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2W

2023年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精品多篇】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的題目和答案 新聞 篇一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脱貧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總書記對扶貧幹部強調道“脱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信心、緊抓實幹。集中力量啃下脱貧硬骨頭,多措並舉鞏固成果,確保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奮力奪取脱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扶貧幹部要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集中精力攻下脱貧攻堅戰的勝利堡壘,要始終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定信念,多想辦法解決棘手問題,伸出手來將更多的貧困羣眾拉上馬,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脱貧攻堅,奪取全面勝利。

一個孩子都不能少,“教育扶貧”托起明天的希望。一間特殊的“課堂”,傈僳族的四個孩子組成了一個班級,聘請一名傈僳族老者為其上課、答疑解惑。曾經這四個孩子在高黎貢山上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害怕生人、不善言語,進入學校後難以適應,當地扶貧幹部並未因為人數“少”而放棄這四個孩子,而是想辦法創造條件供孩子讀書,用教育的力量改變孩子今後的人生道路。“以人為本”的政策方針要烙印在扶貧幹部的心頭,適齡兒童的讀書問題是扶貧路上不容妥協的重要工作內容。扶貧幹部首先要重視教育、發展教育,用盡“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可上、有書可讀,讓知識把孩子們帶出大山,用“教育扶貧”托起孩子們明天的希望。

一個青年都不能少,“就業扶貧”改變今日的命運。山林地區的青壯年主要依靠當地農業為生,要想養活養好家中幾代人實屬艱難。許多地區的貧困羣眾通過國家的“易地扶貧”政策搬出了大山,住進了舒適安全的新樓房。扶貧幹部要牢記“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囑託,着力解決青年們的就業問題,讓搬遷的貧困羣眾可以真正的“安居樂業”。不要讓青年人因為缺乏技能而無助,扶貧幹部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技術培訓工作,建立技術示範基地、舉辦就業幫扶講座、推動鄉鎮企業開辦等,培養好貧困青年羣眾的一技之長,提高青年的就業能力,讓每一個青年都有重新加入“致富跑道”的機會,改變原本“一眼望到頭”的命運軌跡。

一個老人都不能少,“健康扶貧”渡過生命的難關。“精準扶貧”就是不放棄扶貧路上的每一個人,不因老年人體弱多病而減少精力的投入,讓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大國擔當。山西省大寧縣樂堂村全村140多户人家散落在10公里的黃土高坡上,過去這些老年人患病無法醫治,自己不但深受病痛折磨,還讓家中子女更難脱貧,“鄉村醫生”賀星龍數年如一日地奔忙在這10公里的看病救人路上,給老人們帶去了“生的希望”。扶貧幹部要加強地區醫療團隊建設,激勵鄉村醫生的加入,不斷壯大我們的扶貧隊伍,提升地區醫療條件,用大愛之心堅持走完最後的“一公里”,保障全民健康,才能真正地走到全民小康。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扶貧幹部要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青年和老人,不落下任何一個民族和個體,托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太陽,用盡全力奪取脱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的題目和答案 新聞 篇二

中央電視台在黃金時間播出了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幾次講話中摘錄的一些片段為開端,全面總結展示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變革和輝煌成就,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豐富內容和深遠意義,客觀公正的面向大眾進行宣傳普及。

觀看了《法治中國》的第一集《奉法者強》後深有體會。

開篇講到“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範、引導社會生活。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無法則亂;民,無法則貧。人民羣眾應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將法律當成自衞的武器,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切勿以身試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職務多高,只要違反法律、破壞法律都要受到黨紀國法的嚴肅懲處,毫不姑息。

法治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他指出了服從良法包括兩種情況,其一是樂於服從最好而又最可能制定出來的法律,其二是寧願服從絕對良好的法律。絕對良好的法律,在實踐中是不可能的,因為法律不可能完全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社會情勢的變更很多時候也絕非法律所能預測。在我國,不論是當前,還是將來,建設法治社會是必不可少的,依法實行治國方略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建設法治社會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保持社會穩定和安定團結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老百姓生活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普及人民羣眾法律知識,重視法律宣傳,提高法律素養。注重從少時培養良好的法律意識,少年不懂法,以後成年也很可能不懂法,我們要知法、守法,然後才能舉起法律的旗幟維護自己的利益。人若不懂法不守法,便容易誤入歧途,甚至不知自己有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比例佔到總人口的70%,這羣人的法律意識得不到提高,其他30%左右的人口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意識提的再高也不能根本上提升我國的法治水平,而普及法律的關鍵就在形成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使百姓羣眾處在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內,普及其法律基礎。不過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重視。

法治中國使我深刻了解認識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法律普及的必要性。更激發了自身為國家法治社會做偉大貢獻的使命感,給人更多的教育與啟發。相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會在建設法治社會上越來越穩固,走向繁榮昌盛。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三

中國一直堅持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秩序優先、制度保障、法律指引作為三駕馬車,共同拉動中國向前發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目的在於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語境,讓人民在公平正義中更加期待公平正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科學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國不是口號,僅僅止於鼓而呼,它是人民權益實實在在的保護神。因此,法律的“模樣”應該符合老百姓的想象,決不能“中看不中用”。科學立法,就意味着,對立法項目開展立法前論證,下基層,聽民意,延長立法鏈條,讓走出“閨房”的法律法規更加被羣眾所熟悉。亞里士多德言“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只有科學立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才有章可循。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嚴格執法是手段。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再好的法律也會是一紙空文。執法者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每一個執法者都身肩使命。執政者如何執法,浸潤在最貼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最直接的行動傳遞着法治建設的脈動。因此,在執法過程中,必須要有清晰的執法依據和充分的信息公開,有了這兩樣法寶,羣眾才有辦法凡事都問個“是否合法”,嚴格執法才能建立充分的公信力。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公正司法是核心。建立公正司法,就是要彰顯文明,懲處邪惡,不讓誠信者吃虧,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根談公平時曾經説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髒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司法就是水源,如果司法不公,那麼整個國家的法治建設也將成為無源之水,必將乾涸。在人的主體性伴隨信息爆炸不斷覺醒的時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更是談到“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期待公正司法能夠摒棄“司法神祕主義”,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開載體向羣眾展現何為高效司法、權威司法。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民守法是目的。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即“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依法治國的最大語境不是國家,而是人民,只有人民自覺地守法,敬畏法律,依法治國才能真正實現。在契約社會,規則必不可少,在人權面前,法律必不可缺。

17年,法治中國路蹣跚前行,從1997年,依法治國首次進入中國國家決策到今天中央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在歷史上,人民對法治的期待從未如此熱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沿着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實現路徑。在這一漫長而坎坷的路途中,貴在樹立法治理念,貴在追求法治精神,當人們對法治形成一種信仰,那麼法治也必將沁入人心!讓我們以此中央全會為起點,期待法治中國更光明的未來!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四

今年是脱貧攻堅戰全面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幹部要以臨戰的狀態、決戰的姿態、決勝的心態,狠抓各項工作落實。近日,一幅“五級書記”同框的照片在刷屏的同時,也更刷新了這項“一把手工程”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想起之前有幸在一次培訓中聆聽了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書記彭興利的工作自述,更倍感基層力量在這場脱貧攻堅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稱號:草帽書記、牛書記

社會主義新農村下的新時代村書記該是什麼樣的?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北京市第xx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到過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參加過國宴的人該是什麼樣的?當人們稱呼他為“草帽書記”“牛書記”,他的“本色”又是什麼樣的?在一次培訓中,我有幸見到了這位傳奇人物,從他的身上去尋找答案。

一頂草帽,一身染了草漬的舊衣服,一雙不怕踩泥蹚水的鞋子,彭書記的打扮與普通村民別無兩樣,我詫異,後而反思自己,基層幹部不應該都是這樣的嗎?想起剛入職,我以為政府機關應該着裝周正,但來後發現即使是領導也很少西裝革履。某天我穿着高跟鞋來上班,書記一句話“走,下村”,一下午下來我的腳就吃不消,從此高跟鞋全都束之高閣。“咱就是個農民,下地幹活兒,穿成這樣方便,而且打扮得再好也不如村子裏乾淨整潔來得重要。”彭書記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忙碌在田間地頭、大街小巷。我想,無論他的稱號是“草帽書記”也好、“牛書記”也罷,始終保持為民服務的態度,將是他永不會變的本色。

“天下雌雄未定,公孫(述)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古有求賢若渴者胸懷天下,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現有基層黨員幹部心裝百姓,紮根基層、深入羣眾。

措施:探路、拆房、讓客

18歲當副隊長,21歲任村主任,28歲書記主任一肩挑的彭興利,雖初出茅廬,但在帶領鄉親們致富這條“摸着石頭過河”的道路上卻孜孜不倦、想法頗多。從玉米制種到集中養殖區,再到現在依託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生態旅遊,《中國養牛大縣蒙城》與其説是彭書記的“靈感繆斯”,倒不如説是他賦予了其全新的“致富寶典”,翻爛了的每一頁都濃縮着他的思考與心路歷程。

接觸“12345”工作以來,我深知“觸動奶酪”的拆遷工作“難於上青天”,而中榆樹店全村89套院子,彭書記只用了兩個月全部簽訂拆遷協議,又用了不到八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村120户標準化農村新居建設工程,並扶持45户村民從事了民俗旅遊接待。

“矢志為民謀利”的探路、“困難面前敢於上”的拆房、“利益面前甘於讓”的讓客,不僅一次次讓村民在質疑變稱讚的態度轉變裏與這位“探路人”“相識”,更是讓聽到故事的“你我他”在一次次的驚訝和感動中與他“相識”。從“相見”到“相識”,這條路,他走了24年。

三寶:草帽、手機、“大奔”

草帽書記有三寶,草帽、手機和“大奔”。草帽是最普通的編織帽,手機是最古老的老人機,而大奔則是一輛四輪農用車。儘管中榆樹店已經成為全鄉最富的村,但彭書記仍然用其樸實無華的“三寶”滋養着“北極鄉”的繁榮發展。

談起三十年不變的承諾,彭興利説:“既然大家選我當書記,就得對得起大夥兒的信任。”“堅守大山深處”,無愧於生養他的家鄉土地,無愧於家鄉人民對他的支持,無愧於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書記這個沉甸甸的名字,更無愧於全國身邊好人這個無上光榮的稱號。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這批“選調生”的“後浪”們,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基層哺育着我們,我們也滋養着基層。只有像“草帽書記”這樣手擒“三寶”,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才能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僅是當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的鮮明主題,更是當代青年人的鮮明主題,持之以恆、善作善成,唯有拿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穩紮穩打,才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五

在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以教育的重要性,我國國情和發展目標等方面為出發點,指出我國高校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才能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當前中國,要想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就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範之地,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並且能夠腳踏實地的“新”青年。

青年正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關鍵起點,所以要重視青年人的思想政治培養。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國高校的特色,又是辦好我國高校的優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具體來説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要更加註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神聖使命。思想政治工作關係的是高校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所以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所以黨委要保證高校正確辦學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而高校黨委要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使每個師生黨員都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

習總書記的講話回答了事關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刻闡明瞭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定位、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對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系的學生而言,因為專業的特殊性,這一講話是要從兩方面理解的:從身份來看,我們是學生;從專業來看,我們是“潛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以我們不僅要成為德才兼備,腳踏實地,全面發展的“四有青年”,更要承擔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六期題目和答案 篇六

近日,網絡一則名為《看見》的演講引起眾多網友共鳴。視頻中“奧利給”大叔黃春生作為演講人,帶我們走進普通人蔘差百態的生活,鼓勵大家要熱愛生活,對生活要有態度,不要帶着傲慢與偏見看待世界。

今年是脱貧攻堅收官之年,綜觀這段彪炳史冊的成就,能夠發現作為脱貧路上普通人的扶貧幹部,時刻閃耀着視頻中平凡英雄的光芒。正如視頻中所講:“技術的進步,給更多人提供了看見的可能。”扶貧幹部用他們的“技術”,讓世界看見了從未有過的脱貧奇蹟。所以,觀扶貧幹部,便知脱貧百態。

從“黝黑皮膚”看見脱貧艱辛。脱貧攻堅有多辛苦?單從廣大扶貧一線幹部的皮膚顏色就能知曉其中不易。在20__年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的陝西省青銅關鎮豐收村黨支部書記吳相琴、貴州省濛江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湖北省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程桔等扶貧一線幹部身上能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陽光在皮膚上留下了黝黑“烙印”。畢竟唯有經歷過日曬雨淋,扛過風吹雨打,不斷穿梭田間地頭,才會擁有同貧困羣眾一樣的膚色,才能深知貧困給羣眾生活帶來多大影響,才能領會脱貧攻堅的偉大與重要。事實證明,脱貧攻堅不是“過家家”,而是充滿萬千險阻,但這沒有讓扶貧幹部放慢腳步,他們選擇逆流而上,攻克了脱貧攻堅裏一個又一個的婁山關、臘子口。

從“狗都不咬”看見脱貧付出。今年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始前舉行首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中,四川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達久木甲這樣形容扶貧幹部:“天天走村入户,狗見了都不咬”。的確,當今絕大部分的扶貧幹部為了脱貧勝利,不畏艱險、不懼挑戰、不言放棄,化作脱貧領路人,全身心投入到脱貧事業。為此,他們有的人身材變瘦了、皮膚曬黑了,有的人長期超負荷運轉,有的人沒時間照顧家庭孩子,有的人身體透支亮紅燈,有的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是這樣的付出,才能與貧困羣眾打成一片,使其真心認可扶貧幹部,從而實現願意脱貧、主動脱貧、搶先脱貧的轉變。這樣看來,狗見了都不咬是對幹部付出最好的“肯定”之一。

從“一跨千年”看見脱貧幸福。今年,毛南族實現了整族脱貧,寫信與習近平總書記分享脱貧喜悦。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鄉親們把脱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同時,四川涼山的懸崖村也搬家了,意味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向脱貧又邁出了堅實一步。雲南雲山村在有着“農民院士”稱號的朱有勇帶領下,20__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09%,今年朱院士當起了網絡主播,直播1小時賣完25噸土豆……這些脱貧成就讓無數貧困家庭為之幸福,實現“一步跨千年”。九層之台,終始於壘土。看見每一段脱貧故事,其背後既是貧困羣眾告別貧困,踏入小康大門的的奮鬥史,也是扶貧幹部這羣“挑山工”們默默耕耘的結果,而這一切的成果更是屬於扶貧幹部與貧困羣眾兩者共有的幸福之景。

扶貧幹部的“參差百態”,就是貧困羣眾的脱貧的幸福之源。讀懂了扶貧幹部,也就讀懂了脱貧攻堅的點點滴滴,更會對打贏脱貧攻堅戰充滿必勝決心。現在,全面脱貧的日子已日趨臨近,看見扶貧幹部,關心愛護扶貧幹部,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就是繼續書寫好這段史詩最好的”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