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老百曉國小語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9W

國小語文老百曉國小語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老百曉國小語文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説”的特點;

2.理解本文襯托、對比寫法;

3.掌握本文的詞語;

4.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重點分析

1.這篇課文可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麼?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分析:這篇課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緣由。第2~4段,通過與蔣氏的對話揭示賦斂之毒甚於捕蛇。第5段為第三部分,點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緣起——訪查——詢問——感情”的順序來寫的。

2.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以哪件事為主?

分析:本文共寫了兩件事,即捕蛇之危險和賦斂之毒害,以寫後者為主。

寫賦斂之毒,是通過捕蛇和納税兩件事的對比,用蛇之毒襯托出來的。兩件事又是主要通過訪問蔣氏得知的。

3.課文是怎樣運用反襯手法卒章顯志的?

分析:文章形象介紹“永州之野產異蛇”,“觸草木,盡死;以哨人,無御之者”,但永州人卻“爭奔走焉”,這一矛盾現象,就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接着作者通過一個典型人物的身世經歷,解剖了這一奇怪現象的本質。蔣氏已三代人得到捕蛇的“好處”,但説起來卻“甚戚”;作者建議他免去這種苦差,他卻“汪然出涕”,於是通過他的訴説,我們看到了一幅驚心動魄的社會黑暗圖畫,這是以“捕蛇”來反襯“賦斂之毒”。在蔣氏的談話中也處處運用了反襯手法。如用“斯役(捕蛇)之不幸”反襯“復吾賦之不幸”,用蔣氏“獨存”反襯鄉鄰 “非死則徙”,用自己能“弛然而卧”反襯鄉民之雞犬不寧,用“一歲之犯死者二”反襯鄉鄰的“旦旦有是”等。經過層層反襯鋪墊,作者最後感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卒章顯志,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主題思想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4.本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分析:(1)用對比、襯托手法來突出文章的主題。

文中寫了毒蛇和賦斂之毒兩方面的內容。而寫毒蛇之毒主要是為了通過對比來突出賦斂之毒的。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寫毒蛇之毒、捕蛇之險,但因獻蛇可以頂替交納租税,所以永州人就爭相捉毒蛇。通過這一對比,已暗示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

第4段中,為了説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之不幸之甚”這一情況,作者又把捕蛇和納税作了一系列對比。例如:文中寫出鄉鄰們被賦税逼得走投無路,到處“死者相藉”,而蔣氏卻能“以捕蛇獨存”。鄉鄰們被逼税的悍吏們責罵騷擾,“譁然而駭”,被弄得雞犬不寧;而蔣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樂”,“甘食其土之有”。鄉鄰們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蔣氏“一歲犯死者”僅僅兩次。納税或者捕蛇,最終都是死路一條,可是蔣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納租税的鄉鄰們之後。

通過具體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

(2)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

課文中對異蛇的形象及劇毒的描寫,對“鄉鄰之生日蹩”的情景的描寫,對悍吏騷擾情況的描寫,對蔣氏感情的發展和變化、內心活動、神情態貌的描寫,都生動傳神。教師在講解這一特點時,可以結合課文具體分析。

5.《捕蛇者説》難句例解。

以齧人,無御之者。

①假設而兼有連貫關係的複句。這類複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設偏句在前,結果在後。

②“以”,有人認為用法同“而”,連詞,這裏不取。因為從文氣來看,並不通暢。我們以為,或可看成作“用”講的介詞,後面省去“以”的連帶成分“毒牙”一類的東西,也可以用代詞“之”代替“毒牙”等。同樣結構如《論語·憲問》:“以告者過也。”或説同“已”,時間副詞。又如:“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國語·晉語》)“王以和三晉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譯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沒有能夠抵禦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詞增加了意動用法,一毒之”是“以之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賓語“之”。“毒”作“恨”講,《廣雅·釋言》:“毒,俗也”又如:“死者不毒,奪者不温。”(《孫臏兵法·行篡》)“如此,則上無私威之毒。”(《韓非子·用人》)或説“毒”作“害”講,參閲下文“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説明。

譯文:你把這差事當作災難嗎?

飢渴而頓路。

①因果複句的緊縮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經認為因果本身就包含着承接的因素。

②“頓”,《説文》:“下首也。”段玉我認為應當是“頓首”,即以頭叩地。引申為“止”為“停”。“踏(b6)”,《説文》:“僵也。”又,“走”部:“道,僵也。”“踏”、“渲”是一個字。《六代論》:“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僵”是向前倒覆,“躇”也是向前倒覆。

譯文;因為飢餓(到極點),口渴(到極點),就停下來向前面一倒。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不同於今天作頻率副詞用的“往往”,而是作“從這裏到那裏,從那裏到這裏”講,《説文》:“往,之也。”就是“到”。《陳涉世家》有“卒中往往語”,用法相同。“往往”的後面有連詞“而”連接它後面的動詞“死”,是“往往”作為動詞的句法環境。又,《觀巴黎油畫記》是19世紀作品,文中“往往留象於館”的“往往”,跟今天詞義相同。解釋詞義常常需要踉分析句子結構聯繫起來,不能孤立地就詞釋詞。段玉裁注《説文》“毒”字:“往往猶歷歷也。”“相”既不表互指,也不表偏指,而是表示遞相,即“一個接着一個”。又如“父子相繼”,只能是子繼父不能是父繼子。

譯文:來來往往死掉的,屍體一個壓着一個。

吾恂恂而起。

“恂”,《説文》:“信心也。”“恂恂”意思是很有信心。上文説“雖雞狗不得寧焉”,那是由於沒有幹捕蛇的事,“捕蛇者”由於有“蛇”,就懷有信心。

譯文:我滿懷信心地起身。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人。

①包孕句。主語“太醫”因承前者,及物動詞“募”的賓語又是假設複句,“有能捕之者”是無主句,“當其租入”的主語“蒞事者”明顯可知,因此省略。

②“租人”不當“税收”講,不是一個詞,《柳河東集》其他地方也不見“租人”。“當其租人”是兼語短語,“租”是兼語,“入”是兼語後面的調語,音義同“納”,亦即“繳納”。有人把“當其租”作為“入”的狀語,恐屬欠妥。“當”前面或可加上介詞結構“以之”。

譯文:招募有能夠捕到蛇的,就(把蛇)當作那個租税交給國家。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平。

①單句,用設問形式表示強烈的感歎,正面的意思是“不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也”。“孰”,《爾雅·釋信》:“準也。”

②“賦”,税;“斂”,徵收。“毒”,一解釋為“厚”,跟本句無關;一解釋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毒”是漫生的害人的草,譯成現代漢語是“毒害”,仍舊是名詞,只是比“毒”的本義引申了一步。又如:“若毒之乎?”“毒”增加意動用法,就是“若以之為毒乎”,也就是“你把這差事當作毒害麼”;“又安敢毒耶”,“毒”也增加意動用法,後面省賓語“之”意思是“又怎麼敢把這差事當毒害呀”。

③“甚”,音義同“善”,也就是“賢”,江蘇泰興方言還讀“善”為?。又如《禮記·內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廣韻·下平聲·一先》:“賢,善也。”又如:“師不必賢子弟子。”(《師説》)“賢”也不是隻講品德,而是講條件,“賢”就是“善”,也就是“甚”。“賢”古寫作“?”,《説文介“?”部:“堅也,古文以為‘賢’字。”楊樹達《釋賢》:“人堅則賢……堅乃能耐也。”這樣看來,“甚”作“勝”講並非由於假借,而是由於引申。又,在“是蛇”前面可以加上比較的介詞“放”。或説“甚”是形容詞增加比較性能的用法。

譯文:誰知道賦税徵收的毒害有比這種蛇更嚴重的呢?

苛政猛於虎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認為“苛政”的“政”是“徵”字的借用,亦即“繁重的賦税”,現在還有人據以為説。王氏所説未必可信,因為“苛政”毒害的方面很多,“苛政”只是一個方面。柳宗元所引出於《禮記·檀弓》,王引之講的是《禮記》,那裏也應當是“苛政”。訓活學有兩個原則:凡用本字講得通的就不用借字;訓釋某個詞義不但在本句講得通,到了別處也講得通。古籍中用“苛政”的很多,如:“除其苛政。”(《晉書·武帝紀》《北史·周武帝紀》)

譯文:苛刻的政治比老虎更厲害啊。

三、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執掌朝政,採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税,查辦貪官污吏等等,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十年後,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後死在柳州,死時才46歲。《捕蛇者説》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

“説”,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説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藴含着感情,這是“説”的一大特點。《捕蛇者説》中就藴含着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

(二)教師範讀課文。

(三)正音。

齧(niè)臘(xī)攣(luán)碗(wǎn)瘻(1òu)癘(lì) 當(dàng) 其租入 嗣(sì) 幾(jī)死者數 (shu6)矣蒞(lì) 蹙(cù) 殫(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囊(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ǔu) 謹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夫(fú)

(四)朗讀課文。

叫三四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五)逐段講解課文。

第1段

1.全班同學齊讀。

2.詞句。

永州①之野產異蛇,黑質①而白章;觸草木,盡死;①以齧人,無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臘③之②以為餌,可③以已大風、攣碗、瘻、疾,去死肌,殺三蟲。①其始,太醫④以王命聚④之,歲賦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當③其租人。永③之人爭奔走焉。

①⑥“之”:的。“異”:奇特。“質”:本體,指蛇身。①“而”:表並列。“章”:彩色花紋。“觸”:接觸。“盡”:全部,都。①“以”:而,如果。“齧”:咬。“御”:抵禦。②“之”:代蛇毒。①“者”:指辦法。“然”:然而。②“而”:如果。“臘”:曬乾。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為”:作,製成。“餌”:藥餌。“已”使動用法,使……離去,這裏意為。“大風”:麻瘋。“攣碗”:手腳不能屈伸的一種病。“瘻”:脖子腫。“癘”:惡瘡。“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覺的肌肉,壞死的肌肉。“三蟲”:人體內的寄生蟲。①“其”:指所要述説的事。“太醫”:御醫,皇帝的醫生。“聚”:收聚。“歲”:名詞用作狀語,每年。②“其”:指蛇。“二”:兩次。“募”:徵集,召募。②“者”:指人。“當”:當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入”:繳納。“人”:民,避諱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於此,在這件事上。

3.內容。

提問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異蛇的劇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爭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頂替租賦。

提問二:作者寫這些要説明什麼?

講解:作者寫這些是要説明永州之民的這種遭遇乃是皇帝詔令(“王命”)給帶來的。

第2段

l.叫一名同學朗讀。

2.詞句。

有蔣氏①者,專其利三世吳。問①之,則日:‘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②之十二年,幾死②者數矣。’言③之,貌若甚戚③者。

①“者”:錶停頓,“專”:獨佔,享有。“其”:指捕蛇以抵租賦。①“之”:代蔣氏。“則”:卻。“於”:在。“是”:這事。“嗣”:繼承,接續。“為”:做,幹。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賦這事。“幾”:幾乎,差點兒。②“者”:指“兒死”的情況。“數”:多次。③“之”:代以上説的這些話。“貌”:臉色。“若”:好像。“甚”:很。“戚”:悲哀。③“者”:指其表情。

3.內容。

提問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這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蔣氏悲哀地敍説他一家三代都幹這捕蛇以抵租賦之事的悲慘遭遇。

提問二:這段首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介紹,是否還有別的意思?

講解:首句不只對蔣氏作介紹,更在抒發作者內心的悲憤之情,“專其利三世矣”,語中含有強烈的譏諷意味。

第3段

1.全班齊讀。

2.詞句。

餘悲①之,且日:“若毒②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悲”:憐憫。①“之”:代蔣氏。“且”:並且。“若”:你。“毒”:怨恨。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賦這事。“將”:打算。“告”:告訴。“於”:及於,給。“蒞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蒞”,臨,統管,治理。“更”(gēng):更換。“役”:差事。“復”:恢復。“則”表連接,那麼。“何如”:如何,怎麼樣。

3.內容。

提問:這段寫什麼?

講解:這段寫作者憐憫,同情蔣氏的不幸,並告訴蔣氏打算用“更役復賦”的辦法為他解除不幸。

第4段

1.叫一名同學朗讀本段。

2.詞句。

蔣氏大成,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①之乎?則吾斯役②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③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戚”:悲哀。“汪然”:淚水盈眶的樣子。“涕”:眼淚。“君”:敬稱。“將”:打算。“生”:使動用法,使……活。①“之”:代自己,我。“斯”:這。②③“之”:的。“未若”:不如。“甚”:厲害。“向”:舊時,往昔。“為”:做,幹。“病”:苦。這幾句寫蔣氏極為悲哀地回答作者,説如果恢復他的租賦,那麼這給他帶來的不幸要遠比捕蛇給他帶來的不幸大得多。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①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八,號呼②而轉徒,飢渴③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④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令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令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令其室十元四五焉。非死則徙爾。⑤而吾以捕蛇獨存。

“自”:從。“是”:這。“鄉”:行政區域單位。“積”:累積。“於”:到。“歲”:年。①“而”:表承接,意為在這60年間。“生”:生活。“日蹩”: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詞用作狀語;“蹙”,緊迫,減縮。“蟬”:盡。“竭”:窮盡。“號(h?)呼而轉徙”:哭喊着輾轉遷徙;②④“而”:連接狀語與調語。③“而”:因而。“頓”:困厄。“踏”:倒下。“觸”:接觸,冒着。“犯”:觸犯。“呼噓”:呼吸。“毒病”:有毒的疫氣;“癘”,疫病。“往往”:常常。“相藉”:互相壓着;“藉”,坐卧其上。“曩”:往昔,從前。“室”:家。“焉”:語氣詞。“非……則……”;不是……就是……。“徙”:遷徙。“爾”:語氣助詞,罷了。⑤“而”:但是。“以”:因為,由於。“存”:存活。這幾句是蔣氏自述鄉鄰在這60年間“非死則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卻由於捕蛇抵賦而存活下來。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①平東西,隳突②乎南北,譁然①而駭者,①雖雞狗不得寧①焉。吾河仿②而起,視其擊,③而吾蛇尚存,則弛然④而卧。謹食之,時⑤而獻②焉。退③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③焉;其餘,則熙熙①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②雖死③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悍吏”:兇暴的官吏;“悍”,蠻橫。“之”:取消句子獨立性。“叫囂(xid。)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為叫囂隳突乎東西南北;“叫囂”,呼喊喧鬧;①②③“乎”:於,在;“隳突”,衝撞毀壞。“譁”:吵嚷,喧譁。①②④⑤?“而”:連接狀語與調語。“駭”:驚擾。“者”:指上述“叫囂……而駭”的騷擾惡行。①②“雖”:即使。“寧”:安寧。①③“焉”:語氣詞,啊。“佝佝”:心有顧慮的樣子。“其擊”:那個瓦罐。③“而”:順連。“弛”:放鬆。“謹”:謹慎小心。①“食”:飼,餵養。“時”:按時。②“焉”:之,代蛇。“退”:歸家。③“而”:就。“甘”:味美。②“食”:吃。“以”:而。“盡吾齒”:過完我的歲月;“齒”,人的年齡。“蓋”:連詞,承接上文申説原因,沒有實在意義。“犯”:觸犯,冒。“二”:兩次。“熙熙”:快樂的樣子。“豈”:哪裏。“若”:像。“旦旦”:天天。“是”:代上句之“犯死”。“已”:已經。“安”:怎麼,哪裏。“毒”:怨恨。這幾句是蔣氏自述比起鄉鄰們因繳納租賦而受悍吏騷擾蹂躪,天天遭受不幸,他幹捕蛇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兩次,其餘時間就可“熙熙而樂”。這些話顯然含着譏刺,含着怨憤。

3.內容。

提問:本段主要寫什麼?説明什麼?(要求各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本段主要寫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賦重壓下“非死則徙”的悲慘遭遇;説明苛賦之害比毒蛇之害更為厲害,更加可怕。

第5段

1.全班同學齊讀。

2.詞句。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①以蔣氏①觀①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②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③之説,②以俟夫②觀人風者得焉。

“而”:表承接。“愈”:更加。“苛政”:殘酷的政令。“猛”:兇暴。“於”:比。“乎”:於,對。“是”:代孔子的話。“今”:現在。①“以”:根據。①“觀”:看。①“之”:代孔子之言。“猶”:仍然。“信”:可信。“孰”:誰。“斂”:賦税。②“之”:的。“毒”:害。“甚”:超過。“故”:因此。“為”:為了。③“之”:代上述之事。“説”:寫此“説”。②“以”:而,表目的。“俟”:等待。“夫”(fú):指示代詞,那。②觀”:考察。“人風”:民風,民情風尚;“人”,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得焉”:得到它;“焉”,之。

3.內容。

提問:結尾這段寫什麼?

講解:結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憤慨地譴責其害遠遠超過毒蛇劇毒,比毒蛇之害慘酷得多的重賦苛政,同時言明寫此説的目的。

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為了表情明意,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講解:本文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①襯托。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願幹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澤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對比。以其鄉鄰60年來由於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實詞總結(文中只作一種解釋者不列)

為:①作,製成。“然得而腊之以為餌”。②做,幹。“今吾嗣為之十二年”。③為了。“故為之説”。

已:①離去,意為醫治。“可以已大風”。②已經。“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賦:①徵收。“歲賦其二”。②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瘍:①惡瘡。“可以已……瘻、癘’。②疫病,疫氣。“呼噓毒病”。

入:①繳納。“當其租人”。②收入。“竭其廬之入”。

歲:①每年。“歲賦其二”。②年。“積於今六十歲矣”。

甚: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厲害。“末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③超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平!”

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噓毒病”。③害。“孰知賦斂之毒……”

生:①活,存活。“君將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鄉鄰之生日蹙”。

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引,飼。“謹食之”。

觀:①看。“今以蔣氏觀之”。②考察。“以俟夫現人風者得焉”。

虛詞總結

之:①的。“永州之野產異蛇”。②取消句子獨立性。“悍吏之來吾鄉”。③代詞。“問之,則日”(代人,他)“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為之十二年”(代事)“以齧人,無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話語)而:①表並列。“黑質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並且。“君將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卻。“而吾以捕蛇獨存”。⑤連接狀語和謂語。“號呼而轉徙”。

以:①而,如果。“以齧人,無御之者”。②用,拿。“太醫以王命聚之”。③因為。“而吾以捕蛇獨存”。④根據。“今以蔣氏觀之”。⑤表目的。“故為之説,以俟夫現人風者得焉”。

焉:①兼詞,於此。“永之人爭奔走焉”。②之。“時而獻焉”。③語氣詞。“今其室十無一焉”。

乎:①嗎。“君將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平!”③(句中)於,在。

“叫囂乎東西”。

於:①在。“吾祖死於是”。②給。“餘將告於蒞事者”。③及於,到。“積於今六十歲矣”。

④比。“苛政猛於虎也”。

【小資料】

一、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20歲中進士,25歲又考取博學宏詞科,才學過人。先後在地方與中央任官員,32歲參加王叔*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改革僅歷時七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馬。十年後才被改派到更邊遠更落後的(廣西)柳州當刺史(故又稱柳州),政績顯著。但因長期受壓抑,內心抑鬱,健康狀況惡化,病死柳州,年僅47歲。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二、柳宗元被貶永州經過。

唐順宗因病,很多事情靠他的老師王叔文出主意。王叔文在朝臣柳宗元、劉禹錫等幫助下,着手自上而下的改革。他們借皇帝的名義下令減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停止地方官對朝廷的進奉,降低鹽價,取消宮市,任用正直的官員,懲罰大貪污犯……這些措施立刻遭到頑固派的反對。反對派們聯合起來逼有病的順宗下台,擁立其長子李純繼位為憲宗。頑固派上台後,王叔文被殺,柳宗元、劉禹錫等被貶到邊遠荒涼的地方做司馬。改革歷時僅七個月即天折。

805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那時的永州極荒僻落後,司馬是刺史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實際上仍被當作罪犯看待的,反動集團還經常對他進行種種無中生有的人身攻擊和政治迫害。柳宗元在永州將近十年,目睹人民的疾苦,眼見官府的腐敗、豪強的剝削,憤而為詩為文,反映人民疾苦。同時,他廣泛鑽研古今典籍,探討哲學、歷史、社會、人生問題,努力著述,積極宣傳進步思想,並與韓癒合作,提倡散*新(當時稱古文運動),一方面進行理論指導,一方面創作大量優秀的散文作品,樹立良好範例。韓愈與柳宗元是中唐古文運動的導師,他們的作品代表唐代散文的成就,對散文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宋代諸家及明清散文家都是沿着韓、柳所指示的散文發展道路前進或直接師承韓柳的作品的,可見他們在中國散文的崇高地位。柳宗元在永州還遊覽了許多山水,寫了許多精美的山水詩文。他曾寫了一篇《囚山賦》,把環繞四周的連綿不斷的山峯看作囚牢,悲慨自己不能出去。

三、時代背景。

蔣氏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更”。“六十歲”指唐玄宗天寶中期(746~750)到唐憲宗元和初期(805~810)這一段時間。這時,戰爭頻仍,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朱?(cǐ)叛亂等禍亂接連發生,全國税户比唐玄宗時期減少四分之三,而兵員卻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隨意增設税收官,多立名目,舊税加新税,無休無止,民不堪命。儘管在唐德宗時頒佈了“兩税法”(分夏、秋兩次交税,即課文中説的“歲賦其二”),並明文規定不準另外“加斂一文錢”,但不過是一紙空文,事實上税外有税,雖“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存留户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柳宗元“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論斷是完全符合當時事實的。

四、《苛政猛於虎》(原文見課本p.230)譯文。

孔子從泰山旁經過。有個婦女在墳墓上哭,哭得很傷。。孔子靠在車前的橫木上動情地聽,叫子路去問那婦女出了什麼事。子路問道:“您這樣痛哭,實在好像有重大的傷心的事情。”那婦女説:“是的。從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而後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兒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聽了子路的回報後説:“那她為什麼不離開這裏呢?”子路説:“因為這裏沒有兇殘的政令。”孔子説:“你們這些年輕人要記住啊,兇殘的政分比老虎還要兇猛!”

五、重點內容圖示。

對比角度

鄉鄰賦斂之苦

蔣氏捕蛇之“樂”

通過對比揭露“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

一、生存情況

因賦税務局而號呼轉徙,飢渴頓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獨存

二、生活狀況

因賦税而受悍吏的騷擾,譁然而騙,雞狗不寧

弛然而卧 熙熙而樂

三、危險次數

旦旦有是

一歲之犯死者二

四、死亡先後

六、譯文。

永州的郊野生長一種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質,白色的花紋;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沒有什麼辦法醫治。然而捕捉到這種蛇,把它曬乾用作藥餌,可以用來治癒麻瘋、手腳拳曲、脖腫、惡瘡,消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當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兩次,召募能夠捕到這種蛇的人,讓他捕蛇來抵他的租賦。永州的百姓爭着幹這差事。

有個姓蔣的,獨自享受這捕蛇抵賦的好處已有三代人了。我問他,他卻説:“我爺爺死在捕蛇抵賦這差事上,我父親死在這差事上。現在我接着幹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幾次差點兒死掉。”他説這些話時,臉色好像很悲哀。

我憐憫他,並且説道:“你怨恨幹這差事嗎?我打算去告訴主管官,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租賦,你看怎麼樣?”

他大為悲傷,眼淚汪汪,説道:“您想哀憐我,讓我能夠活下去嗎?那麼我告訴您,我幹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遠不如恢復租賦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幹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住在這個地方,三代人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這六十年間,鄉鄰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們把田裏的出產全部拿出,把家裏的收入全部用盡,(也交不夠租賦),只得哭號着輾轉遷徙,飢渴交迫而倒斃在地,頂着狂風暴雨的襲擊,受着嚴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帶毒的疫氣,常常是死去的人一個壓一個。從前和我爺爺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户當中難得有一户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户當中難得有兩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户當中難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絕了就是遷走了。聯而我卻由於捕蛇而獨自存活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這個地方,四外狂喊亂叫,到處騷擾毀環,氣勢洶洶,驚駭鄉里,就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啊。我心中惦記,起身看看那瓦罐,蛇還在裏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餵養蛇,到時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後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裏長出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餘時間我就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了。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有死亡臨頭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鄉鄰已經是要晚了,我怎麼敢怨恨這差事呢?”

我聽了他的話更加痛心。孔子説:“殘酷的政令比猛虎還兇暴。”我曾經懷疑過這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孔子的這句話仍然是可信的。唉!誰知道租賦的禍害大大超過這種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為這事寫了這篇“説”,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七、有爭議的問題。

(一)關於“爭奔走焉”。

“爭奔走焉”課本註解為“爭着去做(捕蛇)這件事”,照這樣理解便是“永之人”都爭先恐後去捕蛇,也就是説,誰捕了蛇都可以“當其租人”了。其實不然。“爭奔走焉”是指“永之人”爭着向官府謀求捕蛇這一差使説的。理由如下:

文中開頭一段便交代説:“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募有能捕之者。”從而可見,捕蛇這一差使是要經過申請應幕而被官府批准方可為之。況且,這一差役名額不是很多,而是一鄉只有一名。因此,蔣氏才能“專其利三世”。士。果人人皆可捕蛇“當其租入”的話,那麼,蔣氏還怎能“專其利”呢?況且,文中也明明説過:“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可見這個差使是由官府批准的固定人員來擔承的。因而“爭奔走焉”之所“爭”,應是爭着向官府謀求這一差使,而決不是指的爭着去捕蛇。

(二)關於“可政”。

《捕蛇者説》一文中有這樣一句:“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課本對這句的解釋為: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

“顯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釋為“苛酷的統治”,就連現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學語文文言文譯註》《文言文譯釋》《文言文釋譯》《國中古文譯註》等,也都將“苛政”解釋為“苛酷的統治”,“殘酷苛刻的政治統治”或“殘酷的統治”,這些註釋,既沒有弄清“苛政”的具體意義,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民看似通)煩,實質上並不準確。

“苛政猛於虎也”源於《禮記·檀弓下》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辭源》將“苛政”解釋為“繁碎、殘酷的政令”。《辭海》則將它解釋為“煩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賦税”。既説“政令”,又言“賦税”,使人不知何者為佳。這樣解釋很不符合“信、雅、達”這一翻譯標準。

從“苛政”本身的意義來看,“苛”,許慎《説文解字》釋為“小草也。從草,可聲”,可見“苛”的本義只表示“小草”,由這一本義又可引申為“瑣碎、細小、繁榮”等義項,如《後漢書·陳寵傳》:“肅宗初,為尚書。是時承水平故事,吏政尚嚴切,尚書決事率近於重。寵以帝新即位,宜改前苛俗。”“苛俗”即指繁瑣的社會風俗。“苛”當作“繁瑣、細小”之義。

又如:

“反形未見,以苛細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漢書·梨布傳》)

“去煩弱苛”,(王褒《四子講德論》)

“(沛公)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

《漢書·高祖紀》)

以上各例中的“苛”,均作“繁瑣、細小”講,可見,“苛”的這一義項在古代漢語當中還是極為普遍的。所以,筆者認為,“苛政”的“苛”也應作“繁瑣”理解,這樣更能準確地反映出當時賦税之多之重。

“苛政”的“政”也不應解釋為“政治”“統治”或“政令”,從音韻學的角度來看,“政”和“徵”同屬上去聲母系統中的“照”母,韻母系統中的“耕”韻,根據主音通假的原則,即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裏同音或近音的字可以通用和假借,“政”可作“徵”的假借字,“徵”所表示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是“政”的意義,即“政”和“徵”在“賦税、徵用”這一意義上是相同的。在古代漢語中,“政”和“徵”相通也是不乏其例的,如:“什一,去關市之政”(《孟子·滕文公下》),“政,讀為徵,謂賦税及接役也,誅求無已則日苛政”(王引之《經義述聞》。又如“均人掌均地政”(《周禮·均人》),鄭玄注:“政,讀為徵。地徵,謂地守、地職之税也。”所以,“苛政”即“苛徵”,意思是“繁瑣的賦税”。

從《捕蛇者説》所反映的內容來看,文章是作者被貶到永州任司馬時寫的,雖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但他仍關心人民疾苦,對於給當時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苛捐雜税,作者尤為憎恨,《捕蛇者説》正反映了作者這一愛憎分明的思想,儘管永州的“異蛇”是“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而,“永州之人”卻“爭奔走焉”,的原因是捕蛇可以“當其租人”,可見,為了逃避租税,人們要冒多大的風險!作者對《禮記》中“苛政猛於虎”一句的引用,正是為了揭露雜捐重税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這一社會現實。所以,把“苛政”解釋為“繁雜的賦税”更能具體地反映作者的寫作意圖。

國小語文老百曉國小語文 篇二

教學目的:

1.認識13個生字,做到會認、讀熟,鼓勵學生看上下文隨文識字。

2.掌握10個生字的音、形、義,能自主分析字形,並能在田字格內規範書寫。

3.熟讀課文,通過討論問題“為什麼大家説馬莎長大了?”懂得長大的標誌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關心他人,承擔責任。 馬莎長大了教案教學設計推薦

教具準備: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師生齊背《我長大了一歲》。教師:長大了一歲,多高興呀!有一個叫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長大。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馬莎長大了》(板題。齊讀。“莎”字註上拼音)“莎”是一個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節,認認字。

二、識字,初讀課文:自己試着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2.聽讀識字。師:大家聽着錄音,用心記你不認識的生字的名字(放錄音)

你打敗了哪幾只“生字攔路虎”?請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

(將掃描的課文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學生交流:我認識了第幾段第幾行的什麼字) 誰還有不認識的字?大膽找出來。

(學生反饋不認識的字)

哪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就由他來請一位同學當小老師教他,

(課堂營造生生互動的氛圍。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內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師可發問: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學生提出是根據上下文猜出來的,可對這種方法表揚鼓勵)

3.出示詞語

(課件顯示。從課文中將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摘出來,生字設置成紅色,帶拼音,兩個多音字“發”“覺”設置成藍色,如下:穿上 頭髮 有一次 掃地 乾淨 回家 倒水 懂事 但是 全家 覺得)

全班齊讀,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記一記

(當學生讀到兩個多音字時,教師提醒一下,這兩個字另外的名字叫什麼。)

(詞語接龍:男、女生輪流讀。)

4.出示13個生字

(課件顯示。將每個生字放在一粒種子中,學生每讀對一個字,種子就破土而出,長成小芽芽。)

師:這幾個生字非常調皮,它們鑽到了小種子裏,小朋友讀對了,種子就會變成小芽芽。你覺得哪個生字最難記,就勇敢地站起來讀。

(全班活動)

(遊戲:生字卡片開火車。)導語:小司機,快坐好,生字卡片開火車,嗚——(火車頭到哪一行,哪一行開火車讀。)

三、讀通課文,讀熟課文。

1.誰想讀第一自然段?怎樣才能長大呢?馬莎想了好多辦法。咱們趕緊看看吧!(將第一幅圖板畫在黑板上)

2.圖文結合,學習第二、三自然段。馬莎想了哪些方法?

(學生交流圖意。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她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又學姑姑的樣子,把頭髮捲成卷兒……”引導學生讀這句話,教師重點指導好“捲成卷兒”這個詞。)

看到這樣打扮的馬莎,大人們是怎麼説的?

(指導朗讀時,考慮到學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語氣,因此教師有必要做一下示範並加上動作)。隨之請1~2名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繼續範讀,然後再個別讀,全班讀。)

(交流體會:咱班小朋友對馬莎説點什麼?在討論中使學生感悟,成長的關鍵不是外表“像”)

馬莎又去幹什麼了?(同時出示第二、三幅圖)

3.圖文結合,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圖意)誰能看圖説一説?

(隨着學生交流的次序,引導學生自己小聲讀讀找出相應的段,然後組織彙報展示。將兩段活動分別打在投影儀上,根據學生讀書的次序,相機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指導學生讀好“就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地掃乾淨了。”做到通順、不漏字、不添字。另外,還要指導朗讀媽媽的話,教師可這樣引導:“哪個小朋友能像媽媽那樣,讀讀媽媽的話?”讀完後,請學生評一評,發揮以評促讀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説的話,學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讀之前,教師提醒學生看準每個字去讀,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組織男女生比賽,徵求同學們的意見,女生或男生想讀誰説的話,就讀一讀。將媽媽的話和爸爸的話,分別出示在屏幕上。引導學生注意:爸爸、媽媽誇小馬莎的話一樣嗎?哪兒不一樣?為什麼他們説的話不一樣呢?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成長的關鍵是要懂事——關心他人,承擔責任。)

爸爸説馬莎長大了,大人們也是這麼想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4.指名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組織交流:為什麼大家説馬莎長大了?

四、拓展活動:馬莎以後自己會怎麼做?(採取多種形式可以説,可以演……)

(三)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我”長大了一歲,改正了不少缺點。

2.學習編一段話,最後一句是:“我長大了一歲。”

3.認識13個生字,學習寫9個字。我長大了一歲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1.仿照課文的樣子,編一段話。

2.學習寫字,認識生字。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的樣子,編一段話。

教學準備:

課件(課文內容、詞語、生字),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願意認識他嗎?(出示人物課件及人物錄音)我叫王明,/今年六歲,已經上一年級了,我長大了,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願意看看我的進步嗎?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我長大了一歲》。(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1.聽老師讀文,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讀音。

2.學生試着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讀音,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畫個“△”,可以用拼一拼、猜一猜、問一問的方法來認識它。

3.分小組合作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小夥伴,小組成員在聽別人讀書時一定要聽清每個字的讀音。

4.指名讀,誰願意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自然段也可以)。

三、認識生字及詞語

剛才你們讀書時有沒有字音讀不準的或覺得有困難的,需要大家幫助的?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詞語。

1.看課件,出示詞語,學生齊讀。

一歲 亂飛 再見 弟弟 都要 欺負

妹妹 抹眼淚 大孩子 捉小鳥

2.看課件,出示生字,認讀生字。

(1)自由認讀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認讀生字。

(3)指名帶讀。

歲 亂 再 捉 弟 妹 抹

孩 都 眼 淚 欺 負

(4)討論交流,説出自己記字的好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記字)

指導:“長,再,看,我,要”的字形,並讓學生書空練習。

(5)比較不同點,組個詞語加以區別。

在( ) 妹 ( ) 地 ( )

再( ) 抹 ( ) 弟 ( )

指導:“欺負”的“負”讀輕聲。

課中休息:學唱一首歌《小松樹快長大》。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小組合作學習,思考:你都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疑問。

3.全班交流、質疑:可以任選其中喜歡的一段説一説因為我長大了一歲,所以我改正了什麼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學會?

提示:回答時要用上“因為……所以”這個句式。

板書:

不捉小鳥

不欺負弟妹

學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隨着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每一段內容及圖片),同時指導朗讀。

指導看圖,同時指導:“你們”都指誰,捉小鳥,欺負小弟小妹為什麼不對?

(滲透熱愛大自然,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5.討論: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學會”?

6.各小組再讀課文,任選自己喜歡的一段進行邊朗讀邊表演的比賽。

五、練習背誦

教師:你們剛才朗讀得好,表演得也好,這篇課文寫得這樣好,你們試着把它背下來好嗎?

自由背誦——小組練背——指名背誦。

六、説話練習

1.小組合作學習

個人在小組中説説自己的進步,然後仿照課文的樣子,編一段話,最後一句是“我長大了一歲。”

2.個人彙報所編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動作表演。

七、寫字練習

國小語文老百曉國小語文 篇三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關於數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14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

3、啟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關於數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14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

一、談話導入

1、在晴朗的夜空,我們一抬頭就看見深藍的天空中有許多小星星,你們能不能説説它們是什麼樣兒?

2、説得真好,小星星亮晶晶的,還一閃一閃的,真美啊!而且又那麼多,可是是不是真的數不清呢?你有沒有試着數一數呢?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個喜歡數星星的孩子,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了。揭示課題,全班齊讀。

3、根據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歸納並板書重點問題:a 、着個耗資是誰?b、他是怎麼數星星的?(用什麼方法)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用筆圈畫不認識的字和自己認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篇。

2、聽老師讀課文,注意生字和難讀的句子的讀法。

3、同桌互相讀課文,主義正音。

4、分小組用學過的方法自學生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2、小組彙報識字方法。

3、遊戲鞏固生字。

4、小組輕聲齊讀課文,邊讀邊想課前提出的問題。

5、説説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讀了課文你們知道張衡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嗎?(簡介其人)

現在我們再一起來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到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四、細讀課文,解疑。

1、師生交流問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a、張衡是用什麼方法數星星的?是不是一顆一顆數就能夠數得清?為什麼不是?

b、從哪兒看出星星多很難數?指導讀句。

c、星星那麼多,這麼難數,你覺得能數得清嗎?(指導讀爺爺説的話)

d、那麼張衡是這麼認為的嗎?他是怎樣想的?怎麼做的?找出句子讀讀。

e、大家都覺得星星又多又難數,可張衡卻“一直”數,還説應當數得清,你覺得他是個怎麼樣的孩子?(有決心、信心)

f、為什麼張衡這麼喜歡數星星呢?(星空很美)從哪兒看出來呢?(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你還覺得夜晚的星星象什麼?

g、怎麼是不是光*有決心就能夠數得清有幾顆呢?張衡遇到了困難嗎?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幫助他?這方法是誰想出來的?你還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h、後來,張衡就用什麼方法來數星星了呢?你們找到他數星星的方法了麼?

i、學到數星星的方法後,他是怎麼做的?他還發現什麼?

j、專橫從小就這麼喜歡天文這麼刻苦,長大後成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指導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五、課堂總結

1、學完了課文,你喜歡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嗎?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

2、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説嗎?

六、學寫生字“星、晚”

一、檢查鞏固識字

1、抽讀字卡(指讀—齊讀—開火車讀)

2、用“注視”練習説話。

二、讀課文,講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

2、講故事。

3、你喜歡張衡嗎?你覺得他的個怎樣的人?

三、指導寫字

國小語文老百曉國小語文 篇四

1、瞭解祖國山水的美麗景色,初步培養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

3、仿效課文中的句子,把句式“什麼像什麼”的句子寫完整。

4、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疊詞的特點,學會運用;通過2、3、4段課文的學習,知道祖國的田野、高山、綠水都很美麗。

教學難點:理解“為什麼把車窗比作照相機”;仿效課文中的句子,把“什麼像什麼”的句子寫完整。

投影片、錄音帶、生字卡片

3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2、學習生字,理解部分詞語。

3、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祖國”,問: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叫中國)教師講述:我們的祖國形狀像大公雞(出示地圖)我們的祖國有許多高山(泰山、喜馬拉雅山等)有許多大河(長江、黃河等)板書:這許多山山水水就叫做”山水”。這些山河非常美麗。板書:多美麗。

2、回顧第2冊中學過有關祖國山河美的課文。《祖國到處有歡樂》

3、教師引入本文:這篇課文寫祖國哪些山河很美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聽錄音讀課文,標號自然段,課文寫了“祖國哪些山水”?

三、自學字詞,檢查預習。

1、自學字詞

(1)邊讀邊劃出生字及詞語,讀準發音。

(2)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3)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4)分節讀課文,讀準讀通讀順。

2、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節,及時正音。

3、看卡片讀出字、詞。

4、討論理解的詞語。

四、讀議第1節。

1、指名讀第一節。邊讀邊想:這一節有幾句話?(3句)

2、指名讀第一句。“轟隆隆,轟隆隆”指什麼聲音?(火車開動的聲音。)

3、指名讀第2句。

火車像什麼?板書:“駿馬”

什麼叫”駿馬”?(跑得很快的馬。)

駿馬在什麼地方跑得歡?理解“原野。”(指廣闊的平地、田野。)

比較句子(1)駿馬在原野上跑得快。

(2)駿馬在原野上跑得歡。

你覺得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

(第2句好因為在火車裏能看見祖國的美麗山河,心裏高興,所以用跑得歡比較好。這裏的“歡”也包含快的意思。)

指導用與愉快的心情讀這句話。

4、指名讀第3句話。

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把車窗比作照相機。)為什麼把車窗比作照相機?(照相機能把鏡頭外面的景物拍成照片,透過車窗可以使人們將外面的景物印在腦子裏,所以把車窗比作照相機。)為什麼説拍下了一張張活動的照片?(照相機拍的照片是不會動的,火車在向前奔跑,從車窗裏看到的景物是一閃而過的,所以説車窗拍下的是活動的照片。)

比較:“一張”與“一張張”。

(“一張”表示只有一張;“一張張”表示數量多,不止一張。)

5、齊讀第1段,用帶有喜悦的心情來讀。

五、複習鞏固,指導書寫。

1、抽讀本課學習的生字詞語。

2、指導書寫。

3、作業

1.瞭解祖國山水的美麗景色,初步培養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仿照課文中的句式,把“什麼像什麼”的句子寫完整。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學習木課生字、新詞,讓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

難點:理解文中幾個句子的意思。

3課時

一、談話揭題。

小朋友,你們喜歡旅遊嗎?到過哪些地方?能説給大家聽聽嗎?

(在學生講述後小結):哦,我們班的同學,到過那麼多的地方,真不錯,你們覺得到過的那些地方,好嗎?美不美?——

是呀。我們的祖國很大,景色秀美;今大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向我們介紹祖國的美麗山水的(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讓學生聽課文錄音,聽錄音前出示學習要求:

1.邊看課文邊聽錄音,聽清帶拼音字的正確讀音。

2.想一想:課文介紹廠哪些美麗的景色? (讀一讀,讓學生明確要求。)

三、再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想想怎樣記住它,並聯系文中的句子想想意思;)

四、檢查自學,討論交流。

1.檢查生字注音,重點正音:撒、富;

2.字形分析,重點分析下列字的字形:肩,寬、岸、撒。

3.分節指名讀課文、正音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寫好“窗、望”兩個生字)

一、複習檢查。

卡片認讀生字;

二、學習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廠生字,也大致瞭解了課文所寫的美麗景色。那麼,寫祖國美麗景色的是哪幾段課文呢? (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①齊讀第一段。

②討淪,理解:

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講什麼? “轟隆隆”是什麼發出的聲音?

出示句子:火車象駿馬,在原野上跑的歡。

理解:怎樣的馬叫駿馬?這一句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比?

怎麼樣的地方叫“原野”?為什麼説“跑的歡”,而不説“跑的快”?

出示句子:車窗象照相機,拍下了一張張活動的照片。

理解:照相機拍下的照片,原來是不動的,但這裏為什麼説拍下了一張張活動的照片?

出示活動幻燈片(板書:活動的照片),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課文為什麼把窗口看到的景色比作一張張活動的照片。

③齊讀這一段課文;

2.繼續讀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車窗裏小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板書:田野高山綠水)

它們分別是哪一節? (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課文)

①學習第2段,指名讀課文

理解“一張照片是田野”這句話的意思:

田野美麗的景色是怎麼樣的呢?書上是怎麼寫的?用“——”劃出,齊讀2、3兩句。(板書:望不到邊)

出示畫片,理解“望不到邊”。“望不到邊”説明田野怎樣?還有哪些地方也是望不利邊的?

小結,整體理解: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寫什麼?2、3兩句寫什麼?練習感情朗讀課文,

②用學習第2段的方法學習第3段課文;

出示學法:1.細讀課文。

2.想一想“我”從車窗裏看到什麼。

3.景色怎樣美?用“~~~~~”劃出有關句子。

4.感情朗讀課文。

師扶着生學第三段課文。

檢查,反饋:出示圖片,理解“手牽着手,望不到頂、肩挨着肩”的意思:

板書:手牽着手肩挨着肩

③用上面的方法門學第4段課文。

反饋、交流:

出示圖片,理解“望不到岸”、“星星點點”的意思,説説這些詞語寫出了什麼。

三、指導完成課後題3。

四、完成《課堂作業本》上的相應習題。:

一、複習導人。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作者在火車上通過車窗看到了祖國的美麗景色。下面我們一起把2、3、4段課文一起讀一遍,(採用引瀆的方法朗讀)

二、學習第5段課文。

課文中的“我”坐在火車上,看到的景色是不是隻有這些呢?

1.齊讀最後一段課文,

(板書: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國山水多美麗! )

2.找出課文中與這一段相同的句子,想一想,這些句子説明火車還在怎樣,小朋友還會看到窗外哪些美麗的景色。

3.總結:火車在前進,我們的祖國這麼大,美麗的山山水水這麼多,看是看不完的,寫也是寫不完的,所以作者説一一再次齊讀最後一句。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延伸。

説説讀了課文,你現在最想説的是什麼。

小朋友,我們的祖國:土地廣大,景色優美,我們為有這樣的祖國而感到自豪,我們都愛自己祖國:

欣賞歌曲《祖國、祖國我愛你》、

四、完成課堂作業本上未做的作業。

田野:望不到邊

活動的照片 < 高山:望不到頂 手牽着手 山山水水看不完

肩挨着肩祖國山水多美麗

綠水:望不到岸 星星點點

撒網捕魚

國小語文老百曉國小語文 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3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地複述課文。

3.認識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複述。

難點:理解"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詞卡、小黑板。

8 動手試一試

錯誤 正確

科學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覺得不對

瑪麗亞(試驗)奇怪 問

説不明白

課內:描紅、寫字、複述課文

課外:把課文複述給爸爸媽媽聽

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8 動手試一試

2、解釋題意

"動手試一試"裏的"試",意思是"嘗試"、"試驗"的意思;試一試是嘗試一下;動手試一試是動手做一做,看結果是什麼樣的意思。動手做和動腦子想應當結合起來,但有時要強調動腦子想,而有時就要強調親自動手做。這篇課文就是強調要親自動手做。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標好節號。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本課的生字,能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實驗覺得漫問題正確科學家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卡。

另麗夫試一試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讀生字詞,注意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3)瞭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另:另外。

問題:要解決的疑問。

覺得:感覺到。

正確:對。

科學家:作科學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詞卡讓學生讀,

3、個人練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教認新偏旁

1、指導要點。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逐字講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試:斜鈎上不能加"撇"。

驗:學會新偏旁"馬字旁";右部三點,左中兩點是側點,右點是撇點。

確:學會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筆是"撇"不是"豎"。

(2)其他要描紅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麗:下部半框中只有一點。

科:右部兩點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應略高些。

2、書上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五、佈置讀課文,思考問題。

1、科學家做了什麼實驗?提了什麼問題?兩個同學怎麼回答的?

2、瑪利亞作了什麼是實驗?提了什麼問題?科學家怎麼回答的?

3、瑪利亞後來成了什麼樣的人?

一、檢查複習

提問上節課留的思考題,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讀訓練

1、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進行講讀。

第一部分:

(1)指名讀

(2)問:第一段講了什麼?

(3)第二段有幾句話?每一句分別説了什麼?"這是為什麼"會產生什麼結果呢?

(4)第三四段説了什麼?

(5)看圖回答問題。

圖上畫有幾個人?他們是哪些人?桌子上擺着什麼?科學家的手勢説明他在説什麼?

(6)小結:這部分講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兩個同學分別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第五段有幾句話?分別説了什麼?"瑪利亞"是畫上哪個人?她是怎麼動手做試驗的?結果她看到了什麼?"哎呀"是什麼意思?

(3)第六段有幾句話?分別説了什麼?從什麼地方看出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科學家有什麼反應?"只有……才能……"這句話強調什麼?

(4)小結:這一部分講的是瑪利亞作了試驗,向科學家提出問題,科學家作了回答。

(5)齊讀第二部分。

三、佈置再讀課文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體會、收穫?

2、照課文習題三的要求抄寫詞語。

一、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講訓練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説了什麼?

3、簡介居里夫人。

4、為什麼這篇課文最後要寫這一句話?

三、總結

這篇課文説的是居里夫人小時侯學習有疑問就親自做試驗,得到正確的答案。説明了"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道理。

你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後,有什麼收穫和體會,可以自由談談。

四、朗讀指導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點詞語,讀時要強調語氣,如"丟進小石子水漫放進金魚水不會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寫瑪利亞心理活動的詞"覺得不對説不明白奇怪問"要讀得清晰,掌握好語氣和語速;歎詞"哎呀"要讀出驚奇的語氣;反問句"您為什麼……錯誤的問題"要讀出有禮貌而自信的語氣。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讀,顯示後面詞語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視。

五、複述指導

1、揭示覆述提綱以啟示學生複述的順序。

2、利用板書,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串連。

3、指名複述,師生評議。

4、同座二人交替複述,互提意見。

六、作業練習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科如另

種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説一句話。

3、聽寫:"有些問題……正確的答案"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裏人聽。

[2]  下一頁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個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生詞。

3、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

生字詞的朗讀書寫。

教學難點: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有關誰的故事?

2、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課題?

3、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讀一讀。

一杯水魚鱗哎呀

往外漫他倆答案

實驗科學家試一試

三、回答問題,初步理解課文。

四、指導讀通讀順。

五、生字指導書寫。

六、作業。

課本上描紅。

七、課堂練習。

《習字冊》上相應部分仿影、描紅、臨寫。

八、課堂小結。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生詞。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

初步複述課文。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

科學家給國小生做了個什麼實驗。

二、學習1-4自然段。

1、朗讀"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就不會往外漫。"這是為什麼呢?

看圖,一個同學説了什麼?另一個同學呢?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

2、指導朗讀。

三、學習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

瑪麗亞是怎麼想的,又是怎樣做的?

2、學生回答。

3、有感情朗讀。

4、分角色朗讀。

反覆誦讀,深刻體會。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瑪利亞到底是誰呢?請學生介紹一下。

五、學習生字。

學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別組詞。

六、課堂作業。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課本上描紅。

3《習字冊》上相應的生字仿寫、臨寫。

七、課堂小結。

教學內容: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的複述課文。

2、複習鞏固生字,能用有關詞語進行説話練習。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複述課文;生字詞的書寫與朗讀。

教學難點: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指導複述。

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

兩個同學的回答

科學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嘗試複述。

四、請學生複述。

五、分角色朗讀。

六、學生生字,學生分析字形,並口頭組詞。

七、課堂練習。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聽寫。

3、課本上描紅。

4、《習字冊》上的仿影、臨寫。

八、課堂小結。

上一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