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措施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8W

2021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措施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於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措施_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最新安排,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措施

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近14天以來有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以及重點關注地區(名單動態更新)的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的同學,暫不返校。

2.近14天以來有其他疫情關聯地區(名單動態更新)的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的同學,返校前須提交14天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和健康“綠碼”,到校後先進入健康觀察點,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呈陰性後進校。

3.返校前均須通過線上“師生綜合服務大廳”的“返校登記”模塊提交申請,提交14天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經審批後刷“校園一卡通”進校,到校後應及時銷假。

4.在校生要做到“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聚集”,做好自身防護。

如需臨時出校或離京,在線上“師生綜合服務大廳”的“請假銷假”模塊進行申請,經審批後刷“校園一卡通”出校。獲批臨時出校的,不得前往中高風險區、重點關注地區和其他疫情關聯地區,當日刷“校園一卡通”進校。獲批離京的,再次返校時按照第1、2、3條執行。

5.走讀生要做到“非必要不入校”。

如需臨時入校,在線上“師生綜合服務大廳”的“請假銷假”模塊進行申請,提交14天旅居史和人員密接史,經審批後刷“校園一卡通”進校和當日出校。

6.堅持每日健康報告制度,通過“i北理APP”進行健康信息申報(輔導員將與新生建立聯繫並指導其登錄)。

如有本人身體不適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社區(街道)和學校,落實“雙報告”制度。為了本人和他人健康,不得有任何瞞報、遲報、誤報。

7.以上未盡事宜,可以與輔導員聯繫,一事一報、一事一議。

若疫情形勢變化或上級要求有新的調整,屆時另行通知。

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簡介

櫛風沐雨,北京理工大學伴隨着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歷久彌堅。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學校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現設有19個專業學院、9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醫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先後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學兩個學科進入前1‰。近年來,學校結合傳統優勢和長期發展需要,重點建設“5+3”個學科羣——“高效毀傷及防護”學科羣、“新材料科學與技術”學科羣、“複雜系統感知與控制”學科羣、“運載裝備與製造”學科羣、“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羣和“特色理科”學科羣、“醫工融合”學科羣、“軍民融合與創新發展”學科羣,形成“優勢工科引領帶動、特色理科融合推動、精品文科輔助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學科整體建設佈局。學校現有教職工3400餘名,匯聚了27名兩院院士、40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和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10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擁有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立德樹人,北京理工大學在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傳承文明。學校致力於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在建校80年以來的30餘萬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120餘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40餘位院士;有各個行業、各個層面的大批領袖人才和優秀建設者,被譽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學校累計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精品在線開放課15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5個。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萬餘人。北京理工大學航模隊奪得2018年英國國際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大賽載重飛行冠軍;機器人隊斬獲ICRA2019RoboMaster人工智能國際挑戰賽總冠軍;“飛鷹”隊代表中國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國際機器人挑戰賽中再次冠軍,成功衞冕;實現國際賽場連續四年奪魁;累計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6項、銀獎7項、銅獎12項;”累計獲全國“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15項;累計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13項、銀獎11項、銅獎3項;累計在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獲獎36項。近五年,學校本科生就業率97%,研究生就業率達98%以上。面向國際,學校已經與6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的346多所高校簽訂校級合作協議,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俄羅斯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以色列理工大學、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等70多所合作院校設立學生交換項目,形成人才培養國際化的全球網絡。

矢志創新,北京理工大學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奉獻世界科技發展中展現擔當。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鋭意進取。學校曾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第一台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台20公里遠程照相機等,在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遠程壓制、軍用信息系統與對抗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了國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國慶70週年慶祝活動中,學校共參與了受閲裝備中12個空中方隊中的10個方隊、32個地面裝備方隊中的26個方隊的裝備研製工作,並直接參與了多項數字表演與仿真任務、焰火技術任務和彩車設計的技術保障工作。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等過程中,學校研發的多項技術均有優異表現。“十二五”期間,學校科技投入總量近100億元,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牽頭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5位,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專用項目獲獎數目方面位列全國高校第3位,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總數、授權國防專利和有效國防專利數均位列全國高校第1位。2016年,牽頭獲得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017年,牽頭獲得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018年,學校牽頭獲得6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9年,學校牽頭獲得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多項科技成果直接服務國計民生重大項目中。

學生假期疫情防控注意事項

好室內外環境衞生工作,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整潔;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至少通風2次,每次10~15分鐘。

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勤洗手,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掩口鼻,來不及或臨時找不到紙巾,可彎曲手肘後,再遮蓋口鼻。

注意手衞生:勤洗手,避免用不乾淨的手觸摸口、眼、鼻。

洗手是預防傳染病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要用流動清水和洗手液洗手。

學會戴口罩:以下情況必須戴口罩:1.電北京理工大學、遊藝廳和網吧、公共交通工具等相對密閉空間;2.公共場所服務人員、醫院就醫人員、職業暴露人員;3.新冠肺炎確診、密接、疑似和無症狀感染者;4.入境、隔離、發熱咳嗽等人員。

校園如何戴口罩:1.低風險地區的校園內,校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以及食堂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托幼機構內幼兒不建議佩戴口罩,教職員工需要佩戴口罩;2.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間如出現發熱等症狀,應立即戴口罩、報告和隔離。

儘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等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用餐,使用公筷公勺。

如果必須要外出,應科學佩戴口罩。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外出,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少外出,不聚會,儘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人際接觸保持1米以上距離,可有效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

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圍桌進餐容易產生細菌病毒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合餐弊端更顯突出。無論是公共聚餐還是家庭用餐,私筷不進公盤,上菜必帶公筷,做到“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健康分餐”,減少交叉感染,減少病從口入。

不要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避免與畜禽接觸。處理生食和熟食等切菜板、刀具和存放用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肉類、蛋類要徹底煮熟後食用。

加強體育鍛煉,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勞逸結合可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出現症狀如何正確處理?

如有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請佩戴口罩前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①就醫時,應向醫務人員詳細説明症狀、近期旅行史、居住史和接觸史。

②判斷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需結合臨牀症狀和流行病學史進行綜合分析,出現發熱、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並不意味着一定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③與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有可能造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醫學觀察。注意:交通工具不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條件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