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3W

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多篇

思想道德與法治 篇一

今年九月是“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教育局婦委會按照縣婦聯《關於開展“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活動的通知》要求,以《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以宣傳“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以推進“雙合格”活動為重點,深入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家庭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構建和諧**做出了新的貢獻。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迅速落實

開展“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活動,是全國婦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教育局把開展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活動作為九月份的重點工作來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安排專人負責,精心組織,迅速落實工作任務,使“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在全縣教育系統全面展開。

二、主題引路,廣泛宣傳。

教育局和學校緊密圍繞為國家教育兒童、道德教育的主題,運用各種宣傳手段,開展家庭道德教育宣傳活動。教育局和學校利用廣播、電視、董事會報紙、宣傳專欄、宣傳口號、橫幅等重點宣傳家庭道德建設對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意義,創造有利於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輿論環境。學校利用家長會議的機會,廣泛宣傳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活動,大力宣傳中央、省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文件和相關會議精神;宣傳家庭道德建設對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宣傳雙合格活動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提高家長意識,為縣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教育局仍在那裏〈〈《教育簡訊》開設了家庭教育專欄,發表了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專題論述。通過教育局和學校對家庭道德教育的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家長們從思想上認識到家庭道德教育對社會、家庭和兒童成長的意義。

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在教育局的督促和指導下,各學校組織青少年學生繼續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學校通過開展“給父母的一封信”、“做一天‘小家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實踐活動,讓孩子體驗親情,體驗父母的艱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與理解,進一步營造了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圍。

今年10月,教育局與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一起,邀請了老幹部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向家長傳播家庭教育知識新理念,推廣家庭教育新典型、新經驗,受到家長們廣泛歡迎,參加聽講家長和學生達3000多人。

家長學校是廣大家長獲取先進家教理念,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陣地。全縣各學校均建立並完善了家長學校,並依託家長學校,普及家教知識,解答家長關於未成年人養育、教育、維權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家長素質,鼓勵家長“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通過家長學校教育,為家長理智地教育孩子,完成從“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轉變創造了條件,搭建了平台。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真正從感情上關心貧困兒童的`困難,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實實在在感受到黨的關懷、政府的温暖,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回報社會的品德,縣教育局的積極爭取和組織下,全縣開展了扶貧助學捐款活動。教育局還積極協調各學校,減免了部分貧困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雜費,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教育局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實踐活動,使“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珍惜資源,從我做起”的家庭教育先進理念、科學知識和方法家喻户曉,深入人心,在全縣教育系統再次掀起“雙合格”宣傳實踐活動的高潮,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思想道德與法治 篇二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範;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麼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裏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餘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裏,靠鄰里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脱,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裏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複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範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範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羣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

思想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 篇三

3月24日,在潘南國小舉行了以“提升學生思辨力”為主題的道德與法治研修活動。活動中,來自不同學校的三位老師以同課異構的方式,展現了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何提升學生思辨力。

這裏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過分析、推理、判斷對事物情況、類別、事理的辨別分析,它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後疫情時代,提升學生思辨力顯得尤其重要。通過三堂課的學習,我對提升學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見。

學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過教師的説教來實現的,傳統德法課中“這樣對不對”“怎樣做才對”等問題模式不能讓學生產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學生的思辨力。學生應該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通過**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維的碰撞,層層分析,辯證看待問題,來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矛盾衝突的情境,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過辯證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來剖析問題,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經過思考以後學生的看法不再是簡單的對不對,而是能從多方面的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觀點,客觀理性看待問題。在蓮池學校鞏革老師的課上,我就看到了這種情境的創建,讓學生思考一些具體情境“算不算浪費”,引導學生克服看到用紙就覺得是浪費的思維窠臼,正確看待紙張的使用。

問題矛盾情境的創建,往往很難預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留心學生的發言,抓住學生回答中的關鍵點,展開思辨的討論。以《我的苦與樂》這個課題為例,傳統教學中只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紙張的珍貴,認識到生活中各種紙張浪費現象的危害,培養學生珍惜紙張,保護環境的意識,但在“提升學生思辨力”主題的引導下,這節課在以上基礎之上,還應該更加深入,讓學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費”等概念,進而對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理性辯證地對待。一些大量使用紙張的現象到底應不應該都歸為浪費呢?我覺得不是的。浪費是在滿足使用需求之外的無意義使用,這一點值得在課上通過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來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課上,學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衞生紙擦鼻涕是浪費現象,教師一帶而過,沒有通過這個點來展開辨析,我覺得是錯失良機。可以通過這個點來把學生引入到浪費是必要使用以外的無意義使用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來。

道德與法治課要想能夠切實對學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義,就必須要克服傳統的讓學生看看圖,説説對不對,談談應該怎樣做這種模式,把學生引入到更廣闊的真實生活中去,在真實生活各種充滿矛盾衝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觀冷靜分析問題。教師必須摒棄道德與法治課就是教給學生道理這個觀念,而是把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通過幫助學生提高能力來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