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設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設的精品多篇

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篇一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公元1402年,朱棣繼承了皇帝之位後,下詔在北京城營建紫禁城。

紫禁城佔地72萬平方米,包括宮殿樓在內的建築共786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羣。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裏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紫禁城的房屋傳説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只比天帝的一萬間少半間,據現代古建築物專家的科學統計,故宮大小宮、殿、堂、樓、閣等共有房屋8700多間。

太和殿是外朝的主殿,俗稱金鑾殿,現在人們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殿前廣場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婚等重大慶典的地方。舉行盛典時,文武官、儀仗隊近千人在此整齊地排列等待謁見皇帝,由於過於寬廣,大臣們可以説完全看不到在殿內的皇帝,使皇帝和眼前的金鑾殿越發顯得神祕莫測。

故宮簡介 篇二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故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説是故宮建築羣的屏障。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北京故宮是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立。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慶城外東北郊,初稱“吳王新宮”,後稱“皇城”。

台北故宮又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始建於1962年

故宮的幾次改造計劃 篇三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儀頒佈了遜位詔書,清朝滅亡。與遜位詔書連在一起的還有袁世凱的三個優待條件,一是清帝優待條件,一是清朝皇族優待條件,一是滿蒙回(維吾爾)藏貴族優待條件。其中清帝優待條件的第三條規定遜清皇室仍可暫居於紫禁城中,待日後移往圓明園。

民國時期:變太和殿為國會議場

民國初年的紫禁城分界線。左邊是仍歸遜清皇室居住的內廷區域,右邊的前朝部分交給民國。按照瑞典建築師施達克1923年為民國政府測繪的前三殿區域平面圖,當時民國與遜清活動內廷區域的分界線是以保和殿後牆為界。

此後根據協商,遜清皇室向民國移交了紫禁城外朝區域的太和、中和、保和“前三殿”,兩側的文華殿和武英殿,以及午門、東華門和西華門的所有權。前三殿北邊的乾清、坤寧二宮、東西六宮,以及養心殿、寧壽宮、慈寧宮、上駟院、內務府等區域仍然歸遜清皇室所有,平時從北邊的神武門出入。

除了前三殿外,位於皇城之內的北海、中南海和社稷壇也移交給民國。中南海改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北海因為與中南海毗鄰,所以並未向公眾開放,袁世凱的“大太子”袁克定、外交總長陸徵祥等人先後居住在北海的團城、靜心齋等地。社稷壇則在1915年改為中山公園。清室仍然保留天安門東邊的太廟和紫禁城北邊的景山。

1915年袁世凱策劃稱帝之前,曾經在當年九月成立了一個沒掛招牌的”大典籌備處“,以朱啟鈐為處長。大典籌備處對故宮前三殿的建築來了個大改名:太和殿改名為承運殿,中和殿改名為體元殿,保和殿改名為建極殿。

除了前三殿之外,紫禁城前朝地區其他一些殿閣也紛紛被改易新名:太和門改名為承運門,其左側的貞德門改名緝熙門,內金水河南側的熙和門、協和門改名為經文門、緯武門。

太和殿內景。上圖是晚清時殿內的樣子,中央為紫檀雕龍寶座,其上方懸掛着乾隆帝書寫的“建極綏猷”匾額。下圖是袁世凱改造之後的情景,乾隆匾額和清代寶座均被撤走,代以中西結合式寶座。寶座兩側的銅佛和中央的香爐是古物陳列所的展品。

按照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曾經對袁世凱稱帝前太和殿內的佈置做過描述:清代紫檀雕龍寶座被搬到倉庫裏,放上了袁氏的新寶座,外形如同西式靠背椅,又飾以中式雕龍,黃緞靠背中央繡着北洋時期的“虞書十二章”國徽。這把新寶座耗資40萬元之巨。寶座左右各排列寶鼎三座、香爐三座,座後為九折雕龍嵌寶屏風,左右各置日月寶扇一對。

袁世凱認為自己是”火德“,因此其“中華帝國”崇尚紅色。在實行帝制之前,對大典籌備處下令,前三殿一律換成紅琉璃瓦。這應該是清朝滅亡後故宮所面臨的第一次大改造,但是袁世凱稱帝兩個多月後便草草退位,“換紅瓦”之舉沒有來得實行。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2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五位有或曾有廟號諡號的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

在1987年,北京故宮就被例如了世界文化的遺產,而對北京故宮,擁有者9000個房間的建築物,也是成為了中國明清時代的一個無價的歷史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