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多讀書的短篇散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78K

關於多讀書的短篇散文

篇一:多讀書是很有必要的事

最近,總想着要寫點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應該有一些紀念,或是對自己的過往進行交代,但是每每有此念頭後就頓住了,至於為什麼,或許是因為學得不多,閲得不夠吧。

在網絡世界了覆雨風雲、酣戰一番後,長長的伸個懶腰,發現自己桌上的書籍還真不少呢,大的有《全球通史》、遠的有《誰動了我的奶酪》,近的有《吐曼春秋》,長的有《平凡的世界》、《兄弟》、《白鹿原》等,深的有《新疆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曾國藩家書》,散文有《山的那一頭》,興趣的有《全新攝影手冊》、《身體語言密碼》等,仔細一想,包絡的內容還真不少,五花八門都有,但是真正系統全面地看完了的書籍,寥寥無幾。

在整理書籍期間,發現了幾本前幾年創作的手稿,粗略一看,稚嫩之氣處處可見,很多地方邏輯前後不搭,有的言詞與社會實際相差甚遠,是自己的憑空臆斷想象。記得新疆大學文學院的趙院長看過我寫的東西后問我知不知道自己缺啥,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閲歷”。是呀,一個在校學生,能有什麼閲歷呢,頂多知道一些莊稼怎麼種罷了。閲歷不僅僅是自己走過的路,或是經歷過的去年、前年、昨天、前天,而是在這期間,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感想,而這其中的很多東西都是需要從書籍中獲取、總結吸納,因為我們不可能歷經人世的每一種生活。

最近在看根據路遙長篇小説拍攝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其中很多場景看得我鼻子發酸、眼淚盈眶,談及此,突然發現劇中的一些情節在哪見過,再仔細琢磨,原來,在自己曾經走過的光陰裏,能找到那樣的片段。同事説,我們之所以會熱淚盈眶,之所以會被劇中的某些橋段感動,那是因為我們經歷過那種時代的生活。為什麼我們創作不出如《平凡的世界》般優秀的作品呢,那是因為我們的閲歷不夠,加上缺少對生活、對社會、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思考。

曾經有一段時間,睡覺前總要看上幾頁書才能安然入睡,那是一種難得的愜意,在情節的思考中進入夢鄉,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可惜,這樣的習慣沒有很好地堅持過來。

儘管我已經深深的認識到了這一情況的嚴重性,但還是樂於在遊戲中滿足自己內心的空寂,每天都要等時鐘的指針劃過十二點後,才懶洋洋的伸着懶腰睡覺,躺下後才發現腳還沒洗,牙還沒刷,但睏意來襲,索性不管其他,倒頭就睡了。這個問題是嚴重的、不對的,儘管我已經認識到了,但是在我的腦海中有兩隻猛獸在決鬥,勝利的,往往是瘦高的那個壞蛋,我也無可賴何。

昨晚深夜,弟弟來電話讓我幫他思考一個創業策劃書,思來想去,自己竟然不會寫那種東西。突然我就反問自己,如果不加強學習,不看書,不思考,我還能做什麼?

同時,學習是一個系統而長期堅持的過程,必須將之變成內在的習慣才行。前天在百度知道回答網友提問,大抵意思是問:“人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忘卻曾經記憶深刻的東西,這是記憶力下降了?還是記憶力消失了?”我想到自己高中時候,各種物理定理、化學公式、名詞解釋、英語語法等內容爛熟於心,而今,能記起來的還有幾個?

由此看來,多讀書、勤讀書、讀好書,是很有必要的。

篇二:多讀書的好處

多讀書,可以讓你覺得有許多的.寫作靈感。可以讓你在寫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寫作的時候,我們往往可以運用一些書中的好詞好句和生活哲理。讓別人覺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讀書,可以讓你全身都有禮節。俗話説:“第一印象最重要。”從你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別人看出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説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了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了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着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對困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出了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閒,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

篇三:勸君多讀書

當現實蒼白時想象便變得豐富,一個豐富的人生總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讀書則可以洗刷我們的塵俗,昇華我們的靈性。陶冶人的情操,淨化心靈。

讀書學習,其好處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腹有詩書氣自華。所謂“書卷味”,就是指那些讀書人的氣質、風度和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富有文采和內在美。多讀書,可以讓你變得聰慧睿智,富有文采和內在美。只有勤讀、多讀,置身於書中的人,才能真正體會書中的樂趣和奧妙。

多讀書才會有真正的學問,才可能具有高超鑑別能力和欣賞能力。博覽羣書,才能“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不讀書的人就不是一個完人。愛讀書的人,才最懂得生活。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多讀書可以讓我們知善惡辨美醜,明察秋毫,不誤入歧途;

一本好書,一本有韻致的書,一本有真正價值的書,實在是一個美妙的去處。即使幽幽獨處,也絕不會感到寂寞。

當你翱遊在浩淼的書香中,就如同吸了一口濃郁芬芳的咖啡,口齒留香,回味無窮。那裏芳草菲菲,釅茶濃郁,心香恬淡,怡人温馨。有温暖的小屋,撫慰煩躁或孤獨的心靈;有空曠的原野,拂盪促狹或疲倦的胸襟;有喁喁低語,裊裊清音;有仰天長嘯,驚濤拍岸;有千種景觀,萬般風情。它不會賜予你“千兩金”,卻能使你成為真正的富有者。

讀書,足不出户,卻可暢遊千山萬水;素不相識,而可促膝而談。讀書,可給城市人鄉村的質樸,給鄉村人城市的繁華……年老的人可多讀血氣剛盛者的冒險故事;年輕的可學“飽經世故者”的經驗

所以,在有閒之時,我勸君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篇四:人醜,就要多讀書

“人醜,就要多讀書。”這句話不知道是誰先説起的,沒有去考證,但我覺得很有道理。

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醜,但是,我天生就喜歡讀書。常言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還是擺在路的前面的,可見其重要。

為什麼人醜就好多讀書呢?我想,人醜大抵分兩類,一類是相貌醜,這一類人到是很好辦,化個粧、整個容,再塗脂抹粉什麼的也能夠馬上“改邪歸正”,另一類是心靈醜,而這類醜是很難無自知之明的。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而我最喜歡這句“以書為鏡照見不足”,常常讀書,則可達到內外雙修的收穫。

話説當年蘇小妹容貌不揚,額顱凸出,眼睛凹進,不知是何等模樣,正是她滿腹經綸,洞房三難秦少游,叫一代才子佳人甘拜石榴裙下。

還有,鍾無豔,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因為貌醜,四十歲不得出嫁。可就因為她才高八斗,為齊宣王立為後,輔佐夫君,保國安民。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可見,瑕不掩瑜,文能遮醜。

讀書能學富五車,博文約禮,好處無窮。讀些什麼好呢?人生苦短,學海無涯,我們不可能,也大可不必做一輩子讀死書的書呆子。讀,不是為讀而讀,而是為了用,而且要學以致用。

作為炎黃子孫,人之初,未成年的時候,應該學點國學,懂得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根,懂得禮義廉恥,這在步入社會的時候,不至於數祖忘典,忘記了我們這條龍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你不必,也不可能那麼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知其然,而無需知其所以然,除非你是以此為業的專家學者。

茫茫書海,不外乎是文史哲、數理化幾大類,但是它和芸芸眾生一樣,良莠不齊。我們有必要加以選擇,讀一些有正力量的書,有積極意義的書。那些頹廢的、黃色的、不健康的我們應該拒之門外,那些晦澀難懂過時的八股文章我們也可以敬而遠之。

我們可以在某個閒暇的午後,泡杯好茶,倚在窗前,拿本唐詩或宋詞,搖頭晃腦的吟誦,這時你獨自陶醉,忘卻了歲月。我們也可以邀三兩好友,圍在院落的梧桐樹下,討論黛玉為什麼要葬花,你也可能把記不住金陵十三釵的兄弟,輕輕敲打。在雨天,也可拿出哪本泛黃的元曲,和着屋檐雨滴的節奏,唱出竇娥的千古奇冤。

那麼,怎麼讀呢?讀書,我推薦囫圇吞棗。這個時候,你不妨在麥當勞裏,不妨在候車室中,在任何可以借用的時空裏,胡亂的掃描手中的文字,這時,它不叫書,也不叫文章。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在這個快節奏的節拍裏,我們無法把一切像文章一樣的文字,心平靜氣的去讀上一遍,那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是對時間的浪費。

雖然囫圇吞棗,我還是主張循序漸進,一定看簡介,看前言,看目錄。如果你稍微過目,你會發現很多,也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

在我們掃描獵物的時候,一旦讀到妙處,我們就可以細嚼慢嚥了,或者慢品,或反覆,或筆記。有時候,我們甚至如牛反芻,如此反覆,回味無窮,餘香滿口。

古人讀書給我們做出了好好的榜樣:比如冬天吧,晉代孫康家境貧寒,映雪而讀,寒門學子車胤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然荻讀書大抵燃荻為燈的同時,還可以驅蚊吧?還有,更古老的孔夫子韋編三絕。而對於蘇秦讀書懸樑刺股,我是不大苟同這麼辛苦的,一個原本幸福的享受,變成苦行僧的修行,何苦來着?青燈黃卷,焚膏繼晷,鑿壁,掛角,追日種種無不是對“天下第一好事是讀書”的諷刺。當然,也沒有必要在讀書的時候“紅袖添香”,再咖啡一杯,毛尖一壺地去奢求了,那個環境,真不知道是讀書還是品茗了。

讀書,什麼時候讀好呢?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看來(四月)春天就是讀書天。而我奢望着何時放下每天為鬥米競折腰的牽掛,何時候關閉深恐客户不來的電話,就依坐在麓山書院門前的那顆老楓下,任微風拂煦,沉浸在書本的字裏行間……,這是多麼愜意的啊?

人間四月天,是最美麗的,林徽因把一句愛的讚頌就定格在這個季節,這個多姿多彩的時候,註定是做自己喜歡做的時候,不用藉口的。但是,此刻讀書,我也有俱多疑惑。記得易中天大師説:“春來不是讀書天。……春天裏應該去遠足,去踏青。但,春天裏讀不得書,其他時候就讀得麼?也讀不得的。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本好過年。沒什麼讀書的季節。”

嗨,春眠不覺曉也就罷了,大師怎麼把四季一股腦慨括了吶?更要命的是:“讀書也未必有什麼用。‘書中自有黃金屋’云云,不過是一幫窮酸秀才編出來自欺欺人的鬼話。窮酸秀才們總是要編出諸如此類的鬼話來哄騙自己的,否則他們的書便讀不下去。當然極個別讀書讀發達了的也有,但這並不能證明讀書有用。因為他們一旦升了官發了財,先前讀過的書便都束之高閣了。可見還是沒有用。”

讀書,一年四季都不是時候,還傳達出徹頭徹尾的讀書無用論。易老學究那些年的書是怎麼讀怎麼教的啊?我仔細查找易中天老師論據所在,又有發現:“要想書有意思,首先得人有意思。也不光是寫書的人要有意思,讀書的人更要有意思。人沒意思,再有意思的書,也讀不出什麼意思來。”(易中天《無聊才讀書》)

易大師一邊鼓吹讀書要有意思,一邊極力證明讀書沒有用,早令夕改,前後矛盾的論調我當真暈了,還好,我又有了新發現,張元濟説:“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季羨林把這的結論研究得非常透徹,引經據典,頭頭是道,我終於大徹大悟,明白易中天老師“口是心非”和讀書意思的妙處了,也明白為什麼易中天大師能夠賺得盆滿缽滿的了:不是寒窗苦讀,他今天能夠口吐蓮花、妙語連珠的嗎?

讀書吧,甭管長得美麗與否。書,會填補你的空虛;書,會抹去你的粗俗;當然,還可能帶給你精神的,甚至物質的無窮好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