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紡織市場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92K

紡織市場報告多篇

【第1篇】紡織品市場調研報告

一、行業基本情況

(一)行業概況

紡織是指將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纖維加工成紗、絲、線、繩、織物及其染整製品的過程。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重要產業之一,對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出口創匯﹑繁榮市場、提高城鎮化水平、帶動相關產業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子行業分類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紡織業屬於製造業門類的17大類(代碼0c1700),主要包括:棉、化纖紡織及印染精加工(代碼0c1710)、毛紡織和染整精加工(代碼0c1720)、麻紡織(代碼0c1730)、絲絹紡織及精加工(代碼0c1740)、紡織製成品製造(代碼0c1750)、針織品、編織品及其製品的製造(代碼0c1760)等六個子行業。

由於該分類方法已將染整精加工包含在內,考慮到染整加工的工藝複雜、從業企業數量眾多、佔紡織業總體比重較大,因此省行專門對染整加工進行調研並另制訂印染行業授信指引。

2、主要原材料

紡織原料基本可分為兩大類,即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

天然纖維:包括棉、木棉、韌皮纖維(亞麻、苧麻)、葉纖維、果實纖維、毛髮纖維、絲纖維(蠶絲)、無機纖維(石棉纖維)、植物蛋白改性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等。

化學纖維:有機纖維包括再生纖維、聚酯纖維、合成纖維(如滌綸、錦綸、丙綸等);無機纖維包括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碳纖維等。

3、主要產品分類

紡織行業的產品根據用途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服裝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工業用紡織品。其中:

服裝用紡織品:包括棉、印染織物類、毛織物類、絲織物類、麻織物類、色織物類、針織物類、無紡織物類七小類。

家用紡織品:主要指“巾、牀、廚、簾、藝、毯、帕、線、袋、植”等十個系列紡織品。

工業用紡織品:即工業用布,用於土木建築、文體、醫療衞生、農林牧漁、交通、國防軍工等國民經濟各產業系統的紡織產品的總稱。

4、產業鏈結構

紡織業在製造業中屬大的行業,其產業鏈較長,具體涉及聚酯、化纖、織造、染整、服裝服飾、紡織機械等領域,彼此既有聯繫,又有區分。

圖表1:紡織行業產業鏈圖示

5、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化纖、棉花、棉紗、棉布、絲織品、針織品產量均居全球第一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紡織品出口數量和出口額多年來位居全球第一。我國佔有全球貿易市場1/3左右的份額,在全球紡織產業格局中具有行業生產規模大、產業鏈條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人力資源和原材料成本低等比較優勢,也是拉動就業人數最多的一個行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多年來我國紡織行業工業總產值佔gdp的比重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佔比8%。紡織行業通過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區域轉移、特色化經營等方式提升競爭力,逐步實現產業升級。2022年紡織行業經歷了最為嚴峻的“冰河時期”,兩極分化嚴重。隨着國家對紡織行業出台的一系列宏觀刺激政策的實施,2022年以來紡織行業已經初現回暖跡象,雖然外銷仍處於負增長狀態,但是內銷增長已成為全行業企穩回升的主要支撐。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之一,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二)行業基本特點

現代紡織是高度發展的分工和協作的生產過程,上、下游產業鏈極長,也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緊密結合的產物,紡織行業本身具有許多特點:

1、多工序、連續化的大量生產

紡織的前後工序較多,如棉紡廠的傳統工序有清棉、梳棉、並條、粗紗、細紗、絡筒、併線、拈線等,毛紡廠的工序則更多一些。這一特點決定紡織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前後工序生產作業的連續、均衡、協調,同時需要及時檢測、掌握半成品和成品的質量。

2、多機台、輪班作業

大中型棉紡織廠、化纖紡織廠的織造車間少則有幾百台、多則有1000~2000台織機;紡紗車間少則有近百台、多則有200~300台細紗機,這一特點決定了紡織企業設備維修和技術改造的任務非常繁重。同時紡織企業一般都採取工人每天2~3班作業制,保證了紡織廠連續生產的要求。

3、勞動密集型行業

由於目前國內紡織行業的整體裝備水平相對較為落後,許多紡織廠生產過程中的手工操作比重很大,紡織業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一個紡織廠通常配備幾百至幾千名職工,尤其是棉紡織廠的職工人數相對更多一些,化纖紡織廠因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則配置職工人數相對較少,紡織廠的職工人數基本上與其裝備的自動化程度成反比。

4、原料在生產成本中比重高

由於國內勞動力、能源的成本相對低廉,因而紡織原料在毛、麻、絲紡織企業的成本中所佔比重較高,少則50%以上、多則在80%以上。這一特點決定了紡織原料採購、儲運、配用和工藝設計在紡織企業中的主要地位。

5、紡織品的市場流行期短

隨着消費升級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紡織原料、工藝流程的不斷創新,差異化、功能性的紡織面料不斷地大量面世並替代現有產品,紡織品的面料、花色、款式變化較快,加上國內紡織企業的模仿、複製能力極強,紡織品的市場流行週期較短。

紡織品市場流行期短的特點決定了紡織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市場調研和產品創新,一方面會相應增加紡織企業的新產品研發與市場推廣成本,另一方面卻會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推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推動紡織行業的整體發展。

二、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由於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政府部門及紡織工業協會高度重視行業的發展規劃,在擴大出口、節能降耗、淘汰落實、優化佈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科技進步等方面連續出台一些列政策。近年來發布的紡織行業主要產業政策如下:

(一)《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gb18401-2003)

紡織業國家強制性標準《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gb18401-2003)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國家強制標準對我國境內生產、加工銷售和使用的服用和裝飾用紡織品的產品質量做了明確的限制。同時為保持出口的有序增長,國家質檢總局將出口紡織品也列入該強制標準的適用範圍,促使紡織品出口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變。

(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

在紡織行業主動提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需求後,2022年國家發改委以條例的形式頒佈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該條例中參考了中國紡織行業協會的相關建議,提出了紡織行業相關鼓勵、限制和淘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對於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關於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

我國紡織行業近十年來取得較快發展,但資源、能源、環境等制約因素加劇,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為保持紡織業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2022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10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

(四)《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

由於紡織行業門類較多和經濟主體多元化等因素,市場競爭力差異較大,無論是在技術、管理、創新還是國際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行業粗放型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投資的結構性矛盾、產業發展與資源約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產品出口引發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2022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北京聯合發佈了《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

《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是國家指導“十—五”紡織工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力口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紡織工業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指標提出了約束性目標要求。

(五)《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22年下半年以來,受外需不足影響,紡織業生產低迷,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多數企業減產停產。國內紡織業技術水平低、產品同質化嚴重、國際競爭力較差,因此除經濟危機影響外,國內紡織業自身也面臨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國務院總理温xx於2022年2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同意通過《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紡織行業走出低谷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主要內容:

1、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擴大國內消費,開發新產品,開拓農村市場,促進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2、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設。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提高紡織裝備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3、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條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對優勢骨幹企業兼併重組困難企業給予優惠支持。

4、優化區域佈局。東部沿海地區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品。推動和引導紡織服裝加工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建設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

5、加大財税金融支持。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中央、地方和企業都要加大棉花和廠絲收購力度。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調整方向:

短期方面:加大金融和財政支持,為企業減負;

中長期方面:支持出口,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科技進步支持,調整產業佈局,發揮紡織業在維護就業和棉農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行業運行狀況

(一)全國紡織業運行狀況分析

1、全國紡織業發展形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從上游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業用終端產品製造不斷完善的產業體系。生產持續較快增長,產品出口大幅增加,結構調整取得進展,對就業和惠農的貢獻突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紡織服裝生產大國。但是紡織工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日漸凸顯,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高技術、功能性纖維和複合材料開發滯後,高性能紡織機械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產業佈局不盡合理,紡織工業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區,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節能減排任務艱鉅,紡織工業能耗、水耗、廢水排放量分別佔全國工業總能耗、總水耗、總廢水排放量的4.3%、8.5%和10%;產能規模盲目擴張,部分行業產能過剩。2022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紡織工業造成嚴重影響,市場供求失衡,企業經營困難、虧損增加,吸納就業人數下降,我國紡織工業陷入多年未見的困境。

2、國內紡織業呈半復甦狀態

在剛剛閉幕的106屆廣交會上,紡織服裝出口成交額回升5.9%。業內人士指出,各種跡象表明紡織服裝行業最糟的階段已過去,不過在出口尚未根本好轉的情況下,國內紡織業總體上仍處於半復甦狀態,行業復甦拐點或將會出現在2022年中期左右。作為出口拉動型行業,紡織服裝業對外依存度較高。業內人士表示,出口是決定我國紡織行業前景的關鍵因素,如果全球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沒有真正復原,出口市場需求沒有根本性好轉,那麼紡織行業難言真正意義上的回暖。

今年前9個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216.43億美元,同比下降11.17%,與前8個月-11.81%的增速相比回升0.64個百分點,數據“好轉”顯示出口有所恢復,但復甦力度有限。為迎接聖誕節、感恩節和萬聖節,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從9月開始進入服飾、玩具和鞋子類商品採購的高峯期,這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增長,預計紡織出口在四季度將繼續呈現回穩跡象。

3、目前國內紡織業存在主要問題

(1)發達國家整體衰退,全球貿易收縮,出口急劇減少

xx年,美國、歐盟、日本和香港仍是我國紡織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佔我國紡織產品出口的55%。2022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面臨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需求萎縮,進口下降,作為需求彈性較大的消費品,紡織產品所受影響大於其他貿易品。

【第2篇】紡織市場調研報告模板

紡織市場調研報告該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紡織市場調研報告模板,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紡織市場調研報告模板

紡織服裝業是我市的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我市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規劃的千億級產業。近幾年來,該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態勢強勁,成為拉動宿遷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起步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近幾年的加快建設和發展,已形成棉紡、毛紡、化纖紡、絲紡、麻紡、織布、織綢、針織、服裝、服飾、家紡、印染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項目的集中度、企業的集聚度、產業的集羣度名列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前列。

(一)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近320户,其中棉紡企業69户,毛紡企業17户,混紡企業30户,絲紡企業39户,服裝企業155户。2022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

8.73億元、銷售收入112.18億元、税收2.93億元、利潤3.96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14.61%、15.25%、9.11%和8.21%;從業人員6.22萬人。各類技術人員3000人,資產總額近300億元,全市共有棉紡(化纖)150萬錠,毛紡8萬錠,絹紡3.5萬錠,自動繅3.2萬緒。

(二)產業門類逐步齊全。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紡等企業相繼落户,基本上涵蓋了產業的所有門類。2

009年,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紗產量14.44萬噸,增長25.13%;布4935萬米,增長4.22%;印染布10377萬米,增長579.57%;生絲4878噸,增長15.55%;蠶絲及其交織品2241萬米,增長14.13%;服裝5893萬件,增長35.13%。

(三)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紡織服裝業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產品12只,專利28件。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恆力工業園等招商引資企業設備大部分為進口設備,箭鹿集團等本土企業進口設備比例逐步提高。產品檔次明顯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紗、普通面料等發展到高支紗、精紡面料、品牌服裝,棉紗的支數最高達到120支,毛紡支數最高達150支,絹紡支數最高達300支。

(四)發展後勁不斷增強。通過承接南北產業轉移,投資45億元的翔盛粘膠、投資40億元的恆力工業園、投資16.5億元的海欣申禾、投資15億元的晨風服飾二期、分別投資10億元的阿吉蘭集團、波司登服飾等一批龍頭型紡織服裝企業相繼建成投產。投資億元以上的三鼎織帶、新康輝實業、寶娜斯針織等一大批紡織項目逐步投產達效。同時,以箭鹿集團、泗絹集團等為代表的本土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提升了紡織服裝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出口總額快速增長。2022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總額為1.35億美元,同比增長50.52%,位居全市行業出口總額的第一位。出口市場已由單一的亞洲市場擴展到歐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

(六)產業集聚初具規模。我市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堅實,特別是泗陽縣紡織服裝產業更為明顯。全縣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44户,紗錠總規模達150萬錠,泗絹集團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總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華威棉紡、華泰棉紡等為企業為龍頭的頗具影響的棉紡產業集羣。另外,宿城區的毛紡、宿遷經濟開發區的織帶基地都具備了產業集羣的基本特徵。

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近年來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前紡大而不強,後紡弱且不優,中間環節印染及後整理髮展滯後,產業鏈條不完整,產品仍仍以中低檔為主,結構比較單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異性的產品。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質量意識差,品牌建設滯後。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沒有國家認可的實驗室和合格的檢驗人員,技術人才嚴重缺乏。自主科研開發的能力薄弱,對產品認證、質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標的培育重視不夠。

三是大型骨幹帶動能力較弱。紡織服裝企業點多面廣,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還處於創業階段,紡紗企業達10萬錠以上的企業廖廖無幾,大型服裝企業更是屈指可數。

四是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勞動力培訓不到位。勞動技能培訓部門流於形式,員工的技能培訓主要落在企業身上,增加了企業成本。

五是作為我市一個千億級產業,缺乏專門的公共服務平台和機構,從事信息蒐集,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檢測、鑑定,生產和經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措施

宿遷市初步確立了“十二五”的產業目標模式,其中紡織服裝產業將形成千億級規模。為了確保這一奮鬥目標的實現,當前及“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尤其是有影響力的龍頭骨幹企業做好各自戰略發展規劃,形成區域規劃與企業規劃之間的良性互動。設立發展基金。從市新型工業化資金中切塊,設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於扶持龍頭骨幹企業、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用於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的獎勵和補貼(貼息),用於新產品開發項目的獎勵和貼息,用於創名牌的獎勵,用於引進人才的獎

勵,用於出口獎勵。落實國家對紡織服裝業的信貸政策,進一步創新信貸產品,允許紡織服裝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註冊商標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貸款,不斷加大對紡織服裝企業的信貸支持,逐年增加對紡織服裝業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的額度。積極爭取國家、省關於扶持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優化資金投向,每年包裝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重點項目,確保向上爭取資金逐年增長。

(二)實施大企業培育、大項目推進戰略。選擇部分規模大、效益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整合各方面資源,推動企業擴大規模,着力打造紡織服裝“領頭雁”。進一步加大對國內外知名紡織服裝企業的攻堅力度,力爭每年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旗艦型項目落户宿遷,提升紡織服裝企業的整體水平。建立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幫辦服務,加快推進項目的建設步伐。引導和激勵龍頭企業加快資本經營步伐,制定上市目標,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激勵機制,爭取實現上市。

(三)加快推進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用足用好省產業升級引導資金、市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等扶持資金,鼓勵引導企業抓住機遇擴大生產,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設備,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研究的投入。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提高創新水平,提高單位纖維製品的附加值,提高科技對紡織染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

【第3篇】紡織棉胎被市場調研報告

紡織市場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紡織棉胎被市場調研報告,歡迎閲讀參考。

紡織棉胎被市場調研報告

紡織服裝業是我市的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我市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規劃的千億級產業。近幾年來,該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態勢強勁,成為拉動宿遷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起步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近幾年的加快建設和發展,已形成棉紡、毛紡、化纖紡、絲紡、麻紡、織布、織綢、針織、服裝、服飾、家紡、印染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項目的集中度、企業的集聚度、產業的集羣度名列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前列。

(一)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近320户,其中棉紡企業69户,毛紡企業17户,混紡企業30户,絲紡企業39户,服裝企業155户。2022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

8.73億元、銷售收入112.18億元、税收2.93億元、利潤3.96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14.61%、15.25%、9.11%和8.21%;從業人員6.22萬人。各類技術人員3000人,資產總額近300億元,全市共有棉紡(化纖)150萬錠,毛紡8萬錠,絹紡3.5萬錠,自動繅3.2萬緒。

(二)產業門類逐步齊全。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紡等企業相繼落户,基本上涵蓋了產業的所有門類。2

009年,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紗產量14.44萬噸,增長25.13%;布4935萬米,增長4.22%;印染布10377萬米,增長579.57%;生絲4878噸,增長15.55%;蠶絲及其交織品2241萬米,增長14.13%;服裝5893萬件,增長35.13%。

(三)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紡織服裝業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產品12只,專利28件。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恆力工業園等招商引資企業設備大部分為進口設備,箭鹿集團等本土企業進口設備比例逐步提高。產品檔次明顯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紗、普通面料等發展到高支紗、精紡面料、品牌服裝,棉紗的支數最高達到120支,毛紡支數最高達150支,絹紡支數最高達300支。

(四)發展後勁不斷增強。通過承接南北產業轉移,投資45億元的翔盛粘膠、投資40億元的恆力工業園、投資16.5億元的海欣申禾、投資15億元的晨風服飾二期、分別投資10億元的阿吉蘭集團、波司登服飾等一批龍頭型紡織服裝企業相繼建成投產。投資億元以上的三鼎織帶、新康輝實業、寶娜斯針織等一大批紡織項目逐步投產達效。同時,以箭鹿集團、泗絹集團等為代表的本土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提升了紡織服裝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出口總額快速增長。2022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總額為1.35億美元,同比增長50.52%,位居全市行業出口總額的第一位。出口市場已由單一的亞洲市場擴展到歐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

(六)產業集聚初具規模。我市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堅實,特別是泗陽縣紡織服裝產業更為明顯。全縣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44户,紗錠總規模達150萬錠,泗絹集團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總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華威棉紡、華泰棉紡等為企業為龍頭的頗具影響的棉紡產業集羣。另外,宿城區的毛紡、宿遷經濟開發區的織帶基地都具備了產業集羣的基本特徵。

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近年來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前紡大而不強,後紡弱且不優,中間環節印染及後整理髮展滯後,產業鏈條不完整,產品仍仍以中低檔為主,結構比較單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異性的產品。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質量意識差,品牌建設滯後。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沒有國家認可的實驗室和合格的檢驗人員,技術人才嚴重缺乏。自主科研開發的能力薄弱,對產品認證、質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標的培育重視不夠。

三是大型骨幹帶動能力較弱。紡織服裝企業點多面廣,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還處於創業階段,紡紗企業達10萬錠以上的企業廖廖無幾,大型服裝企業更是屈指可數。

四是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勞動力培訓不到位。勞動技能培訓部門流於形式,員工的技能培訓主要落在企業身上,增加了企業成本。

五是作為我市一個千億級產業,缺乏專門的公共服務平台和機構,從事信息蒐集,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檢測、鑑定,生產和經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措施

宿遷市初步確立了“十二五”的產業目標模式,其中紡織服裝產業將形成千億級規模。為了確保這一奮鬥目標的實現,當前及“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尤其是有影響力的龍頭骨幹企業做好各自戰略發展規劃,形成區域規劃與企業規劃之間的良性互動。設立發展基金。從市新型工業化資金中切塊,設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於扶持龍頭骨幹企業、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用於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的獎勵和補貼(貼息),用於新產品開發項目的獎勵和貼息,用於創名牌的獎勵,用於引進人才的獎勵,用於出口獎勵。落實國家對紡織服裝業的信貸政策,進一步創新信貸產品,允許紡織服裝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註冊商標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貸款,不斷加大對紡織服裝企業的信貸支持,逐年增加對紡織服裝業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的額度。積極爭取國家、省關於扶持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優化資金投向,每年包裝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重點項目,確保向上爭取資金逐年增長。

(二)實施大企業培育、大項目推進戰略。選擇部分規模大、效益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整合各方面資源,推動企業擴大規模,着力打造紡織服裝“領頭雁”。進一步加大對國內外知名紡織服裝企業的攻堅力度,力爭每年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旗艦型項目落户宿遷,提升紡織服裝企業的整體水平。建立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幫辦服務,加快推進項目的建設步伐。引導和激勵龍頭企業加快資本經營步伐,制定上市目標,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激勵機制,爭取實現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