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6W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1

1 風聲鶴唳的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謝玄傳》,堅眾奔潰,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説:“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鋭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脱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 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2 風聲鶴唳資料

【注音】fēng shēng hè lì

【解釋】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的樣子

【出處】《晉書·謝玄傳》

【簡介】《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鋭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近義詞】草木皆兵

【成語舉例】抗日戰爭時期,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員們讓日本鬼子感到風聲鶴唳。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2

[成語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成語解釋] 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典故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説:“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鋭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脱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3

成語名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

成語用法:作定語、分句;可分開使用。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複句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看到山上的`樹木雜草,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成語來源:《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造句:曾樸《孽海花》第25回:“我聽了這話,心裏覺得夢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見解一樣,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中聽到風聲或鶴叫聲,看到草木陰影,都以為是追兵。

風字開頭的成語

風聲鶴唳 風馬牛不 風吹草動 風風雨雨 風吹雨打 風聲鶴唳

包含有風字的成語

風聲鶴唳 疾風掃落 秋風掃落 人生如風 山雨欲來 天有不測 萬事俱備 野火燒不 捕風捉影 春風風人

風聲鶴唳成語故事4

【成語】:

風聲鶴唳

【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解釋】: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的樣子。

【出處】:

《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鋭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舉例造句】:

《紅樓夢》第一○二回:“賈珍方好,賈蓉等相繼而病。如此接連數月,鬧的兩府懼怕。從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妖。”

【成語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説:“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鋭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脱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