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賞王維《鳥鳴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3W

賞王維《鳥鳴澗》【精品多篇】

賞王維《鳥鳴澗》 篇一

教學目標:

1.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重點難點:

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有關明月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自主探究。

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鍾並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大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的呢? 我們一起按照:讀通----讀懂----想象----背誦的方法學習一下本詩吧!

二、合作交流

現在我們來一個古詩挑戰賽,由我當主持人,哪個小組已經準備好了?你們選擇哪個呢?派個代表答題,其他同學補充。

三----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表現出詩中描寫的清幽的意境-----聲音輕,速度慢)

四----説説帶點詞語的意思。

(人閒-----人靜心閒;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這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山中月夜的靜從哪裏能體會出來) 小結: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挑戰賽,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不僅學會了《鳥鳴澗》而且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學都是今天的獲勝者。

三、拓展延伸

同樣是描寫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板書設計] 鳥鳴澗 花落 月出 鳥鳴

本課在教學流程上有比賽的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能夠鍛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際能力。本詩是一首意境很幽靜、很美的詩,通過帶感情的朗讀,學生能較好理解。本詩的特色是以動寫靜,以三種典型的景物:花落、月出、鳥鳴襯托山谷的幽靜,山中月夜的美。

賞王維《鳥鳴澗》 篇二

師:窗外陽光明媚,清風徐徐,春暖花開,一句話,如今已是滿園春色。這是我們眼中的春天,那麼在詩人王維的眼中春天別有一番景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維的一首詩《鳥鳴澗》。打開書……自由讀兩遍,讀準確,讀通順,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自己先解決。

生:(自由讀)(老師板書)

師:那位同學願意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他讀得字正腔圓,還有哪位同學要讀?(生舉手)你來讀。大家注意聽,這位同學的停頓和你一樣麼?

生:讀。

師:他讀的很流暢,有點快,這裏面有一個句子,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月出驚山鳥——她在哪裏停頓了呢?(轉向這位同學)你先説説——

生:在“月出”後面停頓。

師:大家和她的一樣麼?

生:(搖頭)不一樣。

師:誰來説説?

生:我認為應該在“驚”後面停頓一下。

師:這次一樣麼?

生:一樣。

師:我看大多數同學都贊同。老師這裏也有兩個小問題。這是一首寫景的詩歌,那麼在這首詩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呢?

生:我覺得這裏面有桂花、山、鳥、山谷、澗。

生:還有月。

師:還有麼?——我似乎聽見一個同學説還有人。人能算一個自然景物麼?

生:不能。

師:我認為這位同學説的是正確的。因為人是萬物之靈,人在自然之中才能體現出來人與自然的和諧。總的來説,這首詩歌寫了幾種景物。

生:六種。

師:(出示課件)課下有一個註釋大家看什麼意思?澗——

生:是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

師:我們來看這裏有人、桂花、夜、山、月、鳥、澗。這些自然景物有幾種?

生:七種。

師:這七種自然景物並不是簡單的順序羅列,而是一幅和諧的自然山水畫。你能不能讀出來呢?體會一下。讀一遍。

生:讀。

師:這首詩的內容,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敍述一下呢?請結合註釋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等會請同學説説。開始——

生:交流。(老師巡視,相機指導

師:哪位同學把你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來——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和你的理解一樣完整麼?

生:夜晚,當人們都安靜下來的時候,清風徐來,桂花紛紛落下,安靜的夜晚,山顯得非常空寂,月亮升起來了,驚醒了山中正在休息的鳥兒,常常的在流水(山澗)中鳴叫。

師:這裏是“常常的”在鳴叫麼?這裏有一個“時”的意思是——

生:時而。

師:請你再説一遍。

生:時而在春澗中鳴叫。

師:很好,説的非常完整。是麼?那麼我們瞭解了詩歌的內容,你再讀一遍,看是否能讀出來你眼中的景物。開始——

生:自由讀。

師:那個同學讀一遍?

生:指名讀。

師:你的聲音很好聽,讀出來了那種靜。剛才老師説這首詩中的景物是有順序的,是什麼順序呢?(用手勢)從落花寫到了夜,然後寫到山空,再寫到月亮,又寫到了山裏飛的鳥。這是一個什麼順序呢?

生:由遠到近。

師:是由遠到近麼?

生:從近到遠。

師:還有其他的麼?看老師的手勢——

生:我覺得是從低到高。

師:我覺得你們説的都對。這首詩歌不是簡單的在羅列材料,而是一個立體的、交*的、流動的畫面,那麼這些景物的特點又是什麼呢?

生:景物的特點是靜,還有美。

師:你説出了總的特點,很好。他們各自的特點呢?

生:“人”的特點是“閒”,“花”的特點是“落”,“夜”的特點是“靜”,“春山”的特點是“空”——

(老師板書,引導全體同學一同回答)

師:還有麼?月的特點——用文中的字回答。

生:“月”的特點是“出”,“鳥”的特點是“驚”。“春澗”的特點是“鳴”。

師:春澗的特點是鳴麼?鳴應該是誰的特點?

生:(齊答)鳥。

師:很好,春澗是流水,它的特點應該是流動的,詩中沒有寫到,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同學找的非常完整。現在請大家帶着自己的理解體會詩歌中景物的特點,自由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那個同學來讀一下。

生:讀。

師:尤其是這裏面有一句,我聽到了很好,是“夜靜春山空”。這裏的“空”應該怎麼讀?

生:輕。

師:而且要讀出來什麼味道?

生:靜。

師:哪位還要讀?

生:讀。

師:好一個“月出驚山鳥”,這個“驚”讀的特別好,好像讓我看到了鳥飛起的畫面。這個“驚”的畫面,你怎樣理解?

生:我覺得鳥發出的聲音更加襯托了山的空寂。

師:你説的是鳥驚還是鳥鳴?

生:我説的是鳥鳴。

師:哦,你説的是鳥鳴。王籍有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和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來讀一遍,體會一下,時鳴春澗中——

生:時鳴春澗中。

師:剛才老師説的是驚字,月出怎麼驚動山鳥呢?

生:我的理解是月亮出來了,有了光,本來鳥是休息了的,因為月光驚嚇了它。

師:是月光,很好,你很善於聯想。你要補充——

生:因為月光讓鳥受驚了,更加襯托了這裏的靜。

師:很好,我們大家一起讀出來這首詩的靜。讀——

生:齊讀。(師板書:靜。)

師:我們學習一首詩歌,不是在簡單的看這段文字,還要了解詩人的經歷和時代。王維在早年的時候也有着很大的政治抱負,很想為國家做一番大事業。可是,由於政局的混亂,廣場的腐敗,他的這種意志逐漸的消沉下去了。於是就在長安東南購置了一處別墅,和自己的知己好友在這裏度着悠閒自在的生活。而且在這裏長期做一件事,就是誠心奉佛。這首詩就是他隱居生活的一種寫照。因為他的信佛,所以後人稱他為“詩佛”。你能不能讀出來佛心裏的靜呢?自己體會一下。

生:自由讀。

師:指名讀。

生:讀。

師:讀的非常到位。我們來齊讀一遍。讀詩要有味道,聽我讀:鳥鳴澗——有味道麼?

生:(搖頭)沒有。

師:鳥——鳴——澗,有味道麼?

生:有。(齊讀。)

師:這首詩歌讀到這裏,老師也想讀一下,在老師讀的時候你看大屏幕,想象一下自己眼前感受到了什麼畫面。(出示課件,配樂朗讀)夜幕降臨了,詩人王維也許在這裏流連了一天,不忍離去,看到了這樣的景色寫下了這首詩——(朗誦內容略)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誦讀一遍,感受一下詩歌的意境。

生:配樂讀。

師:睜開你的眼睛,你的眼前彷彿看見了什麼?耳邊彷彿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置身於怎樣的環境中?

生:我彷彿看見了山間流淌的小溪,聽見了鳥兒不停的鳴叫,我彷彿置身於詩情畫意的境界裏。

生:我看見了隨風飄落的桂花,聽見了鳥的鳴叫,還有水的歌唱,我彷彿置身於一片幽靜的世界裏。

師:你走進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到了落花,還聽到了水的歌唱,你的語言真美。

生:我彷彿看到了落花從樹枝上飄落下來,落到了地上,而且我也聽見了春澗中偶爾傳來的鳥叫聲,聽見了水的流淌聲,置身於如詩如畫的境界裏。

生:我彷彿看見了月亮緩緩上升到了空中,鳥兒從樹枝上飛走,鳥兒的鳴叫聲迴旋在空中。

師:因為夜靜春山空,所以才有了鳥叫聲的迴旋。你的聯想真豐富。

生:我看見了桂花飄落的情景,月亮升起來,把樹上的休息的鳥兒驚醒了,它們在空中飛着,地上有流水在不停的流淌。

師:説得很好。前面有一句話——桂花落地作者能看見麼?

生:桂花落地可以聽見。

師:你們同意麼?

生:同意。

師:這個聽見彷彿讓我感覺到這個世界靜極了,是麼?針掉在地上我們可以聽見,説明靜,桂花落地更加把這個靜——

生:突出出來。

師:這就是用這樣的動態來——

生:襯托靜。(老師板書)

師:再一次感受這種靜,讀出來你眼前的美景。開始——

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詩人能夠感受到落花的聲音,是因為環境的——靜,詩人能夠看到月光驚動了樹上的鳥兒,還是因為這裏——靜,詩人聽到空中鳥鳴的時候還是因為這裏的——靜。這裏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作者內心的——哪一個字可以體現?

生:空?

師:是麼?詩中的空是描寫山的,哪個字寫作者內心的靜呢?

生:閒。閒的解釋是安靜,

師:怎麼才叫閒呢?

生:因為他沒有什麼事情,很休閒——

師:我感受到了你能體會剛才老師介紹作者經歷的時候,這是他半官半隱的生活寫照——

生:是因為他信佛,所以他有四大皆空。

師:也就是説他沒有了工作上的繁雜事務,所以他很閒,這種閒是內心的那種——閒靜。有人説這首詩很簡單,只有簡單的二十個字,甚至幾分鐘我們可以背誦下來,可是我説這首詩不簡單,不簡單在他用僅僅二十個字寫了那麼的景物,給我們呈現瞭如此美麗的一幅畫卷,這首詩不簡單,還不簡單在體現了詩佛高潮的詩歌藝術水平!春天在王維的眼中是一個寂靜的夜晚,在賀知章的眼中是“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在其他詩人眼中呢?

生:在詩人杜甫的眼中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生:在蘇軾的眼中是“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在杜甫的眼中是“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師:在杜甫眼中還是“春夜喜雨”。

生:在唐代杜甫的《絕句》中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生:在葉紹翁的眼中春天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師:春天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也一樣可以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觸摸春天,用我們自己的筆寫下精彩的詩篇!下課。

賞王維《鳥鳴澗》 篇三

下面以六年級語文《鳥鳴澗》説課稿為例,為大家介紹説課稿的寫作內容及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要説的內容是六年級語文《鳥鳴澗》

説教材及學生:

古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

《鳥鳴澗》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圖,春夜,深山空曠,萬籟無聲,桂花從枝上飄落的聲息。忽然,一輪月破雲而出,幽柔的清光灑滿山林。被月色驚擾的山鳥,時而啼鳴於深澗之中。詩人以花落、月出的動態和鳥鳴的聲音,非常生動深刻而細緻傳神地表現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閒靜。這種靜境因為有聲音動態而顯得富於生機和情致。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

這首詩主要描寫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充滿了靜謐的意境,但“花落”“鳥鳴”“月出”寫來靜中有動,動中見靜。是很成功的寫景詩,如同一幅線條清朗的水墨山水畫,正是王維所擅長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學情: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一些古詩,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培養感悟能力、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能夠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描繪的意境。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複述出來。

3.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詩人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態度。

4.嘗試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聯想和體會,通過誦讀,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情。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複述出來。

説教法及教學手段:

俗話説:“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為了使學生能學得快活,學得輕鬆,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採用“激趣導入——初讀感知——感悟詩意——課外延伸”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我製作了有關課件,把月夜的影視文件、能調動學生情感的優美的音樂,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等製成了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情畫意。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取“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説一説”的學習方法,採用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全班討論交流的形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讀,即讀詩中的重點詞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始終貫穿於課堂的全過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問”,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説”,説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始終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積累語言,在反覆的多形式的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説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這首詩就像剛才的音樂一樣,清新、雅緻,恬靜、幽美,題目叫——《鳥鳴澗》。(齊讀課題)“澗”這個字,它的偏旁是 “氵”,我們可以推想“澗”跟——水有關。水在哪裏呢?水在兩山之間,所以,澗就是指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這流水是涓涓細流還是洶湧波濤?那應該怎麼讀題目呢?誰來試試?(齊讀)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王維他的山水詩造詣極高,《鳥鳴澗》是他山水詩的代表作,蘇軾就曾經誇他的詩“詩中有畫”,現在就讓我們來品這首詩,賞這幅畫。

二、初讀詩文

整體感知鳥鳴澗,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王維在這看見了什麼呢?請大家到詩中去讀一讀,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4遍,前2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得字正腔圓,後2遍讀的時候,爭取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1、學生自讀。

2、(屏顯古詩)指名讀。 點評。

a 你很會思考,夜靜春山空,“空”這個多音字你讀準了,真是一絲不苟。

b 聲音清脆悦耳,讀詩正確流暢,很好。

c 聲音響亮,把每個字的音都讀準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錯。

d 讀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詩內部的停頓,讀出了詩的韻味。

3、齊讀。

4、這首詩你們都讀正確了,讀通順了,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麼幾遍,你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什麼時候呢?指名回答,並説説依據。(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春夜)

5、詩人王維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請同學們到詩中一行一行仔細地找一找,並把它圈出來,四行都找完了,再舉手。指名回答。(相機板書:花、山、月、鳥、澗)

6、的確,詩人在詩中寫花落、山空、月出、鳥鳴、澗水流,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麼特點呢?請你到詩中把這個合適的字找出來。指名回答。(板書靜)的確,這首詩給我們的一個深刻感受就是“靜”。

三、感知詩意,體味清幽

1、第一行:人閒桂花落同學們都很會讀書,讀出了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個靜靜的夜晚。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桂 uawen.c n 花輕輕柔柔地飄落了,(屏顯:人閒桂花落)同學們看過桂花嗎?長什麼樣子?小小的,細細的桂花落在地上聲音響嗎?聲音小到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也包括張老師可能都聽不到,但王維卻在那個夜晚聽到了。

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告訴我們什麼呢?(不作答)我們寫教室很靜,靜到什麼程度?(讓學生自由説,老師不評價)靜到一根繡花針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那詩人寫桂花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呢?(指名回答) 是呀,夜是這樣的靜,但不僅因為夜靜,更因為看風景的人心靜,所以,王維他還是感受到盛開的桂花悄然落地的聲音。看看“人閒”兩個字,它正是告訴我們王維的心——靜。是啊,王維身處沒有戰亂,安定統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時隱居風景秀麗的藍田輞川,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悠閒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説自己是 —— 人閒。現在,就讓我們用朗讀把桂花落地地輕柔、舒緩展現出來。(指名讀)(女生齊讀、齊讀)女生讀起來清清幽幽的,別有一番情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第二行:夜靜春山空 聽着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王維才發覺夜是多麼靜啊!真是——夜靜春山空。(屏顯:夜靜春山空) 同學們,鳥鳴澗這裏風景如畫,白天,山澗中陽光燦爛,鳥語花香,遊人踏青,動物們自由自在……真是熱鬧非凡。漸漸地,漸漸地,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遊人散去了,動物們都進入夢鄉了,山林也空閒下來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樣,靜靜的,靜靜的……如果此時,你也站在這座春山面前,你會用什麼詞語,什麼句子來形容?是呀,靜,靜得詩人覺得好像整座山什麼都沒有了,空蕩蕩的。誰用朗讀來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指名讀)讓我們用朗讀來讚歎這座空山吧!(男生齊讀、齊讀)讓我們把這個“靜”字留在心中,讀好這句詩。(屏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齊讀

3、第三、四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引讀: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月從哪出來呢?(雲)怎樣的雲?(薄薄的幾片雲)是呀,一輪明月從雲層中鑽出來,皎潔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傾瀉在山澗中,睡夢中的鳥兒於是——(指名回答)是呀,鳥兒以為天亮了,睜開朦朧的睡眼,啾啾叫着。

“時鳴”怎樣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幾聲,就停了,過一會又叫幾聲,又停了,咦?不是寫夜靜嗎?怎麼會寫鳥鳴聲呢?對,這就是一種反襯手法,以動襯靜。古人就説“鳥鳴山更幽”我想,鳥兒此時一定是用它動聽的叫聲在讚歎。

現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指名讀)寫一寫:王維的詩美嗎?可王維只用了二十個字,這正體現了古詩語言的凝練美。但我們現在的語言也美呀!現在就請同學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寫一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我想我們也能有“文中有畫”的本領。學生寫,教師巡視。交流點評。

寫的真好,的確是文中有畫。寫的美,朗讀讀得也美。

4、朗讀背誦整首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讀得時候要把自己當成詩人,想象那屢屢桂香飄溢,悠悠鳥鳴傳蕩,齊—— 很好,我們讀的時候,要想到王維山水詩的特點:詩中有畫。再齊讀。 讓我們把鳥鳴澗的幽靜永遠留在心裏,一起背一背。

四、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王維用“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經讓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今就讓我們在來欣賞一首李白的《月下獨酌》。自讀,指名讀,正音。齊讀同樣是月夜,同樣是獨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大概説詩的內容)引導學生説出孤獨。再齊讀。

五、作業

1、默寫古詩《鳥鳴澗》。

2、寫一寫“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