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居易與元稹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4W

白居易與元稹精品多篇

生平與著述情況 篇一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又因曾擔任太子少傅,後世又稱白太傅,白居易少時聰慧,五六歲就開始學作詩,二十二歲父親去世後,更加勤學苦練,於貞元十六年進士及第。三年後中書判拔萃科,授祕書省校書郎,開始步入仕途。元和元年為了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閉户累月,寫成《策林》七十五篇。應試後被補為縣尉,任官期間寫了《觀刈麥》以及千古名作《長恨歌》。元和二年,白居易調回長安,次年拜左拾遺,為諫官之職。期間創作了《秦中吟》、《新樂府》等諷喻詩。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仗義執言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是白居易人生道路和詩歌創作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居江州初期,他寫了表達其詩歌創作理論的《與元九書》,後又寫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元和十五年,白居易被召回朝,但他見到了是朝政的腐敗,朋黨傾軋,只好自請外調。先後出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在蘇杭任上,他寫有許多詠景名作。大和元年,白居易回京,大和三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看從此閒居洛陽,過上了“官隱”的生活。會昌元年告病免官,會昌六年卒於洛陽,終年七十五歲。

元稹(779—831),字微之,別字威明,祖籍洛陽。貞元九年,元稹明經及第。貞元十八年,元稹再次參加吏部的拔萃科考試,次年成績公佈,和元稹同在榜上的就有白居易。元稹授祕書省校書郎。之後不久便娶高門之女韋氏。但他懷念初戀情人,遂寫了《鶯鶯傳》。元和元年,元稹以第一名的成績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被授左拾遺,頻頻上疏議論時政,終因獲罪權貴而出為河南縣尉,但還沒上任就開始丁母憂。元和四年二月授監察御史,三月充劍南東川詳覆使。元稹乘此機會,瞭解社會下情,訪查官吏不法,彈劾東川節度使。因此調回長安後被派分務東台即洛陽,不久其妻韋叢去世。元稹為之寫了《遣悲懷》三首,感情真摯,最有名的是“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元和五年被召回京,路上在驛站因為與宦官“爭廳”,回京後遭報復,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在江陵時,元稹並未氣餒,在《酬別緻用》中説“達則濟億兆,窮亦濟毫釐”,與白居易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同。元和九年元稹奉詔回京,次年又被詔命司馬通州。通州自然條件惡劣,元稹到通州後即患病,所以《聞樂天授江州司馬》雲:“殘燈無焰影憧憧,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和十四年元稹因大赦回京,十五年因得穆宗寵信,遷祠部郎中、賜緋魚袋。長慶二年,穆宗命元稹為相。不久因為嫉妒者的中傷而被罷相,出為同州刺史。長慶三年,除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元稹除尚書左丞被詔入京,開始振舉紀綱,開除了幾個郎官,為當權者所恨,次年就被派為武昌軍節度使。長慶五年,元稹“遇暴疾”而卒,據考證可能是服食丹藥的原因。

總結 篇二

元稹由於出身於沒落貴族,光宗耀祖成了他的人生目標,所以他結姻高門,結交權貴。其他如纏綿的兒女之情、文壇上的地位,甚至名聲、道德評價、生活質量等對他來説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最終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成了丞相。只可惜好景不長,政治上的失意之後便是生命的終結。元稹的詩文作品,是這位才子才華的見證。

白居易由於出身於小地主家庭,所以中庸之道影響着他的一生。他在生活上購置田產,追求安樂。在政治上雖能為民請命、造福百姓,但卻在發現官場黑暗後明哲保身、閒居洛陽,遠離政治的鬥爭。在思想上以儒為本,以道為用,以佛來逃避現實。也正因如此,白居易才能壽終正寢,且有“官隱”之名。

元白的作品和文學思想,千百年來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研究元稹、白居易,不但有助於我們瞭解唐代文學,有助於對後代文人的理解,更有助於對整個古代史學史的掌握和貫通。

患難真情: 篇三

當元稹母親去世,歸鄉守喪“丁憂”時,過得十分艱苦,元稹的《遣悲懷》中説“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然後白居易大力資助他。

當白居易也因為母親去世,元稹慷慨送他二十萬錢,讓喪母后又失去幼女的白居易得到不少安慰: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元稹的愛妻韋叢去世後,曾寫下三首著名的《遣悲懷》。而白居易竟然以韋叢的口吻寫了首《答謝家最小偏憐女》:

嫁得梁鴻六七年,耽書愛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壓朝廚未有煙。身病憂來緣女少,家貧忘卻為夫賢。誰知厚俸今無分,枉向秋風吹紙錢。

借人家亡妻之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秀恩愛真讓人看不過去。

元和十年(815年),他被貶到通州當司馬,心情本來不好,當元稹知道白居易被貶到九江做司馬時候,內心痛苦不已。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寒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居然到了病重驚坐起的地步,為了你的憂愁我更加憂愁。元稹為了白居易擔憂而“垂死老病”,患上瘧疾,幾乎死去。以後赴山南西道興元府求醫才好。

白居易得知元稹得病後,立刻寄去輕透衣服:

……淺色彀衫輕似霧,紡花紗褲薄於雲……莫嫌輕薄但知著,猶恐通州熱殺君……

白居易還寄去江州出產的涼蓆:

滑如鋪薤葉,冷似卧龍鱗。清潤宜乘露,鮮華不受塵。通州炎瘴地,此物最關身。

白居易真是體貼周到,真能和人家妻子能有一拼。

這二人相互慰藉,酬唱之作180餘首。這簡直就是二人精神寄託了。

最能表達感情的就是白居易著名的《與元微之書》。

《與元微之書》四月十日夜,樂天白: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樂天頓首。

微之啊微之!不見您的面已經三年了,沒有收到您的信快要兩年了,人生有多少時日,我和您竟這樣長久離別?何況把膠和漆一樣緊緊相聯的兩顆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兩個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後退不能相忘,內心牽掛,身體分離,各自的頭髮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麼辦啊怎麼辦!天意確實造成這種際遇,對這怎麼辦呢!

微之啊微之!此時我的想念你的心,你可知道?

即便到了這裏,元稹還忘不了與白居易的牀底之歡,寫了《酬樂天勸醉》: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牀上,顛倒眠綺羅。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前四句徹底赤裸裸的寫的“滾牀單”的事情。然後問白居易:“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你想灌醉了,想幹什麼啊?這也太露骨了吧,我都臉紅了。天呀!

還有一首《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

當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裏銷。獨倚破簾閒悵望,可憐虛度好春朝。

這完全是以一個女人口吻寫的深閨春怨的心情。我簡直崩潰了。

但是,唐朝是個相當開放的的朝代,連當時的人也深受感動。《舊唐書·元稹傳》記載:(元稹)“既以俊爽不容於朝,流放荊蠻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貶江州司馬,元稹量移通州司馬。雖通、江懸邈,而二人來往贈答,凡所為詩,有自三十、五十韻乃至百韻者。江南人士,傳道諷誦,流聞闕下,里巷相傳,為之紙貴。觀其流離放逐之意,靡不悽婉。”《舊唐書·白居易傳》亦如此記載:“時元稹在通州,篇詠贈答往來,不以數千裏為遠。”

兩地相思 篇四

幸福相聚總是短暫的,二人踏上仕途以後便是分多聚少。只能以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了。

元稹對白居易是“春草綠茸雲色白,想君騎馬好儀容。”白居易對元稹是“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一個是想起了對方的好儀容,一個是心裏空落落了。

《禁中作書與元九》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五聲宮漏初明夜,一盞殘燈欲滅時。

元稹排行老九,古稱元九。白居易給元稹寫了一封信,把千頭萬緒寫了兩頁,寫完也不裝進信封,而是一直反覆讀呀讀呀,生怕有表達不清楚的語句,反反覆覆,折騰了一夜。這感情也太細膩了吧。

《得樂天書》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元稹收到信以後,還沒有看就不禁先流淚了。他的妻子和女兒問是怎麼回事。得知是白居易寫的信以後,也就不以為然了。“遠信入門先有淚”,信的內容已經不重要了,而是那信代表的感情。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州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白居易夢到了元稹,早上起來頓覺得好不惆悵,只恨兩人各在通州和湓水兩地,遠隔千山萬水,不能見面,只有夢中相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閒人不夢君。

元稹收到白居易的夢到自己的詩以後,竟然神魂顛倒,一病不起。這難道不是傳説中的相思病麼?特別是“唯夢閒人不夢君”一句,我只夢到別人沒有夢到你,夢中相見也是不能的,因此我就病了。這感情太真摯了吧。

如果説以上還不算什麼,下面的兩首詩真是能看出兩人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裏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元稹自注説他在夢中和白居易、李杓直到曲江玩兒去了。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也就是同一天,他和杓直(李十一)去曲江慈恩寺了,他兩喝酒時想起元稹。二人真有心靈感應。

元稹到嘉陵驛,望見浩浩嘉陵江水,思念之情又如江水:

嘉陵江岸驛樓中,江在樓前月在空。月色滿牀兼滿地,江聲如鼓復如風。誠知遠近皆三五,但恐陰晴有異同。萬一帝鄉還潔白,幾人潛傍杏園東。

白居易回詩: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誰料江邊懷我夜,正當池畔望君時。今朝共語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詩。

看看最後四句:誰知道你在江邊想我的時候,我也在池塘邊想着你。我很後悔我們一起説想着對方,不如讓我先寄信給你吧。天呀,這句詩真讓我想起現在人説的一句話“讓我對你的思念比你對我的思念多一些,這樣你能好過一點”。

元稹在嘉陵驛,又賦詩《嘉陵驛二首·篇末有懷》。當時他為了娶韋叢(宰相裴皋的外孫女)拋棄了《鶯鶯傳》的女主崔鶯鶯,現在此時回首往事,不覺感慨:

嘉陵驛上空牀客,一夜嘉陵江水聲。仍對牆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牆外花枝壓短牆,月明還照半張牀。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白居易的回詩:

露濕牆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牀陰。憐君獨卧無言語,唯我知君此夜心。不明不暗朧朧月,不暖不寒慢慢風。獨卧空牀好天氣,平明閒事到心中。

你的心情只有我知道,讓我來安慰安慰你吧。

元稹行到望驛台,因思念結髮妻子韋叢,做《望驛台》:

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台。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

沒想到白居易以葦叢的口吻回了一首:

靖安宅裏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人家想念自己的老婆,你怎麼這樣有這樣深的感觸,難道想表達你比別人老婆更愛他?

元稹名言 篇五

1、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2、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4、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5、蓮池舊是無波水,莫逐狂風起浪心。

6、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7、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里鏡。

8、年年漸覺老人稀,欲別孫翁淚滿衣。未死不知何處去,此身終向此原歸。

9、春來愛有歸鄉夢,一半猶疑夢裏行。

10、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1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2、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13、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牀上,顛倒眠綺羅。

14、門前本是虛空界,何事栽花誤世人。

15、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16、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17、去年江上識君面,愛君風貌情已敦。

白居易詩句 篇六

1、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燕詩示劉叟》

2、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青門柳》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詞三首》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

5、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6、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空閨怨》

7、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早冬》

8、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南湖早春》

9、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寒食野望吟》

10、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1、但來臨此望,少有不愁人。《彭蠡湖晚歸》

12、低花樹映小粧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春詞》

13、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14、憐此皎然質,無人自芳馨。

15、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16、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17、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18、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9、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20、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

21、不要輕視那折斷了的直劍,它比彎曲的全鈎還要強硬!

22、浩蕩入溟闊,志泰心超然。

2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4、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25、量才授職,則政成事舉。

26、稱其任,則政立;枉其能,則事乖。

27、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地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28、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窮人。

29、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30、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

31、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2、文章合為時而着,歌詩合為事而作。

3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34、既無長繩系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

35、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

至死不渝 篇七

這二人可以辜負眾多妹子的心,但是對彼此忠貞不渝。

元稹先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然後為了前途娶了宰相的外孫女韋從。韋從知書達理、賢惠淑德。韋從一死,還真讓元稹寫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但這首詩居然沒有寫完多久,便不再“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了。馬上就和當時的名妓薛濤好上了,最後對痴情的薛濤又是始亂終棄。

白居易更不用説了,即便七十歲還蓄養家妓上千人。白居易為了尋歡,逼死當時為夫守節的關盼盼,一代名妓香消玉殞於燕子樓。白居易《燕子樓》與盼盼的和詩,更成為他晚年的污點。

而且這二位基友甚至交換自己的伴侶,真是做到了性福共享了。白居易剛到了杭州,便佔有了當地的官妓商玲瓏,後來居然借給元稹了一個月。薛濤雖然被元稹拋棄,但是薛濤一直以元稹的側室自居,白居易居然赤裸裸寫詩去勾引薛濤——這位朋友的妻子,元稹居然無動於衷。

二人對不起天下的女人,卻能對的心中的那個男人。

到了晚年,二人都成為金章紫綬的三品大員,幾乎就是人臣中的頂峯。後來外放到越州當刺史,白居易於是也跟着要求出京,到了相鄰的杭州做官。真是不離不棄。

兩人的治所相近,用傳遞公文的驛使來互通“情書”,雖然這時已頭白如雪,但更珍惜相聚的日子。

元稹來杭州探訪白居易聚了三日,臨別時候寫到:

莫言鄰境易經過,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漸難別,白頭期限各無多。

儘管時光不斷地飛逝,現在早已白頭,感情卻歲久彌深,對彼此的更是深深的依戀。

元稹和白居易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洛陽,當時元稹從越州回京師時,去探訪閒居東都的白居易,臨別時,寫下這樣兩首詩:

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鬚。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

吟罷這兩詩,二人執手良久,才悵然分別。不久,元稹在武昌突發急病而死。最後的兩首詩真成了的臨別贈言啊!一輩子的好基友去世了,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給好友的祭文中寫道:

嗚呼微之!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兩絕,其今日乎?嗚呼微之!三界之間,誰不生死,四海之內,誰無交朋?然以我爾之身,為終天之別,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與公緣會,豈是偶然?多生以來,幾離幾合,既有今別,寧無後期?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特別最後一句,就是現在版的“你死了我也不活了“。

以後,一直到死,白居易懷念這元稹,看這首悼亡詩: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好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真的能和“十年生死兩茫茫”一句相媲美了。

晚年的白居易,他一直沒有忘元稹的《寄樂天》:

無身尚擬魂相就,身在那無夢往還。直到他生亦相覓,不能空記樹中環。

詩中明確表達出來死後也要結緣。

所以,晚年的白居易開始求佛積善,捐錢建寺,只盼來生再和元稹後生之緣。他的《修香山寺記》表達真是情感至深:

嗚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後緣於茲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微之復同遊於茲寺乎?

如果有下輩子,我們還在這個地方相聚麼?

好感人的一句話,這輩子我和你沒有呆夠,下輩子我們還在一起。當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説出如此平淡的話語,其感情已穿越時空。

此情千古第一!誰還能比?