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多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一

課文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從中獲得快樂,使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而充實。本課在處理文本內容時,用了一課時,(作業例外)閲讀課文把學習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課文。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指導還是比較務實的。槐樹對於我們農村孩子來説並不陌生,只要學生查資料就能瞭解槐樹的生長特點,無需老師作太多的指導。最重要的是槐樹下的故事。本單元都是體現孩子課餘生活的樂趣,每篇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亮點模式。

這篇課文的語言樸實,讀起來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鬆快樂。在授課時,本人出示了閲讀要求,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鄉孩子對槐樹有一種什麼感情?

2、勾畫描寫槐花的特點的句子,槐米有什麼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寫了三種動物有什麼作用?(重點)

3、那些地方能表現孩子們的歡樂心情。

4、孩子們勞累了一天為什麼還帶着甜蜜的微笑?(重點)

5、槐鄉的孩子可愛嗎?為什麼?(重點)

在教學的重點點撥中,運用了句子比較突出重點。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蟬……)在點撥的過程中適當提示這是一種寫作技巧“襯托的手法。”比如,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這裏本人重點引導了,因為在寫作中,無論是中段還是高段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技巧還是要掌握。如,要體現天氣很熱的句式:花兒(熱得收藏起了笑臉),星星(熱得躲進了雲層),小花貓(熱得直趴着喘氣),可是老師(仍然還在燈下批改作業)。描寫天氣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氣特別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連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樣培養獨立閲讀能力,是本人在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首要環節。如:準備好工具書,詞典字典等。閲讀時不走馬觀花,要仔細地讀,重要的地方勾勾畫畫,從而瞭解課文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覆讀,細細品讀,每句斟酌,體會每段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次閲讀,核實閲讀中老師所出示的閲讀要求。從而把課文理解得更透徹。課後練習,寫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並寫出此處所發生的趣事,傷心事等。(學生作品略)學生習作是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們的認可。

為了拓寬學生閲讀知識,同時也體現閲讀課的實質意義,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訓練落到實處,本人出示了與本課有關的四字詞語。

勞而無功勞苦功高歸根結底張燈結綵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結伴而行結草銜環滿不在乎滿面春風滿腔熱忱滿城風雨

讓學生自己去積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語,並安排抄寫習作。即使課文中的知識處理不足也可以通過這種有效的作業方式足以彌補了。

“品讀”是本文的重點,但為了學生閲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並仿寫句式。如: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裏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仿寫:1、(我離不開媽媽,就像河裏的魚兒離不開水,田裏的禾苗離不開肥沃的土壤。)

2(我離不開學校,就像幼小的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懷抱,大山的人們離不開大山的土地。)

總之,本人堅信,如果閲讀堅持這樣做,相信自己的教學效果差不了多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務實。只有腳踏實地的教學,樸實的教學設計,會逐漸創新的。總歸一句,語文教無定一,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之八》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閲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準備】

槐樹、槐花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暑假中讓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2、順勢切入。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槐鄉看看哪裏的孩子有什麼快樂的事情?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⑴ 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⑵ 劃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試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⑵ 交流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讀課文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們讀懂了什麼?

隨學生回答,相機點撥。

2、又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四、總結課文

1、你覺得槐鄉的孩子怎麼樣?有哪些可愛之處?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課後反思】

教學機智──讓課堂更生動

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常常冷不丁會冒出一些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師會覺得這是某些學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師會轉移話題避而不答。殊不知,這些小“意外”往往為老師製造了一個稍縱即逝的點撥機會,處理得當,學生們會受益匪淺。

《槐鄉的孩子》是略讀課文,但在輕快樸實的文筆下藴涵的人文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正因為這樣,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更多的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讀讀、評評、議議,在互相補充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學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備課時所想得一樣,順利地進行着。當學生在理解“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裏飄蕩着他們快樂的歌聲。”我發現平時愛提問題的陳凱波同學若有所思,好像對同學的回答不是很滿意。我心裏嘀咕:“這孩子,莫非又有什麼奇思妙想?”便走過去問他:“凱波,你有什麼高見?”

“是的,老師。”他毫不猶豫地説:“我覺得這‘快樂的歌聲’不僅僅是寫出槐鄉孩子們摘槐米滿載而歸高興的心情,更多的是寫出了他們愛學習,又能上學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虧是老教師,我很老練地反問:“你的觀點有新意!不過你的理由呢?”

“課文第二段説‘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從這裏看出他們上學的學費都是用槐米換來的錢湊起來的。滿載而歸,説明摘的槐米多,換的錢也多,學費就湊的越快,上學的願望就能實現。書上還説槐鄉的孩子在那麼熱的天氣,揹着乾糧,連中午都不回家吃,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就是為了上學的學費嗎?就是因為愛學習,他們才不怕苦,不怕累,勤勞懂事。”

説的多好,大家都點着頭,似乎被他説服了。我看時機到了,趁機一問:“那書上説的‘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槐鄉的孩子會做什麼樣甜蜜的夢呢?”課堂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説是夢見又採到很多槐米;有的説槐鄉的孩子用槐米換到了錢,數錢數得笑出聲來了;有的説槐鄉的孩子夢見揹着書包來到學校。

最後我又引導學生以“我和槐鄉的孩子”作比較為題,展開全班交流。真可謂“一時激起千層浪”,孩子爭先恐後有的説要與槐鄉的孩子一樣愛勞動、愛學習;有的説從槐鄉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點……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備課中沒想到的,在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上,教師要是能運用自己的機智,善搭橋,巧引導,咱們課堂將會是另一種生動有趣。

槐鄉的孩子的教學反思 篇三

一、初讀課文解決難點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獨學,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文中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時學生邊自讀邊勾出描寫槐鄉孩子的詞句後在小組內交流,為接下來的彙報打下了基礎。班級大展示時學生的熱情分外高漲,你問我答,相映成趣,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補充中弄清楚了文中難理解的詞句。

二、抓住重點,深入理解

一是抓住“槐樹是一種怎樣的樹和槐米的用途?城裏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槐樹,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圖文資料解決了→←學生在認知上的疑難點。然後在瞭解“槐米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弄清“槐米”稱謂的所指、由來、功用、槐鄉孩子採集槐米的原因,在疏解課文的同時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礎上朗讀,以聲釋情,傳達出了孩子們對槐米的喜愛和自己採摘槐米換學費的自豪。

二是抓住“槐鄉的孩子上學和我們現在上學有什麼不同呢?”有的學生説槐鄉的孩子採摘槐米自己掙錢交學費的事情;有的學生説出自己上學讀書都是爸爸媽媽掙錢交學費。然後圍繞這一問題深入的討論,從而體味到槐鄉的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以苦為樂的情懷。在感受槐鄉的孩子勞動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們收穫的`喜悦。

總之,在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同時,還要抓住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四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教學時做到既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課文學完後,學生既能掌握課文內容,自我感覺也輕鬆愉快,學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給學生講清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這是同學們學習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時,同學們要多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我為學生出示了以下學習步驟供學生參考: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同學討論。

在具體的研讀課文中,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比如: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勤勞……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可愛……我多麼想和槐鄉的孩子一起採槐米……我想像槐鄉的孩子一樣……這樣能夠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課文體現孩子課餘生活的樂趣,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這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範例。對於懷鄉孩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蟬……),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

最後,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再去讀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自主性。為了學生閲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並仿寫句式。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五

《雪孩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一冊的最後第二篇課文,也是一篇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課文內容有沒有拼音,這關係非常大。將直接影響到課文能否被他們熟練地朗讀及其理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開頭預設了:跟孩子談談冬天、看看雪景圖,因為天氣關係,外面並沒有雪,於是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大的雪人,讓孩子們給自己親手畫的雪人取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為雪人取名字:雪人、小可愛、雪娃娃、小雪、雪孩子……孩子們在快樂中走進冬天。趁機導入新課。在配有動畫的範讀中讓孩子感受雪孩子的故事。

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在觀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圖時,老師問從哪裏看出他們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給遺漏了。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學生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

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圖,把孩子們帶入了生活的情境,貯存的詞語也一下子變得那麼鮮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潔白、晶瑩剔透、銀色的世界等。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用這些形象的詞語去描繪眼前見到的雪景圖。再看簡單的一張白雲圖,把課文內容“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以及雪孩子助人為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都融入到了這張簡單的畫裏,讓畫已不再是畫,而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我覺得在“看圖中學文”,能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與此同時,再回歸文本,孩子們在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那絲絲感情就在他們的朗讀聲中流淌,讓學生的朗讀不再蒼白無力。讓他們一個個進入情境讀課文,讀出節奏、讀出技巧、讀出人生百態,領略到了語文的音、韻、美。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六

文中絢麗的插圖更是給人引向一個廣闊的空間:藍天白雲、綠草紅花……

教學本課時,引導學生以吟讀為主,讓孩子們自由想象,發表自己的理解。想象是思維的翅膀,是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徵,也是人的創造力的基礎。詩歌文字簡略,極具跳躍性,如果能創設各種不同的情況讓學生開啟思維之窗,發揮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課堂氛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於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無疑也有極大幫助。

首先以圖導入,讓孩子觀察圖上的女孩子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引出她是一位鄉下孩子,揭示課題,引入課文,鄉下孩子的生活怎麼樣呢?

學習第一節時:抓住“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體驗感受鄉下孩子在父母關心下的幸福。

在理解第二節時,我抓住兩個想象點,讓學生通過想象去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針對第一句,我激發學生想象:看看圖,想想,田野上都飛舞着什麼樣的蝴蝶?鄉下孩子捧着這美麗的蝴蝶,編織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呢?學生思如泉湧。有的説,他也想變成那美麗的蝴蝶,為花兒傳播花粉,讓花兒開得更鮮豔;有的説,他希望蝴蝶能帶上他飛到城市裏去,看看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是怎麼玩的……課堂氛圍異常活躍。針對第二句,我播放了一首優美的草葉曲,和着樂曲,我輕聲問:你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孩子們邊閉着眼欣賞,邊帶着陶醉的語氣告訴我:看到了樹林,聽見了小鳥唱歌,還看見了一個鄉下孩子騎在牛背上快活的吹着草葉。就這樣一片普通的草葉,鄉下孩子能吹出如此動聽的歌曲,你覺得鄉下孩子怎麼樣?學生紛紛趕到佩服。這時,再煽動學生的情緒:這麼美、這麼動聽,相信一定能讀好!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讀起來自然是不成問題的。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七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意圖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天氣很熱的句子: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去採槐米,得受多大的罪啊!可光憑老師口頭解釋天熱的程度是無濟於事的,必須讓學生親身體會得到。所以,我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回憶一下自己在暑假時經歷的天熱的感受,來體會和品味這個句子的意思,進一步體會槐鄉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懂得勞動的快樂。

經過一陣思考,小手舉起了一片。

陳浩然一本正經地説:“天真熱,我真想鑽進冰箱裏。”

張金凱接着説:“真熱啊,我想跳進河裏洗冷水澡,還不想出來。”

“暑假的時候天好熱!”王蒙源認真地説,“我真懷念冬天下雪的日子,希望冬天快快來到。”

“有一次,熱得我不住地吃冰棍,一下子竟然吃了五根。媽媽還打了我一巴掌,説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牛新建邊笑邊説。

“想起暑假的熱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裏裏外外的衣服都濕了。”商慧琳本來就胖,説着説着還真出汗了。

……

經過學生的發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熱的程度,都紛紛感慨:能在這樣熱的天氣裏去鈎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鄉的孩子勤勞勇敢,值得大家學習。

身臨其境才是真。

學會提問——《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八

《槐鄉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孩子純樸、節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勞動的快樂。

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採用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方法,試着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略讀課文的要求,在主動參與的同時,逐步掌握此類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師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學時,通過查閲工具書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課文字詞,熟讀課文的的基礎上,我只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呢?他們可愛嗎?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圍繞問題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內容並説出了自己的閲讀體會。如:勤勞懂事,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交學費;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採摘槐米雖辛苦,但孩子們以苦為樂等美好品質。

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順,不用處處攙扶了,可見教師説多了也許會束縛住他們馳騁的思想。老師應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圖的基礎上,指引他們,放手讓他們去讀、去説、去悟。當然,這樣做佔用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費砍柴工”長此以往學生聽、説、讀、寫等語文能力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也深知這一切必將落實在踏實閲讀的基礎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槐鄉的孩子的教學反思 篇九

片斷一、回憶舊課,凸現差異,激發動機。

我們學習了《爬天都峯》一課,體會到了課餘生活有許多樂趣,請你説説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樂趣?”

在學生回憶交流後,教師提出問題,揭示一種與玩樂、探疑、健身礪志等不同的快樂:“你有沒有品嚐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交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槐鄉的孩子》。”

當今的獨生子女很少參加勞動,勞動的快樂對於他們來説更是不可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突出了與其他課餘生活樂趣的差異,引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衝突,順勢導入新課,他們便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片斷二、分角色朗讀,組間比賽,促進感悟積累。

課文第三段對槐鄉男孩、女孩採槐米勞作的情形寫得很細緻,是課文精彩之筆,重點之處,是需着力感悟積累的部分。為了調動學生讀悟的積極性,故安排學生組內分角色朗讀,組間進行比賽。

根據教室內座位安排,以一個小組為一個合作單位,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然後組際比賽。教師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組齊讀,第4—5句寫槐鄉男孩的,由小組內男生讀,第6句寫槐鄉女孩的,山小組內女生讀,最後一句小組齊讀。練好後小組間比賽。

教師交代方法後,學生組內合作,小組競爭,讀悟替代了教師的分析講解。角色替換的意識認同,競爭帶來的推助力,自然會更有利於實現優美語言向心靈的浸潤內化。

片斷三、賞讀評析,深化感悟,總結提升。

“你喜歡課文裏哪些句子,請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後全班交流,並且説説為什麼喜歡。”

在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入的理解後,讓學生賞讀課文,可促使他們從語言與內容的結合上進一步加深感悟。“通過對課文多次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麼你有些什麼感受呢?”

“快樂不只來自於休閒、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穫,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熱愛勞動,去品嚐勞動的快樂吧!”

學生暢談感受,教師點題總結,在學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盡時,教師以簡練的語言恰當地點示,學生也許瞬間會覺得心靈敞亮,精神得到一次昇華。

益知啟智、浸潤內化語言、提升精神,經過精心選擇、打磨的優秀語文教材應該具備這樣的整體價值,教者應該通過精心設計及組織教學過程去實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