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傳的好段摘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85K

名人傳的好段摘抄精品多篇

《貝多芬傳》 篇一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貝多芬真是可憐已極。

得知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

當我們同在一起時,我已覺得許多病象,我瞞着,但從此越來越惡化……還會痊癒嗎?我當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這一類的病是無藥可治的。

我得過着淒涼的生活,避免我心愛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固然我曾發願要超臨這些禍害,但又如何可能?”

2、“君主與公卿儘可造就教授與機要參贊,儘可賞賜他們頭銜與勛章;但他們不可能造就偉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臨庸俗社會的心靈……而當像我和歌德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這般君侯貴胄應當感到我們的偉大。

昨天,我們在歸路上遇見全體的皇族。

我們遠遠裏就已看見。

歌德掙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

我徒然對他説盡我所有的話,不能使他再走一步。

於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鈕子,揹着手,望最密的人叢中撞去。

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太子魯道爾夫對我脱帽;皇后先對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認得我的。

為了好玩起見,我看着這隊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

他站在路邊上,深深地彎着腰,帽子拿在手裏。

事後我大大地教訓了他一頓,毫不同他客氣……”

3、“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讚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

對於一切受苦而奮鬥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當我們對着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他會到我們身旁來,好似坐在一個穿着喪服的母親旁邊,一言不發,在琴上唱着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

當我們對德與惡的庸俗鬥爭到疲憊的辰光,到此意志與信仰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裨益。

他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鬥的歡樂……”

【點評】第一段是貝多芬寫給友人阿芒達牧師的。信。

耳聾對於音樂家來説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使他從此過着孤獨淒涼的生活,還可能受到敵人的污衊。

這段話概括了貝多芬由於耳聾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體會到世界的可憐和自私。

第二段是貝多芬在書信中寫到與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親國戚時的情景。

其中“揹着手”和“撞”等十分傳神的描寫,活靈活現地寫出了他對皇親國戚滿不在乎的態度,最集中地表現了貝多芬的叛逆性格。

當然貝多芬和歌德的處境不同,對他們進行比較時要全面分析。

第三段是《貝多芬傳》的最後一段,是這一部分的總結。

貝多芬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最傑出的音樂家,而是因為他的音樂是為苦難的人們而寫的。

他隱忍自己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

這段話概括了貝多芬的音樂的本質。

“我的體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增無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剛剛開始。

我已經隱隱約約看到目標在前,雖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擺脱這種疾病,我一定能擁抱整個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

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睡覺。

但願我能擺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時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永遠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貝多芬傳》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這樣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

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呢?誰又能想象他在漫長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而就是這個人,寫出了那樣大量的樂曲,而且往往是歡樂的樂曲--從天國發出的,傳播到人們內心的歡樂!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鬥的成果,是勝利的標誌。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説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歡樂!”

《米開朗基羅傳》 篇二

“他是孤獨的。

--他恨人,也遭人恨。

他愛人,但無人愛他。

人們對他既欽佩,又懼怕。

最終他在人們心中引起了一種宗教般的崇敬。

他凌駕於他的時代。

於是,他稍稍平靜了一些。

他從高處看人,而人們則從低處看他。

他始終是單身。

他從不休息,連最卑賤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嘗不到,他一生中連一分鐘都不曾在另一個人的温柔懷抱裏入眠。

他從未得到過女人的愛。

在這荒漠般的天地裏,只有維多利亞科洛納的友情,曾閃過一道純潔而冷峻的星光。

周圍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熾熱的思想流星--他的慾望和瘋狂的夢境--飛馳而過。

貝多芬從未經歷過這樣的黑夜。

因為這黑夜就在米開朗基羅的內心。

貝多芬的悲憤是社會的過錯,他本人卻天性快活,且渴望快樂。

米開朗基羅則憂鬱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開他。

他在自己周圍造成了一片空虛。”--《米開朗基羅傳》

貝多芬的痛苦來自病痛的折磨,米開朗基羅的痛苦來自他充滿矛盾的靈魂:他既無殘疾,也不貧窮。

他出身高貴,是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

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毀於戰亂。

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會獲得一大筆酬勞,但他卻過着像窮光蛋一樣的生活,只吃麪包,喝點葡萄酒,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他驚人的長壽,

一生渴望愛情,寫出大量火熱純潔的十四行詩,但他卻終身未婚,孤單到老;他的家族從未給他任何温暖,總是一次又一次從他身上榨取金錢,利用他的名譽到處炫耀,

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卻使他出手大方;他驕傲固執,目空一切,他在藝術上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

甚至不惜和教皇鬧翻,但他又軟弱可笑,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妥協投降,做出種種與他名譽不符的可笑舉動;

他的藝術天分驚人,雄心勃勃,創作出《大衞像》、《奴隸》、《摩西》等驚世傑作,但他又不得不為教皇奔波賣命,這個任務還沒完成,又有新的任務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計劃中最偉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廢。

他一生都在超負荷的工作,同時還要為那些沒完成作品忍受內心的譴責;到了老年,他已經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藝術大師,人們對他像對上帝一樣敬重,無人敢於挑戰他的權威,但他卻越來越虔誠,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儘管米開朗基羅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儘管他一直沒能實現自己最偉大的計劃,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

從大衞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嚴,人的意志;從摩西和奴隸身上看到了人與命運的抗爭……米開朗基羅塑造的是神靈,但他表現的卻是現實中

名人傳摘抄賞析 篇三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貝多芬真是可憐已極。

得知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

當我們同在一起時,我已覺得許多病象,我瞞着,但從此越來越惡化……還會痊癒嗎?我當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這一類的病是無藥可治的。

我得過着淒涼的生活,避免我心愛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固然我曾發願要超臨這些禍害,但又如何可能?”

賞析:

這一段是貝多芬寫給友人阿芒達牧師的信。

耳聾對於音樂家來説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使他從此過着孤獨淒涼的生活,還可能受到敵人的污衊。

這段話概括了貝多芬由於耳聾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體會到世界的可憐和自私。

2俄羅斯的偉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發着光焰的,對於我的一代,曾經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

在十九世紀終了時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並慰撫我們青年的心魂。

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托爾斯泰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員,我願對於這神聖的回憶,表示我的感激與敬愛。

賞析:這段話運用深情熱烈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欽佩與讚美。

他把托爾斯泰比作巨星,表現了托爾斯泰無可比擬的影響力。

甚至光是回憶就讓作者感到感激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敬意可見一斑。

3他對於民眾的愛情,好久以來已使他體味通俗言語之美。

童時他受過行乞説書者所講的故事的薰陶。

成人而變了名作家之後,他在和鄉人的談話中感到一種藝術的樂趣。

--羅曼羅蘭《列夫托爾斯泰傳》

賞析:這段話繼續交代列夫托爾斯泰文學語言特點的成因。

作者從童年説起,慢慢推究對成長之後寫作的影響。

不斷強調對民眾的融入,表現了列夫托爾斯泰文學作品裏語言的通俗以及對民眾的青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