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疫情防控措施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5W

2021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疫情防控措施

貴州醫科大學由我國早期著名熱帶病學家、醫學教育家、時任國立貴陽醫學院院長、後調任北京協和醫院院長的李宗恩教授所創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疫情防控措施_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疫情防控最新安排,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疫情防控措施

一、門診管理

1.我院對除急診、發熱門診以外的所有門診實行全號源分時段預約掛號就診。

您可以通過關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微信公眾號、預約電話0851-86772025,0851-86771629及貴州12320預約平台等途徑進行預約。並嚴格按照就診時間提前半小時到醫院候診。

2.嚴格實名制就診:就診時憑本人身份證、社保卡掛號就診,14歲以下無身份證兒童,必須提供監護人身份證原件。

3.患者需全程佩戴口罩並配合門診做好體温檢測、流行病史詢問、“貴州健康碼”掃碼工作。

無手機老人或小孩請主動配合登記個人信息。若患者為老人、小孩或行動不便者可限一位家屬陪同就診,其他就診人員自行就診。

4.患者在候診區內請自覺保持人與人的距離相隔1米以上。

聽從診區醫務人員導診和就診安排。陪同家屬不能進入診室,確保診室“一室一醫一患”。

5.疫情防控期間取消加號,未能成功掛號的患者,請按預約掛號流程預約就診。

6.如果您有發熱(體温大於37.3℃),請直接到發熱門診就診。

7.需要做核酸檢測的人員,無需進入門診,直接到核酸採集點辦理繳費取樣和打印結果(核酸採集點在住院部大門口停車場右側)

二、住院管理

住院患者須如實、詳細向醫生報告旅居史、接觸史及發熱等流感樣症狀情況,若未如實填寫或隱瞞流行病學史,將按國家相關法規承擔法律責任。

來自中高風險區域的患者請完成隔離要求後再辦理住院手續。

三、陪護管理

1.我院所有病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堅持非必要不陪護原則。

因病情需要處開具陪護證,可有1名家屬或陪護人員陪護,家屬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和健康綠碼,完成流行病學史評估及疫苗接種情況記錄,經醫務人員核查後進入病房。

2.患者住院期間陪護人員須固定不能更換。

如遇不可抗拒因素,需由醫護人員充分評估批准後方可更換。

3.陪護人員須正確佩戴外科口罩,加強手衞生,做好個人防護,並配合工作人員做好病室內通風。

在病房內要自覺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不聚集,不聊天。

4.陪護人員須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健康監測,每日監測體温及其他相關症狀,如遇發熱等不適,須遵循醫護人員要求到指定區域就診。

5.堅持陪護人員非必要不離開病房的原則。

陪護人員在陪伴期間出入病區僅限於陪同患者外出檢查時,出入病區時要嚴格做好登記。如因特殊原因確需離開病房到院外其他區域,須經病房醫護團隊批准,返院時須重新檢測核酸。

四、探視管理

堅持非必要不探視原則,鼓勵電話、視頻通話等形式的探視。

隨着全國及我省疫情趨勢的變化及防控措施的調整,我院將對以上要求做出動態調整。

衷心感謝您的理解和配合!祝您身體健康,早日康復!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2021年8月7日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介紹

截至2019年底,醫院有開放牀位2748張,臨牀科室55個、病區86個,醫技科室19個,職能部門20個,臨牀教研室23個,臨牀醫學博士授予點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32個;國家臨牀重點專科4個、國家藥物臨牀試驗(GCP)專業25個(28個方向)、國家級基地15個,國家級重點研究室1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個、國家級示範高級卒中中心1個、國家級胸痛中心1個、國家級心衰中心1個、國家級房顫中心1個、國家級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1個、院士工作站3個,院士工作室9個,也是全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幹細胞研究機構、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有省級臨牀重點專科12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0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學科1個、貴州省一流專業建設項目2個、貴州省一流平台建設項目1個、貴州省一流師資團隊建設項目3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醫療質控中心20個、省級醫療中心16個、貴州省醫學研究機構3個、省級人才培訓基地15個、省級創新團隊10個。

醫院有職工4500餘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3900餘人,高級技術職稱近900人,碩士、博士1400餘人,碩博導師400餘人。有諾貝爾獎客座教授1人、合作院士9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中華醫學會終身成就獎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2人,省核心專家5人、省管專家17人、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15人、貴州省十百千人才計劃4人、貴州省青年科技獎6人、貴州省青年創新人才獎2人。在中華醫學會的學術任職有全國副主委2人、全國常務委員6人、全國委員35人,在中國醫師協會的學術任職有全國主委1人、全國委員1人,在貴州省51個醫學會專科分會中,貴醫附院任職的主任委員有38個。

醫院還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和貴州省唯一的伽瑪刀治療中心、PET/CT、雜交手術室等。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貴州)、貴州省緊急救援中心設立於貴醫附院,負責調度全省醫療急救資源,開展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緊急救援。

在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醫院競爭力排行”中,貴醫附院連續四年(2014/2015/2016/2017)入選中國頂級醫院100強,是貴州省唯一入選的醫療機構。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的“西南區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中,貴醫附院連續五年(2014/2015/2016/2017/2018)排位全省第一,進入西南排名前五的學科數量也是全省最多。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發佈的“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中,醫院科技綜合實力連續三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排名全省第一,進入全國100強的學科數量也是全省最多。

經過近八十年的發展,貴醫附院已成為貴州省綜合實力最強、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也是貴州省醫療服務、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力量。新時代,新徵程,貴醫人正滿懷信心地向着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研究型優質醫院的目標闊步前進!

學生假期疫情防控注意事項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情況下

還需要戴口罩嗎?

(一)什麼情況下需要戴口罩?

戴口罩可以阻擋空氣和飛沫中的細菌、病毒,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最重要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判斷是否戴口罩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標準:

1.所處地區的風險等級,如中、高風險地區要戴口罩;

2.看所處的環境,如果處於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或者長時間停留在公共區域,則應佩戴口罩;

3.某些服務行業和特殊職業,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機和乘務員,餐廳、超市、商場服務人員以及幼兒園教師、醫生、養老院服務人員等,需要佩戴口罩;

4.出現咳嗽、咽痛、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時,要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5.一些場所有特殊規定的,要遵從管理方要求佩戴口罩。

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口罩應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建議平時隨身攜帶備用口罩,在需要的情況下適時佩戴。

(二)佩戴口罩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1.戴口罩前、摘口罩後,均應做好手衞生。

2.區分口罩正反面,不能兩面戴。

3.不與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

4.捏緊鼻夾,使口罩與臉頰貼合,避免漏氣。

如佩戴口罩感覺胸悶、氣短等不適時,應立即前往户外開放場所,摘除口罩。

5.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時不應佩戴口罩。

6.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應定期更換,不建議清洗或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後使用。

(三)口罩應如何保存和清潔?

1.需重複使用的口罩,使用後懸掛於清潔、乾燥的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

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2.備用口罩建議存放在原包裝袋內,如非獨立包裝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並確保其不變形。

3.口罩出現變濕、髒污或變形等情況後需及時更換。

健康人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四)普通公眾如何選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護自己,又保護他人。公眾應根據不同疫情風險等級和所處環境選擇適宜防護級別的口罩,不過分追求高防護級別。

1.居家、户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

2.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應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佩戴。

3.有咳嗽或打噴嚏等症狀者。

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4.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

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為什麼洗手?

能夠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呼吸道傳染病除了通過飛沫傳播,也會經手接觸傳播,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斷接觸到被病毒、細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時正確洗手,手上的病毒、細菌可以通過手觸摸口、眼、鼻進入人體。

通過洗手可以簡單有效地切斷這一途徑,保持個人手部的清潔衞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

(一)怎樣正確洗手?

洗手是減少手部細菌、病毒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之一,正確洗手是關鍵。

1.用流動水將雙手淋濕。

2.取適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勻塗抹雙手。

3.按照“七步洗手法”認真搓洗雙手至少20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搓揉。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對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搓揉。第三步,洗指縫。手心相對,手指交叉,相互搓揉。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彎曲呈空拳,把手指關節放在另一手的手心,旋轉搓揉。雙手交換進行。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旋轉搓揉。雙手交換進行。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併攏,放在另一隻手的手心,旋轉搓揉。雙手交換進行。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隻手的腕部,旋轉搓揉。雙手交換進行。4.用流動水沖洗乾淨雙手。

5.捧起一些水,衝淋水龍頭後,再關閉水龍頭(如果是感應式水龍頭不用做此步驟)。

6.用清潔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也可用吹乾機吹乾。

(二)什麼時候需要洗手?

為了避免疾病經手傳播,應注意正確洗手,洗手頻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以下情況應及時洗手:外出歸來,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後,接觸過淚眼、鼻涕、痰液和唾液後,咳嗽打噴嚏用手遮擋後,護理患者後,準備食物前,用餐前,上廁所後,接觸公共設施或物品後(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錢幣、快遞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處理嬰兒糞便後,接觸動物或處理動物糞便後。

(三)外出不方便洗手時該怎麼辦?

外出不方便洗手時,可選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清潔,將消毒劑塗抹雙手,持續揉搓15秒。

特殊情況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使用時用量要足夠,要讓手心、手背、指縫、手腕等處充分濕潤,兩手相互摩擦足夠長的時間,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發之後再停止。

對公眾而言,不建議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為常規的手部清潔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沒有條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時候使用。

三、為什麼要少去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

公共場所人員多,流動量大,感染風險未知,且人與人之間難以保持1米距離,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沒有有效防護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空氣流動性差的公共場所病毒傳播的風險更大。

四、室內為什麼要經常開窗通風?

室內環境密閉,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體感染疾病的風險。

勤開窗通風可有效減少室內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

此外,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殺菌的作用。每天早、中、晚均應開窗通風,每次通風時間不短於15分鐘。寒冷季節開窗通風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五、在公共場所應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公共場所人流量大、人員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儘量少去公共場所活動,如必須去,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項?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準備好口罩、消毒濕紙巾或便攜式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

2.全程佩戴口罩,儘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擋。

3.在車站、機場、碼頭等要主動配合監測體温、查驗健康碼,儘量減少滯留時間。

4.乘車期間,保持手衞生,儘量少碰觸扶手等物體,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口、眼、鼻。

5.儘量使用掃碼支付等非接觸支付方式付費。

6.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結束後,正確洗手,確保手部衞生。

(二)前往超市、商場等公共場所有哪些注意事項?

1.遵守場所管理規定,進入場所時按要求佩戴口罩,測量體温,出示健康碼等。

2.列好購物清單,儘可能減少購物逗留的時間。

3.購物、結賬時儘可能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優先選擇非接觸掃碼方式付費。

4.乘坐電梯時,優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須乘坐廂式電梯,應佩戴口罩。

5.回家後立即洗手,做好手衞生。

(三)到餐廳就餐有哪些注意事項?

1.選擇間距較大,通風良好的位置落座,儘量減少多人聚餐。

2.儘可能錯峯用餐,避免人員擁擠。

3.用餐前應規範清潔雙手。

4.2人以上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或實行分餐制。

5.儘量通過線上或掃碼等非接觸方式進行點餐和付費。

(四)前往室內娛樂場所應注意什麼?

室內娛樂場所主要包括電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歌舞廳、酒吧、健身房、游泳館等,不僅人員聚集性強,流動性大,而且空間相對密閉,通風不良,公眾前往這類場所應特別注意做好防護。

1.配合場所實行的限流限量、預約消費、錯峯入場等措施。

2.遵守場所管理規定,進入場所時按要求佩戴口罩、測量體温、出示健康碼、進行實名登記等。

3.有序入場和退場,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擁擠。

4.及時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保持手衞生。

(五)工作場所如何做好防護?

1.遵守單位防疫措施和規定。

2.配合做好體温檢測。

3.不要帶病上班,出現發熱等身體不適要及時向單位報告,並立即到醫院就診。

4.在工作場所中,應做到戴口罩、勤洗手、1米社交距離、開窗通風、少聚集。

5.乘坐電梯時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按鈕。

(六)去醫院時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就診者應提前瞭解就診療程,縮短在醫院逗留的時間。

2.全程佩戴口罩,主動配合測量體温、出示健康碼、進行實名登記等。

3.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保持手衞生,不觸摸眼、口、鼻。

學生上學應遵守哪些防護要求?

1.學生應遵守所在學校的防疫措施和規定。

2.按照學校要求每日監測體温並上報。

3.隨身攜帶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

4.在校期間不串門、不串班、不打鬧、少聚集。

5.餐前、便前便後、接觸垃圾後、使用體育器材等公用物品後,觸摸眼、口、鼻等部位前,均要正確洗手。

6.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扎堆就餐,減少交談。

7.學生在上、下學途中,儘量做到家庭、學校“兩點一線”,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動。

採取步行、自行車、私家車方式上下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車時應注意個人防護,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合理距離,途中儘量不觸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到校後或回家後,要及時洗手。

8.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要及時向學校如實報告,並立即到醫院就診,嚴禁帶病上課。

為什麼要推廣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通過唾液污染筷子、勺子,進而污染食物,傳染給其他就餐者。

1.提倡多人就餐時採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個人使用過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減少交叉感染。

2.使用公筷公勺,剩餘的飯菜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裝,減少食物浪費。

3.推廣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是最簡單有效的衞生防病習慣,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家庭中如何實施

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

1.固定餐具:家庭成員固定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從外形、顏色上加以區別。

2.踐行分餐:在每個菜盤、盆、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個人都用公筷公勺來夾食物,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飯。

3.兒童餵養:鼓勵孩子儘早獨立進食。

對不能進食的嬰幼兒,家長或監護人要用適當的方式感覺孩子食物的温度,避免用嘴嘗試孩子食物、與孩子共用餐具等。

4.家長示範:兒童時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要為孩子做榜樣,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習慣,並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