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稹 讀音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W

元稹 讀音多篇

元稹的讀音 篇一

這個問題的矛頭應該指向“稹”,作為一個明顯的形聲字,它的讀音不麻煩,即使不知道怎麼讀,也會莫名其妙地讀成“真”,但其實,人家讀三聲“珍”,這字一般很少見,但在唐代文學史中出現頻率頗高,只因為唐朝有個大詩人叫元稹,這也算是字憑人貴的一個典型吧。

元稹,唐朝大詩人,“曾經滄海”的男主角,“巫山不是雲”的感歎者,寫詩很走心,淺顯易懂,但情感真摯,而這種感情真摯的`詩句大多是悼念亡妻韋叢所作,也正是因為這些詩,才使元稹在唐朝幾萬多詩人中脱穎而出。

但元稹詩名流傳,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有一個更有名的好基友白居易。説起白居易來,從國小開始我們就把他李白、杜甫一起説,但其實白居易和元稹才是一個年代的人。白居易大元稹八歲,二人同年考取功名,結下了友誼,而且二人的文學主張也很合拍,經常詩歌唱和,絕對是絕佳的好基友。

另外元稹還和兩個比較有名的女人發生過關係,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崔鶯鶯,因為崔鶯鶯這個文學形象就是出於元稹之手,而這個故事正是元稹經歷的真人真事,崔鶯鶯也有其人,只不過,年少時的元稹為攀高枝,劈了崔鶯鶯的腿,現在看來,這段情史算是元大帥哥人生中的一個污點。

另外一個女人那更是聲名在外,唐朝三大美女詩人之一的薛濤,當年那可是和元稹流傳了一段眾人皆知的“姐弟戀”,二人曖昧由來已久,但最終沒能廝守一起,很遺憾,但也並不可惜,畢竟命運之手,變幻無常,薛濤沒嫁給元稹,也算是薛濤的另一種美好的結局吧。

菊花元稹 篇二

在元稹之前,很多大詩人都寫過菊花,然而元稹還能寥寥數語,就寫出一首流傳後世的菊花詩。他的這首詩短小精悍,語言平實,娓娓道來,像一篇耐人尋味的小品文,百看不厭。

那年元稹二十四歲,正在等待考取功名,年少的才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來。秋天裏很普通的一日,他看到院子裏的一叢叢菊花繞着院子排開,很悠然,便詩興大發,“秋叢遍繞似陶家”。他想起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頓時產生錯覺,自己所住的這户小院不就是當年陶淵明住過的院子嗎?“遍繞籬邊日漸斜”詩人都矯情,更何況是年輕的詩人,往往詩興來了,就怎麼擋也擋不住。於是,他就繞着菊花的籬笆繞了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覺中,日頭都落下去了,天都黑了。

為啥要這樣一直繞着菊花欣賞呢?因為也擋不住,這個是內心喜歡。“不是花中偏愛菊”,他説並不是説那麼些花裏,我偏偏喜歡菊花,而是因為這菊花開後真沒什麼花可以看了,也就是“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首詩,元稹並沒有炫耀華麗的辭藻,而是簡單直白地表明瞭對菊花的喜愛,可見他也是位性情中人,敢於直接表達自己所愛,這和元稹的性格也挺符合。元稹後來,真的是見一個愛一個,處處留情,最著名的一段感情非和薛濤的斷斷合合莫屬,而其最有名的幾首詩是為亡妻韋叢所寫,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也並不是濫情之人,只是作為一個男人的本色罷了。

元稹簡介 篇三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漢族,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拔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元稹8 歲喪父,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登書判出類拔萃,授祕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為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歷通州(今四川達州市)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為尚書左丞,五年,逝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著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存詩八百三十多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