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艾 青《我愛這土地》詩歌(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6W

艾 青《我愛這土地》詩歌(精品多篇)

《我愛這土地》仿寫詩歌 篇一

假如我是一隻桔梗

我也應該用最美的姿態去裝飾

這被洪水所沖刷着的土地

這被猛獸所刨的面目全非的土地

這讓我們所想要極力挽救的土地

和那來自各處的無比鮮妍的守護

然後我枯了

我蒼老的身軀連着無力的根鬚

一起埋沒到我愛的土地裏

為什麼我的葉裏毫無活力

因為我將它貢獻給了我愛的土地

《我愛這土地》仿寫詩歌 篇二

假如我是一滴玉露

我也願把這剔透的身體融入:

這被煙雨所迷濛的瘦西湖,

這永遠吸引着我們的興致的香格里拉,

這悄然的紅葉飄落的香山,

和那來自“東方小巴黎”的純樸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然後我痴迷了,

連目光也定格在那迷人的一線天。

為什麼我的眼裏總是充滿希望?

因為我摯愛這土地……

賞析 篇三

這首詩寫於抗戰初期,它集中展現了艾青對土地的一片赤誠之愛。在個體生命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像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着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難與悲憤,也唱出大地的歡樂與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將整個身軀融進祖國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對土地的深沉之愛。全詩的感情是強烈而內在的,基調是深沉而憂鬱的。可以説,時代的投影與真實的感受相結合,使得這首詩的感情顯得極為真誠,更有感染力,更能撥動讀者的心絃。

名家點評 篇四

施建清《一隻常含淚水的鳥》:詩離不開詩人的體驗,詩人的情感也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中。

李復威《艾青詩歌賞析》:艾青的詩歌飽含激情,或憂鬱,或恬靜柔和……

王繼波《(我愛這土地)的意象藝術》:“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個意象,可以説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牛漢、郭寶臣《艾青名作欣賞》:……詩人,對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對土地的感情更濃烈了。

《我愛這土地》仿寫詩歌 篇五

假如我是一陣風

我也應該用輕盈的身姿撫慰大地

這被無情炮火摧毀的家庭

這被血液浸潤的土地

這漂浮着殘屍的河流

和那還在滴血的刺刀

然後我散了

帶着令人作嘔的血腥氣靜靜散去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愛這土地愛的深切

文學賞析 篇六

這首詩以“假如”開頭,這個頭開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詩中的“鳥”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歷代詩人所反覆詠唱的杜鵑、鷓鴣那樣,稍一點染,即具有一種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藴,而是全靠作者在無所依傍的情況下作出新的藝術追求。再則,詩中特地亮出“嘶啞的喉嚨”,也和古典詩詞中棲枝的黃鶯、啼血的杜鵑、衝【】天的白鷺等大異其趣,它純粹是抗戰初期悲壯的時代氛圍對於作者的影響所致,同時也是這位“悲哀的詩人”(作者自稱)所具有的特殊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

詩的首句集中展現了作者對土地的一片赤誠之愛。在個體生命的短暫、渺小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像成“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着祖國大地飛翔。全詩表現出一種“憂鬱”的感情特色,這種“憂鬱”是對災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難,因而格外動人。這裏有深刻的憂患意識,有博大的歷史襟懷,有濃烈的愛國真情。這種憂鬱表現在兩點:其一,強烈的抒情色彩。這首詩可以説是作者的自白。作者採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詞”一樣嚴肅,又像“血”一樣莊嚴,十分強烈,震撼人心。詩人用了四行象徵性的詩句,來概括“我”的使命。這四句詩並沒有具體所指,但它們以更形象、更廣泛的泛指性,擴大加深了這使命的內涵。作者所深深愛着的這土地,正在經歷着一場歷史的大搏鬥,大變革。人民在奮起,民族在覺醒,“無比温柔的黎明”已經可望了……作者作為一隻鳥,就要為這一偉大的時代歌唱。其二,寫實和象徵交織。作者用寫實和象徵的手法,描繪了一組鮮明的詩歌意象,分別賦予“大地”、“河流”、“風”、“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徵和暗示意味。但作者對祖國的“黎明”也抱有樂觀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寫。

這首詩在抒情上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撥動心絃。此詩偏以“假如”開頭,這是第一層強化。誰不知道鳥聲優美清脆,此詩偏以“嘶啞”相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還不夠,於是詩中接連出現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寫這些對象時達到了窮形盡相、淋漓酣暢的地步,充分體現了這位自由體詩人的藝術特色。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因為“的”字一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作者艾青則不然,他敢於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是作者艾青的自由詩創作不同於其他自由詩作者(如田間)的一個重要特色。《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也不例外,且看詩人在“土地”“河流”“風”“黎明”這樣的中心詞語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許多修飾語,就可窺見其中的奧祕了。以上所説的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觀的長句,可説是第三層強化。正當為作者不斷的歌唱——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時,詩篇卻陡然來了一個大的轉折,一個破折號之後突出“我死了”,讓身軀肥沃土地。於是,生前和死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的執著的愛,這便是生於斯、歌於斯、葬於斯,念茲在茲,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