及對區域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響應。

二、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博士、碩士學位點)

1、資源環境遙感信息

隨着遙感信息技術的進展,遙感信息的資源環境應用成為國際前沿,其中土地景觀生態遙感信息應用研究即在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支持下,利用遙感圖像和地理圖件、數據等進行包括自然土地景觀(如天然濕地、林地、草地等)和人為作用土地景觀(如農田、城鎮等)景觀生態格局及動態研究,研究工作在景觀尺度水平上進行。本方向主要結合濕地和農業

研究方向,在為濕地和農業土地研究提供遙感信息應用技術支持的同時,探討遙感信息技術應用於農業土地資源和濕地環境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從景觀尺度水平上揭示農業土地資源和濕地環境的景觀生態格局和動態過程,與濕地和農業土地的微觀研究相互補充和驗證。

2、地理信息系統

為滿足信息時代和知識時代地理科學、農業生態研究的需求,開展地理信息系統數據集成、模型集成、技術集成研究及應用,探索地理信息機理,加強資源環境信息數字化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技術創新,推進地理與農業生態信息圖譜研究,形成較為完整的面向東北地區的地理科學與農業生態研究時空數據平台,形成東北地區地理和農業生態多要素空間歷史數據重建、實時資源環境空間動態監測和趨勢預測的方法探索和典型區應用示範研究。

3、遙感信息定量化研究

主要研究微波遙感信息與濕地動態變化過程的關係,利用地下成像雷達探測泥炭特性,深入開展微波遙感土壤淺層濕度垂直廓線的研究,探討降水量、蒸發、蒸騰、植被生物量的相互關係,確定陸基遙感探測誤差修正方法和無源微波遙感器整體定標方法,解決東北區域典型目標遙感數據的積累與同化問題,同時開展地下淺層目標的探測方法研究和設備研製及新型遙感器的研製。

三、生態學專業(博士、碩士學位授點)

1、作物生理生態

主要從事作物的生長髮育與調控;作物病蟲害發生機制與生物生態控制;作物高產、優質栽培的理論與技術;作物理化調控和測定新技術開發。

2、逆境生理生態

以植物抗逆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為主要科學目標,運用植物生理生態學、遺傳育種學、分子生物學方法,系統開展了植物抗逆生物學基礎及其應用研究,開展植物抗逆基因的功能及其生態修復理論、抗逆基因的利用途徑的研究。

3、土壤生態學

探索環境變化對土壤質量演化過程的影響機制,提出退化土壤的生態修復、重建理論與技術。開展耕作土壤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過程、機理及其與系統生產力關係的研究,重點研究耕作土壤生態系統中的水分、養分循環過程與優化管理,建立農田水分優化管理理論與模式;土壤-環境養分循環機理與調控方法。建立耕作土壤生態要素長期觀測的信息系統和生態要素耦合效應理論,揭示人力活動對耕作土壤變化的影響。構建土壤生態系統可持續利用理論和研究方法,重視區域土壤生態研究。

4、城市生態

主要研究城市城市森林結構、功能與評價,城市森林構建與管理,城市森林與全球變化關係,城市景觀格局,城市生態規劃與評價,城市化及其環境效應

5、草地生態

草地生態系統存在與發展受地形、地勢、土壤、降水等環境因素決定,並對動物採食、火燒等自然干擾和人類活動做出響應,同時,受社會---經濟條件制約。本研究方向圍繞影響草地存在與發展的基本要素進行研究,並密切聯繫鄉村社會產業發展---作物種植、飼料生產與牲畜飼養。主要凝聚於草

地植物生長策略,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包括草資源與草食動物的相互作用。

四、人文地理專業(博士、碩士學位點)

1、城市與區域發展

研究城市化一般規律,城市化過程及其對資源環境影響,區域城市化途徑與模式;城市羣空間集聚與擴散規律,城市密集區生態環境風險評估與空間管治對策;城市系統脆弱性和適應性機理,資源型城市轉型和老工業城市再生理論;區域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相互作用機理,區域資源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2、經濟地理與區域規劃

研究區域工業化理論與模式,產業結構調整與佈局規律;國家糧食安全基地建設佈局,水土資源潛力與糧食安全支持系統;老工業基地環境與發展政策;東北亞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區域經濟合作;主體功能區劃、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和旅遊規劃的理論與方法。

五、自然地理專業(博士、碩士學位點)

主要以自然地理環境為研究對象,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結構、過程及其相互關係發展變化的規律性,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作用。重點研究方向是濕地系統的空間結構與濕地過程、濕地系統物質與能量轉換過程、濕地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1、濕地學

主要研究濕地形成、演化、分佈規律,濕地系統中各種物理、化學、生物現象的發生與發展規律及濕地資源合理利用等。重點研究濕地系統關鍵物理、化學與生物過程;濕地系統演變與環境效應;受損濕地系統的恢復重建與生態保育;濕地水土優化調控與高效利用等關鍵科學問題,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的科學理論與相關的關鍵技術支撐。

六、遺傳學專業(碩士學位點)

以植物及我國主要農作物的重要經濟性狀如光周期反應、產量和抗逆性等為研究目標,運用現代植物遺傳學、植物育種學、分子生物學及現代分子生物信息學等方法和技術體系,系統開展了植物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及重要代謝組學等的相關研究。為應用分子標記和分子設計育種培育出高產、優質及抗逆強等優異品種奠定重要基礎。

七、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

面向國家環境保護戰略需求,針對區域水環境質量安全、土壤環境質量安全以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等問題,以生態學、環境學、生物學及工程學等學科理論為指導,綜合應用生物及物理化學修復技術、人工濕地淨化技術、水土保持技術,重點開展污染土壤修復、水污染控制及水資源保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濕地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及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及工程技術開發,為區域水環境治理、土壤環境修復及生態系統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八、生物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

以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為核心,應用生物工程技術為平台,重點開展植物、病原菌及其他生物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操作、遺傳轉化及基因功能分析等基礎性研究。同時應熟練掌握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等工程技術。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篇三

機構設置

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徽

地理資源所與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簽署科技合作協議

簽約儀式現場

6月7日下午,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該所舉行。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朱立軍、副廳長王赤兵、副總工程師王龍、辦公室主任吳月平、科宣處處長張鶴林、信息中心主任周丕基,地理資源所所長葛全勝,副所長劉毅,黨委書記成升魁,副所長、黨委副書記高星,所長助理、科研處處長王紹強,所長助理、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陸鋒,以及孫九林院士、樊傑研究員、董鎖成研究員、閔慶文研究員、張百平研究員、陳榮國研究員、龍花樓研究員、諸雲強副研究員、姚永慧助理研究員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由地理資源所高星主持。葛全勝所長和朱立軍廳長分別致辭,並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

儀式上,劉毅回顧了地理資源所在貴州省開展的工作。陸鋒介紹了地理資源所及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情況,陳榮國、諸雲強、樊傑分別做了“高可信地理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beyondb及其應用”、“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台”、“全國國土規劃的科技支撐與廣東省國土規劃試點”的報告。隨後,王赤兵介紹了貴州省國土資源信息化的情況。地理資源所閔慶文、張百平、姚永慧等分別介紹了在貴州省開展的研究工作。孫九林院士回顧了在貴州省開展的科研工作,並就貴州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及未來與地理資源所合作的方向提出了建議。

朱立軍廳長高度評價了地理資源所在國土資源規劃、地理空間數據庫技術、數據共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貴州是地理科學典型研究區域之一,希望以此次簽訂合作協議為契機,建立與地理資源所長期的合作關係,充分利用該所的智力、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提升貴州省管地、管礦、防地災的能力和水平。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主辦科技期刊

地理類:

資源類:

2013年,地理資源所共有在研項目744項(包括新增項目303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5項、承擔課題28項,主持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重大項目1項、課題8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課題16項,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課題3項、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2項、重點項目14項、面上項目17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2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2項、課題8項,院重點部署、創新集羣及重要方向項目15項,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1項、院其它項目11項;承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衞星及應用產業專項項目1項,科學技術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項、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外交流國際合作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承擔經費在100萬以上國家部委委託項目11項、與地方政府合作項目32項。

2013年,地理資源所共發表論文1519篇,其中sci和ssci刊物收錄論文642篇、ei、istp及其他國外刊物論文66篇,出版學術著作(地圖集)34部,獲得受理和授權專利36項,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1項,完成區域(全國)發展規劃23項。35份諮詢報告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或被中辦、國辦刊物採用。

地理資源所與美國智庫合作開展濱海濕地保護研究

2014年 2月26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在北京共同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宣佈啟動濱海濕地保護管理戰略研究項目。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周成虎院士、保爾森基金會總裁cynthia zeltwanger女士與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主任馬廣仁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先生與項目執行方代表,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於秀波研究員、對外合作處副處長張明,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雷光春教授等參加了簽約儀式。同時,保爾森基金會正式與老牛基金會合作,將接受來自老牛基金會的公益贈款,用於支持濱海濕地項目的具體實施。

濱海濕地保護管理戰略研究項目以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專家委員會為依託,組建了由國內外知名專家共同參加的研究團隊。項目經費為60萬美元,由老牛基金會捐贈。項目將分析中國濱海濕地的現狀、變化趨勢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中美濕地保護的典型案例、經驗與教訓,組織研究中國濱海濕地保護管理的戰略、政策框架與優先行動,為決策者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議,為業務管理部門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從而致力於對中國濱海濕地的保護,在政策和實踐兩個層面推動中國濱海濕地的保護和管理。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篇四

2012年水生生物研究所碩士複試規程

一、複試分數線:

1、學術型碩士:

(1)單科基本分數線:

政治≥50,英語≥53,專業課1≥90,專業課2≥90

(2)各專業總分分數線:

動物學專業: 總分≥320

水產養殖專業: 總分≥320

遺傳學專業: 總分≥320

環境科學專業,環境工程專業: 總分≥325

水生生物學專業: 總分≥360

2、專業學位碩士:

生物工程:政治≥50,英語≥52,生物學類科目≥90,專業課2≥90,總分≥310

環境工程:政治≥50,英語≥52,數學

(二)≥90,專業課2≥90,總分≥310

二、複試工作的組織實施

按專業組成以招生導師為成員的複試小組,結合考生報考意向,具體實施符合各專業複試線考生的複試工作。

三、複試形式

1、複試以口試為主,根據需要也可進行筆試,主要為專業課測試。

2、實踐(實驗)能力考核主要測試實驗和操作技能,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複試要求:

(1)每位考生時間15-20分鐘;

(2)複試小組須對每位考生的作答情況進行現場記錄,填寫複試登記表,現場評定複試成績(百分制)。

四、複試內容

複試內容包括業務能力面試、綜合素質考核、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以及實踐環節考核等內容。其中業務能力面試、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綜合素質考核是必須複試的內容。可結合專業特點和培養要求選擇適當的複試方式並確定複試內容。

一般應包含以下方面:

1、專業素質和能力;

(1)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

(2)全面考核考生對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瞭解以及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

(3)外語聽説能力測試可以用陳述和對話形式進行;

(4)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綜合素質和能力

(1)思想品德考核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工作學習態度、團隊合作精神、科研道德及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基本素質;

(2)本學科(專業)以外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志願服務等)或實際工作表現等方面的情況;

(3)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協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

(4)人文素養;

(5)舉止、表達和禮儀等。

3、體檢

主要考查考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包括體能、體質和心理素質等。參照教育部、衞生部、中國殘聯制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執行。

五、複試前需提供以下材料,報到時交研究生部

1、准考證、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往屆生提供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和複印件,應屆生提供學生證及院系出具的能夠按時畢業的證明。

2、政治審查材料(表格式樣見附件;加蓋公章並密封),應屆畢業生由考生所在學校院系辦公室出具;非應屆畢業生由檔案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出具。

3、考生個人簡歷及自述(見附件)。

4、反映考生英語水平的成績證明或證書原件及複印件。

5、考生的各種獲獎證書原件及複印件。

6、反映考生科研能力的證明材料原件或複印件。

7、其它有參考價值的材料。

以上材料,統一使用大信封裝好,信封封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及報考(調劑)專業,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律不收。

六、複試時間

複試時間為4月11日(星期三)、4月12日(星期四)、4月13日(星期五)三天。

(一)報到、審核:

4月月11 日(星期三)全天到研究生部(綜合樓111室)報到。

1、審核准考證、學生證、身份證、往屆生還需畢業證、學位證;

2、領取複試表(貼一寸登記照)、體檢表(貼一寸登記照)等;

3、抽籤確定複試順序。

(二)複試:

4月 12 日(星期四)全天,學術型碩士複試 上午8:30開始

4月 13 日(星期五)上午,體檢 準備體檢費150元交體檢醫院,體檢安排屆時書面通知

4月 13 日(星期五)下午,專業學位碩士複試 下午2:30開始

七、複試地點

動物學、水產養殖學複試組:綜合樓112會議室

水生生物學複試組:博物館506會議室

遺傳學複試組:重點實驗室樓113會議室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複試組:博物館504會議室

專業學位碩士複試:博物館506會議室

八、複試評定

1、複試成績和初試成績按百分制分別佔50%和50%,按綜合成績分數從高到低擬錄取,如果總分相同,以複試成績作為主要錄取依據。

綜合成績(百分制)=複試成績×0.5+初試成績總分×0.1

2、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及體檢不作量化計入總成績,但政審不合格、考核結果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3、不參加複試或複試成績不及格者,不予錄取。

4、不參加體檢、在體檢中弄虛作假或體檢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九、調劑複試

1、遺傳學專業從本所水生生物學專業、動物學專業調劑參加2012年碩士生入學考試考了《生物化學》或《細胞生物學》,且符合本所遺傳學專業最低複試分數線的考生5人。考生必須於4月 4 日17:30前向研究生部提出調劑申請(從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網站下載中心下載並填寫《調劑申請表》,email發至fengxi@)。研究生部按考生入學考試總分成績,由高到低確定參加遺傳學專業複試的考生名單,並在網上補充公佈。

2、生物工程(專業學位)需從本所動物學專業、水生生物學專業、遺傳學專業調劑複試考生6人;環境工程(專業學位)需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術型)專業調劑複試考生4人。

凡符合本所專業學位碩士最低複試分數線的考生均可申請調劑。考生必須於4月4日17:30前向研究生部提出調劑申請(從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網站下載中心下載並填寫《調劑申請表》,email發至fengxi@)。研究生部按考生入學考試總分成績,由高到低確定參加專業學位碩士複試的考生名單,並在網上補充公佈。

3、每位考生只能參加一個專業的複試。

十、錄取原則

堅持“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勿濫”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學科專業、招生研究方向的考生綜合成績順序擇優錄取。

十一、如在複試、錄取過程中,發現有任何違規行為的,則取消擬錄取資格。

十二、複試監督和擬錄取名單的公佈

1、所紀檢辦(027-68780759)、所研究生部(027-68780672)在 4 月 16日前受理考生投訴。對投訴的問題經調查屬實的,由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責成複試工作小組進行復議。

2、擬錄取名單報所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批准,複試結束1周後在網上公佈。公佈前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詢問。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篇五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招聘

現因重離子治療計劃軟件系統開發工作的需要,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公開招聘下列專業人才:

一、招聘需要

中高級程序員若干名

二、應聘條件

1、計算機軟件或相關專業;

2、碩士及以上學歷,www.優秀的本科生也可以考慮;

3、身體健康,年齡在35歲以下;

4、遵紀守法,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5、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工作能力,有從事過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開發大型醫療軟件經驗者優先。

6、尋求應聘全職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和尋求兼職工作的在校學生均可(請註明)。

7、熟悉vc++者優先,熟練圖形處理者(尤其是醫學影像處理者)優先。

三、招聘程序

1、報名截止時間:招聘到合適的人為止。

2、應聘者須提供以下書面材料:

(1)個人簡歷(教育背景、專業課程、參與項目、技能等);

(2)學歷及學位證書(包括基礎學位學歷)、英語證書、獲獎證書、成績單等複印件等,通過電子郵件投遞簡歷請附掃描件;

3、對初審通過者,將另行通知面試時間和地點;

4、應聘資料恕不退還,招聘單位將予以保密。

四、聘後管理

1、實行崗位聘用,合同管理,試用期3-6個月;

2、收入分配執行國家、中科院的各項分配製度。

五、簡歷投遞方式

請將個人簡歷投遞至電子郵箱,將郵件標題和簡歷文檔名稱按照以下格式填寫:學校學院(最高學歷)-所學專業-預投崗位名稱-姓名

如:蘭州大學理學院(碩士)-計算機軟件-中高級程序員-陳德龍

六、聯繫方式

聯繫方式: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醫學物理室

通訊地址:蘭州市南昌路509號郵編:730000

e-mail:

tel:*** 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