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要怎麼學好?【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1W

語文要怎麼學好?【多篇】

習慣養成代替知識準備 篇一

兒童的發展具有整體性,每一方面的發展都是相互聯繫的。如果入國小前家長就一味強迫孩子學習,這隻會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進入國小後,孩子最初會感覺學習很輕鬆,容易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但隨着年級的升高和學習內容難度的加深,孩子的“儲備知識”也已用完,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後勁”等問題。因此,在入國小前,家長與其讓孩子提前學知識,不如幫孩子培養好習慣。

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沒有了保育員和老師的呵護,初入國小的孩子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平日裏,可以讓孩子學着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嘗試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一旦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就要及時糾正,通過適當的獎賞與懲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次,提高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入國小後,孩子的社交圈會越來越大,順利適應國小生活需要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邀請自己的'同學、朋友來家裏做客,還可以讓孩子多與國小的哥哥姐姐們接觸,向他們學習如何做好一名國小生。節假日,家長也可以多帶孩子去結交一些陌生的朋友,讓孩子主動跟他們打招呼、聊天,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再其次,鼓勵孩子敢於表達,並養成善於傾聽的好習慣。進入國小後,上課舉手發言,遇到困難向老師求助,結交新朋友,都需要孩子敢於表達。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表達能力的培養,如去菜市場買菜時,可以鼓勵孩子向菜農問價甚至幫忙砍價。但在引導孩子大膽表達時,還注重孩子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比如不打斷他人的談話。家長在生活中也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學會傾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最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以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多動腦,或者帶孩子去各種博物館、藝術展開闊眼界,主動向孩子傳授一些科學小知識,使孩子感受到探索知識的快樂。學習習慣方面,平時可以多開展一些如看書、畫畫、做手工等能讓孩子的心靜下來的活動。當孩子正在做一件非常感興趣的事並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家長儘可能不要去打斷他,直至孩子轉移注意力再去與他交談,並肯定他做事的專注度。

以上這些都是孩子入國小前需要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它們看起來與國小內容並不直接相關,卻是影響學習能力與學習品質的重要因素。

諮詢代替焦慮 篇二

首先,家長應該端正心態,正確看待幼小銜接,把它視為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順其自然過渡到國小的階段,不必過分焦慮。其次,可以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分享彼此的心情及育兒經,緩解個體因經驗缺乏而引發的茫然無措。再其次,與帶班老師的溝通也十分重要。家長可以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向他們諮詢一些幼小銜接方面的指導建議,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也可以主動向國小老師諮詢,瞭解孩子在入國小前要做好哪些準備。最後,家長可以在空餘時間通過閲讀相關的書籍,聽與之相關的講座來豐富個人的經驗。只有家長心態放端正了,做到心中有數了,對孩子的入學教育才能順利地開展。

環境創設代替直接過渡 篇三

讓孩子在入國小前,從心理與生理上熟悉國小的作息習慣與環境,同樣十分重要,這能避免孩子因為突然過渡到國小而產生的各種不適應。

作為孩子的第一教養者,家長首先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帶好頭,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配合孩子調整作息時間。比如,每天晚飯過後,可以與孩子一同學習30—40分鐘。有晚上熬夜、早上賴牀習慣的家長,也要及時調整作息時間,幫助孩子提早適應國小的作息生活。與此同時,讓孩子提前瞭解自己即將要上的國小,也是幼小銜接階段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視的環節。在孩子大班下學期時,家長就應該主動向孩子介紹他即將要上的國小,減少孩子對未知生活的恐懼。還可以利用暑假或週末帶孩子去國小參觀,並向其介紹國小的生活。相反,如果孩子不能提前建立起對國小的熟悉感,而是突然過渡到國小生活,孩子就不得不在很短時間內面臨巨大的環境轉換,從而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甚至是焦慮,這將嚴重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生活。

Tags:語文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