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主要內容【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9W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主要內容【精品多篇】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一

XX年9月,我區進入第一批新課程改革實驗區,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通過六年多的教學實踐,逐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新課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就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1、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體育教學中,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為出發點,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2、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體育教學要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實際、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新課改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要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操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3、教學方法要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採用啟發式教學、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

4、改革評價體系,改變以往以期末考試成績為最終成績的評價方式。採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5、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探索學生喜歡、符合本地區、本校、教師本人特點的教學內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的集體行為,即在學校校長的統一領導下,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根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進行。

二、實踐過程。

1、瞭解學生。新生入學或者接手一個新班級後,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學習課堂常規,然後進行教學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後制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對學生的調查瞭解,對照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確定學年、學期教學計劃。

3、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的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例如:階段性考核,在學生學習完一個新體育技能後,組織學生進行考核,教師進行評分。

三、對新課程改革實踐後的一些體會。

(1)、“課堂”的觀念變了。

1、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台。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牢牢的主宰着課堂,學生總是被教師牽着鼻子走,課堂氣氛很沉悶。而在現在的體育課堂上,你看到的教師是以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進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更濃了,幹勁更足了,氛圍更好了,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學習的舞台。

2、課堂不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地方,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地方。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為,是以往我們課堂中常見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以往的體育教學是教師要學生學,新課改後變成了學生要學。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是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期盼。我們體育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更要注意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價值,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2)、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這就有利於體育教學的組織、教學理念的貫徹、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目標的實現。

(3)、評價方法的改革:新課程理念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情景式教學、自主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形成特長,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好基礎。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表現出積極、、主動、認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好。

(5)、課堂經常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學習的生動局面。現在的課堂形式多樣,經常有師生討論、交流、評價,讓大家共同提高,教師多是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學習內容選擇餘地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6)、加強引導。新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防止放而不收或收而不放的教學現象出現。

四、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1、領導重視不夠的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國小教學以主科為主,非主科受重視程度不夠,領導重視也往往只是喊喊口號而已,很少落實到實處。例如:參加各級各類培訓,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經常可以參加省級,國家級培訓,而體育學科等非主科以區級培訓為主,就算有省級,國家級培訓,也會以各種理由推脱,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利於體育學科的發展。

2、體育教師自身素質提高的問題。現在很多體育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不注重體育學習,不肯花時間鑽研教材教法,體育教學水平停滯不前,不利於自身和學科的發展。

3、以人為本,多鼓勵、多表揚這種氛圍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許多優點,同時不可避免的存在缺少挫敗感,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的性格,甚至極不謙虛。而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任重而道遠。

4、體育器材、場地不足的問題。現在許多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體育器材遠遠沒有達到教學的要求,而城市學校體育器材達到了教學要求,但是場地不夠,無法用這些器材。例如:現在學校上體育課一般是四、五個班同時上課,學生佔了操場的大部分地方,進行投擲項目教學很難開展。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二

這些天我仔細地閲讀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對課標實驗稿與課標修訂稿對體育課程性質的闡述作了比較,我有了以下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體育學科面對的。核心問題是“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開展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乎民族的興衰和復興,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中之重,更是我們體育老師的主要職責。新課標重新樹立了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學科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對於每個水平段的體育課,選擇什麼內容?該達到什麼目標?課中該用什麼手段去組織引導?很難入手。修訂後的《課標》將實驗稿中“內容標準”改為“課程內容”。在對學生提出的每一條目標要求之後,修訂稿中都會列舉達到相應目標要求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供老師們選擇。同時,還增加了“評價要點”和“評價方法舉例”。仔細閲讀後,我覺得我更加明確了應該選擇什麼教學內容去達成學習目標。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這是我的弱點,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評價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這是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去探究的。修訂後的《課標》整合了原先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確立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體育教學,這是一個整體,是互通的,是要求全面發展的。

《課標》的修改向着強化運動技術學習;突出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強化教學內容彈性指導;明確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突出體育教師的評價地位,強化體育成績的考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更該不斷地區學習,探究,提高自身素質。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三

5.19----23日山東省的體育與健康優質課在濟南平陰舉行懷着對體育內堂課的懵懵懂懂,我們一行21人在市教研員董福海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去平陰學習的道路。本次活動活動的主旨是“開拓教育視野,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教育智慧,成就精彩課堂”。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裏,我們收穫了知識,收穫了友誼,收穫了温馨,更收穫了無比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本次培訓共聽了13節課,感覺教師們調控課堂的能力很強,他們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鍛鍊學生交流合作,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注重過程性評價,將評價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覺得我能行,我是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營造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體驗、創想,感受,達到目標和要求。反思自己的過去,確實有很多不妥之處。我想要想提高我們的教學,首先要轉變我們的觀念,把自己擺在學生的地位,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朋友式的師生關係。

在所聽的體育課中,東營的張秀花老師執教的《面對誤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課一上來採用了教學情境“老師的書找不到了”來引起學生的緊張,引出課題誤會,再通過視頻被誤會摘花,小組討論解決方式,教師引導,然後師生共同制定解決誤會的小妙方,最後高潮是説或寫出被你誤會或你被誤會的事並親自向其傾訴。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一步步引導,聲情並茂感染力着學生,收到很好的效果。本課在教師的調控和引導下,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討論熱烈、發言積極,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如何消除與同學的誤會,而且在教師搭建的展示平台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營造出和諧、友愛、快樂的氛圍,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通過本次聽課,我們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學科研方面、校本培訓方面等有了明顯提高。我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把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的運用到課堂中,並滲透和感染每一位體育工作者,為學生“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培養髮揮我們的聰明才智。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用最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用創新的思維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我一定會把我所學到的先進的教學裏念、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讓學生們樂學、愛學、想學。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給我們提供學習機會的領導及老師,感謝參賽老師給我們提供的精彩內堂,感謝同去教師的坦誠相待,共同成長。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四

今天體育組組織教研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首先説一下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裏最基本的理念也是體育教師必須要掌握的東西,具體如下: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現代科學發展的社會中,努力建構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重點強調體育學科特點,把與學生的健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通過學科教學,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形成健康和安全的良好生活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注重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相聯繫,引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動機水平,培養學生刻苦鍛鍊的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基本形成體育鍛煉習慣。

3、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高度重視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課程設計到學習評價,始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中心,課程在充分發揮教師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並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

4、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根據不同地區的教學水平,根據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有效運用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通過以上4點內容,我們更應該瞭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為今後的體育與健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五

一、體育教師如何轉變角色?

1、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變化

我想這方面的變化應該做到四個轉變: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向重“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等。

2、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積極地旁觀;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給學生心理支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師成為研究者參與者

教師不再是機械執行者、法官和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好合作夥伴,幫助找研究的起點,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形成行動的策略,實施與檢驗行動等。

二、如何創造條件讓學生有資源,有時間地進行體育學習?

1、發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

體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種功能,例如:欄架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用作投射門,還可以用作鑽越的障礙等;利用跳繩可以做繩操、鬥智拉繩等。只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就可以開發出常用器材的許多新功能。

2、製作簡易器材

各地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製作簡易器材,改善教學條件。例如:用廢舊的鐵杴杆、鋤把等製作接力棒,用廢舊的竹竿和橡皮筋製作欄架,用廢舊足球、棉紗和沙子等製作實心球,用廢舊的棕墊、帆布製作沙袋,用木塊製作起跑器,用樹樁製作“山羊”,用磚頭水泥或石塊砌成乒乓球枱,用磚頭、木板、竹竿代替球網等。

3、改造場地器材,提高場地利用價值

可以把學校成人化的場地器材改造成適合中國小學生活動的場地器材,例如:降低籃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網高度,縮小足球門,縮小足球、排球、籃球的場地等。

4、合理佈局學校場地器材

學校場地器材的佈局,應當既要滿足教學的需要,還要滿足課外體育活動和校內比賽的需要;既要方便組織,又要方便教學活動;既要確保安全,又要保證學生有地方活動;要形成相互依託、互為補充的多功能活動區。

5、合理使用場地器材

應當根據本校和周邊環境,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空地,使學生能進行安全、適宜的體育活動。學校要加強場地器材和周邊環境的協調、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場地器材使用率,同時要加強場地器材的保養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財力、物力,使每一件設施都能起到儘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課餘時間對學生開放體育場地,安裝多向籃球架,因地制宜設計自然地形跑道等。

場地和器材解決了,我想時間就更不用説了,學生每天都有一小時的活動時間,我想只要我們體育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努力一定會讓學生“體質健康”下滑的現實得到根本改變的。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六

在本屆優質課大賽上,各市地教師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以運動技能的傳授和學生的身體練習為載體,把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融入其中,強調課程多種內容、多種功能和多種價值的整合。

首先,參賽課教師教學內容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特點與發展需要。本次國中優質課的比賽,授課老師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授課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能根據學情對學生課外、校外體育鍛煉提供幫助,與體育鍛煉實際相結合,為學生未來體育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如田徑、球類、武術、健美操等教學內容,都符合學生髮展的實際需求,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其次,參賽課教師體育專項技能和教學基本功紮實。體育教師專項技能與教學基本功是一堂優質課的前提和要求,也是教師教學魅力所在,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本次參加優質課比賽教師體育專項技能好,教學基本功紮實,課堂駕馭能力強。體育教師專項技能和學生專項技能共同進步提高。

再次,參賽課老師教學設計體現學科性質,都能選擇比較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堂優質課的成功與否,除了教師體育技能和紮實的基本功外,關鍵是對教學科學合理的設計及教學方法手段的有效。本次課的教學設計十分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重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方法的選用,適合教學對象,適合學生年齡特徵。能把教育法、教學法、鍛鍊法揉合在一起,在繼承傳統教法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豐富、發展,實現了體育課教學方法的豐富性和最優化,進而促成教、學、練結構。教學手段的運用應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學校實際,注重教學器材的創新和“一物多用”,有效提高課的練習密度,使組織教法創新提高。

總之,本次學習之行讓我深深感觸到上好一堂體育課是多麼的重要,平時應多注重學習和總結,使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讓體育教學上一個新的台階。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七

今年暑假,本人蔘加了為期十天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培訓,受益非淺。特別是華東師大的胡教授和幾位老師對新課程的獨到見解讓人耳目一新,現將我的學習感受總結如下:首先,要想實現高中新課改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如果固守舊的觀念不放,總是認為新課改將會與大學聯考、學校的利益、學生的利益相沖突,認為過去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考上好的學校,而忽視了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健全的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縱觀我們過去的體育教學,都是以前蘇聯的教學模式為藍本,注重競技體育的專業性較強的技術教學,嚴重脱離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實際需要,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是不喜歡上體育課。那麼怎樣改變這一局面呢?第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應選擇適合學生的運動內容,採用有助與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方法。因此,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將摒棄競技運動的教學觀念,淡化競技化的教學方法。

其次,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重視健康整體觀的確立,力圖通過體育教學不僅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以充分體現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將重視身體練習活動與健康教育的學習相結合。傳統的體育課程強調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過分強調“跟我學”、“跟我做”、“跟我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無需動腦地進行模仿和機械練習。最後,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改變傳統的灌輸——接受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提出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之間交往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的體育課程比較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教師主要關心的是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至於學生是否願意學,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教師都很少關心。教師不要過分強調自己的作用,應給學生留有儘可能多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釋放情緒和體驗愉快,並獲得跟多的認識和理解。總之,幾十年的實踐表明,學生樣樣學,樣樣都不精,難與形成運動專長和愛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有選擇性的學習一項或幾項運動項目,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運動專長,進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才會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必須打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這一仗。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已經習慣了培養“聽話的好孩子”,而當今時代的教育必須肩負起培養在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生存並參與競爭的人才的歷史重任,要求學校培養出的人會學習、會做事、會共同生活和會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從傳統教育的圈子跳出來,轉變觀念。

一、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

隨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這就要求教育不僅在傳播科學技術知識方面,而且在發展使人類掌握和利用這些知識的行為方面都應該發揮重大作用。面對新形勢,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自覺思考如何去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樹立“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中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要激勵和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並提供充分的條件,促使學生嘗試、探索、觀察、實踐,讓他們動口、動手、動腦。成為自主的。善於“發現的”學習者。

2、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智慧、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前面和諧的發展。就實現課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3、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就必須把教法和學法統一起來,發展學生的“元知識”能力,使他們成為“策略的學習者”。要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蒐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處理各種問題。

4、要尊重學生差異,因異施教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它要求課堂不在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學習內容也不在僅僅是教科書,這就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的變化。我國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不能平等交流、探討,在這樣的師生關係下,學生的創新能力很難得到良好的發展。面對新課改,這就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向平等參與學生的學習轉變。從知識的傳遞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轉變。

(二)樹立“教師發展為先”的新理念。

1、轉變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

學生在經驗儲備、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徵方面都存在差異,教學應承認和尊重這種差異,視差異為一種資源和特點,採用適當的“調試”的方法和“差異教學”的策略,因異施教。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就是要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教學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儘可能好的發展。

2、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侷限教科書到關注學科前沿和學科交叉,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應當涉獵科學、藝術等領域;教師應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去哪裏蒐集相關資料,怎樣做實驗並進行統計和整理,並能指導學生有科學的語言,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面對新的課程內容和結構,教師的角色也相應的發生變化,教師在備課中的出發點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學生和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教師怎樣才能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説,教師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適應課程綜合化的要求,要增強課程整合和課程開發的能力,要善於把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教師還要學會尋求和利用各種教學信息,加強同事之間的協調合作,善於分享別人的經驗,

二、師應改變教學方式。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是互教互學。傳統的教學“教”與“學”脱節,教決定學,我怎麼教,你怎麼學,我教多少,你學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學,教師對學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是居高臨下的,師生關係經常處於對立和衝突之中。所以,要改變師生關係,與學生做朋友;,要敢於向學生學習,教育改革最大的難點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生共同探究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師生的平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交往建立起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增強對學習的重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師要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傳統教法只注重教師怎麼教,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只滿足於學生獲得了較高的分數,而忽視了學生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過程獲取知識的。我們應該明確,學習過程是新舊知識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別人無法替代的。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看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學會與同伴交往,合作探究問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情感和態度,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少“講”,學生多“想”。要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去操作、觀察、猜想、探索、歸納、類比、質疑,而如果向學生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乃至結論,將有礙於學生積極的思維,有礙於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在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創新教育的同時,教師還要相應的改革教學的評價方法,要加強創新教育評價,以次來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傳統教學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唯一標準,往往要求十分細碎,偏重速度和熟練,很少鼓勵創造。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學生評價要鼓勵專長,鼓勵拔尖,鼓勵創新,並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