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對大學的認識【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8W

淺談對大學的認識【精品多篇】

對大學體育的認識 篇一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棟樑不僅取決於個體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而且更離不開強健的體魄。因此,大學生具有一定的體育素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經常鍛鍊身體的習慣,已成為人才素質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科學領域。體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體育的廣義概念(亦稱體育運動)。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入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其發展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併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

體育的狹義概念(亦稱體育教育)。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鍊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認為,大學體育主要可以歸納成五大功能:

首先,學校體育的身體教育功能。全面鍛鍊學生的身體,促進身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髮展,提高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學生掌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學會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養成經常鍛鍊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鍛鍊的能力,使之終身受益。

第二、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如:對方侵人犯規時,是毫不計較,還是“以牙還牙”集體配合不夠默契出現失誤而最終比賽失利時,是相互鼓勵,還是相互抱怨;對裁判員的誤判是大方寬容,還是“斤斤計較”;比賽勝利時,是驕橫自大,還是認真總結經驗,戒驕戒躁。這都是培養集體主義感和大局為懷、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優良品德的教育過程。

第三、學校體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欣賞大型體育運動會比賽,觀看我國運動員為國拼搏、為國爭光,在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的動人場面,講述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感人事蹟,能夠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對學生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四、學校體育的心理品質教育功能。體育運動使人進入一種超凡脱俗的竟界,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勇敢、果斷、堅毅、自信心、自制力、進取心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緊張而激烈的競賽對人的心理品質即使嚴峻的考驗,也是修煉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的時機。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很重要。

第五、學校體育的智能教育功能。通過體育教學和身體鍛鍊,學生可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能和技術,並使思維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構成智力的各種能力得到發展。因此,作為一種教育的體育運動,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技巧,增強人的體質過程中,還包含着培養、開發和提高智能的教育因素。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作為將來社會接班人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受關注。而作為接班人的我們更應該儘自己所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經常鍛鍊身體的習慣,形成健康良好的體魄。終身體育,刻不容緩!

我對大學的認識 篇二

我對大學的認識

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把自然人變成社會的人,而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骨幹人才。教育是人類為了維繫和發展自身而採取的一種社會行為,在任何時代,教育對社會的維繫與發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甚至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盛衰榮辱、生死存亡。所以接受大學教育對新時代的青年來説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來到大學這個陌生的地方,許多人會感覺到不適應,所以我們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我認為在大學裏首先要轉變對大學的觀念。在現實生活中大學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好。大學並不是一個非自由的地方,也並不像那些過來人描素的那樣,大學是那麼的輕鬆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學裏有大學生活的特殊規律和節奏。大學裏還有許多課程要學的。有專業課、公共課、必修課、選修課,各種課程還要分好幾類,在大學並不能是自己的書包輕了下來。所以大學的生活還是很辛苦的、大學學習並不輕鬆。

在大學裏首要改變的觀念,我想應該生活觀念。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遠離故土到異地他鄉做了一個求學的旅行者。失去原先家長、親戚、朋友的依靠,擺在自己眼前的都是一些新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從新開始。有人説:“誰最先適應了大學生活,誰就是大學的勝出者。”能有這樣的話出現都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我們要很快地適應大學的生活,改變已有的對大學的認識。在這個新的環境裏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改變那種依靠家長、親戚、朋友的習慣。提高自己的獨立意識。增強自己的理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等能力。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也沒有了來自家長校方的過多幹涉。所以在大學要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做事的能力,增強自己的自控能力抵禦不良誘惑。在大學要有良好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觀念。

但在大學裏僅有獨立意識還是不夠的,畢竟大學是一個半社會化的地方。正所謂獨木不成林。在大學還要有很高合作意識、還要鍛鍊自己的合作能力,畢竟未來社會是一個合作型的社會。大學裏教人的合作態度並不單純的如何待人接物,而是很注重與實踐和實用。

在大學裏還要改變的的一個觀念就是學習觀念。在大學失去了家長老師的監督就更注重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在大學時要自己找書讀,自己想辦法讀。説句老實話到了大學才有做學生的感覺、才知道什麼是在讀書。在大學裏讀書沒有太大的壓力,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讀,沒必要有太多的顧忌什麼。在大學裏要樹立起自己找書讀、自主學習全面學習的觀念。

大學裏學習並不能很單一,不僅僅要學習專業課、公共課程,在大學裏要學得東西實在很多。在平常老師的教學中不難發現,一遇到某個學識淵博的教師上課,同學們聽的就不是很懂,因為老師學時的豐富在課堂上一會忽過。這個時候聽課就有點困難了。所以在大學學習還要了解許多課外知識,諸如歷史、政治時事、天文、經濟等等。大學裏資源豐富,圖書館、閲覽室、網絡等等都可以好好利用,不要讓資源閒置,正確利用身邊的資源提高自己的學識。 在大學裏再次要做到的就是要樹立明確的目標。沒有目標是不行的,目標是人們的前進的動力。我們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成才,這就是目標。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還要慎重考慮。西班牙哲學家巴爾塔沙·葛拉西安説過:“希望是一個擅長欺騙的姑娘,他要讓你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樣人們的鑑賞力就成了問題,被想象慾望控制的人們就無法評價一件事的的正確和進展程度。”所以在制定自己的目標是要恰到好處。

要樹立全面學習的學習目標。愛因斯坦曾經教育人説:“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否則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像是一隻受過專門訓練的狗。” 現在社會讓我們學習不僅僅是要我們掌握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不是讓你只考幾本證書。它需要的是一個和諧發展的全面的人,它需要我們又能非常豐厚的知識。就如巴爾塔沙·葛拉西安説的那樣:“沒有知識的人如同生活在黑暗中,他們就如同盲人一樣,摸索着在風雨交加的山路上前行,很容易迷失方向,也會不小心跌下懸崖。勇氣和知識是你家你人生基業的根本。”所以我認為大學裏不僅要有牢固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學識。因此我認為在大學裏要確立這樣的學習目標:掌握專業知識技能並擁有豐富的學識。

在大學學習還要培養自己的良好品德。這是品德的學習目標。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留給後人一句話:“人一旦離開了德行就會成為最殘暴的動物。”有一句順口溜這樣説:“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德才兼備是優等品。”由此可見道德素質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的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可以看出德才兼備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當代大學生的典範。我們即使成不了優等品,我們也應該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自己成為合格品。又有歷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老先生講過:“有兩個問題必須分清楚,一個是是學問和修養問題,一個是關於工作崗位和職業問題,不可把這兩個問題混淆。”因此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是自己完善,是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合格品。

其實在大學裏學這一些還遠遠不夠,還要學會如何處理學習與娛樂之間、與學校社團活動之間及學習與兼職工作的問題。大學的生活是學習最美好的生活,好好體會他才會不無聊。

大學教育的地位、作用與功能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然而教育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對人的素質有不同的要求。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來改革體制、機制、內容和方法。

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知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知識存量的增長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現在知識經濟已露端倪,最近又有人説是撲面而來。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有人指出,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是:以知識和信息作為基本生產要素,“知識進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經濟的關鍵是知識創新,這就要求勞動主體智能化,即廣大勞動者是具備一定的知識容量和科學創造精神及能力的人才。在這個背景下,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的地位、作用與功能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雖然在我國知識經濟的真正逼近也許還要一段時間,但人們已經普遍意識到教育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過去許多人在社會上取得成就之後便購置不動產,併力圖把財富、資本和權力傳之於子孫。現在知識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資本和權力,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支配力量,成為人們取得社會成就的主要手段。現代社會競爭與發展的事實告訴人們:不接受足夠的教育,就不能獲得系統的知識,而缺乏必要的知識,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這就使人們認識到與其為子孫留下遺產,不如讓他們受較高程度的教育,掌握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技能。經濟的發展取決於知識的創新。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已不僅是原來意義上的教育。它除了培養人才的功能外,還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功能。知識成為一種經濟因素,它像房產、地產、存款一樣,是一種資源。既然受教育、掌握知識已成為獲取資源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那麼學校也就具有了產業的性質。這是時代的特徵之一。然而由於教育是人類為了維繫和發展自身的一種社會行為,這一性質至今也沒有改變。所以在談學校具有產業性質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育有別於一般的產業。

現代化的進程必然把大學從經濟舞台的幕後推向前台。未來的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經濟,而教育又是這一主導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現在講“科教興國”,而實際上沒有教育就沒有科學,沒有教育就談不上知識創新。無論在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挑戰的今天,還是在完成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過程的明天,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都是經濟舞台上的主角。教育是一個能夠不斷提高生產力並帶來豐厚經濟利益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產業,它的地位、作用與功能已今非昔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包括大學教育已取得不小的成績和可觀的發展,這是盡人皆知的。但是以要在21世紀初葉建成為一個不遜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建成為一個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的國家的標準來要求,我國大學教育現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這就需要進一步增強改革意識,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革除陳舊的觀念和作法。我們必須儘快建立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教育體系。新一輪的大學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淺談對大學本質的認識 篇三

淺談對大學本質的認識

記得有篇文章説沒有大學人類照樣可以發展,可是人們的視野不會變大,人會更加功利而不思考一些形而上的東西,所以大學的本質是提升人類素質,探究人類本質。而真正的大學生就是學習知識,學會研究方法的人。

目前大學的概念,是指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是你通向未來的敲門磚。而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是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羣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而大學是半個社會,在裏面大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各種技能知識,還能學會為人處世之道。通過參加些活動、協會、社團,鍛鍊自己的處事能力。從理想層面上來説,大學應該是一個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地方。

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大學面臨着越來越行政化的問題,失去了大學應有的神聖和高潔。教育是文化的,文化是負責的哲學思考,是對人類高尚本性的信仰和追求,而大學內在的不可替代的力量就是它對文化的影響。而大學的行政化問題不僅對大學的教學制度造成衝擊,也影響了學生對大學本質的看法。大學必須要有獨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有寬鬆的學術環境,這樣才能夠產生偉大的創新,才能利於大學生各個方面的自由學習,使大學靈魂迴歸到大學本質上來。

一個國家的大學發達與否並不一定與這個國家及其民族的復興相關,然而一個大國的大學體系發達與否卻始終與這個國家的發達與強盛直接聯繫在一起。中國大學的興起原本是中國社會變革的標誌和產物,而其最早的目的與功用就是奮發圖強,而鑑於中國社會的多樣性和中華民族的多樣性,當代的大學卻被人們認為是通向幸福生活的橋樑。與早期大學的本質相悖,導致當代大學生氾濫,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國家的一大難題。同時也破壞了大學生自由學習、科研的環境,阻礙了大學生的思想自由、個性的自由發展,以及相應地大學的自主發展的本質,成為了一個“特權機構”。倘若權利、關係和現實利益成為大學的原則,那麼,它就否定了大學。因為它無非就是一個文憑買賣、房屋租賃、集體生活體驗營以及培訓班的混合物。

倘若中國大學僅僅是將學術當作手段、其它目的的工具,但不是一種以學術、知識和人的全面發展為首要原則和目的的機構,也可以是説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 孔子的弟子,曹參所著的《大學》中,把大學之道列為三個方面,即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並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這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其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民族;治國、平天下即談治理國家的事。

可見,大學的本質,從高校角度就是傳播知識,從學生角度就是獲得知識,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而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才能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學會自信自強,培養自我,適應社會。這,應該就是大學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