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朱自清詩文集【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6W

朱自清詩文集【多篇】

朱自清散文 篇一

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象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薰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圍着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氲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説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裏坐小划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説:“我們要遊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象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隻划子。有點風,月光照着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象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説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伕問要不要上淨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裏,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唸佛的聲音,好象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着信,P君聽説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税局裏收特税了,以後便沒有消息。

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説在一個大谷裏。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户裏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裏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象老在過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着大路;路上有人説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説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裏坐着。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着。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裏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

朱自清的散文 篇二

外國也有乞丐,是的;但他們的丐道或丐術不大一樣。

近些年在上海常見的,馬路旁水門汀上用粉筆寫着一大堆困難情形,求人幫助,粉筆字一邊就坐着那寫字的人,——北平也見過這種乞丐,但路旁沒有水門汀,便只能寫在紙上或布上——卻和外國乞丐相像;這辦法不知是來路貨呢,還是此心同,此理同呢?

倫敦乞丐在路旁畫畫的多,寫字的卻少。

只在特拉伐加方場附近見過一個長鬚老者(外國長鬚的不多),在水門汀上端坐着,面前幾行潦草的白*字。

説自己是大學出身,現在一寒至此,大學又有何用,這幾句牢騷話似乎頗打動了一些來來往往的人,加上老者那炯炯的雙眼,不露半星兒可憐相,也教人有點肅然。

他右首放着一隻小提箱,打開了,預備人往裏扔錢。

那地方本是四通八達的鬧市,扔錢的果然不少。

箱子內外都撒的銅子兒(便士);別的乞丐卻似乎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畫畫的大半用各色粉筆,也有用顏料的。

見到的有三種花樣。

或雙鈎(求生)二字,每一個字母約一英尺見方,在雙鈎的輪廓裏精細地作畫。

字母整齊勻淨,通體一筆不苟。

或雙鈎(好運)二字,也有隻用(運氣)一字的。

——求生是自道;好運運氣是為過客頌禱之辭。

或畫着四五方風景,每方大小也在一英尺左右。

通常畫者坐在畫的一頭,那一頭將他那舊帽子翻過來放着,銅子兒就扔在裏面。

這些畫丐有些在藝術學校受過正式訓練,有些平日愛畫兩筆,算是玩藝兒。

到沒了落兒,便只好在水門汀上動起手來了。

一九三二年五月十日,這些人還來了一回展覽會。

那天的晚報上選印了幾幅,有兩幅是彩繡的。

繡的人諢名牛津街開特爾老大,拳亂時做水手,來過中國,他還記得那時情形。

這兩幅畫繡在帆布(畫布)上,每幅下了八萬針。

他繡過英王愛德華像,據説頗為當今王后所賞識;那是他生平最得意的時候。

現在卻只在牛津街上浪蕩着。

晚報上還記着一個人。

他在雜戲館幹過三十五年,名字常大書在海報上。

三年前還領了一個雜戲班子游行各處,他扮演主要的角色。

英倫三島的城市都到過;大陸上到過百來處,美國也到過十來處。

也認識賈波林。

可是時運不濟,老倫敦卻沒一個子兒。

他想起從前朋友們説過靜物寫生多麼有意思,自己也曾學着玩兒;到了此時,説不得只好憑着這點玩藝兒在泰晤士河長堤上混混了。

但是他怕認得他的人太多,老是背向着路中,用大帽檐遮了臉兒。

他説在水門汀上作畫頗不容易;最怕下雨,幾分鐘的雨也許毀了整天的工作。

他説總想有朝一日再到戲台上去。

畫丐外有樂丐。

牛津街見過一個,開着話匣子,似乎是坐在三輪自行車上;記得頗有些堂哉皇也的神氣。

復活節星期五在冷街中卻見過一羣,似乎一人推着風琴,一人按着,一人高唱《頌聖歌》——那推琴的也和着。

這羣人樣子卻就狼狽了。

據説話匣子等等都是賃來;他們大概總有得賺的。

另一條冷街上見過一個男的帶着兩個女的,穿著得像剛從垃圾堆裏出來似的。

一個女的還抹着胭脂,簡直是一塊塊紅土!男的奏樂,女的亂七八糟的跳舞,在剛下完雨泥滑滑的馬路上。

這種女乞丐像很少。

又見過一個拉小提琴的人,似乎很年輕,很文雅,向着步道上的過客站着。

右手本來抱着個小猴兒;拉琴時先把它抱在左肩頭蹲着。

拉了沒幾弓子,猴兒尿了;他只若無其事,讓衣服上淋淋漓漓的。

牛津街上還見過一個,那真狼狽不堪。

他大概賃話匣子等等的力量都沒有;只找了塊板兒,三四尺長,五六寸寬,上面安上條弦子,用只玻璃水杯將弦子繃起來。

把板兒放在街沿下,便蹲着,兩隻手穿梭般彈奏着。

那是明燈初上的時候,步道上人川流不息;一雙雙腳從他身邊匆匆的跨過去,看見他的似乎不多。

街上汽車聲腳步聲談話聲混成一片,他那獨弦的細聲細氣,怕也不容易讓人聽見。

可是他還是埋着頭彈他那一手。

幾年前一個朋友還見過背誦迭更斯小説的。

大家正在戲園門口排着班等買票;這個人在旁背起《塊肉餘生述》來,一邊念,一邊還做着。

這該能夠多找幾個子兒,因為比那些話匣子等等該有趣些。

警察禁止空手空口的乞丐,乞丐便都得變做賣藝人。

若是無藝可賣,手裏也得拿點東西,如火柴皮鞋帶之類。

路角落裏常有男人或女人拿着這類東西默默站着,臉上大都是黯淡的。

其實賣藝,賣物,大半也是幌子;不過到底教人知道自尊些,不許不做事白討錢。

只有瞎子,可以白討錢。

他們站着或坐着;胸前有時掛一面紙牌子,寫着盲人。

又有一種人,在乞丐非乞丐之間。

有一回找一家雜耍場不着,請教路角上一個老者。

他殷勤領着走,一面説剛失業,沒錢花,要我幫個忙兒。

給了五個便士(約閤中國三毛錢),算是酬勞,他還爭呢。

其實只有二三百步路罷了。

跟着走,訴苦,白討錢的,只遇着一次;那裏街燈很暗,沒有警察,路上人也少,我又是外國人,他所以厚了臉皮,放了膽子——他自然不是瞎子。

生平介紹 篇三

朱自清在私塾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1912年入高等國小,於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處女詩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至1925年去清華大學任教前,出版了詩集《蹤跡》和詩集《雪朝》第一集。其中《送韓伯畫往俄國》《光明》《羊羣》《贈A·S》等,暴露了社會的黑暗,表現了作者對光明的嚮往和對革命的讚美。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學英國,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後又漫遊歐洲五國;1932年7月回國,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與聞一多同事一起論學。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鎮壓民主運動。特別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樸、聞一多的先後遇害,都使他震動和悲憤。於是他不顧個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舉行的李、聞慘案追悼大會,並報告聞一多生平事蹟。

1946年10月,他從四川回到北平,於11月擔任“整理聞一多先生遺着委員會”召集人。

在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他身患嚴重的胃潰瘍,但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麪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麪粉,始終保持着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那可貴的情操。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嚴重的胃病,(嚴重的胃潰瘍導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用顫抖的手抓住妻子陳竹隱斷斷續續地説:“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麪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美國麪粉。”朱自清先生在簽名前體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但他仍舊拒絕這種“收買靈魂性質”的施捨,表現了一位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尊嚴和氣節。

毛澤東曾稱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朱自清的作品 篇四

1、《雪朝》(詩集)1922年,商務;2.《蹤跡》(詩與散文)1924年,亞東圖書館;3.《背影》(散文集)1928年,開明,(被選入國中課本);4.《歐遊雜記》(散文集)1934年,開明;5.《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務;6.《倫敦雜記》(散文集)1944年,開明;7.《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年,開明;8.《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年,文光;9.《詩言志辨》(詩論)1947年,開明;10.《新詩雜話》(詩論)1947年,作家書屋;11.《標準與尺度》(雜文集)1948年,文光;12.《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年,名山書屋;13.《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年,觀察社;14.《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開明;15.《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年,古籍;16.《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年,三聯;17.《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年,百花;18.《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蘇教育(未出齊)。

其中《匆匆》被選入國小6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書第二課、國小5年級上冊冀教版語文書第六課、國小五年級魯教版,《背影》被選入中學8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山東教育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上海教育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春》被選入國小六年級下冊教科版語文書第四課。《春》被選入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書。《春》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書第十一課。

朱自清散文 篇五

盼望着,盼望着,烈日來了,夏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是興高采烈的樣子,熱情地歡快起舞,知了叫了起來,水綠起來了,太陽的光芒烈起來。

荷花偷偷從水裏鑽了出來,粉粉的嫩嫩的,小湖上池塘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淺淺一笑,含苞欲放,遊幾下泳,跳幾支舞,湖清亮亮的,荷粉嫩嫩的。

梧桐,柳樹,古柏,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化為綠蔭趕趟。閉上了眼,綠蔭下彷彿已圍滿了人羣。

夏天的小徑,像幽靜又寂寥的亭廊。走在石板上,清涼舒服,給炎夏送來一絲涼意。徑旁的楊柳如姑娘般甜甜的笑着,嫩綠的絲絛垂下。小魚兒時不時會從徑邊的湖中冒頭換氣,探出頭來深吸一口,又“撲通”一聲躥進水中,激起層層漣漪。

雷雨是最尋常的,只下一小會兒就會停下,可別惱,看像星星,像珍珠,像葡萄,圓潤而又晶瑩,人家窗邊好似掛着珠簾一般。夏夜的傍晚,開着小小的燈,泛着點點黃暈的光。人們並沒有急於回家,而是搬來了小椅子,輕輕地談論,還時不時會抬頭看看星空。

夏天像一個幼童,天真可愛。

夏天像一個姑娘,成熟美麗。

夏天像一個長者,慈愛安詳。

朱自清簡介: 篇六

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12年入高等國小,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仍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的《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反映出正視現實,面向人生的態度,在當時詩壇有很大影響。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美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戲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並寫出普及古代文獻知識的讀物如《經典常談》。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文影》,但未能出版。

抗戰勝利後,他目睹國民黨統治的種種黑暗,思想有很大轉變,作品多是針對現實,偏於説理的雜文。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在清貧的生活中保持中國人的氣節,患胃病辭世。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敍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

第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

第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 篇七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他的妻子名叫陳竹隱。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12年入高等國小,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毛澤東曾讚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説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 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蒐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敍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餘,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麪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麪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説:“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麪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美國麪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