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重陽節的經典故事傳説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4W

重陽節的經典故事傳説精品多篇

重陽節的來歷 篇一

大致有三種説法。

1、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2、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3、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後,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之,形成習俗。

但這3種説法究竟哪種正確,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們尚無定論。

重陽節的傳説故事 篇二

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後,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之,形成習俗。

重陽節的傳統故事 篇三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瘟神,只要他一出現,村裏的人就會病倒,老百姓受盡了折磨。有一位少年叫景恆,瘟神奪走了他所有親人的生命。他發誓要學習法術,戰勝瘟神。他四處尋訪名師,不畏路途的遙遠和艱險,在仙鶴的指引下,終於找到了終南山上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他一學就是十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來作惡,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和一把斬妖劍,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讓大家把茱萸葉插在身上,每人喝一盅菊花酒,自己則持酒仗劍,準備治魔。快看,瘟神殺氣騰騰地往村子這邊來,可是村子裏一個人也沒有,瘟神正納悶呢,忽然一陣茱萸香和菊花酒氣撲鼻而來,薰得他頭暈腦漲。抬頭一看,村民們都躲在山上呢,氣得瘟神哇哇叫着衝上山來。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神刺死劍下。滾滾黑氣退卻了,老百姓歡呼雀躍,在山頂上慶祝勝利。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活動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傳説故事 篇四

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重陽節的傳説故事 篇五

重陽節文化迄今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在西峽至今流傳眾多民間傳説。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要數重陽公主的傳説。

據《漢書》記載,東漢安帝年間,宮中身懷六甲的李娘娘受閆氏所害,逃至洛陽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陽店。恰在農曆九月九日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陽女。李娘娘歷盡艱辛,慢慢把重陽女養大成人。誰知一年秋天,此地發生了一場大瘟疫,村裏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倖免。李娘娘臨終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重陽女,並把安帝贈送的玉佩傳給女兒,讓她找機會狀告閆氏,為她討回公道。

李娘娘死後,重陽女到處拜師學藝,立志斬除瘟魔,為母報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精心傳授劍法,並密告瘟魔的四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酒氣,三怕刺激氣味,四怕高聲,讓重陽女來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現時見機行事,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這天,重陽女組織附近的百姓登上雲彩山,女的頭上插紅茱萸,茱萸果為紅色,葉子散發出一種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現就齊聲高喊:“剷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見到紅色,聞到酒氣和怪味,聽到喊聲,縮成一團,重陽女一劍將瘟魔刺死。從此重陽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

此事傳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來視察,見到了重陽女和玉佩,報知安帝。安帝召重陽女進京相見,父女擁抱大哭一場。後安帝貶黜閆氏,專門為李娘娘修了娘娘廟,封重陽女為重陽公主。安帝要留重陽女在宮中,重陽公主以母親葬在重陽、逢節要去祭奠為由,執意回到重陽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後,都要帶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順便把當地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傳入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