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精品多篇】

詞語註釋 篇一

⑴確乎:的確。

⑵空虛:裏面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不充實。

⑶涔涔(céncén):形容汗、淚等不斷往下流的樣子。

⑷潸潸(shānshān):形容流淚不止的樣子。

⑸伶伶俐俐:聰明靈活。指十分聰明。

⑹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⑺罷了:而已。

⑻遊絲:蜘蛛所吐的絲,飄蕩於空中,故稱遊絲。

作者簡介 篇二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實秋,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梅雨潭的綠》、《荷塘月色》。

朱自清:匆匆 篇三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户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1922年3月28日

詩人把空靈的時間,抽象的觀念,通過現象來表示,而隨着詩人情緒的線索,去選擇、捕捉那鮮明的形象。詩人的情緒隨着時間從無形到有形,從隱現到明晰的一組不斷變化的畫面而呈現出起伏的浪花。典型的短小精悍,個人覺得確實寫得很好,這麼短的文章把這個話題剖析得很深刻,和大家分享一下!

朱自清名言名句 篇四

1、教育者須對於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對於他的上帝一樣……我斥責那班以教育為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

2、因為人生有限,我們若能夜夜有這樣清楚的夢,則過了一日,足抵兩日,過了五十歲,足抵一百歲;如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至於夢中的“苦樂”,則照我素人的見解,畢竟是“夢中的”苦樂,不必斤斤計較的。

3、這年頭人們行樂的機會越過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過節;所以年情節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從前那樣熱狂地期待着,熱狂地受用着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憶,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着罷了。

4、艙前的頂下,一律懸着彩燈;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豔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綵。這燈綵實在是最能鈎人的東西。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裏映出那輻射着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裏,聽着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

5、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6、在歐亞兩洲的交界處,有一段路頗有些中國意境,綿延不斷的青山與悠然流着的河水,在幾里路中只隨意曲了幾曲。山高而峻,不見多少峯巒,如削成的`一座大圍屏。車在山下沿着河走;河岸也是高峻,水像突然掉下去似的。從山頂到河面,是整整齊齊的兩疊;除曲了那幾曲外,這幾里路中都是整齊的。整齊雖已是西方的好處,但那高深卻還近乎中國的山水詩或山水畫。河中見一狹狹的小舟,一個人坐着緩緩地划槳,那船和人都灰暗的顏色;這才真是中國畫了。

7、北來以後,不知怎樣,夜夜有夢,而且不一其夢。但我究竟是新升格的,夢儘管做,卻做不着一個清清楚楚的夢!成夜地亂夢顛倒,醒來不知所云,恍然若失。最難堪的是每早將醒未醒之際,殘夢依人,膩膩不去;忽然雙眼一睜,如墜深谷,萬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牆上痴痴地等着!我此時決不起來,必凝神細想,欲追回夢中滋味於萬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懷念着些什麼而已。雖然如此,有一點是知道的:夢中的天地是自由的,任你徜徉,任你翱翔;一睜眼卻就給密密的麻繩綁上了,就大大地不同了!

8、東風裏,掠過我臉邊,星呀星的細雨,是春天的絨毛呢。

9、我以為藝術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氣;使人聽着蕭管的悠揚,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鵝絨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煙的輕,籠罩着我們;我們怎能不歡喜讚歎呢?這是由她的動作而來的;她的一舉步,一伸腰,一掠鬢,一轉眼,一低頭,乃至衣袂的微揚,裙幅的輕舞,都如蜜的流,風的微漾,我們怎能不歡喜讚歎呢?

10、只剩飄飄的清風,只剩悠悠的遠鍾。眼底是靡人間了,耳根是靡人間了。

11、區區一衣帶水,卻分開了兩般人。但輪到藝術,兩岸可是各有勝場,我們不妨説整個兒巴黎是一座藝術城。從前人説“六朝”賣菜傭都有煙水氣,巴黎人誰身上大概都長着一兩根雅骨吧。你瞧公園裏,大街上,有的是噴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處處是,展覽會常常開;他們幾乎像呼吸空氣一樣呼吸着藝術氣,自然而然就雅起來了。

手法 篇五

《匆匆》的節奏美

1、多樣化形態體現節奏美

在緩急中體現節奏這裏的緩急主要是從作者敍述的語調和語速而言的,急則如火山噴發,如飆風急雨、飛星走電,緩則如春風細雨,如山澗小溪。《匆匆》以一串排比開頭,接之以四個問句。形成一種急切之勢,表達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惱的心理狀態。而第二段説“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以平靜甚至可以説是頹然的語調將第一段的快節奏降了下來,轉入一種自我心理的陳述。第三段則延續第二段的抒寫,繼續細緻的刻畫筆者所感受到的時光易逝。第四段則又回到第一段的節奏上,以六個問句反映出作者心中的焦慮,向人生髮出一種追問。而文章結尾一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同樣是問句,卻顯得憂傷、淡漠,像一片輕盈的葉子落在讀者的心頭,久久回味。正是這“急——緩——急——緩”的變化,使全文有了靈動的生命,使作者的情緒和感受更能引起共鳴。

《匆匆》中的起伏節奏,還鮮明地體現在其一連串遞進的問句之中。第一段和第六段都是如此。以第六段為例:“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户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每個問句之中都包含着對前一句追問的回答,而在這些回答稍稍安定下來時,作者又設計了下一個追問,也正是在這……問……答也就是一起一伏之中,作者詮釋了對於生命的理解,對於“匆匆”的體悟。

《匆匆》的風格是一種自敍式的,彷彿作者的自言自語,是很直白,素樸的。而其中穿插的一些比喻和擬人化的描寫就為文章增添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形成內容上的節奏變化。如第三段中,“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作者將太陽擬人化,純粹的傷感之中又有那麼一份幽默’與無可奈何,為文章那種憂鬱茫然的調予注入了一些鮮活的生命的東西,而這種生命的東殛的消逝又更帶來悽然之傷。

2、散文語言藴含節奏美

鮮明的對照《匆匆》中的對照藉助矛盾中的統一或複雜中的單純兩相聯繫,構成有機的整體。這種用法,寓矛盾於統一之中。可增強諧調感,使變幻組合的印象油然而生。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藉助“去來”這一對矛盾構成鮮明對照,使文章內容協調感增強,音節上也構成一種韻律的美感。

連貫的排比以它的氣勢給人一種強烈的力量,浸潤着人的心靈,讓人們在接連不斷的排比之中,引起語言的愉快,產生深刻的節奏美感。《匆匆》中第一句經典的排比,第三段“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都是用一種整齊的句式結構給人以節奏的變化與和諧之感。連綿的反覆反覆也是一種通過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同一語句,使語言具有鮮明的節奏感的藝術手段。這種節奏感既反映了強烈、深厚、激動的情緒,又有着連綿不斷、起伏不停的音律。因而,能產生強大的感染力量。

《匆匆》中“反覆”的使用,如:“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日子從水盆裏過去日子從飯碗裏過去“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我能做些什麼呢“又剩些什麼呢”留着些什麼痕跡呢”。在這些連綿的反覆中。語言的節奏感,不僅是聲音的重複給人造成的感覺,而是把人們對文詞、思想、行動以及美的感受都鼓動起來了,因而也就產生了藝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